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科學教學計劃(通用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92W

四年級下科學教學計劃 篇1

一、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下科學教學計劃(通用3篇)

本班學生17人,進人四年級以後,學生對科學課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求知慾和參與科學活動的願望明顯增強。學生已掌握許多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的方法,對科學探究活動非常喜歡,並能以自己的方式觀察到許多細節的地方,興趣濃厚,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動手能力。另外,在進行着觀察、提問、假說、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但由於學生年齡的侷限,觀察的深度、準確度還不夠,觀察或描述的方法還不會實踐運用。大部分學生知識面不廣,勤於動腦的同學佔的比例不是很大。還有的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現象尤爲突出。因此,本學年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至關重要的時期。教學中要因勢利導,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逐漸養成尊重客觀事實、注重證據、大膽質疑的科學品質和思維方式,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有四個單元:“電”“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礦物”。

“電”單元是從“什麼是電”開始的。學生對靜電有比較豐富的生活體驗,讓他們適當地瞭解一點有關電荷的知識,可以使後續課中電流、電路的學習更有基礎。這一單元將通過與電相關內容的實驗、交流、預測、檢驗、測量和推理、解釋等活動,使學生形成關於電的初步概念,同時獲得一些基本實驗操作技能。

“新的生命”單元是從“觀察油菜花”引入的。由植物的花、果實和種子的系列觀察活動,過渡到動物的卵、繁殖的觀察和研究,從而使學生獲得植物和動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認識,並形成關於生命的一系列發展性概念。教科書中的觀察實驗,特別是一些探究性的實驗,都是在支撐有關生命概念的建立,並在此過程中使學生獲得對生命的理解。

“食物”單元通過對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憶和分類,引起學生對飲食的關注,發現自己在飲食中的不良習慣,並在以後的生活中,能科學、合理、均衡地飲食。食物的變化和獲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事物的特徵及其變化規律。

“岩石和礦物”單元是學生初次對構成地球固體物質的探究。通過對岩石、礦物的觀察、分類和描述,使學生形成關於地球物質的一般性概念,並對保護、開發和利用地球資源的重要意義有進一步的瞭解。

三、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爲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爲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四、教學措施

1、瞭解學生對所學科學主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的思維變化,才能做出正確的教學判斷,並避免客觀事實與學生的想象混淆。

2、指導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和描述。教科書中涉及了大量的觀察、比較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幫助學生髮現觀察對象在屬性、結構、功能、關係等方面的特點,是學生建構科學概念的重要認識基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教科書中給出了各單元相應的記錄表,並提示學生用文字、數據、簡筆畫、氣泡圖、網狀圖和柱形圖等進行記錄。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客觀的記錄觀察到的現象,並隨時提示他們將自己的記錄與小組同學的記錄進行比較、修正,教師每週都要對學生的記錄進行督促和檢查。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彙描述觀察到的現象和事實。活動中需要學生進行描述的內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實驗過程的描述,這種描述能夠幫助學生提高科學思維能力,教學中應耐心引導。

5、指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尤其要重視學生在觀察實驗過程中,從證據、表格、圖形獲得的一些科學信息,並引導他們合理地使用這些信息做出科學解釋。

五、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教 學 內 容 課時

2 1、生活中的靜電現象;2、點亮小燈泡 2

3 3、簡單電路;4、電路出故障了 2

4 5、導體與絕緣體;6、做個小開關 2

5 7、不一樣的電路連接;單元練習 2

6 1、 油菜花開了;2、各種各樣的花 2

7 3、花、果實和種子;4、把種子散播到遠處 2

8 5、種子的萌發;6、動物的卵 2

9 7、動物的繁殖活動;單元練習 2

10 1、一天的食物;2、食物中的營養 2

11 3、營養要均衡 1

12 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5、麪包發黴了 2

13 6、減慢食物變質的速度 ;7、食物包裝上的信息 2

14 單元練習1、各種各樣的岩石 2

15 2、認識幾種常見的岩石;3、岩石的組成 2

16 4、觀察、描述礦物(一);5、觀察、描述礦物(二) 2

17 6、面對幾種不知名礦物;7、岩石、礦物和我們 2

18-20 複習 4

四年級下科學教學計劃 篇2

一、學期全冊教材分析

科學新教材加強學科間的聯繫,促進了課程綜合化發展,較好地把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交叉整合,而不是作簡單的拼盤式處理。

科學新教材圖文並茂,大量實物彩色圖片、形象的模型圖與優美生動的文字相結合,將科學知識生動直觀的展示出來,而不只是缺乏生氣的抽象文字符號。

科學教材重視探究學習與實踐活動等學習方式,鼓勵獨立思考,強調解決實際問題,克服課本中心和知識中心傾向,不單純強調獲取間接經驗。

科學新教材側重於提供大量科學信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爲學生的終身學習留出發展空間,而不在於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的多少,更不要求學生掌握系統而連貫的知識。

以上特點,旨在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幫助學生了解社會和現代科技知識,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點,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和實踐創新精神。

教材安排的順序是科學入門、觀察生物、地球與宇宙、物質的特性,組成了從宏觀到微觀不同層次的物質系統。考慮到學生剛剛接觸到這門課程,雖然有一定的知識作鋪墊,但不能過難過深,所以還是以比較直觀的描述性內容爲主,較少出現需要抽象推理的內容。同時沒有出現公式,也不要進行定量計算。

二、本學期教學重點、難點

《科學入門》的教學重點是: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培養科學探究的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初步掌握實驗、觀察和記錄的方法,形成測量的基本技能;學會正確使用刻度尺、溫度計和托盤天平。 教學難點是:刻度尺等測量工具的正確使用及讀數,科學探究意識的形成。

《觀察生物》的教學重點是:學會分類方法,知道合理的分類有助於科學研究;體驗生物的個體組成與羣體組成與其它物質一樣都是有層次性的;學會用放大鏡和顯微鏡進行觀察;瞭解簡單的探究過程;知道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知道細胞的結構、分裂、生長、和分化,知道動物與植物的區別,知道多細胞生物的組成,知道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是:顯微鏡的操作技能,生物分類的理念的建立,細胞分裂、生長、分化等生理活動,組織、器官、系統以及對微觀世界的認識能力。

《地球與宇宙》的教學重點:通過實驗觀察,探究證明地球是個球體的方法,通過觀察人造衛性星拍攝的地球照片和比較赤道半徑與極半徑差值,闡明地球看上去是很圓的球體。通過觀察地球儀和圖表,知道經緯度和南北半球、東西半球劃分;通過地球儀和經緯網的閱讀,瞭解運用經緯網確定地球上位置的方法,通過活動課,製作小型地球儀並進行討論和評比;通過觀察平面經緯網圖的製作,瞭解地圖的繪製,通過各種常用地圖的閱讀比較,瞭解地圖三要素;學習使用常用地圖,開展地圖上的“假想旅行”;通過活動課,繪製平面示意圖。學習掌握天文望遠鏡的使用方法;學習找北極星;使用活動星圖,觀察四季星空;通過探究活動,瞭解月相變化的規律;通過實驗觀察,瞭解日食、月食的形成原理和類型;通過望遠鏡觀察和圖片觀察,瞭解太陽活動類型、週期及對地球的影響;瞭解月面上的環形山。通過觀察圖片等,瞭解九大行星的表面特徵。 教學難點是:地球形狀的證明;東西半球劃分界線的觀察判斷;小型地球儀制作中地軸傾斜的判斷和地球儀評比要素的歸納;經緯網地圖投影的觀察理解;比例尺大小與地圖內容詳略的關係;平面示意圖繪製的步驟;活動星圖的製作;使用活動星圖觀察四季星空;探究和理解月相變化的形成原理;理解日食、月食的形成原理;理解太陽活動和月球上的一些物理現象;建立太陽系、銀河系及宇宙的空間概念。

《物質的特性》的教學重點:晶體的熔化、液體的汽化;物質的構成;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是:晶體熔化、凝固和液體沸騰時物質的溫度不變,但要吸熱或放熱;晶體和非晶體熔化的圖象;分子及分子運動圖象的建立;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判斷。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科學是一門與生活的聯繫較多,學生學習的熱情較高,教師應正確引導,以期在測試中取得好的成績。本期擔任七年級1、2 班的科學教學任務, 共有學生66人。這些學生來自於農村,基礎高低參差不齊,有的基礎較牢,成績較好。當然也有個別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爲習慣。教師要做好每一個學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們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髮展進步。

四、提高教學質量具體措施:

1、重視基本概念的教學

科學基本概念的教學對於學生學好科學是很重要的。在教學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學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階段性。由於概念是逐步發展的,因此要特別注意遵循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原則。對於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徹地揭示其涵義,也不應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絕對化。在教學中要儘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過對實驗現象和事實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使學生形成概念,並注意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和勞動中應用學過的概念,以便不斷加深對概念2、加強實驗教學

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還有助於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因此,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科學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在教學中,要堅決防止只重講授、輕視實驗的偏向。在實驗教學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學生愛護儀,節約藥品。

3、積極開展科學課外活動。

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科學課外活動,對於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開闊知識視野,培養和發展能力,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課外活動的內容和方式應,靈活多樣。在活動內容方面可包括聯繫社會,聯繫生活、結合科技發展和科學史,以及擴展課內學過的知識等;活動方式可採取做趣味小實驗、舉行知識講座,科學知識競賽和專題討論,或組織學生製作教具,進行參觀訪問等。在組織課外活動時,應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

4、注重學生"動手"與"動腦"的結合

教師應當認識到,只有使學生將進行科學探究與學習科學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全面提高科學素養。在科學課程的教學中,必須創造多種機會讓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在親身參與科學活動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感受科學過程,獲取事實證據,檢驗自己的想法和科學理論,逐步形成科學的態度、情感與價值觀。

5、鼓勵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學習

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造各種條件和形式,開展學生之間的交流。例如:在探究活動中要求學生認真做好觀察和實驗結果的記錄與分析,鼓勵他們運用口頭、書面、繪畫、圖表、數學公式等多種方式進行交流。在學生之間營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氣氛,培養學生提出論據、回答質疑的能力,鼓勵學生進行開放性的討論,對彼此的科學解釋提出批評和質疑,要引導學生學會放棄錯誤的觀點,接受更合理的科學解釋。

鼓勵學生合作學習,利用協作性的小組形式開展探究活動,使每一個人都能參與小組工作,使學生認識到小組的成員在探究嘗試中各有所長,其知識和技能可以互補,通過這種活動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

6、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學習態度、學習習慣

①採取多層次教學、因材施教,運用獎勵機制,要求學生做到:課堂內專心聽講,不做小動作,積極開動腦筋,並大膽舉手發言,發言聲音響亮、口齒清楚,回答問題完整、不含糊、不羅嗦,並能對其他同學的回答作評價。

②教育學生認真思維,不懂發問,鼓勵學生認真自學,培養能力。要求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教師從正面引導爲主,樹立榜樣、鼓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好奇心。激發學生競爭性,採取同桌競爭的方法。

③培養學生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習慣,發揮工具書的作用。預習要同桌檢查,教師經常抽查。

7、課前鑽研教材,上好每一節課

⑴課前準備:備好課。 ①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②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③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⑵課堂上的情況。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克服了以前重複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佈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四年級下科學教學計劃 篇3

一、目標:

1、知識方面

(1)引導幼兒觀察周圍常見得個別自然物(動、植物和無生命物質)的特徵,獲取粗淺的科學經驗,初步瞭解它們與幼兒生活、與周圍環境的具體關係。

(2)引導幼兒觀察周圍常見自然現象的明顯特徵,獲取粗淺科學經驗,並感受它們和幼兒生活的關係。

(3)引導幼兒觀察日常生活中直接接觸的個別人造產品的特徵及用途,獲取粗淺的科學經驗,感受它們給生活帶來的方便。

2、方法技能方面

(1)幫助幼兒瞭解各種感官在感知中的作用,學習正確使用各種感官感知的方法,發展幼兒的感知能力。

(2)幫助幼兒掌握根據一個或兩個特徵從一組物體中挑選出物體並歸爲一類的分類方法。

(3)幫助幼兒掌握通過目測等簡單方法比較物體的形狀大小和數量的差別。

(4)引導幼兒能用詞語或簡單的句子描述事物的特徵或自己的發展,與同伴、教師交流。

(5)幫助幼兒學習使用他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科技產品的簡單方法,參與簡單的製作活動。

3、情感方面

(1)激發幼兒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使其樂意感知和擺弄他們能夠直接接觸到的自然物和人造物。

(2)使幼兒萌發探索自然現象和參與制作活動的興趣。

(3)使幼兒喜愛動植物和周圍環境,並能在成人的感染下表現出關心、愛護周圍事物的情感。

二、具體措施

1、應用操作法讓幼兒主動探索,特別是通過擺弄、操作具體事物材料來學習。除此之外,還運用觀察法、實驗法、遊戲法、講解演示等方法。

2、運用集體教學有目的、有計劃的對幼兒施加影響。

3、教師爲幼兒創設一個寬鬆和諧的環境,提供各種科學活動的材料,引發幼兒好奇心,讓幼兒進行自選操作活動。

4、把教育活動和幼兒的生活緊密的聯繫起來。

三:活動內容安排

第一週 常規

第三週 玩具真好玩

第五週 找春天

第七週 美麗的蝴蝶

第九周 它是誰的寶寶

第十一週 小兔乖乖

第十三週 糖怎麼不見了

第十五週 吹泡泡

第十七週 手電筒亮起來

第十九周 下雨了

第二十週 複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