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名勝古蹟導遊詞(通用1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98W

浙江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1

西湖位於杭州市區西面,南北長3.3公里,東西寬2.8公里,總面積5.6平方公里,環湖一週約15公里,蘇堤與白堤把全湖隔爲外湖、裏湖、嶽湖、西里湖和小南湖5個部分。

浙江名勝古蹟導遊詞(通用16篇)

西湖風光秀麗,景色迷人,自古以來就是名勝。“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西湖三面環山,秦時西湖還是一個海灣,北面寶石山,南面吳山,隔水相對是伸出海灣的岬角。海潮帶來大量泥沙,日積月累,直至隋朝時將西湖與海水隔開,這種由古代淺海演變而成的湖泊在地質學上稱作“瀉湖”。

西湖風景優美,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極多。宋柳永有詞《望海潮》形容杭州:“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重湖疊獻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可見宋時西湖盛況。

南宋畫院中的畫家馬遠、陳清波等,畫了許多西湖風景畫,這些山水風景畫的題名就是西湖十景的由來。清康熙帝南巡時題十景,勒石鐫碑成了名勝,一直沿用至今。十景爲:蘇堤春曉、平湖秋月、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雙峯插雲、三潭印月、南屏晚鐘、雷峯夕照、麴院風荷、斷橋殘雪。

近幾年來,隨着旅遊事業的發展,景點的整修,1985年評選了西湖新十景:虎跑夢泉、龍井問茶、雲棲竹徑、滿隴桂雨、九溪煙樹、吳山天風、玉皇飛雲、寶石流露、阮墩環碧、黃龍吐翠。這新老十景的題名,使西湖充滿了詩情畫意。

西湖四時有花,四季景色不同,晨昏各異令人流連忘返。

杭州西湖如今已名聞世界,被譽爲東方的瑞士。

浙江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2

楠溪江——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溫州市永嘉縣境內,距溫州市區23公里,與北雁蕩山風景區毗鄰,爲華東地區新興的以溪流景觀爲主體,山水田園風光、農耕文明遺蹟融爲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風景名勝區。 疊疊雲嵐煙樹榭,彎彎流水夕陽中。三百里楠溪江,清、彎、秀、美。楠溪江,美在原始古樸、野趣天然;楠溪江;美在純淨柔和、絕無污染。經檢定,含沙量僅爲每立方米萬分之一克,水質呈中性,PH值爲7,符合國家一級水標準,被專家們譽爲“天下第一水” 。溪流清榮峻茂,秀麗多姿,隨江倒影,水清見底,游魚碎石,歷歷在目。如日間泛舟坐筏漂游江上,遠眺綿綿青山,近看鬱郁灘林,俯賞碧藍江水,飽覽溪光山色,令人心曠神怡,寵辱偕忘;如夜間遊江,見漁火點點,聞漁舟晚唱,受江風柔拂,聆淙淙流水,足以盡抒幽情逸緻;如歇息灘林,橫柯上蔽,草坪如茵,白晝如昏,朦朧幽靜,促膝談心,詩意盎然,此樂何極。 上游溪幽林茂,飛瀑成羣;中游水清見底,卵石斑駁,兩岸灘林如黛;下游江水逶迤,舟楫如梭,全區共有625平方公里,劃分爲七大景區,計有800多個景點。楠溪江竹筏飄流,驚險刺激,令人心曠神怡。 楠溪江的人文景觀相當豐富,宋明清的古塔。古橋、古牌坊,以“七星八斗”和“文房四寶”佈局和五行陰陽風水構想而建的芙蓉村、蒼城村,更讓您領略到原古的風貌。 楠溪江,氣候宜人,冬暖夏涼。盛產彌猴桃,荊州板粟,碧蓮香柚,巖頭西瓜、灣裏葡萄,澄田楊梅,沙崗粉幹,烏牛早茶等著名土特產,並有黃楊木雕,竹絲盆景、竹絲畫簾等特色工藝品。自1988年以來,楠溪江風景區已接待中外遊客300餘萬人次,其古樸的民居、奇異的山水,銀簾、巖峯,深受廣大遊客的喜愛。

浙江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3

橫店影視城,位於中國東陽市橫店境內,爲國家AAAA-旅遊區,距杭州160公里,處於江、浙、滬、閩、贛四小時交通旅遊經濟圈內。乘飛機、火車或走高速公路均可直達。自1996年以來,橫店集團累計投入30個億資金興建橫店影視城,現已建成廣州街、香港街、明清宮苑、秦王宮、清明上河圖、夢幻谷、屏巖洞府、大智禪寺、明清民居博覽城等13個跨越幾千年歷史時空,匯聚南北地域特色的影視拍攝基地和兩座超大型的現代化攝影棚。已成爲目前亞洲規模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被美國《好萊塢》雜誌稱爲"中國好萊塢"。

20xx年初橫店影視城被確立爲中國唯一國家級影視產 橫店影視城

業實驗區。 橫影產業區彙集了305家影視公司,誕生了全國首家創業板上市影視公司--華誼兄弟。20xx年入區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8.2億元,創稅收1.5億元;20xx上半年逆勢而上,實現營業收入14.3億元,上交總稅費1.1億元;迄今累計接待影視劇組600多個,拍攝影視劇16000多部(集)。

宏大的基地規模,豐富的拍攝場景吸引了海內外影視導演們紛紛率劇組前來橫店取景拍戲。同時,爲影視拍攝提供各類配套-服務的行業也應運而生,既能提供專業制景、設備車輛 租賃、道具服裝化裝等方面的服務,又有龐大的羣衆演員隊伍。橫店演員工會擁有二千餘名來自全國各地被稱爲"橫漂一族"的特約演員。

影視產業的崛起,也推動了橫店休閒旅遊業的發展。橫店影視城已成爲國家AAAA-旅遊區。方圓10平方公里的橫店,擁有十餘家星級賓館8000餘個牀位,無論是高檔酒店,還是基地賓館,遊樂園、夜總會、桑拿中心、演藝中心、健身中心、保齡球館等設施配套齊全。遊客將在此體驗影視,享受樂趣。在橫店,街市繁華,書店、網吧、酒吧、茶館比比皆是,小吃、飯館南北風味俱全,夜生活五光十色。

浙江橫店影視城有限公司是橫店集團成員企業,公司專業從事影視旅遊經營,公司下屬影視拍攝基地、旅遊景區、飯店、旅遊營銷、制景裝修等21家子公司,影視旅遊從業人員20xx多人。

橫店影視城是國家旅遊局首批AAAA-旅遊區、全球規模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中國唯一的“國家級影視產業實驗區”,20xx年被美國《好萊塢報道》雜誌稱爲"中國好萊塢"。 自1996年以來,在這裏誕生了《鴉片戰爭》、《荊軻刺秦王》、《漢武大帝》、《大旗英雄傳》、《龍遊天下》《仙劍奇俠傳》、《英雄》、《無極》、《滿城盡帶黃金甲》、《黃石的孩子》、《投名狀》、《功夫之王》、《木乃伊3》、《畫皮》、《錦衣衛》、《唐伯虎點秋香2》、《劍雨江湖》、》、《怪俠一枝梅》、《仙劍奇俠傳三》、《夢幻誅仙》、《神話》、《神醫大道公》、《美人心計》、《古今大戰秦俑情》、《神探狄仁傑》、《黎明之前》、《宮鎖心玉》、《宮鎖珠簾》、《唐宮美人天下》、《尋龍奪寶》、《鎖清秋》、《芸娘》、《寧爲女人》、《蘭花香》、《-濟公2》、《新還珠格格》、《大宋提刑官》、《天涯赤子心》、《後宮》、《西南絕殺》、《七品芝麻官》、《武則天祕史》、《鴻門宴》、《大道通天》、《傾城雪》、《王的女人》、《迎風飛舞》、《錯嫁》、《娘妻》、《步步驚心》、《隋唐英雄》、《後宮甄嬛傳》、《江南京華夢》、《金枝欲孽》、《深宮諜影》、《傾世皇妃》、《錯點鴛鴦》、《女相》、《天涯織女》、《清宮絕戀》等500多部影視劇作品。

浙江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4

天涯海角遊覽區位於三亞市區西南23公里處,以美麗迷人的熱帶海濱自然風光、悠久獨特的歷史文化而馳名中外。同時,她也是海南建省20週年第一亮麗品牌,新中國成立60週年海南第一品牌和海南旅遊系統創先爭優標杆企業。

1984年12月,三亞市正式成立天涯海角風景區管理處,由三亞市旅遊公司管理天涯海角事務。天涯海角遊覽區裏的碧海、青山、白沙、巨磊、礁盤渾然一體,椰林、波濤、漁帆、鷗燕、雲霞輝映點襯,形成南國特有的椰風海韻,吸引了大批遊客的慕名前來。

“天涯海角”原是用於表達旅人客居異鄉的惆悵情結。經過千百年來承前啓後的積澱,這一成語已經積聚了豐富深刻的文化內涵。其間的意趣在“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等詩句中可見一斑,而天涯海角遊覽區則承載了這一曼妙的文化意象。

清康熙五十三年(1720xx年),三位欽天監欽差奉康熙皇帝諭旨在下馬嶺海邊題刻“海判南天”石刻,以此爲中國疆域的天地分界處。南天指的是太陽所行區域,“判”是一剖兩半之意,“海”則指南海。“海判南天”綜合起來的意思就是:“南海”在“海判南天”處分爲“天南海北”。在此石刻的東南面,還有另外一塊剖石,代表三亞冬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而“海判南天”石刻則代表這裏的北極高度。

清雍正年間(1720xx年),崖州知州程哲在天涯灣的一塊海濱巨石上題刻了“天涯”二字。民國抗戰時期,瓊崖守備司令王毅又在相鄰的巨石上題寫了“海角”二字。1961年,郭沫若在“天涯”石的另一側題寫了“天涯海角遊覽區”七個大字。至此,天涯灣畔的這片濱海地帶便成了名副其實的“天涯海角”。

除以上幾處奇石外,與“天涯”、“海角”石相隔不遠的“南天一柱”也是景區內一大自然奇觀。昂然挺立的巨石雄峙南海之濱、笑傲驚濤駭浪,頗有偉岸巨人般的凜凜風姿。展開1990版2元人民幣的背面,您會發現這精彩撼人的石景竟深入在華夏兒女每一天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之中。

文化的厚重與美麗的風光使天涯海角遊覽區成爲人們心目中的聖地。1982年,一曲《請到天涯海角來》唱響大江南北,“天涯海角”也正式成爲海南及三亞旅遊繞不過的地標景觀。1990年的北京亞運會南端火炬傳遞、20xx年的北京奧運火炬傳遞三亞首傳終點站傳遞、世界華人運動會南端聖火採集儀式及“愛國歌曲大家唱—海南篇”等大型慶典盛會均在天涯海角舉行。天涯海角真正走向了世界,走向了國際。如今,“天涯海角國際婚慶節”和“新絲路中國模特大賽”等大型賽事,又使這裏成爲情侶們表達忠貞愛情的聖殿和模特們展示美麗風采的舞臺。

浙江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5

西山位於蘇州古城西南40多公里的太湖之中,面積79.8平方公里,是我國淡水湖泊中最大的島嶼。縹緲峯海拔336.6米,爲太湖七十二峯之首。登巔俯視太湖,沐日浴月,煙霧無際,美不勝收。 西山因太湖而嫵媚多姿,太湖因西山而豐富多彩。這裏山巒起伏,奇石嶙峋,峯迴路轉,曲徑通幽,自古就形成了以地帶景,以景抒情的八大美景和七大名勝。主要景點有石公山,太湖大橋,林屋洞,羅漢寺,太湖梅園等。西山土特產豐富,每年西山梅花節更是吸引着衆多遊客到訪。

太湖72峯有41峯在西山,最高峯縹緲峯海拔336.6米。山丘上部多灌木疏林和草坡,山丘中部爲松樹和闊葉樹混交林,山丘下部爲果樹和茶樹。果樹品種有柑橘、楊梅、青梅、批把、桃、李、杏、柿、棗、石榴、櫻桃、葡萄、銀杏、板栗等,南北方乾鮮果兼而有之。四季有花,四時有景,太湖西山是名副其實的“花果山”。西山多古樹,1200—1520xx年的柏樹有3株,1020xx年以上的香樟有2株,500—820xx年的香樟有12株,820xx年以上的羅漢松有1株,620xx年以上的紫藤有1株,520xx年以上的桂花有2株,400—520xx年的銀杏有3株,320xx年以上的白皮松有2株。

西山歷史悠久,勝蹟衆多。三山島曾出土1萬年前舊石器和古動物化石,把太湖流域的歷史推前到舊石器時代。相傳夏禹來此治水,“三江既入,震澤底定”。吳王夫差偕西施在此消夏賞月。吳越交戰,留下烽燧墩、戰船碼頭等古蹟。秦末漢初,“商山四皓”在此避亂隱居。東晉南北朝,佛道盛行,建有三庵十八寺。南宋遺民在此建宅造園,留有古建百餘幢。西山是歷代文人雅士遊賞之地,唐代白居易、王昌齡、皮日休、陸龜蒙,宋代范仲淹、范成大、蘇舜欽,明代文徵明、唐伯虎,清代沈德潛、汪琬等人曾到此數遊,寫下優美詩章。

浙江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6

閣廟原名天后廟、海覺寺、正覺禪院等,是媽祖閣的俗稱,位於澳門的東南方,面海背山。

媽閣廟相傳是福建人於明朝年間爲“媽祖”所建,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了;傳說“媽祖”是福建莆田人,姓林,宋朝人,自幼即可預知吉凶,長大後吃齋未嫁,享壽28歲,死後常顯靈於海上,可幫助商人和漁民化險爲夷,故來自福建的漁民就共同興建了媽閣廟,到清朝康熙年間,“媽祖”被加封爲“天后”,是航海人的“護航海神”。

媽閣廟正門的橫樑上由“媽祖閣”三個金字,左右的對聯爲“德周化宇;澤潤生民”,依次往裏由大殿、石殿、弘仁殿、觀音閣等建築組成,這些建築具有傳統的古老佛教的特色,具有很大歷史意義,可以說,澳門的歷史和媽閣廟血脈相連,不可分割。

在澳門人心目中,媽閣廟的地位非常高的,毫不誇張地說,澳門的各行各業都離不開媽閣廟,因此,媽閣廟的香火很盛,是一座位於鬧市區的傳統廟宇,而每年農曆的三月二十三則是娘0誕辰,在這一天,澳門人都會有各種祭祀活動,非常隆重。

澳門的葡文名稱“MACAU”一詞,則來源於“媽祖”的粵語音轉“馬交”;澳門的貨幣——澳門元也曾以媽閣廟作爲圖案,這些都足以顯出媽閣廟在澳門的地位。

浙江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7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區南12公里處,是與大同雲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齊名的我國三大石窟之一,國家5A景區。

龍門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這裏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伊闕”,自古以來,已成爲游龍門的第一景觀。唐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

龍門石窟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4年)前後,後來,歷經東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密佈於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97000餘尊佛像,1300多個石窟。現存窟龕2345個,題記和碑刻3600餘品,佛塔50餘座,造像10萬餘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釐米。這些都體現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很高的藝術造詣。

奉先寺是龍門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長寬各30餘米。據碑文記載,此窟開鑿於唐代武則天時期,歷時三年。洞中佛像明顯體現了唐代佛像藝術特點,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0、安詳、溫存、親切,極爲動人。石窟正中盧舍那佛坐像爲龍門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造型豐滿,儀表堂皇,衣紋流暢,具有高度的藝術感染力,實在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傑作。據佛經說,盧舍那意即光明普照。這尊佛像,豐頤秀目,嘴角微翹,呈微笑狀,頭部稍低,略作俯視態,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婦女,令人敬而不懼。有人評論說,在塑造這尊佛像時,把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感情、開闊的胸懷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藝術魅力。盧舍那佛像兩邊還有二弟子迦葉和阿難,形態溫順虔誠,二菩薩和善開朗。天王手託寶塔,顯得魁梧剛勁。而力士像就更動人了,只見他右手叉腰,左手合十,威武雄壯。

金剛力士雕像比盧舍那佛像旁的力士像更加動人,是龍門石窟中的珍品,1953年清理洞窟積土時,在極南洞附近發現的,是被盜鑿而未能運走遺留下的。只見金剛力士兩眼暴突,怒視前方,二手握拳,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獷豪放,雄健有力,氣勢逼人。

龍門石窟中另一個著名洞窟是賓陽洞。這個窟前後用了20xx年才完成,是開鑿時間最長的一個洞窟。洞內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釋迦牟尼像,高鼻大眼、體態端祥,左右二邊有弟子、菩薩侍立,佛和菩薩面相清瘦,目大額平,衣錦紋理周密刻劃,有明顯西域藝術痕跡。窟頂雕有飛天,挺健飄逸,是北魏中期石雕藝術的傑作。洞中原有兩幅大型浮雕《皇帝禮佛圖》、《太后禮佛圖》,畫面上分別以魏孝文帝和文明皇太后爲中心,前簇後擁,組成禮佛行列,構圖精美,雕刻細緻,藝術價值很高,是一幅反映當時帝王生活的圖畫。可惜被美國人勾結中國奸商盜運到美國,現分別藏於美國堪薩斯城納爾遜藝術館和紐約市藝術博物館。而洞口唐宰相書法家褚遂良書碑銘,很值得一覽。

萬佛洞在賓陽洞南邊,洞中刻像豐富,南北石壁上刻滿了小佛像,很多佛像僅一寸,或幾釐米高,計有1500多尊。正壁菩薩佛像端坐於束腰八角蓮花座上。束腰處有四力士,肩託仰蓮。後壁刻有蓮花54枝,每枝花上坐着一菩薩或供養人,壁頂上浮雕伎樂人,個個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還有一座觀音菩薩像,手提淨瓶舉塵尾,體態圓潤豐滿,姿勢優美,十分傳神。

古陽洞也很出名。這裏有豐富造像題記,爲人稱道的龍門十二品,大部分集中在這裏。清代學者康有爲盛讚這裏的書法之美爲:魄力雄強、氣象渾穆、筆法跳越、點畫峻厚、意態奇逸、精神飛動、骨法洞達、結構天成、血肉豐美。

還有一個藥方洞,刻有140個藥方,反映了我國古代醫學的成就。把一些藥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在別的地方也有發現,這是古代醫學成就傳之後世的一個重要方法。

龍門石窟不僅僅是佛像雕刻技藝精湛,而石窟中造像題記也不乏藝術精品。龍門石窟造像題記遍佈許許多多的洞窟,約有3600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我國優秀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在國內外學術界、書法界有很廣泛的影響。龍門二十品,十九品集中於古陽洞,另有一品在西山中部偏南老龍洞崖壁的慈香窟裏。古陽洞是龍門石窟中開鑿最早的一個窟,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一年。洞內小佛龕琳琅滿目,雕刻精巧。

龍門石窟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術、書法、音樂、服飾、醫藥、建築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實物史料。因此,它堪稱爲一座大型石刻藝術博物館。它與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並稱爲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20xx年11月洛陽龍門石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浙江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8

文廟,坐落在文廟路215號,是上海中心城區唯一的儒學聖地,著名的名勝古蹟之一。

元代始建的文廟,位於學宮街,1853年(清咸豐三年)上海小刀會起義,在文廟設指揮部,清軍攻陷上海縣城,文廟被炮火所毀。1855年(清咸豐五年)文廟在現址重建,佔地17畝。內有櫺星門、泮池、三頂橋、大成殿、崇聖祠、明倫堂、尊經閣、魁星閣等建築;有放生池、荷花池等景點;隙地遍種花木。當時已初具規模,但以後漸趨式微,猶如一顆明珠沉落於灰土之中。

解放後,人民政府撥款重修,並列爲文物保護單位。在“文革”期間,又遭到嚴重破壞。但改革開放以後,政府撥款修葺和重建了一批建築和景點,使文廟初步恢復原貌。

1995年根據“以舊區改造爲重點,以道路建設和旅遊爲先導”的發展戰略,南市區制定了文廟修繕、開發的方案,決定採取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方法,爭取三年內完成。

文廟修繕開發總體格局分爲祭祀線、休閒線和市場線。祭祀線從櫺星門、大成門、東西廡房;大成殿及其殿前石平臺至崇聖祠,全部按明、清風格原貌修復。休閒線主要修復魁星閣、明倫堂、放生池、儒學署,新建文曲門、大中門、增設綠地、移植樹木,並在遊廊等處設“上海文化名人碑林”,弘揚上海建城700多年來文化名人的業績。市場線:重修尊經閣,開闢花圃、花壇,植樹栽花,並在尊經閣東西新建一條長約70米,高低起伏、寬窄相間的明清建築風格的上海文廟書刊交易市場街市。另外,文廟沿老道前街、夢花街、學宮街三側破牆建造1-3層與文廟建築風格一致,且高低錯落有致的用房,開設具有濃厚文化色彩的古玩、書畫軒、古錢幣、郵品等商店。屆時文廟及周圍將充滿傳統民俗文化特色,成爲人們遊覽的好去處。

浙江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9

江西大覺山旅遊風景區座落在武夷山西麓的資溪縣境內,東鄰武夷山風景名勝區140公里,北連道教名勝龍虎山50公里,境內有鷹廈鐵路、316國道和京福高速,交通十分便利。

大覺山主峯1396米,山巒疊嶂,連綿起伏,溝谷縱橫,風光旖旎,瀑布清澈縈迴,自然風貌原始,有30萬畝原始森林和近40餘種國家一、二級保護動植物,被譽爲天然氧吧、植物基因庫。

大覺山旅遊風景區創建於20xx年,規劃爲東北兩大片區,總規面積204平方公里。東區以蓮花山脈爲中心,主要以宗教文化爲特色,精品項目有;大峽谷漂流、索道、高山湖泊度假、太空步廊、大覺者祭拜聖地等,北區以原始森林爲中心,精品項目有;原始森林探險漂流、原始森林-觀光、原始森林度假、農家樂園休閒、野外生存探險等。

地址:江西省撫州市資溪縣大覺山村。

大覺山既有浩瀚如海的30萬畝原始森林,又有1600餘年的宗教文化特色,是自然生態和佛教文化的結晶。

亮點:分爲東、西兩大片區。東區以浩瀚如海的30萬畝原始森林爲中心,這裏有近40餘種一二級國家名貴保護動植物,被專家譽爲“天然氧吧、動植物基因庫”。有原始森林、高山湖泊、森林雲海、小橋流水、銀河飛瀑、雲海等景觀。西區以迄今已1600餘年的宗教文化特色爲主體構成,有瀑布觀景臺、古藝術亭閣、高山湖泊觀光、大峽谷漂流、索道、九天、八地、百景觀、大覺寺、太空步廊、大覺者等景點。

浙江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10

哈爾濱作爲一個近代城市,其城市歷史與中華民族的歷史相比,談不上悠久。但也就是這不算悠久的歷史,形成了哈爾濱所特有的文化,這文化已溶入了我們的血液,我們的一切無時無刻不在受其影響。哈爾濱只有1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一座從來沒有過城牆的城市。不僅薈萃了北方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而且是中外文化融合的名城。上個世紀初,隨着中東鐵路的修建,英、日、法、美、意等16個國家在哈爾濱設立領事館,建有300多家國際商社,外國移民大量涌入,最多時達到17萬人,而當時的哈爾濱僅有人口30多萬,也就是說在兩個人中就有一個外僑,哈爾濱一時間成爲以沙俄統治爲首的國際城市.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以中國慘敗而告終。失敗的結果是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並賠償白銀2億兩,面對如此局面,清政府急於尋找一位“國際盟友”以聯合抗日。此時的哈爾濱只不過是在花江旁,由少數、藝人、農民組成的小魚村。他們捕魚貢鮮、耕種土地、過着與世無爭的生活,不過以後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卻改變了這個漁村今後的命運。1896年,對我國東北地區凱覦已久的沙俄逼迫清政府簽訂《中俄密約》和《中俄合辦東省鐵路公司合同章程》。根據合同第六條規定,鐵路所需土地由中方提供,至鐵路全線建成時,俄方共佔鐵路用地1161平方公里,稱爲鐵路附屬地。俄國在1898年將中東鐵路工程局遷至哈爾濱,並把哈爾濱作爲中東鐵路的中心。1903年,中東鐵路全線通車,哈爾濱也成爲沙俄控制下的"國中之國"。日俄戰爭期間,哈爾濱成爲俄國的後方基地。俄戰敗將勢力退出南滿後更把哈爾濱作爲其向中國經濟掠奪的前沿。二世紀初,各帝國主義國家的本家、險家紛紛來哈投資、投機和淘金。有16個國家在哈爾濱設事館,20餘個國家在此居住。8"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戰火阻隔,哈爾濱經濟得以幾何級迅速發展,被稱爲“東方莫斯科”、“中國巴黎”,哈爾濱成爲外國、富商的樂園。

1931年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踏入了哈爾濱,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哈爾濱人的境況是悲慘的,電視劇《"黑太陽731》就是歷史再現。當然,我們也從來沒有停止過反抗。想必很多人都聽過講的《8"夜幕下的哈爾濱》吧,那裏描寫的就是哈爾濱人頑強與侵略者作鬥爭的故事。《尚志》、《一曼》等電影、電視劇反映的內容都是真實的寫照。

值得慶幸的是,作爲在中國率先進入近代國際都市行列的哈爾濱,雖然從建市之初就一直在外國列強的控制之下,但她是回到人民手中的第一個大城市。1946年4月28日哈爾濱解放,在此後三年多的時間裏,作爲解放戰爭的後方,她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在哈投巨資,將其建成了工業基地和科技城。蘇聯援建的156大項目中有13項在這裏,各種大學大所也紛紛落戶哈爾濱,如赫赫有名的軍工、哈工大、黑大、哈師大、哈醫大、商大、東北林大、東北農大等,在哈爾濱的歷史上出現了二次輝煌。但在改革開放後,相對來講,哈爾濱有些落後了,老工業基地、"國有大型企業在改革中船大掉頭難,再加上政策傾向沿海地區,這些都使我們付出了巨大代價。只要耕耘就有收穫,我可以高興地告訴大家,經過20多年的努力,我們又站起來了。現在經過"現代企業制度改革、"產業結構調整及老工業基地技術改造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哈爾濱國有工業已出現強勁的增長勢頭,並於兩年前實現全行業扭虧爲盈的良好態勢。如大家熟知的哈藥集團、三大動力廠等都實現了再次騰飛的目標。權威人士判斷新世紀裏,哈爾濱將在中國率先進入現代化。“漫漫,其兮,吾將上下求索”,儘管前面的路很長,但我們充滿了信心。

今天的哈爾濱已不再是當年的漁村,她作爲黑龍江省的省會,總面積5.32萬平方公里,市區面積1675平方公里,在全國省會城市中,是面積最大的一個城市。人口近千萬,其中市區人口三百多萬,下轄8區11市縣。

關於“哈爾濱”的名稱由來,衆說不一。一說古語“平地”;一說“曬網場”;一說真語“阿

勒錦”,是“榮譽”、“聲望”的意思。

哈爾濱機場是中國東北北部最大的國際航空港,"哈爾濱火車站是中國東北北部鐵路幹線的樞紐,花江是中國內河通航的第三大河流,哈爾濱港是這條江上的最大中心港。

哈爾濱的夏天氣候宜人,絢麗多姿,別具魅力,是消夏避暑的理想地方。美麗的花江宛如一條綵帶,給城市增添了無限風光。一年一度的"哈爾濱之夏"音樂會,引得中外著名藝術家紛紛前來獻藝,使哈爾濱贏得了"北方音樂名城"的美譽。

哈爾濱還是一座冰雪名城,每年舉辦的"f8"哈爾濱國際冰雪節"、"藝術博覽會"彙集了冰雪藝術精華,吸引了海內外大批遊客前來觀光旅遊,參加經濟貿易交流。

哈爾濱的城市建築別具,蜚聲中外,不僅有林林總總的歐式建築,也有傳統的"中國古典建築,近年來又建設了許多現代建築,使這個城市呈現出中西合壁的建築風格。

我們馬上就要到達中央大街了,爲大家介紹一下我們的目的地,中央大街。 各位遊客,大家好:

我們現在來到了哈爾濱著名的旅遊景點――中央大街步行街。到哈爾濱,要逛中央大街步行街就像到北京一定要去王府井大街一樣。現在我們就站在這條中央大街上,它北起防洪紀念塔,南至經緯街,全長1450米,寬21.34米,其中車行方石路寬10.8米,全街歐式及仿歐式建築71棟,其中保護性建築13棟。

1997年6月1日正式開通步行街,全長860米。

早在1898年,哈爾濱開始大規模修築鐵路和城市建設,運送鐵路器材的馬車,在泥濘中開出一條土道,這便是中央大街的雛形,名爲“中國大街”,意爲中國人住的大街。當時: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不堪,街兩旁的俄人鋪子也多了起來,牌匾多用俄文,他們經營雜貨、修表等,所以雖稱“中國大街",但兩側多爲歐式建築,商業也多爲外國人經營,猶如外國城市一樣。到了1924年,剛收回行政權利的中國地方政府,急於顯示自己管轄的能力,決心更進一步整頓這條已聲名遠揚的大街,特地請著名的俄國工程師科姆特拉肖克設計,花了整整3年時間,鋪成了一條方石路,就是大家腳下踩着的這些方石頭。現在看起來,似乎再平常不過了,但在當時,運輸業極不發達,這些由外興安嶺、張廣才嶺開鑿運來的花崗岩的方石,每塊成本約合一枚銀元,在當時這一個銀元,能買回40斤小米,那是一個成年人一個月的口糧啊。這方石長18釐米,寬12釐米,大街用方石約70多萬塊,全部耗銀可買2800多萬斤小米,是多少中國人的血汗啊!寸路寸金,古今中外,有多少如此昂貴的道路呀!故又稱“黃金大道”。難怪中央大街被人們稱爲“金子”鋪成的路。據專家測定:中央大街的方石路還能磨上一百年。其實方石路當年是哈爾濱的象徵,1931年旅歐途徑哈爾濱的著名詩人朱自清在其日記中寫到:”石頭路倒是哈爾濱的一大特點,很潔淨,塵土少,“,所以物以稀爲貴,中央大街的方石路自然令人倍受寵愛。

在大家的右手邊,就是這條大街上最著名的馬迭爾賓館。當年在哈爾濱的猶太人,主要來自俄國,當時常常能看到一些頭戴黑禮帽,身穿黑大衣,鬢角蓬鬆,蓄着鬍鬚的猶太人。猶太人那時尚無自己的祖國,而是持他國護照,抱着到遠東處女地淘金的熱情來到哈爾濱,猶太人具有非凡的商業才能,加之人們流浪於世界各地,無論什麼樣的生活環境都能適應,他們很快的發展起來。到1922年,猶太人移民哈爾濱達到鼎盛時期,約有1萬餘人。1901年,中東鐵路臨時通車,俄國籍猶太人約瑟開斯普來到哈爾濱,他開過修錶店、銀器店、珠寶店,他以猶太人獨有的精明和眼光,預料到日後哈爾濱必將成爲遠東最大的國際都市,旅店業極有前途,於是,他聘請他的俄國摯友尤金諾夫設計,選購歐美各國上等建材,在1906年建成了遠東最豪華的馬迭爾賓館,也是中國第一家涉外賓館,是新藝術運動式建築。馬迭爾賓館作爲中央大街最早的建築,佔據了最佳的地理位置,在中國大街中段。這座路易十四風格的三層建築,典雅豪華,步入內部是濃郁的法國情調,彷彿進入法王路易十四的宮殿,極盡豪華的壁飾、掛毯、銅器及各種規格的鏡子,鑲嵌金邊,不愧爲”東方的凡爾賽宮“。

當時,還開設了馬迭爾電影院、戲園,每日放映外國電影,演出中外戲劇。那時的馬迭爾真可謂是日日弦管聞客醉,夜夜酒色入燈紅。門前轎車迎來送往,樓內頻傳骨牌聲聲。解放後,馬迭爾賓館以它特有的名望接待過許多軍政要員,如末代皇帝溥儀、國母宋慶齡、歷史學家郭沫若、大畫家徐悲鴻。

好店須有好名字,約瑟?開斯普對此雄心勃勃,名字來自英文”modern“,表示摩登、時髦的意思。

在馬迭爾賓館的對面,就是華梅西餐廳,已經有80年的歷史。1925年時,原名馬爾斯餐廳,1931年正式做俄式大菜,成了西餐名店。1937年全市西餐廳260多家,中央大街100多家,它是哈爾濱最正宗的西餐廳。這裏每天午夜才閉店,有漢、俄、日、猶太服務員40多人,均衣着講究,夏天白衫一天兩換,保持潔白。1957年改名爲華梅西餐廳。正宗俄式大菜享譽海外,它突出歐洲園林式酒吧風格,服務員一律黑西服、紅領帶,敬菜、擺臺有理有序,上菜高拿輕放。它經營的俄式大菜,也是隨着中東鐵路來到哈爾濱的。當時的特色是紙包小牛肉、紙包大蝦、悶罐牛尾。幾十年來,它綜合了已經消失的西餐廳的特色,增加了基輔烤鴨、莫斯科烤乳豬、高加索羊肉串、海參崴的奶汁桂魚、蘇波湯、大馬哈魚和俄式麪包”沙艾克“。

再往前,就是哈爾濱市最大的一處巴洛克建築――教育書店,原名松浦洋行,入口處有兩尊人體塑像,他們是古希臘神話中兩個擎天神,男的亞特拉斯,女的加利亞切德。

在教育書店的對面,就是哈爾濱著名的啤酒廣場,每到夏季,這裏就會搭起涼亭,擺上藤椅,是哈爾濱市民夏季消暑、喝啤酒的好地方。廣場上還有一個1999年從大連運來的銅製的馬車雕塑,名爲”老街神韻“,這幅雕塑就是當年中央大街的真實寫照。

當時這條石頭路都是高檔馬車,純種大洋馬,馬蹄奏着清脆的聲響,穿行在綠茵石頭路上,滿大街上飄着香水味,滿眼見到的都是金髮碧眼的外國人,是不是有一種異國他鄉的感覺呢!

中央大街,樓高與道路的寬1:1,沿街建築多爲二層樓建築,沒有太高大的,也沒有太矮小的,地面和屋頂呈53度視角,令人很舒服,稍擡頭就能看清建築細部結構。

近年來,各商家紛紛重新裝飾門面,貼金鑲銀,張燈結綵,把中央大街打扮的更加!富麗堂皇,成爲哈爾濱最著名的最富有特色的商業一條街。今天,走在中央大街,便會發現臨街兩側風格各異而又統一和諧的建築,與方形石鋪成的大街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組成了中外城建史上獨特的長街。而這些建築,各式各樣,既無中國古典建築的飛檐斗拱,紅牆綠瓦,也沒有古園林的曲徑通幽,九曲流觴。但漫步長街,每邁一步,都有一番風景。現在就請大家漫步在這條充滿異國情調的中央大街上,來細細體會這別樣的情懷吧!

浙江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11

黛螺頂,是五臺山歷史悠久,聞名遐爾,別具一格的一座古剎。黛螺頂,始名青峯,寺宇初名佛頂庵,明萬曆二十年到清代乾隆十五年 ,曾名大螺頂,乾隆十五年改名爲黛螺頂,一直沿續至今。

黛螺頂是五臺山歷史悠久,聞名遐爾,別具一格的一座古剎。

歷史上依次名爲青峯頂、佛頂庵、大螺頂、黛螺頂。

明代釋鎮澄《清涼山志》卷第七、第九,“異衆感通,鬆說苦空”有記載道:“唐釋法念,棲禪青峯,庵南,有大鬆若舍,可蔽風雨。法念嘗坐其間,若昧不昧,見僧作老比丘形,說苦空法。

既寤,乃聞秋聲瑟瑟,不勝其悲,因呼爲苦空壘。古碑猶存。”青峯即黛螺頂,庵,即小廟。唐代有僧人釋法念,在此修行,並有小廟。根據《清涼山志》的記載,黛螺頂的歷史從唐代就開始了。黛螺頂山門背後現存明萬曆二十年仲秋的石碑也有記載:“……乳峯狀若旋螺,圓淨可愛,俗呼爲大螺頂,志曰青峯是也,……傳載古有神木,比丘法念,棲託於此。”

黛螺頂的後殿大雄寶殿前,今有一鬆一柏,鬆在北,柏在南,圍粗一丈,俏拔挺立,直入藍天,這就是乾隆皇帝詩中的“階下千年不老鬆”,即唐朝僧人法念的修行處,寺內的古鬆見證了黛螺頂的歷史。

明釋鎮澄所作《清涼山志》是研究五臺山佛教的重要歷史史籍,它全面記述了五臺山的自然地理、景物特點、寺廟沿革、僧尼傳略、聖地特產乃至神話傳說和僧俗人等對五臺山名勝古蹟的詩詞歌賦,特別是對五臺山的佛教活動、僧俗交往、文化交流的記載,是我們今天研究五臺山佛教的重要依據,具有權威性。“鬆說苦空”,記載了唐比丘法念在青峯頂建庵,大松樹下修禪悟道的過程。再根據寺內保存完好的明萬曆年間的石碑記載,以及大雄寶殿前的“千年不老鬆”,均證明黛螺頂的歷史應從唐朝算起。

黛螺頂始建寺,是在唐朝,唐朝具體那一年還待進一步考證。

黛螺頂,始名青峯,寺宇初名佛頂庵,明萬曆二十年( 1592) 到清代乾隆十五年( 1750) ,曾名大螺頂,乾隆十五年改名爲黛螺頂,一直沿續至今。寺內山門後立有的兩塊石碑: 一塊立於明萬曆二十年仲秋,上書“五臺山重建佛頂庵碑記”; 另一塊立於清康熙歲次辛未仲秋,上書“青峯頂造像建亭記”,對黛螺頂有較詳細的記述,名稱的演變以及明成化年間重建,明萬曆年間、清康熙年間、乾隆五十一年都曾重修皆有一一記載。

黛螺頂,是五臺山東臺頂延伸下來的一個小小的山峯,垂直高度只有400米。但站在清水河谷仰望,那坐落於高處與該山峯同名的黛螺頂古剎,相當於一幢130多層高的摩天大廈,也是夠高危的了,要想登頂,絕非舉足之勞。所以攀登之前,有必要按自身條件從三條途徑中首選其一。要步行,右有新路,左有古道。新路,系1991年修,全長108米,淨寬2.2米,全部用五臺山青石鋪成,共有1080級臺階,起名叫“大智路”。關於這路名和臺階的級數,都與佛教常識有點關聯。

上黛螺頂拜五方文殊被稱爲“小朝臺”是在乾隆年間。清朝的皇帝大多崇佛,從傳說順治帝出家五臺山,到康熙、雍正、乾隆、嘉慶一次次地朝拜文殊聖地五臺山,給五臺山的佛教文化帶來了一個較長時間的繁榮昌盛。

乾隆十一年( 1746) 九月,乾隆皇帝第一次上五臺山。他在菩薩頂歇宿時,眺望到對面秀逸的黛螺頂“青翠撲入眉宇”。黛螺頂的美麗,引起了這位帝王的愉悅。

關於乾隆皇帝第一次登上黛螺頂,有傳說是乾隆五十一年( 1786) 青雲和尚建好五方文殊殿後,根據筆者點校《清涼山傳志選粹》所輯的附錄中乾隆皇帝第三次去五臺山,登上黛螺頂所作的詩《跋馬至黛螺頂》:

螺頂不爲高,積雪路頗滑。

策我雲錦錐,遂至金輪剎。

獅王坐堂堂,黛髻足底口。

莫作顛倒會,十六本二八。

乾隆皇帝鍾情於黛螺頂的自然風光,想把五方文殊合塑於黛螺頂,這樣就省去了朝拜五個臺頂的攀登之苦乃至風雨雪的阻擋。在乾隆四十六年( 1781) 春,乾隆把演教寺住持青雲和尚叫到行宮,讓他辦這件事,5年後,他來黛螺頂朝拜五方文殊。青雲和尚遵照乾隆皇帝的旨意把五方文殊合塑於一殿。乾隆五十一年( 1786) 三月,乾隆來黛螺頂參拜了五方文殊,開始了五臺山歷史上的“小朝臺”並留有詩一首,刻在黛螺頂五方文殊殿前的石碑上。關於把五方文殊合塑一殿的想法,也許是乾隆皇帝的旨意,也許是青雲和尚與小沙彌略知乾隆皇帝對黛螺頂風光的偏愛,迎合聖意,把五方文殊合塑於黛螺頂。

乾隆五十七年( 1792) ,乾隆皇帝再次作詩《登黛螺頂》:

黛螺不比葉鬥高,東頂峯之降岡也。

北望東可復罷乎,筍輿乘暇言登者。

五步十步率一息,羽林都許乘輕馬。

更東望海峯實近,廓然真足小天下。

五臺文殊智與號,殿中真察肖非假。

一乎五乎孰是乎,不出金剛六如寫。

嘉慶皇帝雖然沒有巡禮五臺山五個臺頂,卻在嘉慶十六年( 1811) 春五月十八日在黛螺頂領略了五座臺頂風光,從而寫下了東、西、南、北、中五頂的《五臺贊碑文》。

從此以後,朝山僧侶到此寺正殿參拜,即可代替朝謁五座臺頂,省去許多路程。但也有區別,登五座臺頂朝拜文殊菩薩叫大朝臺;登黛螺頂朝拜五方文殊菩薩則叫小朝臺。俗有“不登黛螺頂,不算台山客”之說。

浙江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12

青海湖,地處青海高原的東北部,西寧市的西北部,是我國第一大內陸湖泊,也是我國最大的鹹水湖。青海湖面積達4456平方公里,環湖周長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還要多。湖面東西長,南北窄,略呈橢圓形。青海湖水平均深約21米多,最大水深爲32.8米,蓄水量達1050億立方米,湖面海拔爲3260米。

青海湖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最大的鹹水湖,中國最大的內陸湖。青海湖擁有多項中國之最,青海湖是國家AAAAA級國家自然景區。

青海湖每年12月封凍,冰期6個月,冰厚半公尺以上。湖中有5個小島,以海心山最大。鳥島位於湖的西部,面積0.11平方公里,是斑頭雁、魚鷗、鸕鶿等10多種候鳥繁殖生息場所,數量多達100,000只以上。現已建立鳥島自然保護區,湖中盛產青海湖裸鯉,濱湖草原爲良好的天然牧場。

湖內島嶼:

海心山

位於青海湖中心略偏南,距鳥島約25公里,島形長,中部寬而兩端窄,長2.3公里,寬0.8公里,面積1.14平方公里,島上最高點海拔3266米,由花崗岩、片麻岩組成,島東緣有一泉眼,可供飲用。南部邊緣岩石裸露形成陡崖,東、西、北爲平緩灘地。島上大部分爲沙土覆蓋,生長着冰草、芨芨草、鐮形棘豆、嵩草、披針葉黃花、西伯利亞黃精等,植被覆蓋度在50%以上,鳥禽集中在島崖邊及碎石灘地棲息。

海西皮

海西皮,位於布哈河口以北的6公里與鳥島同處在布哈河沖積灘地的頂端,島的東北緣有斷層陡崖緊靠湖邊,陡崖外有一近似圓柱形的岩石屹立於湖中,是鸕鶿的繁殖場所,島上植被覆蓋度在90%以上。

沙島

於湖東北,海晏縣境內,曾是湖中最大的島嶼,長約13公里,最寬處約2.8公里,面積18平方公里,島上最高點海拔3252米,是湖中砂壟突出水面受風沙堆積形成。1980年沙島東北端與陸地相連而成爲半島,並圍成33平方公里沙島湖,表面均由沙礫覆蓋,無植被,是魚鷗棲息繁殖地。

三塊石

又名孤插山,位於湖西南,是由7塊密集在一起的石灰石、礁石組成,高約17米,面積約0.056平方公里,距鳥島、海心山20公里。島上僅在碎石塊間隙生長有牛尾蒿等。植被覆蓋不到5%。

鳥島

又名小西山或蛋島(因鳥蛋遍地故名)。位於布哈河口以北4公里處,島的東頭大,西頭窄長,形似蝌蚪,全長1500米,1978年以後北、西、南三面湖底外露與陸地連在一起。鳥島坡度平緩,地表由沙土、石塊覆蓋,島的西南邊有幾處泉水涌流。主要植物有二裂季陵菜、白藜、冰草、鐮形棘豆、西伯利亞蓼、嵩草、早熟禾等。鳥島是亞洲特有的鳥禽繁殖所,是我國八大鳥類保護區之首,是青海省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地點。

每年3~4月,從南方遷徙來的雁、鴨、鶴、鷗等候鳥陸續到青海湖開始營巢;5~6月間鳥蛋遍地,幼鳥成羣,熱鬧非凡,聲揚數裏,此時島上有30餘種鳥,數量達16.5萬餘隻;7~8月間,秋高氣爽,羣鳥翱翔藍天,遊弋湖面;9月底開始南遷。爲保護鳥類供人觀賞,1975年8月建立鳥島自然保護區,1980年被列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86年省政府撥款60萬元,興建了暗道、地堡、瞭望臺等設施,供遊人觀賞等,南北均有公路到達鳥島。

風光旖旎的青海湖中,有一個國內外聞名的鳥島自然保護區,這裏棲憩着斑頭雁、棕頭鷗、魚鷗、鸕鶿、燕鷗、黑頸鶴、天鵝、赤麻鴨,以及玉帶金雕等猛禽,戴勝等攀禽和百靈、雲雀等各種小鳴禽近二十種。根據鳥類專家的估計,這裏禽鳥的總數在十萬只以上;而其中的鳥島(小西山)和三叉石(孤插山)又最爲著名,因爲在這聚集着保護區鳥類總數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如果您有幸去實地觀光一下的話,那才叫您大開眼界哩。

浙江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13

阿斯哈圖花崗岩石林景區位於克什克騰旗東北部,在距離大興安嶺最高峯黃崗峯約40公里的北大山上,國家AAAA級景區“阿斯哈圖”是蒙古語,意思是“險竣的岩石”。景區南北長5.5公里,東西寬3公里,佔地面積約爲1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爲1700米左右。

阿斯哈圖石林景區快速、健康發展的同時,由於各方面工作業績突出,先後獲得了--中國優秀旅遊目的地、國家生態旅遊服務標準化試點單位等多項殊榮。併成功打造了“山水草原,北方石林”這一旅遊品牌,成爲內蒙古地區的著名景區。

阿斯哈圖花崗岩石林同雲南石林相比,雖然都叫“石林”,可形成的原因卻不同,石林的形狀也不同。雲南石林石頭的紋理是垂直上下的,似刀劈斧砍;而阿斯哈圖石林石頭的紋理是橫向的,一層一層,像千層餅。阿斯哈圖石林也叫做冰石林,是世界上罕見的、形態和成因在全球都具有代表性,並且是目前世界上獨有的一種奇特地貌景觀。

舉目眺望,阿斯哈圖石林之間,那茂密的原始白樺林枝繁葉茂,偶有獐狍野鹿悠閒自得地穿行其中,草地上雜花繽紛,蝶舞蜂飛。給崢嶸挺拔的石林,平添了幾多溫情,幾多風韻。遠處那平坦開闊的草原上,星星點點的氈房和成羣的牛羊,彷彿是在綠海中浮動。

阿斯哈圖石林景區共有四個核心景區,其中一景區:它是阿斯哈圖石林中最大的一個區,它將石林之秀、石林之美、石林之靈、石林之形集於一身,是石林中的代表性景區。主要景觀有:月亮城堡、魚尾塔、將軍牀、平衡石等。二景區最具代表性的有拴馬樁、三結義等景觀。三景區主要景區有試劍石和鯤鵬落草原等,鯤鵬展翅九萬里,棲居草原不思歸。翹首而臥的鯤鵬與藍天、草原相諧成趣,構成一幅優美的畫卷。

阿斯哈圖石林景區地處高山草甸草原與原始白樺林的交匯地帶,這裏植被茂盛,植物資源豐富,因季節的不同而姿彩各異,魅力紛呈,可謂景因時移,景隨時轉。阿斯哈圖石林一年四季景色分明,春天,山花爛漫,蝶舞蜂忙,夏天,涼爽宜人,鳥語花香,秋天楓葉如丹,層林盡染,冬天羣山逶迤,銀裝素裹。

浙江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14

各位團友:

大家好,歡迎來到人間仙境蓬萊,我是咱們此行的導遊劉X ,很榮幸爲大家導遊工作,希望大家玩的開心。在我們到達蓬萊閣之前呢,我們先了解一下蓬萊。

關於蓬萊這個名稱的來歷,據說與漢武帝有關,爲了長生不老藥,漢武帝和秦始皇一樣,聽說海中有蓬萊、方丈、瀛州三座仙山,所以就來到這裏站在海邊的小山頭上眺望,結果並沒有看到仙山,但爲求長生不老,就下令將他在海邊望神山所築的小城命名爲蓬萊,所以蓬萊一名由此而來。

蓬萊是山海名邦,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成爲“仙境”,這可能與海市蜃樓有關,海市蜃樓是蓬萊吧十大仙境之一,當地人叫做“神仙現市”一般吃現在春夏兩季,不知諸位是否有親眼目睹的幸運。

蓬萊的蓬萊閣馳名中外,他是我國的名勝古蹟,他與滕王閣,岳陽樓,黃鶴樓,並稱中國四大古樓,至今己有940年的歷史了,蓬萊閣古建築羣經過了宋明清三代不斷擴建到現在的規模,它主要包括三清殿,呂祖殿,天后宮,龍王宮,彌陀寺,蓬萊閣六大建築羣,共一百多間,整個古建築羣樓臺殿閣分佈得宜,寺廟園林交錯迴應,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爲一體,現已成爲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

現在我們到已到達目的地,我們拾級而上,開始遊覽仙境。

好,朋友們跟着我往上走,我們來到的就是蓬萊閣內的唯一的一佛教建築“彌陀寺”,始建於唐代。彌陀是阿彌陀佛的簡稱,爲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這裏便是彌陀寺的前殿了,右邊的是密跡金剛,左邊的是那羅延金剛,成爲護衛寺院的第一道防線。現在我們先看左手邊的祖師殿,供奉的是慧遠法師。他曾在廬山的西林寺的東面建起東林寺,成爲淨土宗祖庭,慧遠則就是淨土宗的祖師了。站在他右手邊的陶淵明,慧然,左手邊的是劉遺民,恆伊,我想大家一定會問爲什麼詩人陶淵明會在這,大家有知道的麼?大家都知道,陶淵明是隱居過廬山,他好交賢士,不避官民,而慧遠是得道高僧,學問淵博,陶淵明自然要與她交往啊,他倆亦師亦友,開啓了名士名僧交往的先河。好,我們接着看看右手邊的關公殿。相信大家對關公都很熟悉,他是我國東漢末年西蜀名將。宋代以後,統治者爲鞏固政權需要,大力宣揚關羽的“忠義”,使關羽的地位不斷提高。特別是元末著名小說《三國演義》問世以後,關羽名聲大震,由王升爲帝,由帝升爲大帝,成爲華夏諸神中的一員,併爲之修建關帝廟,獨立道觀。旁邊供奉的是關公的手下的幾員大將,分別是關平,王甫,周倉和趙累。現在我們一起參觀一下彌陀寺的正殿,裏面供奉的是西方三聖和十八羅漢。正中間的便是阿彌陀佛。其左協侍爲觀世音菩薩,右手邊爲大勢至菩薩。阿彌陀佛的胸前有一“萬”字符,這是古印度宗教的吉祥標誌,象徵太陽與火,在佛教中用來表示佛的智慧與慈悲無限。觀世音,是以慈悲救苦爲本願的菩薩,凡是遇難的人唸叨他的名字,他就會順着聲音來救助,所以被稱爲觀世音菩薩。

旁邊供奉的是十八羅漢,大家現在可以自由的參觀欣賞一下彌陀寺。

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個是“ 丹崖仙境坊” ,“ 丹崖仙境” 四個字是董必武在1964 年8 月來這裏時親筆所書,爲什麼叫做“ 丹崖”呢?那是因爲蓬萊閣所在的這個小山崖上的石頭是紅色的,所以叫做“ 丹崖” ,那爲什麼要在這個地方設一道“ 丹崖仙境仿” 呢?這主要是因爲蓬萊閣被稱爲 “ 仙境”,而這素有先仙境之門之稱,也就是說,過了這座們,我們就真正進入丹崖仙境了,怎麼樣?大家是不是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呢?我有個建議,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希望給各位現任留下一個美好的記憶。各位仙人請看,我們面前的就是龍王宮了。他建於唐貞觀年間,是廣大漁民祈求海上平安的。龍王宮包括山門,前殿,正殿後殿,。走進龍王宮前殿,這裏是龍王宮的前殿,裏邊供奉的是龍王的兩位守門大將,東爲定海將軍,西爲靖海將軍。是龍王的守護神,正殿保持的是宋代的建築風格,看起來莊重樸實,屋頂爲蕪殿頂,在古時的宮殿廟宇中只有最最貴的建築物才能使用,可見當時龍王在人們心中的德地位非常高。正殿裏供奉的事東海龍王敖廣,傳說龍王能潛入海底騰於天空能夠興風布雨,所以古人希望有神龍存在,更加希望神龍能憐憫人間的苦衷給人以救援,因此最先尊崇龍王的正是出沒風浪的漁民和漂洋過海的傳家,在我們蓬萊沿海有這樣一個民俗每年農曆正月13是漁燈節,這天人們會敲鑼打鼓,鳴鞭放炮,載歌載舞的道海邊爲龍王送燈。這裏是龍王宮的正殿。請看中間端坐的是東海龍王敖廣。他身邊站立的是八位站官。東邊第一位是巡海夜_千里眼,雷公和電母。西邊第一位站官是趕漁郎,順風耳。風婆。雨神。八名站官分工明確,各負其責,聽命於龍王的調遣。後面還有龍王宮的後殿。過去這裏有龍王的木雕像和龍王出行的步輦、儀仗,那是人們爲了求雨所設的。大家現在可以細細欣賞一下。

大家跟我這邊走,一會我們將走到聞名的'天后宮了,六個單體建築中規模最大的就是天后宮了,天后宮供奉的這位就是天后娘娘,她在福建和中國臺灣一帶被稱爲“ 媽祖”現在我們在天后宮的前殿,兩位門神,東爲嘉應,西爲嘉佑,他們都是保護天后的神將,我們前面的這座們叫垂花門,由們上兩個倒垂花蕾而得名,古時只有皇族內眷才用這種飾物,可見天后娘娘的地位之高,步入垂花門就是天后宮正殿了,供奉的事天后娘娘,的她俗名叫做林默,福建莆田人,據說她剛剛被生下來的時候紅光滿室,異氣飄香,生下來到滿月都沒哭,默默無聲,所以其父親取名爲林默娘。於是她就在海邊經常幫助漁民度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海難,不幸的是她二十八歲那一年在海上遇難了,人們爲了紀念她,就在海邊建起了供奉她的廟宇。據說她非常的靈驗,阿有求必應,所以這裏是整個蓬萊閣香火最旺盛的地方後殿是天后的寢殿,門上的匾額;福錫丹崖是我國著名的書法家費心我題寫的——意爲天后娘娘吧福氣賜給每一位來丹崖山的人。現往我們帶着海神娘娘的福氣繼續往前走。

現在我們來到了蓬萊閣主閣了,蓬萊閣坐落在丹崖山頂,有人提” 登山北方第一閣,身在蓬萊即是仙”蓬萊閣經宋明清不斷擴建至現在的規模,蓬萊閣有四面迴廊,立有明珠16 跟,正門上懸“蓬萊閣”三個大字是明代書法家鐵報所寫,大家在蓬萊閣

上遠眺,既可以鳥瞰萊是的市容市貌,還能觀賞渤海黃海的驚濤駭浪,蓬萊閣底層北牆上鑲嵌有“海不揚波”“碧海清波”“環海鏡清”等子,“碧海清波”是清代書法家露琪光的字跡,彌足珍貴,

這就是避風亭了。避風亭坐南朝北,冬季任憑北風呼嘯,在裏面感覺不到一絲風,過去傳說每逢這裏狂風大作,就會有一個身穿紅肚兜的童子嘴銜避風珠坐在這裏,爲此,避風亭充滿了神奇色彩,其實避風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因爲亭前有齒狀的矮城牆,城牆下面是成弧形的懸崖絕壁,風從海面吹來,隨即又懸崖急速上升,越亭檐而過,二十因爲亭內單面無窗,恰形成空氣死流角,空氣不能對流。我國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來着曾寫到:面北當風,風力雖狂絕不入,開軒秉燭,燭光故小竟長明。生動描繪了避風亭的神奇避風效果。

下面的這個祠堂是蘇公祠顯而易見是爲了紀念蘇軾而建的。中間這幅是蘇東坡肖像刻石拓本。他曾在登州做過五日知州。但救在這短短的五天時間裏爲蓬萊人民做了兩件大好事。一是修築海防,二是減免百姓的鹽稅。至今在蓬萊民間還流傳着“五日知登州,千年蘇公祠”的美談。

好了下面我們要去的就是蓬萊閣中道教的主要建築三清殿了。它的門神是誰呢?對了,就是哼哈二將,裏面供奉的是道教的三位神仙,是道教的最高統帥。中間的爲原始天尊,右邊爲靈寶天尊,左邊的是道德天尊。

好了,現在大家自由參觀,半小時後大家集合

浙江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15

響沙灣旅遊景區響沙灣地處陝西、山西、內蒙古金三角地帶,景區面積爲24平方公里,居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金三角”開發區中心,被稱作“黃河金腰帶上的金鈕釦”。響沙灣於1984年1月被開闢爲旅遊景點,20xx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爲國家4A級旅遊景區,20xx年1月被評爲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一處自然生態、休閒度假景區。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開拓,景區現基本上形成一村(一粒沙度假村)、一港(響沙灣港)、四島(仙沙島、悅沙島、蓮沙島、福沙島)的格局。響沙灣港是進入沙漠的必經之地,也是遊客的集散地,從這裏可以乘坐衝浪車進入仙沙島、乘坐沙漠觀光小火車進入悅沙島。

仙沙島是響沙灣遊覽項目最集中的地方,有沙漠探險與高空滑索,衝浪與鞦韆,軌道自行車,各種精彩刺激的體驗活動,適合各個年齡層次的遊客。在這裏還可以欣賞到驚險奇特的表演項目,高空走鋼絲,環球飛車,刀山,吃火,噴火,還有果老劇場的大型演出《沙漠雜技大世界》在歡迎您。

乘着沙漠深處的火車可到悅沙島休閒世界。在這能看到長長的駝鈴商隊,路過古老的蒙古部落,進入悅沙島,在這裏體驗藝術與體育帶來的愉悅,藝術體操、健美操、街舞、沙灘排球等。福沙島度假村位於景區沙漠深處的福沙島內,沙漠自然景觀環抱,五彩蒙古特色度假村,專享沙漠深處私密空間。度假村酒店新奇舒適,設施完備的客房讓您驚歎於是在沙漠深處,更可出門就已身在沙漠壯美畫卷中,瞬間融入迷人的大自然懷抱。最有特色的,就屬蓮沙度假島。這是一個以佛教文化爲主的讓人真正放鬆的地方,入選20xx年最值得期待的全球度假酒店中唯一的中國酒店,是一個放鬆身體和心靈的地方。蓮沙度假島上碩大的蓮花酒店是地球上的唯一,不用磚、瓦、沙、石、水泥、鋼筋而建造的綠色建築,環保生態,是世界上最好的度假場所,被譽爲心靈深處的一片淨土。

浙江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16

女士們、先生們:

非常歡迎大家來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臺山旅遊觀光,現在我們正行進在忻州至五臺山的公路上,利用行車時間我先向大家介紹一下五臺山概況。

五臺山概況

五臺山是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於山西省忻州地區東北部,風景區絕大部分坐落在以臺懷鎮爲中心的五臺縣境內,有小部分跨繁峙、代縣和河北阜平,周邊達500餘里。五臺山的壯美風景在於它的東西南北中五座高峯和奔流不息的清水河,五臺山的名勝精華則是它那衆多佛教寺廟。

五臺山這一名稱是對五座山峯的共同特點的形象概況。東西南北中五座高峯的山巔都是高大的緩坡平臺,所以叫五臺山。五臺的海拔高度多在2700米以上,最高的北臺海拔達到3058米,爲華北第一高峯,素有“華北屋脊”之稱。地處黃土高原的山西,絕大部分地區乾旱少雨,而五臺山例外。這裏山高林深,氣候涼爽,降雨較多,植被覆蓋率很高,風光秀麗,景色壯觀,有清涼山之稱,是旅遊避暑的勝地。五臺山雖然山高谷深,但交通比較方便,有“四關一門”與外部相通。北部有華嚴嶺鴻門巖關,通往繁峙縣境,西部有峨嶺關通往代縣,東部有龍泉關通向河北阜平,東南有牛道嶺關可通盂縣、陽泉,南部有大關連通定襄、忻州和太原。

五臺山主要是以佛教聖地而名揚天下的。那麼五臺山是如何成爲佛教聖地的呢?東漢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印度兩位高僧攝摩騰、竺法蘭在中國傳播佛教,當他們來到五臺山,見五座臺頂拱圍臺懷腹地,其山形地貌與釋迦牟尼佛的修行地靈鷲山幾乎相同,返回洛陽後就奏請漢明帝去五臺山修建寺院,明帝准奏頒旨,在五臺山修建了大孚靈鷲寺,即今天顯通寺的前身,成爲與洛陽白馬寺齊名的我國最早的佛寺之一,五臺山也就成爲佛教聖地。從此五臺山的佛寺越來越多,香火日盛一日。到南北朝時,五臺山已有寺廟200多處,唐代更達到360多處,有僧尼3000餘人。但由於唐武宗、周世宗兩次大規模滅法,全山佛寺幾乎全部被毀。宋、元、明、清,五臺山的佛寺逐漸得到恢復和發展,明朝時寺廟已近104處。清朝的康熙、乾隆、嘉慶諸帝均對五臺山佛寺極爲重視,不斷投入巨資予以修建,到清末,五臺山共有寺廟122處,其中青廟97處,黃廟15處,僧尼1000多人。

五臺山現有寺廟50餘座,儘管與歷史上不能相比,但在四大佛教名山中仍然是寺廟最爲集中,香火最爲旺盛的。而且五臺山的佛寺,唐、宋、遼、金、元、明、清各代以及民國均有遺存,建築宏偉,式樣繁多,精細嚴整,手法典型,連續性強,本身就是一部唐代以來中國建築史,是研究和欣賞中國古建築的難得場所。另外,寺內佛教造像手法多樣,技藝高超,泥塑、木雕、銅鑄、玉雕應有盡有,同樣是欣賞我國佛教造像藝術發展演變的最佳場所。

前面這個小城叫東冶,東冶鎮西北10餘里便是我們這次五臺之行的第一個遊覽點——南禪寺。

南禪寺:南禪寺到了。我們從南路上五臺山,首先遊覽這座古剎,事實上已經登上了五臺山文物的最高峯。因爲南禪寺內有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大佛殿。大家可能知道,山西素有地上文物博物館的美譽,現存古建築,其數量之多、價值之高都居全國之首。國家級重點保護的文物單位有35處,省級重點保護的文物單位有284處。宋金以前的木構建築有106處,佔全國同期建築物的70%以上。山西的古建築以五臺山地區最爲集中,而五臺山的古建築又以南禪寺最爲古老。

南禪寺位於五臺縣陽白鄉李家村附近小銀河一側的河岸土崖上,廟宇坐北朝南,迎面和背面各有一道山樑,寺旁渠水環繞,林木繁茂,紅牆綠樹,溪水青山,極爲幽靜。南禪寺就是在如此美麗的環境中已經存在了1200多年。寺院並不大,佔地約3000多平方米,南北長印米,東西寬51米,分兩個院落,共有殿堂六座,即大佛殿、東西配殿及南過門殿等。

大佛殿爲寺院主體建築,面寬和進深都是三間,而內裏卻是一大間,是單檐歇山頂建築,共用十二根據柱支撐殿頂,牆身並不負重,只起間隔內外和防禦風雨侵襲的作用。四周檐柱柱頭微微內傾,四個角柱稍高,使得層層伸出的斗拱翹起。這樣,大殿既穩固又俏麗,是典型的唐代建築風格。據大殿橫樑上題記可知,此殿重建於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已有1217年,是中國現存所有木構古建築的老大哥。這也是南禪寺海內外聞名的主要原因。殿內的塑像都是唐代作品,以釋迦牟尼佛爲中心,兩旁是文殊、普賢二位菩薩,其餘爲大弟子阿難和迎葉及護法天王等羣像,主次分明,錯落有致,營造出佛界肅穆而和諧的良好氛圍,不論是結跏趺坐於正中的佛主,或者是騎獅的文殊菩薩和乘象的普賢菩薩,抑或是凝神肅立的阿難和迎葉,還是威猛雄壯的護法天王,個個神態自若,表情逼真,若動若靜,栩栩如生,都是藝術精品,其風格與敦煌莫高窟彩塑如出一轍。佛壇四周嵌有磚雕70幅,是唐代磚面浮雕藝術傑作,同樣頗具藝術價值。置身大佛殿內,猶如進入一座唐代藝術殿堂,不論建築,還是塑像、磚雕均是稀世國寶。

走出大佛殿,大家可能產生這樣的疑問,這樣一座唐代建築爲何能夠完好地保存下來?答案應從三方面去找。從地勢和氣候上說,這裏高而背風,較爲乾燥,有利於木構建築物的完好保存;從所處地理位置上講,南禪寺遠離寺廟最集中的臺懷鬧區,藏於偏僻山鄉之中,不太引人注意,所以能夠躲過唐代以後歷次大規模滅法和刀兵之劫;最後還要歸功於當地人民羣衆的精心保護,免去了可能發生的其他人爲破壞。正是這幾方面的原因,從而使南禪寺這座千年古剎得到完善的保存。解放後,國家對古剎極爲珍視,列爲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撥專款進行維修,進而使南禪寺得到了更好的保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