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題臨安邸》教案(精選1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87W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題臨安邸》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題臨安邸》教案(精選19篇)

《題臨安邸》是義務教育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中的第二首。是南宋詩人林升看到中原國土被金人侵佔,然而南宋朝廷卻一味苟且偷生,尋歡作樂,爲吐心頭的憤恨,表達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而題寫在牆壁上的一首詩。

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具有綜合性的特點。遵循這一特點,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三維目標要整合,課程資源要整合,教學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2、語文課程具有審美性的特點。遵循這一特點,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讓學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體察中悟情,在展開想象中融情,在誦讀中升情。

3、語文課程具有人文性的特點。古詩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載體,古詩本身又是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古詩教學應該引領學生融入這種文化,從中受到心靈的薰陶。

教學目標:

1、藉助教材註釋,結合課內外資料,通過獨立自主地學習,正確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2、體會重點詩句的情境,在反覆誦讀,合理想象,感受詩歌的情緒和意境,感悟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受到心靈的薰陶。

3、在誦讀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體悟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教學重點:誦、悟詩文,體會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教學流程:

一、比照:生成情感。

1、同學們,我們曾經學習過陸游的《示兒》這首詩。誰還記得?請你背給大家聽聽。(指名背誦)

2、這首詩是陸游在什麼時候寫的?他最盼望的是什麼?

3、是啊,在臨終之際,陸游苦苦期盼着“王師北定中原日”,這一天他盼到了嗎?(沒有)沒有盼到,王師們都幹什麼去了?宋朝詩人林升(板書林升)寫下了這樣一首詩——《題臨安邸》(指板書),做了很好的回答。生齊讀課題。理解“邸”。

二、品悟:走進詩文。

(一)由題入手,讀懂古詩。

1、課題是什麼意思,誰知道?(題寫在臨安旅店的詩)對。你是用什麼方法理解的,能說說嗎?(看註釋)結合註釋來理解詩詞,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大家再看看註釋,臨安是什麼地方?

詩人林升就是在臨安客店的牆壁上寫下了這首《題臨安邸》。(出示《題臨安邸》)我們一起讀讀這首詩,看看是怎麼寫的。(學生齊讀)

2、交流反饋,介紹背景。

①有沒有同學知道,這首詩描寫的是哪裏的景象?

②詩中還出現了哪個地名?汴州又是什麼地方?

③詩人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這首詩的?你們知道嗎?(簡介歷史背景)

3、品析詩句

師:是的,在我國曆史上,南宋王朝是一個非常黑暗、非常腐敗的朝代。人們在戰亂中痛苦生活,而當朝權貴們卻不聞不問,不理朝政。詩人林升就是在悲憤中寫下了這首《題臨安邸》,他究竟在臨安城看到些什麼?聽到了些什麼?又想到了什麼?我們再仔細地讀一讀這首詩,對照註釋好好想一想。[

①學生自讀自悟。

②交流。(先同桌交流,然後全班交流)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山外有青山樓外有樓,西湖的歌舞幾時才能停止?溫暖的春風把遊人吹得都陶醉了,簡直把杭州當作汴州。)

③在學生交流中隨機點撥:

你從“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的詩句中看到了怎樣的景象?(看到了碧綠的青山一座連着一座,西子湖畔歌舞昇平,南宋的權貴們整日遊山觀水、飲酒作樂……)你從詩句“幾時休?”中體會到詩人是什麼心情?(生充分討論後交流,師隨機引導)

你們還體會到了什麼?(憤怒)是的,“西湖歌舞幾時休?”這是林升對權貴們憤怒的質問!如果你是作者,你會怎麼問?

同學們,這些貪圖享樂的南宋統治者就在你們面前,請大家和詩人一起,指着他們的鼻子,大聲問一問:——“西湖歌舞幾時休?”

“西湖歌舞幾時休?”而此刻的權貴們又是一幅怎樣的神態?(“暖風薰得遊人醉”)這裏的“暖風”指什麼?僅僅指自然界的春風嗎?這裏的 “遊人”是些什麼人?詩人爲什麼不直接寫“權貴醉”而稱他們爲“遊人”呢?。

透過這個“醉”字,你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時啊,這真是一羣爛醉如泥的傢伙;他們真是紙醉金迷啊!他們簡直是醉生夢死!(板書“醉生夢死”)在這些權貴們的眼中,杭州還是杭州嗎?(“直把杭州作汴州”!)

師:是啊,他們簡直把杭州當成了已經淪陷的北宋都城——汴州了。

(二)資源整合,深刻領悟。

1、瞭解汴州。

同學們,昔日的汴州又是什麼樣子呢? 想知道嗎?北宋畫家張擇端曾經把當時汴州的繁華景象畫了出來,這就是有名的《清明上河圖》,大家請看:出示《清明上河圖》

誰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昔日的汴州?(生說)就是這樣一個繁華的汴州,隨着北宋王朝的滅亡而被葬送了,此時,你心情如何?

祖國的錦繡河山被葬送,怎不叫人悲痛呢?讓我們帶着悲痛,一起來讀讀這首詩。(出示古詩)

2、拓展閱讀《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同學們,汴州淪陷了,權貴們可以逃離戰亂,來到南方的杭州,繼續尋歡作樂,可是,汴州的老百姓呢?他們的境況又如何?愛國詩人陸游在《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這首詩中是這樣描寫的:(課件出示《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①理解“遺民”、“胡塵”,體會百姓生活之苦。

汴州的老百姓生活怎樣,你們聽出來了嗎?是從哪一句聽出來的?這裏的“遺民”指什麼? “胡塵”又是指什麼?

這句話讓我們體會到,汴州的老百姓在侵略者的鐵蹄之下,眼淚都哭幹了。請你們再用心聽聽——(課件出示古代戰爭畫面)

透過這漫天飛揚的“胡塵”,你好像看到了一幅幅怎樣的畫面? (引導學生想象)

②理解“又一年”,體會等待時間之長。

汴州的老百姓痛苦地掙扎在死亡線上,“南望王師又一年”,你們可知道,這“又一年”是多少年嗎?你們知道嗎?據資料介紹,陸游寫這首詩的時候,中原已經淪陷整整65年了,65年啊同學們,整整23739個日日夜夜呀!同學們,破碎的山河在盼,流淚的遺民在盼,陸游在盼,林升在盼,他們盼到了嗎?(沒有)你的心情怎樣?誰來讀一讀。(生讀)他讀得怎麼樣?你們聽出了什麼?(悲憤,憤怒)你想讀嗎?(生讀)他讀得怎麼樣?讓我們帶着無比的憤怒的心情,齊讀《題臨安邸》

三、拓展:昇華詩情。

1.讀着這首詩,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顆怎樣的心?(愛國)他的愛國之心體現在對祖國命運的擔憂,對老百姓痛苦生活的擔憂。(板書:憂國憂民)

面對終日尋歡作樂、醉生夢死的南宋權貴們,面對淪陷區苦苦掙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面對虎視眈眈的侵略者,你想對誰說些什麼?

(暢談體會,隨機點評。)

2.面對國土的淪陷,面對人民的悲泣,一個又一個愛國志士站出來了:林升憤怒的質問着;陸游悲傷的呼喊着;著名的抗金英雄岳飛更是爲實現他精忠報國的志向,帶領將士們浴血奮戰着……他的抗金事蹟連同他的千古絕唱《滿江紅》,如同黑夜中一道犀利的閃電,劃破長空、光照千秋。(課件)來,讓我們一起高聲誦讀《滿江紅》!(師生齊聲誦讀)

附:板書設計

題臨安邸

權貴 醉生夢死

林升 憂國憂民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題臨安邸》教案 篇2

學習內容簡析:

《題臨安邸》是南宋詩人林升寫在臨安城一家旅店牆壁上的詩,是一首政治諷喻詩。表現了南宋的統治者們在南逃到臨安後,依然窮奢極欲,置國恥家難於不顧而終日沉湎於酒色香風中的種.種醜態,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原淪陷的原因及江南面臨的命運。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

學習準備:課件,蒐集有關南宋的資料,岳飛的《滿江紅》。

學習過程:

一、談話導入,解讀詩題。 (大屏幕出示詩題)

師:同學們還記得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寫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這首詩嗎?我們一起來吟誦一下吧!

生:(吟誦詩)

師:在這首詩中南宋的遺民生活怎樣?

生:他們生活在金兵鐵蹄下,急切盼望王師來收復失地,但望眼欲穿,王師就是不見蹤影。(大屏幕顯示詩)

師:是啊!“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那麼“王師”最後來了嗎?

生:陸游去世前王師還是沒有來。

師:那“王師”們都幹什麼去了?今天我們學習另一位南宋愛國詩人林升在旅店的牆壁上的一首詩《題臨安邸》。(老師板書詩題)看一看南宋的“王師”究竟幹什麼去了?看一看,南宋的權貴都幹什麼去了?還有南宋的皇帝幹什麼去了?先讀詩題。

生:(讀詩題)。

師:你能借助註釋用自己的話講講詩題嗎?

生:林升題寫在臨安旅店牆壁上的詩。

師:你講得很清楚,我們一起來正確地讀一讀詩題吧!

二、初讀正音,自學知意

師:這究竟是一首怎樣的詩呢?請看大屏幕。(出示詩)

能正確、流利地讀嗎?請自由練習一下吧!

(生自由練習讀詩)誰來讀給大家聽一聽。

生:(讀詩)。

師:(以評代講)她的“暖”、“醉”、“汴”讀得準,我們也能像她那樣正確地讀一讀嗎?(生齊讀古詩)。

師:古詩詞最講究韻律美,對仗工整,節奏分明,我們能讀出詩的韻味嗎?我們先要知道詩中講了什麼,才能正確斷句。同學們用我們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己理解一下詩意嗎!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生自學古詩,師巡視指點學法)

師:我們來交流交流吧!

生:山外有青山,樓外有高樓,西湖的歌舞,不知何才能罷休,暖洋洋地風把遊人吹醉了,他們簡直把杭州當作了汴州。

師:你能從字面上去理解詩,已經不錯了。我們來正確斷句吧!試試看讀出詩的韻味來吧!(生讀詩)

師:讀出了詩味,但不怎麼像林升在吟詩。我們還是來接着看這首詩吧!這裏的遊人真的就是遊山玩水的南宋人民嗎?(出示“暖風薰得遊人醉”)。

三、潛心研讀,體驗詩情。

師:我們來看一段資料: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京城汴州,俘虜了徽宋、欽宋兩皇帝,中原國土全都被金人所佔。趙構逃到江南,在臨安即位,史稱南宋。南宋並沒有接受北宋亡國的慘痛教訓而發憤圖強,當政者不思收復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偷安,對外屈膝投降,對內殘酷迫害岳飛等愛國人士;政治上腐敗無能,達官顯貴一味縱情聲色,尋歡作樂。結合這段資料,同學們想一想,這裏的遊人指的是什麼人?

生1:南宋的達官顯貴們。

生2:南宋的皇帝。

生3:南宋的王師們。我知道王師幹什麼去了,他們尋歡作樂去了,怪不得“南望王師又一年”啦。

師:他們也配稱“人”嗎?

生:這些不顧老百姓死活的權貴們不配做人,

師:對!忘了國難,縱情聲色,尋歡作樂到什麼程度了?

生:醉了!

師:“醉”什麼意思?從“醉”中你讀出了什麼?

生:“醉”在字典中解釋爲“沉迷其中”,從“醉”中可見他們已經深深地陷入尋歡作樂中,不能自拔。

師:“醉”字讓我們彷彿看到了壞東西們在幹什麼?

生1:喝酒喝得爛醉如泥。

生2:金錢享樂面前是紙醉金迷。

生3:他們每天醉生夢死,吃喝玩樂。

師:“醉”字讓我們彷彿聽到什麼?

生1:划拳聲、歌舞聲、喧譁聲,聲聲入耳,家裏事、國家事、天下事,事事漠不關心。

生2:我彷彿聽到喝醉了酒的醉話,歡樂時的打鬧聲。

師:一個“醉”字讓我們彷彿看到了他們的種.種醜態,是啊!它寫出了南宋權貴們沉迷於歌舞等玩樂中時間長,深到了不能自拔,程度如醉如迷,把收復失地拋到腦後了。我們來讀一讀,讀出他們的醜態來吧!(生讀這一句)

師:你能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談不錯,但請你想一想,你在春風吹拂下你只想睡覺,但你神志還是清醒的。你沒有到如醉如迷吧!

生:不僅僅是春風,還是當時朝廷從上到下歪風斜氣,剛纔資料中不是講了嗎,這裏的“暖風”還指在社會上淫靡之風,比如討好上司,整天吃喝玩樂,縱情聲色等。

師:是啊!當時社會上吹起了一股腐敗之風,在這股風的薰陶下,權貴們縱情聲色,尋歡作樂、昏昏度日。請看“薰”字,我們給“薰”換個詞。

生:吹

師:比較一下“薰”和“吹”哪個詞用得好,爲什麼?

生1:“薰”字寫出了淫靡之風影響了他思想,影響時間長,毒害很深。比如我爺爺是老菸民,抽了四十多年煙,現在他牙齒、手指都燻黑了。

生2:“薰”字寫出了他們長期沉浸在淫靡之風之中,而“吹”只是一吹而過。

師:一個“薰”字用得多妙呀!寫出了淫靡之風,影響他們的時間長。同學們,你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畫面?(想象說話)

生1:我彷彿看見們他們整天吃肉、喝酒,不理朝政。

生2:我彷彿看見他們整天歌舞昇天,縱情玩樂。(課件出示尋歡作樂圖)。

生3:我彷彿看到了“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遺民的盼望又落空了。(課件出示遺民生活圖)

師:看着這兩幅圖你心中怎樣?

生1:我恨這些壞東西們。

師:用你的朗讀表達你的心聲吧!

(生讀這一句)

師:你真是一位愛僧分明的好孩子。

生2:我想走上前去痛斥他們。

師:用朗讀來傳送你的情吧!

(生讀這一句)

師:從你臉上的表情與讀時的聲調我想到你心中有股怒火在升騰。

師:在這幫壞東西的眼裏,杭州還是杭州嗎?

生:不是,是汴州。

師:也就是說,他們早已忘記了故都汴州了,忘記了被金兵佔領的半壁江山了,忘記了國恥家仇。(出示資料)汴州又稱汴梁,汴京是北宋的都城,也就是現在的河南開封。據史書記載,汴州當時的人口超過了100萬,是當時世界上最發達、最繁華的城市。北宋畫家張擇端曾經把當時汴州的繁華景象畫了下來,這就是有名的《清明上河圖》,今天,我們把這幅圖帶來了,請同學們看一看。

是啊,汴州當時街道縱橫,店鋪林立,人來人往,川流不息,好一派繁榮昌盛、國泰民安的景象啊!但這一切從金兵攻破城門後,就不復存在了。山河破碎,百姓遭殃,美麗的河山就斷送在這些壞東西手中。現在他們逃到汴州,整天只是尋歡作樂,還把杭州作汴州,聽到這裏,你們心情怎樣?

生:憤怒!

師:詩人和你一樣憤怒,我們一起來痛斥這達官顯貴們吧!

(生讀: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師:這些權貴們真讓人憤恨,他們逃到杭州後,沒有想到如何收復失地,而是在大建宮殿,大修街道。因此,詩人的第一句就說:“山外青山樓外樓”(出示這一句)(生想象並描述杭州風光)。

生1:青山重重疊疊像秀美的少女,亭亭玉立。街上樓房鱗次櫛比,一座比一座金碧輝煌。

生2:在金碧輝煌的宮殿裏歌女們輕歌曼舞,權貴們飲酒作樂,好不快活。

師:從詩人的描寫與剛纔想象的風光圖中你覺得杭州景色怎樣?

生1:杭州秀麗迷人!

生2:杭州城風光無限……

師: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風光無限,但在這秀麗迷人的杭州城裏作者是否被這風光迷住了呢?

生:作者沒有被這風光迷住,而是面對此情此景,想到了國恥,想到了遺民淚盡胡塵裏。他心裏一點也不高興,而是心事重重,想:壞東西們已經斷送了一個繁華的汴州,難道就不會斷送一個杭州嗎?他在爲杭州擔憂,我們心裏怎樣?

生:我心裏很着急。

師:我們和詩人一起去問問他們——

生:(着急地)西湖歌舞幾時休。

生:我心裏很爲杭州擔憂,感到杭州危在旦夕呀!

師:我們和詩人一起去問問他們吧——

生:(擔憂地)西湖歌舞幾時休。

生:我心裏憤怒。

師:我們和詩人一起去指着他們的鼻子痛斥吧——

生:(憤怒地)西湖歌舞幾時休。

師:詩人話中還有話嗎?我們再來品一品這一句話,像品茶一樣,細細品,才能品出茶的甘醇。

生:我認爲詩人不僅感嘆現實的黑暗,更在爲整個南宋擔憂,問他們何時才能停止玩樂,去想一想收復失地的事。

師:我們和詩人一起去質問他們吧!(齊讀: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南方的權貴們在西湖邊上尋歡作樂、昏昏度日,老百姓的淚流乾了。

師:同學們來看看林升寫到秀麗的景也是觸景傷情。

師:同學們吟着這首詩心中肯定有很多的話要一吐爲快,請拿出你的筆來寫一寫,你可以對南宋的權貴們說,可以對詩人說,也可以對南宋的人民說。

(生寫心裏話,寫後交流)

生……

四、背誦拓展,昇華清情

師:詩吟到這兒,你們心裏還有什麼疑問嗎?

生:林升把這首詩題在旅店牆壁上,他不害怕引來殺身之禍嗎?

師:林升會害怕嗎?據資料介紹,這首詩是題在牆壁上的,有人考究“林升”應爲林外。林升是一名進士,曾遊學於蘇杭一帶,因屢試不第,又耳聞目睹趙家王朝昏聵腐敗,憤世嫉俗,常穿戴道士衣冠,放蕩形骸,到處題詩作畫,以宣泄胸中鬱積,留下了許多傳說,人們以爲是“神仙”留下手筆。另外,這首詩構思巧妙,實來諷刺,卻從熱鬧的場面寫起,憤慨已極,卻不說謾罵之語,是諷喻詩中的千古絕唱。它吐出鬱結在人們心頭的憤恨,讓我們和詩人一起來傾吐吧!(生齊背詩)

師:對面強敵入侵,面對淪陷的亡國,面對人民的悲情,一位位愛國志士站起來了,岳飛就是其中的一員。他面對破碎的河山,喊出了“精忠報國,還我河山”的豪言壯語,寫下了一首激勵人心的《滿江紅》,讓我們一起來聽歌曲《滿江紅》吧!課後把它摘抄下來吟誦。

(生聽歌曲)

板書設計: 題臨安邸

(南宋 林升)

杭州 秀麗

遊人 醉態

憂國憂民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題臨安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會寫“薰、杭”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理解詩歌的意思。

3.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感以及對統治者醉生夢死的諷刺,激發愛國意識。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古人表達愛國情感的方式多種多樣,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陸游的《示兒》,感受了詩人直接表達的方式。這節課,我們看看林升是怎樣表達愛國情感的。

二、課前預習佈置(出示課件17)

1.自學生字;

2.熟讀這首詩,並讀出感情。

三、解詩題(出示課件18)

1.出示詩題,明確“題、邸”的意思。

題:題寫,把詩句寫上。

邸:官員居住的地方。

題目的意思:寫在官員府邸上的詩句。

板書:題臨安邸

2.介紹詩人〖〗

林升,字雲友,又名夢屏,南宋詩人,約生活於南宋孝宗年間(1163~1189),生平不詳,浙江平陽(今浙江蒼南縣繁枝林坳)人。

四、讀詩句(出示課件20)

1.大聲朗讀詩句。

2.根據節奏,帶着感情小聲朗讀詩句。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在讀的過程中根據註釋解決生字詞。

五、釋詩意

輕聲讀詩句,用下面幾種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看註釋、查字典、查資料將詩句譯通譯順

學生彙報,教師指導。

六、入詩境(出示課件22)

師:這首詩描寫的是什麼地方?都描寫了什麼?給你什麼感覺?哪個字詞句讓你感到了美?

七、悟詩情(出示課件23)

1.引出詩歌主題:愛國

師:從詩句來看這是一首描寫什麼的詩?你是怎麼知道的?(寫作背景)

2.抓住含義深刻的詩句(出示課件24)

品味:西湖歌舞幾時休?(對統治者的辛辣諷刺,作者的無奈)

暖風薰得遊人醉(暖風:溫暖的風;上層社會的糜爛奢華之風。“薰”與“醉”的解析)

直把杭州作汴州(直:簡直。作:當作。這些人簡直把杭州當成了自己的都城汴州。作者直斥統治者忘記國恥家醜的醜態,蘊含諷刺、憤怒及無窮的隱憂。)

3.填空(出示課件26)

《題臨安邸》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祖國( ),對統治者( )。

板書:憂國憂民 對統治者的辛辣諷刺

4.有感情地讀詩(出示課件27)

師:(放音樂)請大家跟着音樂練習讀詩,讀出詩句的含義,讀出作者的感情。

八、作業設計:

1.背誦這首詩。

2.在網上找表達愛國情感的詩歌,並背誦下來。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題臨安邸》教案 篇4

設計說明

布魯納說:“獲得的知識,如果沒有完美的結構把它們連在一起,那是一種多半會被遺忘的知識。”因此,本方案着眼於整體,聯繫上下文,採用變序教學法,從結尾段中的中心句入手,以“疑”爲線索,以“思”爲核心,精心地設計“引疑—質疑—析疑—解疑”的教學思路,努力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積極探究中獲得思想啓迪,提高語文素養。帶着問題去讀,去思考,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蒐集整理《鳥的天堂》的相關資料,製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蒐集巴金的資料和與“鳥的天堂”有關的文字資料及圖片。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揭題引趣

1.(播放多媒體課件“百鳥朝鳳”音樂。)提問:同學們,你們聽到了什麼?誰來談一談?

2.導入:同學們很有想象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和鳥有關的文章。(板書:鳥的天堂)

設計意圖:以樂曲引入新課,調動學生的多重感官參與到學習中來,從而讓學生把聽到的與想到的結合起來,加深印象,自然引出課文題目,爲下個環節做好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問號。

2.檢查反饋。

(1)學習字詞。出示會認字:槳、樁、暇。

①指名認讀,讀準三拼音節“槳”,翹舌音“樁”。

②理解詞語:船槳、應接不暇。

“船槳”可結合圖片或實物來理解;“應接不暇”可結合生活實際來理解。

(2)談談對“鳥的天堂”的認識。

(3)個別讀課文,通過讀文檢查預習情況,師生交流有關資料。

設計意圖:初讀課文,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解決文中生字、新詞,爲下面深入學習課文打下基礎。

三、再讀課文,理清結構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1)“鳥的天堂”指的是什麼?作者去了幾次?看到的景象有何不同?(2)課文可以分成幾部分?

①自己讀一讀,畫一畫,想一想。

②同桌討論,重點討論“爲什麼”。

2.檢查反饋:

(1)“榕樹”和“鳥”這兩部分,喜歡哪部分就讀哪部分,把特別喜歡的語句畫下來,在旁邊寫上批註。

(2)讀文理清層次:

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寫作者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近看大榕樹的情景。

第二部分(第10~14自然段):寫作者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羣鳥歡騰的景象。

(板書:第一次 大榕樹;第二次 羣鳥)

設計意圖:再讀課文,讓學生深入思考,進一步熟知文章內容,在此基礎上,理清文章結構,爲下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四、通讀課文,感受情趣

1.輕聲讀課文,朗讀時要注意讀出榕樹的靜態美和百鳥齊飛的動態美。

2.談一談: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爲了讓學生對課文有更深刻的認識和體驗,爲下面疑難問題的解決埋下伏筆。

五、教師示範,指導寫字

1.課件出示本課會寫字。

2.教師選擇難寫字範寫。

暇:右部右邊上面不是“口”。

拋:要托住“力”。

3.學生隨教師書空。

4.互相評價,找出寫字的優缺點。

5.學生練寫其他生字,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寫好漢字,是國小階段的重要任務。寫字教學是國小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國小教學的始終。培養學生的書寫興趣,培養學生在寫字時的注意力、觀察力,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等,這些都非常重要。

第二課時

一、回顧導入,設疑啓思

1.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想一想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麼。請同學們快速讀文,用書上的一句話說一說。(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2.導入:爲什麼第一個“鳥的天堂”要加引號,而第二個“鳥的天堂”卻不加引號呢?爲什麼說“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讓我們再次閱讀,展開想象的翅膀,一起到課文中尋找答案吧!

設計意圖:從中心句入手,引導學生質疑問難,突出重點,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質疑解疑成爲理解內化的學習過程。

二、精讀理解,體會情感

1.自由朗讀課文,仔細品讀描寫大榕樹的語句,邊讀邊想象畫面。

全班交流:

(1)作者在課文中是怎樣描寫榕樹的呢?你讀懂了寫榕樹的哪些詞語或句子?(相機板書:幹、枝、根、葉、不可計數)“不可計數”是什麼意思?(生介紹大榕樹的有關資料)(師隨機板書:枝上生根)

(2)(出示多媒體課件:榕樹近景。指名上臺指出圖中榕樹枝、根、葉的位置。)寫榕樹的“大”,除了這兩處還有什麼地方呢?(榕樹正值茂盛的時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看着這株榕樹,作者不禁發出了怎樣的讚歎?(這美麗的南國的樹!)作者讚美了這美麗的南國的樹,美麗的大自然,我們應該帶着什麼樣的感情讀這句話?(師隨機板書:直垂地上 充滿生機)

①重點讀課文第8自然段,思考:最能突出榕樹茂盛的句子是什麼?作者是怎樣描寫綠葉的?

②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了解榕樹的特點,體會作者表達的技巧。抓住“似乎”“新的生命在顫動”進行啓發想象,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③圍繞描寫榕樹枝幹多、葉子密的相關語句,啓發學生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實際,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

(3)作者通過描寫榕樹的枝、幹、根、葉,寫出了榕樹大和茂盛的特點,寫出了榕樹那靜靜的樣子,作者主要用了什麼描寫方法?(靜態描寫)讓讀者感受到了作者心中涌動的對榕樹的熱愛、 引導學生了解

讚美之情,讓我們帶着這樣的感情 什麼是靜態描寫。

來讀讀這部分內容吧!

2.看着這株美麗奇特的大榕樹,朋友說這裏是“鳥的天堂”,作者聽了有什麼感受?(“鳥的天堂”裏沒有一隻鳥,我不禁這樣想。)可是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時他又有什麼感受?(我感到一點兒留戀。)作者的感受怎麼會有這樣的變化?爲什麼兩次看到的景象如此不同?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找到相關的語句畫一畫,並在旁邊寫上批註。(教師巡視並指導。)

全班交流:

(1)爲什麼說“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這個問題現在大家明白了嗎?誰來談一談。(作者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在傍晚,那時鳥兒都休息了。而作者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在早晨,鳥兒都出來活動了。)作者又是怎樣寫鳥的,課文哪幾處具體寫了鳥?看看你最喜歡寫鳥的哪句話。(師相機板書:“叫”“飛”“撲”)從這幾個寫鳥的動詞來看,你們覺得鳥兒怎麼樣?

(2)和榕樹比較,作者對鳥兒採取了什麼描寫方法?(動態描寫)作者抓住鳥

引導學生了解什麼是動態描寫。

兒活潑好動的特點,主要從聲音、位置的變化和動作等方面進行動態描寫。

①“應接不暇”是什麼意思?練習用這個詞語說話,體會羣鳥紛飛的景象。請同學們欣賞這部分內容的課件。(播放多媒體課件:羣鳥在大榕樹上紛飛歡鬧。)

②看了這段視頻,你們有什麼感受?(這個地方真是鳥兒幸福生活的樂園。)這就是第二個“鳥的天堂”的含義。那爲什麼作者在第一個“鳥的天堂”上加引號?(第一個“鳥的天堂”特指那株被人們稱作“鳥的天堂”的茂盛的大榕樹。)

(3)看來同學們和作者一樣深深地愛上了這裏,讓我們帶着肯定和讚美的感情讀讀最後這句話。把這句話放在課文結尾有什麼作用?同學們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嗎?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體會到作者在課文中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作者是怎樣表達的?

3.小結:這一靜一動,互相映襯,突出了“鳥的天堂”的美好,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問題理解課文內容,同時滲透“邊讀邊想象”的學習方法;藉助現代化的電教手段,真實地再現了衆鳥紛飛的壯觀景象,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從而加深了對內容的理解,激發了學習興趣。

三、熟讀課文,體會寫法

1.自由讀課文第一、二部分有關內容,比較兩個部分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二部分有關語句,嘗試用靜態描寫、動態描寫的方法描寫一處景物。

設計意圖:通過朗讀,欣賞作者遣詞造句的藝術技巧,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結合課文內容讓學生進行小練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快速默讀課文。

(1)思考:“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這句話的意思。

(2)討論:這茂盛的大榕樹爲什麼會成爲鳥的天堂?

2.反饋交流:

(1)第一個“鳥的天堂”指的是這棵大榕樹,是特指,所以加引號;第二個“鳥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的鳥的天堂,所以不加引號。

(2)榕樹爲鳥類提供了生存空間,當地的居民愛鳥、護鳥。同時鳥的糞便成爲榕樹生長的肥料,使這棵榕樹長得愈加繁茂。鳥兒在這裏棲息繁衍,過着幸福的生活,所以說這裏是鳥的天堂。

3.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感受文中描寫的“鳥的天堂”那人與自然友好相處的和諧之美。

4.觀看《鳥的天堂》完整的多媒體課件,結合課文內容和自己查找的資料,請你以導遊或小鳥的身份,向遊人介紹這裏的風景。

(1)再次瞭解作者巴金,閱讀《築渝道上》的片段。

(2)感受巴金對大地、大自然的熱愛,對生命的熱愛之情。

(3)齊讀課後的閱讀鏈接的內容,讀出情感。

(4)佈置閱讀任務,蒐集《築渝道上》這篇文章,認真閱讀,有能力的加上讀書批註。

設計意圖:播放課件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再回到文章中去感悟語言,並結合自己蒐集的一些資料編寫導遊詞,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綜合整理和寫作能力。提出背誦的要求,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語言積累能力。

板書設計

image

教學反思

注重以讀爲本,促進學生感悟。《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提倡尊重學生,發揚民主,張揚個性,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這篇課文語言質樸,意境優美,感情真摯,很適合學生自己去體會,去感悟。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題臨安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會認“窠、曠”等6個生字,會寫“黎、暈”等9個生字,會寫“黎明、紅暈、彩雲”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作者筆下四季之美的獨特韻味。

3.學習本文按照時間順序描寫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習按照時間順序描寫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筆下四季之美的獨特韻味。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窠、曠”等6個生字,會寫“黎、暈”等9個生字,會寫“黎明、紅暈、彩雲”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出示課件1)

同學們,一年有幾個季節?分別是什麼?每個季節有什麼特點?

生說自己喜歡的季節及其特點,師加以點撥。

我們看看日本作家清少納言筆下的四季是怎樣的。請我們打開書,翻到90頁,大家齊讀課題。

生齊讀,師板書課題。

板書:四季之美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出示課件2)

1.自讀課文,畫出生字詞。

2.小組活動,大家藉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並在小組內交流。

3.小組長檢查小組每個同學對生字的識記和理解情況,並及時向老師彙報。

4.每個小組在向老師彙報學習生字的結果時,要總結出本小組的識字方法。

生彙報識字情況,並總結識字方法。

三、初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出示課件3)

1.讀課文,用一句話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2.全文總共有四段,每段的段意是什麼?

生總結、彙報(出示課件4)

這篇文章描寫了四季不同的美景。

作者抓住每個季節不同的美景進行描寫。

板書:〖〗

春天----黎明

夏天----夜晚

秋天---黃昏

冬天-----早晨

四、朗讀課文,體會文中的美。

1.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出示課件5)

師進行朗讀指導:在朗讀的時候,要注意讀出感情。這篇文章描寫的是四季之美,表達的是作者對四季之美的喜愛之情。因此我們在閱讀的時候,要把這種喜愛的情感讀出來。我們要通過輕重讀的變化、語速快慢的改變,來表達情感。下面,我們讀課文,看誰讀得好。

2.生自由讀課文。

3.小組讀課文,推薦讀得好的同學,在全班同學面前讀。其他同學及時做出評價。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明白了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並且通過朗讀,達到了對課文內容的熟悉。這節課還是有所收穫的。

六、佈置作業。(出示課件6)

1.掌握課後生字詞。

2.背誦課文。

3.朗讀課文,體會文中體現的四季之美。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作者筆下四季之美的獨特韻味。

2.學習本文按照時間順序的寫作方法。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複習導入

1.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四季之美》這篇文章。

板書:四季之美

2.聽寫詞語。(出示課件9)

黎明 紅暈 漆黑 夜幕 降臨 愈發

心曠神怡 閒逸 和諧 掃興

二、深讀課文,體會四季之美

1.讀第一自然段,說一說,春天的美體現在哪裏?作者寫這一部分用了怎樣的寫法?

生總結,彙報(出示課件10)

作者認爲春天最美的是黎明。作者描寫了春天黎明的動態變化,描繪出春天特有的特點,體現出春天的動態美。

板書:春天----黎明(顏色的變化)

魚肚白-----微微的紅暈---紅紫紅紫的彩雲

2.讀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抓住了夏天哪些景物,體現出夏天怎樣的特點。(出示課件11)

生總結,彙報『』

板書:夏天----夜晚(螢火蟲的動態)

夏夜螢火蟲----迷人

3.讀第三自然段,說說秋天的美體現在哪裏。

生總結,彙報(出示課件12)

板書:秋天---黃昏(鳥兒們的動態)

烏鴉歸巢 成羣大雁 大自然的各種聲音

4.讀第四自然段,說說冬天美在哪裏,你的心情怎樣。(出示課件13)

生總結,彙報

板書:冬天早晨----落雪----閒逸

師總結:分析課文,我們發現,作者筆下的四季和我們常接觸到的描寫四季的文章不同。作者在描寫四季之美的時候,只是抓住每個季節最具有代表性的美。

三、探討寫作順序。(出示課件14)

我們再一次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采用什麼順序來描寫的?你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

生總結,彙報(出示課件15)

是按照時間順序來描寫的。是從“春、夏、秋、冬”這四個詞語看出來的。

板書:時間順序

師:同學們總結得很好。這篇文章就是用時間順序來介紹的。我們常用的寫作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這兩種。介紹事物的發展,一般用時間順序;介紹物體不同部位的情況,適合用空間順序。我們在寫作的時候,要根據所寫內容來確定寫作的順序。(出示課件16)

四、佈置作業。

試着用時間順序寫一寫你喜歡的植物的成長過程。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這是一篇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散文。文章採用時間順序,分別介紹了春、夏、秋、冬這四個季節中最有特點的美。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們在朗讀的基礎上抓住這些描寫,來體現四季之美。同時,我還對寫作進行了指導,效果良好。

2.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我採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式,利用問題引導學生們進行自學,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在教學中,我運用層層深入的教學方法,一步一步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把握課文內容,瞭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學中,我對學生激勵性評價較少,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有所改進。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題臨安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會認“擻”等3個生字,會寫“亥、恃”等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理解詩歌的意思。

3.體會詩人希望社會變革和期待人才輩出的強烈願望。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激發興趣

⒈言爲心聲。今天,我們就看看清代的龔自珍是怎樣通過詩歌表達自己的心聲的。

板書:己亥雜詩

2.題解:(出示課件18)

“己亥” 本詩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這一年,正是鴉片戰爭的前一年,曾經強盛的大清帝國行將沒落。腐朽的清政府對外卑躬屈膝,對內大肆打壓,官吏貪婪,百姓民不聊生。這時候,龔自珍寫下了我們要學的這首詩。這是第220首。

⒊作者簡介(出示課件19)

龔自珍,號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學家。行文獨具風格,於蘊藉中洋溢着激情,於客觀描述中寄託着深意,詩歌瑰麗奇幻,成就尤大。有《龔定庵全集》。

二、讀好詩句,整體把握(出示課件20)

⒈自由讀詩:①讀準字音,停頓正確地讀順詩句。②藉助註釋或工具書,試理解詩句的意思。

(出示課件21)⒉看看通過自學,能讀懂什麼?有什麼不明白的,做上記號,提出來後,大家共同研究。

⒊指名讀,齊讀,練讀。(糾正字音與停頓)

⒋彙報交流。()

交流對字義的理解:

三、誦讀賞析,領悟情感(出示課件22)

⒈指導誦讀。

⒉賞析第一、二句: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比喻)表現了一種怎樣的局面?(寫出了都是死氣沉沉的局面,以及改變這一局面的有效途徑。)

⒊賞析第三、四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出示課件23)

⑴“不拘一格”什麼意思?在那個年代“拘”着什麼“格”呢?(清朝的死板、單一、陳舊的八股科舉制度來選拔人才,用“四書五經”禁錮人們的思想)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陳舊的制度,選拔任用各個方面的人才。

⑵師:詩的後兩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傳誦千古的名句。詩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現了他熱烈的希望,他期待着優秀傑出人物的涌現,期待着改革大勢形成新的“風雷”、新的生機,一掃籠罩九州的沉悶和遲滯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現實,更憧憬未來、充滿理想。它獨闢蹊徑,別開生面,呼喚着變革,呼喚着未來。(出示課件24)

⒋概括中心:《己亥雜詩》這首詩通過描寫當時社會政治死氣沉沉的狀況,表達了詩人希望社會變革和期待人才輩出的強烈願望。(出示課件25)

⒌感悟寫作方法:“創景抒情”,這樣的表達方法與我們常見的“借景抒情”“觸景生情”既相通又相異,也表現出龔自珍極高的藝術成就。

板書:創景抒情----希望社會變革,期待人才輩出

四、拓展延伸,佈置作業(出示課件26)

⒈拓展:讀背《己亥雜詩》第5首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⒉作業:誦讀默寫。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這三首詩都是愛國詩,都體現了詩人對祖國的熱愛。在這三首詩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充分發揮自主學習的優勢,讓學生通過自學瞭解詩歌內容,感受詩人的愛國情懷。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2.我還在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朗讀能力的培養。在劃分詩歌節奏的基礎上,讓學生帶着節奏,有韻味地朗讀詩歌,提高他們對詩歌的興趣。

美中不足之處在於對於《己亥雜詩》這首詩的“己亥”解釋得有點籠統,很多學生還沒有真正的理解。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抓住細節,不能讓學生帶着疑惑去學。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題臨安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會認“瓏、剔”等8個生字,會寫“毀、拱”等12個生字。掌握“毀滅、衆星拱月”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學習與運用整理資料的方法。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被毀滅的經過,激發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教學重點:

1.會認“瓏、剔”等8個生字,會寫“毀、郊”等12個生字。掌握“毀滅、衆星拱月”等詞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學習與運用整理資料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被毀滅的經過,激發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瓏、剔”等8個生字,會寫“毀、拱”等12個生字。掌握“毀滅、衆星拱月”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雨果曾經說過:“人們一向把希臘的巴特農神廟、埃及的金字塔、羅馬的競技場、巴黎的聖母院和東方的圓明園相提並論。如果不能目睹圓明園,人們就在夢中看到它。”

圓明園爲何受到如此的讚美?我們引以爲傲的圓明園又經歷了些什麼,竟然變成了如今的廢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圓明園的毀滅》這篇文章,瞭解圓明園曾經的輝煌和遭受的苦難。

板書:圓明園的毀滅

二、讀文識字。

1.自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生字、詞語。

2.查閱工具書,理解生字,詞語。教師隨機指導。

3.小組內交流,運用詞語造句,藉以理解。

三、整體感知。(出示課件2)

1.默讀課文,邊讀邊想:通過閱讀,你對圓明園有了哪些瞭解?

2.小組交流,在交流中感悟課文。

(1)針對第2自然段。

①圓明園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舉世聞名”是什麼意思?這個詞說明了什麼?

板書:舉世聞名

舉世聞名,在世界上都非常有名。這個詞說明了圓明園是一座在世界園林史上享有盛名的皇家園林。

②它由圓明園、萬春園和長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此外……衆星拱月般環繞在圓明園周圍。

弄清楚圓明園的地理位置和分佈情況,進一步理解“衆星拱月”的意思,分清哪裏是“月”,哪裏是“星”。

(2)針對第3自然段。

細讀第3自然段,在網上搜集資料,瞭解圓明園的建築風格。

板書:建築風格

①圓明園中哪些建築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邊讀邊想象畫面。(出示課件4)

A總寫:

板書:……有……也有……有……也有……

B舉例

板書:如,海寧的……,蘇州的……,杭州的……

②園中不僅有民族特色的建築,還有西洋景觀。(出示課件6)

代表我們民族特色的建築,課文列舉了哪些?

課文中沒有介紹的景觀還有很多,你知道哪些?

師總結:圓明園的建築風格可以說是多種多樣。不僅有民族建築,還有西洋景觀,不僅有金碧輝煌的殿堂,還有山鄉村野。

當我們走進這樣宏偉、精美的圓明園,心中怎能不發出這樣的讚歎:漫步園內,有如漫遊在天南海北,飽覽着中外風景名勝,流連期間,彷彿置身在幻想的境界裏。

板書:美----讚歎

(3)引導學生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欣賞、讚美、自豪之情。

四、佈置作業。(出示課件7)

1.在網上搜集關於圓明園的資料,瞭解歷史。

2.繼續閱讀課文,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把握課文內容,感受作者的情感變化。

2.瞭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被毀滅的經過,激發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請在圓明園前面填一個詞。

________的圓明園

(出示課件11)

(舉世聞名 金碧輝煌 詩情畫意 建築雄偉 萬園之園……)

二、深入領悟。(出示課件12)

1.指名讀第4自然段,讀出自豪與驚歎之情。

2.這個自然段的結構是怎樣的?好處是什麼?

生總結:這個自然段運用了總分的結構,第一句既是過渡句,又總領了全段。這樣使段落結構清楚,讓人一目瞭然。

3.“最珍貴的歷史文物”有哪些?

板書:歷史文化---珍貴

上自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聯繫上下文,注意表示時間的詞語,說說你的感受。

運用時間順序,點明圓明園收藏之豐富,同時也說明寶物之貴重,其價值不可估量。

4.圓明園中的文物到底有多麼珍貴,它們究竟有着怎樣的價值?請大家看一下資料:(出示課件13)

其價值難以估量。僅圓明園內海晏堂前噴水臺上的4個生肖銅首,20__年的國際市場拍賣價就高達9000多萬元人民幣。

5.這些價值連城的“圓明園”中的文化瑰寶飄零在世界各地的還有很多,你知道哪些?可以說一說。

6.這些名人字畫,這些奇珍異寶就曾經在我們的圓明園中。所以,它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三、研讀“毀滅”。 (出示課件14)

1.這“萬園之園”的圓明園,爲何只能出現在人們的夢裏呢?請同學們閱讀第5自然段。

2. 聯繫上下文,注意表示時間的詞語,說說你的感受。

第5自然段中出現的時間是1860年10月6日和10月18日、19日。10月6日講述英法聯軍搶劫圓明園;10月18日、19日寫侵略者火燒圓明園。這兩個時間點揭示了侵略者所犯罪行,令人髮指。

3.有感情地讀一讀讓你感到憤慨、痛恨、痛惜的句子。

重點感悟:(出示課件15)

(1)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

加點的詞語體現出了什麼?

板書:侵略者的貪婪、殘暴、無恥

(2)大火連燒了三天,煙雲籠罩了整個北京城。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出示課件16)

①思考:圓明園中化成灰燼的是什麼?

(建築藝術的精華 文化藝術的瑰寶 中華民族的尊嚴)

②圓明園就這樣在三天的大火中化爲灰燼,就這樣不再真真切切地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就這樣只能浮現在我們的夢中。圓明園的毀滅僅僅是我們華夏兒女的損失嗎?

四、品讀體味(出示課件17)

1.指名讀第1自然段

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1)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板書:圓明園的損失巨大,無法估量

(2)這一句中連用了兩個“不可估量”,你們的內心是怎樣的感受?

板書:痛惜、痛恨、悲哀

五、感悟寫法(出示課件18)

這篇文章題爲《圓明園的毀滅》,而大量的篇幅卻是描寫昔日的輝煌,你覺得這樣寫合適嗎?

(這樣寫可以說是匠心獨運。課文以大量的篇幅描繪圓明園昔日的輝煌,讓我們更加熱愛圓明園,以圓明園爲驕傲。而就是這個我們引以爲傲的皇家園林被英法聯軍肆意掠奪、踐踏,這更能激起我們對侵略者的痛恨,對祖國的熱愛。)

六、小結。

面對帝國主義的欺凌,面對風雨中圓明園的斷壁殘垣,振興中華,自強不息,我們責無旁貸。

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1.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我通過抓重點句子的方法來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我通過讓學生用不同方式的閱讀,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激發學生對侵略者的恨、對祖國的熱愛,以及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在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在我的引導下,學生們通過自學來解決生字詞、來把握課文的內容。同學們又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了整合,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3. 美中不足的是在學生課堂展示收集的資料的過程中,我的引導有不到位的地方,對部分應該深化的內容,沒有深化到位。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題臨安邸》教案 篇8

教學目的:

1、會寫本課的生字,辨別形近字並進行組詞,讀準易誤讀字的字音,掌握課文中較有特點的多音字的字音、字義與組詞。

2、能結合課文理解文中出現的生詞的意思;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並抄寫自己喜歡的部分;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悟出的道理;

4、感受作者對閱讀的熱愛,學習一些讀書和寫作的方法,繼續開展閱讀的綜合性學習,逐步培養閱讀的習慣。激發學生對讀書學習的熱愛之情。

5、背誦課文中優美的片段。

教學重、難點: 學習一些讀書和習作的方法。

教學方法: 朗讀感悟

學法指導:利用課文中的讀書方法,進行讀書學習;

課前準備:蒐集整理一些關於讀書的名言。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我的“長生果”》

2、板書:我的“長生果”

二、學習課文

1、題目中的“長生果”爲什麼要加引號?

2、指名學生朗讀課文,體會:

“我”是怎樣“吃”長生果的?引導學生用文中的語句作答。

3、快速默讀課文,思考:

a、“我”吃長生果的好處有哪些?

b、你從中受到了什麼教益?

4、交流文中含意深刻的句子。

①書,被人們稱爲人類文明的“長生果”。

②我讀得很快,囫圇吞棗,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

③ 作文,首先構思要別出心裁,落筆也要有點與衆不同的“鮮味”纔好。

④ 小時候受過的一次委屈,平常積累的那些描寫苦惱心境的詞語,像酵母似的發揮了作用。

⑤作文,要寫真情實感;作文練習,開始離不開借鑑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動人心的東西,應該是自己嘔心瀝血的創造。

三、你現在能夠理解題目的含意了嗎?

四、作業:

利用課文中的讀書方法,進行讀書學習;蒐集整理一些關於讀書的名言。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題臨安邸》教案 篇9

【摘要】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海力布救了龍王的女兒,得到了一塊能聽懂動物說話的寶石,後來爲了救鄉親們,他把聽到的話告訴了鄉親們,自己卻變成了一塊石頭的故事。

【關鍵詞】

救白蛇得寶石救鄉親變石頭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讚美了海力布熱心助人、捨己救人的高貴品質。故事情節曲折生動,引人入勝。本文爲民間故事,充分體現故事情節完整、曲折、生動的特點,並帶有神話色彩。運用多種描寫手法,使人物形象鮮明突出。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本課生字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1)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弄清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複述課文

情感、態度、價值觀:

(2)能有自己的閱讀感受,受到“熱心助人、捨己求人”的教育

3、教學重難點:

(1)抓住文中描寫人物言行的詞句,細心體會人物的品質。

(2)學習瀏覽課文,練習有一定的速度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創造性地複述課文。

【學情分析】

到本學期爲止,學生已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能通過預習,瞭解文章大意,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對學生自學能力的檢測,在檢測過程中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雖然掌握了一些理解詞語的方法,但文章的關鍵詞語,教師一定要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去辨析、理解與運用,進一步提高他們掌握字詞的能力,以及藉助詞語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課堂重點訓練的目標,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要藉助語言訓練,初步掌握品讀重點詞句,感受文字背後情感的能力,繼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簡要複述是本單元的重點訓練目標。通過前幾篇課文的學習,學生已瞭解了一些複述的方法。但學生在複述課文時往往抓不住重點,複述等同於背誦課文內容;有的在複述過程中條理不清晰,語言不簡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鋪設“臺階”,更好地幫助學生清楚、有條理、有重點地複述課文。

【教學策略】

1、教法:

教學方式的改變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改變了過去單純的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變爲師生互動式教學,本課堂上創設民主、平等、和諧、寬鬆的學習氛圍,加強與學生的合作。因此本節課以討論爲主,在充分準備實物、圖片和各種有關資料的情況下,利用多媒體來組織和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討論、歸納和總結,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其主體作用。

2、學法:

學習方式的改變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讓學

生通過觀察、資料分析等,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喚醒學生的學習意識、挖掘學生的潛能,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門喜歡聽故事嗎?誰來說一說你讀過哪些故事,爲什麼會喜歡它呢?你的故事講的真好,今天老師也給同學們帶來一個故事,名字叫《獵人海力布》

這是一個非常生動的蒙古族民間故事,而且具有神話色彩。據說在內蒙古自治區的山村,有一塊奇特的石頭,傳說是海力布變的,大家稱這塊石頭爲“海力布”。海力布是一個獵人,怎麼會變成一塊石頭呢?爲什麼他的故事會流傳了這麼久呢?同學們想知道嗎?現在我們就來學習16課。

二、板書課題

1、請同學們把書翻到122頁,自由讀課文,注意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

2、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說一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你說的真好)

3、這篇文章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呢?

現在請同學們用一句話概括出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同桌可以商量。起因:海力布救了龍王的女兒,得到了寶石。

經過:海力布勸鄉親們搬家。

結果:海力布爲了救鄉親,自己變成了石頭。

三、分析理解,閱讀感悟

從剛纔的分析中,我們瞭解了故事,那你認爲海力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板書熱心助人捨己爲人

看來同學們的課文讀的非常認真,概括能力也特別強,

1、在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熱心助人的人呢?請同學們在1到7自然段中畫出來,然後說說你的理解

2、有一個細節同學們注意到了嗎,小白蛇和海力布說話的時候,有一句話重複了兩遍,是哪一句,爲什麼?

3、海力布因爲救了小白蛇,而得到了這麼好的一塊寶石,他想多打獵去賣錢嗎?

4、海力布並不貪圖寶石,他想得到寶石就是想多打獵,好多分給鄉親們一些。就是這樣一顆寶石,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讓我們來看文章的8到14自然段,請同學們畫出描寫海力布語言和心理活動的句子,並說一說使你感動的地方在哪?並做批註。生彙報

抓重點詞語指導朗讀(急忙、急得掉下眼淚、鎮定)

5、在這裏有幾個描寫動作的詞,誰能找到,如果讓你描述人物動作時你會運用這些動作的字、詞嗎?試一試。

6、還有嗎?(生找說感受)現在情況十分危急,儘管海力布全鄉親們避免災難,但是鄉親們都不聽他的,所以他流着眼淚着急的說(引讀“我可以發誓,我說的話千真萬確。相信我的話吧,趕快搬走!再晚就來不及了!”)焦急地說(引讀)鎮定的說(引讀)

7、爲什麼由着急變得非長鎮定,是,雖然他很着急,但她沒有亂了方寸,是因爲他已經決定要救鄉親們,只有犧牲自己。

8、誰能找到最後一部分對海力布心理描寫的句子。

9、讀課件說體會。這裏有兩個詞“遲延、災難”誰來讀一讀這句話什麼意義。

10、難道他不知這樣做的後果嗎?(生答)對這是何等可貴呀。這種捨己爲人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難道他不是我們心中的英雄嗎?

11、當鄉親們看到海力布變成石頭的時候,他們心裏會怎麼想呢?會怎麼說呢?誰來模擬鄉親們來說一說。

12、鄉親們得救了,可我們可愛的獵人變成了石頭,找同學們讀一讀最後兩個自然段。

13、人們世世代代紀念海力布,據說現在還能找到那塊叫海力布的石頭呢?爲什麼用據說這個詞呢?

14、獵人海力布雖然只是一個民間故事,但是海力布捨己爲人的精神代代流傳,今天在學習結束之前,你想說點什麼呢?

四、劃分段落

五、複述課文。

海力布的故事這樣感人,你們想不想講給別人聽,根據文章的起因、經過、結果複述課文。

六、結束語

老師建議你把這個故事講給你周圍的人聽,我相信同學們通過學習,一定會把海力布的這種熱心助人,捨己爲人的精神發揚光大,我也相信同學們時刻能做到心中有他人,處處留美名。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題臨安邸》教案 篇10

學習過程

一、回顧導入

這一單元的主題是“我愛讀書”,在前幾篇課文中,我們一直在和書進行着有趣地對話。《竊讀記》生動、細緻地刻畫了竊讀的心理和樂趣,表達對讀書的熱愛與渴

望;《小苗與大樹的對話》通過小女孩和北大學者對閱讀的交流,使我們得到讀書的有益見解;《走遍天下書爲侶》則在假定和選擇中,告訴我們要與書爲伴,以書爲侶,其樂無窮;提出善於讀書,要常讀常新,百讀不厭,必有所獲;今天,我們再來學一篇關於讀書的文章,看看它又告訴了我們什麼。(板書課題)

齊讀課題,你想知道什麼問題?(我的“長生果”是什麼?爲什麼把書叫做我的“長生果”?)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帶着問題自讀課文,看一看剛纔提出的問題找到答案了嗎?

2.同桌互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相互評價。

3.參考閱讀提示中的問題和方法,再讀課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讀幾遍,再旁邊做批註。

4.小組交流讀書情況。

三、細讀課文,深入理解

班級交流

(1)作者寫了少年時代讀書和寫作的哪幾件事?從中悟出了什麼道理?

看香菸人小畫片;看連環畫;

重點回憶了兩次作文的構思與寫作的經歷。得出了一些道理:

作文,首先構思要別出心裁,落筆也要有點與衆不同的“鮮味”纔好。

作文,要寫真情實感;作文練習,開始離不開借鑑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動人心的東西,應該是自己嘔心瀝血的創造。

(2)反覆讀一讀作者例舉的兩篇作文,你是怎樣理解作者悟出的道理的?你在自己的寫作中有過類似的體會嗎?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讀書寫作體驗來理解,來談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學習並運用作者的寫作方法和讀書方法──博覽羣書,入情入境,做讀書筆記,會借鑑運用等。

四、精讀課文,體會情感

由揭示課題內容引入。通過剛纔的交流,你理解爲什麼把書比作“長生果”了嗎? 長生果,指營養極其豐富。將書比喻爲“長生果”,意思是書是人類的精神食糧,是人類文明延續的營養。作者就是在書的引領下寫作越來越成熟的。

將書譽爲長生果,作者對書的鐘愛可見一斑。文中真實地回顧了作者少時與書的故事,使作者酷愛讀書的情景再現在我們眼前。讀讀課文,你是從哪裏感受到作者對書的特殊情感的?

(通過重點段落和句子的分析,明白作者酷愛讀書這種情感貫穿始終:看叫做“香菸人”的小畫片時的津津有味,看連環畫時的廢寢忘食,讀文藝書籍時的不求甚解,讀中外名著時的如醉如癡。正是不斷地在書裏如飢似渴地汲取營養,纔不斷地成長起來。所以在作者回首少年時光時才感到那樣的愉悅。)

看來書真正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啊!即使多年之後品味讀書的味道,還是這樣讓人心醉。讓我們再讀讀課文,體會那種讀書的樂趣吧。

五、品讀語言,學習積累。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題臨安邸》教案 篇11

教學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理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熱心助人,捨己爲人的道德品質教育,努力做到心中有他人。

知識要求:學習生字、新詞;抓住描寫人物言行的句子,體會人物的品質。

能力要求: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重點難點:

瞭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理解描寫人物言行的詞句體會人物的品質;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教具準備:

常規

教學時間:

一課時

一、 導入新課

同學們剛學習一篇歷史故事《西門豹》,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民間故事,題目是《獵人海力布》

解釋什麼是民間故事

二、 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三、 細讀課文,質疑問難

1、 會認讀課文中帶拼音的生字

2、 理解課文中出現的新詞語

3、 標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哪幾個自然段講了一件完整的事?

四、 理解課文內容

1、 課文從哪到哪講了一件完整的事?

2、 用自己的話說說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 品味詞句,學習品質

1、 請幾個學生分段讀課文

2、 思考下面問題,從文中找到答案,想想表現了人物的什麼品質?

海力布爲什麼只要龍王嘴裏的寶石?

海力布知道說出鳥兒的話會變成石頭,爲什麼還要說?畫出在災難來臨前描寫海力布神態、語言、心理活動的詞句,從中看出海力布有什麼好品質?自由發言

3 、海力布能這樣做,是一時衝動嗎?他平時是一個怎樣的人?請找出來讀讀,說說。

六、 談體會

七、複述課文內容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題臨安邸》教案 篇12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學會本課生字詞,在理解每個詞語意思的基礎上,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能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訓練點:

背誦並默寫古詩《示兒》,進一步感悟理解古詩的方法。

(三)德育滲透點:

體會兩位偉大詩人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四)美育滲透點:

讓學生感受詩的韻味美、意境美。

二、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談話法,朗讀法。

(二)學生學法:

自學、討論法。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是什麼。

2.體會這首詩明白如話而感染力極強的特點。

(二)難點: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並通過重點詞語的品析及反覆吟誦來體會。

2.在指導學生理順句子時要增補詩句中省略的內容,適當調換詞語的順序。

3.體會詩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三)解決辦法:

加強朗讀,以讀促理解,以讀促感悟。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1.從題目入手,激發學生興趣,同時交代時代背景,便於學生的理解。

2.啓發學生交流自學成果,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問題。

3.有重點地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機點撥學生理解詩的意境。

(二)學生活動設計:

1.按預習提示初讀《示兒》這首詩。

2.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自學古詩,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3.通過小組討論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不能解決的全班討論解決。

五、教學步驟。

(一)激趣談話,導入新課。

1、老師渲染氛圍:同學們,我國是個文明古國,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其中詩歌就是我國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人們都說:胸有詩書氣志華。讀詩可以使人靈秀,讀詩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以前同學們學過不少好詩,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燴炙人口的好詩。(揭示詩:示兒)

2、師配樂誦讀《示兒》;學生在老師渲染的氛圍中進入新課的學習。

3、同學們,你知道這是誰的作品嗎?(陸游)

說說你對陸游的瞭解吧。請你把收集到的有關陸游的資料拿出來與大家交流一下。

4、簡介作者:(課件展示)

這首詩是宋代大詩人陸游寫的。陸游一生創作了很多詩歌,保存下來的有九千多首,詩中抒發政治抱負,表現人民的生活,表達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示兒》這首詩是他在86歲高齡,重病在牀,生命垂危的時刻寫給他兒子的臨終囑咐。現在你知道題目“示兒”是什麼意思嗎?《示兒》這首詩堪稱陸游詩中擲地有聲的壓卷之作。你知道什麼叫“壓卷之作”嗎?

這麼好的詩,同學們想自己讀一讀這首詩嗎?

(二)自由讀這首詩

1、 自由地讀詩句,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通。

2、 指名讀詩句;再齊讀詩句。

(三)學習這首古詩

我們知道,學習古詩只把詩句的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通順是不夠的,還應該怎樣學?

1、回憶學法。

說說我們以往學習古詩的要求。(揭示學法: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

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誦詩句、背詩文。)

2、自讀古詩。

請你藉助書後的註釋或你自己的工具書,自讀詩句,瞭解詩意,體會詩中

作者的思想感情。

3、合作學習。

(生合作學習,師巡視指導)有好些同學有很好的學習習慣,能在書上批註,在圈劃,在思考。咱們古人就說過“不動筆墨不讀書”,這是很好的學習習慣。現在經過你剛纔的自學,你一定有很多收穫,或許也有一些疑問吧。沒關係,我們可以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來解決。

現在就請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與同學共享你的學習收穫;也可以懇請同學幫助你解決剛纔自學中的疑難問題。

4、彙報交流。

告訴大家你讀懂了那些內容。(結合課後的註釋,說說自己讀懂什麼,讀懂哪句就說哪句。說的不確切的其他同學可以補充,糾正)。

①學生交流讀懂的內容,教師鼓勵、點拔讀詩方法。

②結合學生的體會指導朗讀。

4、剛纔好多同學都能抓住關鍵的字詞,來理解詩句的意思。這種學習方法很值得大家學習。現在誰能把這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5、現在你瞭解陸游逝世前最牽掛的是什麼了嗎?(祖國何時能夠統一這一件大事,其實這也是陸游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

板書:

4、小結:是呵!詩人臨終作詩,不說別的家常話,而只說“不見九州同”的遺憾,對兒子沒有別的囑咐,只叮嚀他們在家祭時別忘了把勝利的喜訊告訴他。這是多麼深厚的愛國情感啊!此時此刻,有誰不被感動呢?同學們,誰願意用你自己體會到的感情來誦讀這首詩?

①學生結合自己體會到的情感練習有感情朗讀。師給學生配樂朗讀。

②生練習背誦詩句,師配樂。

(四)課外延伸。

(1)一位懷着滿腔愛國之情的老人,帶着他的畢生的遺憾和無限的希望離開了,陸游南宋統一的願望實現了嗎?(生討論)

老師這裏查到了相關資料,看到了《示兒》“續篇”:宋末林景熙《題陸放翁詩卷後》一詩的後幾句:牀頭孤劍空有聲,坐看中原落人手!青山一髮愁濛濛,干戈況滿天南東。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課件展示)從詩中你能看出南宋統一了嗎?

(詩意:……你的子孫雖然見到了統一的國家,但是這國家是由元兵統一的,怎麼能在家祭的時候告訴你呢?)

(2)爲什麼朝廷會滅亡,國家會衰敗呢?請看南宋詩人林升的《題臨安邸》。

課件出示:

山外青山樓外樓,

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薰得遊人醉,

只把杭州作卞州。

知道這首詩的含義嗎?請你找出國家衰敗的根源是什麼!

(3)那麼,如何才能國富民強呢?中國近代改良主義者梁啓超的《少年中國說》中有這樣一個片斷:

課件出示: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過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紅日初升,其光大道……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中國少年,於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4)是的,只有像梁啓超先生所說的那樣,我們的國家纔有前途,陸游的悲劇纔不會發生,同學們,讓我們懷着陸游那滿腔的愛國之心,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把我們少年的心聲說出來吧!

(五)拓展總結:

1、同學們,國富民強,匹夫有責。我們應該像詩人陸游那樣胸有祖國,抱效祖國。讓我們再次誦讀他的壓卷之作——《示兒》吧。(師再次給學生配樂朗讀。)

2、陸游還寫了許多的愛國詩詞,今天老師給你們推薦兩首:《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一)》(課件展示),請同學們自由讀讀。

3、今天老師還向你們推薦一些有關古詩文的網站,那裏有豐富的資源,同學們可以盡情地去共享吧!(下課)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題臨安邸》教案 篇13

【設計理念】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五年級上冊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述的是貧窮辛勞的母親不顧同事的勸阻,毫不猶豫地給錢讓“我”買《青年近衛軍》的事。從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現出深沉的母愛。文章描寫細膩,情感真摯,語言淺顯易懂。

根據特點,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本設計注重以人爲本,以讀爲本,尊重“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大膽放手,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昇華情感,提高閱讀能力。

【學習目標】

1、認識“陷、碌、攥”3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親的慈祥與善良,體會母愛的深沉。

【學習重點】

通過描寫母親的外貌、語言、動作和神態的重點語句,體會平凡母親的偉大,感受偉大的母愛,激發熱愛母親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VCD:《燭光裏的媽媽》。

【課時安排】

1課時。

【學習過程】

一、回顧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

同學們,學完了《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後,我們深受感動。一位父親經過38小時挖掘終於救出了遇險的兒子。這件事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父愛所迸發出來的力量是巨大的。這種愛是偉大、無私的。那麼,母愛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慈母情深》,將讓我們深深地感受一番母愛。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提出要求,學生自學:

⑴ 藉助工具書,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生字要多讀幾遍。

⑵ 思考:

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同桌相互讀課文,相互正音。

3、彙報自學情況:

⑴ 出示生字“陷、碌、攥”,學生認讀。

⑵ 交流:

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再讀課文,體會感情

1、感悟慈母對孩子深沉的愛:

⑴ 根據“提示”要求,自學課文:

畫出描寫母親外貌、語言、動作等語句,聯繫上下文,說說這是一位___的母親,有理由即可。

⑵ 小組交流。

⑶ 全班交流:

自己的見解,教師只作適當點撥。如:

這是一位瘦弱的母親。從“瘦弱的脊背彎曲着,頭和縫紉機捱得很近。”可以體會出來。

這是一位貧苦的母親。從“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着。”可以看出來。

這是一位辛勞的母親。從“有事快說,別耽誤幹活。”“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了背……”可以看出來。

這是一位善良、關愛孩子的母親。從母親的同事認爲“我”是要錢買閒書,勸阻她給“我”錢時,母親卻說“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這位母親家境這麼貧寒,掙錢又這麼艱辛,卻慷慨地給“我”錢買書,形成鮮明的對比,其中包含着深沉的母愛。

再如,這是一位勤勞的母親,這是一位慈祥的母親,這是一位無私的母親,這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小結:通過對文中描寫母親的外貌、語言、動作等句段的讀悟,我們深深地感受到這位母親的慈祥與善良,這位母親對孩子深沉的愛。

2、體會“我”對母親的感激、崇敬與熱愛之情:

讀完課文,誰都會被慈母情深深打動,更何況是文中的“我”。請找出“我”深受感動的語句,如,“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着我,我的母親……”“那一天我第一次發現,母親原來是那麼瘦小!”“我鼻子一酸,攥着錢跑了出去……”“那一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錢給母親買了一聽水果罐頭。”引導學生用學過的閱讀方法──聯繫上下文,反覆讀讀,邊讀邊想,體會“我”對母親的感激、崇敬與熱愛之情。

四、感情朗讀,昇華情感

1、選取自己感受深的語句讀,讀出對偉大母愛的讚頌以及對母親的熱愛和感激。

2、指名有感情朗讀,教師相機指導。

五、聯繫實際,拓展延伸

1、聯繫生活實際,講述自己親身經歷母愛的故事。

2、自由朗讀課後的“閱讀鏈接”《紙船──寄母親》,感受冰心奶奶熱愛母親,懷念母親的思想感情。

3、寫幾句話或編一首詩,抒發你對母親的熱愛和感激之情。

六、精要總結,歌曲結束

1、教師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深深地感受到母愛是慈祥的,母愛是深沉的,母愛也是偉大、無私的。這種愛,作爲子女永遠也報答不了,正如唐代詩人孟郊所寫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課件播放《燭光裏的媽媽》,學生跟着輕輕哼唱。

七、作業超市,注重積累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蒐集頌揚母愛的名句或詩歌。

3、課外閱讀頌揚母愛或感激母愛的文章,如《母親的“存摺”》、《那一刻,我理解了母愛》、《媽媽的心,是瓷器》等等(可以上網查找)。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題臨安邸》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掌握這首詩的意思。

2.體會王維詩歌“詩中有畫”的特點。

3.認識王維詩歌中流露出來的隱逸傾向。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出示課件2)

1.今天,我們來學習王維的一首詩《山居秋暝》。

板書:山居秋暝

2.作者介紹(出示課件3)

王維(約701-約761),字摩詰,蒲州(今山西永濟)人。唐代山水田園詩人。其詩似淺而實深,似淡而實腴,體物精細,狀寫傳神,具有獨特成就。他又精通繪畫,擅作平遠之景,擅繪人物、叢竹等。有《王右丞集》。

二、詩歌朗讀指導

1.聽朗讀。

2.結合註釋,讀懂全詩。

3.誦讀全詩。

誦讀指導(出示課件5)

詩的首聯點題,交代時間、地點,可用敘述口吻讀。

頷聯、頸聯是詩的主體部分,寫的是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同時寄託了詩人閒適的感情,當用輕快的調子誦讀。

尾聯出句是陪襯,對句“王孫自可留”是全詩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語氣緩慢讀出,表現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滿足心情。

三、詩中有畫

(一)題解(出示課件6)

標題:“山居秋暝”,“山居”即其隱居的別墅,點明瞭地點;“秋”點明瞭季節;“暝”,傍晚,點明瞭具體時間。整首詩所寫的景物即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見的景物。

(二)詩中有畫(出示課件7)

詩人用淡淡的幾筆就勾畫出一幅雨後山村的晚景圖,清新寧靜而又洋溢着和平安樂的氣氛,這裏猶如世外桃源一般。

板書:詩中有畫

(出示課件8)既然說“詩中有畫”,我們就把詩還原爲一幅古典的卷軸畫。

1.我們首先找出詩中的寫景部分。(出示課件9)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2.“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首聯寫出了什麼樣的意境?(出示課件10)

明確:山雨初霽,萬物爲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氣清新,景色美妙。這給全詩創造了一個寂靜,清新,幽雅的環境。

板書:寂靜,清新,幽雅

首聯與詩題有什麼聯繫?(出示課件11)

明確:首聯緊扣詩題,點出了時間、地點、季節。

3.頷聯“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和頸聯“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都是寫景,有什麼不同?(出示課件12)

明確:頷聯用了“明月、鬆、清泉、石”等意象,表現出山村的自然美。頸聯用了竹、蓮、浣女、漁舟等意象,表現出了山村的生活美。頷聯側重寫物,頸聯側重寫人。

板書:山村生活美

頷聯與首聯有何聯繫?(出示課件13)

空氣清新方可見月光之皎潔;新雨之後才能顯清泉之聲響。

4.頸聯寫得十分熱鬧,這與作者要創造一個寂靜,清新,幽雅的環境是否和諧?並說說原因。(出示課件14)

明確:是。寫浣女、漁舟的熱鬧,正是爲了烘托出山村環境的寂靜、清幽。如同“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一樣。人們從這些熱鬧的景物中,很自然地體味出一種和平恬靜,體味出恬靜中的一片勃勃生機。這裏有動有靜,動靜結合,以動襯靜。

5.六句寫景的句子,哪幾句可以作爲畫面的主體?學生概括。(出示課件15)

明確: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6.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把畫面具體地描繪出來。

四、拓展延伸

網上搜集王維的其他詩,選擇自己喜歡的詩,背誦下來。

五、佈置作業。

1.背誦這首詩。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3.預習。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題臨安邸》教案 篇15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經過初唐詩人的開拓創新,詩歌這一文學體裁到了盛唐便迎來了它的全盛時期。高昂雄渾、恢宏闊大的盛唐之音成爲了詩歌的主流。豪放飄逸的李白詩,沉鬱頓挫的杜甫詩,形成了唐詩的巔峯,而以孟浩然和王維等爲代表的山水田園詩也以其清新自然的風格和獨特的藝術魅力深受世人關注。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王維的山水田園世界,去領略其中的奧妙

二.品讀鑑賞

1、題解:山居秋天的傍晚

2、在山居秋天傍晚詩人感受到了怎樣的景象?

首聯:緊扣詩題,點出了時間、地點、季節。

給全詩創造了一個空寂,清新,幽雅的環境。

頷聯頸聯:

動靜結合,以動襯靜:明月鬆間照(靜),清泉石上流(動)——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視覺、聽覺結合:竹喧歸浣女(聽覺),蓮動下漁舟(視覺)。

總結:不僅是詩中有畫,而且是有聲的畫面,體現出一種自然美、生活美。

3、面對如此美景詩人發出了怎樣的感慨?

熱愛田園生活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喜愛和滿足心情。

幾個問題

1、詩中明明寫有“浣女”“漁舟”爲什麼下筆說是“空山”?

“浣女”“漁舟”的活動是爲了反襯山的幽靜空曠;山中樹林茂盛掩蓋了人們的活動;這是詩人的感受,這裏人跡罕至猶如世外桃源。(供參考)

2、關於“王孫”可以直一般貴族子弟也可以指詩人隱居之人。

補充:

1、王維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與孟浩然齊名,稱爲“王孟”。他繼承和發揚了謝靈運開創的山水詩而獨樹一幟,使山水田園詩成就達到高峯,在中國詩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由於他常以一位禪者的目光覽觀萬物,才使他的詩有了一種其他詩人所難以企及的靜美、澄曠、寂悅。特別是他在描寫大自然中一剎那間的紛紜動象,是那樣的清淨與靜謐,禪韻盎然,如:“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飛鳥,時鳴春澗中。”(《鳥鳴澗》)以及名句“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等,往往盪滌讀者之胸襟,給人以恬淡寧和的無盡遐思。蘇軾贊他“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著有《王右丞集》。

《山居秋暝》是王維晚年閒居藍田輞川是寫的一首五言律詩,王維思想:王維,父親早死,母親篤信佛教。二十歲中進士,可是仕途多舛,中年遭遇挫折,逐漸走上了明哲保身、遠禍自全的道路,思想日趨消極。從開元二十八年(740)到天寶三年(743),王維先隱終南山,晚年又在陝西藍田過着半官半隱的生活。《山居秋暝》就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

2、略說山水田園詩

山水田園詩,源於老莊哲學,成於淵明手筆,繼於大謝(謝靈運)小謝(謝眺),盛於唐代王(王維)孟(孟浩然)。山水田園詩以描繪秀麗的山光水色,和諧的田園生活爲主要內容,寄託了作者因懷才不遇,或憤世嫉俗,或厭惡官場,或清貧自守而寧願隱身山林,嘯傲煙霞,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願望。王維的這類詩的題材代表了唐代山水田園詩創作成就。

3、這是一首山水田園詩歌,作者選取了哪些意象描繪了幾幅優美的畫面?請大家在課本上劃出具體的意象,並用“——圖”給每一幅畫面命名。

明確:(1)意象:明月、鬆,清泉、山石、竹、浣女、蓮、漁舟。

(2)畫面:(首聯)空山秋雨圖;(頷聯)月照泉林圖;

(頸聯)鄉村人居圖;

王維《山居秋暝》賞析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王維,字摩詰,太原祁人。他的詩有兩種傾向:首先,他的詩歌反映了盛唐時代的積極進取精神,或歌頌邊塞將士的英勇,或抨擊朝廷權貴的奸邪,或描寫祖國山川的壯麗,都給人以奮發圖強的激勵。其次,在他的隱逸詩中,詩人描繪的山水田園風光,總帶有虛無寂靜超凡出世的情調。王維精通音樂和繪畫,對自然美有着特殊的敏感,詩作多輕盈淡遠之音,縹緲空靈之境,色彩豐富,節奏和諧,充溢着詩情畫意之美,被譽爲“詩中有畫”。他的有些詩還滲透着佛禪機。

《山居秋暝》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詩,寫終南山居處的清幽,抒發了詩人恬靜、喜悅的心情。首聯“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寫出秋天的傍晚,剛下過一陣細雨,空氣清新、幽靜,山居住所籠罩在一片煙雨迷離的氛圍中。頷聯“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緊承首聯,抓住了典型環境中的景物作照像式的放大描寫。清亮的月光透過密密的松枝直射下來,稀疏地點綴林間,泉水無聲無息地衝刷着石頭。而“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則打破了這一片寧靜安謐的氣氛,出現了浣女,響起了撥水行舟的聲音。這四句寫景,將高下、遠近、動靜、景色與聲響等交織一處,構成了一幅完美的藝術畫面。尾聯“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一句化用典故,《楚辭·招隱士》中有“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和“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的詩句。這裏反用其意,抒發了作者希望迴避世間紛擾,過隱居生活的情懷。

這首詩歌對自然景物的描寫非常成功,語言自然、清新,似不帶人間煙火。詩中寓有畫意,美學價值極高。清幽的畫面與恬靜的心情相互映襯,爲我們創造了一個幽遠、空靈的意境。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題臨安邸》教案 篇16

學情分析

本文語言淺顯,但所說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義。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所說明的做人道理的問題上,教師要注意三點:一要保證學生個體進行充分閱讀、思考和小組進行交流討論的時間。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爲基礎,教師作適當點撥,引導學生由內容到思想,由花生的生長特點到花生的品格,由花生的品格到做人的道理,逐步加深理解,切忌教師一廂情願地說教。二要注重引導學生聯繫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把花生的品格與做人的道理聯繫起來,突破本課教學難點,要對作者的立意有所瞭解,取得認同。三要尊重學生的不同體驗,允許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用不同方式表述自己的見解。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

2、分清課文的主次。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落花生的特點從而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

教學過程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 、激趣導入

1、啓發談話:同學們,你們吃過花生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於寫花生的課文。

2、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3、“落花生”就是我們平時常見常吃的花生,可爲什麼叫它“落花生”呢?課前同學們都查閱了資料,誰來談一談?

4、過渡:課文圍繞花生講了一些什麼事呢?同學們讀讀課文就知道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標出自然段序號。

2、同桌互讀課文,互相檢查,糾正讀錯或讀破句的地方。

3、用生字詞卡片檢查認讀生字詞情況(可指名讀、齊讀、分行、分組比賽讀)。

4、檢查學生讀課文情況,指名讀指定的段落,評議讀的情況。

5、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哪些事?(①種花生、收花生。②母親提議過一個收穫節,併爲收穫節做了準備。③吃花生時的議論。)

教師:按照課文講的這三件事,我們把課文分成三部分來理解。

三、學習課文的第一、二部分

1、默讀第一、二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彙報交流。

(1)說一說你都讀懂了什麼?

(2)質疑、解疑。

①“開闢”是什麼意思?爲什麼不說“開發”出一塊空地?

②“居然”一詞怎麼理解,你能找一個和它意思相近的詞嗎?

3、指導感情朗讀。

四、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預習課文的第三部分。

第二課時

一、謎語引入。

由謎語引入課文,作家許地山有個筆名叫落華生,大家猜猜他爲什麼取這個筆名呢?(指多名同學說)大家想不想知道原因呢?

二、學習課文

1、教師範讀課文,要求畫出重點詞語,作好記號。

2、老師今天帶來了花生,大家想不想嚐嚐,檢查生字情況。(出示動畫)

3、自由讀課文,你知道了這篇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些什麼?

4、對作者影響的是哪件事?

5、那天晚上,在茅亭下,他們談論花生的什麼,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

6、分角色朗讀(出示閱讀要求),其他孩子邊聽邊勾畫,他們各自認爲花生的好處是什麼?

7、引讀齊答,對於花生的好處(出示課件)

姐姐說: 哥哥說:

我說: 爸爸說:

8、其中誰的談話對“我”的影響?

9、指名讀爸爸的話,其他的同學勾畫出花生和蘋果、桃子、石榴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10、練習填空作比較。(出示課件)

11、從父親的話語中,你知道花生最可貴的地方是什麼?

12、自己讀一讀討論:爸爸在讚美花生的什麼精神?學生結合爸爸的談話內容談,不炫耀,默默奉獻的精神。

13、練習有感情朗讀,指多名同學讀爸爸的話。

14、爸爸僅僅在說花生嗎?爸爸教育孩子們做什麼樣的人?

15、爸爸由讚美花生的可貴之處,談到怎樣做人,許地山聽懂了爸爸的話嗎?從哪兒看出來?

教師總結:許地山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他長大後埋頭苦幹,默默奉獻,成爲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個筆名叫落花生,這就是他筆名的由來,在抗日戰爭中,他爲抗日奔波勞累過度而去世,年僅 48歲,他的確是一位具有落花生精神的人。讓我們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讀許地山說的話。

16、許地山懂了,同學們也懂了,男孩子讀,女孩子讀

17、年幼的我是怎麼理解父親的話?(爲什麼用落花生做筆名?)的聯繫上下文,談談你的理解。

18、學生再次讀父親的話,根據自己的理解,判斷以下句子是否正確,並說出理由。(出示課件)

(1)、花生好、桃子、石榴、蘋果不好。( )

(2)、凡是埋在地裏的東西都是好的,高高掛在枝頭上的東西都是不好的。( )

(3)、我們不需要外表美。( )

教師總結:文課中父親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是僅就果實是否露在外面這一點來比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獻的品格,並不是說那三種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際用處。

19、那麼,你長大以後,準備做象花生一樣的人,還是準備做像桃子,蘋果,石榴那樣的人呢?爲什麼?(出示課件討論)

父親引導孩子談花生的目的是爲了論人生,他讚美花生的品格也是爲了說明做人應該做怎樣的人;父親教育孩子們要學習花生的優秀品格,注重實際,不炫耀自己,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對別人有用的人。)

板書設計

種花生

落花生 吃花生

過收穫節 我們談

談花生 贊花生

父親談

學花生

借物 喻 做有用的人

(道理)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題臨安邸》教案 篇17

教學要求: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有關詞語造句。

觀察夜晚的星空,找到天河、牽牛星、織女星,將觀察的經過寫成一篇短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複習導入 :

指名複述《牛郎織女(一)》的主要內容。

牛郎織女後來的生活怎樣了呢?(揭題)

初讀指導:

輕聲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劃出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說說各個自然段主要內容。

檢查自讀情況:

朗讀生字,正音。

按自然段朗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說說各個自然段主要內容。

學習第一段:

指名朗讀,思考:這一段主要寫什麼。

從語言文字中體會牛郎織女“日子過得挺美滿”。(男耕女織、辛勤勞動、生兒育女------)

有感情朗讀第一段。

思考本段最後一句話的含義。

學習第二段:

1、一天,牛郎去喂牛,發生了什麼事?

老牛又講了什麼話?

老牛講話時的神情怎樣?

有感情地朗讀老牛的話。

老牛死了,牛郎和織女心情怎樣?

小結:

善解人意的老牛離開了牛郎,分手前還留下了“把我的皮剝下來留着,碰到緊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的話語,也給下文牛郎披上牛皮追織女打下了伏筆。

佈置作業 :

完成文後習題2,指導書寫。

有感情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學習第三段:

牛郎織女過着幸福美滿的生活,但織女有時也會發愁,爲什麼?

王母娘娘知道織女下嫁人間有何表現?

默讀第3—5自然段,劃出描寫王母娘娘神態的句子。

王母娘娘更是氣得暴跳如雷,發誓要把織女抓回天庭,嚴厲懲罰。

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裏幹活,便帶領天兵天將闖進牛郎家裏,來抓織女。

王母娘娘狠狠一推,兩個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着織女,一起飛向天空。

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玉簪往背後一劃,霎時間,牛郎的面前出現一條天河。

4、通過王母娘娘的舉動,可以看出她是個怎樣的人?

5、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讀出對不講骨肉親情、心狠手辣的專制者的憎恨之情。

6、默讀第3-5自然段,劃出描寫牛郎與織女的句子。

A、“織女一邊------一邊------”朗讀體會織女不願離開人間,不願與親人分離的痛苦情感。

B、“牛郎-------趕緊------一出屋門就------”朗讀體會牛郎的心急如焚。

7、有感情地朗讀3-5自然段。

8、第三段講了幾層意思?概括出每個自然段的小標題。

A、知道下落,發誓抓回。

B、闖入家裏,抓走織女。

C、心急如焚,攜子追趕。

9、根據小標題說說這段課文的內容。

二、學習第四段:

1、指名讀6、7自然段,思考這兩段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2、想象:牛郎織女隔着天河相望,他們會想些什麼呢?七月初七在鵲橋相會時又會說些什麼呢?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略課文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三、總結課文:

1、這個故事講了什麼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按照“男耕女織,日子美滿——老牛訣別,忍痛剝皮——王母知情,發誓追回——闖入家裏,抓走織女——心急如焚,攜子追趕——劃出天河,牛郎被攔——隔河相望,化作星辰——喜鵲搭橋,一年一見”的順序複述課文。

四、佈置作業 :

1、造句:

心急如焚——

霎時間——

2、觀察夏夜的星空,找出天河、牽牛星、織女星,將觀察的結果寫下來。

附板書:

牛郎織女(二)

(生活美滿)↓☆(王母娘娘:殘暴、專制)

牛郎 隔河相望 織女

(老牛:病死、剝皮)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題臨安邸》教案 篇18

教學目標:

1、認寫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嘗試背誦三、四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被毀滅的經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4、領悟文章的表達特點。學習與運用整理資料的方法。

教學重點:

瞭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圓明園毀滅”這一屈辱歷史,激發愛國之情。

教學重點:

1、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爲歷史,引導學生讀文、感悟、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它昔日的輝煌景觀,感受祖國的燦爛文化。

2、文章題目爲《圓明園的毀滅》,而大量篇幅卻是描繪昔日的輝煌,要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學的又一難點。

教學準備:

1、課前蒐集圓明園的相關資料。

2、教學課件。

教學設計:

一、構建話題,導入課文。

1、在我們國家的廣州市,剛剛舉辦了一場亞洲最高級別的賽事,你們知道嗎?說說你的瞭解。我們的祖國國力日益強盛,相繼舉辦了奧運會亞運會,引起了世人的矚目。可是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一百五十年前,在中國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一件屈辱的事情,美麗的東方園林被西方強盜毀於一旦。

2、板書課題。強調“毀”寫法。

3、輪流讀課文,檢查預習,隨時正音。

二、細讀課文,感悟“毀滅”。

1、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圓明園是怎樣毀滅的?把最讓你氣憤的地方用“——”畫出來並作一作批註。

生默讀,批註。交流。

2、讀了這段文字,你是怎樣的心情?

3、這心情從何而來?讀一讀讓你感覺到憤慨的句子,讀出你的感情。

4、出示: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

加點的詞語能不能去掉,爲什麼?

是的,侵略者的本性是殘暴而貪婪的,讓我們帶着憤恨讀一讀。

5、圓明園的最終結局是什麼?出示:大火連燒三天,煙雲籠罩了整個北京城。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小聲讀一讀這兩句話,你又讀出了什麼樣的心情?

生小聲讀。交流。

6、圓明園的灰燼裏到底有什麼?讓我們探尋一下這座園林的瑰寶和精華。

三、品讀課文,領悟“精華”。

1、默讀課文,感受一下這曾經是一座什麼樣的園林。哪些景觀和建築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筆劃下來。再讀一讀,邊讀邊想象畫面。

2、被譽爲“萬園之園”的圓明園在你的腦海中是什麼樣子的?

(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來談,感悟重點詞句)

出示: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有象徵着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徵着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

自由讀,邊讀邊想象。

誰來讀一讀這優美的文字,指名讀。

課文中沒有介紹到的景觀還有很多,你知道有哪些嗎?

(展示課前蒐集到的有關資料,重點介紹最讓自己欣賞和驚歎的部分)

3、真是巧奪天工,精美而宏偉的圓明園。漫步園內,有如漫遊在天南海北,飽覽着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彷彿置身在幻想的境界裏。

4、圓明園佈局精妙,建築風格各異,當然稱得上的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同學們,讓我們把這些美景記在心裏,我們一起回顧圓明園的美景和宏偉建築。

出示幻燈片,輔助背誦。

5、欣賞了園林風光,我們再來看看園中豐富的收藏品。自由讀課文第四自然段,瞭解圓明園中珍貴文物的收藏情況。

談談體會。所以說,圓明園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6、就是這樣的一座舉世聞名的圓明園,被侵略者付之一炬,所以,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中告訴了我們:(出示“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兩個“不可估量”要強調什麼?齊讀。

7、(出示圓明園的廢墟畫面)就在這殘垣斷壁面前,想象着我們剛剛漫遊的圓明園的景象,同學們,你又什麼話想說呢?

四、也許,圓明園的廢墟會提醒我們,不忘國恥,永遠要記住侵略者的強盜行徑。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題臨安邸》教案 篇19

教學目的:

1.獨立閱讀課文,能講這個故事。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整個故事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領悟文章的語言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1.讀了上節課的內容,你一定急於知道牛郎和織女走到一起之後發生了什麼事情,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本文。

2.學文之前,你想知道什麼呢?

同學質疑: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的生活怎麼樣?王母娘娘酒醒後會怎麼樣?民間爲什麼會流傳這個故事?它寄託着人們的什麼思想?

二、自學課文,體會感情。

1、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的生活怎麼樣?

(1)同學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

(2)同學彙報:兩人婚後男耕女織,你勤我儉。日子過得很美滿。

“美滿”是圓滿美好的合意。說明靠他們勤勞的雙手,日子不只過得富足了,而且一家人團團圓圓。

(3)同學彙報:織女很喜歡這樣的生活。她給小朋友們講述故事時,作者採用了排比句的修辭方法,烘托出織女熱愛人間生活的情感。

2、王母娘娘酒醒後會怎樣?

(1)讀課文第二段至倒數第二自然段。

(2)同學彙報:王母娘娘醒後先懲辦了其她的仙女們,然後又派天兵天將查找織女的下落,準備給她厲害的懲辦。說明了王母娘娘已下狠心,預示着織女回來後的悽慘命運。

(3)同學彙報:“她尤其恨織女,竟敢留在人間不回來,簡直是有意破壞她的門風,損害她的尊嚴。”由此可以體會到王母娘娘是一個死愛面子而又自私的人,爲了挽回自身的面子,不惜破壞自身親人一生的幸福,爲了顯示自身的尊嚴,狠心地用天河把牛郎織女和他們的小朋友隔開,這是多麼可惡而又自私的人呀!

(4)“織女受到了嚴厲的懲辦,不肯死心,一定要跟牛郎過日子,一起生活”這句話說明了織女是個敢於追求幸福生活的人,是個勇敢堅強的人。

3、教師引導:你們喜歡這則故事嗎?爲什麼?

(因爲牛郎織女都是那種靠勤勞節儉來發明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正是因爲如此,民間纔會有這樣一個悠久的傳說。)

4、請你讀讀最後一個自然段,說說爲什麼人們會有這樣的想法?

(因爲人們都希望牛郎和織女這兩位善良、勇敢、勤勞的人過上好日子,寄託着人民羣衆也能過上美滿生活的美好願望。)

三、召開故事會

1.組內成員間講講這個故事,可以加上自身合理的想象。

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把自身積累的民間故事在“故事會”上作彙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