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教育敘事(通用12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78W

幼兒園小班教育敘事 篇1

今天講《聰明的烏龜》時,我曾提問:“你們喜歡故事中哪個小動物?”故事中狐狸要吃青蛙和烏龜,可是烏龜很聰明,想辦法戰勝了狐狸。依照我們的思維,應該是喜歡烏龜的,這也是我這節課的預設。多數孩子回答喜歡烏龜,可是趙正陽的回答讓我很不理解,他喜歡狐狸!趙正陽解釋說:因爲狐狸很漂亮。我遲疑了,不知道這節課該如何繼續下去。這時其他孩子們給我解了圍:“狐狸太壞了,它欺負小動物。”趙正陽不服氣地說:“我們可以教育它,這樣它不就會變好了嗎?”教育狐狸,這是一種好提議,我順水推舟地說:“我們怎樣教育狐狸呢?”孩子們熱烈地討論了起來,整整一個下午,孩子們的情緒都很高漲,也想了很多很多教育狐狸的辦法。通過孩子們對狐狸的教育,狐狸不再欺負小動物了,變得更可愛了,孩子們的心中又多了一個美好的形象,這樣不是很好嗎?如果當時我直接否定了孩子們的回答,在情感上會對孩子們造成傷害,打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可能限制孩子們的想象力,嚴重的會形成現在普遍存在的“板鴨子”。這次關於“教育狐狸”的話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孩子們探索問題的積極性提高了,想問題的角度也多了。

幼兒園小班教育敘事(通用12篇)

我們思想中常存在一些錯誤的認識,總認爲孩子就應該服從大人,他們的一些想法都是不成熟的,是不可取的。一旦孩子的行爲和自己的預設不相符合時,總是想方設法地爲自己找藉口,“苦口婆心”地勸說,然後“心滿意足’’地看着孩子走到自己預設的軌道上來。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沒有創新意識,只會按部就班,因循守舊,過早地成爲素質教育下的“板鴨子”!

只有“蹲下來和孩子說話”才能真正瞭解孩子們的意願,走進他們的心中。學會在隨機教育中關注孩子的想法,爲他們營造一個寬鬆民主的學習氛圍,才能真正體會到孩子成長的快樂;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體會到自己勞動的甜蜜

幼兒園小班教育敘事 篇2

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如果孩子們處在一個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又有一個像姐姐一樣的大朋友,這個大朋友還需要他們的“照顧”與“同情”,一下子孩子就感覺自己長大了。他們的表情告訴我,他們對此感到又自豪又快樂又滿足。

比如我們班有一個孩子非常喜歡看《西遊記》,也對裏面的孫悟空十分着迷。剛來園的時候,他只是很平淡地表達他是孫悟空,雖然也常學學孫悟空的樣子,在他的表述當中有對老師的懷疑,因爲他的聲音怯怯的。這是他對老師的試探,看老師能不能理解他。如果我們只是很平常地反應,讓他自己玩,可能他也就體會不出和老師一起分享這個角色的快樂了。但我們對他的反應是積極的,老師故意做出很驚奇的樣子說:“真的嗎?你是孫悟空,那太好了!”他的興趣就來了,一下子精神了,並且還給我們講孫悟空是如何打妖怪的,講起來就像自己身臨其境一樣。戶外活動的時候,老師做出很害怕的樣子,對他說:“你在前面給我們帶路吧,我們怕前面有妖怪,你可以保護我們嗎?”他一下子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做着孫悟空的樣子在前面奔跑着,還時不時地回來招呼我們。老師的思索用正確的態度去看待新入園的孩子,我覺得這是每個老師要具備的最基本素質。

剛入園的孩子是脆弱的,這是他正式走上社會參與到一個集體當中的第一步。作爲老師,我們應該讓他們從最初離開父母懷抱的焦慮與不安全中順利過渡過來。在新的環境中,孩子們會有各種各樣的表現,能讓他們在幼兒園感到愉快,是我們老師的責任,也是家長關注的焦點。如果老師通過了孩子的考驗,取得了他的信任,孩子就會由此變成了一個十分開朗的小朋友。如果想讓孩子在幼兒園中感到快樂,我們老師不能忽略孩子向你發出的每一個快樂的信息,這個信息也許是孩子向你做試探和考驗,也是他們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他們通過自己的試探,發現老師是友好的、可親的,又是值得信任的;周圍的環境是安全的,和諧的。這樣的環境中,孩子能不快樂嗎?

幼兒園小班教育敘事 篇3

一、背景

託班是孩子第一次過集體生活的初始階段,對他們進行常規培養尤其重要。經過一學期的培養訓練,孩子們的常規已初見成形。可寒假休息了二十多天孩子們回來後,我發現班上出現了這樣一個現象:當老師需要孩子們移動小椅子進行活動的時候,有的孩子是一隻手拖着小椅子走的;有的孩子是一隻手拎着椅子,搖搖晃晃地走的;有的孩子不站起來,坐在椅子上拖着走的……此時椅子與椅子之間、椅子與地板之間不是發出“咚、咚、咚”的敲擊聲,就是發出“吱、吱、吱”的摩擦聲。而且地板上也滑出了一些小小的痕印,看到孩子們這樣不愛護小椅子。我有些生氣地說:“你們這樣子,椅子很容易搞壞的,請小朋友們把小椅子搬起來走路”。可是還是有小朋友無動於衷,依舊把椅子拖着走,發出很大的噪聲。

二、實錄

一天,我們正在開展談話活動:“我的好爸爸”,只聽“啪”的一聲,把老師和小朋友都嚇了一跳。原來繆仁軒小朋友連人帶椅子的摔在了地板上,當時我是又好氣又好笑,但轉念一想遇到事情光靠訓斥、說教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何不抓住時機對孩子們進行一番教育呢?於是我煞有介事地說:“你們聽誰在哭啊?”小朋友立即安靜了下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東找找西找找。接下來我告訴他們:“中午小朋友睡覺的時候,張老師也聽到教室裏有哭聲,我找啊找啊,找了半天終於找到啦!你們猜是誰在哭?哦,原來是小椅子在哭,我問小椅子你爲什麼哭啊?它含着眼淚對我說,小朋友不愛護它,一會兒拖着它走,把它得腿拖得疼疼的,一會兒拎着它搖搖晃晃的走,把它身上碰的青一塊紫一塊的。現在小椅子還傷着呢。”此時小朋友們的臉上都露出了一些不忍的神情。我不失時機的繼續說道:“現在啊小椅子想離開託二班啦,不和託二班小朋友做朋友了,怎麼辦呢?”小朋友開始着急了紛紛說到:“小椅子你別走,我們不拖你了,我們改正了,我們兩隻手搬椅子了……”此時,我靈機一動何不將老師自創的一首《小椅子》兒歌下放給孩子,幫助孩子掌握正確地搬椅子方法呢?於是我對孩子們說:“如果你們想和小椅子做朋友,就請像

張老師這樣做。”我一邊念兒歌一邊示範:“小椅子,我愛你。天天和你在一起,兩手搬,輕輕放。累了坐在你身上”。有的孩子一下子就學會了兒歌,這時小朋友都模仿着我的樣子,輕拿輕放椅子。此後,拖椅子的現象日益減少了,“哐當哐當”晃椅子的聲音聽不到了,如果有誰偶爾忘記了,立刻就會有別的小朋友提醒他改正呢。

三、反思

(一)抓住時機巧用擬人化教育

瑞士着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兒童時期的“泛靈心理”乃是把事物視爲有生命和有意向的東西的一種傾向。在幼兒心目中,一切東西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感情的活物。利用幼兒“泛靈心理”對幼兒教育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老師應善於將物“擬人化”,以激發孩子的“泛靈心理”,使之產生移情心理,進而理解和形成相應的良好習慣。如上面的例子經過對孩子實施擬人化的教育,讓孩子體驗到了積極情緒,爲孩子創設了寬鬆、安全、自由的心理氛圍,比起向孩子們說教講解深刻道理效果好得多。培養了他們的愛心與同情心。小椅子的事件也許是件很微小的事情,但是卻讓我們的孩子知道了,在他們的生活中,不光是成人的呵護和關愛,學着關心他人也同樣重要。關心他人,需要從點滴的小事做起,就像和小椅子做朋友一樣,這是良好道德情感的培養,有利於孩子們健康的成長!

(二)孩子模仿老師的言行

託班孩子的思維來自於實物和直觀的形象,往往從事物的表面形象來認識事物,他們的思維要通過成人的啓發誘導,在具體活動中才能逐步發展。他們好模仿,成人的言談舉止、行爲習慣都是他們學習模仿的榜樣。他們一天中接觸最多的是老師,老師的一言一行他們盡收眼底。孩子由於年齡小生活習慣的正確與否沒有準確的概念,首先得讓他們形成正確的概念,對不良的行爲,作爲教師不能簡單地指責、阻止,而應正確地講解、示範、引導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概念,給他們一個可效仿的榜樣,讓他們在看看聽聽說說做做中主動地自覺地去學習,去模仿。正如着名教育家馬卡連科說:“教育必須從細節開始”。

幼兒園小班教育敘事 篇4

作爲一名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新教師,每天中午看孩子們午睡是我最發愁的事情,因爲一個班三十來個孩子,要讓他們很快地安靜下來,乖乖地入睡並不十分容易。這一段時間以來,雖然大多數孩子在吃完午飯後能夠做到輕聲走進睡眠室,整理好自己的牀鋪,躺下來休息,但是這樣安靜的環境時常會被個別幼兒打破,而後所有的孩子都興奮起來,有的孩子互相檢舉告狀,有的孩子會趁機做一些搞怪的動作引人發笑,也有的孩子會趁亂到其他小朋友的牀鋪前溜達一圈。本來只需要十分鐘的睡前準備時間,往往因爲需要不斷地提醒規則而延長到半個小時,我對孩子們說的最多的話就是:請你安靜!請你閉眼睡覺!快躺好啦!趕快睡覺呀!儘管反覆重申,孩子們對我的話依然置若罔聞,常常是這邊安撫了一個孩子躺下來,另外一邊又傳來嘰嘰喳喳的說話聲,接着又有小朋友說:“老師,我要尿尿。”在孩子們的各種狀況面前,我變得束手無策,心中充滿了無力感。想到一位有經驗的老教師曾對我說過,由於新教師本身缺少在孩子們心目中的威信,而且孩子正在試探你的行爲準則底線,所以在日常的生活環節中會出現很多看似具有挑釁意味的“搗亂”行爲。

現實中的遭遇讓我想到了張元導演的一部電影《看上去很美》,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小男孩方槍槍在幼兒園裏的生活故事,其中有一個段落也是講述老師看孩子們睡午覺的事情。由於當時那位老師採取比較嚴厲的方法對待孩子們,後來孩子們居然把老師想像成了會吃人的大怪物……想到這兒我暗自告訴自己:千萬不能讓孩子們把自己想成是一個大怪物,否則我這個老師就太失敗了。我一定要想想辦法,讓孩子們乖乖地、美美地進入夢鄉。

這一天和往常一樣,當大部分的孩子都走進睡眠室整理牀鋪、準備睡覺的時候,我對孩子們說:“今天陳老師要和你們玩一個悄悄話的小遊戲,這個悄悄話可是我們兩個人之間的祕密哦。但是我要看看誰先在小牀上躺好了,閉上眼睛,這樣做的小朋友我纔會走過去到他耳邊說。”聽完我的話,孩子們的臉上有幾分驚奇,有幾分期待,也有幾分興奮。隨後紛紛脫完衣服鑽到被窩裏,有幾個孩子還小聲地議論:“快點,陳老師要給咱們說悄悄話啦!”“她會說什麼呀?”“我猜她會說……”讓我感到意外的是,睡眠室裏雜亂的聲音越來越小,孩子們一個個都安靜下來,甚至那幾個愛“搗亂”的小男孩也躺在小牀上,滿懷期待地等着我的悄悄話。

菲菲是我們班吃飯挑食比較嚴重的一個女孩子,也自然成爲保育員老師的“重點關注對象”。我先走到菲菲的牀邊,湊到她的耳邊對她說:“菲菲你今天中午吃飯真有進步,不僅把菜和飯都吃完了,而且還把小桌子擦得很乾淨,希望你以後繼續保持哦!”菲菲聽了,有些害羞地一笑。接着我又走到東東的牀邊,對他說:“你今天的小值日生做得很棒哦,我看到吃飯前有幾位小朋友忘了把小椅子搬回座位上,是你提醒他們送椅子,而且你還把全班小朋友的椅子都重新擺放整齊。謝謝你,你是一個優秀的小值日生。”聽完我的話,東東衝我一樂,把頭埋進了被窩裏,似乎有些不好意思。慶慶是班裏愛蹦愛跳、精力充沛的一個男孩子,往常他在小牀上總會折騰一會兒,不是去拉一拉隔壁小朋友的被子,就是去撓撓旁邊小朋友的小腳,惹得其他小朋友老是告他的狀。可是今天,當我走過他的牀邊,他正緊緊地閉着雙眼,看來是正專門等待我的悄悄話呢。雖然是假裝睡覺的樣子,但是他並沒有再去做一些小動作,這對他來說還是不小的進步。我俯下身子,低聲對他說:“慶慶,陳老師知道你一直很喜歡玩火車過山洞的遊戲,你要先好好休息,養足精神,下午戶外活動和我比比,看看咱倆誰的火車開得快,怎麼樣啊?”慶慶似乎覺得被我看穿了心思,有些驚喜地看着我說:“行!陳老師,那咱們說好了啊!你可要記得下午一定要玩火車的遊戲哦!”我摸摸他的頭,含笑點頭表示答應。

只見他特別開心、滿足的樣子,轉過頭去和旁邊的小朋友說:“陳老師說啦,下午咱們玩火車過山洞的遊戲!”然後躲到被窩裏自言自語小聲嘟囔了幾句,我猜沒準是給自己加油呢。孫銘澤是班裏個子比較矮的一個男孩子,他有一個特別要好的夥伴,是班裏個子最高的女孩子張嘉桐。我走到孫銘澤身旁,俯下身去對着他的耳朵輕聲說: “明明,你知道你的好朋友張嘉桐爲什麼長得那麼高嗎?,你想不想成爲男孩子裏最高的一個呢?陳老師告訴你,睡覺就是一個長高的祕訣,因爲人在睡覺的時候,長高細胞在身體裏最活躍,多睡覺,就能讓身體變高變強大。”孫銘澤將信將疑地看着我,我接着說:“不信的話,你可以試一試哦!從今天開始試一試。”還沒等我說完,他自動地閉上了眼睛,做好了入睡的準備。妞妞是班裏最不愛睡覺的一個小女孩,就在剛纔我和其他孩子說悄悄話的時候,她一直坐在小牀上,我看在眼裏,急在心裏。還沒等我走到她的身邊,她就迫不及待地追問:“陳老師,你快來和我說說吧,你說的什麼悄悄話呀?”見她這麼期待聽我的悄悄話,我想起這幾天她聽了童話故事《拇指姑娘》後總是和別人說“長大了要做最漂亮的新娘”,於是我走過去在她的耳邊說:“妞妞,陳老師喜歡你,因爲你是一個特別聰明、可愛的小姑娘,長大了你一定會是世界上最漂亮最美麗的新娘。希望你在夢中能看見長大的自己。”她聽完連忙說:“那我馬上睡覺,睡着了就可以夢見我做漂亮新娘啦!”我微笑着對她點點頭,然後幫她蓋好被子,在她的額頭親吻了一下,她無限滿足地閉上了眼睛。

等我依次輪流和孩子們說完悄悄話,睡眠室裏已響起孩子們此起彼伏的鼾睡聲,他們一個個都安靜地進入了夢鄉,有的小臉上還掛着甜蜜的微笑,或許還做着一個我剛纔悄悄跟他們構畫的美夢。連我自己都沒有想到,這個悄悄話的小遊戲居然如此地吸引孩子們,讓孩子們從平日的“淘氣搗亂”變成今天的“乖巧可愛”。睡眠室裏也不再有冷冰冰的要求和指令,少了那種老師和孩子們之間對立的緊張,而被一股溫馨愜意的暖流包圍着,有一種家的感覺。

今天的小遊戲讓我深刻地體會到孩子們是多麼渴望受到老師的關注,希望和老師接近,讓老師喜歡,和老師分享一點自己的小祕密。如果老師能夠做一位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多多觀察孩子,瞭解他們,記錄一些點滴小事,然後告訴孩子,讓他們知道你看到了他,你關注到了他,那麼孩子的童心世界也會向你敞開,他們會用天真的笑臉和真誠的眼神給予回饋,使得更多的愛在老師和孩子之間傳遞,讓教育真正成爲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的詩意般美好。

幼兒園小班教育敘事 篇5

小班幼兒正處於自我意識萌發時期,往往會以自我爲中心。有的幼兒霸佔心理很重,認爲什麼都是我的,不會謙讓;有的幼兒較膽怯,羞於交往,害怕對方拒絕自己,但其內心也是渴望能和同伴說笑遊戲的;有的幼兒缺乏起碼的禮貌知識,在活動中撞倒了對方或踩痛了對方連一句"對不起”部不說。因此,幫助小班幼兒在生活小事中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對其自我人格的建構和社會性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片斷一:小朋友上廁所

一次活動後休息時,孩子們有的喝水,有的上廁所。這時,廁所裏傳來了爭執的聲音:"這是我第一個搶到的 ! 老師,他推我 ! ”

"不行,我就要第一個 ! ”

"哇 ! ” ( 哭聲 ) ……

原來,小朋友一起擁到廁所裏,由於人多廁盆少,有些小朋友就要等待入廁。可天天就是不願等,一進去就要搶第一。其他小朋友可不樂意了,他就動起了武力…··像這樣的事情幾乎每天都上演好幾次。

小班幼兒剛剛從家庭中走出來,他們的獨佔心理比較明顯。在他們的意識中,"我搶到的就是我的。”"我搶不到就打你、咬你。”因此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常常發生衝突。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我們想通過廁所環境的創設和利用,幫助幼兒獲得積極的自我意識。

我們知道幼兒模仿力極強,特別是小班幼兒,他們能通過模仿去學習攻擊性行爲,同樣也可以通過模仿去學會謙讓、互助、分享和合作等一些行爲。故事《小螞蟻搬豆》中井然有序、團結合作的小螞蟻形象深深感染着孩子,給幼兒樹立了好榜樣。於是我們把可愛的小螞蟻畫下來,一個一個排好隊貼在廁所的牆面上,而且高度和幼兒的視線一般齊。這樣,他們上廁所時,看到排着隊的小螞蟻,自然而然地就排好隊等待入廁。在等待的過程中,還可以數數小螞蟻,複述故事中的情節:小螞蟻排好隊,一個跟着一個,很快就把豆豆運到了家裏…··”漸漸地,我們再也不用每次休息時都要向幼兒嘮叨一句: "上廁所時要排好隊,不要爭搶。”耳邊經常聽到的是:"老師,我排好隊了。老師,我讓東東第一個小便。”……

片斷二:小腳印讓我們變勇敢

小班幼兒初人園時,由於從家庭來到幼兒園這個陌生的環境,在生活上、情感上和心理上均依賴成人的照顧,不安全感就產生了,尤其是懼怕幼兒園廁所裏的蹲坑。有的幼兒一天尿溼褲子好幾回;有的幼兒上幼兒園幾天都不大便,引起大便乾燥;有的幼兒因憋大便而經常拉在褲子裏。

如何讓孩子們不害怕上廁所呢 ? 我們認爲,營造適合幼兒的廁所環境勢在必行。既然孩子們害怕蹲坑,我們就在每個廁坑的兩邊選適中的位置用環保油漆畫上了可愛的小腳印,孩子們看了既喜歡又感到新奇,都爭着去踩自己喜歡的小腳印。這樣一來既減輕了孩子們的心理壓力,又激起了孩子們主動上廁所的慾望,而且當孩子們把自己的小腳和廁坑邊的小腳印對準後蹲下來大小便時,不會弄到外面來,真的是一舉多得。

後來,我們還試着用幼兒喜愛的小動物形象來營造"廁所文化”;課後,我們還爲他們播放一些輕鬆的音樂,以緩解緊張情緒。孩子們在入廁時有了愉快的笑容,憋大便、拉褲子的現象漸漸消失了。

今天的幼兒園教育是個內涵豐富的大概念,生活環境對幼兒生活能力的作用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在營造"廁所文化”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孩子的行爲、語言、表情都在傳遞着信息,在告訴我們他們的需求、困惑和感受。誠然,生活小事中還蘊含着更多的教育價值,正等着我們去探索、去挖掘。

幼兒園小班教育敘事 篇6

由於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沒有機會體會手足之情,讓孩子產生了很多性格弱點。兒童教育專家盧穩子教授認爲,很多孩子由於沒有兄弟姐妹,所以不會謙讓、不懂容忍,更不會主動照顧比自己小的孩子。孩子們得不到被人需要的快樂,也沒有爲他人着想的責任感。而且,獨生子女大多有以自我爲中心的傾向。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來說,沒有哥哥姐姐,他們就缺少生活和遊戲中模仿的榜樣。畢竟,大人的教育和小孩子間的影響是不一樣的,不同年齡的孩子對事物有不同的觀點,年齡小的孩子更願意接受哥哥姐姐們的建議。更重要的是,兄弟姐妹在一起有一種親情,彼此承擔責任和義務,在與同齡孩子相處時往往沒有這種感覺。

用愛心對待孩子。要把幼兒當成自己的小孩一樣,因爲他們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幼兒園度過的,我們要充分展現自己的愛心,像父母般的照顧他們,使孩子有在園如在家的感覺。從孩子進入校園的那一刻以及我們從家長的手中接過孩子的那一刻起,就要對孩子負起所有的責任,這也是家長對我們的信任和期望。

我所帶的班級是小班來的都是新生,大家都知道當孩子不適應一個環境時,往往會採取一種最爲直接的抗議方式,哭,沒完沒了的哭,剛開始,我還耐心的烘哄他,用玩具哄陪他玩,可他依然無休止的哭鬧,還又踢又抓,天天如此,我都有些失去耐心了。可是一想到自己的工作職責以及那個家長對我的信任,便在心裏暗暗告訴自己絕對不能放棄,要堅持。到了園裏,我依然是輕言細語,給孩子更是多了幾分關愛。漸漸的,他們不再哭了,也開始和我說話了,只是聲音很小,但我每次都會微笑着聽他講完。有一天,當媽媽送他們進園時,竟然主動向我說老師早,而且還破天荒地的給媽媽再見。當時一種強烈的感動從我心底油然而生,在內心激盪,久久難以平靜。

用愛教育孩子。師愛是學生樹立良好品質的奠基石。面對一張張童稚的面孔,一雙雙求知的眼睛,難道只要教會他們知識就足夠了嗎?錯了,五育並舉,德育爲首,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有這樣一位老師,班裏的一個小朋友因爲消化不良吐了一地,教室裏馬上佈滿了難聞的氣味,孩子們也捂住鼻子,有的還說,臭死了,臭死了,可是老師並沒有批評他們,也沒有露出

厭煩得表情,而是拿來笤帚、簸箕,打掃地上的嘔吐物。看到老師默默地打掃,孩子們的小手都放了下來,一個孩子小聲地和旁邊的孩子說,我覺得老師像媽媽一樣的,聽了孩子的話,老師由衷地感到高興,更令老師欣慰的是,幾天後,又有一位小朋友生病吐了,孩子們不再亂叫了,又幾個懂事的孩子還拿來了紙巾遞給那個嘔吐的孩子。這就是老師,用自己的愛潛移默化的感染着孩子,用自己的愛,感悟着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會孩子做人的道理。

用愛心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孩子。孩子們都有機會接受老師的愛,所以我們不能對孩子們有偏愛。不能說我喜歡某某孩子,就對其多加關心,使其處處享受優厚的待遇,時間一長,就會使其他的孩子感覺老師只愛別人,而不愛自己了。因此,我們要創造一個公愛的氛圍,讓每個孩子都感覺老師是愛他們的,老師對任何孩子都是一樣的。值得一提的是,有的老師以家長的地位及背景或是以孩子的漂亮與否、衣着來有分別的愛孩子,我認爲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這會讓孩子們從小就有了劃分等級,甚至嫌貧愛富、嫌醜愛美的不良思想,所以我們老師一定要從自身做起,從自身做好,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個孩子,做孩子們的楷模。再者,愛孩子,不可以溺愛,也不可以包攬。

要適當的鍛鍊孩子獨立處事的能力,不會做的時候,老師教,可學會了,就要自己做,不能讓孩子養成事事都是別人爲自己做的不良習慣。在這一點上,更需要家長多做些努力,因爲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啓蒙老師,孩子們在幼兒園所養成的好習慣還需要長時間的鞏固。

愛心是我們幹這份工作的首要條件,沒有對孩子的愛,談何對孩子的教育,其他的也就無從談起。愛,畫出來就是一顆心,一顆紅心。用愛心對待孩子,孩子也會用愛心回報我們。當我們因感冒而嗓子沙啞時,孩子們不會在教室大聲地吵鬧……讓我們都擁有這樣一顆愛的紅心吧,引導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踏出堅實的第一步,在潔白的畫布上塗下美麗的第一筆,讓我們用愛給孩子塑造一個美好的未來。

幼兒園小班教育敘事 篇7

瑞吉歐教育體系認爲,教師是幼兒活動材料的提供者,兒童活動的參與者和協作者,兒童行爲的記錄者和研究者。這些角色集中體現在一點上,那就是教師要機智而靈活地處理好師生之間的互動關係。綱要中指出,探索型主題活動就是追求幼兒與教師保持一種自然和諧的互動關係。強調幼兒的自主性,追求活動的過程性。在活動中,幼兒的行動是自由的,思維是活躍的,而教師則是幼兒學習活動的傾聽者、欣賞者、支持者和合作者。隨着幼兒年齡的增長,幼兒的個性化逐步凸現出來,幼兒的自我意識也愈來愈強。幼兒會從對事物的比較簡單的、表面的理解發展到對事物的比較複雜的、深刻的理解。根據這一特點,教師應經常引導幼兒分析事物,逐步學會通過事物的表面現象推理其因果關係,推理出因爲某件事情可能造成什麼樣的後果。

[案例實錄]

一天中午,我打掃完衛生,站在英語擂臺前看我班小朋友的貼畫的情況,無意間發現我班雨雨小朋友的貼畫很特別,一張大大的貼畫被撕成了“四張小貼畫”貼在上面,於是我把這一發現悄悄地告訴了班裏的趙老師和王老師。我們三個商量,暫且不聲張,看下午雨雨上完英語課怎麼說,(爲了調動幼兒學英語的積極性,在這一學期開始,我們開設了“英語大擂臺”,規定每得10個小貼畫可換一面小紅旗,5面小紅旗換一個獎品,雨雨加上“一撕爲四”的貼畫數正好是9張)。果不出我們所料,雨雨英語一下課,就拿着新發的小貼畫,非常興奮得說:“老師,我的貼畫已經10個了,該換小紅旗了。”這時王老師走過來說:“好,我來看看。”還沒等王老師說完,站在我跟前的蘇琪娟小朋友大聲喊:“馬老師,雨雨把一張大貼畫撕成了四半,當四張貼畫用。”琪娟的話立刻引來了一些圍觀的小朋友,大家一起把目光投向了雨雨,再看雨雨“哇”的一聲哭了,大家開始議論紛紛:

明明:“老師,雨雨這樣做不算數。”

哲哲:“是呀,她這樣是騙人的。”

美美:“老師,應該把雨雨的貼畫撕了。”

牛牛:“對,老師怎麼辦?”

於是,孩子們把目光又投向了我,我看看雨琛不知所措的樣子,再看看這邊孩子們期待的目光,我順勢把問題拋向了孩子們,說:“雨琛這件事該怎麼處理?如果你們願意討論的話,咱們可以來討論討論。”隨即我們組成了一個臨時“討論小組”,開始討論:

師:“雨雨爲什麼要把貼畫一分爲四?”

明明:“她想得小紅旗。”

好好:“她想得獎品。”

羽羽:“她想得很多貼畫,但這樣做不是靠自己的努力得來的。”

晨曦:“她這是騙人的,不是真實的。”

興興:“雨雨不應該把貼畫撕成四半,因爲撕成了四半那三張就不是她努力得來的。”

金金:“雨雨在撒謊。”

羽羽:“她把貼畫撕成了四半,這是在作弊。”

牛牛:“雨雨騙人,應該懲罰她。”

哲哲:“告訴外教老師,不能再發給她貼畫了。”

佳琳:“把這張貼畫撕掉。”

咴咴:“可以讓她站一小會兒。”

明睿:“我們應該幫幫她,可以給她一次機會。”

師:“怎麼幫呢?”

成成:“雨雨,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能撒謊。”

天宇:“上英語課要表現好點,才能得多的貼畫。”

曉昱:“上課要積極舉手,聲音要響一些。”

瑞宇:“雨雨,你要改掉這個壞習慣。”

濤濤:“雨雨,以後得了貼畫要珍惜,不要再撕了。”

劉劉:“雨雨,你以後不能這樣了。”

毫豪:“雨雨,你能改掉這個毛病嗎?”

雨雨小聲說:“能。”

師:“雨雨,聽了小朋友的討論,說說你的想法吧。”

雨雨:“我以後不了,我要好好表現,要靠自己的真本事多得貼畫。”

聽完,我和小朋友們一起爲雨雨鼓起了掌。

小結:雨琛想得很多貼畫,很積極上進,這種想法很好,但她把一張大貼畫一分爲四,當四張貼畫來用,這種獲得很多貼畫的做法是不對的。應該靠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的貼畫,纔算真本事。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只要能夠知錯就改,就是最棒的。

[案例分析]

在解決事情的全過程中,我發現了問題,但沒有直接介入,而是把問題留給了孩子,讓孩子自己嘗試解決問題。教師關注的是引導孩子解決問題的過程,意在引導幼兒掌握合適的獲得途徑、解決問題的方式,體現了以幼兒發展爲本的理念,重視幼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通過討論,幼兒自己明白了作弊是不對的,積累了解決問題的經驗,而且,有些結論來自幼兒自己的思考,以及幼兒集體的智慧,所以對幼兒更有說服力,認識也更深刻。

換個角度看,其實,幼兒爭強好勝不一定全是壞事情,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幼兒只知道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對其個性發展都是不利的。爭強好勝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使競爭者和被競爭者調節自己的行爲,獲得有益的經驗。不擇手段遭到同伴抵制和老師的批評,認識到自己不被同伴接受時,就會反思、調整自己的行爲,教師在調解過程中注意教給幼兒運用正確的方式來獲得成功,引導幼兒明白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讓大家信服與支持。

經過討論,孩子們對於貼畫“風波”的是非對錯已經認識的很清楚,使幼兒分辨好與不好,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而且我相信他們,也知道了以後遇到類似事情該怎樣思考,怎樣處理。

幼兒園小班教育敘事 篇8

剛開學的一天,佳傑小朋友站在那大聲的哭了起來,我們連忙跑過去,問他怎麼了,邊哭邊指着手說:““沈萬城咬我”,只見佳傑手上一個深深的齒痕,別的小朋友見佳傑哭了,也都跑來看樂鬧。這時李家齊也跑來告訴我“沈萬城打我,還搶積木”。但見沈萬城小朋友卻若無其事,正在玩剛搶來的積木。

分析:

沈萬城小朋友是個她聰明活潑,長相逗人。但就是這樣一個男孩,她自私,以自我爲中心,把什麼玩具都歸爲己有,人家要玩,他就打,就咬,嚇得其他孩子哇哇大哭。針對這種情況,我們經常與家長溝通,才發現原來該幼兒她要什麼總是事事依着他,使他養成了自私,好攻擊的心理。這樣的孩子我們該採取怎樣的教育呢?

首先,我們通過家長學校講座、家長會、家園聯繫欄地等形式向家長宣傳幼教知識,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觀念。其次,我們通過填寫“家完聯繫冊”、家訪,半日開放活動,以及入園、離園時與家長交流等方式幫助家長更全面的瞭解自己的孩子,對孩子有正確的認識。第三,我們指導家長用恰當的語言正確評價自己的孩子,發現孩子的優點,及時給予鼓勵,找出孩子的不足之處,給予指導幫助,使孩子全面發展。

反思:

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老師在幼兒園裏應該多培養該幼兒的自控能力,比如說在體育活動中爲達到遊戲目的,幼兒必須勇敢、頑強、機智、果斷、團結互助,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他們感興趣的體育遊戲,來促進自控能力的發展,如設計遊戲“木頭人”,目的是培養幼兒的反應能力,發展自控能力,方法爲:教師背對幼兒念兒歌邊向前走,幼兒跟隨其後,唸完兒歌后教師回頭,幼兒迅速停止正在做的動作,並保持身體姿態不變,遊戲中教師鼓勵幼兒要儘量把堅持不動的時間拉大一些,對於自控較好的幼兒給予充分的肯定。再加“過小橋”,讓幼兒走過高25釐米的平衡木,剛開始時,幼兒走得很慢,有1/3的幼兒不敢過,我們鼓勵“勇

敢點”,並牽頭他們的手,經過多次練習,幼兒基本都能獨立、快速、順利的走過平衡木,變得更能力,不怕困難了。通過遊戲孩子們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強了。

希望通過我們與家長的溝通,使家長認識到自我意識培養的重要性,家長以更積極的態度面對孩子,給孩子以良好的榜樣,讓孩子在模仿父母過程中,學會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控制自我,形成了良好的自我意識。

小班幼兒正處於自我意識萌發時期,往往會以自我爲中心。有的幼兒霸佔心理很重,認爲什麼都是我的,不會謙讓;有的幼兒較膽怯,羞於交往,害怕對方拒絕自己,但其內心也是渴望能和同伴說笑遊戲的;有的幼兒缺乏起碼的禮貌知識,在活動中撞倒了對方或踩痛了對方連一句

片斷一:小朋友上廁所

一次活動後休息時,孩子們有的喝水,有的上廁所。這時,廁所裏傳來了爭執的聲音:

原來,小朋友一起擁到廁所裏,由於人多廁盆少,有些小朋友就要等待入廁。可天天就是不願等,一進去就要搶第一。其他小朋友可不樂意了,他就動起了武力…··像這樣的事情幾乎每天都上演好幾次。

小班幼兒剛剛從家庭中走出來,他們的獨佔心理比較明顯。在他們的意識中,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我們想通過廁所環境的創設和利用,幫助幼兒獲得積極的自我意識。

我們知道幼兒模仿力極強,特別是小班幼兒,他們能通過模仿去學習攻擊性行爲,同樣也可以通過模仿去學會謙讓、互助、分享和合作等一些行爲。故事《小螞蟻搬豆》中井然有序、團結合作的小螞蟻形象深深感染着孩子,給幼兒樹立了好榜樣。於是我們把可愛的小螞蟻畫下來,一個一個排好隊貼在廁所的牆面上,而且高度和幼兒的視線一般齊。這樣,他們上廁所時,看到排着隊的小螞蟻,自然而然地就排好隊等待入廁。在等待的過程中,還可以數數小螞蟻,複述故事中的情節:小螞蟻排好隊,一個跟着一個,很快就把豆豆運到了家裏…··”漸漸地,我們再也不用每次休息時都要向幼兒嘮叨一句:

要爭搶。”耳邊經常聽到的是:

片斷二:小腳印讓我們變勇敢

小班幼兒初人園時,由於從家庭來到幼兒園這個陌生的環境,在生活上、情感上和心理上均依賴成人的照顧,不安全感就產生了,尤其是懼怕幼兒園廁所裏的蹲坑。有的幼兒一天尿溼褲子好幾回;有的幼兒上幼兒園幾天都不大便,引起大便乾燥;有的幼兒因憋大便而經常拉在褲子裏。

如何讓孩子們不害怕上廁所呢 ? 我們認爲,營造適合幼兒的廁所環境勢在必行。既然孩子們害怕蹲坑,我們就在每個廁坑的兩邊選適中的位置用環保油漆畫上了可愛的小腳印,孩子們看了既喜歡又感到新奇,都爭着去踩自己喜歡的小腳印。這樣一來既減輕了孩子們的心理壓力,又激起了孩子們主動上廁所的慾望,而且當孩子們把自己的小腳和廁坑邊的小腳印對準後蹲下來大小便時,不會弄到外面來,真的是一舉多得。

後來,我們還試着用幼兒喜愛的小動物形象來營造

今天的幼兒園教育是個內涵豐富的大概念,生活環境對幼兒生活能力的作用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幼兒園小班教育敘事 篇9

x是一個乖巧的孩子,她學習知識都很好,上課也很認真的聽,各方面表現都不錯,但是x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挑食,平時裏,她不喜歡吃肉,把肉挑到一邊,過幾天看見不喜歡吃的菜又挑到一邊,一口也不動。不論老師怎麼勸,就是不吃。在與家長多方交流中也發現,她在家裏也是這樣的,挑食很厲害,家裏也沒有辦法,家裏人都很寵着她,就特別喜歡吃零食,整天大把大把的零食。爸爸媽媽還好一些,就是爺爺奶奶特別慣着她,她要什麼爺爺奶奶就給她買,養成了挑食的壞習慣。所以x看起來特別瘦弱,弱不禁風的樣子。

一次中飯,吃的蘿蔔菜,我看見她把蘿蔔挑到一邊,我走了過去,我問她:“x,你爲什麼不吃這個呀?”“它長的太難看了,一點也不好吃。”“你沒吃就說難吃呀!”“肯定不好吃,我纔不要吃呢?”這時候我突然想起了,今天講的小白兔的故事,然後對她說:“x,我告訴你一個祕密,小白兔最喜歡吃蘿蔔了,你看小白兔多漂亮呀,它就是因爲吃了蘿蔔才變漂亮的!”x看了看我,眼睛眨了眨說“是真的嗎?”我點點頭。她夾了一塊放到嘴巴里,然後又吐了出來,“不好吃!”我忙說,你剛放到嘴巴里可能是有點怪,可是小白兔在嘴裏嚼嚼就可香了。然後她又夾了一塊放到嘴巴里,嚥了下去,後來看見她把所有的蘿蔔都吃光了。

從這以後,我每一種菜都編一個故事,後來每天吃飯的時候,她還會和別的小朋友說“這個吃了會長高,會漂亮的!”然後大口的吃了起來。

幼兒園小班教育敘事 篇10

在很多剛入幼兒園的孩子大多都不喜歡在幼兒園午睡。其實,幼兒在幼兒園入睡困難除了他們睡眠時間、睡眠環境變化帶來的不適外,還有可能是爸爸媽媽的錯誤教育方式造成的。午睡對於幼兒來說是很重要的。

睡眠能夠緩解大腦的缺氧狀態,當人感到疲勞時,很自然就會產生睡眠的要求,但讓孩子睡覺,往往適得其反。憑藉多年幼兒園的教學經驗:新入幼兒園的孩子中午總愛是用雙眼睛窺探周圍,凝視教師,我會常常在他的牀前停一下,給他一個溫柔的微笑,孩子會感到十分親切,能夠增加安全感。反覆幾次,孩子便能安靜入睡。對離開親人、對環境生畏缺乏安全感的新入園膽小孩子,教師親切慈祥的笑臉足以給孩子帶來安慰。

就拿小班的陳x小朋友來說,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她總是不肯午睡,一到中午就會哭鬧着要媽媽,我也從她家長口中明白平時午睡,她媽媽都會抱着她,陪在她身邊,久而久之也就養成了僅有媽媽陪着她,她纔會午睡的習慣。瞭解到這一點,我開始主動的與她溝通,每當午睡的時候我會陪在她身邊,摸摸她的頭,而她就喜歡來抱着我,這時候我也會很配合的去抱着她,這樣慢慢的她開始越睡越安穩也願意睡覺了,對我也越發的親近了。其實這樣的孩子還有很多,可是大多在我悉心的陪同下,一個個都能夠美美的睡上一個好的午覺。

經過這件事也讓我更加確信只要用真心去對待孩子、教育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會成爲父母心中的乖孩子、教師心中的好孩子。

幼兒園小班教育敘事 篇11

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位老師,家庭是幼兒的第一所學校,幼兒園的保教工作是否取得良好的效果與家長工作是密不可分的。XX學年度的上學期,我們班全體幼兒在經歷了半個學期的自理能力、常規、良好衛生習慣的培養後,有了怎樣的變化呢?新的學期開始了我們針對幼兒的發展又提出了怎樣的目標要求呢?哪些工作需要家長和老師積極配合呢?針對以上問題我們開展了本學期的家長會活動。

活動中,我們向家長朋友們介紹了每位幼兒在上個學期的發展情況,以及本學期的班級情況和學習目標。另外,本次活動的重點我們向家長朋友們介紹了主題活動,通過主題活動的介紹使家長朋友意識到了家園配合的重要性。我們用事例向家長證明了幼兒園和家庭不僅行動要一致,在向幼兒提要求的時候也要做到志同道合,要始終從同樣的原則出發,在教育目的、過程、手段上都儘量不要發生分歧。家長朋友們也紛紛發表了自己的見解,許多家長表示自己由於工作繁忙忽視了對幼兒園工作的配合,以後一定努力。本學期我們還爲家長朋友們制定了每月一期的家長簡報,讓家長對幼兒每個月在園的學習,有了更系統、更全面的認識,家長們表示了深深的謝意。最後,我們又和家長朋友們簡單討論了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意識到,幼兒生活能力的培養應該是一個長期的積累的過程,有待於在小班後期、中班乃至大班連續不斷的培養過程。

通過本次活動的開展,我們使家長更系統的瞭解了我們的工作,使家長意識到了家園配合的重要性以及發現了自己的孩子和同年齡段孩子的差異。活動結束時,許多家長紛紛向我們的工作表示感謝,相信有了家長朋友們的感謝和支持我們的工作會更加順利的進行。

幼兒園小班教育敘事 篇12

我們小班共計幼兒24名,男生18名,女生6名,我班幼兒不但個個活潑開朗,而且個性鮮明。一學年就快過去了,在小班這一年的學習生涯中,寶貝們都有不少的進步,從哭哭啼啼地離開爸爸媽媽身邊到能夠獨自而高興地入園,這也是他們成長經歷的一大考驗。

現在寶貝們很喜歡幼兒園的生活,喜歡和同伴一起玩耍,大部分孩子學會了怎樣與人相處和交流,同伴之間也懂得謙讓、團結,不再用暴力解決問題。很多孩子遇到挫折與困難不再哭哭啼啼,而是知道向周圍尋求幫助或自己正確對待處理。這也帶給我們老師不少的安慰。

在教學方面,孩子們隨着年齡的增大,接受能力也有所提高,家長們也很重視寶寶的成長和學習情況,有了老師和家長的積極配合,寶貝們現在能認識很多的生字、詞語,能背誦很多唐詩、大部分孩子能夠獨自握着鉛筆寫字,特別是在畫畫版塊中,寶貝們的想象力和繪畫水平更是大大提高,就讓我們老師也感到吃驚。

大一年的寶貝就是不一樣,現在的他們有愛心,知道關心人、幫助人,當老師生病不舒服時,他們知道乖乖地坐在座位上安安靜靜,還跑來給老師捶背按摩,還慰問老師:“這樣舒服不?”相處了一年多,感覺他們就是我自己的孩子,久了不見還會想念。真是越來越捨不得了啊!

最後,還是得感謝小班所有家長們對我們工作的支持與配合,我們會更加努力的帶好我們每一個寶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