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美術活動方案創意(精選1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9.84K

國小美術活動方案創意 篇1

教學準備:電子課件、範作、各種繪製材料

國小美術活動方案創意(精選13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在《春節序曲》的樂聲中,電子課件(拓展)、(讓學生分組交流後回答感受)學生回答完後教師進行小結

學生交流自己對我們民族的節日——春節的看法。談一談自己過春節的時候的見聞。

二:欣賞範作,歸納繪畫方法和技巧。

教師引導學生欣賞表現春節的各種藝術作品:繪畫、雕塑、剪紙、泥塑、布玩具、農民畫等。學生分析他們的製作材料、製作過程

教師出示範作,小組討論範作的藝術特色,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教師歸納總結:構圖——繁密,色彩——鮮豔,筆觸——歡快,造型——生動。

三:探索實踐。

在學生感受、欣賞、瞭解各種節日及作品的基礎上,自己創作一幅作品,表現節日熱鬧、歡快的氣氛,或是自己在節日裏的一件印象最深的事,或是表達一種美好的祝願,鼓勵學生採用詩配畫,書法,手工等形式進行嘗試,學生選自己喜歡的方式合作完成,教師播放背景音樂並巡迴指導。

四:作業展評。

讓學生自評、互評,教師小結,引導學生從選擇的材料、構思、構圖及用色等方面進行評價,討論改進方法,把所有作品貼在一起,構成各民族、各地區(學生個性奔放的節日聯想畫面)歡慶節日的盛大晚會,留下一份美好的回憶。

五、教學拓展。

學生回家後上網查找或通過翻閱課外書籍瞭解國內外的一些節日,他們分別以怎樣的方式來慶祝的?

課後記:

在洋節氾濫的今天,中國傳統的節日卻日益被學生們所遺忘。通過本課的學習,我滲透了民族節日的傳統文化,促使學生產生了民族自豪感。

國小美術活動方案創意 篇2

重點:探索新的作畫方式,學習對印的基本知識和技法。

難點:利用對印的方法創造性地表現自己熟悉和喜歡的景物。

教學流程示意

(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二)、情境教學認識倒影。

(三)、欣賞倒影畫作

(四)、講解倒影畫法

(五)、嘗試練習

(六)、自由作畫

(七)、作業講評、全課總結

(八)、課下創作一張倒影作品。

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1.同學們,在學習新課之前讓我們放鬆一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優美的歌曲想不想聽呀?

那好請同學們邊聽邊思考歌曲中描繪了怎樣的畫面,請欣賞歌曲。

優美的歌曲聽完了,同學們你們感受到了怎樣的畫面呀?說給老師聽聽。

(出示圖片)旁白: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影着這樣的山,我們要是乘上竹筏小舟,那可真是“人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剛纔的圖片裏你看到了什麼?(引出課題:倒影)板書

(二)、情境教學認識倒影。

1.找相同點

出示圖片,真實的橋和倒影它們有相同的地方嗎?

2.找不同點

(同一張圖片)仔細觀察那麼它們之間有不同的地方嗎?(板書:波紋)

3.找分界線

同學們有沒有發現一個特點:真實的景物和倒影是連在一塊兒的?他們之間有一條線,那條線我們就叫作:分界線(板書)。

下面我們就來找一找這些作品的分界線。(出示多張圖片請學生上臺來找)

(三)、欣賞倒影畫作

1.油畫

2.水彩畫

3.國畫

4.卡通畫

(四)、講解倒影畫法

1.(出示圖畫:《鵝》)

同學們,這張畫怎麼畫出來的?

1景物和倒影之間分得太開;2上面的景物不能完全印下來。

怎麼改進一下他的方法呢?(生:先折,然後畫,再印。)

(教師演示講解:1將紙對摺;2將紙展開來,沿着對摺的這條線進行畫畫,這條對摺的線就是分界線;3再對摺,用手輕輕地按;4打開來倒影就有了。)

2.(再一次出示圖畫:《鵝》)

我們再來看一看這張圖畫,真實的鵝和倒影的鵝還有哪裏不一樣?(生:倒影上還有波紋)

好,我們也給這張倒影畫上波紋。(教師演示畫波紋)

(五)、嘗試練習

1.現在也請同學們畫一張和老師一樣的一幅畫。(學生嘗試練習)

2.教師根據學生在畫畫中出現的幾個典型問題進行講解:

1)顏料加水太多,對摺印後顏料涔開來。

2)畫好後很長時間再印,顏料太乾倒影印不出來了。

3)波紋畫好後不能再印,否則要印到天上去的,就不對了。

4)波紋畫的時候儘量要畫得細些。

(六)、自由作畫

1.同學們,我們自己畫倒影圖畫的時候一定要解決剛纔碰到的4個問題。現在就請同學們創作一張最美的倒影圖,體驗一下對印的奇妙,開始吧。

2.學生創作,教師巡迴指導

(七)、作業講評、全課總結

(八)、課下創作一張倒影作品。

國小美術活動方案創意 篇3

教學目標

組織學生欣賞藝術大師作品,要求學生會解讀大師作品的創作特點以及富有創意的表現形式。

指導學生模仿大師們的表現方法以及形式,結合學生生活中的具體形象來塑形象。

引導學生嘗試用各種材料表現物體形象,通過討論交流,互相啓發,逐步形成創造性的作品。

教學重、難點:

1.想象力是否有新意,並大膽真實的表現自己的想法。

2.是否能開動腦筋,在使用新材料中有創意。

3.是否在畫面上能採用誇張手法,表現新穎的特徵。

教學參考資料

米羅、克利畫集欣賞。

相關教學研究課題提示

國小生美術教育中非具象繪畫的欣賞能力培養研究。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欣賞所需要的大師的作品。實物投影儀

(2)師生共同準備大小不同,色彩各異的塑料袋、繩子、彩色kt板等材料。

教學活動過程:

第一節

活動一:

組織學生通過實物投影儀欣賞大師的作品,通過對大師作品產生背景以及表現方法以及形式的介紹交流,激發學生對新穎的表現形式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大師們所用的各種材料所表現的物體形象,引導學生通過討論交流,互相啓發,逐步形成創造性的構想。

活動二:

要求學生通過邊思考邊模仿,根據學生的想像,表現出各種富有個性的畫面來。

可以運用塑料袋、圖釘繩子、彩色鈣塑板等等材料表現物體形象特徵,還可以表現這些物體過程中運用變形、誇張等手法,表現出各種形象新穎有趣的特點。當學生完成作業後,要求學生邊欣賞邊評議:誰設計的作品有新意,誰的畫富有想像力,誰材料運用富有創造力。

教師積極引導學生欣賞其他同學的富有新意的構思,和有個性的表現形式。

收拾與整理

指導學生把桌面和地面的廢料收拾起來,把多餘的材料放入塑料袋內,以備再次使用。

第二節

活動一:

針對學校剛剛開始建設“藝術長廊”,將設立一個“我和大師一起畫”學生作業展欄目的情況,鼓勵學生運用大師的繪畫元素自由的大膽創作。

活動二:

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所喜愛的和熟悉的大師作品的創作特點及富有創意的表現形式。

欣賞同齡人模仿大師的表現方法和形式創作的繪畫作品,通過討論與交流理解什麼樣的模仿是成功的、具有再生力的。

活動三:

指導學生模仿大師們的表現方法以及形式,結合學生生活中的具體形象來塑形象。

引導學生嘗試用各種材料表現物體形象,通過討論交流,互相啓發,逐步形成創造性的作品。

鼓勵學生積極嘗試,用各種材料,即變形、誇張等表現形式,像大師們一樣用非具象的表現形式來表達自己的豐富多彩的想象。

活動四:

“我和大師一起畫”小小畫展。將同學們自己創作的大師級作品在展板上進行佈置,並評選出作品佈置到藝術長廊上。

國小美術活動方案創意 篇4

課題:

有趣的鞋

課時:

1課時

課堂類型:

設計應用欣賞評述

教學目標:

1、欣賞並發現各種材料製作的鞋子所具有的不同風格特徵及民族特色。

2、通過觀察討論,知道鞋子的外形特徵與組成部分,學會用各種材料,使用各種方法設計製作一雙有趣且有特色的鞋子。

3、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嘗試各種不同材料的運用。

教學重難點:

1、運用各種材料製作不同造型的鞋子。

2、運用廢舊材料美化教室的環境。

教具學具:

舊畫報、舊掛曆紙、剪子、膠、其它自己需要的材料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

二、講授新課:

1、引導階段

欣賞教師帶來的各種鞋子,引導學生通過“看”,“想”,“說”,瞭解不同造型的鞋子的共同特點及組成部分。

2、發展階段

以小組爲單位,在欣賞與聯想的基礎上,對各種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進行圖形和色彩的分析,討論。訓練學生敏銳的造型感覺,採用大膽的表現形式,獨立完成一雙有趣的,用料獨特的鞋子作品。

(1)以小組爲單位,對各種不同材料的鞋子進行討論,分析,提示學生仔細觀察,大膽聯想,找出根據各種材料製作鞋子,注重在質地,圖形或色彩上產生不同效果。

(2)繪畫製作鞋子時要注意鞋子的不同造型,製作效果的。協調,鼓勵學生製作出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鞋子不必全部具有具象的圖形,可以根據學生各自不同的感受,通過直覺進行大膽隨意的創作。

三、學生製作,教師輔導:

學生做作業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點,由學生自由選擇製作方法。使用彩色廣告紙,彩泥裏,可以利用其鮮豔,強烈的色彩感覺,突出表現鞋子的立體或半立體造型。

四、教學拓展

1、可以使用各種廣告紙,舊畫報,採用碎紙粘貼的形式,產生馬塞克式的效果來製作鞋子的鞋底或鞋面。

2、尋找各種不同顏色,圖案的小布片,採用“剪”,“貼”,“縫”等方法,完成鞋子的創作。

3、用摺紙製作立體的鞋子造型,再用水粉顏料添加花紋,顏色。

4、以小組爲單位共同完成一組鞋子的設計製作作品,並粘貼在廢舊的紙板上,同時爲版面確定主題,美化設計,進行展示,評比。

國小美術活動方案創意 篇5

一、活動目的:

通過美術興趣小組的活動,使學生的美術特長得到更好的發展,進一步瞭解美術的基本知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觀。

二、活動要求:

1、組織學生按時參加活動,並保持室內清潔。

2、每星期三的下午第三節課至五點三十分進行活動,小組成員必須準時到達美術室。

3、美術小組成員應嚴格遵守紀律,不準在美術室大聲喧譁,不準做與美術學習無關的事。

4、每次老師佈置的作業,學生都應按時完成。

5、愛護美術教室內的設施和用品。

三、活動內容:

1、使學生了解一些簡單的美術常識知識,(美術種類、常用工具、基本的使用方法、嘗試幾種兒童繪畫方法)。

2、以繪畫爲主,以手工製作爲輔,以創作畫爲主進行教學。

3、給學生自己創作作品的時間和空間。

4、欣賞名人名畫名作提高欣賞水平。

5、進行手工創作教學,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和造型能力。

四、活動步驟:

要辦好美術興趣小組,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將美術興趣小組辦得有聲有色。所以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去着手。

(一)、組織健全美術興趣小組。

美術興趣小組人數不宜過多,大約20名左右。活動固定,通常每週兩次,活動制度化。參加這次興趣小組的人員除了自願以外還應是美術方面比較有特長的學生。激發學生的責任感和榮譽感。教師要做到精心計劃,精心備課,精心上課,這樣才能保證興趣小組的深度、廣度和力度。

(二)、具體計劃小組活動內容。

美術是一個很廣的課程,設計、繪畫、欣賞等都是學習的內容。學的多不如學的精,所以教師應該給學生制定具體的學習內容,而這次的興趣小組學習的內容主要從刮蠟畫方面着手,以刮蠟畫爲主,基礎課程(素描、色彩等)爲輔。所以,小組具體的活動內容分爲三個:(1)重點輔導學生刮蠟畫方面的學習;2)重視基礎方面的學習,從素描、色彩、速寫等方面入手,從而來解決課堂中難以解決的疑難問題;(3)、指導學生從事美術創作,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熱愛生活的習慣,以校園中的好人好事以及豐富多彩的活動爲主旋律,創作出內容積極向上,催人奮進,有一定的藝術品味的作品。

(三)、定期舉辦學生作品展覽。

舉辦我校興趣小組成員美術展覽,交流、回顧、總結學習成果,可以爲學生提供表現自己實力,增強自信心。作爲教師則要精心指導,嚴格把關。學生的一些佳作可以在校內展出以起到示範作用。對於一些才華出衆、個性鮮明的同學,提供條件爲他們舉辦聯展和個展,努力培養出色的藝術人才。

(四)、組織觀摩活動。

我們設想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組織學生參觀美展,不失時機地讓學生開闊視野,增長感知。參觀展覽前,多介紹背景知識。參觀中,邊看邊講邊記邊畫。使教學與觀摩融爲一體,讓同學們得以受益。

(五)、舉行美術繪畫比賽。

美術比賽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到一定的時期,可以讓學生舉行國畫、速寫、簡筆畫、素描等比賽,通過訓練比賽,能夠促進學生快速、準確、熟練的技能。通過訓練比賽,大大促進了學生快速、準確、熟練的技能。

開展美術興趣小組活動,真正使學生學有所得,老師應該做出很大的努力,勤于思考,大膽實踐,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美術興趣小組開展得豐富多彩、富有特色

五、採取的措施:

(1)美術教師要認真負責,把它看成是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使小組活動開展得生動、活潑、豐富。

(2)做好組織工作

在學生自願報名參加的基礎上,要挑選各班有一定美術基礎、成績較好的學生參加。要選出有工作能力、成績也好的學生擔任組長。興趣小組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骨幹力量。

(3)安排好活動時間和活動地點。

根據學校的統一安排,一般情況下每週組織兩次,要堅持課餘活動的原則。

(4)訂立必要制度,抓好思想工作。

要教育學生自覺遵守學習制度,準時參加美術學習。明確學習目的,培養勤奮好學,積極進取的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學期結束時,要舉辦全校性的美術作品展覽會,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

國小美術活動方案創意 篇6

教學目標

1、瞭解有關造型設計的知識,培養泥塑造型能力。

2、發揮想象力,用泥做一個有人臉的小罐或杯子。

3、提高學生德望審美情趣,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習用泥塑的方法表現有人臉的器物。

教學難點

創造性地設計一個有特點的人臉器物。

課前準備

橡皮泥(紙黏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你見過特別漂亮或特別奇怪的杯子嗎?有人臉的器物介紹給大家聽聽。學生回答(略)

二、新授:

1、老師書上有兩種特別的器物,一起來看一看。打開書本,欣賞“大禾人面銅方

鼎”(商)和新石器時代的“人頭形器口彩陶瓶。”

提問:“這兩種古代器物有什麼特別之處?”“大禾人面銅方鼎”以人臉爲裝飾

圖案;“人頭形器口彩陶瓶。”整體以人爲造型。)

2、這樣的設計給你什麼感覺?

學生回答(略)

3、古代人爲什麼要在設計中將人臉運用進去吧?學生回答有人臉的器物(略)

4、“同桌相互觀察彼此的臉。”

“你看到同學的表情有什麼變化?”

學生回答(笑)教師用簡筆畫畫笑的表情。

“你還會表演其他表情嗎?”

學生表演,教師畫

5、“原來人臉這麼有意思,我們也來設計一個有人臉的杯子或罐吧!”

6、欣賞範作。

“幾件範作有什麼不同?”

(材料相同:紫沙泥。製作方法有所不同,造型不同,人臉表情不同。)

7、“你想做一個什麼樣的人臉器物?”

學生回答(略)

三、學生練習,教師指導。

四、展評:

1、介紹自己作品的獨特之處。

2、教師總結。

國小美術活動方案創意 篇7

一、教材分析

學習領域

本課屬於“造型●表示”領域,着重介紹色彩知識。色彩知識在國小階段是一項系列知識,有三原色、三間色、複色、色相、對比色等等,這些都是以原色爲基礎。同學對於色彩是不陌生的,但要使其理解色彩理論知識,並準確運用色彩來表達情感,有一定難度。因此,根據課程規範、教學內容、同學認知特點擬定本課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使同學認識三原色紅、黃、藍,三間色橙、綠、紫。掌握用原色調配間色的技能。

2、讓同學通過了解三原色、三間色在藝術品中的運用,認識其獨特藝術魅力。

3、通過遊戲活動,引導同學學會將學到的色彩知識運用於實際生活。

教學重點

使同學認識三原色和三間色和其色彩特性。

教學難點

引導同學捕獲藝術作品中是三原色和三間色的運用,並能把這些色彩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

二、教學方式

本課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對於小同學來講較爲枯燥。應當注意“遊戲是兒童的天性”。在教學中,應圍繞課題,設計遊戲環節並結合多媒體,把理論知識融入其中,使同學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這種方式有利於激發課堂活力和同學的學習動力。

三、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顏色水、一次性杯子、彩色卡紙、數碼相機等。

四、教學特色

在教學《五彩斑斕》一課時,結合課題,利用遊戲,以這種同學喜聞樂見形式促進教學的開展,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在作業環節,拋棄在紙面繪畫的形式。以小組爲單位,利用小組成員的服裝,搭配色彩主題服飾,並通過數碼相機記錄下來,做一個“小小攝影師”。然後師生一起評價搭配出的視覺效果。

五、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

安寧情緒,檢查同學用具準備情況。

2、導入新課

教師:我們生活在一個色彩繽紛的世界中,同學想想看,我們經常看到的顏色有那些?

同學:有紅、黃、藍、綠、紫、黑、白等等。

教師:是啊。色彩就像個魔術師,把我們的生活變的豐富多彩,充溢樂趣。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色彩的知識

板書課題。

3、新授

(1)揭示課題

教師:同學們,你們用過水粉嗎?誰能說說把兩種不同的顏料混合回怎麼樣?

同學根據自身的認識回答。

教師:那麼我們現在來做個小實驗。請同學們拿出水粉筆,把任意不同的兩種顏色調在一起,然後畫在紙上,看看發生了什麼?

同學:變成了另一種顏色。

教師:但老師知道有三種顏色它們脾氣很奇怪,是不能被其他顏色調和而成的,它們叫做原色。

板書原色。

(2)認識三原色

原色是不能由其他顏色調和成的,下面老師請它們出來,聽聽顏色自身是怎麼講的。

播放課件。

教師:看了動畫後,同學們知道是什麼顏色在說話嗎?

同學:紅、黃、藍。

教師:它們說了什麼?

同學:不能由別的顏色調和成。

得出定義:紅、黃、藍不能被其他顏色調和成,那麼它們就是原色,我們把它們稱爲三原色。把三原色的色紙貼在課板上。

(3)認識三間色

教師:紅、黃、藍都是好朋友,我們試一試把它們兩兩混合,看看直接由原色調和而成的是什麼顏色。

教師演示:把紅色水和藍色水到在一個杯子裏,搖一搖,讓同學說出顏色。

同學:綠色。貼出綠色紙。

依次演示,貼出橙色和紫色。

得出定義:由三原色中任兩種相調得出的是綠、橙、紫,我們把它們叫做三間色。

(4)通過遊戲鞏固知識

教師:接下來我們來玩一個遊戲——尋寶探險——我們要去尋寶,可是佔據寶物的妖怪給我們弄了一個關卡,同學們看。

展示遊戲。

教師:妖怪說,它在寶物箱上了放了兩個一組的三原色或一個間色,在這組顏色後面是鑰匙孔,同學們必需把這兩個原色調和那種間色或這一個間色由那兩種原色調和而成的正確顏色放在鑰匙孔上,才幹打開寶箱。

同學遊戲。在此過程中鞏固色彩知識。

4、展開

欣賞中國民間藝術品和繪畫大師的作品,從中感受三原色和三間色的色彩運用,體會通過不同的配色所帶來的藝術效果和情感體驗。請同學們來談談,喜歡那一幅作品和其感受。教師引導。

紅色主調——溫暖、熱烈、豪放的感覺。

黃色主調——活潑、愉悅的感覺。

藍色主調——清涼、冷靜、穩定的感覺。

三原色與三間色結合——眩彩奪目的感覺。

5、課堂作業

做一位“小小攝影師”。

以小組爲單位,利用小組成員的服裝,確定作品名稱,搭配色彩主題服飾,並通過數碼相記錄下來。

6、評價

作品完成後,通過數碼相機在電腦中展開。請個小組派代表來講解自身小組的作品設計思路。

(1)什麼樣的主題?

例:春天。跳動的紅。

(2)這樣搭配給人什麼樣的感覺?

例:使人顯得活潑可愛。

教師在同學評價時加入自身的看法,來引導同學。

7、小結

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三原色(紅、黃、藍)和三間色(綠、橙、紫),知道了它們的特性。我們的生活是一個色彩斑斕的多彩世界,我們要多關注生活,把學到的色彩知識裝點美好的人生。

國小美術活動方案創意 篇8

教學目標:

1、用點、線大膽組合成一張完整的畫面。

2、運用不同的點線,自由表達自己想象中的畫面。

3、引導學生把生活中常見的建築、人物以及各種自然物體、用點、線、面概括成完整的畫面。

教學重、難點:能否用點、線、面組合成一張完整的畫面。

教具學具: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教師出示多種工具描繪出的各種點、線、面。

A、你覺得這些點、線、面有趣嗎?

B、你在什麼地方見過他們呢?

2、揭示課題:綵線連彩點

師:你覺得綵線和彩點連在一起會是怎樣的呢?

二、欣賞作品

1、教師展示大師康定斯基的作品:

師:你從畫中看到了那些東西?他們是怎樣組合排列在一起的?

2、展示兒童有關於“綵線連彩點”的繪畫作品和手工作品。

三、造型和表現

1、請學生思考:

A、你想用點、線、面來表現畫面嗎?

B、想一想,你準備用他們來表現哪些東西?

2、分小組嘗試運用點、線、面來表現自己想表現的畫面。

採用單線、塗色及剪貼等各種形式來表現自己對事物的感受。進一步瞭解線的組細、點的大小、色彩的變化、畫面的構圖……

3、組織小組之間相互學習,並對創作的難點重點“畫面要完整”進行進一步講解。

4、教師出示相關的作品幫助學生理解。

四、練習和評價

1、提出本節課練習的要求。

學生練習,利用手中的工具和喜歡的形式表現綵線連彩點的形象。

2、組織學生進行自評、互評。

3、教師適當評價,對課堂表現好的同學進行表揚和鼓勵。

4、組織學生作好課堂結束的收拾和整

五、收拾整理

國小美術活動方案創意 篇9

教學目標:

1、通過製作“會動的小紙人”,培養學生設計意識和動手的能力。

2、利用小紙人來表演節目的遊戲,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並強化他們與人交流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小紙人的製作方法。

2、如何製作會動的小紙人。

教具學具:彩色紙,筆,剪刀,膠水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

二、講授新課:

1、引導階段:

(1)導入新課:老師出示小紙人範作:嗨,同學們好,我叫小丁咚,讓我給你們表演一個小節目吧。

(2)問學生:你們喜歡小紙人嗎?想不想知道它是怎麼製作出來的?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會動的小紙人。板書課題。

2、發展階段:

(1)每個小組討論並認領一個小故事(允許學生自編故事),每個學生確定一個自己喜歡的角色。思考並交流:你自己喜歡的角色的頭部有什麼特徵?你準備如何來表現?

(2)先請學生用撕貼、剪貼加添畫的方式完成人物頭部。

(3)請學生們觀察:小紙人是由哪幾部分拼接而成的,它爲什麼會動?

(4)出示製作步驟圖。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先做身體部分,完成後再拼裝上頭部及其他需要的部分。製作過程中如遇到困難,可以請教同學,也可以問老師。

動作較快的學生可讓其做兩個角色,或讓其根據自己製作的小紙人編一個故事並設計出故事的場景。

四、作業完成之後,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用作好的小紙人來表演故事的某個情節。

五、收拾與整理。

六、課後拓展:爲語文課、思想品德課中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製作角色,並進行表演。

國小美術活動方案創意 篇10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運用石子、沙子,瓶蓋、罐子或一些體育用具,集體排列立體圖形。

2、啓發學生利用各種材料表現具象與抽象物體的造型。體驗材料的美感。

3、強調在排列創作過程中,發揚集體團結協作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觀察各種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發對工具和材料的聯想。

2、學生的創新思維的培養。

教具學具:收集可樂罐、沙、石、瓶蓋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師生共同交流所準備的物品,及所帶材料可排列成哪些物體和造型。

三、講授新課:

1、思考與討論階段

分組展示自己所具備的物品,引導學生思考座談、開展積極想像,怎樣利用手中的材料,分小組集體一起排列出新穎的立體造型。

2、發展階段

人人蔘與,把瓶罐重疊或向四周擴展加上碎石、沙土排列成一種抽象或具象的圖案與造型。通過組與組參觀,相互補充,拓寬思路,瞭解自己小組所設計排列作品的優點與不足,進行修改。

3、收拾與整理

作品完成後,督促學生收拾整理好工具與材料,保持環境清潔衛生。

四、課後拓展

1、運用所學到的排列方法,在課後回家利用各種物品進行排列組合各種圖形的練習。

2、在排列時,要大膽想像。造型的內容,材料的運用應更豐富更廣泛。

國小美術活動方案創意 篇11

教學內容:

本課學習旨在通過對以往家人之間有趣、有益活動的回憶,引發對來自家人關懷的領悟和體會、對骨肉親情的認識和思考。此外,還將在人物形象的勾勒、活動場景的描繪等藝術創作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到親情的意義所在。

學生情況:

在蘇少版美術教材中,學生在中年級段曾經接觸過《親暱》一課,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過初步瞭解,也嘗試過具體的人物形象的表現。本課在以往的基礎上將這種人與人之間的美好關係集中在家庭成員的細節中,使藝術表現的內容集中於一點,以此更深刻、更透徹地予以彰顯。

教學方式、手段:

1.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將視點聚焦於生活中的家人,關注生活中的點滴細節。

2.引導學生學會感悟。在家庭以及社會生活的經歷中,體會到“溫暖”“關愛”“親密”等人與人之間的情感。

3.引導學生學會探究。設置問題情境,在遊戲中學習,在對話中感受,在活動中發現,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主動探究、積極嘗試,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4.引導學生學會審美。激發創新精神,激活創新思想,使其形成獨立的見解並創造性地予以呈現和表達。

教師準備:記號筆、彩色筆、畫紙、PPT課件等,教室四周張貼相關作品,營造氛圍。

學生準備:自己與家人在一起的合影、經歷的故事,彩色水筆等。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回憶、觀察,進一步熟悉不同人物外形的表現方法,用線描或色彩等自己喜歡的繪畫表現方式呈現家人的具體形象,再現與家人親密無間的生活場景。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對記憶中經歷過的家庭趣事的回憶和交流,搜尋家人言行及有趣場景的動人一幕,定格並藝術地重組這一瞬間情境。注意表現個體之間大小、高矮、疏密和神態的對比與呼應關係,以相應的藝術形式表達出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學習與創作的過程中,感受和體會到家人溫暖包容的親情,表現家庭和睦歡樂的場景。學會感恩,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充分感受、體驗家庭的溫暖,抓住人物特徵進行刻畫,表現家庭成員的親密、和諧和幸福。

教學難點:

1.用線描或色彩等方法表現家庭成員,注重人物的體態、神態的刻畫。

2.通過大小、高矮、疏密等對比,塑造出豐富、有趣、和諧的家庭人員羣像。

3.描繪恰當的背景,增強畫面的情境感、現場感。

教學設計

一、感知與體驗

1.相識的朋友——繪本欣賞

(1)同學們!看,這是誰?(PPT逐頁播放,學生觀看欣賞)

(2)我們崇拜無所不能的爸爸媽媽,他們和我們朝夕相處,就像是老朋友一樣。今天,老師再給大家介紹一位新相識的朋友,他就是英國畫家安東尼?布朗。(PPT簡介《我爸爸》《我媽媽》的繪本作者)

(3)正如安東尼?布朗在圖畫書上描繪的那樣,這些“相識的朋友”其實就是每天和我們朝夕相處的“熟悉的家人”。

2.親密的家人——家人印象

(1)回憶。四人一小組,圍繞“你熟悉和了解你的家人嗎?”“他(她)的職業、性格、特長是怎樣的?”“你們之間發生過哪些有趣的事情?”等相關話題展開討論。

(2)交流。將自己和家人之間發生的趣事曬一曬,講給全班同學聽一聽,分享快樂和幸福。

(3)再現。欣賞一組家人活動的圖片,重溫與家人在一起的快樂時光。

(4)歸納。看了這些家人在一起的畫面,你覺得用什麼樣的詞語能夠地表達我們與家人之間的美好情感?和諧美滿?親切溫暖?快樂幸福?還是……

3.相連的心手——遊戲活動

(1)指上親情

老師也想到一個詞,那就是——心手相連!你看,家人之間多像我們的手,同根同生、同心同行!

看一看,自己的手上,哪個手指是爺爺或奶奶?哪個手指又是爸爸或媽媽?

說一說,爲什麼你會這樣選?理由是什麼?

(2)指畫遊戲

選擇合適的手指進行家人形象的塗畫活動。

展示自己的指畫家人形象,介紹人物特點以及自己的塗畫思路。

4.瞧這一家子——課題出示

這節課,我們學習《瞧這一家子》,共同回憶和家人在一起時的美好時光,分享快樂和幸福。(板書課題)

5.熟悉的身影——形象分析

(1)思考歸納

剛剛在練習時,我們都針對家人的外在形象特徵進行了手指的選擇性塗畫,那麼在手指上作畫時,你是怎樣利用手指的不同形態特徵來表現家人的外形特徵的?又是如何通過具體描畫細節來凸顯各種人物的身份的?

同學說一說,議一議。

(2)概括總結

其實,想要通過家庭成員的外在形象來表現家人的生活情景,不外乎以下幾點:

年齡——分析和比較各種年齡段人物的顯著特徵。

體態——通過人物的身材和動作表現其體態的特點。

表情——透過五官的特別變化,反映即時發生的有趣、有益的事。

(3)創作嘗試

試畫,勾勒一位家人或自己的形象,注意表現人物的年齡、表情、體態。

簡評,幾位同學介紹自己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藝術表現手法。

6.可愛的親人——畫面構思

(1)觀察與歸納

從同學刻畫的人物表情、體態中我們不難看出,和家人在一起總是快樂的。那麼,當所有的家人、衆多的快樂積聚在一起的時候又會是怎樣的場景呢?

讓我們再來重溫前面我們曾經看過的幾個畫面。這些家庭雖然來自不同國度、不同種族,但在畫面形式上卻有着極大的相似處和共同點,你發現了嗎?

這些家人在一起時,彷彿心有靈犀一般,自然又不約而同地形成了“一”字形排列。有橫向,還有豎向。

就像我們的手一樣,幾根手指可以一字排開,指尖也可以聚攏合一。讓我們再來欣賞這樣幾幅溫馨的畫面。

(2)解讀與演示

示圖:教師請同學上臺做小助手點擊鼠標,播放PPT圖片;全班同學邊欣賞,邊觀看教師在黑板上利用圓形教具逐一拼擺出不同的構圖圖示。

解圖:對畫面中的人物構圖現象進行歸納。

完圖:教師演示,完成畫面中家人的初步描繪。

(3)總結與說明

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家人還會通過對視的眼神、依偎的肢體、相攜的手足、投射的身影等其他方式,將彼此排列和勾連在一起,突出局部、放大細節,換一個角度看家人,顯得更親密、更溫馨。

7.搞笑一家人——經典品讀

(1)大師作品。有許多大畫家感動於家庭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創作了許多經典的作品,塑造了讓人耳熟能詳的人物形象,如:德國漫畫大師埃?奧?卜勞恩創作的《父與子》、國產動畫片《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中的形象等等。

(2)同伴作品。我們的同齡人也感動於父母的關愛,體會到親情的珍貴,用畫筆記錄了快樂時光。

8.我的一家子——創作設想

想一想,你打算如何表現你和你的家人在一起的感人場景呢?同學相互說一說、議一議,通過彼此交流、互相啓發,產生新的創作靈感。

二、創作與表現

1.教師給出創作建議

(1)以2-3位家庭成員爲主要表現對象,注意刻畫人物的年齡、體態和表情;

(2)添畫適當背景,表現家人在一起時有趣、有益的場景,凸顯“我愛我家”的主題;

(3)工具和材料不限,單色與彩色均可。

2.學生展開創作練習

(1)學生根據“創作建議”展開作業練習,想象實踐,開始本課創作。

(2)教師巡視,針對學生的不同創作提出建設性意見。

(3)學生對作業進行修改和完善,將完成好的作業張貼至事先製作好的“我愛我家”相冊中。

三、反思與評價

1.作業的賞析

教師翻閱同學當場完成好的“相冊”,師生共同欣賞“相冊”中的“照片”,原創小作者介紹自己創作時所要表達的思想,其餘同學也可以說說自己看畫後的感想。

2.認知的延伸

(1)同學們,有家人的家纔是真正的家。從古代漢字“家”的結構中我們不難看出我們的祖先用於祭祀的豬的形象,因此,家是有生命的。

(2)除了人類社會,動物們也有着它們的情感世界。讓我們來看一組別樣的溫馨畫面:

枝頭上,小鳥嗷嗷待哺;

水中央,小熊一一過河;

曠野中,小象緩緩散步;

還有……

3.創作的拓展

同學們,不管是人類也好,動物也罷,生命的成長始終伴隨着家人的照顧、親情的呵護,這種美麗讓許多人爲之感動,也讓許多人用各種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定格每一個美麗瞬間:有雕塑、陶藝和紙藝,還有布藝、指偶……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課後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形式進行創作,在創作的過程中更深地體會親情,對你愛的家人要學會感恩。

作業要求

本課設計了兩次主要練習環節,難度上呈梯度遞進:

練習一:在指上作畫,以遊戲的方式解決人物個體形象塑造。

畫一畫,試一試——簡單勾勒自己或其他一位家人的形象,注意表現人物的年齡、表情、體態。

練習二:在紙上作畫,以探究的方式解決人物羣體構圖問題。

1.以兩到三位家庭成員爲主要表現對象,注意刻畫人物的年齡、體態和表情;

2.添畫適當的背景,表現家人在一起時有趣、有益的場景,凸顯“我愛我家”的主題;

3.繪畫工具、材料不限,單色、彩色均可。

教與學的評價

在美術學習中對於兒童認識自我、瞭解他人、親近經典、習得技能等方面,評價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好的評價可以幫助兒童樹立信心、體驗成功、促進發展。課堂上,美術學習的評價分多層面、多角度地評價,多主體、多對象地評價,多目的、多手段地評價。本課將評價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通過評價導引學習的深入,通過評價產生創作的共識。

從《我爸爸》《我媽媽》的欣賞開始,就將評價與導入糅合在一起,使學生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對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產生內在的隱形評價。其後的學習中,依次又對交流活動、遊戲(創作)活動、歸納活動、嘗試(創作)活動做了相應的評價——有的針對欣賞的作品,有的針對討論的認知;有的針對個人的創作,有的針對同伴的學習……正因爲有了不同環節的相應評價,學生得以以此爲鑑,生髮更多、更好的創作。

本課在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進行評價時,注重雙方的互動評價和關聯評價,即“師生互評”“生生互評”“個體自評”,甚至還包含着對作品、對活動的評價。這樣的多層次、多角度的評價,貫穿全程、深入細節,對學習的持續性發展起着良好的推進作用,使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習得的更多,與此同時體驗家人親情,感受家庭溫暖,享受生活樂趣。

反思和總結

每個人都有親密的家人:父母與子女、祖輩與孫兒,還有兄弟姐妹、叔侄甥舅、姑婆媳婿等等,互相之間有着濃濃的親情。親情是我們永遠不能割捨的情感,中華民族崇尚親情,血脈相連,形成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氏族文化。圍繞相關的文化性學習和技能型訓練,本課力圖做到:

1.內容的不斷生成

本課選取教材來自生活,學生對家庭生活十分熟悉,與家人的感情也特別深厚。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有着無數有趣、有益的事情,家庭成員之間的和睦美滿,影響着孩子的成長,孩子們在各方面也都得到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愛。因此,孩子與父母之間依賴而依戀,親近而親密。鑑於此,本課的學習既忠實於教材,又不固守教材,在準確理解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創造性地、科學而有意義地調整使用教材,提高本土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引導學生拓展思維、打開思路。如將學習過程整合爲“相識的朋友”“親密的家人”“懂你的知己”“我愛的你們”四個板塊的教學,在深化了親情主題的同時,分別接入“導入”“新授”“創作”“總結”的常態教學。其間還加入了“相連的心手——遊戲活動”“熟悉的身影——形象分析”“可愛的親人——畫面構思”“搞笑一家人——經典品讀”“我的一家子——創作設想”等富含人文性主題的學習活動。學生在活動中對生活中的家人、藝術中的家人有了全面立體的認識。

2.練習的持續遞進

學生已升入六年級,經過多年的國小美術課堂訓練,他們已經掌握了簡單的人物基本造型能力,對線描、色彩等表現形式均有過嘗試。因此,本課練習的重點不在人物形象的概念性描畫,而旨在通過具體、生動、豐滿的家人形象的塑造展現親情。爲此設計了兩次主要練習環節,難度上呈梯度遞進:

練習一:在指上作畫,以遊戲的方式解決人物個體形象塑造。這一環節的目的重在複習,通過兒童感興趣的遊戲活動,在手指上刻畫家人的形象,讓學生享受創作帶來的樂趣,重拾人物創作的技法和已有經驗。

練習二:在紙上作畫,以探究的方式解決人物羣體構圖問題。這一環節的目的重在通過大量圖片的展示,使學生在賞析的過程中發現親密家人在一起時的共同之處,爲畫面構圖提供幫助,在此基礎上,學生將此構圖模式加以變化,創作出自己回憶或是想象中的歡聚場景。

不同教學策略設計

1.本課還可選擇以動物形象爲創作主體,表現動物世界有趣的“家庭生活”現象,如兒童熟悉的“母狼育嬰”“烏鴉反哺”“小蝌蚪找媽媽”“小馬過河”等故事。

2.本課主題還可通過其他藝術表現形式予以展現,如剪紙、實物粘貼、泥塑等綜合材料製作。

3.本課可嘗試“欣賞?評述”領域的學習。以欣賞爲主,適當切入少量技能練習。

國小美術活動方案創意 篇12

教學目的:

1、顯性內容與目標。

認識三原色

知道紅色的畫是以紅色爲主的畫面。認識不同的紅色,運用不同的紅色使畫面更有層次。

應會:能以紅色爲主畫一副畫。

2、隱性內容與目標。

培養學生生活的情感,提高對色彩美的感受能力,加強對學生探究式學習及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

教學重點:

認識三原色、感受紅色特有的美感及各種紅色在畫面上的運用。

教學難點:

能畫出有創意的繪畫作品,運用各種紅色使畫面更有層次、主體突出。

學習材料:

水粉用具、水彩筆、蠟筆、色彩紙、剪刀、膠水、紅色實物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導入新課:

1.我們的生活環境是色彩繽紛的,這中間色彩起着重要的作用。今天老師就考考關於色彩方面的知識:在衆多的色彩中哪三種顏色是其他顏色無法調配出來的?(出示紅、黃、藍)。

3.之所以說它們奇妙是因爲它們是無法用其他顏色調和出來,而它們之間相互調和卻可以生出許許多多漂亮的顏色。我們把這三種顏色稱作原色。而任意兩種原色調在一起所產生的顏色稱爲間色,比如說和藍色調在一起可以產生綠色(出示綠色)那麼綠色就是間色的一種。

4.今天我們就以這四種顏色爲各排重新命名:紅隊、黃隊、藍隊、綠隊。每隊都有一隻氣球,哪一隊課堂聽講認真,善於思考,積極回答,在同樣的時間內作畫效率高,哪隊的氣球會升的,想不想比試一下?

二、新授:

紅色帶給人們的感受:

1.下面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你們知道在節日裏或喜慶的場面上哪種顏色用的最多嗎?(板書:紅色)

2.能說說你爲什麼選擇紅色嗎?紅色給人什麼樣的感受?

3.紅色是中國人的傳統喜慶顏色,它鮮豔、熱烈、代表紅紅火火,吉祥如意!在過年過節、重大活動慶祝以及婚禮上常用到它。(課件出示圖片)

4.你能說出幾種紅色?

出示色相環,介紹常見的幾種紅色:大紅、硃紅、橘紅、玫紅、紫紅。

5.說說彩筆中的紅色,跟同位說一說。

生活中的紅色:

這麼多的紅色都來源於生活,你能說說生活中的紅色嗎?

讓我們一起走進紅色的世界,來欣賞紅色帶給我們的獨特美感。這些圖片上的紅色給你什麼感覺?

3.生活中的紅色給你這麼多美的感受,下面讓我們學習紅色在繪畫作品中是如何表現的?

(1)欣賞作品(課件出示,感受紅色在繪畫作品中的美感,學生從無意識到有意識的塗抹色彩。)

畫家是如何以紅色爲主來作畫的。

欣賞後判斷這樣一個問題:紅色的畫就是用紅色來表現的畫。

紅色的畫就是以紅色爲主來表現的畫。(解決紅色畫的概念問題)

(2)欣賞色調不同的兩幅圖片(解決:學會運用不同的紅色使畫面層次更豐富。)

這兩幅作品都是用紅色表現的,比較一下哪幅更有層次感?爲什麼?

運用不同的紅色來表現畫面會顯得有層次更豐富。

欣賞小朋友的作品,說一說,他們的作品給你什麼啓發?你從他們的作品中學到了什麼?

四、學生實踐

剛纔欣賞了小朋友的畫,你們想不想把自己對紅色的感受也表現出來?

下面我們就以紅色爲主畫一幅畫。(板書課題)

要求:1.以紅色爲主畫一幅畫,大膽構思,盡情宣泄對紅色的感受。

2.想好要表現的內容後直接用深色彩筆勾邊起稿。

學生作畫,教師巡視輔導。

五、評價學生作業。

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

六、拓展總結:

今天我們以紅色爲主表現了不同的事物,感受了紅色帶給我們的熱情和喜慶,其實我們身邊還有一個默默無聞的紅色夥伴一直陪伴着每一位同學,是它讓你成爲了一名光榮的少先隊員,也是它見證着你從普通隊員到優秀隊員的成長。你們知道它是誰嗎?

紅領巾是少先隊員的標誌。它代表紅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的鮮血染成。每位少先隊員不僅要佩帶紅領巾,更要愛護它,而且要用自己的行爲保持紅領巾的榮譽,併爲紅領巾不斷增光添彩。

國小美術活動方案創意 篇13

課時:1課時

學習領域:設計應用

施教時間:9月27日

教材簡析:

本課實際上就是運用彩繪、粘貼等方法包飾一個廢舊的容器,使其成爲一件美化生活、環境的裝飾品。

教學目標:

1.用彩繪、粘貼等方法包飾一個廢舊的容器,使其成爲一件美化生活、環境的裝飾品。

2.在設計、製作過程中能夠合理選用多種媒體及方法。

教學重、難點:

能否根據瓶子的形狀及質地選擇裝飾方法。

課前準備:

1、學生收集各種廢棄的容器、包裝紙、彩色紙、碎布、緞帶等材料,準備彩泥、顏料、膠水等工具。還可準備各種野生植物的花朵、種子、石子、貝殼、泥土等。

2、教師準備範作

教學過程:

活動一:

教師先出示幾個裝飾得非常漂亮的瓶子,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

提問:這麼漂亮的瓶子可以擺在什麼地方?

知道它原來是什麼樣子的?

學生討論:說說老師是怎樣裝飾這隻瓶子的?

在教材中介紹了幾種方法?

你還有什麼好的方法?

活動二:

1、學生用裝飾材料將容器全部掩蓋起來,使它看上去好像穿了一件花衣裳

2、用水粉顏料塗色,應該少加水,也可以現在瓶子上裹一張紙,幹後再塗顏色。

3、用紙片拚貼的同學,可以根據需要將紙裁(撕)的小一些,這樣比較容易伏貼。還可用繩子、線繞圈捆綁的形式來使紙片固定。

4、還可以用蠟筆畫好圖案,在水粉塗色,然後用它包裝容器。

5、還可以選擇貝殼、石子等材料粘貼。

活動三:

將裝飾好的容器集中在一起,看看哪些適合單獨放置,哪些適合組合在一起。

收拾多餘的材料

課後拓展

將穿上花花衣的瓶子進行裝置藝術的擺放。

教學評價:

1、能否合理學用多種媒材進行設計製作

2、能否牢固的拚接、粘貼材料

3、能否在作品中表現出大膽的想象

札記:在設計中有位學生髮現“芬達”汽水的瓶子很像一位渾圓肩膀、細腰的婦女,她大膽的把自己的發現告訴了大家。孩子們興奮極了,他們用皺紋紙爲這個瓶子做出了“可體”的“晚禮服”,還用紙條捏出了“花邊”貼在衣服上,用金紙剪了好多的亮片來裝飾衣服。卡紙剪的頭上還貼着毛線做的捲髮……這真是“爲瓶子穿衣服”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