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二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通用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09W

蘇教版二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蘇教版二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通用5篇)

科技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以培養國小生科技活動素養爲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爲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它密切聯繫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改變單一的課程結構,改變教學方式,爲學生表現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空間。

二、教材分析

科技活動教材包含了實驗探索、科技製作、科技應用、專題研究和創新發明等方面的內容。由此希望能從不同的角度引導學生初步學會科學研究、科技發明、製作科技作品的方法,瞭解科技知識在日常生活中和工農業生產中的應用,瞭解我國曆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現在科學技術發展狀況。每方面的內容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分別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選擇。教材在活動內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學生爲主體,突出科學性、創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於學生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特別是一些反應現代科技成果和與人們生活、生產緊密聯繫,操作性強的內容,讓學生親自參與社會調查、開展科學研究、進行科學探索和製作,從而加強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三、教學目標

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繫,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1、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歷、自主學習和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關愛自然、關心社會以及自我發展的責任感。

3、發展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認知、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4、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整理與歸納信息,並恰當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並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激發他們探究和創新的慾望,培養創新能力。

6、養成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境意識、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善於交往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四、學情分析

作爲二年級的國小生來講,學科認識尚沒有形成,更無從談起科技活動興趣和科學的思維方式、方法,故此對學生的知識教育應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科技活動興趣的培養和簡單實用的科學思維方式的灌輸。要培養學生課堂上的科學的思考習慣,逐步養成預見、測量、分析、探究、記錄數據等一系列的科學習慣,以及小組探究的活動方式。

五、實施措施

有的活動就是要學生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有目的的研究,進行科學探索,嘗試研究性學習。要學生勇於探索,勇於提出自己的見解,不怕說錯,錯了再探索,而不是等着教師的答案,不是背書本上的結論。

蘇教版二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 篇2

四上教學計劃

(一) 學生基本情況分析(成績分佈、雙基情況、學習態度、學習方法

通過一年的科學教學,同學們對科學都很感興趣,實驗習慣與態度也有所形成,但仍存在很多問題:

(1)優劣懸殊較大,好的學生具有了獨立實驗的能力,差的學生幾乎沒有科學實驗、科學探索的概念,並且差生面較廣。

(2)重新編組以後,各小組內的協作能力發揮的非常不好,而每週的課時數不多,因此扭轉的速度較慢。

(3)家庭及周圍能配合的力量較少,孩子要準備的實驗材料,完成率很低,加上有些家長在外工作,所以很多活動很難得到較好的開展。

(4)用於提供給學生探索與觀察的環境與時機太少。孩子們活動範圍較少,接觸面較窄,再加上要忙於作業,並且學生家長不重視,更少有家長配合與幫助。

(二) 本學期教學目的任務和要求:

國小《科學》四年級上冊由“溶解”、“聲音”、“天氣”、和“我們的身體”五個單元組成。

在三年級上、下冊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將繼續引領學生經歷一系列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探究活動,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溶解:從觀察、比較食鹽和沙在水中的變化開始,引導學生進入對溶解現象觀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動之中。如怎樣加快溶解,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鹽,溶解在水中的食鹽能否重新分離出來。“觀察更多的溶解現象”一課則進一步擴展了學生對溶解現象的觀察活動。

聲音:對聲音的探究從傾聽周圍的聲音開始,通過對發聲物體的觀察和實驗,研究和探討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聲音是怎樣傳播的,以及如何控制物體發出的聲音。在這一單元結尾設計的“製作我們的小樂器”活動,將由學生自由取材,利用身邊材料製作一件能發出不同音調的小樂器,並嘗試着奏出簡單的樂曲。天氣:對天氣的觀察與測量從天空中雲的形狀和變化開始,對構成天氣的四個基本要素分別進行觀測。其中包括雲量的觀察和測定、雨量的觀察和測定、風的方向和等級的觀察和測定以及氣溫的測定。這一部分活動中,還包括嘗試記錄各種天氣情況,觀察生物預告天氣的行爲以及學習獲得天氣的多種方法。

我們的身體:對自己的身體的瞭解從身體的結構開始,通過觀察,採集數據和模擬實驗認識瞭解自己的身體,認識瞭解人體每一部分都有特殊的功能在進行各種生命活動的時候,各個不同的部分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協同工作的.教學要求:

1、要求學生能夠自己想出辦法來增進對研究對象的瞭解。

2、要求學生提高觀察的準確性和精確性。

3、要求學生不僅觀察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 改進教學的具體措施:

1.應用新課程理念,做到“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

2.認真鑽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3.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教育學生在着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包括制定步驟、選擇方法和設想安全措施。

4.注意蒐集第一手資料,教會學生觀察、測量、實驗、記錄、統計與做統計圖表等方法。

5.組織好探究後期的研討,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注意指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教師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

6、要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7、注意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尤其重視解決那些與學生關係密切的實際問題,從中讓學生體會學習科學的價值。

蘇教版二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 篇3

一、教材解讀

二年級上冊由“我們的地球家園”和“材料”兩個單元組成。兩個單元總計13課,原則上每課需1課時來完成教學。另外每個單元都有“科學閱讀”內容,可以穿插在每課教學中進行,也可以在單元複習時集中在一課時落實。“我們的地球家園”單元共7課,分別是《1.地球家園中有什麼》、《2.土壤——動植物的樂園》、《3.太陽的位置和方向》、《4.觀察月相》、《5.各種各樣的天氣》、《6.不同的季節》、《7.做大自然的孩子》。這7課的編排邏輯是這樣的:整體認識(第1課)→具體認識(第2—6課)→討論昇華(第7課)。

具體介紹如下:第1課從整體上引導學生認識地球家園中和地球家園周圍有什麼;第2課引導學生具體探索地球家園中的一種重要資源——土壤;第

3、4課引導學生具體探究天空中的太陽和月球的變化現象,使學生能夠根據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判斷東西南北方向和描述月相的變化現象;第

5、6課引導學生具體探索地球家園的天氣和四季變化,認識這些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第7課引導學生在學習了前面6節課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要做大自然的孩子,感謝大自然的恩賜,保護動植物,愛護大自然。

“我們的地球家園”單元,統整“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的三個主要概念組織教學內容,從整體的地球家園中有什麼到局部的尋訪土壤居民,從遙遠的太陽、月球與生活的聯繫到觸手可及的天氣、季節與生命的聯結,整個單元以“關愛家園、關注生命”爲線索,串聯起一系列活動,並將整個活動落腳到“做大自然的孩子”,在落實單元教學內容的同時,對教學目標進行昇華。簡單地說,本單元以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的概念爲基礎,將關注點聚焦到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的話題上來,將發展點落腳到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課題中來,將興趣點遷移到珍愛生命、保護身邊的動植物的活動裏來。本單元教學內容集科學探究教育、生態環境教育、自然體驗教育於一體,並體現了博物學的重要特徵——與自然的直接交往。

“材料”單元的學習對學生形成“世界是物質的”這一認識非常重要。在一年級下冊“我們周圍的物體”單元裏,學生已對物體的特徵進行了初步研究。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他們將在3—4年級開展物質狀態的學習,而對材料概念的理解是從物體到物質概念發展必不可少的進階。這一單元的編寫,強調和突出了對“材料”這一概念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並根據目前材料科學的快速發展和人類對材料的認識不斷豐富和提高現狀,設計和組織了“材料”單元的內容結構,以期讓學生以辯證和發展的觀點看待材料,不固化對某種材料的認識。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學生能初步認識到材料是具有特殊性能的物質,是功能化了的物質,人們利用材料設計製作各種物品。學生能夠以材料的視角看待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利用多種感官或簡單工具研究材料,觀察並描述材料的特點,能夠辨識生活中常見的材料。

“材料”單元共6課,分別是《1.我們生活的世界》、《2.不同材料的餐具》、《3.書的歷史》、《4.神奇的紙》、《5.椅子不簡單》、《6.做一頂帽子》。以下是這幾課教學內容的簡要分析:第1課《我們生活的世界》,旨在讓學生建立“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概念,引出材料的視角;第2課《不同材料的餐具》,利用學生熟悉的餐具探討常見材料的性能,使學生初步掌握研究材料的方法;第3課《書的歷史》,以書爲具體研究對象,結合人類文明的發展歷史,運用教育重演論,讓學生縱向考察某種物品所用材料的發展和演變;第4課《神奇的紙》,以紙爲具體例子,讓學生橫向考察對一種材料的改造而導致其性能的變化,體會材料經過加工和改造,可以表現出原本沒有的性能;第5課《椅子不簡單》,以生活中常見的椅子爲例,讓學生從材料的角度整體而系統地研究一個真實的物品,認識到很多物品都是由多種材料製成的;第6課《做一頂帽子》爲單元總結課,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做一頂帽子,經歷對本單元所學內

容的綜合運用過程。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兩個單元的教學中,教師要繼續引導學生髮展他們的觀察、記錄和描述能力,同時要提高他們的實地觀察和建構簡單模型的能力。“我們的地球家園”和“材料”單元也都設計了與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相關的教學活動,希望在教學中充分體現這部分教學的特點,達成教材設計所追求的目標。

二、學情分析

經過一個學年的科學學習,學生的觀察與描述能力有了明顯的發展,但學生依然處於形象思維階段,他們的抽象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仍然比較弱,因此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書爲學生提供的“科學詞彙”外,教師還要注重觀察、記錄方法的示範和引導,注重提供語言表達的範例。

二年級的學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爲,但還常有不穩定的現象,自制力還不強,意志力較差,遇事很容易衝動,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都比較差,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他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具有好奇、好動、好模仿等特點,在活動過程中需要通過不斷巡視來關注學生的觀察體驗進展,用學生喜歡的形式(如遊戲、積分、獎勵等)來促進學生更好地開展觀察體驗等活動。

三、教學目標

1.“我們的地球家園”單元教學目標

●能簡要講述探究過程與結論,並與同學討論交流, ●能用語言、圖畫等方式初步描述信息。心工●能利用多種感官或者簡單的工具觀察對象的外部形態特徵及現象。

(1)科學探究目標

●觀察並描述周圍的土壤上生長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動物。 ●描述天氣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知道有陰、晴、雨、雪、風等天氣現象。●描述太陽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有着重要影響。 ●知道太陽能夠發光發熱。 ●描述月相的變化現象。●描述一年中季節變化現象,舉例說出季節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描述怎樣利用太陽的位置辨認方向。 ●描述太陽每天在天空中東昇西落的位置變化。

(2)科學概念目標

●體驗創造產品的喜悅和成功感,學會與人交流、分享與合作。 ●發展進一步改進材料的興趣。 ●認識到在科學研究中準確描述事物很重要。●實事求是地描述材料的特性,形成用事實說話的意識。 ●發展探究物質世界的興趣。

(3)科學態度目標

●體會科學知識可以應用於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認識到廢舊材料可以回收、重複利用,這樣做可以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瞭解當前許多材料是隨科技進步逐步改進後的產物,給人類的生活、發展帶來了便利。 ●體會隨着科技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材料會不斷改進。●意識到材料對於人工世界的重要性,選擇材料需要考慮其優缺點,倡導節能環保。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四、具體教學措施

1.培養學生科學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習慣

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科學知識,鼓勵每一位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科學的學習過程。

2.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科學

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老師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於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尋找問題的答案。老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願望和習慣,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適當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學會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3.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並與同伴合作交流。

教材特別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科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科學問題,並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現科學問題,瞭解科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科學的重要性。

4.培養學生初步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科學探究能力是整體性發展的,科學探究的各種類型在教學活動中應得到系統運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學生科學活動的平臺,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活動。教師還應適時記錄下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

5.創造性地使用科學教材,及時反思。

蘇教版二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爲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爲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

1、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爲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想象、着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4、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因爲現在的科學學習與以往的常識學習有許多本質的區別,特別是注重學生的探究活動的培養是以往忽略的,所以怎樣引導學生開展有序地探究活動是本學期的訓練重點。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的課外知識儲備非常豐富,知道許多相關的科學知識。但總的來說,學生以前的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開展的次數比較少,怎樣進行有效探究是迫切的問題。而且,科學小組的合作學習跟其它科目的合作學習也有許多區別,課堂中小組合作中學生還是很混亂,也有少數學生沒有參與,所以怎樣引導全員參與與分工,也是課堂教學中必須強調的。

3、兒童心理分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材分析:

1、全冊內容情況:

本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全冊教材包括了“植物”、“動物”、“我們自己”、“水”、“我們周圍的材料”和“食物”6個單元,由40多個典型活動組成。作爲起始冊,教材的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的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清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2、各單元內容和課時情況:

第一單元“植物”共6課時,具體包括:我看到了什麼(1課時),我的大樹(1課時),各種各樣的葉(2課時),一片完整的葉(2課時)。

第二單元“動物”共6課時,具體包括:尋訪小動物(1課時),蝸牛(2課時),蝸牛和蝗蟲(1課時),螞蟻(1課時),我的觀察研究(1課時)。

第三單元“我們自己”共6課時,具體包括:觀察我們的身體(1課時),我們在生長(1課時),猜猜我是誰(1課時),我的手(1課時),奇妙的指紋(1課時),運用感官(1課時)。

第四單元“水”共4課時,具體包括:一杯水的觀察(1課時),水是什麼形狀(1課時),各種各樣的液體(1課時),比較水的多少(1課時)。

第五單元“紙”共4課時,具體包括:紙的觀察(1課時),我來造一張紙(1課時),不同用途的紙(1課時),作一輛紙車(1課時)。

第六單元“米飯和澱粉”共4課時,具體包括:稻穀的觀察( 1課時),大米的觀察 (1課時),米飯的觀察(1課時),澱粉的蹤跡(1課時)。

3、教學重點: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爲核心,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4、教學難點: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非法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爲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6、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7、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六、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蒐集信息 現場考察 自然狀態下的觀察 實驗 專題研究 情境模擬 科學小製作 討論辯論 種植飼養 科學遊戲 信息發佈會、報告會、交流會

參觀訪問 競賽 科學欣賞 社區科學活動 家庭科技活動 角色扮演 科學幻想

七、主要導學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參觀法 實踐法 討論法 談話法 辯論法 實驗法 列表法 暗示法

八、教學進度表

蘇教版二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 篇5

一、本學期班級基本情況:

我班共有學生50人,其中男生48人,女生2人。一方面,其中上學期受校級處分19人次:逃學的、吸菸的、不尊敬老師的等等。行爲性格較差,態度惡劣、觀念意識淡薄。另一方面,期末考試進年段前十名4人次,獲學期獎學金。可謂良莠不齊,良莠並存。針對如此班級情況,本學期班務計劃制定如下:

二、本學期工作要點:

1、配合各課任教師,認真轉化困難生,確保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

(1)及時瞭解學情:準確把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因材施教,在重點難點上下工夫,以促進全班成績的平穩、紮實地上升。

(2)強後進生管理:面向全體學生,分類施教,加強對後進生的輔導,要從關心、愛護學生的角度出發,瞭解關心學生。及時瞭解學生的心理變化,掌握他們成長道路上的發展情況。

(3)家教結合:經常保持與學生家長聯繫,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要不厭其煩的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抓兩頭,促中間,使全班形成一盤棋,真正成爲一個團結向上的班集體。

2、重視學生行爲習慣的養成,落實素質教育。

(1)加強常規教育,重視養成教育:

良好的常規是進行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的保障,一個學生調皮搗蛋、不合常規的舉動往往會使一堂好課留下遺憾,會使整個集體活動宣告失敗,甚至使全班努力爭取的榮譽付諸東流,直接影響到班集體的利益。因此,紮實有效地加強學生的常規訓練很重要。結合課堂常規、集會和出操常規、衛生常規等,使學生無論在課堂上,出操集會上,實訓場,都能保持良好的紀律,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行爲習慣,學習習慣和積極的學習態度,不使一個學生掉隊。得到更多的收穫。

(2)明確學習目標,注重學生素質發展

俗話說:有目標纔有動力。這學期我打算讓學生在期初,期中等時間擬定自己的目標,讓每一個學生明確自己正在努力奮鬥的目標是什麼,避免盲目、低效地學習和生活,從而增強集體的凝聚力和動力。目標擬訂後,要求每個學生認真切實地執行自己的計劃,將集體的動力落實到每個學生身上,幫助和鼓勵每個人進步,使每個人都在明顯而又易於承受的壓力下自覺要求自己。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上的進步,做到“輔優補差”,面向全體學生,不歧視差生,安排班級中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來幫助他們,爭取做到共同進步。

(3)繼續培養班級幹部:發揮班幹部作用,提高班幹部工作能力。班幹部是班主任的好幫手,充分發揮班幹部的作用,不僅利於教師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學中,更利於班幹部工作能力的培養。我們班級裏班幹部的人數很多,但我總覺得有很多事要親自操心,覺得這樣比較放心。其實我可以換個角度思考問題,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沒有一個人生來不會犯錯,關鍵是隻錯就改。要多給學生鍛鍊自己的機會,很多事可以讓他們自己去做,讓他們在失敗中進步。比如出黑板報,搞班會活動,訓練隊員參加比賽等。輔導班幹部管理班級工作,教給他們工作方法,使他們明確自己的職責,指出他們的優缺點和今後努力工作的方向,讓他們真正成爲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同時,還要求他們注意班幹部成員之間的合作,齊心協力,擰成一股繩,盡力在同學之間樹立他們的威信,創造機會,鍛鍊和培養他們的能力。

(4)抓好團隊工作:

團隊工作是班級工作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充分發揮學生特長、張揚學生個性的有效途徑。本學期將積極配合學校團支部,結合實際搞好各項活動。

(5)重視文體工作:

教育學生上好所有學校開設的課程,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文娛活動,重視各項比賽的積極參與,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

A、佈置美化教室,按展示優秀作業;B、豐富課餘生活,培養興趣。

C、認真做好兩操,開展有益、健康的課間活動;D、要求學生認真上好各專業課;

3、作好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

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增強安全意識和自我防範意識,在學習和生活中自我保護能力,以確保學習任務的正常開展和學生在學校的安全工作。

4、重視情感教育:

(1)要關心學生的生活,體貼他們的冷暖,對於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和家長聯繫;

(2)做好和學生的溝通,瞭解他們的心理,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做學生的知心朋友,以使班主任工作做的更好。

三、具體措施

1、充分利用晨空間間談話,班會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對學生進行行爲習慣教育。讓學生之間友好相處,不吵架,不打架,增強班級凝聚力。對於班級中發生的不文明現象要嚴肅處理,慢慢的杜絕不文明現象。

2、利用作業輔導課,對後進生進行輔導,儘可能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提高他們的行爲水平。正確對待後進生,在生活上、學習上從“愛出發”。主動接近,真誠、平等對待,深入瞭解他們落後的原因,幫助他們解決困難,還要善於發現後進生身上的閃光點,努力培養他們對學習的興趣。給學差生進行“一對一”活動,安排學習好的同學在日常學習中給他們進行幫助,並要求每週進行小結,從中看到自己的不足,爭取在下週進步、改正。

3、發揮班幹部的作用,師生共同管理班級。儘量把學生能做的事情讓學生自己去做,發揚學生的主體地位,對於學生要以表揚和鼓勵爲主。給每個班幹部一本本子,要求班幹部每天寫下自己的工作感受,寫下自己的工作安排,對班級工作進行條理化管理,這同時可以監督班幹部的工作。

4、給每個學生樹立“班級主人翁思想”,讓每個學生知道班級就是自己的家,讓每個學生可以自動遵守班級紀律,所以要儘量讓每個學生都有可能管理班級,成爲一個小老師,讓班裏學生儘量能做到各有安排,人盡其用,每個人都在班集體裏找到自己的角色,對班集體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歸屬感。

5、佈置好教室環境,增強學習氣氛。

6、重視行爲規範,讓學生注重班級衛生,班級紀律,出操質量,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五、搞好班級主題活動。

配合學校進行主題班會,利用晚自習或者空課見縫插針,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