精選5篇雲南黑龍潭導遊詞

來源:瑞文範文網 3.49K

黑龍潭內有龍泉山,山腳下有兩潭池水,一清一濁,面積共600平方米,相互連通但濁不變清,清不變濁,爲一奇觀。黑龍潭有“滇中第一古祠”之稱。同時,它還以唐梅、宋柏、元杉、明茶四絕(栽種於唐朝,宋朝,元朝和明朝的古樹)而聞名,更有梅樹林數畝,冬季賞梅的市民絡繹不絕。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精選5篇雲南黑龍潭導遊詞範文,歡迎借鑑參考。

精選5篇雲南黑龍潭導遊詞

精選5篇雲南黑龍潭導遊詞(一)

昆明黑龍潭位於昆明東北郊15公里的龍泉山麓有潭水一湫,名黑龍潭。山下潭深水碧,相傳有黑龍潛居,故名。潭邊林木蒼翠,碧苔滋生,名勝“龍泉觀”和“黑龍宮”依山而建,均隱於修竹茂林、蒼天方木之中,景緻十分優美。

黑龍潭內有五奇:其一是“兩水相交魚不往,一橋橫斷水色殊”。當遊客站在黑龍潭中間的石橋上就會發現:潭分深淺兩處,前清後混。清水潭爲地下涌泉,呈黝黑色,與渾水潭以橋相接,潭水相連,但兩潭之魚卻“老死不相往來”。其二龍泉觀中1200多年前的唐梅,相傳爲唐道安和尚手植,古幹虯技,至今花香襲人。

其三是植於宋代,需四五人才能合抱的巨柏,蒼翠挺拔,綠蔭如蓋。其四是一株植於明代的山茶“早桃紅”。龍泉觀內還保留着大量歷代的碑竭、題刻,集詩、書、畫、刻工爲一體,是珍貴的文物。 黑龍潭還擁有目前中國最大的梅園,該園佔地427畝,擁有6000餘株(盆)梅花,有紅、白、綠等87個品種, 歲末是賞梅的好地方。

潭水從石縫間涌涌噴出,依山斛清泉匯成四萬平方米潭面。四周山清水秀,柳暗花明,更令人稱奇的是玉龍雪山正好倒映在黑龍潭水面上,清澈的湖水倒映着玉龍的巍峨,這個畫面曾經作爲麗江的標誌爲很多人所熟悉。

精選5篇雲南黑龍潭導遊詞(二)

麗江黑龍潭,始建於乾隆二年(1737年),其後乾隆六十年、光緒十八年均有重修記載。舊名玉泉龍王廟,因獲清嘉慶、光緒兩朝皇帝赦封“龍神”而得名,又名玉泉公園,因其泉水從山麓岩石間涌出,匯聚成四萬平方米的深潭,水碧如玉故名玉泉公園。黑龍潭不僅是麗江古城最重要的活水源頭,也逝城區重要的旅遊景點。以高聳潔白的玉龍雪山爲背景的黑龍潭清澈見底,四周綠樹婆娑,鎖翠橋、、解脫林、龍神祠、五鳳樓等古建築掩映其間。優美的自然風景與獨特的人文景觀的完美結合,使黑龍潭日益成爲備受詩人矚目的風景名勝區,曾被列爲《中國名泉》、《中國風景名勝》等書。

黑龍潭正門是一座塗金繪彩的清代牌樓,四座明代石獅子,雲南省書法協會會長李羣傑的墨寶。這座古老的公園大門牌樓具有古老的文化符號,並沒有將歷史和現代分隔,而是將繼續承載與見證歲月的更迭和世事的變遷。

鎖翠橋始建於清朝光緒三年(1887年),長12米,寬2米的廊屋式風雨橋,橋面鋪蓋石板,上部爲人字形通廊瓦頂,飛檐翹角,造型輕盈優美,是麗江獨具特色的古橋之一。橋上有古聯“驚濤撼樹飛晴雪,未雨垂虹臥曲波。”正如院牆無法關住滿院的春色,,取名“鎖翠”的廊橋又怎能鎖住這潭不竭的泉水呢?

一文亭,水中一個玲瓏的小亭子,又是一個傳說,傳說一位年邁的納西族老奶奶(有說僧人)向每人募捐一文錢而建起的這座亭子。可不論傳說的的主角僧人還是婦人,爲什麼非要將多年來化緣得來而建成的亭子放在水中不可呢?也許當人們駐足聆聽這個傳說的時候,才發覺建亭子的人已經永遠與這山水相守了,這樣的智慧原來是和雪山一樣高,潭水一樣的深………

解脫林:此“林”乃指衆僧聚居的寺院,始建於明代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20xx年),是明朝皇帝朱熹曾御賜“福國寺”的山門,1974年搬遷重建於此。解脫是個佛教用語。意思是放下塵世煩惱,潛身修身養性,以求成佛,解脫林自然也就是修身之地。據傳這裏可以不用出家,到裏面轉轉就可以把煩心的事情拋一邊了。

東巴文化研究所:納西族的東巴經,現在已經成爲“地球人”的記憶遺產。古人云“書畫同源”可最終書還是書,畫還是畫,而大智慧的納西族祖先發明瞭書畫合一的東巴文,字畫得跟圖案一樣還不過癮,還要染上各種豔麗的色彩。路邊一塊大石頭,石頭上的“東巴文化研究所”是中國著名歷史學家任繼愈所題。1981年建立的雲南省社會科學院東巴文化研究所,主要是開展以東巴講座。東巴字畫書寫、東巴儀式展示、東巴文翻譯、設計、諮詢等多項社會服務爲主。

萬壽亭這個亭子的由來可不是什麼傳說故事了,而是真實的事,1996年泰國M集團總裁宋提,因其在麗江投資興建的格蘭林酒店開業,又時逢老母80大壽,故臨水而建此亭,以示紀念。“萬壽”只是個心願,亭臺也只是個念物,能常回家看看就好,“壽比玉龍山”“福如金沙江”送給天下的父母。

五孔橋:建於1966年,又名相思橋,橋上有許多的獅子和大象,取其諧音“相思”之意。也就是每張黑龍潭的經典照片裏面都有的那座橋,在畫中游走的人,只是一個一個的過客,爲來而來,爲走而走。而這橋,從來都無所謂誰來誰走,枕着潭水,伴着魚羣,就是完美的生活。

龍神祠跟龍王廟是一回事。名氣頗大,清朝黃帝兩次加封“龍神”封號,想必是很靈驗的。

得月樓:此樓始建於清光緒二年(1876年),樓名取自古人對聯“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中三字,1963年重建時,郭沫若爲該樓題寫了匾額“得月樓”三字及兩幅對聯。一副是集毛澤東的詩詞句“春風楊柳萬千條,風景這邊獨好;飛起玉龍三百萬,江山如此多嬌”。、另一幅戍老撰寫的楹聯:“龍潭倒影十三峯,潛龍在天,飛龍在地;玉水縱橫半里許,墨玉爲體,蒼玉爲神。

抗日陣亡紀念碑:抗日戰爭期間,雲南各族兒女組編成第六十軍,由盧漢擔任軍長,開赴抗日前線。僅在1938年3月該軍參加的臺兒莊戰役中,就有納西族官兵和世鴻等110人爲國捐軀。1940年8月麗江地方政府爲抗日陣亡將士祭奠亡靈時,共有烈士280名之多,爲了教育後代,麗江各界豎立了“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現存於黑龍潭公園內。

五鳳樓:建立於明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20xx年),原爲福國寺的主要建築,因明代皇帝御賜((藏經))一部,建此藏經樓,故又稱爲“法雲閣”,清代同治年(公元1864年)遭兵患受損,光緒年(公元1920xx年)重修。爲了保護這一古代輝煌建築,1974年在廣大人民羣衆和有識之士的要求和倡議之下,由當時縣革委會決定,搬遷五鳳樓及門樓到黑龍潭。1979年完成搬遷工程。五鳳樓樓高20米,爲三疊八角飛檐閣樓,三層共24角,從任何角度望去都有五個翼角,好似五隻展翅欲飛的鳳凰,故稱五鳳樓。該樓造型獨特,結構嚴密,雕刻精美,彩繪絢麗,融匯了納西.藏族.白族.漢族的建築特點和文化特色。是納西族古代建築的佼佼者。在國內外享有盛名。明崇禎十二年春,徐霞客遊歷麗江,曾留居此樓八日,爲土司木增編校雜著並作序,在納西文學史上留下一段佳話。

精選5篇雲南黑龍潭導遊詞(三)

黑龍潭公園位於昆明北郊的龍泉山五老峯下,(亦稱龍泉山麓,太極山、五老山)。這裏古木參天,泉壑幽邃,修竹茂林,潭深水碧,景色幽深。民間傳說有黑龍王潛藏於此,故稱黑龍潭亦稱龍泉山麓,距離市區約17公里。黑龍潭公園內有罕見的大型梅園,是昆明的賞梅勝地,稱爲“龍泉探梅”。

黑龍潭公園有人們稱爲“四美”的漢祠、唐梅、宋柏、明墓,一潭碧水自地下涌出,清澄透徹,景色幽雅。相傳在很久以前,有十條蛟龍常作惡於人間,呂洞賓收服了其中的九條,鎮壓在市區拓東古幢(即古塔)之下,留下一條小黑龍住在這裏,要其爲民謀利。黑龍潭便由此而得名。

黑龍潭風景名勝區,主要有龍泉下觀、上觀、梅園、水景園、桂花園、精品園、杜鵑谷、紅楓林和烈士墓等十餘個景區。清代嘉慶年間碩慶題聯:"兩樹梅花一潭水,四時煙雨半山雲",點出了黑龍潭風景名勝的主要景觀特色。

麗江黑龍潭在玉泉東畔古慄樹叢中,有歷代石碑,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麗江黑龍潭園內還有東巴文化研究所和東巴文化博物館。這是雲南省第一個縣級博物館。該館是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之一,同時也是遊客瞭解麗江民族文化的最佳去處。黑龍潭是有名的道教勝地,分爲上下兩觀,從漢代的黑水祠演變而來。上觀始建於唐宋時期,始稱龍泉觀,下觀始建於明代,俗稱黑水宮。

精選5篇雲南黑龍潭導遊詞(四)

黑龍潭是有名的道教勝地,分爲上下兩觀,從漢代的黑水祠演變而來。上觀始建於唐宋時期,始稱龍泉觀,下觀始建於明代,俗稱黑水宮。 黑龍潭內有罕見的大型梅園,是昆明的賞梅勝地,稱爲“龍泉探梅”。園內的“唐梅”相傳由南詔移植過來,同安寧漕溪寺的“元梅”被認爲是雲南最珍貴的古梅。在黑龍潭內還有這樣的奇怪現象,潭以中間的石橋爲界一分爲二,一清一濁,清濁之水互不相融,據說連魚兒都互不過界,頗爲神奇。

黑龍潭公園位於昆明北郊的龍泉山五老峯下,(亦稱龍泉山麓,太極山、五老山),佔地面積91.4公頃,距離市區約17公里。這裏古木參天,泉壑幽邃,修竹茂林,潭深水碧,景色幽深。黑龍潭公園有人們稱爲“四美”的漢祠、唐梅、宋柏、明墓,一潭碧水自地下涌出,清澄透徹,景色幽雅。相傳在很久以前,有十條蛟龍常作惡於人間,呂洞賓收服了其中的九條,鎮壓在市區拓東古幢(即古塔)之下,留下一條小黑龍住在這裏,要其爲民謀利。黑龍潭便由此而得名。

精選5篇雲南黑龍潭導遊詞(五)

位於仁壽縣城10公里左右的龍泉山南麓,被譽爲“川西第一海”,蓄水3.6億立方米。在23.6平方公里的水面上,85座島嶼星羅棋佈,似水上盆景。碧波萬頃,水天一色,迴環掩映,如夢如幻,1986年被列爲省級風景名勝區。

黑龍潭景區位於仁壽縣城以西16公里的清水鎮楊柳鄉境內,位於成都西南方向,距成都市68公里。行車2小時可達。既可專程前往,也可順道遊訪。去相鄰的東山、峨眉等處

四川省仁壽縣黑龍潭,交通十分方便。。黑龍灘是一座人工湖泊,湖周長160公里,南北長32公里,水面23平方公里,蓄水3.6億立方米。 黑龍灘湖面寬闊,湖中有72座島嶼,湖岸蜿蜒曲折,島上綠樹成蔭。景區內有10處各具特色的景點:大壩、三大灣、蓬萊島、青龍嘴植物園、龍巖摩崖造像和石刻書畫、陳姑山、七星照月、八一羣島,韓家壩、白果壩和雙燕子。湖區北部的太乙壩,是文物薈萃之地,有唐代鐫刻的龍崖、坐佛、碑碣。依崖所刻的石龍長約10米,鱗甲鮮明,躍然崖上;湖水上漲時,龍身少許浸入碧波,大部騰躍湖面,宛若戲水,蔚爲壯觀。在龍崖附近的一座佛龕兩邊,石壁光潔,了無痕跡,如果潑水上去,就漸漸顯露出蒼勁的竹枝和瀟瀟的竹葉,這一奇蹟被稱爲“潑水現竹”。據說是北宋畫竹聖手文同在仁壽做官時留下的手跡。

至於爲何“潑水”能夠“現竹”,則是一個未解的謎。湖區四周林木蔥鬱,四季嫵媚清新,湖中有野鴨、白鷺,灰鶴、天鵝等上百種鳥類棲息。黑龍灘爲省級風景名勝區。景區食宿設施完備,類型齊全,在大壩附近有黑龍灘賓館、水利培訓中心、黑龍灘飯店、物資賓館、龍灣大酒店等多處可供遊客進餐住宿。所供應的全魚席遠近聞名,其魚頭湯、魚豆花更是鮮美異常。陳大山景區內的報恩寺也可供遊人食宿,佛門全素席又是另一境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