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上學期教學計劃(通用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68W

高二地理上學期教學計劃 篇1

學情分析及教學目標設定:

高二地理上學期教學計劃(通用3篇)

今年初次帶高二文科班地理,一切從零開始,在新的挑戰面前,做好計劃才能贏得未來。高二年級文科班有4個班,共計280人左右。我帶兩個班,分別是高二十、高二十一班,共有127人。

針對地理學科的思維特點,結合大學聯考的要求及學生成長需求,本學期主要目標是:完成選修五和選修六的教學任務,養成地理思維習慣,掌握地理最基本的知識即地球地圖知識與中國地理、世界地理知識,逐漸培養解決地理問題能力,形成良好的地理素養。

本學期地理教學的具體計劃如下:

一、做好高中地理教材的銜接工作

高中地理是在基礎地理知識上進行的,基礎地理知識的缺乏必然會影響到高中地理的學習。通過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將這些舊知識逐步複習,從而克服國中地理知識不足的問題。

二、制定地理教學進度

教學進度的安排體現出教學時間利用的科學性與實效性,關係到本學期教學工作的成敗。參照教參,結合本學期工作實際情況,在組內和張曉秋老師討論後,制定出教學進度表。

三、完成各階段性目標

本學期學校共安排兩次次大型考試。第一次爲期會考試,這一階段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入門,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樹立起學好地理的自信心。因而在授課過程中要突出“雙基”,特別是識記性知識要求要到位,識記性知識作爲考查的重點,對理解性知識暫不作較高要求,以免挫傷學生的自信心,成績要儘可能高一些,要出現相當比例的高分成績。此階段進一步鞏固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地理的興趣,並逐步引導學生在識記性知識的基礎上努力探討理解性知識,考查中仍以識記性知識爲主,增加一定比例的理解性知識,創造一定的挑戰性題目,使一部分優等生脫穎而出。第二次爲期末考試,此階段應繼續鞏固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並且有計劃地指導個別學困生提高成績。知識上識記與

理解並重,通過典型習題的處理,培養學生良好的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和應試素質,確保期末取得好成績。

四、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

每週和張老師集體備課,並儘量多聽課,首先虛心學習,然後結合自己的特點組織教學。在課堂上,要是課堂氣氛活躍,並盡力使每節課的知識點都在當堂消化。

五、收集有效信息,處理好教材

通過研討新課標和教材,查閱各種各樣的資料,將知識歸納整理形成體系,將具體的知識目標通過各種有效的方法進行講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學生學業負擔,使學生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擺脫“題海”,節省大量時間,更好地提高各科成績。

六、教學上應做好的幾項工作

利用多媒體、多蒐集資料、多關注與地理有關的新聞事件、備課時要以學生爲重點。

高二地理上學期教學計劃 篇2

高二地理文理分科,這學期我擔任高二一個理科班的地理教學工作,和文科班的教學工作,高二上學期地理教學計劃。而理科班面臨6月份的會考,這將是他們參加大學聯考的一個資格考試,如何讓學生順利通過,我倍感壓力;理科班的學生主要有2個問題,一個是國中和高一地理基礎比較薄弱,另外一個是他們對地理的重視不夠。如何加強他們對地理的重視以及加強他們的基礎知識,這是本學年的教學重點。這一切都要求老師加強集體備課,發揮好教研組、集備組整體優勢。

二、指導思想:認真貫徹落實學校“創新機制、深化改革、打造特色、提高質量”的工作思路,以“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爲宗旨,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濃厚的學習興趣爲重點,深入瞭解學生情況,着手教學模式的探討,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三、學生基本情況:本學期教學班4個,4個班學生基礎都較差,在高二年級也非常特殊,不愛學習的學生較多,2班學生的基礎相對較好點.總的來說,學生的情況不夠理想,給教學帶來許多困難。

四、教學目的和要求:讓學生獲得比較完備的地理基礎知識,學習對學生終生髮展有益的地理;倡導學生主動參加參與,樂於探究,勤勞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五、教材內容、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教材除了學科理論外,增設了活動設計、研究性學習、案例教學、社會實踐等,同時,配備了不少案例,這些案例源於實際的社會活動和不斷髮展的社會現實生活,與地理學科有緊密的聯繫,是對已發生的典型時間的真實寫照;因此,學生思考、分析和探究的一系列地理現實問題,通過案例分析引導學生去觀察、體驗、判斷和推理也是教學的重點,更是難點,學期工作計劃《高二上學期地理教學計劃》。六.教學措施:中學地理與其他學科相比,他的獨特性主要體現在起直觀性和辨證思維能力的廣泛運用上,因此在教學中,首先應充分培養地圖的觀點,包括看圖能力、記圖能力和再認再現能力的培養。牢固樹立地圖是地理學科第二語言的思想。第二,根據教材特點選用一些帶有鄉土性質的案例,做好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儘可能在課堂上實現。另外,做好後進生的會考輔導工作。

七、具體措施:

1、加強對《課程標準》的深入研究《課程標準》是教學、命題的標準和依據,教學過程中要以課程標準爲依據制定教學目標,落實高中地理教學的目標要求,爲會考和大學聯考打下牢固的基礎。

2、認真鑽研教材在教學中既要重視教材中學科知識點的落實,也要重視學科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重視教材的整合,樹立“用教材教”的新的教材使用價值觀,使教材真正成爲學生學習的重要資料來源,根據《課標》要求選取恰當的案例,彌補教材的不足。改變傳統地理教材觀,由單一教材向多元素材轉化,由依賴教材向主動構建教材轉化。

3、重視課堂教學中“過程與方法”的研究與實踐。《課標》教學目標中的“過程與方法”是課程標準提出的新的關鍵性目標。要在教學中倡導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與交流的能力。重視能力培養的同時也要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是建立在穩固的學科基礎知識之上的。

4、重視備課環節備課的依據是《課程標準》、學情和教材,在備課的過程中首先解讀《課程標準》,依據《課標》要求和學情制定教學目標。處理好“量”與“時間”的關係,合理取捨和整合教材,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加強校內備課組的活動,開展校際交流,尋求共同發展。八:進度計劃周次教學活動安排1制定本期高二地理教學計劃;激發、鼓勵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學好地理的信心;向學生介紹本期必修3教材學習要點和學習方法。2完成第一章《地理環境和區域發展》的教學,計劃課時2;作業處理和訓練輔導。3完成第二章第一節《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區爲例》的教學,計劃課時3;補充相關背景知識;作業處理和訓練輔導。4完成第二章第二節《森林的開發和保護——以亞馬孫熱帶雨林爲例》和問題探究《爲什麼停止開發北大荒》的教學,計劃課時3;作業處理和訓練輔導;自己命題,進行第一次月考。5試卷分析;完成第三章第一節《能源資源的開發——以山西省爲例》的教學,計劃課時3;作業處理和訓練輔導。6完成第三章第二節《河流的綜合開發——以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爲例》的教學,計劃課時3;組織學生進行問題探究《河流上該不該建大壩》;作業處理和訓練輔導;7完成第四章第一節《區域農業發展——以我國東北地區爲例》的教學,計劃課時3;作業處理和訓練輔導。8完成第四章第二節《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以珠三角爲例》的教學,計劃課時3;作業處理和訓練輔導;自己命題,進行第二次月考。9完成第五章《區際聯繫與區域協調發展》的教學,計劃課時4;作業處理和訓練輔導。10完成本冊教材知識內容的教學,考前知識複習梳理;自己命題,對本冊教材進行統考訓練;期會考試。11期中試卷分析;對學生本期成績、表現進行總結;佈置後期教學計劃:複習必修一教材第一二章節內容,時間安排一個月。12進行摸底測驗;全面梳理教材脈絡和和強化主幹知識,使學生明確本部分內容的學習對整個高中地理教材的把握及在大學聯考中的地位尤爲重要;系統、細緻的講述教材內容;進行跟蹤訓練;及時進行點撥輔導;師生互動,由學生事先準備、自主提問,當堂解決;進行鍼對性、總結性訓練與試卷分析。13141516——期末全面進入國中地理教材的複習。

高二地理上學期教學計劃 篇3

一、學情分析

1、學習基礎:本年級共有10個班,一個老師教4個班,另一個老師教了6個班。三年級是剛接觸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第一學期,因此,從基礎開始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以及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就很重要,不過根據以前的經驗,學生對計算機操作非常感興趣,一般都喜歡上信息技術這門課,因此在上課的時候就要首先確定學生的機位,以便於以後上課學生不會亂坐座位,這樣可以在最短的時間進行正常的教學。

2、學習態度:三年級的學生普遍年齡較小,活潑好動,同時對什麼都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慾,因此剛開始上課時就要先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同時希望各班的班主任也重視該科的學習。

3、學習行爲習慣和學習興趣:三年級學生的行爲習慣比較好,上課大多學生能自己管好自己,能認真聽老師講課,認真操作,但部分學生特別是男生由於小,所以自控能力還是不強,不過全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濃厚,對信息技術的求知慾非常強烈。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由四川省教育科學研究所組織編寫的經省教材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的新教材,從教材的結果和內容來看,與以前使用的檔案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相比較簡單但很使用,而且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學生的接受能力,這套教材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心理髮展水平和不同年齡階段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求,體現出了各階段的側重點,特別注意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對其他課程進行學習和探索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年級的這本教材的主要學習內容爲:

計算機的初步認識、windows桌面、窗口等基本元素的認識與操作,初步學習鍵盤指法。

本書注重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瞭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初步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信息技術相關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

技術作爲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爲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不要的基礎。

三、教改及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本教材的教學我將採用分組合作的教學方法,以任務爲驅動,以提高學生興趣爲主要手段,以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爲目的達成教學任務的完成。對優生採用重點輔導,適當的超教材進行培養,同時鼓勵和組織這部分優生參加上級有關部門組織的各級各類競賽併力爭取得等級獎勵;對弱差生要耐心輔導,同時利用課餘時間對他們進行輔導以儘快縮短與其他學生的差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