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研究方案十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45W

課題研究方案 篇1

研究背景及意義

課題研究方案十篇

研究背景

貧富差距日益擴大已經成爲無法迴避的現實問題,雖然我國政府通過社會保障和稅收等手段進行調節,使其在一定程度和範圍上有所緩解,但是擴大化的趨勢依然未能得到有效地控制。所以,越來越多的社會成員開始將希望寄託於慈善事業的發展和完善,希望可以通過對弱勢羣體的幫助來縮小貧富差即。

加之近年來,自然災害在我國頻繁發生,自20xx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到20xx年4月14日的玉樹地震,20xx年8月7日的舟曲泥石流,這些自然災害的發生喚醒了了中華民族“慈心善舉”的傳統美德,同時也意識到在大量的社會弱勢羣體的急需救助的情況下,緊靠政府的力量仍然是不夠的,因此,越來越多的注意力開始集中到慈善事業上,希望通過參與慈善事業的.途徑實現對弱勢羣體的救助行爲。因此,急劇增加的社會需求使我國慈善事業的發展更顯必要性和緊迫性。

研究意義

現實意義

根據相關的數據資料顯示,目前我國農村貧困羣體約有2600多萬人,城鎮貧困羣體約有2200多萬人,二者合計4800多萬人,佔總人}1比重的約3. 7%。這意味着在中國,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尚未解決溫飽問題,招遇到到大病或不可抗力的自然災害,其生存狀態將更加堪憂。如果這部分弱勢羣體的困境無法得到有效地解決,對社會的和諧發展將是一個重大的不穩定因素。因此,藉助對我國慈善事業的發展困境和對策研究,推進慈善事業的發展和完善,能夠切實幫助這部分弱勢羣體解決一些現實問題,有利於我國的社會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理論意義

課題研究方案 篇2

課外閱讀是閱讀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它不僅對擴大學生知識、培養閱讀興趣、養成閱讀習慣、提高讀寫能力有着密切的關係,而且對發展思維、陶冶情操、促進志向的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把時間還給學生,把創造還給學生,讓學生博覽羣書,創新閱讀,是當前和今後的一種學習的趨勢,而傳統讀書觀念已無法造就時代需要的高素質人才。蘇霍姆林斯基說:“課外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藉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沒有閱讀,就沒有帆,也沒有風。”因此,課外閱讀不僅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更能提高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爲了更好地開展讀書活動,我對我校三——五年級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談話訪問活動,客觀地調查和研究了當今國小生的閱讀趣、閱讀習慣、閱讀能力以及家庭與學生閱讀的關係等,而後加以分析整理,並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課題目的與實施

(一)c課題目的

1、比較全面地瞭解當今國小生的課外閱讀現狀:瞭解學生閱讀的特點,包括學生閱讀的興趣、閱讀發展心理、學生閱讀時間和學生課餘時間的比例、各種媒體(電視機、網絡等)和學生閱讀的關係、家庭環境與學生閱讀的關係;父母文化層次與學生閱讀的關係、父母的閱讀習慣與學生閱讀的關係等。

2、根據閱讀現狀的調查分析其原因。

3、提出相應的對策,爲學生更好地進行課外閱讀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課題內容

1、國小生每日閱讀時間;

2、國小生的閱讀對象;

3、國小生到圖書館閱讀情況;

4、國小生上網閱讀情況;

5、家庭環境和學生閱讀的關係。

(三)課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這是本調查採用的主要手段。調查表共有12道選擇題,每題有2-4個供選答案,還有4道簡答題,供調查者適當發揮。

2、個別交談。這是本調查採用的補充手段,針對某些尚需進一步瞭解與研究的問題有選擇地與有關學生交談,以獲取典型案例或驗證某種調查結果。

(四)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對象爲福山國小3——5年級學生。

(五)課題調查步驟

1、20xx年9月6日——9月12根據課題研究要求擬定調查內容,制定調查表,分發調查問卷。

2、20xx年9月13日——9月19日進行數據統計,有選擇地進行個別交談。

3、20xx年9月20日——9月30日分析數據,撰寫調查報告。

二、課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關於閱讀興趣

問卷1:雙休日,你最喜歡幹什麼?

看電視外出遊玩看書打電腦

問卷2:能否寫出五部以上中外名著?

從問卷中不難看出,四年級以前,學生仍然以連環畫爲主要讀物,五年級則開始對以文學類中外名著爲主的閱讀發生興趣。相對而言,學生的閱讀面較爲狹窄,就學生家中的藏書來說,有的以和職業相關的內容爲主,有的以個人興趣爲主,有的以學習輔助類書籍爲主,內容比較單一。

大多數學生在課餘,尤其是雙休日,閱讀隨意性較大。

我校每週有一節閱覽課,每月有一節閱覽課到圖書室看書。有一次閱覽課上,在老師不提任何要求的情況下,對學生所看的書籍作了統計:看消遣類的,如連環畫、腦筋急轉彎等的佔了班級人數的75%左右,看知識性書籍的佔25%。這樣有利於學生知識面的拓寬,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

教育心理學認爲,要使學生自覺地、有目的地、專注地進行課外閱讀,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爲一個人的興趣往往反映了他的需要,換句話說,當一個人有某種需要時,他必然會對有關事物優先予以注意,並且對之有嚮往的心情。教師除了要爲學生創造一個有利閱讀的良好境,還應該輔以必要的閱讀指導和督促檢查,如果舍此兩個外部條件,而僅讓學生在課餘時間或在閱讀課上走出教室,走向圖書館,任由他們東看西看,怎麼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呢?有的學生對老師、家長推薦的知識性書籍只光顧不閱讀,使課外閱讀流於形式。

學生閱讀興趣的形成也不能忽視自身的主觀條件,既對知識的需求慾望、知識儲備的質量和數量、閱讀的態度和技能等。爲此,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時,就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因素,創造有利於學生閱讀的客觀條件及至採取必要的措施,逐步使閱讀成爲學生自覺的行動,使閱讀成爲學生生活中所必需的東西,有效而具體的把學生的視野吸引到正確的閱讀軌道上來。

(二)網絡對學生閱讀的影響

三、對策研究

課外閱讀是閱讀教學的延伸和補充,也是我校將要常抓不懈的.一項工作。它不僅對擴大學生知識、培養閱讀興趣、養成閱讀習慣、提高讀寫能力有着密切的關係,而且對發展思維、陶冶情操、促進志向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今後,如何繼續開展課外閱讀?

1、培養興趣

從此次調查中發現,因學生年齡、學段、性別、性格、心理特點等方面的差異,其閱讀興趣也隨之不同,一般來講,低中年級學生以童話、神話、寓言、民間故事爲主,而高年級學生還對傳記、傳奇、驚險小說等感興趣,可以說進入了文學期。女同學一般喜歡看有故事情節的書,男同學則對史地、體育、科學方面感興趣。所以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愛好有所瞭解,介紹時就有的放矢了。羅曼羅蘭曾經說過:要播撒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所以教師不僅要熟知圖書的內容,更要加深自己對書的感受,這樣在推薦圖書時才能遊刃有餘。推薦方式也多種多樣:可以在給學生上課外閱讀課時,就給他們將《三國演義》、《水滸傳》,課後同學們自己再去看這些書;教師隨時可以與學生談心,談談自己兒時的學習,爲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

2、組織各種類型的讀書活動

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既要求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穫明顯,得到老師、家長的認可和讚許,從而滿足自己的成就感。針對這一特點,我們可以開展一些生動活潑、行之有效的讀書活動:讀書小報交流會、課本劇表演、朗誦比賽以及主題式探索性讀書活動。一些高年級的讀書活動競賽,也可以邀請低年級學生參加旁聽,這樣高年級學生起到了“標兵”作用,一定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3、狠抓落實

時間落實。統一指導課外閱讀的時間要落實,保證每週一節的課外閱讀指導課專時專用;對學生自由閱讀的時間要落實,減少作業量,增加閱讀時間

活動落實。進行課外閱讀指導,要開展一些國小生喜愛的活動,使課外閱讀成爲一種有組織的集體活動。活動的形式要豐富多樣:故事會、辯論賽、朗誦會、讀書筆記展評等。

指導落實。教師的指導,主要是引起學生的興趣,提供閱讀的方法。故事性強的作品,可以介紹一個有趣的開頭;語言優美的作品,可以朗誦一段;知識豐富的作品,可以簡要講一些學生聞所未聞的知識。閱讀方法的指導也要多樣化,從摘抄、批註、質疑、欣賞、寫讀後感等多種角度進行指導。

檢查落實。對學生課外閱讀的進展要經常檢查、督促、交流、評價,對學生閱讀的篇目、字數要經常統計,使學生養成習慣。並且及時表揚先進,擴大影響。

課題研究方案 篇3

一、課題的現實背景及意義

國小階段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語語感,爲其打好語音、語調基礎,最終使學生具備初步的用所學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按新《英語課程標準》規定,國小生在畢業前至少應該達到二級的目標要求。在二級目標中,讀的要求有: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並養成按意羣閱讀的習慣;能正確朗讀所學故事或小短文。要達到這樣的目標,沒有足夠的語言輸入量是不行的。成功的英語教學要依賴大量的語言材料和語言實踐,然而我們在多年教學實踐中感到國小階段學生接觸和使用語言的時空受到一定的限制。

閱讀是語言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閱讀教學在外語教學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幫助學生得到樂趣,獲取信息,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可培養擁有主動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爲終身學習打下基礎。閱讀還是鞏固和擴大詞彙量的好方法。然而現行牛津國小英語教材,重視了聽說能力的培養,卻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讀和寫技能的訓練。因此,有必要對國小生英語閱讀教學方面進行探討與研究。

二、國內外關於同類課題的研究綜述

縱觀國內,培養國小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已被大家所重視,廣大教師對此做了不少探索,特別是在教學方法的改革上,已取得了較大成績,其研究表明:

從學習語言的規律看:成功的學好一門語言要進行大量地吸收語言材料和語言實踐,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只有讓學生通過對語言充分閱讀,用心感悟,不斷積累、運用,纔可能真正體味到地道英語的獨特魅力,真正把語言學到手。

從國小生學習心理看:國小生具有很好的感性思維,富有情節的故事、童話學生更感興趣;貼近自身的富有生活氣息的短文、對話更能吸引他們。英語教學已改變了以往的傳統的封閉、單調、劃一的就教材教教材的僵化狀態,注意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三、研究的預期目標與主要內容:

l研究的預期目標:

鞏固和擴大詞彙量,增強語感,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的準確度,逐步形成他們的英語閱讀習慣和能力。幫助學生善於、樂於瞭解異國文化,拓展實踐空間,不斷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促進英語聽說能力的提高。

研究的主要內容

1、研究選擇教材的依據與內容:

教師在選擇閱讀材料時,要考慮語言的難易程度,內容是否符合兒童的年齡與興趣,是否吸引學生。同時儘量與牛津英語的主題式教學相結合,注意形式與內容的搭配,逐步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根據各年紀學生的年齡特點,並結合《牛津國小英語》教材,彙編出四套系統的閱讀教材。

2、研究國小英語閱讀課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

閱讀課作爲一門技能訓練課,其任務着重在於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去體會理解句子中的詞義,幫助他們把音、形、義結合起來。因此,使教師採取有針對性的方法,對培養學生閱讀技巧,提高理解能力大有幫助。

3、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與總體英語發展水平的關係。

四、研究的原則和主要方法:

l研究的原則:

1、主體性原則: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法和閱讀材料的`選擇上,要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實踐性原則:突出語言的實踐性,注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擴大語言的輸入量,爲學生創設大量語言實踐的機會。

3、整體性原則:注意英語牛津教材與閱讀教材的有機結合,實現課內外的協調,拓寬學習渠道,充分利用現代教學媒體和技術,發揮教學的整體效益。

l研究的方法

1、觀察法:

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外在行爲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觀察,從而直接感知和記錄學生對所學閱讀材料的興趣、理解程度、掌握情況等。

2、實驗法:

根據實驗目的,對國小英語閱讀課的教學模式分年級進行不同的設計、探索,並將不同課堂教學現象做記錄、分析,尋求最佳的教學模式。

3、案例分析法:

對比較典型的閱讀教學的材料進行分析,或對課堂案例進行微格研究,直觀地體現研究情況

五、課題研究的操作措施

1、激發學生興趣,讓其始終處於主動、積極的狀態。

教師要激活學生的“內存”,抓住他們的“憤”、“悱”之處展開教學。教師要真誠地平等地對待每個學生,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師生共同積極參與,關係融洽。不僅允許他們贊同、接受,而且允許他們否定乃至拒絕;學生之間有更多的直接的交流、討論,讓理解、信任、尊重、寬容、民主、合作充滿整個課堂。同時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積極的狀態。

2、加大感受語言、運用語言的力度。

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讀,讓學生由讀去感知語言、感受生活、豐富情感,同時積累語言。在此基礎上,更要儘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運用語言的時間和機會,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讓學生在閱讀中培養閱讀習慣

讓學生在自主的閱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閱讀的方法、逐步豐富詞彙、積累語言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爲今後的主動發展打下根基。

六、課題研究的基本進程

1、基本進程階段:

(1)準備階段(20xx年2月~20xx年4月)

課題的構思和定位,方案的撰寫和論證。

(2)實施階段(20xx年4月~20xx年4月)

A、課題的實施、研究;

B、中期論證;

C、課題的發展、完善。

(3)總結階段(20xx年5月~20xx年7月)

成果的總結,經驗的推廣

七、課題研究的組織

組長:

成員:

八、課題研究的主要成果形式

1、研究報告,包括實驗報告、調查報告、個案研究報告等。

2、教師論文、案例分析等。

3、CAI課件、研究課教案等。

4、學生作品,包括作業、學習體會等。

九、課題研究的條件分析

1、本課題有較強的可操作性,課題成功的可能性較大。

2、課題組成員有較豐富的教學經驗,較強的科研能力,爲課題研究成功提供了保證。

3、本課題得到了學校領導和本教研組的大力支持,在人力、財力、物力上會得到有力保障。

課題研究方案 篇4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一)、課題的提出

心理學研究表明:六、七歲的國小生正處於智力開發的最佳期,求知慾強,既具有豐富的情感,又善於形象思維,正是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的過渡時期,個人課題研究方案。因此,把寫話教學提前到低年級是科學和必要的。但是,現實存在的困難是這個時期的學生缺乏必要的寫作知識、技能,大量會講的字詞不會寫、不會用,會寫的字又不能滿足完整表達的需要。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呢?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新課程標準對於低年級的寫話要求是“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了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日記是最自由的書面表達形式,繪畫是國小低年級學生已經具備的表達的形式。我發現,用“圖文結合”的形式來幫助孩子開始寫話,不僅充分尊重了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又能降低寫話書寫表達的難度,更快地促使他們口頭和書面語言發展。

圖文日記的形式激發了學生寫話興趣,降低了日記的寫作難度,建立了學生寫話的信心和恆心。在研究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學會仔細觀察周圍的人、事、物,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通過敘事或抒情、議論等方式在日記中表達出來,逐步培養學生細心觀察,勤思考,多練筆的好習慣。通過寫日記探索出有效提高國小低年級學生寫話能力的路徑,爲中、高年級的習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

國小生日記的界定:國小生日記,即指國小生把每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記下來。

圖文日記:以畫面爲主,以文字爲輔的初級“寫話”形式,孩子用這種形式把每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用筆記下來。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及研究方法

(一)、課題研究的內容:

1、研究用圖文日記提高國小低年級學生的寫話能力的方法。

2、研究圖文日記促進國小低年級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的方法。

3、探索適合低年級學生寫話訓練的形式和方法。

(二)、課題研究方法:

1、文獻法。通過專題輔導,自學討論,認真學習作文教學的學術論文,夯實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

2、檢測法。通過前期檢測,瞭解實驗前國小低年級學生作文能力的實際情況,通過實驗後的檢測,掌握具有說服力的數據,用以證實實驗的效果。

3、行動研究法。通過對實驗班前後的比較,從中歸納出實驗所取得的優勢。

4、經驗總結法。對在實踐中搜集的材料進行歸納總結,從而,探索圖文日記的具體操作方法。

三、課題研究讀書學習計劃以及具體時間安排

(一)、所讀書目

《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美)坎貝爾等着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圖解語文》江偉英着新世紀出版社

(二)、閱讀設想

從即日起至xx年6月,工作日利用午休時間讀1小時書,暑假期間利用每天下午時間讀書。

(三)、具體時間安排

xx年6月——xx年7月完成《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的閱讀。

xx年8月——xx年9月完成《圖解語文》的閱讀。

xx年10月——xx年1月完成相關篇目的閱讀。(根據課題研究的所需選擇更多書籍)。

四、完成讀書筆記與課例分析的具體時間安排

(一)、完成讀書筆記的具體時間安排

1.網上收集理論知識,學習相關知識xx年6月

2.《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xx年6月——xx年7月

3.《圖解語文》xx年8月——xx年9月

4.每天讀書1小時,每月寫兩篇讀書筆記。

(二)、完成課例分析的具體時間安排

1、xx年7月完成研究案例分析(現狀調查及分析)

2、xx年9月完成教學案例分析

3、xx年5月完成教學案例

課題研究方案 篇5

課題研究是—項複雜的探索性工作,又是一項有序的系統工程,需要很強的計劃性,要做到有序、有控,以確保課題研究的質量。因此,課題研究必須重視研究方案的設計。當研究者確定了研究課題後,就應爲完成研究課題的任務制訂必需的研究方案。

課題研究的方案(亦稱課題研究計劃)有多種形式。它是合理組織課題研究活動的必要條件,是爲完成課題研究任務而詳細編製成的“施工藍圖”。在制訂課題研究的方案時,不僅需要認真考慮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具體題目、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條件、程序步驟,還應充分預計到可能遇到的問題與困難,留有備用的時間,增加調整、迴旋的餘地。在課題研究方案的制訂過程中,還應廣泛徵詢導師的意見,聽取同學的建議,多交流研究構思,多討論切磋課題研究的具體方祛,從而使整個課題研究方案趨向完善。

一般來講,課題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內容:

1.題目名稱

題目名稱是課題研究內容的高度概括,要能畫龍點睛般反映整個課題研究的最主要的特徵。在確定題目名稱時,要着重考慮題目名稱與課題內容,尤其是與課題的研究論點之間的關係。一個好的題目名稱既可以揭示課題,又可以揭示課題的論點。題目名稱一般不宜過長。

2.選題依據

選題依據亦即課題研究的目的與意義。在課題研究方案中要明確扼要地闡明選擇本課題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出發點以及本選題研究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預期本選題研究可在哪些方面能有所突破、有自己新的見解或能在實際中解決哪些問題,藉以說明本課題研究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只有明確了本選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才能確保課題研究工作的價值,不至於偏離研究方向。

3.課題研究的範圍

課題研究範圍主要指課題研究內容、研究對象以及所需採用的資料、設備等方面的範圍。只有確定了課題研究的範圍,纔可能使研究工作能集中優勢兵力,有的放矢地進行。明確選題研究任務,做到有所爲,有所不爲,以避免徒勞無益的勞動。

4.課題研究的步驟、方法和時間進程

課題研究不能採用“小農生產方式”,幹到哪兒是哪兒。必須預先有—個大致的安排,使所有課題的研究人員都能做到心中有數。研究的步驟、方法和時間進程都是確保課題研究方案實施的具體保證。沒有這些研究工作的具體措施安排、時間保障,方案就會落空。因此,在確定課題研究步驟時要注意符合該課題的性質,在選擇研究方法時更要兼顧課題要求和研究者的特長以及可能提供的研究條件。在規劃時間進程時,要注意留出—定備用時間,以應付那些原先預料不及的特殊情況的產生,做到有備無患。

5.課題研究的材料來源

材料(資料和事實素材)是課題研究必不可少的“原料”。只有明確課題研究的材料來源,並充分地擁有相關材料,才能使課題研究成爲有源之水,從而保證課題的研究能建築在堅實的事實基礎上,不至於成爲空中樓閣。

6.課題研究的條件要求

開展任何課題研究都需要—定的人力、物力、財力及設備等研究條件來保障和支撐。離開了必需的研究條件,課題研究是無法進行的。因此,在課題研究方案中,對開展課題研究需要哪些設備、設施,需要多少物質材料,需要多少研究經費等等都必須事先分類分項作出估算。當然,在確定研究條件時,要本着節約、高效的原則,儘量降低不必要的投入,爭取課題研究的效益能提高。這樣才能在課題申報和競爭中,增強自身競爭力。

7.課題研究的指導力量配備

高中學生搞課題研究,由於大多是科研新手,要使課題研究價值高而且能取得成功,指導力量的配備是至關重要的。俗話說“名師出高徒”,有沒有高質量的指導教師對高中學生課題研究往往起着關鍵性作用。必須選擇對研究領域熟悉,有真才實學的教師作爲高中學生課題研究的指導力量。實踐表明,一個好的指導教師不僅能對學生在課題研究的方法上給以指導,在成果涌現上給以點撥,更重要的是還能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對高中學生養成良好的科研意識、規範的科研行爲、嚴謹的科研態度、百折不撓的科研意志、崇高的科研道德等,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選擇課題研究的指導教師,對高中學生來講,主要是在校內聘任。 但也不必拘泥校內,可以走向社會,請有關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高等院校的教授專家,甚至學生家長。

8.課題研究前成果預期及其表現形式

一切課題研究的最終目標都是爲了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若對研究成果及其表現形式事先缺乏一個大致的預想,就會使課題研究迷失方向,進入盲目狀態。當然,對研究成果的預期應當是恰如其分的,估計自己經過努力能達到的。預期時,寧願將困難考慮多些,目標定得低些。在明確了成果的具體目標後,盡心努力,使課題研究工作順利地沿着成果目標的既定方向前進。 課題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上述幾個方面內容,但在實際課題研究過程中,課題研究方案並不是—成不變的。

在實施方案中,如果出現了一些預料不到的特殊情況而影響課題研究的正常開展,那就必須迅速及時地對方案進行必要的修正。但不管是原訂的方案還是修正後的方案,研究人員都必須堅定不移地遵照執行。

課題研究方案 篇6

一.研究背景:

1.目前農村國中教學中存在了很多問題,大多數學生都是基礎薄弱、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物理教學面臨學生怕學、老師難教的現狀。如何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結構、怎樣提高教學效果?很現實地擺在教師面前。

2.近年來,我校在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方面做了以下工作:⑴我校開展了“合作課堂”的試點工作。⑵學校重視教研組、課題組的成立和建設,切實抓好課堂教學改革,學校結合實際,各教研組、課題組進行高質量課、彙報課、研究課等的觀摩。

二、研究價值:

1.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轉變,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全面發展。

2.促進教師觀念和教學行爲的變革,從而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並有助於提高教師科研水平。 3.改變陳舊的教學方式,建立開放的、適應當下教育形勢的教學體系。

4.形成全新的課堂教學設計模式、評價體系,有助於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凸顯學校辦學特色。

三、課題內涵(課題界定):

課堂教學設計與開發不僅是促進教師自我反思的一種動力,它還代表了觀察和組織再現現實的一種方法。在更廣泛的意義上,教學設計與開發可以被認爲是教師用來清晰地表述他們的觀察和表明他們的教育學理念的一種有用的工具。它能有效促使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習興趣,並進行教學反思,並從自己的教學體驗中獲得有益的東西,或從編寫教學設計、分析他人的教學設計以及相互交流中強化自己的決策意識和問題解決的能力。

四、研究內容:

1、構建新課程理念下的物理課堂教學設計模式研究。

2、新課程理念下物理課堂教學設計管理研究。研究寬鬆有序、和諧健康的育人環境及開放型管理模式。

3、新課程理念下物理課堂教學設計效果評價研究。研究適合國中物理教學及促進學生髮展的評價體系和手段。

4、新課程理念下物理課堂教學策略,制定研究通過教學程序、教學方法、教學形式、教學媒體,作業設計等因素的選擇和確定的研究,促進課堂教學最優化。

五、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步驟、時間等)

(一)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從《物理課程新標準》、素質教育理論等書刊廣泛涉獵。

2、研究法。通過課題理論學習,教學設計的評析,教學過程的實施、評價等活動,檢驗研究成果。

3、總結法。在不同階段進行回溯研究,在反思和總結中,探討教材、學生、教師之間如何有機整合。

(二)步驟和時間:

1、準備階段(20xx年3月)。收集理論資料,學習相關理論,申請立項。

2、實驗學習階段(20xx年4月)。成立課題小組,擬定實驗方案,學習相關資料,確定實驗人員,組織學習,取經交流。

3、全面實施操作階段(20xx年5月-20xx年2月)。按課題實施計劃展開研究,開展研討、定期進行課堂教學觀摩和研討活動,開展經常性的校本教研活動,在實踐中研究分析研究適合本校的教學設計和優化方法,進行論文交流整理,保管資料。

4、實踐總結階段(20xx年3月)。運用經驗總結法,收集資料,總結階段性成果,撰寫案例和論文,檢測比較,中期彙報,將實驗成果向全校推廣。

(三)總結結題階段:(20xx.3):

1、總結實驗成果,撰寫研究報告。

2、結題。

六、預設成果:

1、階段性成果

(1)相關學科關於課題的階段性小結、論文、經驗總結。

(2)優秀教學設計,特色個案。

2、總結性成果

(1)參與研究教師的心得與體會,

(2)論文、優秀教學設計、典型課件

(3)各種材料彙總總結

課題研究方案 篇7

一,研究的背景

歌曲是詩歌和音樂的結合。本課題所指經典歌詞,主要包括近一百年來的一些中外著名歌曲的歌詞。與唐詩宋詞相比,這些歌詞既有詩歌的意境,又具有時代特色;與其它一些文學作品相比,這些歌詞是短小精悍的韻文,更適合國小生誦讀;與當前的一些流行歌曲相比,這些歌詞不但有動人的旋律,而且更具有深厚的思想文化內涵。

我們看到,當前有許多流行歌曲並不適合國小生傳唱,卻能通過多種傳媒進入國小生的生活,它們污染了孩子的心靈,也污染了孩子的語言學習環境。一些港臺流行歌星更缺乏基本的漢語修養,助長了語病的社會流行。相反,經典歌曲是時代主旋律,是中華民族和全世界的優秀傳統文化,應該世代傳唱,然而時代變遷,許多經典歌曲正逐漸被下一代遺忘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我們覺得,經典歌詞正是學習語文的寶貴資源。

二,研究的意義,目標

1,讓學生讀講經典歌詞,學習純潔美好的祖國語言,用歌曲旋律作爲閱讀理解的催化劑,使經典歌詞中的營養更好地轉化爲學生的語文素養。

2,以經典歌詞讀講活動爲載體,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有效利用網絡資源,實現語文,音樂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音樂素養,信息技術素養。

3,讓學生欣賞和傳唱經典歌曲,用詩歌和音樂合二爲一的美的薰陶代替空洞的說教,以美育促德育,提高德育的實效性。

三,研究的內容

(一)相關的理論研究

1,孔子《論語》中提出:"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強調了詩,禮,樂三者的教育功能。經典歌曲是否兼有詩,禮,樂的因素讀講經典歌詞是否兼有德育,美育,智育的功效

2,自1998年6月開始,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推出了一項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工程。20xx年6月,"中華古詩文誦讀工程中的優秀傳統道德教育的實驗研究"成爲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我們是否可以認爲:經典歌詞是經典古詩文的現代版,讀講經典歌詞是古詩文經典誦讀的拓展延伸

3,歌曲旋律是溝通歌詞作者和聽衆情感的橋樑,它能否成爲國小生閱讀理解歌詞的催化劑其心理學依據是什麼

(二)實踐研究

1,編寫讀講經典歌詞實驗用書,準備相關材料

①製作用於網絡點歌的網頁,學生點擊相關的鏈接就能聽到上述所有歌曲的演唱

②編寫紙質《經典歌詞70首》讀本。

2,讀講經典歌詞

①利用課餘時間(隱性課程)

在教室裏經常性地播放一些經典歌曲VCD光盤,供學生隨意欣賞。

②專門開設15分鐘讀講經典歌詞小課程

時間爲下午1點至1點15分,即學校原來安排的情操課時間。

讓學生自主挑選一首歌詞,教師排出每個學生讀講歌詞的日程表,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當小老師,面對全體學生上臺主持,通過誦讀,提問,討論等互動環節,對所選歌詞展開合作探究式學習。

③結合語文課教學

讓不同主題的經典歌詞在語文學習的各個階段發揮作用,並熟讀成誦。例如:用經典歌詞來營造學習氛圍,用經典歌詞來加深課文理解,用經典歌詞來學習語言,用經典歌詞進行拓展閱讀。

④利用學生在家時間

讓父母和孩子一起聽唱經典歌曲,研讀經典歌詞,進行網絡點歌並查找資料,實現家校聯動,建設學習型家庭。

四,研究的步驟

1,相關的理論研究

2,資料蒐集,讀本編寫和網頁製作

3,前測

4,讀講經典歌詞的活動模式和教學策略研究

5,後測

6,撰寫研究報告

五,研究的預期成果

1,降低流行歌曲對國小生的不良影響,培養國小生對經典歌曲的興趣愛好,提高審美情趣,豐富課餘生活。

2,在讀講經典歌詞活動中學習政治,歷史等多方面的科學人文知識,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和道德修養。

3,不借助書面作業而幫助學生積累詞語。七十餘首經典歌詞約有五百個生字新詞,相當於兩冊語文課本的課後詞彙總量。

4,提高學生的閱讀鑑賞能力,尤其在感悟詩歌意境等方面。

5,在誦讀經典歌詞過程中培養語感。

6,在讀講經典歌詞過程中,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課題研究方案 篇8

課題研究方案——研究音樂活動對班級退縮型幼兒性格塑造的積極影響

一、研究目的:

我們班級有一部分小朋友由於父母工作的原因,孩子由老人帶着,整天關在家裏讓他獨自玩耍,不讓他與其他孩子交往;有的家長對孩子過於溺愛,過分地照顧與遷就,使孩子難以適應集體環境,以致性格比較內向、膽小、退縮,不願與其他小朋友交往,一起玩耍,平時上課的時候也不舉手回答問題,更不願到陌生的環境中去,對待班級的各項活動比較被動,寧願一個人呆着。我們稱這樣的孩子爲退縮型幼兒。孩子童年時代的退縮行爲如果不注意引導,有可能持久地影響到他們成年後的社交能力。從上學期開始,我發現班級幼兒特別喜歡音樂活動,每次的音樂活動小朋友都能積極參加,就連平時比較內向的孩子都能積極參與,因此老師鼓勵這些孩子參加各種音樂活動,充分創造自由寬鬆的條件,使孩子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歌唱、一起表演,並鼓勵他們能主動進行表演。希望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音樂活動使班級通縮型幼兒性格變得開朗活潑、增強自信,幫助他們克服孤獨感,適應集體環境,和小夥伴之間建立和睦的人際關係。

二、研究內容:

本次課題研究以大班幼兒爲主,教師根據自己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和幼兒音樂的實際水平,自己立課題,從大班年齡幼兒入手,從各個層面上對音樂活動對班級退縮型幼兒性格塑造的積極影響進行研究,具體內容爲:

(1)歌唱、打擊樂器活動對班級退縮型幼兒性格塑造的積極影響。

在幼兒園音樂歌唱、打擊樂教育活動中,一切從孩子周圍生活和實際水平出發,注意幼兒的個別差異,進行因材施教,使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得到發展,爲每個幼兒創造表現自己能力的機會,培養幼兒活潑、開朗、勇敢的性格。

(2)歌舞表演活動對班級退縮型幼兒性格塑造的積極影響。

幼兒歌表演活動是綜合性活動,是幼兒在優美的音樂伴奏下做一些有規律的、富有美感的動作,具有樂、歌、舞爲一體。不僅能提高幼兒的音樂能力、欣賞能力,增強對音樂的敏感性和動作的協調能力,而且能真正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

三、研究對象及範圍:

班級內性格比較內向的退縮型幼兒

四、預期成效:

以審美體驗爲核心,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幼兒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通過音樂欣賞、音樂技能的學習和音樂活動的參加,能夠培養幼兒積極向上、樂觀自信、堅強不屈的性格。

五、研究的形式

本研究以行動研究、觀察法(個案記錄)、情感薰陶法和訓練法、比較法、案例研究法、總結評價法等。根據本班幼兒的特點和音樂的實結際水平,做到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研究。具體如下:

1、調查法:初測,班級任意抽30%的幼兒進行抽樣調查,並以統一的音樂內容對幼兒進行測試:其內容爲:興趣、性格、看圖說話、聽音樂的感受和描述或附加動作,根據調查情況加以分析,爲實驗和研究採取的教育方法提供依據。

2、觀察法:研究者在實施過程中要充分了解幼兒園的實際情況,依據幼兒園的心理狀態和表現,有的放矢的進行教育,並廣泛收集與本課題有關的一系列內容。採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同時教師將觀察過程記錄撰寫成退縮型幼兒觀察個案,不斷積累經驗,提高研究水平。

3、情感薰陶法和訓練法:音樂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一個人只有在情感方面發展是健全而豐富的。它的智力、體力和品德才能協調一致的發展。也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健康的個性,才能在體力與智力、知識與道德、性格與知覺、美的體驗與美的表現等方面,獲得高度和諧的發展。因此,幼兒園在環境的創設中極爲注意營造優美和諧的音樂氛圍,激起幼兒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讓幼兒在優美、愉快、輕鬆、無壓力的環境下感受音樂、理解音樂,使幼兒能主動積極地參加音樂活動,然而教師以有效的方法進行音樂舞蹈、節奏感的訓練,從而提高了幼兒音樂欣賞水平,陶冶了幼兒的情操,達到了音樂教育的目的。

4、比較法:在實驗中,根據對比班發展情況,進行各方面的測試,然後比較分析,再進一步的探索,不斷的給予評價與總結,教師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撰寫了音樂教育個案、論文和總結。

六、研究進度:

1、第一階段(20xx.3-20xx.5)

課題的準備和初步實施:查閱、收集有關資料,加強相關理論的積累。認真學習有關音樂研究的理論知識,在音樂教育活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制定方案,並進行課題研究的設計。

2、第二階段(20xx.6-20xx.7)

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幼兒年齡、與幼兒生活有密切關係、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有組織地進行教育活動,首先激起幼兒對音樂的興趣,使幼兒理解音樂,喜愛音樂,感受到音樂的美,提高音樂水平。同時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發展智力。在實踐中對課題的目標進行合理的補充和調整,論證教學方法、形式的可行性。運用案例研究法,分析案例,整理有效教育策略。確保本課題研究的質量和效益性。

3、第三階段(20xx.9-20xx.11)

在總結前一階段研究的基礎上,通過行動研究、觀察記錄等方法進行驗證研究,調整、完善已有的教育策略。

4、結題階段(20xx.12-20xx.3)

總結課題研究工作,完成課題任務撰寫教學論文、研究報告和工作報告

課題研究方案 篇9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作文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但新課改下的國中作文教學仍表現爲:考什麼就教什麼,近幾年話題作文成爲作文主導,從大學聯考流向會考,從九年級涌向七年級,學生被迫放棄了對生活的感受、思考和感悟,失去了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原始創新力;受“文以載道”的思想影響,教師要求學生作文思想不僅正確,而且深刻,學生只好編故事、套情節,去渲染自己內心一點也沒有的高尚情操,導致作文文非真文,言非真言,人非真人;作文教學中教師偏重於講寫的方法技巧,學生也偏重於學寫的方法技巧,學生掌握了作文的方法技巧,卻不能寫出好文章。

我校的作文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走馬觀花。即寫作訓練跟閱讀教學亦步亦趨,學什麼課文,寫什麼作文。例如:七年級一冊一單元是寫景狀物散文,學課文之後便讓學生以景物描寫對象,或即景生情,或託物言志。若作爲單項訓練未嘗不可,但如果爲了配合閱讀教學而置學生的寫作現狀而不顧,則勞而無功。這樣的訓練使學生寫什麼丟什麼,走馬觀花,過目即忘。

(2)沒有過渡。作文訓練之初教師便把全套本領、對作文的要求全方位下放,學生根本未曾達到應有水平時卻以高標準、嚴要求來強化作文教學,以期學生一步登天,寫出十全十美的作文來。例如:七年級第一學期,根據教學實際,作文教學應從基本功練起,即書寫規範,標點、格式正確,完整地記敘一件事等。而我們的第一次作文課便將審題、立意、選材、構思一股腦地灌輸給學生。一次考場作文便將“生動形象”、“議論抒情”、“點題扣題”作爲評分標準,此情況下,學生對寫作的畏難情緒日俱增,難怪有的學生哀嘆:上國小時好歹寫一篇作文就能獲獎,到中學費半天勁也得不了高分。這種沒有過渡的作文教學,大大挫傷學生的寫作信心,造成七年級講審題、立意選材,到了八年級九年級還是講這套,學生聽煩了,老師講膩了,而收效甚微。

(3)作文教學與學生實際脫節。教師本身因爲對作文教學缺乏應有的熱情而怕批改作文,自然也使得學生缺乏寫作的熱情而怕寫作文。這種情況表現在作文教學的四環節中(命題、指導、批改、講評)。由於無計劃,常常出現這種情況:該上作文課,臨去教室的前幾分鐘還沒想出個合適的作文題目,直到走進教室才擠出個題目來。這樣的命題根本談不上符合學生實際、真情實感。結果是,或老調重彈,或曲高和寡,學生望題生厭,望題生畏,哪裏還有寫作的興趣?接下來的作文指導則簡單化、庸俗化、套式化,引而發,疏而通,越指導,學生的寫作越僵化,長此以往,將學生的一點點靈氣全磨滅了。

(4)作文與閱讀、生活脫節。生活寫作的源泉,離開了生活,寫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們的寫作教學常常與生活脫節,作文不能真實地反映生活,生活也不能化爲作文題材,學生既沒豐富的詞彙,又不熟悉多樣的題材,寫作時文思枯竭,硬擠強湊,自然文不成篇。其次,讀寫分離,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脫節,讀不能很好地爲寫服務,寫作無法促進閱讀。

(5)再說批改:教師習慣於精批細改,勞而無功,多數學生根本不關心評語,只看眼分數便罷。因爲老師的評語從國小到中學全是套話。二是批改拖沓,一篇作文拖上十天半月,學生自己寫的是什麼都快忘光。批改之所以出現這些現象,原因於教師的教學觀念導致批改方式僵化,教師獨攬批改權。講評隨便,無針對性,藥到病除,儘管學生作文寫的不少,但寫作水平提高卻不快。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

1、建立作文指導的序列計劃教師做到有的放矢,從七年級到九年級有明確的訓練目標和訓練計劃。解決教師上課前想作文題,七年級到九年級同一個要求,作文與現實脫等現實問題。

2、建立作文序列教學的操作系統幫助學生逐步掌握作文的寫作方法和技巧,明確每個階段的訓練目標,解決學生怕寫作文-不敢寫作文-胡編亂造的心理障礙,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激發學生寫作的.熱情,培養學生限時寫作的能力。

3、建立學生作文的評價系統注重採用多種方式對學生作文進行評價,激發學生內在的潛力,讓學生有寫好作文的激情。

4、切實轉變教師的對待作文的觀念和行爲,增強教師對學生作文的指導意識。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

本課題着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研究:

1、培養學生寫作興趣的研究。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

2、培養學生生活與寫作緊密聯繫、不脫節的研究。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感悟生活、描繪生活並高於生活。

3、以班級爲單位,循序漸進的進行作文序列訓練,三個年級各有側重,力爭達到新課標對寫作的要求“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具體設想爲:第一,按表達方式確定:記敘文→說第明文→議論文。第二,按寫作流程確定:審題→立意→選材→構思→行文→修改。第三,按表達憑藉的手段確定:先說後寫,以說帶寫,用口頭語言作爲書面語言的先導,第四,按寫作的本質確定:觀察→思考→感悟→作文。第五,按作文水平的梯度確定:放膽文→小心文→放膽文。第六,按年級劃分,

七年級:目標:培養學生寫作興趣,指導觀察、聯想、想象的方法,養成思考表達的良好的習慣。1、觀察事件,完整敘述。

2、觀察人物,抓住特徵。3、觀察景物,多角度表達。

4、在敘事、寫人、繪影的基礎上,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5、運用聯想和想象等手法,豐富寫作內容。

6、從教材中借鑑基本的表達技巧:以小見大、欲揚先抑等。八年級:

目標:學習多種表達技巧,能寫複雜記敘文,會寫簡單的說明文。1、在記敘的基礎上,適當運用抒情、議論等表達方式。2、運用多種描寫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事物。

3、運用託物言志、借景抒情等寫作手法,具體地表達對生活的某種認識。4、運用設置線索、伏筆照應、懸念過渡等常見手法佈局謀篇。

5、抓住事物特徵,合理安排順序,選擇恰當的說明方法,學寫簡單的說明文。九年級:

目標:能限時寫高質量考場作文。

1、能從材料中提煉觀點,會寫一事一議議論文。

2、審清題意,選擇恰當的文體。

3、扣題立意,調動積累,合理運用。

4、擬題構思。

5、推敲開頭,巧設結尾。

6、斟酌用詞,流暢表達。

四、課題研究的途徑和策略

1、制定作文教學計劃。計劃必須符合學生的寫作實際,又要符合不同年級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習實際,所定計劃確保學生通過主觀努力客觀上行得通,不能成爲學生的障礙。計劃要細緻、明確,哪個學段應掌握哪些寫作本領,必須達到怎樣的寫作水準,可以運用的表達方式及其表現手法等都要具體。目標、措施既具體,更要明確,教師要胸中有盤棋。計劃還要檢查、調整,適時查漏補缺,以期完善,防止計劃的隨意性、教條化。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由淺入深,不知不覺中步入寫作的殿堂,畏難情緒自然煙消雲散。

2、激發寫作熱情。學生作文需要熱情,而這種熱情的培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因此,教師的命題要圍繞學生最關心的內容來確定,這樣既容易激學生的寫作慾望,又有利於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作文指導這一環節中,教師要真正爲學生排憂解難、牽線搭橋,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寫作衝動。指導前要仔細分析學生作文的癥結所在,做到對症下藥。

3、採用靈活的批改方式。批改作文歷來爲衆多教師所頭痛。要解決這個問題,教師首先轉變觀念,敢於放手,採用多種批改方法,激學生的評改慾望,力爭做到教師面批、精批、師生互批、學生共批相結合,提倡寫、評、改次性處理。這樣趁熱打鐵,學生就興致勃發,信息反饋快,評改質量高,寫作效果好,批改費時少。真正做“多快好省”。

4、教師適時地寫下水文,與學生同寫、同批、同改,更能激學生的寫作熱情,激發學生的興趣,作文課上得生動而又實效。教師每學期至少寫次下水文,既可以體會學生寫作時的心態及可能遇到的障礙,又可以“逼”着自己不斷地學習、充實、提高。

5、多渠道拓寬寫作途徑。豐富的寫作素材是寫好作文的前提,教師要儘可能地運用一切手段來拓寬學生的選材範圍。首先閱讀寫作要緊密結合。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善於捕捉名篇佳作中的閃光點,通過對課文的仿寫、改寫、縮寫、抄寫、補寫等多種形式,培養學生多角度利用課文的能力。例如:《我的叔叔于勒》的續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排比段的仿寫等。指導學生同中求異,不斷拓寬寫作思路達到創新的目的。其次寫作與生活要緊密結合。就目前的現狀來看,學生一是不關注社會,二是生活面太窄。要想拓寬學生的選材面,就要組織並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活動中積累豐富的感性材料、生動的具體事例。組織各種課外活動如參觀、採摘、各種文體競賽等。學生有了切身體會,文章就會寫得有聲有色。活動中教師應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寫隨筆,記日記,養成日寫百字、周成篇的良好習慣,鼓勵學生在完成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訓練之後,寫創造型作文。

五、課題實施的對象、方法

1、課題研究的對象:本課題將在我校部分學生範圍內展開。

2、課題研究的方法:

①調查法。通過調查目前學生的寫作現狀,爲制訂序列計劃做準備。

②實踐法。在實踐中實施序列計劃並不斷在實踐中調整和補充,使設想方案在實踐運用中昇華、結果,探索出一套適合國中生寫作的操作體系。

③個案研究法。跟蹤研究學生個體在寫作上的變化和成長。

六、預期的成果

1、課題研究的階段性案例、教育敘事和相關論文;課題研究報告;

2、教師觀念得以轉變,對寫作教學有明確規劃。學生熱愛寫作,有良好的寫作習慣,能達到大綱的要求寫作,部分學生能進行創造性的寫作。七、課題實施的過程

1、準備階段(20xx年3月20xx年4月)

①調查分析學生的寫作現狀,形成大致序列方案。

②分備課組組進行研討,制定備課組方案。

③組建領導小組,確定研究的主要成員。

④填寫申請書,報上級領導和專家組審批。

2、研究的實施階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

①召開研究組成員負責人會議,統一思想,明確研究目標和內容。

②邀請專家學者來我校指導課題實施的研究。

③各科研究成員撰寫研究反思或案例分析,上交階段性材料。

④定期召開總結會,進行交流。

⑤做好實施階段各種資料的蒐集和整理工作。

3、研究總結階段(20xx年7月)

①撰寫研究報告。

②邀請上級領導和專家學者對實驗成果進行鑑定。

③上交有關材料。

④裝訂。

課題研究方案 篇10

研究課題的題目:國小語言課外閱讀現狀及對策

1、課題的來源和期望目標

素質教育的觀念在我國教育界早已深入人心,那麼,在課外閱讀這個層面上,到底是一種什麼狀況?我對本班42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他們第一興趣的百分比分別爲:文藝娛樂活動28%、體育活動26%、美術活動18%、科技製作10%、閱讀活動10%、數學活動8%。由此看來,學生在閱讀項目興趣上低於其它類活動。有的學生說,閱讀活動不如文藝娛樂活動有吸引力;有的'學生認爲,看電視、錄像、玩電腦、聽音樂,直觀、生動活潑,比看書有意思。而大部分學生在選擇喜歡閱讀哪一類書籍時很多選擇了漫畫書,只有個別學生說自己愛看童話等名著。造成學生不愛讀書、閱讀面窄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1、缺乏閱讀興趣;2、缺少正面引導。因此,要改變這一現狀,必須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一、激發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

1、選擇適當的內容

根據中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引導他們選擇程度適當的讀物。可以閱讀一些文質兼美的敘事性文章、優秀詩文及趣味性強的少兒讀物。這樣便於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讀懂作品,能讀懂就有收穫,有了收穫就會有成功的樂趣,自然會產生強烈的閱讀興趣。

2、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

可開展讀書演講會、故事會、詩歌朗誦會、讀書筆記展覽等,把個體的、小組的、班級的閱讀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提高閱讀興趣。

3、尊重孩子個體的差異

學生對課外讀物的解讀是有差異的,有時候這種差異會很大。因爲課外閱讀是一種純粹的孩子與文本之間的對話互動,這種對話受到孩子的個性、閱歷、知識、經驗等因素的影響。所以,我們要允許這種解讀的差異存在,並且要支持和鼓勵這種解讀差異。只有這樣,課外閱讀纔是鮮活的,有個性的;只有這樣,課外閱讀才能成爲孩子生命的一部分,成爲孩子成長的動力!

二、教給學生多種讀書方式

1、閱讀方法不只是朗讀,還要引導學生學會根據閱讀材料選擇確定朗讀、默讀、誦讀以及精讀、瀏覽等不同的閱讀方式;學會使用學用的工具書;對所讀內容及時時行圈、點、批、注,理解所讀的內容,領悟其中的道理,學習體味作者的遣詞造句、佈局謀篇和語言風格;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等閱讀習慣。教給學生運用自己喜愛的方法邊閱讀邊思考,不斷提高閱讀速度,促進他們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的發展

2、指導學生撰寫讀書筆記

主要向學生介紹摘抄型、提綱型、感想型、評價型等四種讀書筆記的寫法。摘抄型筆記是從閱讀的內容中分類摘抄好詞佳句,至理名言,以及優美的片斷。提綱型筆記則是對所讀的材料進行提綱挈領的概括,幫助學生全面掌握書中的內容。感想型筆記可以把自己在閱讀中的想法隨時記錄下來,走近作者,和作者的心產生共鳴。評價型筆記是對書刊某些方面進行評價,爲他人閱讀提供借鑑。以爲無論何種方法都對提高閱讀效果十分有益。閱讀中可以讓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讀書筆記,在閱讀中積累,在閱讀中提高。

研究的對象和方法

四(2)班全體學生

本課題以行動研究法爲主要方法,把行動和研究結合起來,在行動中研究,研究中提高。

初步擬定的研究過程

主要研究階段及階段性研究目標

20xx年9月,制定研究方案

20xx年10月-20xx年1月:形成較完善的課外閱讀制度,並在班級實施

20xx年2月-20xx年5月:改進課外閱讀教育實驗,提高課外閱讀教育效益。

20xx年6月:形成課題研究報告,做好結題的相關工作

研究結果的表達方式

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研究結果在教育、教學實際中的應用的設想

前蘇聯教育學家贊可夫認爲,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不僅靠課內閱讀,更多靠課外閱讀。新大納指出;“國小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文的積累,使他們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同時又指出;“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與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裏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能力。”新大綱強調了課外閱讀等語文實踐活動對積累語言材料和提高讀寫能力的促進作用。課外閱讀有利於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有利於學生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的發展,也有利於學生知識的拓展和情感的發展。這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徑,是拓展學生智力背景的有效手段。通過這次研究,使課內外閱讀相結合,達到課內教學指導課外閱讀、課外閱讀補充課內教學這種相輔相成的狀態,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科研主管部門的意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