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白龍潭導遊詞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7W

白龍潭是杭州的一個新景點。在杭州市西南的西湖龍塢景區,距杭州市中心僅15公里,佔地30平方公里。下面是本站帶來的杭州白龍潭導遊詞,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杭州白龍潭導遊詞3篇

杭州白龍潭導遊詞篇一:

各位遊客朋友: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白龍潭旅遊風景區。我是導遊小X!今天能夠爲各位朋友服務,我感到非常榮幸,希望和各位朋友一起度過一次輕鬆愉快的白龍潭之旅。

在進入景區前,我有個小小的請求。咱們白龍潭景區是無煙景區,森林覆蓋率高達95%以上,氧氣十分充足,如果在景區裏吸菸容易引起火災。所以,爲了您和景區的安全,請抽菸的同志委屈一下,將煙滅掉再進入景區好嗎?(語氣誠懇,面帶笑容)。

好,謝謝各位的合作。今天我們要遊覽的白龍潭景區,用兩句話,十六個字可以概括景區的精華,那就是:一龍二潭三瀑四泉,有閣有洞有園有茶。現在,請大家隨小X一起向景區進發吧,我將爲大家細細道來。

大家現在看到的就是白龍潭了。龍是我們景區的保護神,傳說,白龍潭裏住着一條神龍,千百年來一直保佑着這一帶的百姓安居樂業。關於龍的傳說在我們景區有很多很多,龍文化也成了貫穿我們這個景區的精髓。傳說,天下的龍每年八月初八這一天都會在這裏聚集,一起談談各自管轄領地裏發生的事情,互相交流經驗,然後由這裏的白龍帶領各位兄弟姐妹一起遊覽白龍潭。每年的這次聚會是龍族的盛事,也爲我們白龍潭帶來了很多的福氣。據說,如果八月初八這天,你在白龍潭這裏仔細傾聽,還能聽到龍的家族在一起竊竊私語聲呢。

大家一定注意到水中的這條白龍了吧?大家猜一猜,這條龍是用什麼雕刻而成的?它有多重?(提醒遊客參看紀念碑文)

對,這條白龍是用我國最爲名貴,檔次最高的雕刻型建築石材漢白玉雕刻而成的,總長25米,高3.6米,用去石材236噸,雕刻後的總重量仍重達106噸,106噸就是53000公斤,相當於一千多位美女的體重哦。到目前爲止,這是我國用漢白玉雕刻而成的最大的玉龍。

白龍潭的這條漢白玉龍,是由國家工藝美術大師倪東方先生設計,由民間工藝大師陳心輝先生手工雕刻而成,具有非常高的觀賞性和藝術價值。愛好攝影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機會,與這條目前我國最大的漢白玉龍合影留念,分享神奇,帶回福氣!(趁攝影時間,繼續介紹有關龍的知識)。

龍是華夏先民之圖騰,中華民族之象徵。它代表的是吉祥,福瑞。傳說中的龍,由駝頭、牛眼、蛇頸、鹿角、虎掌等構成。換句話說,龍的身上,集中了天下獸類動物最奇異的器官。因此,龍在傳說中具有最不可思議的神奇力量。這就是中華民族自稱是“龍的傳人”的原因。

在中國,帶龍字的省份只有一個,黑龍江。在浙江,帶龍字的縣名有兩個:龍泉、龍遊。那麼,中國帶龍字最集中的地方在哪兒呢?就在此地!你看——鎮是龍塢鎮,村是龍門坎,山有龍門山,樓有龍門閣,寺有龍門寺。總之,以龍冠名的山名、水名、村名、地名之多,千變萬化,不一而足。假如我們來個尋根溯源,此地這麼多的龍名最早的起源在哪裏呢?最早的龍名,就起源於我們這個景區——白龍潭。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游步道旁邊的這塊巨石,從外形看,這是一條巨大的石魚。在魚頭部分,我們還可以看到一隻紅色的眼睛,各位朋友可以猜一下,這隻眼睛像什麼?

你看,這是頭,這是身,這是尾,它盤身屈體,像一個胚胎。這就是剛從卵中破殼而出的小龍!古語有云,魚化爲龍,這魚眼其實就是漢語中最早的龍的象形文字之一。

而這塊石頭上的龍字,則爲篆體,它勇武有力,氣勢逼人,各位喜歡書法的朋友,不妨注意遊步道兩側,刻有各個朝代各種書體的龍字。據說,如果你能沐浴更衣,虔誠禮拜,把白龍潭景區內所有的“龍”字摹寫一遍,求子者可得龍子,求女者可得龍女,求孫者可得龍孫,而且靈驗無比,各位遊客如有興致,不妨一試!

各位朋友,請看右邊這塊立石:上刻“澗下流泉澗上鬆,清陰盡處有層峯”,這是宋代詩人葉夢得的名句。它形象地描繪了白龍潭優良的生態環境和優美的自然景觀,令人產生無限遐想。

相信大家一轉彎就看見這座古色古香的竹製的建築了,這就是“龍門閣”。取名“龍門閣”是因爲早在明朝,錢塘名士屠貴曾經造了一座“龍門草堂”隱居在這裏。史料記載,這位名士枕白石、飲清泉、長嘯冷吟,與樵夫、牧童、茶婦謳歌,與獼猴、野鹿、禽鳥爲伍,並自號“樂天”。當時這裏的人都叫他“屠樂天”。他性情高潔,看透了官場勾心鬥角,爾虞我詐,魚肉百姓的惡習,雖然中了舉人,卻視富貴如糞土,看功名如雲煙,一輩子在這兒伴巖泉到終老。今人爲了紀念這位高雅的古人,在山腰重建了“龍門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登閣觀景,體驗一下這位樂天先生融入大自然,成爲“樂天派”領袖人物的高尚情懷。

大家看白龍潭景區山清水秀的,一定會想,要是能住在這裏一定是很享受的事情。這一點啊,古人就比我們現在福氣好。你看西湖邊,以前多少達官貴人、名人雅士住在那裏,說明那裏風水好,環境好。白龍潭也是,從東晉南北朝開始,這裏就成爲歷代高人雅士修身養性的世外桃源,他們紛紛在這裏建造莊園別業,讀書著文,廣交天下文士,並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中唐時期大詩人崔國輔遊西湖,探險白龍潭後留宿在範浦,寫有《宿範浦》一詩,詩中有這兩句“路轉定山繞,塘連範浦橫”,這就是離這幾公里的“轉塘鎮”名稱的由來。還有許多得道高僧在這裏修築廟宇,潛心向佛。白龍庵、龍門寺、金蓮寺香火都曾旺極一時。相傳南宋大學者朱熹因爲得罪上司而棄官歸鄉,回鄉之前特意到龍門山拜別龍門寺主持,(指棋枰石)並與方丈在此樹下下棋,見有人在伐木鑿山,因不忍看山水美景遭破壞,題下了“天作美景,宜昭後世”八個大字。意思是上天在這裏造了美好的景色,我們應該保護環境,向後人展示。後來伐木鑿山者看到朱熹的題字後慚愧有加。從那時起這裏的山山水水就得到了很好的保護,所以纔有今天這樣的世外桃源(注:見《朱熹軼事》)。

前面我們已經讀過早期的龍字,現在再來看看這一個“龍”字。此龍有頭有腳,有腹有尾,特別是它的腹部圓鼓鼓的,誰能解釋這個龍字的意思?對,這就是一條懷胎十月即將分娩的母龍。從它的肚子來看,你猜它能產幾個龍子呢?對,是九個,所謂“龍生九子”麼。

傳說龍生九子之後,其中四位龍子先後被玉皇大帝選派,爲東西南北四海作龍王。唐詩人李忱所寫的“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說的就是這件事。

九個龍子已有四個先後當了四海龍王,那麼還有五個龍子到哪裏去了呢?它們哪裏也沒有去。因爲,第一它們覺得父母老了,需要孩子服侍,總不能兄弟九人一起走。第二,它們聽說無論東海、南海、北海、包括所有沿海地帶,現在污染非常嚴重,連飲用水都要派蝦兵蟹將到外地運輸。而白龍潭卻是天藍藍水藍藍,水秀山清的,特別是白龍潭的水質更是純淨透明,清冽甘甜。因此,它們恪守“父母在,不遠遊”的中國古訓,至今仍住在白龍潭。請看前面這五棵樹,就是它們的化身,俗名“五龍樹”,又稱“許願樹”、“五子登科樹”。據說,只要你香湯沐浴,祈福許願,就能“五福臨門”,“五子登科”。

在這龍門山啊,古代有一景,叫龍門曉雨,爲什麼這麼說呢?原來,龍門山因爲山高林密,終年雲霧繚繞,蒼翠欲滴,遊人登山如行翠霧中,衣袂皆綠、每當晨曦微熹,常有不風而松濤如潮,不雨而霧氣如滴的奇妙景象。元代文學家錢惟善《龍門曉雨》詩云:“神剜峭壁聳雙扉,雨挾腥風下翠微。黑入太陰迷爽氣,白翻叢薄散朝扉。螺橫雜樹應藏景,蛟吐癡雲未霽威。回首它山新似沐,登樓時攬女蘿衣。”

要問了,白龍潭又不是南海普陀,怎麼會有觀音洞呢?原來,玉皇大帝爲了考察四海龍王候選人的品德與才華,必須選擇一個公衆認可的仙人前來考察,特派遣世人公認,公平、公正的觀世音菩薩前來考察,以免選人不當,再造成“四海翻騰雲水怒”的後果。不料,觀世音菩薩一到此地,發現這裏山巒疊嶂,瑞氣靄靄,玉樹臨風,清溪流翠,實屬世所罕見之洞天福地。於是考察結束後,觀世音就向白龍潭的老龍租賃了這個山洞,作爲自己避暑乘涼的別居,租期爲五年。從此,觀世音菩薩就在南海普陀山與杭州白龍潭輪流居住,庇佑兩地的百姓。

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鬼子侵略這一帶,燒殺搶掠。聽說鬼子進村了,龍門坎村的村民爲了避難,就躲到觀音洞裏,就這樣,順利逃過一劫。大家都說是觀音菩薩顯靈了。當地老人還記得,當時觀音洞裏躲了一百多人。

請大家在觀音洞門口的欄杆前往對面山腰看,即掩映在綠樹叢中的青瓦樓,相傳曾是元代文學家錢惟善所築茅屋處,錢惟善當日赴省鄉試,考官出題《羅剎江賦》,應試者三千皆不知羅剎江之出處,只有他引枚乘的《七發》爲據,辨錢塘元曲江就是羅剎江。考官見此大喜,批卷列爲第一,並由此而得號“曲江居士”。

浙江海寧詩人徐志摩也曾到此遊歷。當年,徐志摩戀上的著名的交際花陸小曼,並且不顧父親反對,堅持和陸小曼結婚。徐志摩的父親是海寧一位富商,當時是海寧商會會長,但思想守舊,極力反對徐志摩與陸小曼的婚姻。在徐志摩堅持與陸小曼結婚後,徐父便切斷了對他的一切經濟供給。詩人感到很苦惱,一度時期想隱居山林,於是在1930年10月帶陸小曼到龍門山一帶探遊,打算在此隱居。可是陸小曼已習慣了大上海洋場上燈紅酒綠的生活,耐不住寂寞,於是詩人只好帶着無限落寞、惆悵與無奈悄然離開了。

這座橋叫悅龍橋,又稱同心橋,據說,只有同心同德,才能順利渡過這座橋。

請各位朋友隨我慢慢下臺階。請看右邊這潭就是“躍龍潭”,這個碧潭,就是秋分後潛龍藏身之淵。而這塊巨石壩體,就是龍門坎。每到春分時節,潛龍就會從此潭中一躍而起,跳過龍門坎。因此,坎下這三疊瀑布,人稱“躍龍瀑”。再請看眼前這塊立石的文字,誰能準確讀出來?對“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是唐代詩人劉禹錫《陋室銘》裏的開頭兩句。白龍潭的山雖然不高,也無仙人居住,但名氣卻不小;白龍潭的水雖不深,卻有龍潛淵。

現在讓我們停住腳步,先來看看這一奇特的泉眼。

此泉名震遐邇,叫“龍津泉”。泉水十分清冽甘甜,遊客到了這裏,都喜歡飲一口這裏的泉水,彷彿心境都變得很透明瞭。從古至今,龍門坎村的百姓。常到這裏取泉水,以水烹茶,清香四溢;以水釀酒,其醇無比。據說了,長飲此水,能益壽延年。怪不得龍門坎村九十歲以上的壽星衆多,是遠近聞名的長壽村。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這小小的泉水有如此功效呢?

原來,據有關專家測定,這泉水是從千丈巖的山頂,透過十分緻密的岩石毛細孔,以極爲緩慢的速度往下滲透。根據測算,一滴水從巖頂至洞中泉眼,至少要經過五十年時間,才能到達。因此“龍津泉”的水質之中,礦物質十分豐富,常飲具有美容、養顏,健體、益壽等諸多功效。各位朋友不妨來一杯,品味一下。不過要知道,我們現在飲用的水,是50年前的水,也就是19XX年X月X日的神奇之水!

(再往前)請大家擡頭仰望,前面這塊巨大的山崖,就是白龍潭有名的千丈巖。顧名思義就是巖高千丈了,往上看是不是感覺氣勢逼人?千丈巖,又叫“迴音壁”。山崖壁立千丈,呼之回聲震山谷,蔚爲奇觀。明代名士江元祚在《橫山草堂記》中記載:“巍巍矗立,氣凌霄漢,勢欲壓人。爲色又類紫玉,爲狀也類瓊臺,翠條碧蘚,可望不可即,名千丈巖”。許多地質專家都曾來此地考察龍門山的成因,據考察,山石呈現紫紅色,是因爲石塊中含鐵豐富,經過氧化而變成紫紅色。

山下這個潭叫青龍潭,因爲山色青綠,倒映潭中,觀之潭水,愈加青翠欲滴,故名“青龍潭”。傳說當年小白龍的表弟小青龍來此做客,見龍門山風光奇麗,便起了邪念,欲霸佔龍門山作爲自己的行宮,結果被小白龍打敗,落荒逃走。後小青龍悔過,前來負荊請罪,小白龍原諒了它,並把此潭送予小青龍,許它永久居住。

龍門山上自古以來野生動物繁多。如虎、豹、狼、猴,鷹、雀、蛇、蟒。據統計,現在山中還有獸類近百種,鳥類150多種,蛇類20多種。據本地老人回憶,解放前,龍門山上還有老虎活動,村民曾在老龍潭下面的一個虎窩裏逮着兩隻小老虎。當時有人戲稱我們白龍潭是“龍潭虎穴”,呵呵,真的是藏龍臥虎。去年杭州下了幾十年不遇的大雪,村民在白龍潭又發現了一隻下山覓食物的雪豹。雪豹對生存環境要求很高,能在這裏發現它們的行蹤,說明這裏的環境很生態,保護得很好。

確實,我們龍門山基本保持了原生態面貌。植物資源非常豐富,約有800餘種,“泉清竹影現,林密鳥更幽”。這泉這竹,這林這鳥,加上這詩,確實令人心曠神怡,物我兩忘。

這條溪流叫小龍湫。相傳明朝洪武年間有一年山洪暴發,將這裏衝出一道大而且深的溝,在山上採的十幾名婦女下不了山,情況十分危急,這時一道閃電劃過後,一聲巨雷炸響,將對面的一棵巨樹劈成兩半橫臥在溪溝上,幾位婦女得以安全越過。當地人都認爲是山中的白龍在暗中相助,於是將這條溪叫做“小龍湫”。

前面就到了“龍舌瀑”。這是一塊天然生成的巨石,長長的,滑滑的,真像是龍的舌頭。特別是春季雨水豐盛之時,瀑布從舌上噴薄而下,奇特而又奇妙,自然界的鬼斧神工確是凡人難以想象。

前面就是“藏龍潭”了。藏龍潭位於景區最深處,四周山林茂盛,濃廕庇日,谷深壑幽,潭水清澈靜謐,故名藏龍潭,意爲藏龍之處。藏龍潭爲景區諸多潭水、瀑布之源頭,春夏之際,潭水旺盛,水流奔涌,似蛟龍起舞;秋冬則飛泉濺玉,潭水幽靜神祕,猶如蛟龍臥眠。據說此處住着龍族一家,管理着龍門山一帶的水脈。龍脈世代相傳,綿延至今,福澤後人。有朋友要問“龍”在何處,怎麼只聞其聲,只見其瀑,不見其形?有句古詩,叫做: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裏雖然沒有華山的雄奇險峻,但是她在平淡中透出了秀、靜、靈、雅和幽、野、曠、達。當年蘇東坡慕名到白龍潭遊覽,留下了“西湖孤品”的感嘆。這裏遠離城市的喧囂,你可以聆聽泉水的淙淙涓涓,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想,盡情地陶醉在寧靜恬淡的山水中,與大自然融爲一體,超凡脫俗,修身養性。因此,你就是龍,就是藏在山泉、瀑布,青山、綠水中的龍!

大家先小憩一會兒,待會兒我們就向白龍潭瀑布進發,去一睹龍潭飛瀑的神采!趁這會,我給大家講一講這一帶流傳最廣的白龍傳說吧。

你們看這條棧道橫在懸崖絕壁中,從下往上看奇險異常,人行其上如在雲中,所以這條棧道叫“雲中棧道”。當年郁達夫在這裏遊歷時曾形容這裏是“上窺藍天,下臨天地”。到了這兒真有與藍天接近的感覺,朝下看則是不見底的深淵。要想看清白龍潭瀑布的全貌那就要從這條棧道上去,站在觀瀑亭上才行。現在,請大家小心攀登。(中途有一條岩石伸出懸崖於棧道上方,人須地頭彎腰方可過,此時提醒遊客,這裏也是拍影留念理想取景點)人在上面走,咚咚的腳步聲與下面的溪流聲交織在一起,別有一番趣味。這條 “雲中棧道”,共有108級,從這上去探白龍,古時候就有這樣一個說法:攀龍嶺,走龍道,登龍門,一步更比一步高,加上108這個吉祥數,這裏我借108(讀yaolingba)祝各位朋友生活、事業節節高,一路發。

這岩石下有許多珍珠般的白玉石,是這山中唯一可見“珍珠石”奇觀。傳說是和白龍一道來降伏烏龍的蚌將軍用珍珠彈射擊烏龍時留在此山中的。

你看,春分時節,雨季來臨,雨水彙集白龍潭兩側的山崖石澗,從上往下看,有如一條白色玉龍,從小到大,左盤右旋;從下往上看,這條玉龍,由大變小,順着山澗,時隱時現,一直上升到山頂,最後飛向天際。故名:春分而登天。而到秋分之時,秋高氣爽,天高雲淡,雨水減少,豔陽高照。由於乾旱,山澗水勢漸漸變小,最後進入山下之碧水深潭。故名:秋分而入淵。中國古代最早的也是被認爲最偉大的哲學著作《易經》裏有兩個卦辭,一個叫“飛龍在天”,一個是“潛龍入淵”,說的就是這樣的情況。《易經》裏說:“飛龍在天,利見大人”。這有兩重意思,一方面龍要騰飛,就要向大人也就是高人求教。這樣,飛龍纔會飛得更高、更遠、更久。另一方面當龍成爲騰飛的龍的時候,它也能得到更多高人的幫助。所以這是一個大吉大利的卦。而對於潛龍,《易經》則說“潛龍勿用”,也就是說當週圍情況不是很明朗的時候,不宜輕舉妄動,而應該守住自己的領地,不斷磨礪,尋求機會,這就是“潛龍入淵”的來由了。諸葛亮當年隱居隆中的時候就自稱臥龍先生,其實就是在等待機會,後來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協助劉備三分天下,終於從“臥龍”變成了“飛龍”。大家聽了這些,是不是覺得這些道理對做人,對創業都是很有啓發的呢?

這裏是觀白龍瀑布全貌的最佳角度,古代的文人們是無論如何也看不到這條完整、靈動的白龍飛瀑的,否則,描寫這條瀑布的古代詩文不知道有多厚呢?這“觀瀑亭”是當代大書畫家范增先生的墨寶。(讀對聯)“萬斛潑碧玉峽齊奏人間仙曲,千丈練懸絕壁間獨舞天堂飛瀑”;“憑欄遠眺心潮起伏萬丈匹練收眼底,登亭懷古思緒翻騰千秋往事駐心頭”。其實慕名到這裏來觀普瀑賞景的文人雅士很多很多。這裏我再給大家念幾句:“神剜削壁聳雙扉,蛟吐癡雲未霽威”;“谷靜溪聲晴作雨,春明竹色晚含暉”。書店裏有西泠印社出版的《說龍塢》一書,有興趣的朋友不妨查閱、考證。

朋友們,我們繼續出發吧!前方(指左側)這兒有一條山路直通明人江元祚的“橫山草堂”的遺蹟。當年的草堂規模很大,佔地數十畝。主要建築有 “綠香亭”、“竹浪居”、“香夢窩”、“醉山樓”等十處景觀。建築小巧玲瓏,風格雅緻,可惜這些都在歲月的滄桑中變成了荒草萋萋的遺址。這世外桃源般的美景只有在江元祚的《橫山草堂記》和他的朋友馬元調的《橫山遊記》中才能領略到。不過,值得期待的是,我們將在二期工程中重新恢復以供遊人瞻仰、懷古。

白龍潭的特色是石奇山險,飛瀑流泉,綠蔭如蓋,空氣清新,氣候宜人。(途經疊石嶺,引導遊客仔細觀看,強調這裏的怪石,這一路上各種各樣的造型別致的或大或小的石塊,就能引起人們的遐想)。各位朋友可以盡情發揮你們的想像力,很有趣噢!(要根據情況不失時機地加以指點,以吸引遊客注意力,不能讓遊客在這段遊路中感到單調無味)。(前行數十步有一指路牌)“桃源遠眺”。當年郁達夫就是在這裏俯瞰龍門併發出這樣的感嘆:“這龍門坑的一個村子,真是外人不識,村人不知,武陵漁父也不曾到過的一座世外桃源”。

大家從這裏可以看到龍門坎村的全貌。清清泉水,奔流不息,清新空氣充滿山村,寧靜而無車馬喧囂,這裏何等的安謐、祥和。不正是世外桃源一般嗎?難怪鄭板橋要“不辭長作此山居”,徐志摩感嘆“山居是福”了。

(前行,右側有一狀如獅子的岩石,下可容納十幾人之衆,向遊客介紹),大家看,那塊岩石像不像一頭獅子?對,那就是獅子巖了,當地流傳着“雄獅護茶”的故事,聽這兒的老人講,那條被打敗的烏龍賊心不死,總想來毀壞這座“極品龍井茶園”,這頭雄獅就是受白龍精神的感召而自願留在這裏護守茶園的。村民們上山砍柴、採茶可以在這兒躲避風雨。大家不妨到獅巖下體會一下躲風避雨的感覺。

不知道各位朋友是否還記得白龍潭景區的精華,兩句話十二個字麼?一龍二瀑三潭,有閣有洞有園。(過攔路石頭,前有“極品龍井茶”指路牌),這園就是“極品龍井園”。大家都知道西湖龍井茶是我們杭州的特產,自古以來就蜚聲中外。260多年前有一艘瑞典“歌德堡”號商船在廣州十三行帶回一船中國瓷器、茶葉、絲織品等,可是在離瑞典港口900米處觸礁沉沒。1996年被打撈出來的物品中有一桶密封的茶葉,沖泡後竟然仍舊清香撲鼻,不減當年,那茶葉就是我們這裏的龍井茶了。在西湖龍井茶中,極品龍井茶就出在龍門山朝陽之坡。這麼大的龍門山,僅有這幾十畝的高山朝陽茶園。早在中唐時期茶聖陸羽在他所著的《茶經》中記載了杭州名茶之珍品當屬龍門高山茶。(到茶園)這裏地勢平緩,氣流通暢,土質鬆軟,且富含礦物質,適宜茶的生長。據說上世紀三十年代品茶高手葛明燁在衆多茶品中能品出龍門山陽坡茶和陰坡茶。

上世紀三十年代初,茶行評樣員龍門坎人葛明燁在一年春茶上市時,茶行將各路收進的春茶各取一斤,用包茶紙包好後,共14包,分別做上記號,其中一包是龍門嶺(就是這裏)的陽山茶葉放入七鬥米缸,7包一圈,上下兩層,中間放灰包。過七天調包,過半個月再調灰包,然後蓋好壓實。第二年春茶上市,拿出14包茶葉,每包取一份,泡好14碗茶,葛明燁每碗都先吮一口,在嘴裏滾動幾下吐了,先將14碗茶全部品完,隨後在場人員將14碗茶換了位置,繼續品評,兩次品評都和樣包對上號,而且都評出龍門嶺的茶葉香味最好,現場人員一致叫絕。葛明燁評茶有了名氣,遠近茶商都以龍門嶺之高山茶爲首選,而這裏的茶園就自然成爲龍門嶺龍井茶中極品了。上海每年都有好多人慕名專程到我們這兒買極品龍井茶。

種茶、採茶是很講究的,我們這一帶的高山大嶺基本上屬於礦物元素含量豐富的石英砂和石灰岩地質,面江瀕湖,氣候溫暖溼潤,光照充足,完全符合優質茶葉生長的各種條件。種茶雖苦,可是勤勞的茶民們卻能以苦爲樂,苦中取樂。在採摘過程中創作了許多上口、動聽的採茶歌,用來緩解採茶勞動的枯燥。

全是用炒茶機炒了。我們保留這個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建築原貌,是想讓它做個歷史的見證;現代炒茶技術的發展足可以告慰先民。

大家一定還不知道,這片極品龍井茶園最早的主人正是住在白龍潭的僧人們。當時,白龍潭有悟空寺、白龍禪寺香火極旺,寺中僧人開闢周圍山林,種植茶園,精心呵護,代代相傳,培育出了極好的茶樹品種,在炒茶技術上也越來越成熟。我們剛纔看到的古茶坊就是當年他們炒茶的地方了。

好了,今天我就爲各位朋友服務到這裏了。一路上如有不周到的地方還望各位多多包涵。請把您的不滿意留給我們,把您的滿意帶給您的家人、朋友。

歡迎您再度光臨白龍潭,祝各位一路平安。再見!

杭州白龍潭導遊詞篇二:

今天我要去的白龍潭景區位於杭州市之江國家旅遊度假區,距杭州市中心僅15公里,佔地30平方公里。是杭州近郊天然的大氧吧。景區內有杭州近郊最高的瀑布景觀——白龍飛瀑。落差50餘米,從山崖傾瀉而下,宛如一條白龍遊弋空中,如煙如霧,成爲著名的“龍門八景”之最。除了白龍飛瀑,還有白龍潭、青龍潭、小龍湫、觀音洞、白龍禪寺(白龍庵遺址)、千丈巖、雲中棧道等衆多景點。探龍潭攀龍道,登龍門,望龍瀑,構成了白龍潭極具魅力的特色景觀。 景區融合了山水文化、龍文化、佛文化、茶文化等,文化積澱深厚。景區龍文化特色明顯,神龍傳說千古流傳龍字、龍潭、龍瀑、龍門、龍泉,構成了白龍潭景區神祕豐富的龍文化景觀。

一進門我就看到了一條非常大的白龍在迎接我們,看了簡介,我才知道這條白龍是用漢白玉雕刻而成,總長25米,高3。6米,重達106噸。我們越往裏走,就越涼快,我們一邊走一邊看着指路牌,最讓我感興趣的是龍血澗,我跟媽媽說了一聲,就直奔龍血澗而去,到了那兒,我大吃一驚,看到那裏的水的確是呈紅色的,真像龍血一樣我看了簡介才知道,其實這不是“龍血”,而是水氧化而成的。我覺得大自然的萬物真奇妙。

在炎炎夏日,我們在白龍潭找到一絲清涼,我們不但飽覽風景,還了解了大自然的奧祕,我覺得大自然真的很神奇!

杭州白龍潭導遊詞篇三:

“農曆三月三,白龍準開潭”,生活在密雲的老老少少沒有不知道的。無論是平年,還是閏年,更無論是在開潭前,潭裏的泥沙有多厚,天氣多麼乾旱,每到農曆三月三的時候,白龍潭都準時開潭。開潭時,一股股清水從潭裏涌出,把堵塞潭口的厚厚泥沙頂出。站在潭邊望潭裏望去,潭水深綠深綠的,望不見底,給人一種神祕感。

白龍潭是北京三十六景之一“龍潭漱玉”,位於北京市密雲縣東北二十五公里處的龍潭溝深谷內。在光光滑滑的整塊巨石中間,有一個大鍋底狀的潭口,這就是古老而神奇的白龍潭。

白龍潭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在很早以前,連年乾旱無雨,大地龜裂,禾苗點火就能着起來,莊稼顆粒無收。百姓們到處燒香祈禱,乞求蒼天降雨拯救蒼生,可是,無濟於事。

又是一個播種時節到了,百姓們愁眉苦臉成羣結隊地又去龍王廟燒香上供,走道半路上,看到一個身穿白袍的小夥子說“你們回去吧,被讓雨淋着。”這不是大白天說夢話嗎?哪裏有什麼雨呀?還不容他們多想呢,小夥子已經不見了。

今天的小夥子出現莫不是真的救我們來的?百姓們感覺奇妙。於是,趕緊往家走,還沒容進院子,大雨瓢潑似的下了起來。真是久旱甘霖呀,大雨下了整整一天,百姓們歡呼雀躍,不失時機地抓緊搶播,當年的莊稼喜獲大豐收。從這以後,連年風調雨順,百姓們安居樂業。他們知道,白袍小夥就是大救星。

又是春播時節,當年那位白袍小將出現了。百姓們急忙放下手中的活計,跪地磕頭謝恩。小夥子低聲說“我是東海龍王的兒子小白龍,住在白龍潭。可是,有一條兇惡的黑龍要爭奪我的棲身之所,幾次我和它打了個平手。農曆三月三這天,我們約定決戰,到時候你們前來助我”救命恩人遇難,理當幫助。可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怎麼幫呢?“那天的時候,白水上來你們往潭裏扔饅頭,黑浪上來,你們砸石頭”白袍小夥子看出了百姓們的心思,說完化作一道白光不見了。

三月三這天,人山人海的鄉親們準備好了好多大石頭和饅頭,等候在白龍潭周圍。忽然,有人喊:“黑水翻上來了。”大石頭就像雨點般的滾落到潭裏去了。一會兒,白水上來了,“快扔饅頭!”栲犒勞恩公。百姓們把整筐的大饅頭一股腦地投到潭裏。就這樣,黑水上來砸石頭,白水上來扔饅頭,戰鬥持續了5個多時辰,猛見一股黑霧沖天而起,飄向了西北方向(黑龍被白龍戰敗以後,跑到密雲縣西北的黑龍潭棲身)。

人們爲了紀念小白龍的恩情,從那時侯起,每到農曆三月三這天,就自發地到白龍潭聚會。歷史上的不少文人墨客來此留有詩篇和字畫,乾隆和嘉慶皇帝也來此遊覽。著名的抗倭將領戚繼光也前來一睹開潭勝景,並賦詩“紫極龍飛冀北春,石潭猶自守鮫人。風雲氣薄河山迥,閶闔晴開日月新。三輔看天常五色,萬年卜事屬中宸。同遊不少攀鱗志,獨有波臣愧此身。”詩的碑文至今保留在龍潭寺內。

白龍潭開潭的原因衆多,目前就連專家也搞不清楚。如今的白龍潭已經被開發成著名的旅遊風景區,古老而神祕的白龍潭正以它獨有的風姿展現在世人面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