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入學教育計劃

來源:瑞文範文網 2.55W

首先,學部在體制上進行了創新,選拔吸納了大批優秀高年級學生加入計劃工作小組,爲每個新生班集體選配了班主任助理,爲每個新生宿舍選配了學長,要求高年級的學長們在學習、心理、生活等各個方面爲新生提供多項細緻的服務,有力地協助班主任做好各項新生適應工作。其次,通過舉辦家長會、開學典禮等加強學部認同感教育。迎新當天,學部爲每一位新生髮送了一件印有學部標識的t恤衫,下午特地安排了主題爲“大學生活三重奏——家長、學生、學部對話交流”的新生家長見面會,學部領導、學生工作辦公室老師、班主任代表、老生代表等詳細地介紹學部相關情況,並詳細解答了家長和新生的各種問題。9月12日下午,學部在英東學術會堂隆重舉行了XX級新生開學典禮,教育學部分黨委書記儲宏啓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長石中英教授、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先生分別寄語新生,希望大家好好把握大學時光,踏踏實實學習實踐,勇敢擔當起振興祖國教育事業的重任。老師們富有啓發而平實幽默的講話讓所有新生對新的學習生活有了新的全面認識和規劃,增強了他們對新的學習生活的信心。第三,大力資助新生班集體開展活動,加強入學適應教育。近期,每個新生班集體圍繞“認識你我他,我們是一家”的主題分別召開了第一次班會,讓新生體會大家庭的溫馨;資助每個新生班集體在中秋節期間舉辦形式多樣的聯歡慶祝活動,舉辦好第一次班級活動;資助所有本科生參觀國子監,引導大家瞭解中國教育歷史,主動承擔時代使命。

一年級入學教育計劃

今後,教育學部將在一學年的時間裏圍繞新生的交際、學習、自我管理、團隊合作、國際視野、社會責任等能力素質培養,繼續開展一系列的活動,努力促使XX級新生以高起點和高標準順利起航。

各位家長,大家好!

孩子從幼兒成爲一名國小生,他的生活將發生突然的、巨大的變化,社會和家庭將對他提出許多新的要求。面對着新的生活和新的要求,您的孩子能較快的適應嗎?在這個適應過程中,您知道他將遇到哪些困難嗎?您打算怎樣配合學校的老師教育和幫助孩子克服困難,成功地適應國小的學習和生活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問題。

首先,我來講講第一部分:孩子入學後,會遇到哪些新情況新問題,在適應過程中有哪些困難。

一、孩子的生活由“以玩爲主”變爲“以學爲主”,從而產生了不適應國小學習的困難。

入學前幼兒的生活,是“以玩爲主”的,遊戲活動佔據了生活的大部分時間。上幼兒園的孩子,雖然有點學習內容,也是通過遊戲的形式來學的,學的東西比較簡單,學的結果也不考覈。他們玩得愉快,學得輕鬆,還感受不到學習的負擔與壓力。

入學後國小生的生活,是“以學爲主”的,學習以課堂教學爲基本形式,一天至少要上四五節課,學習活動佔據了生活的大部分時間。國小生的學習是一種“系統學習”,是按照國家頒佈的《課程標準》的內容與要求進行學習的,這一學習系統十分嚴密,一環扣一環,而且要求每個國小生都要學會。國小生的學習還是一種“基礎學習”,所學的內容都是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都是終身學習的基礎,因此,不僅要求學生學會,還要學得紮實、熟練。國小生的學習,很多內容是“符號學習”,如漢語拼音、漢字、數學、音樂識譜等,它們的字形不易識記辨認,意義抽象不易理解,給初入學兒童造成了學習的困難。總之,學習不是遊戲,學習必定給學生帶來一定的負擔和壓力。

上面說的巨大變化,是在入學後突然發生的,難怪六七歲的娃娃一時很不適應。例如:有些孩子不懂得“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想玩而不愛學;有些孩子上課坐不住,好說好動,不知道專心的學習;有些孩子把老師的講課當故事聽,左耳聽進來右耳跑出去,對學過的東西也不能按老師的要求認真複習和練習,雖然學了但沒學會,更談不上學得紮實、熟練;學習本來是有樂趣的,但對有的孩子卻成了沉重的負擔和精神的壓力,不適應國小的學習成爲一年級國小生入學適應的主要困難。

二、孩子由幼兒園(或家庭)來到學校,學校的集體生活對孩子提出許多新要求,從而產生了不適應學校集體生活的困難。

在家庭中的幼兒,很少有紀律和規則的約束;上幼兒園的孩子,雖然有一些紀律規則的要求,但要求畢竟不多不難不嚴格,生活環境比較寬鬆。孩子入學以後,學校裏的紀律和規則,鋪天蓋地而來,《國小生守則》10條,《行爲規範》20條,還有學校自定的《校內常規》幾十條,孩子們簡直是掉進了“規則的海洋”。六七歲的娃娃本來就好玩好動,又缺少自我控制能力,面對這麼多的規則,記都記不清楚,怎麼能嚴格遵守呢?

在家庭中的幼兒,很少有條件與更多的人交往;上幼兒園的孩子,經常交往的人,只不過是三位老師二十幾名小夥伴。孩子入學以後,經常交往的老師有七八位,同班同學四十多名,還有不常交往的幾十位老師和成百上千的各班同學。孩子交往的範圍擴展了,交往的內容豐富了,不光是一起遊戲,還要合夥學習,過班集體和少先隊組織生活,參加全校的升國旗、做早操、公益勞動和文體科技等活動。這樣交往的廣度和深度,使一些孩子很不適應,例如有的不敢接近老師,有困難也不主動求助;有的不願與同學交往,常常有孤獨感;有的以自我爲中心,不善於跟同學和睦共處、合夥共事;還有的經常與小夥伴爭吵,甚至動手打人。

入學前的幼兒,在家裏和幼兒園得到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有些家庭對獨生子女實行不當的“過度保護”,致使有些孩子缺少生活自理和自我保護的能力。例如一些初入學的孩子,自己不會收拾學具整理書包,不會掃地撮土,渴了不去喝水,冷熱不去增減衣服,遊戲中不懂得迴避有危險不安全的活動等。缺少自理自護能力給適應學校集體生活帶來了諸多困難,甚至潛伏着一些不安全因素。

遵守紀律、與人交往和自理自護,是一年級國小生適應學校集體生活的主要困難。

面對着學前與學校在學習和生活上的反差,國小一年級學生在入學初期普遍有不適應的表現。在開學兩週後,我們曾對國小一年級一個班的學生做過調查。調查中有一個問題是“你是喜歡國小呢還是喜歡幼兒園?爲什麼?”全班竟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孩子說“喜歡幼兒園”,他們說“幼兒園老做遊戲”,“還有許多玩具”,“國小老上課不能玩”,“又寫又算手都疼了”。當問到“你現在羨慕誰?爲什麼?”一個孩子竟說“我羨慕我奶奶,她退休了不上學了,我什麼時候退休呀?”

總之,國小一年級學生,對學校的學習和生活,都有一個不適應到逐漸適應的過程。這種情況,不僅我國如此,世界各國大多也如此。20世紀90年代,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中國教育部(當時稱國家教委)合作在我國就這個問題進行了實驗研究,筆者就是這項研究專家組的成員。研究結果認爲:幼兒入學前一年,應對他們實施入學準備教育;兒童入學七年級年,應對他們實施入學適應教育。兩個階段的教育重點,都是培養孩子的學習適應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從而促進他們的身心發展;因爲只有孩子的適應能力提高了,身心發展前進了,才能成功的、較快的適應國小學校的學習和生活,邁好學校學習的第一步,爲一生的成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