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研究實施方案十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6.33K

2023研究實施方案 篇1

一、任教學科:語文。

2023研究實施方案十篇

二、研究課題:《國小生閱讀習慣培養的研究》

三、個人研究方向: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的閱讀習慣

四、研究目標:

1、改變目前國小生“動口不動手”的閱讀現狀,逐步到達“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閱讀所要求。

2、透過研究,探索適於培養和提高學生閱讀潛力的閱讀教學模式和方法。

3、在研究、學習、培訓的過程中,提高自己、豐富自己,使自已得到不斷的發展,成爲終身學習型的教師。

五、研究措施:

1、理論學習:認真系統地學習有關的理論,相關的教育雜誌,學習一些相關的專著和他人的經驗性文章,在學習中提高認識,提高自身的實踐潛力。

2、實踐參與:認真參加課題組組織的各種研究活動,探索適於培養和提高學生閱讀潛力的閱讀教學模式和方法,提高自己的理解和研究潛力。

3、忠於課堂:課堂教學是研究校本教研的根源,認真上好每一節課,並從課堂中發現問題,及時的尋找多途徑解決的方法,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4、反思積累:在教學,學習、研討中,要加強自我反思,及時把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一些自已獨特的想法撰寫成文,繼續在自己的校本課題專欄上傳,多多地與同行們交流探討。

2023研究實施方案 篇2

一、研究課題

“國小數學自主學習的實驗與研究”

二、課題的提出

1、《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即讓學生獲得數學的知識理解,而又讓學生在這些知識理解構成與獲得的過程中,增進數學的學習情感,學會與人交流,掌握數學的思維方法,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培養與發展實踐本事和創新精神,從而實現不一樣的學生的個體心裏都得到不一樣發展。所以國小數學應適應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探索教育教學的新途徑,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靠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學習方式是這次課題的切入點和實施新課程的主旋律。

2、近幾年來,學校近幾年開展了“小組合作學習”“數學創新本事培養”等課題研究。在客觀上已具備了必須的研究條件。爲開展“自主、學習方法”研究的過渡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

3、開展本課題的研究。能夠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逐步學會學習。變理解式學習爲自主探索式學習;變靜態學習爲重視實踐操作;變個體學習爲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三、實驗的方向與目標、資料

1、本課題試圖探討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對實施本模式的教學觀、學生觀、活動觀、評價觀與實施策略構成一些規律性認識;改變本校參加試驗班級課堂教學“高耗低能”的被動局面,使實驗班的課堂真正成爲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樂園;提高實驗教師教育科研本事,促進實驗教師的精神成長。

2、研究目標:

(1)改變以教師爲中心、課堂爲中心的局面、改變學生以單純地理解教師傳授知識爲主的學習方式。

(2)引導學生建立具有“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的新的學習方式。

(3)教師要成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

(4)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合作精神,主動探索、學會學習,成爲二十一世紀的主人。

3、研究資料

(1).使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新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教師要確立新的教學觀,積極轉變教學方式;

(2).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

(3).國小數學自主合作學習的研究及自主學習中遇到問題的解決方法

四、實施的措施

1、認真學習《課程標準》,確立“轉變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傳統的學習方式在必須程度上存在着單一,被動的問題,它過分強調和突出理解與掌握,泠落和忽視發現與探究,學生缺少自主、合作學習和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最終導致人的主體性、能動性和獨立性的銷蝕。單一、被動、陳舊的學習方式已經成爲影響課程改革推進的一個障礙,所以《課標》提出的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目前推進課程改革的形勢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是促進學生學習方式改變的關鍵。教師在觀念的轉變的更新中,首先應堅決貫徹《課標》,樹立正確的課程觀、教學觀、學生觀,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轉變不利於教學的傳統學習方式,創造有利於學生髮展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景觀。其次,應深刻認識到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過程,必須營造一個寬鬆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才能使學生愈來愈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與學的活動中。教與學需要一個和諧的課堂氛圍,要在教學的各環節滲入學法指導,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自主”學習方式,能針對性地克服傳統的班級授課制的弱點,克服教師難以面向差異衆多教學的不足,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揚長避短,共同提高,使學生都能獲得成功體驗,使不

一樣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不一樣程度的發展,從而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變理解式學習爲主動探索式學習,讓每個學生根據自我的體驗,用自我的思維方式,主動地、自由地、開放地探索,去發現、去創造有關的數學知識。使學生感到數學不在是抽象、枯燥的課本知識,而是充滿魅力和靈性,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活動;學習數學的過程也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與題海大戰,而是經過討論、鑽研、發現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悅和無窮的求知慾。

2、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促進“自主學習方式的構成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教師要改變以教師爲中心、課堂爲中心的局面、改變學生以單純地理解教師傳授知識爲主的學習方式。構建教師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教師融入學生學習過程中,站在學生中間的教學方式所代替;過去由教師控制教學活動的局面要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活力。情緒心理學家利珀認爲:“寬鬆、生動、活潑的氣氛可使情緒具有動機和知覺作用的積極力量,它組織維持並指導行爲。所以,教師首先必須創設愉悅的學習情境,如探索性情境、故事性情境、遊戲性情境、競爭性情境、生活性情境、實踐性情境、激勵性情境等。讓學生在實踐中產生探究新知的慾望,從而體驗成功探索的歡樂。其次,教師的語言要注意調協效應、激勵效應、期待效應,注意以情活力、以情激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使學生始終堅持愉悅的學習情緒和強烈的求知慾,進而主動的學習,促進知情意行諸因素的協調發展。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敢於向教師挑戰,擺脫自身經驗。

3、營造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

(1)創設懸念,激發探究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爲了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要創設一些懸念,啓發學生把生活中的現象與問題變爲數學的對象,把生活的實際問題和數學緊密聯繫起來,從數學的角度,並運用數學知識對其進行思考,對之進行解釋、闡述,讓學生認識到平時學習的數學知識對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很有幫忙,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學生對學習資料的好奇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2)開放課堂,營造探究環境

開放課堂,首先要爲學生創造寬鬆、民主和諧的課堂學習環境,教師要同學生一齊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並保證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習者積極參與,合作學習、自主探究,在參與中表現。開放課堂以課內爲點,課外爲面,課內外和諧街接。更重要的是要用數學知識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影響學生,感染學生。

(3)開放思維,留足探究的空間

心理學研究證明,兒童的思維的發展是外部活動轉化爲內部活動的過程。所以,教師應儘量給學生供給可進行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學生有了問題纔會有探究,僅有主動探究纔會有創造,問題情境是促進學生構建良好認知結構的推動力,是體驗數學應用,培養探究精神的重要措施,所以,在教學時,多鼓勵學生運用自我喜歡的方式進行主動學習,使學生經過觀察,操作實驗等途徑調動眼、口、手、腦、耳等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探究知識規律,爲知識的內化創造條件。

五、實施步驟

(1)在新一輪的教育理念指導下,針對研究資料,收集、整理有關信息資料,構成研究方案。

(2)建立健全課題研究機構,確保實驗研究順利開展。

(3)組織試點校教師和課題組成員進一步認識研究的意義,明確研究目標,採取不的措施,實施驗證。

(4)定期組織學習,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理論,更新教育觀念,切實轉變師生主角,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定期彙報交流,要求試點班每月、每學期開一次實驗彙報課,在實踐中完善、總結,促進學生“探究——交流”的教學策略。做好學習、研究資料的存檔工作。

(5)充分發揮教研室、教有組和備課組的協調作用,加強合作交流,不斷改善知識結構。

六、組織及管理

1、人員分工

課題負責人:曹大軍負責課題的整體設計、協調、組織研究力量,保證課題的研究活動的順利實施。

主要成員:軒麗英、趙霞負責撰寫課題計劃、實施細則、開題報告,整理課題階段性成果,撰寫階段性實驗報告(中期報告),課題結題報告及撰寫論文。王莉、曹俊霞負責教師、家長以及學生疑惑蒐集,安排實驗教師,調查教師、家長以及學生並負責問卷的回收、整理、分類總結、蒐集與課題相關的案例,及時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王玉芝負責數學中自主學習的資料整理、分析、搜尋工作。

2、具體任務

(1)學期初,課題組與擔任實驗的教師圍繞專題共同擬定實驗計劃。

(2)教研組要組織教師學習《數學課程標準》及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從根本上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以新的思想指導教學實踐。

(3)抓好團體備課的工作。發揮備課組的作用,集思廣益,重點研究課堂教學如何體現學生的主動性,更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精神。

(4)加強聽課評課的活動。實驗點教師每學年圍繞教師專題開課4節以上,各備課組也要經常性地進行年段互聽互評活動。

(5)實驗點教師應注意控制變量,不斷總結能夠推廣的經驗來。

(6)定期開展專題研討,做好實驗的總結工作。

2023研究實施方案 篇3

一、課題的提出

審視當前學生的閱讀現狀卻不太令人樂觀,在大力呼籲讀書的同時,老師不知道該向孩子推薦什麼書,家長們不知道怎樣的書籍適合自己的孩子,孩子手中捧着的書則呈現或缺乏價值、或缺乏樂趣的狀態。

我們課題研究的價值在於從兒童的心理與能力出發,分年段地有重點地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有效地提高孩子的閱讀質量與閱讀樂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適應力及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本課題研究的創新之處在於針對目前學生的閱讀現狀,提出了階梯性閱讀方式,根據學生的年齡層次,選擇適合的書籍,並通過閱讀指導課的形式,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有效地指導

二、理論假設

朱永新教授說過,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而童年的閱讀對於一個人的完美人格形成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兒童文學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意味着成長的伴侶,意味着心靈的雨露,意味着精神的家園,意味着美的存在,意味着笑的源泉,意味着第二個生命。

兒童文學是人類專門爲兒童寫的,是兒童自己的“文學”,表現的是童心和童趣,使最適合兒童心靈的讀物,因而也是兒童最願意接受的。兒童文學讓人善良,兒童文學增添人審美的意趣,兒童文學會讓人孩子的心靈變得豐富敏銳,使他們具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童年階段的閱讀是審美情趣和美好人性的起點,兒童文學可能影響人的一生。

帶領孩子走進童書的世界,幫助孩子選擇適合自己年齡的書籍, 引領孩子在閱讀中提高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讓閱讀成爲孩子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一個愛好,讓書籍成爲孩子快樂的源泉。

三、研究目標和內容

1.研究目標

通過開展閱讀童書的活動,帶領孩子走進童書的世界,幫助孩子選擇適合自己年齡的書籍,引領孩子在閱讀中提高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讓閱讀成爲孩子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一個愛好,讓書籍成爲孩子快樂的源泉。

2.主要研究內容

(1)、研究閱讀當前優秀兒童讀物,尋找鑑別優秀作品,從兒童哲學、兒童心理與教育目的出發,思考特定的兒童“應當讀什麼”的問題。

(2)、選擇“共讀”童書,組織和開展班級讀書會,探索如何通過師生的共同討論,引領兒童在閱讀能力、品德修養、審美情趣等方面得到發展。

(3)、藉助家長與社會的力量,組織和開展親子共讀活動,研究親子共讀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作用。

四、研究思路與方法

1.研究思路

本課題研究意圖在於通過童書閱讀的研究與實踐,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與閱讀能力,進一步推進書香校園的建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研究中將採用分年段推薦、階梯性閱讀的方式開展閱讀活動。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收集有關童書閱讀的中外研究資料及他人成功的閱讀課、讀書會的案例,借鑑其成功之處,同時進行不斷揚棄,形成課題研究的基本理念。

2.行動研究法:實驗教師研讀童書,引領學生閱讀童書,以閱讀課爲陣地,課內外想結合,在實踐中不斷地反思、改進,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經驗總結法:在課題實踐研究的基礎上,從理性和實踐層面上總結、提煉童書閱讀的具體方法與經驗

五、實施步驟

研究時間是3年。

1、準備階段(20__.7~20__.10)

(1)分低中高三個年段成立課題研究小組,明確兒童階梯閱讀研究的內容與目標。

(2)組織課題組教師開展童書的閱讀、選擇與推薦工作。提出若干兒童閱讀的“主題”,並把它們分配到不同的年級中。

(3)總結分析學校近幾年讀書活動的經驗與成果及存在的問題,討論引進童書,進一步推進讀書活動的具體措施。

2.實施階段:(20__.11~20__.1)按低中高三個年段,以閱讀課爲主陣地,結合讀書節等活動對學生進行童書的推薦、介紹和閱讀指導,並由實驗教師及時做好資料的蒐集與整理工作。

3.總結階段:(20__.2~20__.6)整理課題研究相關資料(活動方案、閱讀隨筆、讀書報告、學生習作、論文案例集等),撰寫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2023研究實施方案 篇4

一、課題的提出

審視當前學生的閱讀現狀卻不太令人樂觀,在大力呼籲讀書的同時,老師不知道該向孩子推薦什麼書,家長們不知道怎樣的書籍適合自己的孩子,孩子手中捧着的書則呈現或缺乏價值、或缺乏樂趣的狀態。

我們課題研究的價值在於從兒童的心理與能力出發,分年段地有重點地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有效地提高孩子的閱讀質量與閱讀樂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適應力及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本課題研究的創新之處在於針對目前學生的閱讀現狀,提出了階梯性閱讀方式,根據學生的年齡層次,選擇適合的書籍,並通過閱讀指導課的形式,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有效地指導。

二、理論假設

朱永新教授說過,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而童年的閱讀對於一個人的完美人格形成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兒童文學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意味着成長的伴侶,意味着心靈的雨露,意味着精神的家園,意味着美的存在,意味着笑的源泉,意味着第二個生命。

兒童文學是人類專門爲兒童寫的,是兒童自己的“文學”,表現的是童心和童趣,使最適合兒童心靈的讀物,因而也是兒童最願意接受的。兒童文學讓人善良,兒童文學增添人審美的意趣,兒童文學會讓人孩子的心靈變得豐富敏銳,使他們具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童年階段的閱讀是審美情趣和美好人性的起點,兒童文學可能影響人的一生。

帶領孩子走進童書的世界,幫助孩子選擇適合自己年齡的書籍,引領孩子在閱讀中提高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讓閱讀成爲孩子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一個愛好,讓書籍成爲孩子快樂的源泉。

三、研究目標和內容

1、研究目標

通過開展閱讀童書的活動,帶領孩子走進童書的世界,幫助孩子選擇適合自己年齡的書籍,引領孩子在閱讀中提高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讓閱讀成爲孩子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一個愛好,讓書籍成爲孩子快樂的源泉。

2、主要研究內容

(1)、研究閱讀當前優秀兒童讀物,尋找鑑別優秀作品,從兒童哲學、兒童心理與教育目的出發,思考特定的兒童“應當讀什麼”的問題。

(2)、選擇“共讀”童書,組織和開展班級讀書會,探索如何通過師生的共同討論,引領兒童在閱讀能力、品德修養、審美情趣等方面得到發展。

(3)、藉助家長與社會的力量,組織和開展親子共讀活動,研究親子共讀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作用。

四、研究思路與方法

1、研究思路

本課題研究意圖在於通過童書閱讀的研究與實踐,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與閱讀能力,進一步推進書香校園的建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研究中將採用分年段推薦、階梯性閱讀的方式開展閱讀活動。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收集有關童書閱讀的中外研究資料及他人成功的閱讀課、讀書會的案例,借鑑其成功之處,同時進行不斷揚棄,形成課題研究的基本理念。

2)行動研究法:實驗教師研讀童書,引領學生閱讀童書,以閱讀課爲陣地,課內外想結合,在實踐中不斷地反思、改進,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經驗總結法:在課題實踐研究的基礎上,從理性和實踐層面上總結、提煉童書閱讀的具體方法與經驗。

五、實施步驟

研究時間是3年。

1、準備階段:

分低中高三個年段成立課題研究小組,明確兒童階梯閱讀研究的內容與目標。組織課題組教師開展童書的閱讀、選擇與推薦工作。提出若干兒童閱讀的“主題”,並把它們分配到不同的年級中。總結分析學校近幾年讀書活動的經驗與成果及存在的問題,討論引進童書,進一步推進讀書活動的具體措施。

2、實施階段:

按低中高三個年段,以閱讀課爲主陣地,結合讀書節等活動對學生進行童書的推薦、介紹和閱讀指導,並由實驗教師及時做好資料的蒐集與整理工作。

3、總結階段:

整理課題研究相關資料(活動方案、閱讀隨筆、讀書報告、學生習作、論文案例集等),撰寫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六、課題組組成

略。

2023研究實施方案 篇5

爲了把校本研修工作落實到實處,並能紮紮實實的開展,真正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提供廣闊的空間,進而促進學校辦學水平的總體提高,達到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特制定校本研修和微型課題研究的具體實施方案。

一、校本研修的組織和管理體系

(一)校本研修的管理體系:建立學校、教研組、備課組“三級管理”研修體系。

1、校本研修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2、校本研修質量評價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3、校本研修組織實施小組

組長:

副組長:

(二)各組織機構職責

1、學校領導小組的主要任務是根據學校實際,提出落實校本教研的具體措施,組織全校性的校本教研活動,開展對本校課堂教學的評價工作,選拔本校的課改骨幹教師和優秀骨幹教師,加強對學校各學科組校本教研的規劃管理,總結,推廣校本研修的經驗。

2、以各教研組爲單位,建立學科校本研修小組。其主要任務是規劃本組的校本教研活動,組織每週一次的研修活動,落實區、校級校本管理機構的任務,確定本學科校本研修的專題,組織開展同伴互助和案例研究。

3、以學科備課組爲單位,建立學科年段研修小組。組織本組教師研究和解決在課程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督促教師自覺進行自我反思。落實學校、學科組的校本研修任務。

4、教研組要提交校本培訓計劃,確保校本培訓主題、內容源於教育教學實際需要。

二、時間安排:

1、20xx年10月10日~10月30日(第一輪10月15日,第二輪10月30日)

(1)制定學校校本研修工作計劃,並上報區有關領導。

(2)各教研組對教師進行宣傳和動員工作。

(3)各教研組作好研修課題申報工作,擬定學科組研修課題實施計劃,設計實施方案並於10月20日前教務處(高中交新校區教務處,國中交老校區教務處)

2、20xx年10月21日~20xx年年11月30日

①根據區領導對規劃的審批意見開展校本研修的第一階段活動。

②對研修活動進行資料積累。

③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提出改進措施。

④各教研組對前期工作開展情況作彙報(書面和召開專題研討會),由教務處組織。

3、20xx年12月一20xx年1月

①在對第一階段工作總結的基礎上,對下階段校本研修工作進行進一步的規劃和部署。

②接受第二階段的檢查工作

4、20xx年2——20xx年4月

(1)各教研組研修課題全面總結工作

(2)接受學校質量評價小組的驗收

5、20xx年5月

接受區師培與教育研究中心的組織驗收

三、校本研修的管理

1、教務處組織教研組制定學期研修計劃,並由教務處審覈。

2、教務處實行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結果制度,每週一次與集體備課時間同時進行。

3、教研組根據區師培與教育研究中心擬定的研修課題,提交各備課組選擇。

4、教研組長參與研修並實行考勤。

5、各備課組長做好研修活動過程記錄和研修活動總結。

6、各教研組每一階段向教務處彙總活動情況。

四、校本研修的評價及獎勵。

(1)根據對研修資料和研究課查驗的情況評定等第,分爲優秀、合格和不合格

(2)每學期末,學校對教研組、備課組,開展活動情況進行總結、評定,評選先進教研組、先進備課組,並予以量化,一定獎勵教研組長、備課組長。

(3)凡未組織校本研修的教研組教研經費人平扣30元,不合格的教研小組人平扣10元。

(4)凡是取得優秀成果的教師個人在職稱評定,區級優秀,名師選拔上享受優先和加分待遇。

2023研究實施方案 篇6

爲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切實促進我校教育教學工作持續發展和教師專業成長,將我校教育科研向更深層次推進,引導學校教師積極參與教育研究,創建高效課堂。結合高平市教育局《關於開展以“以導學案爲載體,構建高效課堂”爲主題的課題研究活動的通知》的精神和要求,以及我校的實際情況,特制定實施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樹立“問題就是課題,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堅持“立足教學實際,切實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原則,全校教師共同參與,從教育教學中的小事情、小現象、小問題入手,以小見大,實實在在,針對自己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確定自己的研究課題,實實在在地研究,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二、實施目標

1、通過課題研究,提高教師將教育科研與日常教學工作進行有機整合的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2、通過課題研究,切實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教學有效性。

3、形成教研組科研氛圍,提高教研成效,促進教研組建設。

三、總體思路

以校爲單位,制定校級研究課題,組織構建研究團隊,開展研究,業務副校長和教導主任爲課題負責人,部分骨幹教師參與研究過程、收集資料等。教師個人以校級課題爲參考依據,結合自己在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制定出個人研究課題。全校上下形成以課題研究引領教學研究和教師培訓的研訓一體的校本研訓機制,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和學校教育的發展。

四、實施流程

1.選題(4月上旬)。結合市教育局的文件精神,以市教研室制定的“以導學案爲載體,構建高效課堂的策略研究”這一總題爲依據,結合我校一年來在實施導學案模式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制定校級課題“導學案模式下的小組合作研究”。教師根據這一總題,制定出自己的的子研究課題。

2.申報立項(四月中旬)。校級課題研究組,在規定時間內向市教研室提交課題研究方案,確定研究的主要內容,闡明所解決的問題和預期達成的目標,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驟等,並在校內公佈立項的課題。教師個人及時向教導處上報研究的子課題。

3.實施研究(20xx年4月-20xx年5月)。課題負責人組織成員按照課題方案,有計劃地開展研究工作,積累研究過程資料,建立課題研究檔案,並將常規教研與課題研究相結合,在教學、聽課、評課過程中開展實踐研究,從而解決問題。教導處將對教師個人的課題研究進行督查指導。

4.結題(20xx年6月上旬)。每個學期結束,都要開展子課題研究成果交流會,學校對研究狀況進行評估;校級課題要根據上級要求及時向市教研室進行彙報。

課題成果一般應是一份總結報告(附件四)和相關附件材料(附件包括支持研究課題的論文、案例等以及研究的過程性材料)。結題程序爲:(1)課題組及時整理研究過程資料及成果資料,撰寫研究報告;(2)將研究報告、過程資料及成果資料交學校教導處。

5.成果鑑定與推薦(20xx年6月下旬)。結題後,學校將對開展的子課題研究成果進行評價。對優秀的研究成果進行全校推廣,推動成果在學科內及學科間的應用與共享。

五、課題管理

1.營造良好的課題研究氛圍。學校積極倡導和要求全體教師參與到課題研究中來,並提供理論上和實踐操作層面上的具體指導。要進一步強化“問題就是課題,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新理念,以“短、小、實、快”爲教育科研工作指導方針,促使廣大教師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祕感,引導課題組選擇一些內容具體、切口小、週期短的問題進行科學研究,從而克服傳統課題研究“假、大、空”的不良現象。

2.加強組織領導。成立課題領導小組,具體負責課題研究的指導和評審等工作。制定具體可操作的課題研究實施方案,加強研究的過程管理,對立項的子課題研究建立電子檔案,督促教師將課題研究紮實有序地開展。

3.培訓子課題研究教師。進行專題培訓,介紹與校級課題研究有關的教育理論等,指導教師通過多種渠道查閱相關資料,激發教師研究子課題的興趣和研究慾望,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從而培養出一些能力突出的研究型教師。

4.深化課題研究。要把課堂教學作爲實施課題研究的主渠道,積極開展以上課、說課、評課爲基本形式的課堂教學活動,深入探究各學科教學的基本策略;研究組成員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分析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共同研討對策和措施;課題組內部也可以開展教學論文、教學反思、教育案例、教學設計和課堂實錄等不同系列的課題研究成果評比活動,引導教師研教結合,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2023研究實施方案 篇7

一、課題名稱:

二、課題研究的現實背景及意義

培育一所好學校,必須培育一支素質過硬、作風優良的教職工隊伍。如果把一所好學校比作一座漂亮的大廈,那麼,優秀教師就是支撐起這座大廈的棟樑。名教師是優秀教師羣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重要寶貴的教育教學資源之一。單單一個名教師,也許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可是,對於一所好學校來說,名教師就是教職工隊伍的引領者。所以,在新課程改革高潮漸起的今日,各個學校都重視對教師隊伍的建設,尤其是對優秀教師的渴求。如何培育出更多的名教師和優秀教師,並最大程度的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發揮模範引領帶動作用,是擺在每一位教育管理者面前的重大課題,也是本課題研究的根本意義所在。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國內外研究同一研究領域的概況

關於名教師,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對此進行過專門的研究。尤其是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對名教師的內涵、名教師教師的思想品德、現代教育觀念、法律意識、知識結構、基本技能、良好心態、外在形象、教學藝術、教育科研、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等,不少學者進行了專門的探索與研究,並出版了《優秀教師全書》、《新課程優秀教師管理實用手冊》等專著。美國學者還專門研究了“美國成功教師的五個標準”、“成功教師的15條特徵”、“成功教師八要素”等,對指導中國小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走向成功發揮了重大作用。

關於學校優秀教師與教師隊伍專業發展的關係研究,國內外也有所關注,但並不是很多。如有的學者從教師專業發展與人力資源的關係出發,強調從以往關注教師的自治和個人發展,轉而強調名教師與教師隊伍整體專業發展的同伴互助、引領示範和合作文化,即首先建立積極的夥伴關係,以使雙向學習,在此基礎上加強教師之間以及在課程實施等教學活動上的專業對話、溝通、協調和合作,共同分享經驗,經過互動彼此支持,以減少教師由於孤立而導致的自發行爲,從教師作爲研究者走向同伴互動。

2、本課題研究的價值

(1)有利於建設研究型學校,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2)有利於完善教師評價體系,激勵教師自強不息,超越自我,實現自我完美的教育人生。

(3)有利於加強學校教師伍建設,推動學校管理改革,提高學校的辦學效益

四、課題研究的資料及預期目標

(一)課題研究的資料

本學期,我校課題研究的資料是“名師與教師隊伍建設研究”。以名師的成長環境、培養途徑、作用與效益、與教師隊伍成長之間聯繫等方面爲主要研究對象,貼近名教師的工作實踐和成長心路歷程,探索名教師在教師隊伍建設中發揮的主力軍與引領者作用,並且結合這個課題,研究發揮名教師作用的`途徑與策略。

(二)預期目標

認真制定課題研究實施方案,並精心組織實施,不斷總結經驗與教訓,逐步探索出一條有利於名教師的成長、充分發揮名教師的模範引領示範帶動作用的教職工隊伍管理評價體系,爲優秀教師的成長創造優越的環境條件。在逐步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分階段構成研究成果,最終構成《名師與教職工隊伍建設的研究》論文獲報告。

五、《名師與教職工隊伍建設的研究》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

課題總召集人:李國偉,主要負責宏觀調控和行政指導統籌、全程跟蹤課題研究。

課題組長:楊建濤。具體主持課題研究,總體構思、設計研究方案,確定研究步驟、研究方法,協調組織不一樣階段研究工作,彙集研究經驗,並最終構成研究成果。

副組長:虎二偉。負責本課題與學校整體教科研發展的協調和指導工作和評價工作。

副組長:劉二定。負責組織課題研究,處理研究材料,進行研究指導。

課題組成員:劉法憲、楊春霞、魏麗霞、楊炎秋、張喜風、李世紅。負責子課題研究管理、實踐研究、資料蒐集等。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和方法

本課題研究時間爲20xx年5月——20xx年5月。

1、20xx年5月——20xx年8月開題階段:申報課題,由上報上級科研主管部門備案,並通報學校教科室,由學校教科室牽頭,課題負責人確定實驗小組人員,明確人員職責分工。研討課題實驗方案,做好前期研究準備工作。

2、20xx年9月——20xx年12月爲第二期研究階段:在此實驗研究階段,主要研究名教師的培養途徑成長環境與教師隊伍建設之間的聯繫。

3、20xx年1月——20xx年5月爲課題第三實驗階段:在此階段,主要是研究和總結名教師在教師隊伍成長中所發揮的作用與學校在名教師的管理使用方面的創新成果,彙集資料,優秀課例成果彙報。總結研究成果,彙編資料,完善研究報告。

本課題研究的方法有:

1、調查法。在研究前、中、後期採用問卷、談話、觀察等方法進行調查,爲研究供給科學依據。

2、文獻研究法。針對調查中瞭解到的名教師的學習、生活、工作現狀,廣泛收集和查閱有關資料,收集國內已有的影響名教師成長的各種因素的研究的成功經驗,對其進行分析歸類,爲研究供給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

3、個案研究法。選取不一樣層次的優秀教師工作實踐成長經歷作個案研究。

4、經驗總結法。廣泛收集和總結各學科各年級優秀教師影響個人成長的各種因素並進行歸納整理。

5、行動研究法。邊實踐邊研究,循序漸進,不斷反思,不斷修正,探索最佳名教師培養策略

七、《名師與教職工隊伍建設的研究》課題研究保障措施

1、建立課題網絡,成立課題組,制定課題研究制度。

2、由課題組組長負責開展活動,組員之間結成研究夥伴,定期彙報、交流。每月月底舉行課題組長例會,經常對課題進行階段性分析,並指導下階段工作。

3、對課題組成員的研究工作實行不定期檢查,並進行階段性工作彙報和總結,校行政進行監督和管理。

4、籌集經費,保證本課題各項研究工作正常開展。

5、與上級教科室領導多聯繫,及時彙報課題研究進展,確保課題紮實地有成效地開展。

2023研究實施方案 篇8

時間安排:20xx年6月12日

資料:打電話

活動形式:聽課、評課a

指導思想:根據新課程標準的需求,結合教學實際情景,經過“打電話”這個綜合運用就是結合學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讓學生體會優化思想,並會把優化思想運用在生活中,讓學生嘗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的方案,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對策論方法在解決問題中的運用。

具體措施:

一、探討最優方案

1、聯繫生活實際提出問題:15人的合唱隊接到緊急演出,經過打電話通知每個隊員,如果每分鐘通知1人,怎樣儘快通知到每個隊員

2、讓生圍繞這個題目,設計自我的最快解決問題的方案,時間要最短。

3、交流學生獨立方案→同桌互相交流→團體交流→彙報→小結

二、總結髮現的規律

每增加一分鐘新接到通知的隊員數正好是前面所有接到通知的隊員和教師的.總數,也就是N分鐘新接到通知的隊員數等於前(N-1)分鐘內接到通知的隊員和教師的總數。探研得到N分鐘所有接到通知的隊員的總人數就是2n-1人。

三、應用規律

發現這個規律後,能夠讓學生直接利用這個規律來解決前面提出的問題了,隨着時間的增加,所有接到通知的隊員數分別爲1,3,7,15,31----所以要通知完15個隊員,只需要4分鐘。也能夠讓學生通知一個50人的合唱隊,最少花多少時間就能通知到每個人。

總結: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認真的分析,觀察,理解題目的意思,怎樣才能最好的縮短時間,找出最優方案,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讓學生真正的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數學來源於我們的生活。

2023研究實施方案 篇9

一、課題提出

1、“課程資源與作文教學有效鏈接的研究”的提出首先是源於《語文課程標準》。

《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絡、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自然風光、文物古蹟、風俗民情、國內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爲語文課程的資源。基於這一點,進行此課題研究有其可靠性和必要性。

2、新課標十分重視和強調了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即教師和學生要充分利用校內外的語文教育內容來源,組織語文實踐活動,創設語文學習環境,引導學生觀察,感悟和積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這是語文課程觀念的更新和完善,也是現代語文教育發展和新世紀語文教學改革深化的必然。搞好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對於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必將產生積極而深刻的影響。

3、從教學現狀看,語文課程正在逐步趨向於綜合性、生活化,但教學操作卻流於表面及形式。進行比較研究,意在探索尋求落實“大語文”的渠道,通過“寫作”構建起語文與其他學科、活動、生活的聯繫。

4、從教學對象來看,學生普遍對寫作不感興趣,寫作內容單一,常常是“巧婦卻難解無米之炊”。這種現象反映了當前作文教學過程的形式化、空洞性。我們進行課程資源與國小作文教學有效鏈接的研究,試圖從多個角度來優化作文教學,賦作文教學以靈性。

二、研究意義

1、利用課程資源進行國小作文教學研究首先是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其次源於我們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思考。生活處處有語文,處處都能學語文。作爲語文老師,我們務必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念,挖掘一切可開發和利用的語文課程資源,使我們的語文教學春風得意,勃勃生機無限。

2、這是國小作文教學現狀的需要。從教學對象來看,學生虛假作文的現象還很嚴重,“造文”現象還較普遍,學生認識生活的水平與能力還較弱。這種現象反映了當前作文教學過程的形式化、空洞性,教學過程與學生生活脫節,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氣息。我們進行課程資源與國小作文教學有效鏈接的研究,試圖以習作爲橋樑,溝通語文教學與其他學科知識、課外活動、社會生活的渠道,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提高學生觀察與思考、積累與表達的能力,豐富習作的內容、激發習作的`興趣,從多個角度來優化作文教學,賦作文教學以靈性。

三、研究問題

(一)主要問題

1、解讀課程標準理念,把握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這一基本特點。

2、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尋求語文文本與其他學習資源鏈接的方法方式,有效訓練學生的觀察與思考,積累與運用的能力。給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機會,使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全面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3、以課堂教學爲突破口,正確處理教與學之間的關係,落實研究方向。充分利用課程資源,進行國小作文教學的研究。

(二)重點難點

一是如何通過課題實驗,使課程資源與作文教學達到有效鏈接;二是如何通過課題實驗,改進教師教學行爲,提升校本教研的深度。

四、研究方法

1、理論研究法:組織課題組成員深入、系統地解讀各種教育理論,本課題在申報立項之前請教育教學專家做宏觀的理論論證,在實施過程中就微觀問題請專家做過程性指導,中期請專家做初步鑑定,再次做論證,根據專家意見調整研究活動。

2、行動研究法:對參與研究的教師和學生進行跟蹤調查,動態掌握實驗者的實際情況,將實驗情況做動態分析掌握第一手資料,並與實驗預設進行對比,不斷重新審視、調整研究方向。

3、文獻研究:收集國內外關於作文理論方面的文章、成果,瞭解研究的動向,做必要的分析、對比、借鑑和動態調整,保證課題研究的獨特性、超前性。

4、案例研究法:收集典型的案例實錄,進行研究分析並進行案例反思。

五、學術價值

1、組織富有實效的課題研討活動,形成校本教研活動的良好氛圍。

2、提升教師專業水平,形成學校辦學特色發展的大優勢。

六、預期效益

通過“課程資源與作文教學有效鏈接的研究”課題的開展,開放教材,拓寬學習渠道,創設綜合開放的學習環境,增加實踐活動機會,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樂學、善學,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增強寫好作文的信心。讓學生掌握一些寫作基本知識和技巧,瞭解一些寫作途徑,豐富寫作的題材,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2023研究實施方案 篇10

識字,毋庸置疑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識字又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點,識字量大又枯燥無味。學生在重複識記、書寫的過程,漸漸地被消磨了識字的興趣。因此,在識字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低年級語文教師 首要考慮的問題。

《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國小階段,學生要認識3000個常用漢字,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而在低年級就要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可見,低年級的識字量已佔總識字量的53%-60%。

在爲時不長的教學實踐中我發現,由於社會的發展,各種來自外界的壓力強加在孩子身上,國小生的識字量越來越大。但由於低年級的孩子遺忘遺忘率也比較高,往往學了後面的生字,就忘了前面學過的,複習前面的生字,又忘了後面的生字。反反覆覆,識字效果總是不盡如人意。

隨着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以往那種“教師講,學生學;教師寫,學生抄”的單調的課堂教學方式已然不復存在。那麼如何進行低年級識字教學呢?下面我結合一些理論書籍以及自己不多的教學經驗談談我個人的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激活學生主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教師應努力爲學生創設自主識字條件,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處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教學要以學生的發展爲本,激活學生主體,放手給學生一個自行探索、學習的空間和機會,使學生能主動參與到課堂的學習和研究之中,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活”起來,從而使他們愉快學習,主動發展。

爲了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教材特意將教學內容編寫成一些低年級學生較感興趣的形式,如兒歌、童話、故事等。在備課中,我認爲教學內容是識字的載體,教學的重點仍是識字,課堂的大部分時間還是應該指導學生自主地識字、寫字。且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自始至終地將“自主”貫穿整堂課,以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爲重心展開教學。

那麼在具體的教學中又應該如何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呢?

1.上課時要充滿激情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恐怕課堂也是這樣,教師上課的激情就是那山中“仙”、水中“龍”。沒有了對教育的熱愛,任你教師用再先進的現代教學手段,也只是徒具其形,任你教師用再華美的語言,再動聽的語調上課,也不會打動學生的心靈,震撼學生的靈魂。是否可以打個這樣的比方:如果說你的激情是平和寧靜的,那你的激情就像春日裏的陽光,溫暖無香,十分適宜禾苗的成長;如果說你是奔騰豪放型的,那你的'激情就像夏日裏的幕雨,沁人心脾--適宜禾苗成熟。因此,只要熱愛孩子,你的平靜平和中藏着的只不過是含蓄的激情--你同樣會對學生的需求和興趣愛好產生欣賞,你也會把幽默帶進課堂,你還會顯得有人情味,更會細心、耐心......所有這些,爲課堂氣氛奠定的是深沉的激情曲。

教師上課一定要充滿激情,富有激情的課堂能激起學生渴求知識、努力學習的激情,從而有效調動學生學習和探究知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從生理學上看,國小生的大腦與身體各個器官發育尚不成熟,極易產生疲勞,因此在上課時出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實屬正常。倘若教師在課堂上無精打采的,那又如何能使學生打起精神,又談何自主學習。

2.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不斷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才能使他們輕鬆愉快地進行學習,在識字教學中讓學生變“苦學”爲“樂學”。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很短,一堂課中如何牢牢抓住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着課堂效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爲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解讀這段話,不難看出,教師在識字教學中要承擔兩項主要任務:即“授之以魚”與“授之以漁”。

“授之以魚”顧名思義就是將課本中出現的以及要求掌握的重點字詞教授給學生,而“授之以漁”就是這教的方法。兩者想比,自然是後者顯得重要並且更爲困難。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在重複識記、書寫的過程,漸漸地被消磨了識字的興趣。於是,如何使識字教學有聲有色地進行就成了低年級語文教師首要考慮的問題。作爲學習的主體,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往往更具學習的興趣。如何將學生這滿腔的學習熱情調動起來,就要看老師“授之以漁”的本領了。我認爲要還識字教學於精彩必須以教材爲抓手,集百家之長繼而融教材於一體爲我所用,從而激發學生識字興趣,開發學生識字潛能。

一、從熟字“下手”,調動字詞積累

我任教的二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字詞儲備。從教學實踐來看,碰到自己認識的生字、詞語,孩子們的表現慾望就特別強烈,這時候老師就要抓住他們的積極性,通過“熟字加減法” 、“替換偏旁法”、“求異識記法”等方法進行識字教學。

加法就是通過熟字加偏旁或者熟字加熟字的方法學習生字。這樣的記憶就顯得簡單多了。同時可以穿插一些表演,活躍課堂氣氛。如在學習生字“燈”時,我叫一位學生張開四肢成一個“火”字,再叫另一位學生頭頂一本英語書,翹起一隻腳呈“丁”字形,微微下蹲靠在“火”字身邊,這樣既通過熟字加偏旁認識了生字,又通過直觀的表演加深了他們的感性印象。減法就是把以前學過的生字去掉某一部分變成新的生字。如:在教學“尤”字時指導學生通過熟字“優”去掉偏旁進行識記。在二年級下冊的語文園地二中也特意安排了一個通過熟字減一減的方法識記生字。

“替換偏旁法”就是通過一個字變換偏旁衍生出其他相關的生字。如在教學“悔”字時先讓學生了解“豎心旁”常和心情有關,再指導學生通過替換偏旁調動他們的字詞儲備。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積極性高漲:“草字頭”、“言字旁”、“雨字頭”、“三點水”、“木字旁”,大家爭先恐後地舉手,迫不及待地報出可以替換的偏旁。這時教師還應該趁熱打鐵,好好利用學生的積極性,抓住一切學生學習的興奮點,通過給衍生字組詞、造句等方法加強字詞的鞏固。通過一個多學期的訓練,以及平時的練習和考試的反覆強化,孩子們在看到具有相同部件的字時已具備了一定的警覺心,絕大多數孩子已能進行自覺的聯想。

“求異識記法”就是將字形相像、讀音相同的字加以區別。如區別同音字“飄”和“漂”,在風中飄揚的是“飄”,在水上漂流的是“漂”。再比如“顆”和“棵”,指導學生理解形容“小小的、圓圓的物體”用“顆”,而和樹木、植物有關的用木字“棵”。

二、從想象中學,增強學習樂趣

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且自主學習的能力也普遍較低,這就要求教師在短短的識字教學中充分利用好學生寶貴的“興趣高潮點”,這時我們往往可以藉助一些簡單的猜謎、編兒歌遊戲,讓學生在想象中識字。

(一)、編字謎猜生字

學生對需要猜的事情往往比較感興趣,對猜字謎也不例外。根據他們的興趣愛好,在教學過程中把一些字通過字謎的形式呈現給他們,不失爲一種投其所好的好方法。如學習“休”字,可編成“一人站在大樹旁”;學習“甜”字,編成“舌頭嚐出甘蔗味”;學習“牽”

字,編成“牛兒躲在屋頂下,擡頭看天少一畫”;區別“坐”和“座”時,可將“坐”編成“兩個人坐在土堆上”。這些字謎大多貼近學生的生活,給學生以直觀的想象。

(二)、編順口溜識字

有些字的字形非常相似,就像孿生姐妹一樣,讓人難以分辨,更不用說低年級的學生了。如區別“己”和“已”時,爲了方便辨認,我編了順口溜:開口“己”,自己開口說,半口“已”,已經說完了。在識記一些較難的難時也可以給學生編個順口溜,如“福”字,可以編:示字旁邊一口田,生活多幸福。順口溜應要學生反覆讀記,那在寫這個字的時候就能很快地形成條件反射。

編字謎、編順口溜可以使學習生字變得充滿樂趣,既大大地提高了識字量,又省去了反覆書寫給學生帶來的負擔和壓力。

漢字是音、形、義三個要素的統一體。在實際的教學中我發現,絕大多數孩子對音和形還比較容易掌握,但是由於認知的侷限,一些字詞在講解了字義以後孩子們還是很難理解,而讓他們具備獨立理解字義的能力就難上加難了。而一些字詞在不理解意思的情況下讓孩子們會認會寫,確實是強人所難。所以,如何逐步提高學生理解字義的能力是我一個很大的困惑。

三、從生活中學,努力使學生成爲自主學習的主人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當識字對兒童來說變成一種鮮明的激動人心的生活情景,裏面充滿了活生生的形象。聲音、旋律的時候,讀寫結合過程才能變得比較輕鬆”。生活作爲識字的背景和舞臺,理應成爲識字的工具。

在教學中我發現低年級的學生對生字組詞這個環節特別感興趣。這也許是因爲低年級的學生本身的識字量還不多,但是強烈的表現欲又使他們非常喜歡將自己知道的大聲地告訴別人,因此這個環節往往是學生整堂課最活躍的時候。教師應好好利用學生樂於組詞這一特點,積極引導學生在詞語中、在句子中、再推廣到具體的語境中去學習生字。而且,組詞過程中我經常能聽到一些非常貼近生活的詞語出現在學生的口中。如教學“康”字時,不止一個學生能說出“康師傅方便麪”,教學“勞”字、“肯”字、“娃”字時,也不乏“麥當勞”、“肯德基”、“娃哈哈”這樣的詞語。這給了我一個很好的提醒,學生可以從生活中學到很多字。於是我積極鼓勵學生多去認識這些和自己生活、學習相關的生字。這樣日積月累,天長日久識字的數量就會與日俱增。同時,我還會特別地關注一些平時經常寫錯字的學生,經常詢問他們在路邊的廣告牌,在飯店的菜單上又找到了哪些你已經認識的字,並適時給予鼓勵,不斷地強化他們自主識字,從生活中識字。

總之,低年級教師在進行識字教學時應積極創建活潑有趣、豐富多彩的課堂氛圍,多方面地調動學生的字詞儲備,鼓勵學生多從生活中識字,使學生在老師教給的方法的幫助下,漸漸學會用喜歡的方式自主識字,有自主識字的興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