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教育案例

來源:瑞文範文網 1.65W

高中生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正處於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具備積極的生命價值觀是高中生成才的重要保證。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中生教育案例,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生教育案例
高中生教育案例一

在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激流中,每一個人都隨時面臨着困難、風險、挫折與失敗,這已成爲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那麼,如何教育學生正確地對待挫折,將他們培養成爲具有堅強意志並能接受各種挑戰,以及具有較強克服挫折能力的強者,這已引起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的關注。

摘要:什麼是挫折教育?挫折教育實施的必要性;挫折教育實際案例分析;挫折

教育實施中要注意適宜適度

關鍵詞:挫折教育 適宜適度 啓發 引導 真心呵護 嚴格要求

一、什麼是挫折教育?

很多家長和我反映說:“我很重視孩子的教育,甚至超過了其他父母”, 有大部分家長說:“我想盡辦法爲孩子創造更好學習條件„„我已盡了最大的努力”„„但是,結果孩子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熱愛學習,更多情況下是討厭學習,雖然你說得口乾舌燥,但還是無濟於事„„孩子總難使我們滿意,不聽話,經常胡鬧,沒有一刻能安靜下來,在學校,總是問題多多,很多時候不願與同學交流,上課時又三心二意„„沒有一件事能做好,電視永遠看不夠,每一刻都要大人在旁邊,家長老師累得半死,但沒見孩子有多大長進„„

確實,隨着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孩子們現在的生活變得更爲優 了。他們在老師的鼓勵中,父母的寵愛中長大,事事稱心如意,一帆風順,缺乏挫折感,隨着自我意識的增強,便形成了自負,驕傲,虛榮的性格特點。那麼,怎樣改變這種現狀呢?我認爲,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耐挫折教育是鍛鍊提高學生潛能的一種很好的方法。

究竟什麼是挫折教育?專家認爲:挫折教育是指讓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過程中遭受挫折,從而激發受教育者的潛能,以達到使受教育者切實掌握知識的目的。 在教育過程中,對受教育者進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激流只有碰撞到岩石,才能激發出璀璨的浪花”,“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許多到達光輝頂點的人往往不是最聰明的人,而是那些在生活中遭受挫折的人,這是因爲那些自認爲自己聰明的人往往會選擇走一些所謂的“捷徑”,這些所謂“捷徑”往往會喪失一些非常有意義的鍛鍊機會;而那些生活在逆境中飽經風霜的人,才更能深刻理解人生,從而更加珍惜擁有的機會。

二. 挫折教育案例分析

宋某,是我在任高一年級班主任的一位女學生,其父親常年在外,對家庭和 子女幾乎沒有盡過責任,母親爲了生活,應聘成了一名保險業務員,奔波在外,也是無法照料孩子。於是把孩子寄放到外婆家裏。也許是爲了彌補對孩子的虧欠,母親對宋某的要求總是有求必應,每週動輒幾十元甚至上百元的零花錢給她花。 只要是孩子提出的要求,也不考慮是否合理都一定滿足。而外婆年老體弱,對唯一的外孫女也是無可奈何,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宋某任性,倔強的性格,加上這個孩子性格外向,與社會上的一些人頻繁交往,耳聞目染了一些不好的習氣,養成了許多不良的習慣。在外婆家不幫家人幹一點兒小事,對外婆一家人的勞動成果多加挑剔,甚至對外婆和舅舅的教育置若罔聞,進而出言頂撞,大媽出口,久而久之,外婆、舅舅便放棄了對她的教育管理,她更是降低了對自已的要求,乾脆破罐子破摔,肆無忌憚起來。她在校的主要問題是:

1、自私。每天平均二三十元的零用錢,只要下課就見到她大包小包的買進教室,但從未見過她與周圍的同學分享過。

2、撒謊。爲了獲得夠多的零用錢,不惜巧設各種名目,向辛苦在外工作的母親伸手要錢;爲了逃避學習任務和勞動任務,多次編藉口、找理由推卸責任。

3、情緒化。對同學時而友好,時而冷淡。對老師有時態度好,遇見老師就主動打招呼,笑臉迎人;而有時則因一句批評就和老師衝撞。對學習也是忽冷忽熱,自己喜歡的科目就學,不喜歡的科目就不學,上課公然睡覺;心情好的時候就學兩天,心情不好的時候就不學,不做作業,任課教師稍加批評就擺臉色,摔東西。

4、沒有明確的是非觀念。作爲女學生,不注意自己的形象,寢室衛生不搞,個人衛生更是一塌糊塗;一條牛仔褲可以穿得看不出顏色;在教室內可以一邊談笑風生,一邊把嗑下的瓜子殼從窗口丟到外面的走廊裏;穿奇裝衣服,出口成髒,認爲這就是“能”;多次與老師頂撞,認爲這就是“勇”;編造各種藉口推卸責任,認爲這就是“智”;男女生談戀愛,喝酒,抽菸,逃學徹夜上網,這就是“新潮”„„

爲了教育這個孩子,我當時採取的主要方法是儘量親近她,關心她,和她談知心話,積極從正面做思想工作。在第一,二次找她談話時,她確實表現了進步的趨勢,但好景不長,不久她就故態復萌,甚至變本加厲了。後來再找她談話時,她都裝出冷漠,事不關己的態度來,以至每次談話無功而返。後來,爲了

加強督促,我決定聯繫她的母親共同教育,但聯繫的次數一多,她和她的母親都表示了一種反感的情緒,所以,後來的聯繫也就不夠緊密,她也就趁機屢鑽空子。

多次教育都沒有取得成效之後,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對這種家庭教育殘缺,行爲習慣和學習習慣都不好的學生,一味的想依靠苦口婆心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說服方式是很難取得成效的。因爲孩子從小就聽父母,師長的循循善誘,對這些枯燥的教條理論滾瓜爛熟,早就對其產生了免疫力,根本就聽不進去,甚至還產生厭煩和反感的情緒。但是如果對孩子責罵責罰也不行,因爲這樣孩子可能會更加逆反,事態發展可能更加嚴重。

那麼,如何用好挫折教育這張牌,讓學生從挫折中吸取經驗,總結教訓呢? 在高一期會考試前的一次班會上,爲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主動性,我進行了小組加扣分活動,從紀律,衛生,學習三方面對學生進行督促。並規定每週進行一次評比,第一名給予獎勵,而對排名最後一名並出現總分爲負的小組成員,進行談話和書面認識。

活動剛開始的時候,全班都參與了熱火朝天的競爭氣氛。宋某也不例外,上課也不做小動作了,作業也不拖欠了。但好景不長,過了將近兩個星期之後,她又故態復萌了:作業拖欠、上課遲到、衛生不搞、任意請假。當本組其他成員努力爭取分數時,她卻不停的扣分,當本組成員對她表示不滿時,她卻擺出一副無所謂的姿態。甚至放言:末名沒有什麼了不起的。老師檢查認識,她就把認識複印幾十份放在那裏“備用”。在這種心態下,她所在的小組如願以償地連拿了幾周的末名,小組長不樂意了,其他組員也不樂意了,紛紛要求解散這個小組或者把她分離出小組。

在這種情況下,我多次找她談話,可是收效甚微。但如果真的把她分離出小組的話,那她與同學的關係更加疏遠,孤立的氛圍將會讓她在歧路上越走越遠。這顯然違背教育的初衷。那麼,怎樣讓她深刻認識到這種個性將帶給自己人際交往的苦果呢?

通過觀察,我發現宋某一直有一種潛在的優越感,因爲全班她的零用錢最多,小小年紀,手中就有了手機,MP4等新潮的農村青少年少見的奢侈品。所以她總認爲即使她屢次違反紀律,其他同學還是願意親近她的。那麼,我能不能從這一點上進行突破呢?

在一個午間自習的時間,我走進教室,我似隨意的把宋某小組要求解散的事公佈了出去,並說出小組成員即將分配到其他各個小組,話剛說完,教室內沸成了一鍋粥,其他小組爭着要求把這個小組的其他四位成員分配到本組,而她卻無

人提及,我觀察她時,發現她的臉漲得通紅,眼淚都要流出來了。也許她從未想到因爲自己的個人原因,已經引起了全體同學的不滿。看看時機已到,我平息了教室內的紛爭,把她叫到了我的辦公室。一進辦公室,雖然強自抑制,但她的眼淚還是嘩嘩的流了下來。我遞了一張紙巾給她,讓她盡情的宣泄情緒,等她平靜下來,我問她:“你是否真的希望小組解散?”她搖了搖頭。我又問:“你爲什麼而哭呢?”她不說話,但看得出她在認真的思考這個問題。過了一會兒,她說:“因爲其他同學不願意接收我,我感覺被拋棄了”。我問:“你不被大家接收的原因主要是什麼呢?”她沉默了。我決定讓她以筆述的方式談談自己的認識。

放學前,一封工整的認識悄悄的放在我的辦公桌上,我仔細的看了一遍後發現我的挫折教育有了初步的成效,她已經能夠正確的認識自身的不足,同時也感受到了某種被人孤立的危機感。這時候我及時召集了這個小組的成員進行談話,希望能多幫助,多提醒她,幫助她改正壞的毛病和不好的習慣。她也表示從此會努力約束自己的行爲,與組員盡力配合,儘量少扣分。其他組員見此情形都紛紛表示願意再努力一週,爭取不拿最後一名。

在後來的一週內,這個小組體現了與之前完全不同的學習心態,在開班會總結時,這個小組由最末名上升到第五名,這可是這個小組歷史上從來沒有獲得過的名次,在公佈名次時,我發現宋某興奮得滿臉放光。其他小組也向這個小組投去讚許的目光。

我知道,要在短暫時間裏改正延續了幾十年的老毛病是難以達到的。果然,到第三週時,我發現宋某的毛病又犯了,我決心在前面的基礎上再下猛藥。我把她叫到辦公室,毫不留情地狠狠地批評一頓,並在她又顯示出翻白眼的老習慣時,我毫不手軟加大了我的語言力度和強度,慢慢地她的氣勢明顯降低了。最終,她表示了服從,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並答應以後不再違反。

在接下來的教育中,我一邊加強引導,肯定她的進步,一邊對她的錯誤明確提出,慢慢的她開始有意識的約束自己的行爲,態度與習慣都有了很大的轉變,到這次月考時她的成績由班級的第38名上升到班級的29名,上升了九個名次。在考試總結時,我着重表揚她的轉變。在同學的讚美中,她得到了肯定和收穫,學習的勁頭也越來越足了。

三.挫折教育運用要恰當

我們都知道:當一顆小樹長歪了的時候,一味澆水施肥是無法改變它的生長趨勢的。這個時候藉助外力,一條繩索,兩根夾板也許更有效。成長出現偏差的學生,就好比長歪了的小樹,,一味的和風細雨愛的教育是無法喚起她的改進潛力的,讓她適當的體會挫敗,感受嚴格的要求是完全有必要的。當然,這種挫折應當有

一定的限度,應當在事後給學生說明,並且不是以真正打擊學生爲目的,而只能是通過這種人爲設置的挫折,讓學生受到教育,使其明確挫折對自己的作用,並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排除自己的驕傲情緒,戒驕戒躁,從而取得更大的進步。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我們要切實注意以下幾點:

1. 挫折要有度,要針對不同情況設置不同的挫折,不要否定學生這個人。就事論事,在解決方法上多下功夫。

2. 當學生自願挑戰而遇到挫折時,教育者更多要從方法上給學生以點到爲止的啓發和指導,儘可能讓學生自己來解決問題,克服困難,這樣才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及發自真心關懷。

3. 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時,不要嫌學生拖拉時間而包辦,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和探索,解決問題後,引導學生去總結自己的成功之處在哪裏,下次再面對挑戰或挫折時,學生就會主動積極地去面對。

4. 控制好獎勵。不要學生取得一點點進步,就給予過多的什麼物質獎勵和過分的讚美之詞,讓學生有機會更多些去享受成功後的心靈獎勵。過多的物質獎勵將會扭曲學生的成功體驗,甚至爲了物質獎勵而努力,這我們就大錯而特錯了。

學無定法,教亦無定法。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不能輕易的否定一個 學生,放棄一個學生。如何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合適的教育方法,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都思考的問題。學生的品格是否健全,關係到整個社會的發展。因此,作爲教師應秉承“生命化育人”的教育理念,合理引導學生的發展。對出現行爲習慣偏差的學生真心呵護,嚴格要求。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履行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職責。

高中生教育案例二

近年來,由於大中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需要,農村主要勞動力大批進城務工,長期居住在經濟發達地區的大中城市,但他們無法承受與支付高額的城市房價及教育經費,其適齡子女只能送回農村讀書,這些孩子因此成了留守學生。從國小到國中再到高中,從留守兒童到留守青少年,他們與父母每年只見面兩三次。當前,這個寵大而又弱小的特殊羣體引起了政府的關注,政府大力宣傳“關愛留守兒童”,經濟扶貧越來越深得民心。從物質上來講,這些留守學生已吃得飽穿得暖,也上得起學,但是教育質量卻不容樂觀,各種教育問題逐漸暴露出來,而留守高中生的情況更糟。某學校是一所農村普通高中,留守學生佔全校學生的70%左右,由於得不到父母的監督與關愛,相當一部分學生的感情出現問題,表現爲性格孤僻,待人冷漠,自卑拘謹,交往困難,無視紀律,沉迷網絡,學習成績差。如果學校不能給這些學生足夠的關心,在德育中沒有將這個情況考慮周全,德育效果將大打折扣。相關專家認爲,留守高中生問題解決不好,將埋下深層次的隱患。

一、留守高中生案例

20xx年9月1日,開學第一週,某學校政教處通知各年級各班對“留守學生”進行摸底調查。統計數據顯示,筆者班級55人中有38人是“留守學生”,佔班級總人數的69%。在這些“留守學生”中有80%是由爺爺奶奶等隔代親人監管,20%由親戚代管,還有10%的學生處於無人看管狀態。那麼,這羣“留守學生”的學習、生活與情感又怎樣呢?通過一學年的相處與交流,筆者逐漸發現這些留守學生的問題確實比非留守學生更多些。下面是班上的三名留守學生案例:

案例1

學生王××,男,16歲,4-5歲時,父母就去廣東打工,每年與父母見兩次面,暑假一次,春節一次。平時由爺爺看管。進入高中不到一個月,早上起牀出宿舍大門遲到3次,宿舍內務值日2次不合格;晚就寢玩手機被值日老師發現2次;課堂上睡覺4次,自習課常常講話或睡覺或擅自上廁所,紀律渙散。學習態度不端正,經常欠交作業,物理作業1次都沒寫。有一次,物理老師批評他:“你再不寫作業,我就叫你家長來。”他卻頂嘴說:“我父母在廣東,你叫不來。”引起全班鬨笑。學校開家長會,筆者多次提醒該學生通知家長來開會,他卻說:“我爸媽在廣東,電話打不通,他們也不會來。我爺爺在家幹農活,沒有空。”高中第一次月考,除了語文,其他學科都要補考。第二次月考,語文考了115分,筆者鼓勵他繼續努力,把其他學科也趕上來,而他表現出緊張、恐慌、極其自卑的表情。

案例2

學生韋××,女,16歲,父母在廣東打工,4年前父母因感情破裂而分開,無人看管,內心孤獨,有早戀現象,成績中等。該學生是在上學期末文理分班時進入筆者所教班級。上課經常昏昏沉沉,無精打采。筆者向其宿友瞭解到,該同學經常與男朋友網上QQ聊天,有時週六晚上很晚纔回宿舍。之前,筆者聽她原班主任提起該同學有早戀現象。本學期4月14日,筆者突然接到她父親打來的電話,說平南縣法院的幹警來找她談話,是有關她父母離婚一事。筆者當時正在外地出差,考慮到對學生的影響,請求學校妥善安排與接待。一個月後,她母親打電話來,瞭解女兒的學習與生活情況,但她拒接電話,且警告母親,以後再不要打電話過來,她恨母親。

案例3

學生廖××,女,17歲,父親早亡。6歲那年,母親去福建打工,一直沒有回家。該同學從小與奶奶相依爲命,奶奶年老多病,沒有經濟來源,主要依靠政府救濟補貼,生活非常拮据。該同學性格孤僻,逆反心理強,與同學關係不是很融洽,朋友較少。思想有些偏激,認爲學習好其他都不重要。勞動不積極,多次忘記勞動職責。有一次大掃除,由於她問老師作業問題而忘記自己的勞動任務,勞動委員告訴她,班長替她做了,希望她能向班長說聲“謝謝!”也希望她以後要及時勞動。但她不但不說聲感激的話,反而還說“做個勞動有什麼了不起”,態度冷漠,無感恩之心。她的課桌面及地下相當髒亂,值日班幹多次督促其整理她都不理睬。

二、留守高中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透析

以上三則案例反映出的留守高中生的心理問題比較典型:養成教育差,自理能力弱;缺乏親情關愛,陷入情感饑荒;孤獨無助,沉湎青春早戀;性格孤僻乖張,逆反心理強。導致這些不良的習慣和性格的形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留守高中生的父母對子女的教育不夠重視,家庭教育缺失

許多外出務工的家長只想着掙錢而忽視了家庭教育。他們簡單地認爲,養孩子只需提供物質條件,而孩子能否成纔則是學校老師的事。更有甚者,認爲在情感上有欠於孩子,就用金錢來彌補,儘量多給孩子錢,給孩子買智能手機等高檔消費品。案例1王××的家長一個學期給孩子買了兩臺智能手機:孩子以方便與父母溝通交流爲理由讓父母爲其購買手機,第一臺手機被學校收繳,不到一個星期又買了一臺。學生攜帶手機進校園,沉迷網絡遊戲或刷微信,在宿舍裏通宵達旦玩手機,無視學校紀律,嚴重影響學習及身心健康成長。

(二)家庭失去有效監護,是留守高中生行爲習慣差的主要原因

留守學生的臨時監護人多爲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親朋好友,但不管是誰,都將其臨時監護責任理解爲讓孩子吃飽穿暖,不發生安全事故,忽視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塑造,不重視孩子的思想道德、行爲習慣的養成,使這些孩子缺乏良好的教育氛圍。案例1王××的爺爺只管給錢,至於孩子在學校學習怎樣就不聞不問了。所以,他紀律渙散,週末下午去網吧,經常遲到;案例2韋××,父母在外務工,且感情不合,母親多年沒有回家,每次放假回家,家空蕩蕩的,無人陪伴,孤獨淒冷。這是她早戀的主要原因。

(三)親情缺失造成留守高中生在心理髮育上的“營養”不良

留守學生由於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他們成了某種意義上的“孤兒”。他們同那些生活在父母身邊的孩子相比,少了活潑和開朗。感情的匱乏嚴重影響了孩子與別人的社會交往,導致孩子缺乏對世界的安全感與信任感,出現性格缺陷,長此以往就出現了案例2與案例3的現象。她們不願與同學多交流說話,性格越來越孤僻,對親情的感覺也越來越淡漠。

三、對留守高中生情感關懷與親情彌補的思考

蘇州市中國小德育學會副會長李鳳祥認爲,教育新常態下的德育要“把‘學生’當作有生命力的‘人’來教育,尊重生命成長的規律,教育者要充滿愛心和人格魅力,讓受教育者充滿心靈感應,德育過程要生動形象,充滿靈動和溫情,倡導有情德育。”學校是留守學生的第二個溫暖的家,班主任就是留守學生的父母,義不容辭地要肩負着教育和關愛學生的責任。那麼,我們如何才能使這些留守高中生健康快樂地成長,成爲人格健全、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少年呢?一年來,筆者進行了以下實踐。

(一)開展主題班會或趣味活動

教育家克魯普斯卡雅認爲,學校德育目的在於使學生形成對“親人”的依戀之心,在與“親人”的交往中,引起學生對他人的興趣,逐漸形成學生對他人的親和性,培養學生對他人的美好情感。我們知道,如果學校擁有溫情的環境,那麼學生情感發展就會更陽光。溫馨的主題班會,快樂的趣味活動,讓留守學生在學校感受到家的溫暖。3月8日母親節,筆者所教的班舉辦了“祝福母親,爸爸媽媽我愛你”的主題班會,有小品表演,有歌曲演唱,有感恩視頻等,用“情境法”引導學生進入情境,營造溫馨氛圍讓留守學生在主題活動中得到關愛,在活動互動中感受集體生活的快樂,使他們更加熱愛學校的集體生活。在活動中,班長特別安排案例2中韋××獨唱《燭光裏的媽媽》,歌聲委婉動聽,演唱聲情並茂,贏得全班同學熱烈的掌聲。

(二)師生結對子,進行愛心彌補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技巧的全部奧妙就在於如何愛護”。愛學生是教師必備的心理素質,沒有真正的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對留守高中生來說,他們更需要愛,更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注。當筆者理解教育的這層涵義後,筆者對班裏留守學生進行統計歸檔,安排班裏所有科任課老師“一對一”或“一對二”的關愛與指導,讓留守學生感受的關愛更實在,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監護人的負擔。教師從小事上、從細節上關心他們,時刻關注他們的思想變化,及時溝通,付出真情。經過一個學期的精準扶“貧”,這些留守學生由從前的冷漠、自私、自閉變得活潑開朗起來,他們開始能做到自覺遵守紀律,專注聽課,學習上有了一定的進步,並能主動爲班級或老師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務。

(三)專題講座,或參與大型的勵志活動,激勵自信

留守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由於父母的缺位而造成心理軟骨病,往往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缺乏自信、悲觀消極,從而在行爲上則表現爲程度各異的失範和越軌現象。基於這個情況,某學校高一年級部每單週五晚7:30開展漢語演講活動,筆者利用這樣的活動鼓勵留守學生自己積極參與,感受生命的意義,增強自信自強意識,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減輕對遠方父母的情感依賴,建立健全人格,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與人生觀。此外,筆者還組織高一年級學生參加高三學長學姐的“大學聯考百日誓師大會”並寫大會感想。同時,組織學生建設團結奮進的班級文化,創設各類評獎方式,樹立先進榜樣,整個班級充滿活潑快樂、自信自強的學習氛圍。

開展主題班會、精確扶“貧”、專題講座、演講比賽等,以各種類型的活動關愛留守學生,增加了留守高中生與同學及老師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在留守學生的性格養成上起到了良好的引導和扶正作用。通過典型案例的實踐性思考,筆者基本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彌補留守學生親情的應對方法,使留守學生的整體情況有明顯改善。

高中生教育案例三

一個孩子的成長是多方面因素影響的結果,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 家庭教育是一門科學和藝術,與學校教育相比,它更側重於良好的品德、行爲、習慣的培養,側重於健康的心理的培養。而這樣的培養對學生的一生都有着重大的影響。不同的方式會產生不同的影響,不同的方式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因而怎樣選擇一種適當的教育方式就成爲廣大學生及家長極爲關心的問題。英國著名社會學家斯賓塞曾說過:“無論是從父母本身的幸福來看,或是從對子女和後代的性格和生活的影響看,我們都必須承認,懂得對兒童少年進行體育、智育、德育的正確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知識。這應該是每個男女所受教育中的最後課題。” 從我國目前家庭教育現實情況來看,“家教誤區”還相當普遍。當孩子的成績出現明顯波動時,當朝氣蓬勃的臉上失去笑容時,我們知道,這背後肯定有着許多故事,而這故事大多數會來自家庭教育。

十六七歲的年齡正是青春期身體和心理髮育最爲劇烈的時期,國外有學者形容這一階段是“騷動的、矛盾的、動盪的、暴風雨式的時期”。處在這個特殊時期的高中生,伴隨着成長的欣喜、生活的苦惱、學習的壓力、情感的吸引,種種感情交織在一起,年輕的心變得十分敏感和衝動,這就需要家長及時發現,及時溝通,及時解決。下面結合我在擔任班主任工作期間遇到的真實的案例,談一談如何走出家庭

教育誤區,讓孩子更加快樂、健康地成長。

民主平等的交流,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意識

進入青春期後的青少年,最主要表現是獨立活動的願望變得越來越強烈,但由於缺乏生活經驗不能正確理解自尊,只是強烈要求別人把他們看作成人。這個時期的孩子,儘管自我意識發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還很差,常會無意識地違反紀律。他們喜歡與人爭論,但論據不足;喜歡發表見解,卻又判斷不準;喜歡批評別人,但又容易片面;喜歡懷疑別人,卻又缺乏科學依據。

如果這時家長還把他們當孩子來看待,他們就會厭煩,就會覺得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就會產生反抗的心理,萌發對立的情緒。因此,家長必須學習一些心理學的知識,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要儘可能支持他們,尤其在他們遇到困難、失敗的時候,和他們平等交流,幫助他們分析事物、明辨是非,正確處理。另一方面,家長又不能過於遷就孩子的不合理的要求和不良的行爲,以防孩子以後總是用反抗的方式來要挾父母,達到自己的目的。對於比較嚴重的反抗行爲,家長可以採取獎賞訓練的方法,強化孩子的順從行爲。

案例:王某,男生。第一次在班裏自我介紹時,聲稱自己有極強的正義感,要拯救整個世界,因爲現在社會上的陰暗面太多。在寫的週記反思中,更多的是偏激、批判和叛逆的語言。很難想象,這是一箇中學生寫出來的文章。父母憂心忡忡地找到我,共同商量對策。他們也講了在家裏的一些情況:特別喜歡看武俠遊戲類的動漫書。自國中以來,與父母的交流越來越少,總是與家長的觀點格格不入,沒有共同語言。其實,這個男孩在學校的其他表現還是很不錯的:對班級工作非常積極負責,對同學也很熱心,成績也不錯。應該說是一個很有號召力的人。與家長交流後,我首先肯定了這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然後分析了幾點原因:

1、除了武俠遊戲類的動漫書,籃球書,其他書幾乎不看,電視新聞也毫無興趣。那麼,動漫書上的一些“暴力”、“行俠仗義”對其思想會有較大影響。2、父母強行沒收了他“心愛”的動漫書。3、當對某事發表自己的看法時,總被父母認爲是奇談怪論,然後全盤否定,再進行“洗腦”。久而久之,這個男孩就不願

意與父母多交流,生怕再被他們批判。中學生生理、心理各方面發展還很不成熟,是非辨別的能力也不強。如果這時候家長沒有好好引導,很容易就會出現這種叛逆、偏激的心理,往往就不能正確對待家長的一片苦心、老師的批評教育。有時,他們會懷疑一切、目空一切,對正面宣傳作反面思考,對榜樣及先進人物無端否定,對不良傾向產生情感認同,對思想教育、遵章守紀要求消極抵抗。男孩的家長回去後採取了以下對策:1、鼓勵孩子多看新聞,時事評論性雜誌,拓展知識面,開闊眼界,正確看待、評價周圍的人和事;2、多聽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發表自己的看法,然後加以正面的引導;3、設定切實目標,品德方面——做受歡迎的人,有責任心的人;工作能力方面——多爲集體做事,多幫助周圍的同學;學習成績方面——爭取保持班級前五名。半年下來,這個男生被評爲了校三好學生,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肯定,家長也感到非常欣慰。

以上案例雖然是個案,但從中可以從個性問題看到的共性問題,從特殊性看到一般性,同時分析這些案例,可以更好的瞭解學生的心理,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教師要了解學生,瞭解學生的心理,教師應是學生最信賴的人、最想傾訴的人。”願我們走近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做學生心靈的開拓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