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數學下冊教學計劃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17W

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和完成教學任務的依據和保證,本文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二年數學下冊教學計劃,僅供參考。

二年數學下冊教學計劃3篇

二年數學下冊教學計劃篇一:

人教版

一、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小朋友 對數學知識與技能的掌握以及學習習慣等相對來說已有了較大的轉變; 大部分同學作業清楚,態度端正,對數學表現出了較大的興趣。不過還有一小部分同學 不能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學起數學來感覺還是有點累。學生樂於計算,但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不注意審清題目意思,急於動手,以至於粗心大意,沒有很好的解決問題。需要更加的嚴格要求,多動手,多思考,加強培養學生 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的投入到學習當中來。

二、教學內容: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表內除法,有餘數的除法,混合運算,萬以內數的認識,克和千克,圖形的運動,數據收集整理,數學廣角,用數學解決問題,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等。

重點內容:

(1)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以及用數學解決問題。表內除法是學習多位數除法的基礎。因爲任何一個多位數除法,在計算時都要分成若干個一位數除以一位數。因此,表內除法同表內乘法一樣,是國小數學的重要基礎知識,是國小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須達到計算正確、迅速。

(2)萬以內數的認識,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學生認數的範圍擴大到四位。這是學習讀、寫多位數的基礎。我國的計數習慣是每四位一級,把萬以內的數位順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級數的讀、寫法則,再學習萬以上的數就可以類推了。因此,這部分內容是進一步學習認數的重要基礎知識。同時,這部分內容也是培養學生的數感的重要素材,通過教學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認識近似數,學習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並會用數與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數感。 三、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理解並認識萬以內的近似數;

2.初步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

3.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係;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能熟練地計算除數是一位數、商是一位數的有餘數除法;

4.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

5.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6.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7.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

四、課時安排:

一、數據收集整理(3課時)

二、表內除法(一)(10課時)

1. 除法的初步認識

平均分„„„„„„„„„„„„„„„„„„ 2課時左右

除法„„„„„„„„„„„„„„„„„„„ 3課時左右

2. 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4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1課時

三、圖形的運動(一)(4課時)

四、表內除法(二)(5課時)

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 2課時左右

解決問題 „„„„„„„„„„„„„„„„„„„ 2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 „„„„„„„„„„„„„„„„„„ 1課時

五、混合運算(7課時)

兩步式題 „„„„„„„„„„„„„„„„„„„ 4課時左右

解決問題 „„„„„„„„„„„„„„„„„„„ 2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 1課時

六、有餘數的除法(8課時)

有餘數的除法„„„„„„„„„„„„„„„„„ 5課時左右 解決問題 „„„„„„„„„„„„„„„„„„„ 3課時左右 小小設計師 „„„„„„„„„„„„„„„„„„„ 1課時

七、萬以內數的認識(12課時)

1000以內數的認識„„„„„„„„„„„„„„„ 3課時左右 10000以內數的認識„„„„„„„„„„„„„„„7課時左右 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 2課時左右

八、克和千克(2課時)

九、數學廣角(3課時)

十、總複習(4課時)

二年數學下冊教學計劃篇二:

西師版

一、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爲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增加聯繫實際的內容,爲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二、情況分析:

班級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35名,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學生的成績都不錯,但是與優秀班級比較,還存在一定差距;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着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到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問題時,學生思維就打不開。因此本期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並逐步引導學生體驗的思維的樂趣及成功獲得的樂趣,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材分析:

第一單元“萬以內數的認識”是以一年級(上)“20以內數的認識”、一年級(下)“100以內數的認識”爲基礎,安排了數數、寫讀、讀數、數的大小比較、較大數的估計等內容,目的在於爲學生整體建構科學的數的概念,更好地認識萬以內的數。

第三單元,三位數的加減法是在20以內數,100以內數的加減法爲基礎,主要有整十、整百數的加減(口算)、加減法的估算,三位數的加減法及“探索規律、解決問題”等內容。“萬以內數的認識”和“三位數的加減法”是本冊教科書的重點。讀寫數中涉及“0”的讀寫、加減計算中的連續進位和連續退位,變化多、學生計算正確性差,探索規律和解決問題思考性強,這些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要特別注意。

第二單元“認識圖形”是以一年級(下)初步感知和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爲基礎通過實際操作、觀察、體驗,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初步感知平形四邊形,並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圓拼組圖形。

第四單元“千米 毫米”是繼二年級(上)認識了米、釐米,知道分米且具備了“萬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認識長度單位千米、介紹毫米的。對毫米學習的要求要低一點,《標準》表述的是“認識行米,知道毫米”。

第五單元安排的是有餘數的除法。二年級(上)學生學習了表內除法(用口訣求商),三年級(上)將要學習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用豎式求商。而有餘數的除法,正是溝通和連接這兩部分知識,內容有除法豎式和認識、理解有餘數的除法。

第六單元“時 分 秒”是在一年級(下)“認識鐘錶”的基礎上,讓學生在活動中建立“時、分、秒”的實際概念,並結合“時、分、秒”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第七單元“統計”。學生在一年級(下)經歷、體驗數據最簡單最直觀的分類,本單元內容有數據的分類整理,初步接觸最簡單的統計表、統計圖(僅限於一個方格表示一個數量)。

三、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知識與技能領域

1、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結合具體的情境認識萬以內的數,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會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

2、能用符號和詞語來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能結合具體情境感受較大數的意義,並能估計。

3、正確計算三位數的加減法,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

4、經歷直觀認識簡單平面圖形的過程,通過觀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能辨認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能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或圓拼圖。

5、在實踐活動中,體會千米的含義,知道毫米,會進行簡單的換算,會恰當地選擇長度單位,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

6、結合實際認識有餘數的除法,理解“餘數必須小於除數”,會寫除法豎式,能解決簡單的有餘數的實際問題。

7、認識鐘錶,能在實際活動中體會時、分、秒的長短,能結合具體情境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

8、經歷整理數據的過程,學習最簡單的整理方法,認識最簡單的統計圖形,能完成相應的圖形。

△知識與技能——仍然是數學學習的重點

對雙基的認識不是一成不變的,打破傳統的“學科中心”,突破陳舊的“知識體系”。

學習內容並不是以完全的“定論”方式呈現。強調用學生自己的語言描述計算方法。

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算法多樣化。

注意過程與結果並重,在知識的形成與應用中學習知識,將過程與方法確立爲課程目標。

數學思考領域

1、在萬以內數的認識中能借助生活經驗,對有關的數字信息做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能結合具體的估算情境,

解釋估算的過程。

2、在認識簡單平面圖形與拼組圖形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空間概念。

3、在探索規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並說出主要的思維過程。

4、能對數據進行分類整理,能根據統計圖表提取有價值的信息,並初步學會選擇有用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歸納、比較。

△數學思考——數學思維、數學方法、數學意識

數學思考是在學習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進行的,但它不以掌握數學知識爲標誌。

經歷運用數學符號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建立初步的數感及符號感,發展抽象思維。

豐富對現實空間和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經歷運用數據描述信息做出推理的過程,發展統計觀念。

經歷觀察、實驗、猜想、驗證等數學活動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

解決問題領域

1、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2、通過具體的問題情境,瞭解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並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3、初步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解決問題——不同於傳統的解題活動

特別是不同於傳統教學中強調“識別題型,模仿例題、回憶解法”等非思維性活動的解題。

核心是通過“觀察、思考、猜測、交流、推理”等富有思維成分的活動才能解決的問題。

初步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與個性化,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

學會與人合作、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方法,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 情感與態度領域

1、在他人的幫助上,對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夠積極參與拼組圖形、探索規律、數據收集、測量、體驗時、分、秒等有趣、生動、直觀的數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上,能克服在探索規律、解決問題、測量、統計、實踐活動等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3、在認識圖形,時、分、秒,測量長度,探索規律,解決問題等內容的學習中,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形成實事求

是的態度。

△情感與態度——數學課堂教學中素質教育的認識。

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慾。

體驗數學內容的挑戰性、數學活動的探索性與創造性,感受數學結論的嚴謹性。

獲得成功的體驗,鍛鍊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形成事事求是的態度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4個方面的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繫的有機整體,對人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個方面的目標是在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中實現的,後3個方面的發展離不開知識與技能,而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有利於其他目標的實現。

學生在後3個方面的發展比單純在知識與技能方面的發展更重要。

4個方面目標的實現不是“齊步走”,更不能“一刀切”,要注意處理達成、漸進、滲透的關係。

四、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引導學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經驗來主動構建知識。

5、開展課前3分鐘口算,增強學生的可算能力,從而提高計算能力。

6、加強估算與解決問題的教學,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五、教學課時及進度安排:

教學內容 課時安排

一、萬以內數的認識數數 9

寫數、讀數 4

大小比較 2

較大數的估計 1

整理與複習 2

二、認識圖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 4

平行四邊形 2

拼組圖形 1

七巧板(數學文化) 1

三、三位數的加減法整十、整百數的加減 18

加減法的估算 2

三位數的加法 3

三位數的減法 3 探索規律 5 聰明的高斯(數學文化) 2 解決問題 3 整理與複習 2

四、千米 毫米 3

計量的發展(數學文化) 2

五、有餘數的除法 4

六、時 分 秒 6

認識鐘錶 3

解決問題 3

七、統計 5

八、總複習 5 機動 6

二年數學下冊教學計劃篇三:

新北師大版

一、班級情況分析

二(1)班和二(2)班各有學生53人。通過一年多的新教材學習,學生已經初步的適應了新課程的教材特點,基礎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比較濃厚的興趣,樂於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並能有一定個性地去完成學習任務。

相比較而言,二(2)班的總體水平要優於二(1)班。特別是在二(1)班,有好幾位學困生。本學期,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加強輔導,期望他們能夠有所進步。

二、教學內容及目標

本冊教學內容:除法、混合運算、方向與位置、生活中的大數、測量、整理與複習、加與減、認識圖形、時分秒、數學好玩、調查與記錄。

(一)數與代數

1.《除法》是在表內除法的基礎上學習有餘數除法(商是一位數)。結合分物的實操活動,是學生體會到生活中把一些物體平均分後有時會有餘數,進一步體會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正確掌握商是一位數的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探索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和正確求商,體會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並能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生活中的大數》,感受大數的實際意義,通過實際操作和觀察,使學生體會驗到“一千”、“一萬”有多大,能結合實際,對萬以內的數進行估計,能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認識萬以內數的數位順序;會讀、會寫萬以內的數,會比較數的大小,培養學生的數感。

3.《加與減》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加減的口算,探索計算萬以內數加減法及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進行計算;培養估算意識,並能運用估算對計算結果的大致範圍進行確定,形成習慣。能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能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空間與圖形

1.《方向與位置》藉助實踐活動,認識八個方向;能給定一個方向,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測量》通過動手測量操作和實際活動,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長,以及千米、米、分米、釐米、毫米之間的關係,能根據具體情景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

3.《認識圖形》通過生活情境認識角,會藉助三角尺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三種角;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能按要求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會用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設計圖案。

(三)統計

《調查與記錄》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統計,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並做出簡單的預測。另外本學期的學習,還安排了一系列實踐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初步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經驗,瞭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三、教學重難點

1.結合分物的實操活動,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把一些物體平均分後有時會有餘數,進一步體會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正確掌握商是一位數的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探索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和正確求商,體會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並能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加減的口算,探索計算萬以內數加減法及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進行計算;培養估算意識,並能運用估算對計算結果的大致範圍進行確定,形成習慣。

3.藉助實踐活動,認識八個方向;能給定一個方向,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4.通過動手測量操作和實際活動,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長,以及千米、米、分米、釐米、毫米之間的關係,能根據具體情景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

5.通過生活情境認識角,會藉助三角尺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三種角;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能按要求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會用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設計圖案。

6.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統計,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並做出簡單的預測。 四、教學措施

1.要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不光憑經驗,過去怎樣提,現在也怎樣提;也不能搬課本,凡是課本上的有的內容,都作統一的教學要求,而應該根據教學指導綱要,結合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要防止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2.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學數學,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如遊戲、講故事、直觀表演、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同時充分利用學具,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多照顧學困生以及思維偏慢等的學生,給其進行查漏補缺,釋疑解難,在平時的生活中多用多練,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的道理,激發學習興趣。

4.對學有餘力的學生在掌握所學的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學中,結合課後練習的一些帶思考性的題目,引導學生啓動思維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掌握科學、靈活的方法。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5.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繫,與家長進行適時溝通,讓家長用正確、適當的方法指導孩子學習。

6.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充分挖掘各種網上教學資源,用好各種教學媒體,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首先從學習的內容和形式上吸引學生。引導學生養成獨立思考、敢於提問、善於傾聽、樂於表達的內在品質。

7.繼續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繫,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和優生的提拔工作。

五、教學課時安排

1.除法——7課時

2.方向與位置——2課時

3.生活中的大數——9課時

4.測量——2課時

5.整理與複習——3課時

6.加與減(一)——10課時

7.認識圖形——7課時

8.時分秒——4課時

9.數學好玩——2課時

10.調查與記錄——2課時

11.總複習——5課時

六、教學進度安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