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素質教育工作計劃(精選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62W

教師素質教育工作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教師素質教育工作計劃(精選5篇)

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和省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以培養造就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爲戰略目標,以提高教師師德素養和業務水平爲核心,以提升培訓質量爲主線,以全縣集中培訓和校本研訓爲支撐,創新培訓模式,優化培訓內容,全面提升中國小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專業化水平,爲實現我縣教育內涵發展提升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

二、實施原則

1.提升素質。堅持服務於中國小教育,服務於學生有效學習,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以“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爲宗旨,不斷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和綜合素養,着力解決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中的現實問題。

2.突出骨幹。堅持服務教育均衡發展大局,緊密結合我縣教師隊伍建設,以實施“骨幹教師素質提升工程”和“青年教師專業發展工程”爲抓手,充分發揮骨幹示範引領作用。

3.按需施訓。堅持需求導向,加強需求調研,針對不同類別、層次、崗位教師的需求,科學設計培訓課程,豐富和優化培訓內容,創新培訓模式,通過集中培訓、遠程培訓、校本研訓、課例研究、送培送教等多種方式,促進理論學習與崗位實踐和行動研究的緊密結合,不斷提高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4.提高質量。堅持質量爲重,加強制度建設和機制創新,提升培訓內涵,促進教師培訓可持續發展。

三、總體目標

以縣級培訓爲主體,以校本研訓爲基礎,以集中培訓、遠程培訓、讀書活動、課例研究、送培送教、高級研修等爲主要方式,突出師德素養、現代教育技術和課例研究,聚焦“提高教師有效教學能力,促進學生有效學習”,有計劃地對教師進行分類分層分崗按需施訓,使廣大教師的師德水平與綜合素養進一步提升,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進一步更新,實踐與應用能力進一步發展,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高。

四、主要任務

教師專業素質提升三年計劃期間,我縣中國小(幼兒園)教師培訓主要包括青年教師、骨幹教師、薄弱學科教師和全員培訓。

1.青年教師專業發展培訓。分期分批對近五年來參加工作的青年教師進行通識知識、學科知識、專業素養等方面的培訓和開展“我說我的成長故事”等活動,促進青年教師提高業務能力,形成鮮明的教學風格和特點,使之成爲我縣名優師的後備梯隊。

2.骨幹教師素質提升培訓。以學科教學最新動態與發展趨勢、課堂教學問題與對策、學生學習發展與評價、修訂版學科課程標準與有效教學、教育教學研究與教師專業發展、校本研修設計與實施爲重點內容,幫助骨幹教師總結教育教學經驗,探索教育教學規律,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能力、教研能力、培訓和指導青年教師的能力,在推進素質教育和教師全員培訓中發揮引領示範作用。

3.薄弱學科教師培訓。重點對英語、音樂、美術、心理健康、信息技術等薄弱學科專兼職教師的專業素養、學科知識、基本技能等方面的進行強化訓練,儘快提高這部分學科教師的綜合素質。

4.全員培訓。按照實施素質教育,深化課程改革,規範辦學行爲的要求,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教師成長規律,以提高在職教師教學實施能力爲目標,分專題分年度進行師德和業務培訓。

(1)師德培訓

模塊一:職業道德規範教育。重點提高教師職業理想和踐行師德能力;

模塊二:法律法規教育。提高教師法制素養和依法履行職責水平;

模塊三:學校安全教育。提高教師安全意識和保護學生安全技能;

模塊四: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師身心健康和關心學生心理健康能力。

(2)業務培訓

專題一:有效學習內容。主要包括現代知識觀與學生能力培養、學科教學最新動態與發展趨勢、修訂版課程標準與學習內容要點、修訂版教材分析與學科教學知識構建、學科學習內容疑難問題分析與解決。

專題二:有效學習指導。主要包括現代學習理論與因材施教、學習心理與學生學習特點、學習設計與學習方式、學科學習策略與有效學習指導、學科學法指導問題診斷與解決。

專題三:有效教學模式。現代教學理論與學生爲本、有效教學與教學模式選擇、學科教學模式有效應用典型案例研修。

專題四:有效學習評價。學習質量觀與學生全面發展、學習評價理論與應用、發展性評價與學習評價工具、課堂學習與過程評價技能、學科學習評價問題診斷與解決。

專題五:有效教學研究。學生有效學習與教師專業發展、學習指導與敘事研究、學科課堂學習、學習評價與行動研究、校本教學研修問題與指導。

專題六:課例研究。課例報告的內涵、要素、類型、好的課例報告的特徵、如何開展課例研究、課例研究的價值等。

(3)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與學科整合培訓

加強對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促進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提高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有效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和水平,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五、培訓模式

採取遠程培訓、集中培訓、校本研訓、名師講學、外派研修、讀書計劃等多種有效途徑進行教師培訓。

1.遠程培訓。通過與中國教育幹部培訓網、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網和山東省教師教育網合作,採用分校、分學段、分學科組建網絡班級的方法,教師平時在線學習,採取課程學習、在線答疑、互動交流和資源服務等方式,進行培訓專題的自主學習和在線研討活動,充分利用上層優質資源重點解決專業引領、問題指導、交流展示等問題。

2.集中培訓。以學期中組織爲主,寒暑假或雙休日組織爲輔,主要是配合遠程研修對重點專題內容的進行培訓、交流研討和問題指導。集中培訓可採取以賽代訓,以研代訓,研訓結合,研訓一體,案例分析討論式的培訓模式,各科室、各學科每年都要根據重點項目和職責分工,制定出詳細的培訓計劃,並認真按計劃組織實施,凡未列入培訓計劃的培訓項目原則上不能舉行,切實減少培訓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3.校本研訓。在學校組織下,分學段、分學科進行技能訓練和崗位實踐等研修活動,把遠程研修、集中培訓的內容內化吸收並應用到課堂,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各學校在排課時,每週要爲每個學科的教師留出半天無課時間,以方便各學科開展校本研訓活動。4.讀書活動。做到研讀教育理論書、精讀業務書、選讀興趣書。每年縣教育局推薦一本必讀書籍,教師選讀2—3本自選書籍。在認真讀書的同時,以筆記、讀書日誌等形式撰寫讀書心得。爲了檢驗學習成效,促進讀書活動紮實開展和學習成果及時轉化,縣教育局把必讀書籍相關知識納入專業知識測試,並積極舉辦“對我影響最深的一本書”主題徵文、讀書心得評比和“我的教育理想與信念”演講比賽活動,讓大家學有榜樣,趕有目標。

5.送培送教。基於學科、巡迴送教的方式,以學科教研員牽頭,每個學科組建1-2個“名師宣講團”,每學期定期到農村學校“送培送教”,開展集中答疑、示範教學、課例研修、同課異構和交流研討等活動,每學科每學期到每個鎮、街道、園區開展送培送教活動不少於1次,宣講團成員可不定期進行補充和調整。

6.課例研究。分學科組建縣級課例研究團隊,骨幹引領、全員參與,大面積開展課例研究活動,通過優秀課例評選等形式,促使教師聚焦課堂、聚焦學科,促進學科教學內容知識的發展。

7.高級研修。每年選派一定數量的骨幹教師利用暑假時間到北師大、華東師大等名校進行高級研修,開拓視野,汲取先進教育教學經驗,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努力打造一支師德高尚、理論水平過硬、教學水平一流的名優師團隊。

六、管理考覈

(一)加強組織領導。教育局成立中國小教師專業成長領導小組,加強對該項工作的領導、組織、指導、協調和管理。各鎮(街道)和各學校也要成立相應的機構,結合本單位實際,制訂培訓計劃和規章制度,確保教師專業成長工作有序、有效。各鎮(街道、園區)教管辦主任和學校校長是本單位教師專業成長的第一責任人,具體負責本單位的教師專業成長工作。

(二)確保經費投入。各單位要把教師培訓經費作爲全年財務預算的重要部分,確保每年用於教師專業成長的經費不低於全年經費的5%,積極爲教師參加各級培訓創造必要的條件。

(三)健全管理制度。堅持過程性考覈與終結性考覈並重,訓中以過程參與效度爲考覈重點,訓後以組織統一測試爲重點,堅持每年暑假組織一次教師專業知識集中測試。堅持中國小校長爲中國小教師培訓工作第一責任人制度,中國小教師培訓工作納入教育綜合督導、重點工作績效考覈,並與“第一責任人”考覈掛鉤;建立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證書》簽證制度,每年對教師的校本研修、讀書活動、教研科研、各類專題培訓及專業知識測試等情況進行綜合考覈,對不同層次的教師規定不同標準的學分要求,並作爲評優或晉級必要條件;完善教師培訓檔案管理制度,各學校要設立專人管理培訓檔案,及時記錄、收集、整理培訓資料並分類歸檔,做到各類文件、培訓資料、圖片音像資料齊全。積極探索創新培訓檔案制度,建立和完善培訓檔案管理信息化體系,逐步實現教師培訓管理信息化、制度化。

教師素質教育工作計劃 篇2

爲了迎接挑戰,提高我校教師、學生的整體素質和教育教學質量,特制定素質教育實施方案:

一、轉變教育教學觀念

素質教育從本質上說,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質爲宗旨的教育。素質教育是爲實現國家教育方針規定的目標,着眼於受教育者羣體和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爲根本目的,以注意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促進受教育者德、智、體諸方面生動活潑地發展爲基本特徵的教育。素質教育是同“應試教育”完全不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它強調要全面發展而不是單純應付考試,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而不是讓學生被動機械地接受知識。而這些恰好就是我校教育教學質量再上新臺階的必然選擇,因而必須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用素質教育的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武裝學校領導和全體教師。

(1)有計劃、有步驟、不間斷地學習教育理論與教改經驗、等,要求教師結合自己教學實際,領悟真諦,學以致用。(2)編輯《一中教育信息》,採擷素質教育的最新信息。(3)定期組織教師到旗、市重點中學參觀學習、開闊眼界。

二、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素質教育的內涵就是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每一個方面,發展學生特長,使他們自覺、主動地發展。爲此,我們提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素質,讓學生全員發展、全面發展、特殊發展,全面啓動學生“內驅力”,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1、全員發展,面向全體學生 。面向全體學生,提高整體素質,是我校艱難爬坡後再上新臺階的必然選擇。爲此,我校採取以下措施: (1)建章立制。教師年度考覈、評獎評優、晉升職稱,與後進生、邊緣生轉化掛勾。(2)各年級各學科都要確定明確的轉化、幫助對象並和學校簽訂責任合同,制訂具體計劃,切實促進後進生、邊緣生轉化。(3)逐步實行班幹部輪換制或競選制,使每一個同學都有機會發揮自己的領導、組織才能,培養學生的自理自立能力。(4)要求教師熱愛、關心、瞭解每一個學生,尊重他們的人格和自尊心;要公正、平等對待學生,虛心聽取不同層次學生的意見;不準體罰、變相體罰或諷刺、挖苦學生,不準把學生轟出課堂,不隨意停止學生上課。

2、全面發展,面向學生的每一個方面全面發展的內涵是讓學生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得到發展。爲使這一目標落到實處,學校採取以下具體措施:

(1)堅持德育爲首的原則,使學生先做人,後成才。加強德育制度建設,實行班級、個人德育量化考評制度;採取多種形式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強化艱苦奮鬥教育;開展“講文明、端品行、樹理想、塑形象”活動,對學生進行行爲規範和成才意識教育。(2)每年舉行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3)繼續辦好團小組,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發揮其先鋒模範作用,在培養成熟的學生中發展團員。(4)開足開齊體音美和勞技課程, 切實解決藝術課程在我校開齊。積極培養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參加社會公益勞動的能力。

3、特殊發展,發現學生特長並加以強化,使學生特長能最大限度發揮。素質教育必須培養學生“全面加特長”,使學生即能全面發展,又具有一定的特長。學校堅持以下做法:(1)發現並培養學生的特長學科。要求每個任課教師和班主任要對每個學生進行全面的分析、評價,發現其特長並加以培養。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培養特長的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2)培養學生的特別興趣。除了文化課領域要有特長外, 每個學生都要培養一項以上的興趣愛好。要求學生能唱好一支歌,欣賞一幅畫,熱心一項體育活動;鼓勵學生在科技、勞技方面的發明創造。全面加強培養學生特別興趣的陣地建設,建立了微機、文學、歌舞、球類、田徑、等課外活動小組,並切實保證、支持這些小組的活動。

4、啓動學生“內驅力”,變“要我學”爲“我要學”。素質,本來就是一種“內在”的東西。啓動學生“內驅力”,正是抓住了素質教育的“內在”本質。爲啓動學生“內驅力”,學校採取以下措施:

(1)加強對學生的理想、前途教育,培養學生的自覺成才意識。 (2)加強學法指導,使學生“會學”、“學會”。 每學期任課教師都要對學生進行一次全面的學法指導,學生之間進行一次學法交流。學校將盡力爲教師、學生提供有關的資料或先進經驗。(3)還權於學生,讓學生自主發展。任何教師不得私自佔用學生的課外活動時間;自習輔導要體現輔導、答疑的性質,不能講新課,要給學生留給足夠的吸收、消化的時間。(4)加強九年級學生的迎考心理培養,使學生以自信、樂觀的心態參加會考。

三、建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積極推進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在於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爲了提高我校教師的整體素質,學校採取以下措施:

1、大力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敬業、愛生、勤學、奉獻”是教師應具備的崇高的思想品德。教師的思想品德在學生德育中具有很強的感化作用。我校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是好的,是一支可以信賴的隊伍,他們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熱愛學生,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無私奉獻,以自己的言行在社會上樹立了良好形象,這是主流。但在商品經濟大潮的衝擊下,也出現了不容忽視的新情況、新問題(如敬業奉獻精神有些淡化等)。爲此,我們將大力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以高度精神文明塑造人民教師的光輝形象,倡導無私奉獻精神。 (1)認真學習和貫徹國家教委和全國總工會新修訂的《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以《規範》的要求規範教師的言行。(2)繼續強化艱苦奮鬥、艱苦創業教育。(3)樹立道德標兵,並進行表彰。(4)加強德育交流,召開德育經驗交流會。

2、紮紮實實繼續推進教師系列達標活動和優質課活動。 (1)大練教學基本功。學校採取加壓和激勵相結合的措施,推廣普通話和規範字。推進辦公自動化、教案優質化,35歲以下青年教師必須學會操作微機。教學手段現代化,不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不能評爲優質課。(2)抓好“四課”:每學期已達標教師上一節“合格課”、高級教師上一節“研究課”、名師上一節“示範課”,每年舉行一次青年教師“彙報課”,使全體教師互相切蹉技藝,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3、優化教育教學過程。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實施素質教育從根本意義上講,是要優化教育教學過程。爲抓好這個核心,學校要求:(1)強化集體備課。這是優化教學過程的前提和基礎。學校對集體備課提出了具體的要求,並加強督導檢查。(2)實施優質教案工程。各備課組在個人研究的基礎上集體備課,形成統一標準的優質教案首頁,並輸入微機,規範打印,資源共享。這有助於提高優質課的覆蓋率,有利於青年教師的成長。(3)改進教法。教師課堂教學要精講、講活,注意啓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率;要因材施教,分類指導,面向全體學生;講課中要進行學法指導,使學生掌握分析方法,會學、樂學;要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4)反對題海戰術,減輕學生沉重的課業負擔。學校要求各科佈置作業一要精心篩選,二要適量,反對大量擠佔學生的時間;單元檢測、滾動考試要精選題目,體現能力要求,要適當控制次數;把活動時間、自習、星期天還給學生,讓他們消化吸收、發展自我;嚴格控制資料的徵訂和印刷;各科要精選習題,組建題庫,輸入微機,合理使用。各備課組要認真研究和探索切實減輕學生負擔, 提高作業質量的途徑和形式,作業或試題評析要注意分析方法,分析角度,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

四、建立素質教育導向的新的評價制度

“應試教育”的弊端之一,就是片面地用考試分數、升學率評價學校教育質量,評價教師的工作,形成對基礎教育的負面導向作用。因此,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我校將進一步摸索、探討、建立從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對學生素質進行全面評價,從辦學方向、管理體制和領導班子、教師管理、教育教學工作、行政工作及辦學條件等方面對學校進行綜合評價,從教書育人方面對教師進行全面評價的指標體系。

教師素質教育工作計劃 篇3

一、端正思想明確認識(指導思想)

堅持以師德建設爲中心,以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爲目標,以學習貫徹xx大精神爲動力,以現代化教育觀念爲指導,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爲主線,注重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與更新,突出教育科研能力的培養與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形成實、活、新爲特徵的教學氛圍,通過教學實踐,加強教師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認識理解。

二、全面培養注重實效(工作思路)

幼兒教師是幼兒園教學中的骨幹力量,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生力軍。而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因此,我園對教師的培訓所採取的培訓策略是:以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深化課堂教學改革

積極開展教育科學研究,迅速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爲中心,全面培養,以達到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的目的。

三、不斷探索開拓新路(培訓過程與成效)

適應21世紀教育發展需要的幼兒教師,是高素質的幼兒教師,對她們的培養應當是全方位的培養。因此在培訓前,首先制定了較爲全面的培訓計劃,使教師能在培訓中得到全面的提高,有了可靠的保證。

1開展生動的師德教育活動,加強師德建設。

組織教師認真學習xx大精神,學習貫徹教育部頒發的《幼兒園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提高教師以德治教的自覺性。力爭形成愛生敬業、樂於奉獻、團結協作、教書育人的職業道德。同時,並認真的組織教師學習教育教學法規,經常組織教師進行思想彙報、交流和座談會,淨化教師的思想和言行,堅決杜絕做有損師德的事。同時,提高教師的安全意識,有高度的責任感,教師真正做到爲人師表、身正爲範,用實際行動去贏得社會的讚譽,家長的尊敬和信賴。

2.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認真組織好教師的業務學習。

我園圍繞中心園開展的各種評比活動,大力發揮骨幹教師和青年教師的帶頭示範作用。經常開展課研和課改活動,重在深入研討《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

要求教師設計一份體現《綱要》精神的活動方案,寫一份滲透《綱要》精神的有關論文,舉辦一次談《綱要》座談會。開學初,要求教師制定好自我培訓計劃。一週安排一次作爲教師基本功練功日,一學期安排一次基本功競賽,認真組織教師之間的教學研究活動。

要求骨幹教師上好示範課,青年教師每月上好一節教學研究課,35週歲以上的一學期上好兩節研究課。園領導聽課不少於30節,教師不少於20節。在教學過程中,側重幼兒興趣的培養、能力的提高、環境的創設、材料的準備及良好習慣的養成,努力提高保教質量。

3、圍繞課題“培養幼兒關心他人”,搞好課題研究培訓工作。

本學期,我們組織教師認真研究、實踐、總結,上好課題研究課,寫好有關論文,收集整理好各種材料,爲下半年充分做好接替的準備,併發揮教研組的作用。雙週二是作爲教研組活動日,各教研組做到有計劃、內容,有總結。切實提高了教師的科研意識,定期檢查教師的備課。

四、積累經驗,反思不足,努力實現培訓工作課程化(全面總結,完善思路,形成體系)

我們知道課程化的培訓工作方式還剛剛開始,我們有計劃的培訓與一些應急工作之間還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各類培訓內容的銜接落實上還有待於我們進一步思考,怎樣纔能有效解決以上問題,仍需要我們不斷實踐不斷探索,才能使各類培訓最終形成課程化體系。

總之,教師培訓是我園的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我們不斷努力,不斷探索,每個教師都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樹立生命不息教研不止的思想。

教師素質教育工作計劃 篇4

一、端正思想明確認識(指導思想)

堅持以師德建設爲中心,以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爲目標,以學習貫徹xx大精神爲動力,以現代化教育觀念爲指導,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爲主線,注重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與更新,突出教育科研能力的培養與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形成實、活、新爲特徵的教學氛圍,通過教學實踐,加強教師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認識理解。

二、全面培養注重實效(工作思路)

幼兒教師是幼兒園教學中的骨幹力量,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生力軍。而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因此,我園對教師的培訓所採取的培訓策略是:以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深化課堂教學改革

積極開展教育科學研究,迅速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爲中心,全面培養,以達到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的目的。

三、不斷探索開拓新路(培訓過程與成效)

適應21世紀教育發展需要的幼兒教師,是高素質的幼兒教師,對她們的培養應當是全方位的培養。因此在培訓前,首先制定了較爲全面的培訓計劃,使教師能在培訓中得到全面的提高,有了可靠的保證。

1開展生動的師德教育活動,加強師德建設。

組織教師認真學習xx大精神,學習貫徹教育部頒發的《幼兒園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提高教師以德治教的自覺性。力爭形成愛生敬業、樂於奉獻、團結協作、教書育人的職業道德。同時,並認真的組織教師學習教育教學法規,經常組織教師進行思想彙報、交流和座談會,淨化教師的思想和言行,堅決杜絕做有損師德的事。同時,提高教師的安全意識,有高度的責任感,教師真正做到爲人師表、身正爲範,用實際行動去贏得社會的讚譽,家長的尊敬和信賴。

2.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認真組織好教師的業務學習。

我園圍繞中心園開展的各種評比活動,大力發揮骨幹教師和青年教師的帶頭示範作用。經常開展課研和課改活動,重在深入研討《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要求教師設計一份體現《綱要》精神的活動方案,寫一份滲透《綱要》精神的有關論文,舉辦一次談《綱要》座談會。開學初,要求教師制定好自我培訓計劃。一週安排一次作爲教師基本功練功日,一學期安排一次基本功競賽,認真組織教師之間的教學研究活動。要求骨幹教師上好示範課,青年教師每月上好一節教學研究課,35週歲以上的一學期上好兩節研究課。園領導聽課不少於30節,教師不少於20節。在教學過程中,側重幼兒興趣的培養、能力的提高、環境的創設、材料的準備及良好習慣的養成,努力提高保教質量。

3、圍繞課題“培養幼兒關心他人”,搞好課題研究培訓工作。

本學期,我們組織教師認真研究、實踐、總結,上好課題研究課,寫好有關論文,收集整理好各種材料,爲下半年充分做好接替的準備,併發揮教研組的作用。雙週二是作爲教研組活動日,各教研組做到有計劃、內容,有總結。切實提高了教師的科研意識,定期檢查教師的備課。

四、積累經驗,反思不足,努力實現培訓工作課程化(全面總結,完善思路,形成體系)

我們知道課程化的培訓工作方式還剛剛開始,我們有計劃的培訓與一些應急工作之間還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各類培訓內容的銜接落實上還有待於我們進一步思考,怎樣纔能有效解決以上問題,仍需要我們不斷實踐不斷探索,才能使各類培訓最終形成課程化體系。

總之,教師培訓是我園的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我們不斷努力,不斷探索,每個教師都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樹立生命不息教研不止的思想。

教師素質教育工作計劃 篇5

一、 明確幼兒素質教育的目標。

以往的教育模式,往往偏重於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較多地考慮幼兒學會了多少知識,掌握多少技能;又或者,往往較多地考慮先進的教育手段,而忽視了教學活動本身的生命意義。

這顯然是對素質教育的誤解。那到底素質教育的目標是什麼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在其《學會生存》一書中提出“未來教育的四大支柱--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和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的終身教育思想”。這也是我們幼兒園實施素質教育目標體現。

1、 學會做人:要求促進每個人的全面發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審美意識、個人責任感、精神價值等方面的發展。它是思想品德、道德規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各種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意志、毅力等方面的總和。

2、 學會學習:學會運用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來學習,養成積極的學習態度,正確的學習方法,引導幼兒對身邊的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使幼兒獲得初步的科學態度和價值觀。

3、 學會做事:學會在一定環境中工作、生活的能力,善於應付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學會做事的能力,不僅要學會實際動手操作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備一種綜合而成的能力,它包括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社會行爲、集體合作的態度,主觀能動性,管理能力和解決矛盾的能力,以及敢於冒險的精神。

4、 學會共同生活:即學會與他人合作,尊重他人,既要尊重多樣化的現實,又要尊重價值觀的平等,增進相互瞭解、理解和諒解,加強對相互依存關係的認識,併爲共同的目標而奮鬥。

二、 實施素質教育,要求做到以下幾點:

1、 充分認識教師應充當的角色

我們要讓幼兒全面發展,就要求我們教育者努力地創造條件,真正瞭解自己充當的角色:一個指導者、觀察者、合作者,甚至是幼兒的參謀和助手。我們要通過觀察,準確地瞭解幼兒,隨時發現幼兒的興趣,及時調整活動的內容,以滿足幼兒的需要。

另外,要給幼兒充分的操作探索時間,不要隨意打擾、中斷他們的思維,不要急於直接指導,而要適時給予提示、引導,把握好提供幫助的時機、方法和程度。這樣,才能讓幼兒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地、積極地學習,將所學的知識運用於實際,變“要我學”爲“我要學”“我愛學”“我會學”。並要努力做到“面向全體”、“因人施教”,用心發現每個孩子的智力潛力和特點,讓每個孩子都體驗到快樂和成功,爲每個孩子提供一條建立自我價值的有效途徑。

2、 培養幼兒的良好的行爲習慣。

馬克思曾深刻地論述道:“從小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爲習慣,有利於促進幼兒體、智、德、美諸方面的全面發展,是實現人的全面和諧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科學家根據自己的切身體會,對行爲習慣提出了七個方面的重要內容:

(1)慷慨大方。小夥伴在一起時,“把自己的東西一半分給小夥伴”,不能自個兒獨吃。

(2)誠實守信。“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不說假話,要讓別人信得過。

(3)有條不紊。“東西要放整齊”,用過的東西要放回原處。

(4)講究衛生。“吃飯前要洗手”,不吃髒東西。

(5)知錯就改。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小孩子。但“做了事要表示歉意”,迅速改正。

(6)勞逸結合。“午飯後要休息”,平時活動也不能過度。

(7)細心觀察。“要注意觀察周圍的大自然”,要多看看,多想想等。

良好的行爲習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長期的生活裏逐漸形成的,它貫穿於孩子一日生活的各個方面。我們應善於抓住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譬如,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是在他飲食、起居等活動中逐漸養成的,文明禮貌習慣是孩子在待人接物的過程中培養的,愛學習的習慣往往是在遊戲中形成的,愛勞動的習慣是在自我服務和爲他人服務的過程中培育的。

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爲習慣,就要把孩子本來不自覺的行爲,轉化爲有意識的自覺行動。這就要求成人要細微地觀察孩子,瞭解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根據孩子的特點確定培養目標,並善於抓住教育時機,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孩子儘快地從“要我做”向“我要做”轉化。

3、 培養兒童創造的習慣。

在養成兒童的各種好習慣中,最重要的是什麼呢?陶行知先生認爲是培養兒童創造的習慣。部分教師認爲,素質教育就是每天教幼兒畫畫、唱唱、跳跳,教一些簡單的知識、技能或藝術,這就是素質教育。

其實這隻素質教育的一個部分,素質教育不僅是“全面”而且還應該不斷髮展。我國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朱慕菊強調:“素質教育要努力地做到‘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充分發展’。”要讓幼兒能全面地發展並非簡單地增加科目就能完成,它要求我們教育者努力創造條件,把創造還給孩子。

陶行知先生認爲,教育者應該“把自己擺在兒童的隊伍裏,成爲孩子當中的一員:解放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小孩子的頭腦、解放小孩子的雙手、解放小孩子的嘴、解放小孩子的空間、解放兒童的時間。”我們要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把發揮幼兒創新意識的培養交織在日常活動中,融入教學。

教師要抓住幼兒身邊發生的每個能激起幼兒思考、想象,且爲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情、境,讓幼兒能大膽地想象、積極地創造。

4、 發展幼兒的交往能力。

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會對人的要求,通過交往,人們能夠互相交流信息和感情,協調彼此之間的關係,達到共同活動的目的。幼兒時期的交往對幼兒的成長極爲重要,它能促進幼兒更好地適應社會。未來社會需要我們的下一代具有較強的社會交往能力,然而今天的獨生子女恰恰出現了自私、自卑、孤僻等情況,交往能力比較差。由此可見,提高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非常重要,因此,作爲教師應爲

幼兒創設更多的交往環境,讓幼兒有更多的機會與別人接觸、遊戲、交流。在交往中,當孩子與同伴發生不愉快時,應留給他們一定的空間,讓他們逐步學會處理一些簡單的問題,不要輕易替他們做主。因爲,教師不能永遠把孩子抱在懷中,永遠做他們的保護傘。

當孩子與同伴發生矛盾鬧情緒,如:互相爭搶玩具,不願與某人交往、與同伴發生碰撞等,作爲教師因鼓勵幼兒正確面對這件事,要教幼兒學會寬容別人,原諒別人的錯誤,鼓勵幼兒與他人交往,學會謙讓和禮儀,學會處理與他人的關係,學會接受別人。利用情境活動和角色遊戲等,讓幼兒在模擬的社交環境中獲得各種交往的技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