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設計方案(通用1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3.09W

數學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本節課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5》(北師大版)第一章數列第二節等差數列第一課時.數列是高中數學重要內容之一,它不僅有着廣泛的實際應用,而且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等差數列是在學生學習了數列的有關概念和給出數列的兩種方法——通項公式和遞推公式的基礎上,對數列的知識進一步深入和拓廣.同時等差數列也爲今後學習等比數列提供了“聯想”、“類比”的思想方法.

數學教學設計方案(通用16篇)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理解等差數列的定義,會應用定義判斷一個數列是否是等差數列:

(2)賬務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及其推導過程:

(3)會應用等差數列通項公式解決簡單問題。

2.過程與方法

在定義的理解和通項公式的推導、應用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能力和嚴密的邏輯思維的能力,體驗從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認知規律,提高熟悉猜想和歸納的能力,滲透函數與方程的思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教師指導下學生的自主學習、相互交流和探索活動,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用於發現的求知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養成細心觀察、認真分析、善於總結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①等差數列的概念;②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教學難點】

①理解等差數列“等差”的特點及通項公式的含義;②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的推導過程.

【學情分析】

我所教學的學生是我校高一(7)班的學生(平行班學生),經過一年的高中數學學習,大部分學生知識經驗已較爲豐富,他們的智力發展已到了形式運演階段,具備了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演繹推理能力,但也有一部分學生的基礎較弱,學習數學的興趣還不是很濃,所以我在授課時注重從具體的生活實例出發,注重引導、啓發、研究和探討以符合這類學生的心理髮展特點,從而促進思維能力的進一步發展.

【設計思路】

1.教法

①啓發引導法:這種方法有利於學生對知識進行主動建構;有利於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利於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揮其創造性.

②分組討論法:有利於學生進行交流,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③講練結合法:可以及時鞏固所學內容,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2.學法

引導學生首先從三個現實問題(數數問題、水庫水位問題、儲蓄問題)概括出數組特點並抽象出等差數列的概念;接着就等差數列概念的特點,推導出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可以對各種能力的同學引導認識多元的推導思維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從0開始,將5的倍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得到的數列是什麼?

2.水庫管理人員爲了保證優質魚類有良好的生活環境,用定期放水清庫的辦法清理水庫中的雜魚.如果一個水庫的水位爲18,自然放水每天水位降低2.5,最低降至5.那麼從開始放水算起,到可以進行清理工作的那天,水庫每天的水位(單位:)組成一個什麼數列?

3.我國現行儲蓄制度規定銀行支付存款利息的方式爲單利,即不把利息加入本息計算下一期的利息.按照單利計算本利和的公式是:本利和=本金×(1+利率×存期).按活期存入10 000元錢,年利率是0.72%,那麼按照單利,5年內各年末的本利和(單位:元)組成一個什麼數列?

教師:以上三個問題中的數蘊涵着三列數.

學生:

1:0,5,10,15,20,25,….

2:18,15.5,13,10.5,8,5.5.

3: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

(設置意圖:從實例引入,實質是給出了等差數列的現實背景,目的是讓學生感受到等差數列是現實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數學模型.通過分析,由特殊到一般,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知識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

二:觀察歸納,形成定義

①0,5,10,15,20,25,….

②18,15.5,13,10.5,8,5.5.

③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

思考1上述數列有什麼共同特點?

思考2根據上數列的共同特點,你能給出等差數列的一般定義嗎?

思考3你能將上述的文字語言轉換成數學符號語言嗎?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這三列數具有的共同特徵,然後讓學生抓住數列的特徵,歸納得出等差數列概念.

學生:分組討論,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前數和後數的差符合一定規律;這些數都是按照一定順序排列的…只要合理教師就要給予肯定.

教師引導歸納出:等差數列的定義;另外,教師引導學生從數學符號角度理解等差數列的定義.

(設計意圖:通過對一定數量感性材料的觀察、分析,提煉出感性材料的本質屬性;使學生體會到等差數列的規律和共同特點;一開始抓住:“從第二項起,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差爲同一常數”,落實對等差數列概念的準確表達.)

三:舉一反三,鞏固定義

1.判定下列數列是否爲等差數列?若是,指出公差d.

(1)1,1,1,1,1;

(2)1,0,1,0,1;

(3)2,1,0,-1,-2;

(4)4,7,10,13,16.

教師出示題目,學生思考回答.教師訂正並強調求公差應注意的問題.

注意:公差d是每一項(第2項起)與它的前一項的差,防止把被減數與減數弄顛倒,而且公差可以是正數,負數,也可以爲0 .

(設計意圖:強化學生對等差數列“等差”特徵的理解和應用).

2思考4:設數列{an}的通項公式爲an=3n+1,該數列是等差數列嗎?爲什麼?

(設計意圖:強化等差數列的證明定義法)

四:利用定義,導出通項

1.已知等差數列:8,5,2,…,求第200項?

2.已知一個等差數列{an}的首項是a1,公差是d,如何求出它的任意項an呢?

教師出示問題,放手讓學生探究,然後選擇列式具有代表性的上去板演或投影展示.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具體情況進行具體評價、引導,總結推導方法,體會歸納思想以及累加求通項的方法;讓學生初步嘗試處理數列問題的常用方法.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觀察、歸納、猜想,培養學生合理的推理能力.學生在分組合作探究過程中,可能會找到多種不同的解決辦法,教師要逐一點評,並及時肯定、讚揚學生善於動腦、勇於創新的品質,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鼓勵學生自主解答,培養學生運算能力)

五:應用通項,解決問題

1判斷100是不是等差數列2, 9,16,…的項?如果是,是第幾項?

2在等差數列{an}中,已知a5=10,a12=31,求a1,d和an.

3求等差數列 3,7,11,…的第4項和第10項

教師:給出問題,讓學生自己操練,教師巡視學生答題情況.

學生:教師叫學生代表總結此類題型的解題思路,教師補充:已知等差數列的首項和公差就可以求出其通項公式

(設計意圖:主要是熟悉公式,使學生從中體會公式與方程之間的聯繫.初步認識“基本量法”求解等差數列問題.)

六:反饋練習:教材13頁練習1

七:歸納總結:

1.一個定義:

等差數列的定義及定義表達式

2.一個公式:

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3.二個應用:

定義和通項公式的應用

教師:讓學生思考整理,找幾個代表發言,最後教師給出補充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去聯想本節課所涉及到的各個方面,溝通它們之間的聯繫,使學生能在新的高度上去重新認識和掌握基本概念,並靈活運用基本概念.)

【設計反思】

本設計從生活中的數列模型導入,有助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學生學習數列的興趣.在探索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分析、觀察,歸納出等差數列定義,然後由定義導出通項公式,強化了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維過程,有助於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節課教學採用啓發方法,以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探討解決問題爲途徑,以相互補充展開教學,總結科學合理的知識體系,形成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數學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新學期已到來,我們又要投入到緊張、繁忙而有序地教育教學工作中,使自己今後的教學工作中能有效地、有序地貫徹新的教育精神,圍繞我校新學期的工作計劃要求制定八年級第二學期數學教學設計方案:

一、指導思想

在教學中努力推進九年義務教育,落實新課改,體現新理念,培養創新精神。通過數學課的教學,使學生切實學好從事現代化建設和進一步學習現代化科學技術所必需的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努力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本期我繼續授八(二)班數學,本班學生數學成績兩極分化比較嚴重,不少同學基礎很差,問題較嚴重。在上學期鎮組織的期末統考中,本班數學只是位列中上游,要在本期獲得理想成績,師生需加倍努力,補缺補差,注重方法,夯實基礎。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學內容共計五章,知識的前後聯繫,教材的教學目標,重、難點分析如下: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本章是在數的開方的基礎上展開的,是算術平方根概念的抽象與擴展。本章的重點是二次根式的化簡和運算,難點是正確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質和運算法則的合理性。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是一種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許多重要的性質,如兩個銳角互餘,30度角所對的直角邊等於斜邊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質,而且是一條非常重要的性質,本章分爲兩節,第一節介紹勾股定理及其應用,第二節介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十八章平行四邊形

本章的主要內容是認識平行四邊形及幾種特殊的四邊形,通過對圖形的操作或度量,讓學生直觀認識圖形的性質,通過逆命題的猜想、操作驗證和邏輯推理的證明等過程,讓學生理解並掌握幾種圖形的判定方法,提高數學思維能力。

第十九章一次函數教研專區全新登場教學設計教學方法課題研究教育論文日常工作

本章的主要內容是函數的基本知識,以及一次函數的圖象、性質和簡單應用。函數是數學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揭示了現實世界中數量相互依存和變化的實質,是刻畫和研究現實世界變化規律的重要模型。本章是學習函數的入門,也是進一步學習函數的基礎。

第二十章數據的分析

本章主要研究平均數、中位數、衆數以及極差、方差等統計量的統計意義,學習如何利用這些統計量分析數據的集中趨勢和離散情況,並通過研究如何用樣本的平均數和方差估計總體的平均數和方差,進一步體會用樣本估計總體的思想。

四、教學目標和要求

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學和基本能力的培養,面向全體學生,縮小兩極分化,盡力使後進生能迎頭趕上,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五、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鑽研新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擴充教材內容,認真上課,批改作業,認真輔導,認真製作測試試卷,也讓學生學會認真學習。

2、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構建,營造民主、和諧、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發現快樂的高效的學習課堂,讓學生體會學習的快樂,享受學習。引導學生寫小論文,寫複習提綱,使知識來源於學生的構造。

3、引導學生積極歸納解題規律,引導學生一題多解,多解歸一,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提高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這是提高學生素質的根本途徑之一,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處於一種思如泉涌的狀態。

4、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陶行知說: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有助於學生穩步提高學習成績,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彌補智力上的不足。這些習慣包括

①認真做作業的習慣,包括作業前清理好桌面,作業後認真檢查;

②預習的習慣;

③認真看批改後的作業並及時更正的習慣;

④認真做好課前準備的習慣;

⑤在書上作精要筆記的習慣;

⑥妥善保管書籍資料和學習用品的習慣;

⑦認真閱讀數學教材的習慣。

數學教學設計方案 篇3

爲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學生的學習參與面,減小差距。努力作好教學工作,在這一學期中,下文將準備了國中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學校工作計劃爲指導,嚴格執行學校的各項教育、教學制度和要求,認真完成各項任務,提高教學質量,提高課堂效率,數學教研提倡嚴謹、科學、務實,以《國中數學新課程標準》爲依據,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二、教材目標及要求:

1、因式分解的重點是因式分解的四種基本方法,難點是靈活應用這四種方法。

2、分式的重點是分式的四則運算,難點是分式四則混算、解分式方程以及列分式方程解應用題。

3、數的開方的重點是平方根、算術平方根的要領及求法,難點是算術根與實數的概念。

4、二次根式的重點是二次根式的化簡與計算,難點是正確理解和運用公式

5、三角形的重點是三角形的性質,全等三角形的性質與判定,難點是推理入門。

6、四邊形的重點是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性質和判定,難點是平行四邊形與各種特殊平行四邊形之間的聯繫和區別以及中心對稱。

7、相似形的重點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質定理及平行線段之間比的相等關係。

三、教學措施:

1、加強教學技能,面向全體學生。由於學生在知識、技能方面的發展和興趣、特長等不盡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在組織教學時,應從大多數學生的實際出發,併兼顧學習有困難的和學有餘力的學生,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特別予以關心,及時採取有效措施,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指導他們改進學習方法。

2、主動理性學習洋思教學經驗,打造高效課堂。

3、改革作業結構減輕學生負擔。將學生按學習能力分成幾個層次,使每類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提高。

4、課後輔導實行動態分層,及時輔導。

四、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約13課時2。23—3。8

第二章《分解因式》約6課時3。9————3。16

第三章《分式》分式約10課時3。17———3。30

第四章《相似圖形》期會考試約20課時3。31———5。12

第五章《數據的收集與處理》約7課時5。12———5。26

第六章《證明一》你能肯定嗎約9課時5。26———6。15。

期末複習約9課時6。16———7月

數學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使學生理解什麼叫解比例,掌握解比例的方法,會解比例。

2、使學生能夠應用解比例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情感目標

使學生感悟數學知識的魅力,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

教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些比例的知識,誰能說一說什麼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麼?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做什麼?這節課我們還要繼續學習有關比例的知識.這節課我們要學習解比例。(板書課題)

二、新課

1、自學解比例。

(1)學生自學教材35頁的解比例。

(2)學生交流解比例的意義。

(3)教師歸納:(出示課件)

我們知道比例共有四項,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求出這個比例中的另外一個未知項。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來解。

2、教學例2。

出示例2。

(1)學生讀題,理解題目裏的條件和問題。

(2)學生試着解答此題,一名學生演板。

(3)師生共評。

(4)歸納用比例解應用題的方法:

A.設出題目中要求的未知量爲x;

B.根據比例的意義列出比例;

C.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

數學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37-40頁

教材分析:《銳角和鈍角》是在學生已初步掌握角和直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節課要求學生把角按大小分爲三類,銳角、直角和鈍角。由於學生已初步認識了角和直角,這節課教師可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組織學生自主探究。正確區分銳角和鈍角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學好本節課爲以後繼續學習角的有關知識打下紮實的基礎。

教學準備:三角尺、直尺、白紙、活動小棒、各種有角的彩色圖形等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知道周圍許多物體的表面有各種各樣的角,瞭解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會從實物或平面圖形中辨析各種角。

3、結合生活情景,進行操作活動,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認識銳角和鈍角,會用尺子畫出各種角。

4、通過操作活動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初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展學生的智力。

設計意圖:

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大膽放手,給學生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藉助觀察、操作、判斷等學習方式,體驗數學問題的趣味性和挑戰性。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小組合作交流,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自主探究把角按大小分爲三類,然後分類驗證。並設計一些學生喜歡的活動,消化新知。在這其中學生獲取知識,完全是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主動建構,並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

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啓發導入

1、(出示遊樂場的圖片)談話激趣。

2、觀察圖片,並與同桌說說你發現了什麼?

3、學生彙報引入角。

師:這位同學找到了角,你也能找到一個角嗎?(課件逐一演示)

4、(點擊,實物去掉、只剩角)師:上學期我們已經認識了角,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你都知道哪些有關角的知識?(直角、畫角、做角、找角)

5、談話引題。

從學生喜歡又熟悉的遊樂場引人,迅速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學生一上課就馬上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探究新知的慾望;通過對角的知識的回憶,引導學生自然的進入新知的探究中去。

二、主動探究獲得新知

(一)小組討論合作交流、

1、就地取材

師:請小朋友拿出紙和筆畫一個你喜歡的角。(學生畫,師巡視,把學生畫的不同形狀大小的角貼在黑板上。)

2、合作交流

師:這麼多的角娃娃在黑板上可真有點亂,你們能把它們分分類嗎?請四人小組討論: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允許學生對一些不明顯的角可用三角板到黑板上去比一比)

3、指名小組彙報結果,並說明分的理由。

4、引導學生展開討論。

(二)分類驗證滲透方法

1、驗證直角

師:(指直角一類)我們怎樣來驗證這些角是是不直角呢?(用三角板比一比)

2、學生上臺驗證,並說出自己是怎樣比的。

3、驗證其它兩類角

師:他說得對嗎?誰還能用這種方法來驗證其他的角嗎?

4、給角取名

設問1:你能給比直角小的角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嗎?

師:小朋友們給它起的名字真好聽!其實在很久很久以前數學家就給它們起了一個名字,叫銳角。和老師一起說:銳角銳角。快找一個銳角,舉起來給大家看一看?

設問2:你能給比直角大的角也起一個名字嗎?真不錯,數學家也給它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鈍角。和老師一起說:鈍角鈍角。快找到一個鈍角,舉起來給大家看一看。

5、師:好!那現在誰能完整地說一說角按大小可以分成幾類?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把學生的作品作爲教學素材,更易激發學生的興趣;並給足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小組合作,自主探索這些角的分類,通過兩種分法的討論,,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既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在學生自主探索出角的分類後,再來分類驗證,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動口一系列活動,獲得新知。特別是給角起名字環節設計,吸引全體學生都來自由想象,輕鬆表達,把學習氣氛推向高潮。

三、實踐運用深化發展

1、做角:請小朋友們快速地做一個自己喜歡的角,並給身邊的小朋友說一說,它是什麼角,好嗎?開始吧!

2、舉例:小朋友們做出了這麼多的角,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它們也隨處可見,說一說生活當中你在哪也見過這些角?

3、師:其實用我們人體四肢也可以表示角,誰願意給大家展示一下。

4、找角(展示五角星)

師:你能發現這個五角星上有幾個角,它們分別是什麼角?你是怎樣判斷出來的?能把你的想法告訴大家嗎?

5、畫角:看來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可真多呀!剛纔我們認識了角,也在生活中找到了角,還利用自己聰明的大腦、靈巧的小手製做出了許多自己喜歡的角,那如果老師說出一個角,你能在紙上畫出來嗎?

老師說學生畫,然後學生同桌之間互考。(教師巡視,選一些角貼在黑板上)

師:你們喜歡這些角朋友嗎?可是它們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們願意幫助它們嗎?(學生練習)

6小小設計(用角或有角的圖形設計出自己最喜歡的作品)

這些活動的設計是學生消化知識的重要環節,這幾個活動的設計突出了層次性、多樣性和趣味性。如用四肢表示角學生感到非常有意思,原來人的身上也有角,每個孩子肆意的舒展自己的四肢,演示了各種角,整個環節輕鬆愉快。如又小小設師練習,既具有趣味性,又有意識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想象力和創新思維。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得愉快嗎?有哪些收穫?

對知識的梳理和情感的體會

教學片段實錄:(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片段實錄)

師:請小朋友拿出紙和筆畫一個你喜歡的角(學生畫,師巡視,把學生畫的不同形狀大小的角貼在黑板上。)

師:這麼多的角娃娃在黑板上可真有點亂,你們能把它們分分類嗎?請四人小組討論:說一

說,你是怎樣分的?(允許學生對一些不明顯的角可用三角板到黑板上去比一比)

指名小組彙報結果。

師:你們是根據什麼來分的?

小組1:我們分兩類,是直角的一類,不是直角的一類。

小組2:不對。應該分三類。直角的一類,比直角小的一類,比直角大的也一類。

其餘小組:對,我們也分三類。

師微笑:你們都贊同分三類,那分兩類到底有沒有道理?(學生思考)

稍一會兒。

生1:我知道了,分兩類也是有道理的。我們是按角的大小分,他們是按是不是直角分的。

生2:我懂了,兩種分法都是有道理的,只是分的標準不一樣。

師:是呀,很多時候,數學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像今天我們給角分類一樣,標準不同,分法也就不同。

反思:

本節課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在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環節的設計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使整個教學過程組織有序、情趣並生,學生學得輕鬆、紮實、愉快,收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一、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依據。本節課,我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教材上離我們的學生較遠的素材變爲學生非常熟悉的遊樂場所圖片出現,學生果然興致極高,立即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使本節課的教學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在新知探究環節中,我創造性地把學生的作品作爲教學素材,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學生親身經歷了知識的形成全過程,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二、創設有意義的數學學習方式,讓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地爲學生創設了從事數學學習活動和交流的空間。如,讓學生小組合作,比一比、分一分,並說一說你是怎麼什麼分?再在分的基礎上分類驗證。特別是剛纔有幾個角用眼睛觀察有爭議的,通過親手驗證,大家都心服口服的讓它們歸隊。通過開展這樣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數學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時也爲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乃至將來的學習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精心預設,爲生成導航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預設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低效的,甚至是毫無價值的。只有課前的精心預設,才能在課堂上有效引導與動態生成,只有課前的成竹在胸,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餘,因此預設是爲了更好的生成。如在彙報分的結果時,第一組孩子說:我們分兩類,是直角的一類,不是直角的是一類。由於我在備課時就預想過學生可能有兩種分法,所以當這位學生說出這種分法時,我從容地把球扔給學生,然後引導全體學生共同討論這種分法是否有理。(絕大部分孩子都是分三類)經過激烈討論,最後大家一致認同:角分兩類或者三類都是可以的。這樣更加完善了學生的認知結構,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

當然教學的技巧並不在於能預見課的所有細節,在於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的在學生不知不覺之中作出相應的變動。因此在圍繞學生髮展精心設計的基礎上,教師要充分運用自己的智慧,在變動不已的課堂中發現、判斷、整合信息,適時調整教學思路、教學進程或教學方法,以適應學生現有的數學現實,促進課堂的有效生成。

總之,新教材給我們的老師和學生帶來了歡樂,也帶來了更多的思考和挑戰。作爲一線的我們應該創造性地利用和挖掘教材資源,精心設計,讓新教材在課堂教學中煥發勃勃生機。

數學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瞭解圖形的平移變換和旋轉變換。並能正確判斷圖形的這兩種變換。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

2、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3、初步滲透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

重點難點:能正確區別平移和旋轉的現象,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教學準備:幻燈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件出現遊樂場情景:摩天輪、穿梭機、旋轉木馬;滑滑梯、推車、小火車、速滑。

遊樂園裏各種遊樂項目的運動變化相同嗎?

你能根據他們不同的運動變化分分類嗎?

在遊樂園裏,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車、小火車的直行、速滑這些物體都是沿着直線移動這樣的現象叫做平移(板書:平移)。

而摩天輪、穿梭機、旋轉木馬,這些物體都繞着一個點或一個軸移動這樣的現象,我們把他叫做旋轉(板書:旋轉)。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旋轉"。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轉都是物體或圖形的位置變化,教案《五年級數學《旋轉》教學設計》。平移就是物體沿着直線移動。

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平移現象?先說給你同組的小朋友聽聽!再請學生回答。

說得真棒,瞧,我們見過的電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條直線移動就是平移。

你們想親身體驗一下平移嗎?

全體起立,我們一起來,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我們生活中的平移現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體做平移運動嗎?

2、生活中的旋轉:

你們真是聰明的孩子,不僅認識了平移的現象還學會了平移的方法。剛纔我們還見到了另一種現象,是什麼呀?(旋轉)

旋轉就是物體繞着某一個點或軸運動。

"你見過哪些旋轉現象?"先說給同桌聽聽,然後彙報。

像鐘面的指針,指南針它們都繞着一個點移動,這些都是旋轉現象。

同學們的思維真開闊,下面我們一起來體驗一下旋轉的現象吧!起立,一起來左轉2圈,右轉2圈。旋轉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圍的物體體驗一下旋轉嗎?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輕鬆輕鬆,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吧!

3.學習例題3:

(1)與學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題,餘下的由學生獨立完成。

(2)對於有錯誤的學生,在全班進行講評。

4.學習例題4:

(1)引導學生數時要找準物體的一個點,再看這個點通過旋轉後到什麼位置,再來數一數經過多少格。

(2)先讓學生說一說畫圖的步驟,再來畫圖。

(3)讓學生學會先選擇幾個點,把位置定下來,再來畫圖。

(4)課件演示畫圖過程,並幫助學生訂正。

5.課內練習:第6頁2題。第9頁4題、

三、課後作業:

板書設計:

旋轉

平移和旋轉都是物體或圖形的位置變化。

平移就是物體沿直線移動。

旋轉就是物體繞着某一個點或軸運動

數學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的

1.通過解答一組相關的應用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複合應用題是怎樣在簡單應用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分析應用題的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能夠掌握複合應用題的結構,正確解答覆合應用題。

教學難點

使學生掌握複合應用題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1.口算。

2.54 127+28 0.37+1.6 8816

3.37+6.63 8.40.7 0.1258 1.02-0.43

1.25+ 1 16

2.要求下面的問題需要知道哪兩個條件?

(1)實際每天比原計劃多種多少棵?

(2)桃樹的棵數是梨樹棵數的多少倍?

(3)五年級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4)這堆煤實際燒了多少天?

(5)剩下的書還需要多少小時能夠裝訂完?

(6)小明幾分鐘可以從家走到學校?

教師總結:

應用已經學過的數量關係,根據題目中的問題考慮需要哪兩個直接條件,是我們分析和解答簡單應用題的關鍵。

二、歸納整理。

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複習複合應用題(板書課題)。

(一)教學例2:

a.學生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每小時走3.75千米;實際每小時走4.5千米。實際比原計劃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b.學校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3小時走完11.25千米;實際每小時走了4.5千米。實際比原計劃平均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c.學校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3小時走完11.25千米;實際2.5小時走完原定路程。實際比原計劃平均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1.指名讀題,學生獨立解答。(學生板演)

2.小組討論:這三道題都有什麼聯繫?這三道題有什麼區別?

聯繫:這三道題說的是同一件事,要求的問題也相同,都是求實際比原計劃平均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要求最後問題都需要先知道原計劃每小時走的千米數和實際每小時走的千米數。

區別:

a、實際每小時走的和原計劃每小時走的千米數都是已知的,只需要一步計算;

b、實際每小時走的千米數是已知的。原計劃每小時走的千米數是未知的,需要兩步計算;

c、實際每小時走的千米數和原計劃每小時走的千米數都是未知的,需要三步計算。

3.教師質疑:對於不能一步直接求出結果的應用題,我們應該怎樣進行分析呢?請你們以小組爲單位試着分析b、c量道例題。

4.教師總結:從上面這組題我們可以看出,複合應用題都是由幾個簡單一步應用題組合而成的。在分析數量關係時我們可以從所求問題出發逐步找出所需要的已知條件,直到所需條件都是題目中的已知的爲止。

5.檢驗應用題的方法。

我們想知道此題目做的對不對,你有什麼好辦法嗎?

(1)按照題意進行計算;

(2)把所求得的問題作已知條件,按照題意倒着算,看最後結果是否符合題意。

三、鞏固反饋。

1.解答並且比較下面兩道應用題,說說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

(1)時新手錶廠原計劃25天生產手錶1000只,實際每天生產50只。實際比原計劃提前幾天完成任務?

(2)時新手錶廠原計劃25天生產手錶1000只,實際比計劃提前5天完成任務。實際每天生產手錶多少隻?

2.判斷:下面列式哪一種是正確的?

(1)一個修路隊要築一條長2100米的公路,前5天平均每天修240米,餘下的任務要求3天完成,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

A:2100-24053B:(2100-240)3

C:(2100-2405)3

(2)一個裝訂小組要裝訂2640本書,3小時裝訂了240本,照這樣計算,剩下的書還需要幾小時才能夠裝完?

A:(2640-240)240B:2640(2403)

C:(2640-240)(2403)

(3)一個機耕隊用拖拉機耕6.8公頃棉田,用了4天,照這樣計算,再耕13.6公頃棉田,一共需要用多少天?

A:13.6(6.84)B:13.6(6.84)4

C:(13.6+6.8)(6.84)

(4)一個築路隊鋪一段鐵路,原計劃每天鋪路3.2千米,15天鋪完,實際每天比原計劃多鋪路0.8千米,實際多少天能夠鋪完這段路?

A:3.2150.8B:3.2 15(3.2-0.8)

C:3.2 15(3.2+0.8)

(5)某化工廠採用新技術後,每天用原料14噸。這樣,原來用7天的原料,現在可以用10天。這個廠現在比過去每天節約多少噸原料?

A:14710-14B:14107-14

C:14-14107D:14-14710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五、課後作業。

數學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活動名稱

找片片

活動目標

感知、體驗物品的共同特性,按標誌找出和範例一樣的物品。

活動準備

不同顏色的圓片片。

活動過程

1.每一組幼兒的面前都有一筐圓片片,教師拿起一個紅色的圓片片,告訴幼兒:“這是紅色的圓片片”。然後,讓幼兒在自己面前的圓片片筐裏找出和老師拿的一樣的紅色圓片片。

2.教師可以在每組幼兒的桌子上放一個紅色的圓片片,幼兒可以隨時進行比較,看自己找對了沒有。

3.教師和幼兒一起檢查,看看筐子裏還有沒有紅色的圓片片。

活動建議

1.設計這一類的活動,關鍵在於控制物體的相同屬性。例如上面的實例,教師給幼兒提供的材料的相同屬性是圓片片,這有利於幼兒對顏色的感知。

2.在組織這樣的活動時,教師可以根據需要選擇集體教育、分組教育、區域活動等不同的組織形式。小班的集體教育活動要帶有一定的情景性,以幫助幼兒理解活動的意義。

活動延伸

1.用相同的方法可以使幼兒認識藍色的、黃色的圓片片。

2.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提供顏色、形狀不同的片片,讓幼兒排除形狀的干擾,找出紅色的片片。

數學教學設計方案 篇9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平行四邊形有關概念和性質的過程,在活動中發展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交流的習慣;

2.探索並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性質,並能簡單應用;

教學重點:

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探索。

教學難點:

平行四邊形性質的理解。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一)問題導學

四邊形和三角形一樣,也是基本的平面圖形,它都有哪些性質呢?應該從何處着手探索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呢?

(二)自主學習

一、教材導讀

問題1首先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本內容動手拼一拼,並把重要的內容下面畫上橫線。

再次讓學生按照導學案上的步驟在方格紙上畫一畫,

從而得出結論: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對角相等。

注意:表示平行四邊形四個頂點的大寫字母應順時針或逆時針排列。

問題2首先讓學生按照導學案提示操作,再次完成課本“做一做”。

從而得到結論::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對角相等。

二、自主測評

對“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對角相等”的性質進行檢測。

注意:答題過程的書寫

三、收穫與問題

整個自主學習的環節,學生有什麼想法,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教師並予以解決。

比如:爲什麼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呢?

爲什麼任意一平行四邊形都可以由兩個全等三角形拼接而成?

(三)合作學習

此題組的設計就是讓學生合作探究本節內容的難點,然後達成共識。

先由學生獨立完成,再合作完成有爭議的問題。

注意:辯題設計第三題利用三角形的三邊關係來做。

(四)探究展示

一、問題共析

此環節讓學生將組內問題在全班展示,組組交流,教師點評。

二、展題設計

對本節內容難點的鞏固,1題較爲簡單,是對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該性質的直接應用。

2題根據提示利用條件“DE平分∠ADC”和AD∥BC。

注意:解題的書寫格式。

(五)評價歸納

先讓學生對着學案上的標題總結本節內容,然後自由發表觀點,談收穫。

(六)深化拓展

此環節是對本節內容進行全面檢測。試題分爲三個層次:基礎反思、能力提升、拓展創新。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

數學教學設計方案 篇10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 數學》六年級上冊第2~3頁。

【教學目標】

1.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說出某一物體的位置。會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2.通過形式多樣的遊戲與練習,讓學生熟練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發展其空間觀念,初步體會到數行結合的思想,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的價值,培養對數學的親切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經歷確定位置的全過程,從而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

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教學過程】

一、從實際情景入手,引入新知,使學生學會在具體情景中用數對確定位置

1.談話引入。

今天有這麼多老師和我們一起上課,同學們歡迎嗎?

老師們都很想認識你們。咱們先來給他們介紹一下我們班的班長,可以嗎?

2.合作交流,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探究新知。

(1)出示要求:以小組爲單位,想一想,可以用什麼方法表示出班長的位置,把你的方法寫或畫在紙上。

彙報:班長的位置在第4組的第三個,他在從右邊數第二組的第三排…

哪個小組也用語言描述出了班長的位置?

請班長起立,他們的描述準確嗎?

剛纔同學們的描述有什麼相同和不同?(都表示的是班長的位置,有的同學說第幾組,第幾行,第幾排……)

看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組、排、行、等多種方式,還可以從不同的方位來描述物體的位置。爲了我們在確定位置的時候語言達成一致,一般規定:豎排叫列,橫排叫行。

板書:列 行

老師左手起第一組就是第一列…,橫排就是第一行…

班長的位置在第4列、第3行。

還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嗎?

畫圖的方法:

如果大家是站在老師這個位置看全班的座位,這張圖應該怎麼放?(課件)

把座位圖轉過來,班長的位置變了嗎?爲什麼?

(沒變,還是第四列第三行,因爲老師和我們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但位置沒變)

(2)探究新知。

在這張座位圖中,你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嗎?

師指圖:這是誰的位置?(我的,我的位置在第五列,第4個)

指名描述自己的位置?

同桌說說自己的位置。

今天老師還要教你們一種更爲簡潔的方法來確定位置,想知道嗎?

板書:(2,5)

你們知道,這是誰的位置嗎?

2,5分別表示什麼意思?像這樣用兩個數來表示位置,我們稱它們爲數對。(板書)

下面我們就來研究用數對的方法來確定位置。(板書)

(3)鞏固新知。

A、誰能用數對錶示出自己的位置?指名兩個,說出數對的含義,板書出來。

老師板書:(5,2),請這個同學起立,回答問題:(2,5)(5,2)這兩個數對都由數字2、5組成,他們表示的位置一樣嗎?爲什麼

(兩個數字組成順序不一樣,表示的意思就不一樣)

B、老師出示圖中的點,相應的學生說數對,其他同學判斷對錯。

(1,5)(4,2)(3,3)

當出示(3,3)時,問:兩個3的意思一樣嗎?

在我們班的位置中,這樣的數對還有嗎?

如果有個班級最後一個同學的位置是(7,7),你知道這個班有多少人嗎?爲什麼?

(49個,因爲表示有7列,7行,所以7×7=49人)

C、小遊戲:接龍。

老師先說出一組數對,相應的同學起立,說出下一個同學的位置,以此類推。

先讓學生在心中想好你想叫得同學的位置。

D、尋找新位置。

同學們都會用數對錶示自己的位置了嗎?下面這個環節要檢驗你們每一個同學是否真的會了。

收拾好你的東西,根據你手中的數對,快速找到你的新位置。

學生的數對裏有兩個特殊設計:

二、通過多種練習,使學生會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1.出示動物園示意圖。

你能看懂這張圖嗎?圖上的數字表示什麼意思?

請你用數對說出飛禽館和南門的位置。

請你寫出獅虎山,猴山,大象館的位置。

觀察這三個地點在圖中的位置和他們的數對,你有什麼發現?

週六,小紅和媽媽去動物園玩,她們的遊玩路線如下

請你說出她們的參觀路線。

請你設計一條路線:

(1)從南門進,從北門出。(2)經過所有的景點。(3)不走重複路線。

用數對寫出路線方案。

2.老師的禮物。

老師相送給每位同學一份禮物,但是隻有掌握了今天所學的知識的同學才能看到這份禮物。

學生按照數對塗色。

介紹經驗:這麼多數對,你是怎麼做到不丟不重,又準確的找到位置的。

看來這些同學取得成功時有方法的,老師真心祝賀你們,沒有成功的同學也彆氣餒,老師把信心送給你們,只要吸取好的經驗,下次一定會成功。

思考:在這幅圖中,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和之前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方法一樣,一組數對錶示一個方格,而不是一個點)

3.第5頁第4題第(2)小題:描出下列各點並按字母順序依次連成封閉圖形,看看是什麼圖形。

這道題的構圖方式和剛纔的心行構圖有什麼不同?

三、生活中的數學

用數對確定位置,在生活中應用廣泛,你能舉出例子嗎?

教師出示:地圖、圍棋圖…

四、小結

五、小小設計師

以小組爲單位,任選構圖方式,用數對確定位置,設計一個圖案。把設計方案和效果圖都記錄在圖表紙上。

數學教學設計方案 篇11

新學期已到來,我們又要投入到緊張、繁忙而有序地教育教學工作中,使自己今後的教學工作中能有效地、有序地貫徹新的教育精神,圍繞我校新學期的工作計劃要求制定國中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方案:

一、教材分析:

本學期是本年級學生國中學習階段的第二學期、新授課程主要有相交線與平行線、平面直角座標系、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組、不等式與不等式組、數據的收集、現行教材、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從身邊的實際問題出發,乘坐觀察、思考、探究、討論、歸納之舟,去探索、發現數學的奧妙,用學到的本領去解決複習鞏固、綜合運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層次的問題、教師在靈活選用現有教材的基礎上,應適度引用新例,把國中數學各單元的知識明晰化、條理化、規律化,激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習興趣和習慣品質、

二、教學目標:

本學期的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實際問題出發,積極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探究、討論、歸納數學問題,要鼓勵學生去探索、發現數學的奧妙,用學到的本領去解決複習鞏固、綜合運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層次的問題、教學中既要注意知識的覆蓋面,關注會考的重點、熱點和難點,又要突出數學知識在社會、科技中的運用,讓學生在學習、練習中熟記知識要點、考試內容,掌握應試技巧和數學思想方法,提高綜合素質,培養創新意識和探索能力、在期末考試中力爭生均分87分左右,及格率75%以上,並將低分率控制到10%以下,綜合成績縣前五、

三、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教材,積極捕捉課改信息,盡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個性品質、

2、把握學生思想動態,及時與學生溝通,搞好師生關係、

3、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幫助學生理解教學重難點,訓練考點、熱點,強化記憶,形成能力,提高成績、

4、改進教學方法,用掛圖,實物創設情景進行教學,力求課堂的多樣化、生活化和開放化,力爭有更多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機會、

5、精講多練,在教學新知識的同時,注重舊知識的複習,使所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讓學生在練習、測試中鞏固提高,減少遺忘、

6、開闢第二課堂,在不加重學生負擔的前提下,積極引導學生閱讀課外書,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興趣,提高能力、

7、加強培優補中促差生的個別輔導,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特別要多鼓勵後進生,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1)課前預習習慣;(2)積極思考,主動發言習慣;(3)自主作業習慣;(4)課後複習習慣。

數學教學設計方案 篇12

教材分析:

本節課在認識平均分與除法意義的基礎上,結合“快樂的動物”這一具體情境,引導學生探究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係。“倍”是一個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教科書沒有給它下定義,而是通過“畫一畫、擺一擺、圈一圈”等具體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體會“倍”的意義。因此,教學時我會充分利用主情境圖中提供的素材,給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經歷將一個具體問題抽象爲數學問題的過程,逐步形式對“倍”的認識。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初步理解了除法算式的意義,99%的學生會用2——5的乘法口訣求商,並理解乘法和除法之間的聯繫,98%的學生會用乘、除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倍”雖然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但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說“倍”這個概念還是比較抽象的,學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二年級學生多以形象思維爲主,愛玩、好動,接受新鮮事物快,又敢於挑戰自己和他人。因此,教學時要創設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活求異思維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活動。

學習目標:

1、在比較小動物數量關係的過程中體會“倍”的意義,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

2、會用圖形直觀和除法豎式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係。

3、培養初步的觀察、分析能力,發展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重點:

經歷用圖形直觀和除法豎式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係的過程,初步理解“倍”的意義。

學習難點:

理解“倍”的意義。

學習準備:

教師:課件、15個圓形磁扣。

學生:作業紙

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請同學們把手伸出來,我們一起玩個拍手遊戲。

老師拍2下,請你拍出3個2下,要讓老師一下就能聽出你拍的是3個2下。

(拍完後師提問:你拍了幾下?)

生:拍了6下。

老師拍3下,請你拍4個3下。

師:同學們敏捷的思維表現,迎來了許多快樂的動物,(板書:快樂的動物)它們想和同學們一起學習數學知識,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它們的到來。(生鼓掌,課件顯示主題圖。)

【設計意圖:】學生的自主參與是《課標》關注的主要理念之一,遵循二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爲主,好奇、好動的特點,以“拍手遊戲”的情境入手,通過拍出“幾個幾”,既複習了舊知,鞏固了知識去,又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的興趣;改變學生學習枯燥乏味的思想,變爲玩中學的理念,爲後面環節的學習做良好鋪墊。

二、自主參與,探究新知

1、觀察情境圖,尋找數學信息。

師:同學們快往這看,請按照從上到下,或從左到右的順序仔細觀察,

都來了哪些小動物?

生:鴨子、松鼠、孔雀、猴子、小鳥、和小雞。

師:觀察的真仔細,請認真的數一數它們各有多少隻?並把數出的結果記錄在書第70頁“數一數,填一填。”相應的方格中吧。(課件出示“數一數,填一填。”相應的內容。)

學生開始統計動物的只數,老師巡視指導填寫,指名彙報交流。

師:寫完的孩子請用優雅、帥氣的坐姿告訴老師。誰來說一說答案?

生:小鴨子有6只,小鳥有12只,猴子有3只,孔雀有1只,松鼠有2只,小雞有8只。

學生彙報時,其他同學加以確認後教師板書動物的只數。

【設計意圖:】通過“數一數、填一填”的形式,讓學生進行有序的觀察,培養學生收集信息、運用信息的能力。

2、體會“倍”的意義。

(1)畫一畫。

師:同學們數得非常認真!在這些小動物裏就數猴子和鴨子最調皮、最機靈了,它們向同學們發起了挑戰,敢於接受挑戰的孩子請坐直。請看挑戰內容。

(課件顯示:如果3只猴子,用3個圓圈來表示,6只鴨子,用6個圓圈來表示,請試着畫一畫並且一眼就能讓我們發現鴨子的只數和猴子的只數之間的關係。)

師:請同學們拿出本子動手畫一畫吧,比比看誰畫的又快又明瞭。

學生在本上畫,教師巡視並指導,同時找一名畫的快的同學到黑板上畫一畫。

師:畫完的同學請用坐姿向老師示意。請看我們班這位小老師畫的,你認爲他畫的怎麼樣?

猴子:○○○

鴨子:○○○ ○○○

生:很清晰,整齊。

師:如果你也是這樣畫的請自己鼓鼓掌。誰能說一說鴨子的只數和猴子的只數之間關係?

生:鴨子的只數比猴子的只數多3只。

生:猴子的只數比鴨子的只數少3只。

師:你們可真是火眼金睛呀,鴨子的只數與猴子的只數除了有比多比少的關係外,還有一種神祕的關係。

(2)圈一圈。

師:同學們,看,猴子有3只,我們把它圈在一起(邊說邊在黑板上圈),看作1份,也就是幾個幾?

生:1個3;

師:鴨子有6只,6裏面有這樣的幾份呢?請用你靈巧的小手試着圈一圈吧!

一生黑板圈一圈,其他生練習本上完成。

師指黑板圖問:你圈出了幾份?

生:我圈出了2份。

師:他正好圈出了2份,說明鴨子的只數裏有二份猴子的只數那樣多。也就是說6裏面有2個3。(板書:6裏面有2個3。)這時我們就說:6是3的2倍。

師:6代表什麼?3代表什麼?

生:6代表的是小鴨子的只數,3代表的是小鴨子的只數。

師邊聽彙報邊板書。鴨子的只數猴子的只數

師:既然6是3的2倍,6又代表的是鴨子的只數,3代表的是小鴨子的只數,所以我們說鴨子數是猴子的2倍。(板書生齊讀:鴨子數是猴子的2倍。)

師:我們剛纔3個一份,3 個一份圈,實際上就是看6裏面有幾個3對不對?

生:對。

師:那我們怎麼列式呢?

生:6÷3=2

師:2是指鴨子數是猴子的2倍,因爲“倍”不是單位名稱,它是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係,所以算式中的得數後面不寫“倍”字。

師:你們知道除法算式裏的6、3和2分別表示什麼意思嗎?誰想當個小老師,給大家講一講?

生:6表示鴨子的只數,3表示猴子的只數,2表示鴨子數是小猴的2倍。

生:6表示6只鴨子,3表示3只猴子,2表示鴨子數是小猴的2倍。

師:說得真清晰。同學們,鴨子的只數與猴子的只數之間這種神祕的關係,現在你們知道了嗎?

師:對,它們的只數之間還有倍數關係,即:鴨子的只數是猴子的2倍。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這一環節中,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通過自主參與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善於質疑、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通過“畫一畫、圈一圈”等活動,讓學生感覺非常有趣,在一種興奮、積極的心態下學習數學,激發他們探索、創新的慾望,從而在玩中初步理解倍的含義。

3、加深對“倍”的認識。

師;松鼠和小雞看到同學們這麼聰明能幹,它們想挑戰同學們有關“倍數關係”的問題掌握得怎麼樣?有信心嗎?

生;有。

師:好樣的!請看挑戰內容,一起讀一讀。(課件顯示:小雞數是松鼠的倍。 請“畫一畫,圈一圈,填一填”)。

師:同學們請用你喜歡的圖形畫一畫,圈一圈,填一填吧。完成後同桌兩人1組,互相說一說做法。

學生動手操作後彙報交流。

師:誰願意把你的方法介紹給全班同學聽?

生1:我用2個圓片表示小松鼠的只數,用8個圓片表示小雞的只數。我先把松鼠的兩個圓片圈起來,然後再2個2個地把小雞的8個圓片圈起來。我發現8裏有4個2,所以我知道小雞的只數是松鼠的4倍。 8÷2=4。

師:和他辦法相同的同學請舉手。誰還有不同的方法?

生2:我先畫了2個星星表示小松鼠的只數,又畫了8個小星星表示小雞的只數。我把8個小星星每2個分成一組,我發現能分成4組,我知道了小雞的只數是松鼠的4倍。 8÷2=4。

師:通過剛纔的學習,我們認識了新朋友“倍”,看,鴨子數是猴子的幾倍?小雞數是松鼠的幾倍?我們是用什麼方法解決的?

生:除法算式。

師:像這樣,求“一個數是另一數的幾倍”的問題,我們可以用除法算式來解決。同學們你們學會了嗎?小動物們可不太相信,它們出了兩道有關倍數的題想考考同學們,請看內容:(課件顯示:“畫一畫,圈一圈,填一填”的內容。)

師:一起讀一讀要求和問題。同學們有信心做對嗎?打開書第70頁最下面動手開始吧!

學生獨立完成後指名彙報交流。

師:誰來交流一下你的做法?

生:松鼠有2只,我畫2個三角形,把它們圈在一起,看成1份,也就是1個2,鴨子有6只,我畫6個三角形,2個一圈,圈了3份,6裏面有3個2,

6÷3=2,鴨子數是猴子的2倍。

師:老師真佩服你的語言組織能力!掌聲送給他!如果同學們也是這樣想的請你這樣坐(老師示範坐直的姿勢)。

師:誰來說一說下一題的做法?

生:孔雀有1只,畫1顆五星來表示,把它圈起來,看成1份,猴子有3只,畫3顆五星來表示,1個1個的圈,圈了3份,3裏面有3個1,,3÷1=3,猴子數是孔雀的3倍。

師:說得非常清楚,看來你已經和倍交成了朋友,如果你也是這樣想的請爲自己鼓鼓掌!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中,力求實現教學由“扶”到“放”的過程。爲學生創造獨立思考和解題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活動中加深對“倍”的認識,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4、尋找倍數關係,拓寬思維。

師:在這些小動物中,還有一些動物的數量之間也存在着倍數關係。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試着說一說。

生1:小鳥的只數是小猴子的4倍,12÷3=4。

師:你還能說出除法算式來,真了不起!

生2:小鴨子的只數是孔雀的8倍,8÷1=8。

師:看到同學們敢於發言,善於提問的學習態度老師爲你們感到高興,這樣,同桌2人一組,一個做老師提一個有關倍的問題,另一個做學生來回答,如果有困難請舉手問老師,說完後請坐直,比比看哪一組的速度快!開始吧!

【設計意圖:】本環節完全“放手”學生,以小組活動的形式讓學生進行操作,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讓他們在充分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活動中揭示知識形成的過程,抓住了重點,突破了難點,讓學生考學生,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三、鞏固練習,內化提高。

1、“練一練”第1題。

師:同學們出色的表現,又迎來一些小動物,我們一起去看看是誰來了?

(課件出示書第71頁練一練的第1題。)

師: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生:第一幅圖中有8只老鼠,4只小貓,求老鼠是小貓的幾倍?

生:第二幅圖中有4只蜻蜓,2只蝴蝶,求蜻蜓數是蝴蝶的幾倍?

師:請同學們打開數學書第71頁,看第1題,開動腦筋,試着填一填。

學生做完後指名彙報交流。

師:誰來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找2名學生交流,根據情況教師進行適當表揚。)

2、看星星,找倍數。

(1)總結各小組得星情況。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在短短的時間內已經和倍交成了知心朋友。小動物們可開心了,他們爲我們送來了一份特殊的禮物,快來看看吧。

(課件顯示以下內容:1、師生一起總結各小組的得星情況。2、同桌兩人一組互相提出一道有關倍數關係的問題,讓對方口頭列式解答。3、完成後請坐直!比比看,哪個小組的速度快!)

(2)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師:根據各組的得分情況,你能提出一個有關倍數關係的問題嗎?

(3)全班交流。

師:哪個小組來說一說?(找2組同學來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做出適當表揚。)

【設計意圖:】本環節力求通過真實的學習生活情境,爲學生提供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新理念;通過練習體驗,加深對“倍”的理解。尤其是“看星星,找倍數”環節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課堂回顧。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一定掌握了一些有關倍數方面的問題,你能說說嗎?你對自己這節課的表現滿意嗎?你想誇誇誰?

找3名學生全班交流。

師:同學們的收穫可真是不少啊,老師真爲你們感到驕傲。

【設計意圖:】在學生談體會,談收穫的同時,引導學生對自己及他人進行正確的評價,從而使學生能夠正視自己的進步與不足,爲學生的心理髮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作業佈置。

師:課下,找一找生活中有關倍數的問題,用你靈巧的小手在A4紙上寫一寫、畫一畫、算一算吧。

數學教學設計方案 篇13

一、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情況分析通過上學期的努力,我班多數同學學習數學的興趣漸濃,學習的自覺性明顯提高,學習成績在不斷進步,但是由於我班一些學生數學基礎太差,學生數學成績兩極分化的現象沒有顯着改觀,給教學帶來很大難度。設法關注每一個學生,重視學生的全面協調發展是教學的首要任務。本學期是國中學習的關鍵時期,教學任務非常艱鉅。因此,要完成教學任務,必須緊扣教學大綱,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把握好重點、難點,努力把本學期的任務圓滿完成。九年級畢業班總複習教學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數學總複習的質量和效益,是每位畢業班數學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經過與外校九年級數學教學有豐富經驗的教師請教交流,特制定以下教學複習計劃。

2、教學內容分析下期教學進程主要分爲新課教學和總複習教學兩大階段。新課教學共分四章。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邊角關係》,第二章《二次函數》,上學期已講完。第三章《圓》已講到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第四章《統計與概率》還沒講。總複習是本期教學的一個重點。通過系統的總複習使學生全面熟悉國中數學教學內容,在牢固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能嫺熟的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本學期就將開始進入專題總複習,將九年制義務教育數學課本教學內容分成代數、幾何兩大部分,其中國中數學教學中的六大版塊即:實數與統計、方程與函數、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四邊形、圓是學業考試考中的重點內容。在《課標》要求下,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當前課堂教學的目標。在近幾年的會考試卷中逐漸出現了一些新穎的題目,如探索開放性問題,閱讀理解問題,以及與生活實際相聯繫的應用問題。這些新題型在會考試題中也佔有一定的位置,並且有逐年擴大的趨勢。如果想在綜合題以及應用性問題和開放性問題中獲得好成績,那麼必須具備紮實的基礎知識和知識遷移能力。因此在總複習階段,必須牢牢抓住基礎不放,對一些常見題解題中的通性通法須掌握。

學生解題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審題不清,不能正確理解題意;

(2)解題時自己畫幾何圖形不會畫或有偏差,從而給解題帶來障礙。

(3)對所學知識綜合應用能力不夠。

(4)幾何依然對部分同學是一個難點,主要是幾何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較差。

(5)閱讀理解能力偏差,見到字數比較多的解答題先產生畏懼心理。

(6)不能對知識靈活應用。

二、結合畢業班特點,安排教學與複習

1、做好畢業班學生的思想工作,注意他們的思想動態。關心學生,特別是關心學生的身體健康、生理與心理健康,使其能有良好的心理狀態,能坦然面對緊張的學習生活,能正確對待會考。

2、做好導優輔差工作。對於優秀生,鼓勵他們多鑽研提高題,對於基礎較差的學生,抓好基礎知識。把主要精力放在中等生身上。

3、充分利用課堂45分鐘,提高效率,做到精講多練,課堂教學倡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共同探究問題。

三、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讓數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新課標強調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聯繫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我覺得這是新課標的一大特色,所以在今後的數學教學中,我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創設一些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景,幫助學生認真捕捉生活現象,使他們真正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中處處有生活。

2、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切實使學生成爲數學學習的主人。新課標提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也就是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3、設計一些新穎的、獨特的教學方案,使學生愛數學。通過觀察、實踐,使枯燥的內容形象化、興趣化,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樂趣,進一步認識到數學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動手作、動手想和動口說的過程。

4、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實現教學手段的現代化。現代教育技術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制高點,未來的學習,工作將是網絡環境下的新型的學習和工作模式。因此,本學期我將充分利用學校的多媒體教學技術和網絡技術,把原本複雜的知識通過新技術教學直觀、簡單、系統的展現在學生面前。

5、做好教師間的團結協作,積極向其他教師學習。最近這些年來,教學之聲相聞,課下不相往來的現象愈來不適應現代化教學。反之,備課組、教研組的核心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增強備課組集體教研氛圍,進一步發揮教師的羣體優勢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捷徑。我將努力學習其他教師的優秀教法,提高教學質量。

6、加強複習的系統性。總複習是本期教學至關重要的一環,複習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同學們對國中數學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的質量。總複習要特別注意教科書的內在聯繫性,強調知識之間的銜接和關聯,使學生有綱可舉,有目可循。

7、抓住複習的重難點。總複習要在普遍撒網的基礎上,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以便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8、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綜合和分析能力。隨着國中知識傳授的完結,學生知識系統的初步行成,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已到了緊要關頭,教學中要特別注意這方面的引導。

數學教學設計方案 篇14

一、 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上學期的努力,我班多數同學學習數學的興趣漸濃,學習的自覺性明顯提高,學習成績在不斷進步,但是由於我班一些學生數學基礎太差,學生數學 成績兩極分化的現象沒有顯着改觀,給教學帶來很大難度。設法關注每一個學生,重視學生的全面協調發展是教學的首要任務。本學期是國中學習的關鍵時期,教學 任務非常艱鉅。因此,要完成教學任務,必須緊扣教學目標,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把握好重點、難點,努力把本學期的任務圓滿完成。九年級畢業班總複習教 學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數學總複習的質量和效益,是每位畢業班數學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經過與外校九年級數學教學有豐富經驗的教師請教交流, 特制定以下教學複習計劃。

2、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學內容共四章,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數主要是通過二次函數圖像探究二次函數性質,探討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議程的關係,最終實現二次函數的 綜合應用。本章教學重點是求二次函數解析式、二次函數圖像與性質及二者的實際應用。本章教學難點是運用二次函數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第二十七章、相似

本章主要是通過探究相似圖形尤其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質與判定。本章的教學重點是相似多邊形的性質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本章的教學難點是相似多這形的性質的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理解。

第二十八章、銳角三角函數

本章主要是探究直角三角形的三邊關係,三角函數的概念及特殊銳角的三角函數值。本章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各種三角函數的概念,掌握其對應的表達式,及特殊銳角三角函數值。本章的教學難點是三角函數的概念。

第二十九章、投影與視圖

本章主要通過生活實例探索投影與視圖兩個概念,討論簡單立體圖形與其三視圖之間的轉化。本章的'重點理解立體圖形各種視圖的概念,會畫簡單立體圖形的三視圖。本章教學難點是畫簡單立體圖形的三視圖。

二、 教學目標和要求

1、 知識與能力目標知識技能目標

理解二次函數的圖像、性質與應用;理解相似三角形、相似多邊形的判定方法與性質,掌握銳角三角函數有關的計算方法。理解投影與視圖在生活中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探索、學習,使學生逐步學會正確合理地進行運算,逐步學會觀察、分析、綜合、抽象,會用歸納、演繹、類比進行簡單地推理。通過學習交流、合作、討論的方式,積極探索,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質量,逐步形成正確地數學價值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進一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聯繫,同時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教。

(2)通過體驗探索的成功與失敗,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

(3)通過小組交流、討論有關的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流能力。

(4)通過對實際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讓學生體會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對數學的興趣。

三、 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l、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鑽研新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擴充教材內容,認真上課,批改作業,認真輔導,認真製作考試試卷,也讓學生學會認真學習。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興趣,給學生介紹數學家、數學史、介紹相應的數學趣題,給出數學課外思考題,激發學生的興趣。

3、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構建,營造民主、和諧、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氛圍,分享快樂的學習課堂,讓學生體會學習的快樂,享受學習。

4、運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指導教學,積極更新自己腦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將帶來不同的教育效果。

5、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陶行知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有助於學生穩步提高學習成績,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彌補智力上的不足。

6、加強學生解題速度和準確度的培養訓練,在新授課時,凡是能當堂完成的作業,要求學生比速度和準確度,誰先完成誰就先交給老師批改,凡是做的全對要給予獎勵。

7、加強個別輔導,加強面批、面改,加強定時作業的訓練。並進行作業展覽,對作業書寫的好又全部正確的貼在學習園地中。

8、積極主動的與其他教師協同配合,認真鑽研教材,搞好集體備課,不斷學習他人之長處。

數學教學設計方案 篇15

教學目標分析(結合課程標準說明本節課學習完成後所要達到的具體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過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使他們發現間隔 數與植樹棵數之間的關係;

2、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在理解間隔數與棵數之間規律的基礎上解決簡單 的植樹問題。

過程目標:

1、使學生經歷感知、理解知識的過程,培養學生從實際問題中發現規律, 並應用規律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2、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培養學生藉助圖形解決問題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養成良好的交流習慣。

情感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激發熱愛數學的情感;

2、感受日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

學習者特徵分析(結合實際情況,從學生的學習習慣、心理特徵、知識結構等方面進行描述):

通過平時的觀察,我發現四年級學生的思維仍以形象思維爲主,但抽象邏輯思維有了初步的發展,具備了一定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歸類梳理的數學活動經驗。但這種能力不是那麼強,在學習中很難獨立的完成學習任務,但學生的合作意識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在學習中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學習,完成學習任務。適當的鼓勵是激勵學生學習,克服困難的最好方法。在生活經驗方面,學生們看到過“道路兩旁每隔一定距離會種有樹”,但是,在這樣的現象中包含哪些數學概念他們是不清楚的,需要教師針對此予以明確;在數學知識方面,他們知道“依此類推”和“除法的意義”,像“100米的小路,每隔5米栽一棵”,他們可以通過計算和畫圖的方法解決,只是對這些量之間存在的數量關係還有待進一步探究。

教學過程(按照教學步驟和相應的活動序列進行描述,要注意說明各教學活動中所需的具體資源及環境):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猜謎導入揭題

師:“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手)

師:對,我們都有一雙靈巧的手,請你們伸出右手,五指張開,用數學的眼光看一看,你發現了什麼?

數一數,5個手指之間有幾個空格?在數學上,我們把空格叫做間隔,也就是說,5個手指之間有4個間隔?間隔數爲4。(師伸出4根手指、3根手指、2根手指)現在有幾個間隔?

師:生活中“間隔”隨處可見,比如,每相鄰兩棵樹之間的距離,也是一個間隔,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和解決一些簡單的、與間隔有關的問題——植樹問題。(板書課題:植樹問題)

【設計意圖】以學生熟悉的手爲素材,初步感受手指數與間隔數有的關係,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在不知不覺中展開對數學問題的探索,激發探求植樹問題的慾望。

二、經歷探究,發現規律

1、激趣引入,啓發探究積極性

(課件出示)出示江口國小爲綠化環境的招聘啓事及設計要求

招聘啓示

學校將進行校園環境美化,特誠聘環境設計師一名。要求設計植樹方案一份,擇優錄取。

江口國小

20xx.6

設計要求:

在一條長20米的小路一邊等距離植樹,兩端要栽。

【設計意圖】通過招聘啓示讓學生設計植樹方案的出發點是讓所有參與者都能平等的、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在參與中學習和構建新的知識、形成能力。

數學教學設計方案 篇16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84—86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探索並掌握三角形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並能應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應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操作、觀察、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進一步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探索並掌握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探索過程。

【教學關鍵】:

讓學生經歷操作、合作交流、歸納發現和抽象公式的過程。

【教具準備】:

課件、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紙片各一個,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各三組、剪刀等。

【學具準備】:

每組同學準備兩個完全一樣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各一個。

【教學過程】

一、欣賞畫面,導入新課。

展示圖片,讓學生找自己會算面積的圖形,並說出計算公式。教師提問:你會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嗎?好,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三角形的面積計算。

關於三角形,你學過哪些有關的知識。學生回答,師展示。

二、分組操作和討論,填寫實驗報告單。

(一)

1、上節課,我們是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來探索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的。大家猜一猜: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轉化成我們已學過的圖形來求面積呢?

2、請同學們拿出你們課前準備的完全一樣的兩個銳角三角形、兩個直角三角形、兩個鈍角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

3、按照你的想法,和小組內同學一起拼一拼,剪一剪,看一看,可以把三角形轉化成哪些我們會求面積的圖形。

4、學生小組合作,拼剪圖形。教師巡視,幫助學困生拼剪。

5、各小組填寫發現報告單,填寫我們是用拼或剪成了。

6、小組彙報擺出的結果:

7、組織學生討論。

第一種:一個平行四邊形可以分成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其中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是所在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第二種: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出一個平行四邊形。

那麼,我們的平行四邊形跟三角形有沒有關係呢?

引導學生思考:

①兩個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

②三角形的底和高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之間有什麼聯繫?

③三角形的面積該如何計算?

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

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高等於。

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等於。

每個三角形的面積等於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

那麼,我們剛剛得出的結論還可以怎樣寫?(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二)、課件演示:用旋轉平移的方法將三角形轉化成各種已學過的圖形。

(三)、歸納公式

1、(屏幕顯示提綱)學生根據實驗報告回答。

A、三角形的底和高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麼關係?

B、怎樣求三角形的面積?

C、你能根據實驗結果,寫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

2、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積,用α和h分別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麼你能用字母寫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嗎?結合學生回答,教師板書S=ah÷2

3、進行愛國教育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今天我們一起動手推導出來的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很早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發現了,

請看屏幕。(多媒體出示P85頁的你知道嗎?),學生閱讀後,彙報知道了什麼。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1)兩個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2)三角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一半。

(3)三角形面積是S=ah。

2、課件出示例2

紅領巾的底是100cm,高33cm,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師:請同學們算一算。(一生板演)集體訂正。

你認爲計算三角形的面積,什麼地方容易出錯?(強調“÷2”這一關鍵環節)

3、完成做一做。

4、聯繫生活,做課本86頁的練習第1題。課件出示下圖:

師:你認識這些道路交通警示標誌嗎?知道它們的具體含義嗎?交通標誌對於維護交通安全有着重要的意義和作用。請大家算一算,這個標誌牌的面積大約是多少?(教育學生要遵守交通規則,注意交通安全,接着讓學生口頭列算式,不用計算。)

5、拓展題。

四、作業:

P86—3、4

五、回顧總結,深化提高: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今天我們分小組通過動手操作,相互討論、交流,用擺拼等方法將三角形轉化成學過的圖形推導出了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種“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能幫助我們找到探究問題的方向,相信同學們今後能應用這一數學方法探究和解決更多的數學問題,但請大家仔細想想,這節課,你們還有什麼問題嗎?

六、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面積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三角形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2

三角形面積=底×高÷2

三角形面積=底×高÷2

S=ah÷2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