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學期小班教育教學計劃(通用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8.4K

下學期小班教育教學計劃 篇1

一、情況分析

下學期小班教育教學計劃(通用3篇)

本班有學生41名,其中男孩19名,女孩22名。幼兒人數很多,經過一學期的幼兒園生活,大多數幼兒適應了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也有個別的幼兒給我們的教育教學帶來一定的困難。通過和家長交談以及最近一段時間的觀察,我初步瞭解到我班幼兒有如下幾個特點:

1、大多數孩子身體發育正常,一般沒有得過大的疾病,但除於之恆小朋友易感冒咳嗽引起肺炎。

2、有些幼兒比較嬌氣、依賴性很強,早晨入園總有一些孩子哭鬧着不願離開父母,自理能力很差。

3、個別孩子會打人、咬人,與同伴稍有不合就動手打人,像、邵飛、陳嘉斌、程豐遠、唐憶邁小朋友這種打人、掐人的現象尤爲嚴重。

4、挑食現象嚴重,有的不愛吃蔬菜,有的不愛吃肥肉,常常浪費飯菜,進餐習慣很差,絕大多數幼兒在家裏吃飯要人喂,邊吃邊玩;

5、有個別對各種活動參與意識較弱、活動常規也很差,但有一部分幼兒求知慾較強、好奇、好問,但語言不夠連貫,個別幼兒發音不清楚,大多數不會說普通話。值得高興的是不少家長重視早期教育,積極配合教師的工作,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受到幼兒園的正規教育,能從正面啓發幼兒產生上幼兒園的願望。有了家長們的積極配合支持,我們教師會更加用一顆慈愛之心去精心照料、教育和培養他們。

下學期小班教育教學計劃 篇2

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以保育爲主,針對我班幼兒制定本學期計劃如下:

1、一日活動方面

班級三位教師齊心協力搞好班級衛生,每天做好清潔、消毒、通風工作,預防傳染病的發生,合理地安排好幼兒的一日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幼兒不動插座、電板,以防觸電;不將手指放在門、窗處,以防夾傷;注意不玩水、火、肥皂以及消毒物品;教育幼兒入廁時不推不擠,以防撞傷、碰傷。

小班幼兒在環境中容易新奇。平時利用晨間談話、教學活動、遊戲活動,對幼兒進行淺顯的安全常識教育,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在常規培養中教育幼兒遵守活動規則,不攜帶危險物品參與活動(如:剪刀、玩具等尖銳物件),遊戲中不做危險動作(如:頭朝下滑滑梯、由下向上爬滑梯、不攀爬等),不擅自離開集體,同伴間友好相處,互相謙讓,不擠不撞,不(打、推、咬、抓)人。

2、做好三檢工作

晨檢:一看二摸三查四問,主次班安排合理,交接班交代清楚,銜接好。

小班幼兒習慣把很多東西塞到鼻孔、耳朵、嘴巴、肚臍等有洞的地方,在一日生活中時常仔細留意,引導幼兒注意個人衛生,不把髒東西放入嘴裏,以防止病由口入,不吃不潔淨、變味發黴的食物;進餐時注意帶刺帶骨食物安全,以及乘熱菜熱湯時的安全事項。

午檢:眼不離幼兒,腿勤加強巡視,手勤,常摸一摸幼兒。檢查幼兒不玩衣物(如:釦子、珠子、髮夾、拉鍊等),不矇頭睡覺,不拿玩具、物件睡覺。

晚檢:分工明確,接待家長,組織幼兒,收拾好衛生,斷水斷電,管理好班級物資。

3、家園聯繫方面

利用論壇、網校、電話、家園欄、家長會、來園離園接觸等多種途徑,對家長進行知識的宣傳,,請家長積極配合幼兒園做好安全衛生、保教工作,特別是加強交通安全的重視,在接送幼兒時遵守交通法規。提醒家長注意家居生活安全與家居活動環境安全(如:燒傷、燙傷、觸電、中毒、摔傷等預防教育工作),引導孩子記住父母姓名、電話號碼等。

來園、離園人流較大,小班幼兒容易被環境的興趣點吸引,所以來園時要求家長送到保教老師手中,並與教師相互問好,不在園內其他地方逗留;離園時要求幼兒與教師道別,並說明來接者的身份,不跟陌生人離開或擅自離園。眼觀四路,要是家長自己在離開班級之後帶孩子在園內大型玩具區玩,一定要提醒家長看好孩子。

4、幼兒服藥情況和自救能力的培養

幼兒體質的不同類型,必須提示家長與老師及時溝通,請家長配合將需服用的幼兒藥品上寫明班級、姓名、劑量、時間等,交於幼兒園保健老師,由保健老師做好藥品管理工作,以免幼兒誤食,防止班級老師由於其他工作影響幼兒服藥的最佳時間。平常積極配合醫務室做好幼兒體檢等各項保健工作,使幼兒能夠健康茁壯成長。

設計一些活動,引導幼兒識別特殊號碼及這些號碼的用途(如110、119、120),同時教育幼兒不可隨意播打這些號碼。訓練引導幼兒識別方向,告誡幼兒不要輕信陌生人,若一人在家,不可隨意開門。遇到危險時,教育幼兒學會躲避(如:發生火災時的自救方法)。培養幼兒多做力所能及的事,加強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

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提醒孩子,我們相信一定可以讓我們的孩子在幼兒園健康、快樂地成長。

下學期小班教育教學計劃 篇3

幼兒期是自然觀萌發和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在這個時期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使他們逐步瞭解人和生態環境的關係,能激發幼兒熱愛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的情感,並逐步養成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和行爲。

因此,我們將環保教育的專題活動內容定爲"垃圾的分類與回收",將以形式多樣的'活動幫助幼兒理解垃圾的分類與其是否可回收。

第一,讓幼兒瞭解垃圾的來源及解決垃圾過多的辦法。

帶幼兒到奇藝瓜果屋進行做小實驗。將準備好的若干廢紙和廢舊塑料物品、果皮、樹葉等分別埋在三個泥坑裏,進行泥土埋藏。一月後,教師可以帶領幼兒一起去觀察埋藏情況。孩子們拿着鏟子,把三個坑裏的廢棄物品都挖了出來。讓孩子們分別觀察現在挖出的廢棄物品與剛埋藏的時候有什麼不同?孩子們在仔細辨認後,總結出紙、果皮、樹皮地腐爛,而塑料廢棄物品還是好好的。

第二,觀看錄像,瞭解塑料垃圾會給環境造成污染。

在觀看錄像中,教師向幼兒講解:在泥土裏,有很多的蟲類和其他微生物會使紙袋、果皮、樹葉慢慢分解腐爛。而塑料物品不容易分解腐爛,而塑料物品在泥土裏埋的時間長了,就會產生有害物質。因此,塑料垃圾會給人類帶來很大的危害。

第三,我們設制活動,讓幼兒明白塑料垃圾能夠回收利用。

開展討論會"如何讓塑料垃圾不污染環境",讓幼兒展開討論,提出自己的觀點。在討論中,孩子們踊躍發言,充分發揮想象力。在教師的引導下,孩子們逐漸探索到:可把塑料廢舊物品分開收集,進行再次利用。並在延伸活動中瞭解到紙品、鐵製品等廢舊物品也可收回利用。討論後,我們組織幼兒開展分類遊戲,讓幼兒逐步學會區分垃圾"回收利用"與"不可回收利用"並能進行分類。

最後,我們請家長協助幼兒回收廢舊物品,指導幼兒利用廢舊物品做手工作品。

如用紙筒做望遠鏡、用蛋殼用不倒翁、用奶粉罐做小鼓等。讓孩子們在動手操作中,更深刻地瞭解到垃圾的可回收性。

我希望通過一系列活動,幼兒對垃圾有了更近一步的認識,環保意識的也有了較好的提高。爲未來的環保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