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班隊會活動計劃

來源:瑞文範文網 1.45W

隨着社會的發展,人類的不斷進步,人們對知識的渴望越來越激烈,因此,班主任制定了班隊活動計劃。小編精心收集了二年級班隊會活動計劃,供大家欣賞學習!

二年級班隊會活動計劃
二年級班隊會活動計劃篇一

爲了適應社會的發展,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學好語文,數學,還要學好人、自然、社會知識。人、自然、社會課是九年義務教育國小階段新開設的一門地方課程。爲了更好地理解教材,上好人、自然、社會課,特擬定如下計劃;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內容及其編排

本冊教材是依據浙江省教育廳新頒佈的《浙江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標準(通用部分)》編寫的,共有26課,主要涉及《浙江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標準(通用部分)》內容綱要中的主要內容有浙江沿革、浙江環境、浙江經濟、浙江文化、和諧浙江等五大主題內容。各個板塊的內容的安排如下:

浙江沿革:《有趣的風俗活動》、《你玩過這樣的遊戲嗎》

浙江環境:《我們的生活環境》、《新鮮的空氣在哪裏》、《噪聲危害大》、《我們的好朋友》;

浙江文化:《王羲之和王獻之》、《大畫家王冕》、《多才多藝的徐文長》;

浙江經濟:《浙江的江河》、《浙江的農特產》、《美麗的千島湖》;

和諧浙江:《校園的“紅燈”》、《告別惡作劇》、《我從哪裏來》、《窗戶和陽臺》、《小心無形的殺手》、《電老虎“摸不得”》、《小物品大麻煩》、《吃的安全》、《野外安全知多少》、《擦傷、割破了怎麼辦》《游泳安全常識》、《溺水的預防處理》、《我愛人民解放軍》、《軍事小知識》

(二)、教材的主要特點

《人、自然、社會》國家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我省實際情況,省教育廳將地方課程分爲“通用課程”和“專題課程”兩類。地方課程中的“通用課程”主要包括浙江沿革、浙江環境、浙江經濟、浙江人文、和諧浙江。旨在滿足學生髮展的需要以及瞭解地方社會和文化的需要,是省內中國小教育中普遍適用的地方課程。每課的編寫特點:由於二年級學生識字量少,本冊教材採用圖文結合,以圖爲主組織編寫,編寫中突出教材是學生的學本,強調活動性與體驗性,讓學生在活動中去認知、感受、瞭解相關的知識,獲得更多方面的發展。

《人、自然、社會》的學習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已知經驗和學習積極性。重視實踐活動,根據學習內容的特點,將查找資料、實地調查、參觀訪問、出黑板報、組織辯論賽,課本劇表演、實地體驗等活動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以優化教學效果。與學校的班隊活動、戶外活動緊密結合、與地圖、電影、電視及其他學科的學習有機地整合,拓展地方課程的時空領域。提高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合作學習的能力、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

二、教學目標:

本學期對學生進行細緻耐心地說服教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自覺完成老師交給的學習任務。讓學生覺得人自然社會在學習生活中必不可少,爲了今後的學習生活,我們必須學好人自然社會。通過教學,懂得許多做人的道理,並初步學會正確地觀察社會、認識社會和適應社會生活的初步能力,他們也努力使自己成爲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公民。

三、學生情況分析:

201班共有學生27人,大多來自三盤的各個自然村,還有個別外地學生。本班學生的整體情況預計不均衡,能力水平參差不齊。有部分學生對溫州的地理地貌,氣候特點有點兒瞭解,但不夠透徹。班上有好多學生來自漁鄉,對開漁節、會市等也有所知道。

學生上課隨心所欲、多動,沒有紀律觀念;有的注意力不集中,貌似安靜,實質遊離等。針對這些情況本學期進行必要的教育,及時糾正,使他們真正認識到了解溫州的人情風貌的重要性,在今後的教學中,應面向全體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他們的自主能動性、積極性,併發揮團隊協作精神,營造互幫互助,共同的良好環境。

四、教學措施:

1、依據課程標準,把握學習目標。

教師在實施地方課程活動前,必須認真學習《浙江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標準(通用部分)》,認真鑽研教材,研讀課本,弄清課本上的重難點。能透徹地瞭解教材,準確地把握教材,從縱向、橫向看透教材。活用教材,能靈活、合理、科學地使用好每個板快,注重早滲透,不斷積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用好教材。在準確把握各個內容模塊的要求基礎上,制訂適合本班學生實際的學習目標。

2、運用多種手段,突出學習效果。

教師認真備課,找準突破重難點的方法,認真研究每堂課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需要進行教學。活動中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瞭解學生的已有知識與經驗,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不能千篇一律。對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做好培優輔差工作認真進行教研教改,搞好校本教研。

3、發揮課程資源,拓展教育功能。

教材是課程的重要依據,但不是課程資源的全部,要努力苟簡“學校——家庭——社會”一體化的課程資源。

4、教師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更新觀念。

5、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變‘要我學’爲‘我要學’。

五、教學進度表

二年級班隊會活動計劃篇二

一、指導思想: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面向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把實踐觀念引進語文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實踐掌握知識,技能的掌握更爲牢固,而且可以改變過去那種以依賴教師的學習心理,同時,實踐活動的無法包辦替代可以促使教師發揮真正意義上的主導作用,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機的結合起來。

二、活動目標:

1、設計符合孩子心理及孩子能力的活動,培養孩子良好的讀寫習慣。

2、培養學生積累語言和在語文實踐中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3、通過閱讀,豐富學生的知識,開闊視野,增加文化底蘊,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4、引導學生進行綜合性、研究性學習,培養探究的意識和語文綜合能力。

5、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的能力。

6、讓學生受到科學思維方法的訓練,鍛鍊觀察、記憶、 想象、思維的能力。

7、加強口語,促進學生交際能力,規範語言。

三、活動措施:

1、收集生活中小朋友們身邊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素材,可以歸納爲以下五種:主題活動類、專題探索類、問題討論類、社會實踐類和遊藝類。

2、採用多種活動方式,讓兒童主動參與到語文學習中來,如:看一看、唱一唱、演一演、畫一畫、編一編等,讓課堂走向開放,讓教學充滿不朽的活力。

四、活動安排:

1、學會祝賀

2、奧林匹克運動會

3、秋天

4、有趣的形聲字

5、秋天的水果

6、學《青蛙看海》有感

7、認識標誌

8、和邁克交朋友

二年級班隊會活動計劃篇三

一、指導思想:

以素質教育理論爲指導,全面貫徹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實行)的有關要求,結合學校科技特色,以綜合爲特徵,以實踐爲核心,以活動爲載體,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重點,深化素質教育,形成學校辦學特色。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知識目標:瞭解信息技術、勞動技術、社區服務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識。

3、能力目標: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4、過程目標: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蒐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驗實證的方法。

5、人格目標: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三、主要工作任務:

1、構建出“以研究性學習爲核心,以信息技術教育爲補充與拓展,以勞動與技術教育及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爲主要活動形式”的國小綜合實踐活動基本模式。

2、在校內和社區開闢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基地,開發綜合實踐活動資源,爲學生提供活動的舞臺。

3、提供若干綜合實踐活動備選主題,選擇一個進行研究,注意活動過程中資料的積累,期末整理好資料上交。。

四、具體工作:

1、開發綜合實踐活動的資源

開發學校資源。一是學校的圖書室進一步增添藏書量併發揮好現有圖書的功能,提高圖書的流通率;二是中午休息時間和下午放學時間開放閱覽室,供學生博覽羣書和查找資料;三是開闢“紅領巾種植園”和“小動物飼養角”;四是繼續武裝好以科技教育爲特色的各類專用教室和宣傳陣地, “科技室”“自然室”“ 科技苑”“機器人教室”“手工室”“美工室”,爲學生的科技活動和製作提供展示成果的舞臺。

2、安排好綜合實踐活動的時間。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技術教育等。在實踐過程中,要以綜合主題或綜合項目的形式將四大指定領域融合在一起實施,使之彼此滲透,形成整合。綜合實踐活動的課時與學校自主使用的課時結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使用,內容有分有合,靈活掌握。

3、確定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並制定好實施計劃

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發展的實際,確定好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並圍繞主題制定好切實可行的活動計劃,以保證活動有序深入地開展。現結合我校科技特色教育,提供如下備選課題,與學生商討選擇其中一個課題,制定好相應的活動計劃。

主題一:環保小衛士(環境污染情況調查、整治環境的舉措與建議)

主題二:小小發明家(廢紙的利用、巧用易拉罐、酒瓶的妙用、碎木塊的利用等)

4、整合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四大領域。

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要妥善處理好綜合實踐活動的各指定領域的關係,將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融合爲一個整體。

在實施具體的活動主題與活動項目的過程中,不應僅僅侷限在完成某一領域的具體任務上,而應注重各領域任務和內容的相互滲透和延伸。如學生開展關於綠化與環保問題的研究性學習,學生了解了綠化的分佈情況、種類、好處、破壞情況等,得出了加強綠化、保護綠化的治理方案或建議,教師可根據實際,引導學生做些環境保護法律的社會宣傳活動,開展力所能及的環境治理的義務勞動,這樣較好地把研究性學習與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結合起來,使得三類活動成爲一個有機的整體,既達到了研究性學習的具體目標,又達成了綜合實踐活動的總體發展目標。

5、加強對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

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老師,其指導任務貫穿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全過程,包括對學生活動主題、項目確定的指導、活動過程中的指導、總結和交流階段的指導。

(1)在活動的主題、項目的確定階段,教師應針對學生的文化、科學知識基礎及興趣愛好、學生所處的特定社區背景和自然條件,引導學生確定合理的活動主題、項目。

(2)在活動實施階段,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資料的蒐集。針對學生的實際和相關的課程資源,在活動開始階段,可以結合實例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基礎訓練,幫助學生掌握利用工具書、使用視聽媒體、做筆記、進行訪談、對資料做整理和分類等方面的技能。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中,要指導學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實材料,指導學生運用調查、觀察、訪問、測量等方法;指導學生寫好研究日記,及時記載研究情況,真實記錄個人體驗,爲以後進行總結和評價提供依據,引導學生形成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瞭解學生開展活動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點撥與督促;要組織靈活多樣的交流、研討活動,促進學生自我教育,幫助他們保持和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對有特殊困難的小組要進行個別輔導。

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爭取家長和社會有關方面的關心、理解和參與,開發對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有價值的校內外教育資源,爲學生開展活動提供良好的條件。還要指導學生注意活動中的安全問題,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發生。

(3)在活動總結階段,教師應指導學生對活動過程中的資料進行篩選、整理,形成結論,指導學生着重對活動中的體驗、認識和收穫進行總結和反思。

5、豐富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活動的方式

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要倡導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化,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在每一項活動主題的實施過程中,要求學生儘可能多地進行活動設計、資料蒐集、調查、考察、參觀、訪問、實驗、測量、服務、製作、社會宣傳、演示、表演、總結、交流、答辯、反思等學習活動。通過學習活動方式的多樣化,促進綜合實踐活動各領域之間的整合。

6、做好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評價工作。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目的是爲了激發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評價應以形成性、發展性評價爲主,注重學生主體參與實踐的過程及在這一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積極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創新的意識。評價應注意多樣性和可選擇性,可自評、生評和師評相結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採用書面考試的方法,可採用作品(手工、勞技、科技作品、調查報告、研究性學習小論文等)評價、展示與交流、成果彙報活動、技能比賽等多種方法進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