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新型城鎮化建設優秀工作方案

來源:瑞文範文網 2.66W

爲全面推進我縣新型城鎮化建設,根據《河北省縣城建設目標體系年度任務分解》、《XX市關於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意見》和《XX市全面推進縣城建設實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及要求,結合XX縣c類縣城建設標準,提出以下意見。

鄉鎮新型城鎮化建設優秀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xx大”精神爲指導,以人的城鎮化爲核心,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爲引領,以“雜技之鄉、綠色吳橋”爲科學定位,堅持城市建設、城市管理、城市經營“三城統籌”,以產業爲基礎、規劃爲龍頭、重點建設項目爲突破、精細化管理爲保障,推動人口向城鎮、產業向園區、居住向社區、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努力實現產業就業、規劃設計、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境、文化體系的城鄉統籌一體化發展,爲建設“綠色、生態、舒緩、宜居”新吳橋提供重要支撐,全力打造富有文化內涵生態宜居舒緩型的雜技文化旅遊名城。

(二)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以人爲本,和諧推進。把改善民生作爲推動城鎮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着力提升城鎮宜居宜業水平,全面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努力提高城鄉文明程度,真正實現“人的城鎮化”。

二是堅持規劃引導,優化佈局。充分發揮近京津、環渤海區位優勢,利用土地、人力和產業園區積極吸引京津資源。推進城鎮規劃和村鎮規劃有效銜接,確保城鎮空間佈局、項目佈局、產業佈局高度統一,形成包含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在內的三級城鎮體系。

三是堅持統籌協調,分類指導。推動城鎮化和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促進產業與城鎮互動融合發展,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根據XX縣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獨有的雜技文化底蘊,突出特色開展城鎮化工作

四是堅持改革創新,破解難題。把深化重點領域改革作爲推動城鎮化的突破口,推行戶籍制度、土地制度、保障制度改革,破解阻礙人口流動、資產流轉和城鎮化進程的瓶頸問題,構建有利於城鎮化發展的政策體系和機制。

五是堅持文化傳承,生態文明。將運河文化、雜技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和歷史傳承融入到城鎮和鄉村建設。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城鎮化全過程,強化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着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

(三)發展目標

到20xx年,縣域城鎮化率力爭達到43%,城鎮人口達到13.5萬人。到20xx年,城鎮化率力爭達到46%,城鎮人口達到15萬人。到20xx年,城鎮化率力爭達到52%,城鎮人口達到17萬人。中心城區帶動能力顯著增強,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顯著改善,城鎮居民生活品質和文明水平顯著提高。建立起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體制,縣域城鎮化水平每年提高2個百分點。

二、主要任務

(一)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1、改革人口落戶制度。按照“自願、分類、有序”的原則實施差別化落戶政策,以合法穩定職業或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爲前置落戶條件,全面放XX縣城區、建制鎮的落戶限制。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完善流動人口居住證制度,探索推行社區公共地址管理使用辦法,解決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問題。

2、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健全城鎮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子女就學、技能培訓、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務能力。完善城鄉居民社會保障制度,20xx年,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覆蓋率達到93%。擴大農民工技能提升培訓規模,加大農民工創業政策扶持力度,把外來務工人員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

3、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逐步構建政府、企業、個人共同參與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明確成本承擔主體和支出責任。政府承擔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就業、培訓等方面的公共成本。落實農民工與城鎮職工同工同酬制度,企業依法爲農民工繳納各類社會保險費,多方引入社會資金分擔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

(二)優化城鎮佈局和形態

1、三級城鎮體系快速發展。用現代城市的理念和標準來規劃建設,拉大城市框架,強化產業支撐。推動產業集聚區、縣城XX區和舊城區形成相互依託、功能互補的發展格局。20xx年,縣城建成區面積達到12平方公里,縣城人口規模達到11萬人;20xx年,縣城建成區面積達到13平方公里,縣城人口規模達到12萬人。用3至5年時間,使縣城規模等級、容貌環境、承載功能、居住條件、管理水平五個方面邁上新臺階。建制鎮鎮區水、電、氣、暖、通訊、交通等基礎設施基本完善。部分有條件的村莊集中建設新型農村社區。

2、因地制宜發展小城鎮。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合理佈局、適度發展”的原則,進一步提升小城鎮的綜合實力,增強連接城鄉的關鍵節點作用。將鐵城鎮、於集鎮、宋門鄉(園區)列爲重點鄉鎮,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增強其吸納人口、聚集產業、增加就業、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精心打造一批產業型、集散型、商貿型等特色小城鎮。

3、加強新農村建設。對縣域村莊進行定級定位,以兩委換屆爲契機,劃分中心村、基層村、特色村、搬遷村,針對不同類別村莊分別提出規劃建設要求。規劃建設中心村23個,引導農村人口相對集中居住,促進土地集約利用、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統建共享,打造一批新民居示範村和農村新型社區。規劃保留中心村社區基層村和特色村124個,重點推進鄉村道路、醫療衛生、廁所改建、飲水工程、垃圾處理、污水處理、村莊綠化、危房改造等項目建設,保留村莊原始風貌,慎砍樹、不填湖、少拆房,着力改善農民基本生活條件。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人,研究制定治理“空心村”政策措施,對弱小村、偏遠村實施整村搬遷。

(三)強化城鎮產業就業支撐

1、增強產業支撐作用。縣經濟開發區優化升級,培育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綜合運輸、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研發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就業容量大、吸納能力強的生活性服務業,培育一批產業集羣龍頭企業和區域品牌。實現宋門工業園擴容升級,與德州天衢工業園無縫對接,形成協調配套、優勢互補的產業集羣。20xx年,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40%;20xx年,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43%。每年新增城鎮就業1萬人以上,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000人以上,城鎮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實現縣域經濟與縣城建設良性互動。

2、優化產業佈局。完善產業佈局規劃,以城鎮軸(帶)爲依託,以各類園區爲載體,進一步強化外向型產業定位,積極主動爲京津搞好服務,承接資金、人才、產業、技術等方面的轉移,提高產業的智能化、低碳化水平,培育縣域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產城互動發展,合理配置產業用地,20xx至20xx年每年至少落實150畝縣域產業集羣用地和30畝中小企業創業輔導基地用地指標和用地審覈。促進產業向園區聚集、園區向城鎮集中。搞好各類產業園區規劃,統籌空間佈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逐步發展成爲功能性新區。

3、營造創業就業環境。完善扶持創業的優惠政策,運用財政支持、創業投資引導、政策性金融服務、小額貸款擔保等手段,激勵高校畢業生和各類人才創業,爲中小企業特別是創業型企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以創業帶動就業。結合產業升級開發更多就業崗位,促進以高校畢業生爲重點的青年就業和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就業,提高城鎮就業吸納能力,使更多人通過城鎮就業有序實現市民化。

(四)提高城鎮規劃建設管理水平

1、加快城鄉規劃編制管理。20xx年,以城鄉總體規劃爲總領,完成覆蓋縣城全部規劃建設用地範圍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審批和備案;完成道路交通、園林綠化、各類市政基礎設施及管線綜合規劃、公共服務設施綜合佈局及商業網點佈局、防災減災等專項規劃的編制修改和審批;制定專項規劃相關技術導則。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多規合一”,逐步形成城鄉統一、配套齊全、科學實用的空間規劃體系。按照“東進、西優、南拓”的思路,合理佈局中心城區功能,謀劃實施寧武路繞城、104國道改建、冀魯連接線拓寬改造、嵩山道南延等重大路網建設項目,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鄉規劃委員會制度,保持城市規劃權威性、嚴肅性和連續性,形成一張藍圖幹到底的規劃管理機制。

2、城鎮承載能力明顯提升。立足城鄉總體規劃,堅持功能配套和結構優化,推進城市配套設施一體化建設和網絡化發展,結合推進棚戶區改造工作,進一步加強供水、供電、供氣、供熱、污水和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配套功能,提高承載能力。20xx年,人均道路面積達到23平方米;建成標準化水廠及配套管網,完善公共供水設施,全面實行階梯水價制度,用水普及率達到100%;不斷擴大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等清潔能源使用範圍,燃氣普及率達到100%;完成“xx”規劃確定的污水管網建設任務,實現污水處理廠達到一級排放標準,污水處理率達到95%;保障生活垃圾填埋場穩定達到二級標準,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實現縣城集中供熱面積120萬平方米,住宅供熱計量收費比例達到25%;舊城區合流制管網分流改造率達到60%;實現縣城20公里範圍內的農村客運線路公交化運行率XX縣內農村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分別達到30%。20xx年,人均道路面積達到24平方米;污水處理率達到98%;實現縣城集中供熱面積150萬平方米,住宅供熱計量收費比例達到30%;舊城區合流制管網分流改造率達到75%;實現縣城20公里範圍內的農村客運線路公交化運行率XX縣內農村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分別達到40%。20xx年,縣城主要基礎設施指標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人均道路面積達到25平方米;污水處理率達到100%;舊城區合流制管網分流改造率達到90%;實現縣城20公里範圍內的農村客運線路公交化運行率XX縣內農村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分別達到50%;公共廁所全部實現水衝式改造。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中心城區基礎設施向鄉鎮、農村延伸,推進城鄉道路、供水排水管網和污水處理設施有效銜接,促進基礎設施城鄉共建共享。

3、提升城市公共服務水平。整合城鄉教育資源,推進中國小標準化學校建設,20xx年,每個鄉鎮建成一所公辦中心幼兒園,全縣70%以上的幼兒園和60%中國小達到省定標準。健全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加強縣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完善重大疾病防控等專業公共服務網絡,不斷提升基層衛生服務能力。建立市場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結合的住房制度,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與分配管理,建立住房保障准入退出機制,規範房地產市場和住房公積金監管,引導合理、梯度住房消費。完善城鄉社會保障制度,健全城鄉社會保險體系和救助體系,穩步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制度統一、服務均等。20xx年,基本形成規模適度、運營良好、可持續發展的養老服務體系,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牀位30張。20xx年,建立起較爲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建成景觀大道、特色街區、高標準公園、商貿綜合體、城市廣場和一批便民市場、健身娛樂、公交車站、報欄書亭、水衝公廁等便民設施;建成圖書館、體育場館、規劃展館、文化活動中心、醫院、學校、商貿中心等設施。20xx年,全面建成以居家養老爲基礎、社區爲依託、機構爲支撐的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牀位35張。加大社區服務設施建設和維護經費投入,保障社區居委會工作和服務用房,提高綜合服務水平。建立多元化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機制,推行政府購買社會服務制度,鼓勵社會組織和社會資本參與提供服務。

4、嚴格建築質量管理。全面建立市政基礎設施重點建設項目庫,落實質量管理制度,創建優質工程。構建以工程質量終身負責製爲核心的質量管理體系,加大對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市場主體質量行爲的管理。強化招投標監管,合理控制施工工期,實行優質優價。強化建設工程綜合驗收制度,強化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加強工程質量通病的防治,提高建築工程質量監管效能。建立完善建築方案設計專家論證機制,保證設計方案能夠不折不扣落實。對老舊建築進行摸底排查,採取相應加固措施,按照輕重緩急納入棚戶區改造計劃。

5、管理水平明顯提高。20xx年,建立城市綜合管理體制,環境容貌、工程質量、公共服務、設施維護等各項工作達到國家和省相關標準,交通秩序達到部級平安暢通縣標準;完成數字規劃系統建設;建成數字化城管平臺,實現與省、市數字化平臺的互聯互通,形成全面覆蓋、相互銜接、責任清晰、管理規範的城市管理體系;出臺和實施城市精細化管理規章制度。20xx年,將城市管理事件和部件納入數字化城管平臺系統,實行網格化管理,加強監管考覈,結案率達90%以上。20xx年,完成規劃展館建設並投入使用。實行建管並重,下移管理重心,堅持依法行政、文明執法,理順城管執法體制,推行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量化管理目標,細化管理標準,實現城市管理工作標準化、人性化、精細化。科學劃分城鄉社區網格,創新社區管理和服務體制。

(五)推進新型城鎮建設

1、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劃定城市禁建區、限建區、適建區和紅線、藍線、紫線、黃線、綠線,合理確定城市規模、開發邊界、開發強度和保護性空間,設定容積率、綠化率等規範性要求。優化建設用地佈局,高效利用工業用地,適當增加生活用地,嚴格保護生態用地。改造提升中心城區功能,加快棚戶區改造進程,調整商業、辦公、居住等功能佈局,增加生態綠化和休閒遊憩空間。嚴格控制建設用地規模,優先安排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複合功能區和城市綜合體,減少通勤量和交通污染。

2、容貌環境明顯改觀。以乾淨、整潔、有序爲目標,20xx年,完成城區分散燃煤小鍋爐淘汰率90%;主街路、小街巷、城鄉結合部、河道水系等部位得到改造提升,建成一批特色景觀節點,至少創建3條以上省級園林式街道,所有十字路口至少有一個角建設遊園和綠地;省級園林式單位、小區比例達到15%以上;建成二個10公頃以上綜合性公園,達到省三星級以上標準,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2平方米;綠道綠廊至少建成16公里,建成至少2條高標準綠化街道;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穩定達到100%;建成區內基本杜絕“髒亂差”現象,機械化清掃率達到60%以上;建立完善違法建築防控和處置機制,消除遺留和遺漏的各類違法建築。20xx年,完成城區分散燃煤小鍋爐淘汰率100%;新增公園綠地面積10公頃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4平方米;綠道綠廊至少建成24公里;基本達到國家園林城標準。20xx年,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城鎮居民燃氣氣化率達到90%以上,天然氣消耗量佔全部能源消耗比重提高5個百分點;縣城容貌環境達到“淨、靚、綠、美”,公園、遊園綠地佈局合理,達到“300米見綠、500米見園”,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4.5平方米。20xx年,建成區綠地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分別達到45%和15平方米;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農村居住環境明顯改善。

3、突出城市風貌特色。結合地域特色,20xx年,完成總體城市設計;完成商業中心、文體中心、歷史文化街區、主要街道出入口、廣場等重點地段至少5項詳細城市設計;制定縣城景觀風貌管理技術標準;建成一個特色街區和一個風貌建築。實施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古樹名木和風景名勝資源保護工程,對歷史文化遺產進行普查鑑定、建立名錄、登記掛牌,分級分類制定保護措施。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4、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加快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一批高標準雜技文化場館等接待設施,提高承辦會展和雜技文化活動能力,走出去壯大雜技文化產業,廣泛開展文化藝術演展活動。讓吳橋大世界在全國人口聚集區開花結果。

5、推進智慧城鎮建設。大力推進“三網融合”,加快城市光纖到樓入戶、進鄉入村。推進城市基礎信息庫建設,完善地理信息、城市規劃、環境保護、城市管理、社會治安、災害應急處置等智能化信息系統。強化信息資源社會開發利用,推動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鼓勵市場化投融資、信息系統服務外包,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智慧城市建設。

6、提升城鎮居住條件。20xx年,完成城中村和危舊平房30%的改造任務;新建建築執行建築節能強制性標準達到100%,新建建築節能備案率100%;完成節能改造數量佔具備改造價值老舊住宅的20%;25%的城鎮新建建築達到綠色建築標準要求;城鎮新建建築中可再生能源比例達到40%;新建住宅小區物業管理覆蓋率100%,改造後的住宅小區物業管理覆蓋率達到70%以上;住房保障覆蓋率達到20%。20xx年,完成城中村和危舊平房40%的改造任務,改造後的住宅小區物業管理覆蓋率達到75%以上;完成節能改造數量佔具備改造價值老舊住宅的35%;30%的城鎮新建建築達到綠色建築標準要求。20xx年,居民人均住宅建築面積40平方米以上;住房保障率達到20%;完成城中村和危舊平房50%的改造任務;完成節能改造數量佔具備改造價值老舊住宅的50%;35%的城鎮新建建築達到綠色建築標準要求;新建住宅小區物業管理覆蓋率100%,改造後的住宅小區物業管理覆蓋率達到80%以上。20xx年,新建一批方便、舒適、幽美的現代社區,住房保障率力爭達到23%,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實現全覆蓋,綠色生產和綠色生活方式成爲社會主流。

(六)推進產業發展一體化

1、發揮城鎮帶動作用。積極推行城鄉一體化垃圾處理模式,完善城鄉一體客運網絡,加快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範圍,推動城鄉一體化進程。建立城鄉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建設用地市場、金融市場,增加信息惠農、技物結合的專家服務,加大先進實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廣的獎勵力度。

2、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創新農業經營體系,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股份合作企業。結合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在其周邊合理佈局發展蔬菜、花卉、種苗等勞動密集、附加值高的特色種植業,推進建設一批特色種植標準園、示範場。加強農村流通設施和流通網絡建設,支持農產品批發市場、農村集貿市場升級改造。實施“百城購物·供銷社超市”計劃,積極探索公益性農產品市場建設。強化城鄉產業聯動,大力發展市場貿易、餐飲、鄉村旅遊、農家樂等服務業。加快農業專業化服務組織建設,加強農村實用人才特別是農村青年人才隊伍建設。

(七)創新新型城鎮化發展體制機制

1、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按照“管住總量、嚴控增量、盤活存量”的原則,完善土地產權、用途管理、市場配置、收益分配等制度建設,提高土地對城鄉化發展的保障能力。從嚴從緊控制佔用耕地,避讓優質耕地,嚴禁佔用永久基本農田。嚴格控制鄉鎮新增建設用地規模,保障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用地。開展城鎮低效建設用地再開發利用,着力盤活閒置土地。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試點開展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嚴格執行“一戶一宅”政策,建立城鄉統一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統,保障農戶宅基地用益物權。完善農村承包土地流轉制度,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

2、拓寬城鄉建設投融資渠道。積極採取bt、bot以及特許經營、投資補助、運營補助、政府購買等多種方式,吸引各類民間資本資金參與城鄉基礎設施、公共設施的建設運營。建立動態平衡的政府償債保障機制,防範債務風險。推進縣建投公司市場化轉型發展,逐步將平臺公司發展成爲城市資產運營管理、城市綜合開發、具備現金流的多業態實體公司,基本建立適應新型城鎮化XX縣城建設要求的投融資體制機制。開放市政公用市場,利用民間實現縣城供氣、供熱、環衛、污水垃圾處理等領域的投資和經營。

3、完善城鎮住房制度。建立市場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結合的住房制度,推動形成總量基本平衡、結構基本合理、房價與消費能力基本適應的住房供需格局。穩定增加商品住房供應,大力發展二手房市場和住房租賃市場,實現住房供應多元化。完善保障性住房租賃補貼制度,實行保障性住房並軌運行,制定公平透明的保障性住房分配政策。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推進部門信息共享。努力提高城鎮物業管理水平,構建和諧、文明社區。

4、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大力簡化環保、土地、規劃等前置性文件審批程序,縮短審批時限,爲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整合各級有關部門村鎮建設資金和涉農專項資金,重點用於重點鎮建設。拓展縣城發展空間,積極穩妥地推進縣改市步伐,大力實施縣城鎮改街、村改居,在城中村改造中同步推進村民轉爲市民、村委會轉爲居委會,依法推進集體土地轉爲國有土地、村集體資產轉爲股份制的改革。

5、實施財稅扶持政策。因縣城建設實施房屋徵收的,對被徵收人按照國家有關城鎮房屋徵收管理辦法規定的標準取得的補償款,免徵個人所得稅。居民因房屋徵收重新購置住房的,對購房成交價格中相當於徵收補償款的部分免徵契稅,成交價格超過徵收補償款的,對超過部分徵收契稅。因實施縣城規劃、縣城建設的需要而被縣政府批准徵用的房產或收回的土地使用權,免徵土地增值稅。市政街道、廣場、綠化地帶等公共用地,免繳城鎮土地使用稅。財政全額撥付經費的事業單位自用地,免繳城鎮土地使用稅。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縣委、縣政府成立XX縣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政府縣長擔任,辦公室主任由住建局局長擔任,成立“XX縣推進新型城鎮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城鎮化辦”),配備必要的人員編制、給予經費保障,或從相關職能部門、單位中抽調人員,與各部門建立聯動機制,負責協調、督導、調度等日常工作。按照c類縣城建設目標體系,明確各相關部門主體責任、任務目標、發展指標、責任人、完成時限和考覈辦法。

(二)完善政策體系。抓緊編制符合XX縣實際、較爲具體的新型城鎮化規劃。成立新型城鎮化規劃編制小組,由常務副縣長任組長,發改委主任任辦公室主任,由發改局牽頭相關部門具體落實。有關部門按照省、市推進新型城鎮化各項任務要求和各自職責,圍繞城鎮經濟協調發展、提高城鎮規劃設計和管理水平、強化土地資源支撐、投融資體制改革、城鎮容貌整治提升、加快人口轉移和戶籍制度改革、推進保障性住房並軌運行、構建城鄉一體化交通體系、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等關鍵領域提出課題、專題研究並拿出規劃意見。

(三)積極對標示範。確定一個對標縣(市),找差距、定目標、理思路、抓落實。把對標活動與學習考察結合起來,帶着任務“走出去”、“請進來”,與對標縣搭建學習合作關係。在項目合作、技術引進、人才交流等方面取得實質性成果。根據推進新型城鎮化工作需要,突出重點、分層次、有步驟地開展試點工作,在戶籍管理制度、土地管理制度、行政管理體制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多元化可持續城鎮化投融資機制等方面,確定桑園鎮爲城鎮化改革試點鎮,賦予先行先試的權利。開展綠色建築、綠色小區、優秀公共建築、特色風貌街區、景觀街道等示範項目申報活動。

(四)加強工作調度。建立重點工作調度、督查、通報制度。實行月通報、季調度、半年總結、年終考覈的督導調度機制,將各鄉鎮、縣直各部門工作情況進行排隊,報縣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縣城鎮化辦要加大調度力度,加大對重點工作的督促檢查。縣委、縣政府督查機構要建立定期督查制度,適時開展專項督查,督查結果在全縣通報,對工作做的好的部門通報表揚,對工作落後的單位通報批評。

(五)實施專項攻堅。堅持突出重點、集中攻堅,有步驟、按時序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工作,在縣城規劃設計、環境整治、植樹綠化、城中村改造、交通秩序、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產業聚集、體制機制改革等方面,開展專項攻堅行動。實行“領導+指揮部+融資平臺”的推進機制,切實將任務落實到項目、責任落實到幹部

(六)加強人才培養。適時舉辦多層次新型城鎮化培訓班,引導各級領導幹部加快更新思想觀念和知識結構,提高領導幹部推進城鎮化的能力和水平。大力培養和引進規劃建設管理人才,有計劃地組織專業技術培訓,完善人才評價和激勵保障機制。

(七)抓好宣傳教育。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推進新型城鎮化的良好氛圍,宣傳部門和新聞媒體要加強輿論引導,充分運用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多種載體,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爲新型城鎮化建設營造濃厚的氛圍。開展大規模、多層次、寬領域業務培訓,提高駕馭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