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來源:瑞文範文網 2.37W

一教學目標

六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比較準確地表達課文的思想感情。能背誦指定的課文。

2.能按要求默讀課文,理解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於300字。

3.能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注意欣賞文章中的優美語句。

4.能初步理解句段篇之間的聯繫,能歸納段落大意,能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5.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中心思想的,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6.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瞭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

7.閱讀敘事性作品,瞭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能預習課文,瞭解課文內容,提出疑難問題,養成預習的習慣。

9.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30篇(段)。

10.能獨立閱讀程度適合的課外讀物,能理解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有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力。養成勤做讀書筆記的良好習慣。課外閱讀的總量不少於50萬字。

二高年級閱讀教學重點及教學策略

高年級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綜合提高階段。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高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們可把高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定位在“培養獨立閱讀能力,落實篇章訓練”上。具體的指標是:1.學會預習課文,養成預習的習慣;2.領悟文本的表達方式;3.初步掌握常見文體的閱讀方法;4.學會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5.學習瀏覽,拓展閱讀。

那麼,在高年級的閱讀教學中。如何落實學段目標,體現學段教學的特點呢?我認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找準閱讀教學的邏輯起點,設置準確的教學目標。

目前國小高年級閱讀教學費時、低效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沒有找準閱讀教學的邏輯起點,每篇課文的教學都從零起點開始。從審題到學習生字新詞,從思想內容到揣摩表達方法完整地走一遍。哪些是學生能夠自讀自悟的,哪些需要老師引領提升的?對於這些問題教師缺乏深入的思考。學生早已明白了的內容,教師還在沒完沒了地分析、提問。甚至有的課上,學生明明預習過了,或者已經是第二課時,教師還在問:“看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想問?”然而,真正需要老師點拔引導的地方,卻一筆帶過。

那麼,高年級閱讀教學的邏輯起點在哪裏呢?我認爲,高年級的閱讀教學應該從檢查、交流學生的自學結果開始,從檢查預習中瞭解學生哪些學會了,還有哪些困惑的問題,並根據學生需要解決的疑難問題,設置準確的教學目標。新課的教學,應該從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開始,在引導學生解決疑難問題的過程中,重點指導學生學習新的閱讀方法,這就是高年級閱讀教學與中年級閱讀教學根本的區別所在。

2.探尋適合高年級學段特點的教學策略。

要把高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落實到實處,必須探尋適合高年級學生學習的教學策略。

(1)抓預習,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

進入高年級的學生,通過低、中年級四年的閱讀訓練,他們在知識的積累、方法的掌握、能力的形成等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而且,學生的抽象思維開始發展,這爲他們預習課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要培養高年級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必須紮紮實實抓好預習工作

預習分爲課內預習和課外預習兩種。開始訓練預習,可以以課內爲主,隨着年級的升高,要以課外預習爲主。從預習的要求來看,高年級要逐步做到:①能借助字典、詞典自學生字新詞,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②能初步瞭解課文的內容;③能提出疑難問題。此外,學生預習一定要在新課前進行檢查,避免預習流於形式。

(2)整體入手,長文短教,提高實效。

高年級的課文與中年級的課文相比,篇幅要長。不少高年級教師埋怨:課文長,來不及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能從抓整體入手,做到長文短教。教學還是停留在逐段串講分析上。我們通過多年的實踐與研究,初步探索出“緊扣中心,板塊推進”的長文短教的教學策略。即在學生讀通課文,瞭解課文脈絡的基礎上,圍繞課文中心,將課文內容重新組合成若干板塊,引導學生分板塊讀議感悟。以《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的教學爲例:

課文有20個自然段組成,篇幅較長,如果採用傳統的逐段串講的教法來教,恐怕三個課時也教不完。那麼,如何做到長文短教呢?

第一步:把握中心,組合板塊。

課文的中心是:彭德懷愛大黑騾子,更愛戰士。根據這個中心,我們將教材重新組合成兩大板塊,第一板塊:彭德懷愛大黑騾子(課文第2、18、19自然段);第二板塊:彭德懷更愛戰士(從彭德懷堅持殺騾子中可以看出)(課文的第3~17自然段)。

第二步:緊扣中心,分塊教學。

每個板塊的教學,其操作程序爲:先讓學生自學,圈畫出令自己感動的重點詞句,並寫上閱讀批註。然後組織課堂讀議。課堂讀議時,一是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品詞句、想象畫面等方法感悟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是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實現個性化閱讀;三是引導學生揣摩課文的表達順序,落實篇章訓練。

(3)教給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要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必須教給學生“學會閱讀”的方法。

①學會品味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

品味含義深刻句子意思的能力,是一種要求較高閱讀能力,也是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難點。這需要教師教給品句的方法。一般來說,凡是含義深刻的句子都是與文章中心思想有着緊密的聯繫的。因此,應該讓學生明白,在品味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時,必須把握兩點:一是要聯繫課文內容理解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二是要弄清句子與文章中心思想之間的聯繫。例如:《船長》中有這麼一句:“沒有一個人違抗他的意志,人們感到有個偉大的靈魂出現在他們的上空。”要體會這一句話的含義,先要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意志”和“偉大的靈魂”這兩個詞的意思,船長的“意志”在文中指的是尊重婦女、愛護兒童。“偉大的靈魂”文中指的是船長。然後要聯繫本課的中心思想來體會這個句子的含義。這課的中心思想是謳歌船長哈爾威先人後己,捨己爲人的品質。因此,這個句子的含義可理解爲:船長哈爾威尊重婦女、愛護兒童的人性美和先人後己、捨己爲人的高尚品質深深地感動了人們。

②學會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

學會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是國小高年級篇章訓練的重點內容之一。任何文章的表達順序都是服務於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因此,我們在教學一篇課文時,不僅要讓學生知道文章寫了什麼,還要讓學生明白作者爲什麼要這樣寫?同時,要把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文章基本的方法有機結合起來。例如:《詹天佑》一課第2、3自然段寫了一些帝國主義的國家對修築京張鐵路的要挾與嘲笑,第4~6自然段寫了詹天佑如何修築京張鐵路的。作者爲什麼要採用這樣的表達順序?(交代修築京張鐵路的背景)寫帝國主義的要挾與嘲笑對錶達文章的中心思想起什麼作用?(採用對比手法,凸現詹天佑傑出的愛國工程師的形象)這些問題在教學時必須讓學生弄清楚。

③初步掌握常見文體的閱讀方法。

各類文體的文章有其自身的特點。因此,閱讀各類文體的要求與方法也不一樣。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國小高年級學生初步掌握三種常見文體閱讀方法。即: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瞭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閱讀敘事性作品,瞭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深刻的重點內容,說出自己的感受。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在教學時,要把這些文體閱讀的要求與方法貫穿於相應的文體教學之中。

④學會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靈魂,作者的遣詞造句、謀篇佈局都是爲中心思想服務的。學會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無疑應成爲高年級篇章訓練的重點。在指導學生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時,一是要讓學生明白中心思想包括主要內容和寫作目的兩個部分。先要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然後分析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麼。二是要引導學生善於從課文的事實信息中捕捉情感信息,比如,記事,事情有何意義,含有什麼哲理;寫人,人物有什麼特點,作者持什麼情感態度;寫景狀物,事物的形態有什麼特點,作者要抒發怎樣的感情。

(4)拓展閱讀,開闊了學生的閱讀視野。

課程標準對國小高年級學生提出“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的要求。如何將這個閱讀量落實到實處?不少高年級語文教師對此一籌莫展。

我認爲以下兩種拓展閱讀的方式值得推廣。

①文中帶讀。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帶讀相關的文章。如,可以抓同類文體比較閱讀,可以同一主題文章的類比閱讀,也可以針對課文中某一疑難問題進行補充性閱讀。如果教一篇課文能帶讀1~2篇文章,高年級學生的拓展閱讀量可達到60萬字左右。

②以文帶書。如,學了《草船借箭》讓學生課外閱讀《三國演義》;學了《景陽岡》,讓學生課外閱讀《水滸傳》。學生的課外閱讀,一是要有教師的指導;二是要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三是要求學生做好讀書筆記;四是要定期檢查督促,以防課外閱讀流於形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