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級品社上冊教學計劃(通用1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83K

冀教版五年級品社上冊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冀教版五年級品社上冊教學計劃(通用16篇)

以我國《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綱要”的精神爲基本指導思想。堅持體現以學生發展爲本的現代教育價值取向,追求道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力求將兒童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引導,思考、探索、判斷能力的培養及人文社會知識的掌握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以新課程標準爲精神,以現有教材爲依據,以學生爲主體,關注和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從兒童的經驗、體驗、興趣出發,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探究、學會創新,使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成爲德才兼備的接班人。

二.基本情況概述

我班共有學生29人,學生來自農村務農家庭,家庭條件不均衡,有的屬於低保收入家庭,因此學生各方面的行爲習慣和文明習慣均較差,許多孩子的身上有不講衛生、說粗話髒話甚至打架的陋習。家長的文明習慣和文明程度也較低。

三.任務及目標

1、端正學生思想,提高認識,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

2、創新教學過程,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3、積極完成《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內容。

4、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用教材中的事例及道理來教育學生。

5、注意聯繫周圍的環境、人和事,從學生日常生活入手,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

6、每月定期召開教研組活動,做到定時、定人、定內容,提高教研組活動的有效性。

四.方法和措施

1.教師平時加強理論學習,對課程標準進行“溫故知新”,及時將教改精神與教學

實踐相結合,並做好摘抄工作。利用課餘時間,加強網上學習,及時瞭解最新教學動態和信息。

2、能按計劃備課,按時完成授課任務。認真學習教材,分析各班學生的情況,根據各課教材的教育要點,結合教學建議、學生的年齡特點定好教學目標要點、教學重點、難點,備好課,授好課。

3.重視課堂教學,減少課堂教學的隨意性。能用科學、有效的方法處理課堂中新生成

的教學環節,加強學生課堂練習的指導,切實提高每一節課的教學效益。

4.善於走進學生當中,關心熱愛每一位學生,從學生日常生活常見的現象以及學生的生活疑惑和感受入手,加強對學生的管理,使他們的思想和行爲相統一。

5.定期對學生中的行爲和思想進行調查,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對工作進行整改。同時結合學校大隊部的要求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加集體活動,在集體活動和生活中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對學生行爲進行及時的督促教育。

6.結合教材,加強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到社會中、生活中體驗,引導學生樂於參加有意義的活動,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習慣。培養觀察生活、探究生活、創意生活的樂趣,勇於提出問題、探究問題,使他們的思想逐步走向成熟。

冀教版五年級品社上冊教學計劃 篇2

五年級學生正處於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求知慾強,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爲習慣,隨着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爲迫切的需要。本班學生共23人,這是個團結上進、活潑誠實的班集體,學生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質。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但他們缺少社會經歷。

二、教材分析

教材採用單元編排、主題統整的方式來構建教材體系。五上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本冊教育內容由三個單元構成。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本冊教材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1、教育性。在本冊教材中,主要進行以下方面內容的教育:以多種形式促進這兩個我的對話,引導兒童逐步完成兩個“自我”的分化;向兒童呈現他們生活中的各種關係,讓他們從這種關係中去理解和體驗,引導兒童逐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通過歷史與文化的啓蒙,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引發學生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等等。

2、綜合性。本冊教材幾乎涵蓋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社會等多方面的內容。所有這些內容都是通過“個人——人與人——人與社會”這條主線來串聯的,使之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線索。

3、參與性。本冊教材中設計了大量的問題、案例,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社會場景中,通過學生與家庭、學生與學校、學生與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以及對這些事例的認識與實踐來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觀性。本冊教材呈現的是一頁頁文字與畫面有機融合的版面,

一、學情分析 力圖通過各種精選的圖畫、照片、示意圖、地圖和表格等,來最大程度地闡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圖。

三、教學目標

1、知道誠信在人際交往和社會生活中重要意義,懂得人無信不立,做人要誠實守信,才能取信於人。

2、瞭解學校、班級民主生活區的表現形式和一般程序,初步明白民主生活區的意義,樹立現代民主意識。

3、瞭解我國的自然概況,知道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有着許多名山大川和風景名勝的國家,體驗熱愛祖國的情感。

4、知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習慣和風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習慣和禮儀習俗,增進民族團結.

四、教學策略

1、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2、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己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

3、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4、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繫,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

5、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

五、教學進度

時間 工作內容 備註 第一週 機動 新學期常規教育 第二週 第一單元:方便麪的來歷。 1 粒粒皆幸苦 第三週 2 走進食品加工廠 第四周 3珍惜勞動成果 第五週 第二單元 天涯若比鄰。 1 便捷的通信

第六週 機動 國慶放假 第七週 2 多彩的現代傳媒 第八週 3 走進網絡時代 第九周 半期複習

冀教版五年級品社上冊教學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國小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爲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材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互相聯繫中得到和諧發展,引導學生學習做人與做事的基本知識,關注周圍社會的發展和變化,爲學生走向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學生正處於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求知慾強,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爲習慣,隨着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良好品德的形成成爲迫切的需要。本班學生共29人,多數學生思維活躍,誠實守信,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質。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都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但孩子們的行爲、習慣當中還有許多不良的成分(嫉妒、上課不發言、不愛動腦等)需要教師做進一步的引導,使他們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進。

三、教材分析《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國小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爲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教材具有綜合性、開放性、情感性等特點。重視實際生活中現實性的、情景性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增強了教科書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潑,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親和力。本冊教材分爲可愛的中國、民族團結一家親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三個單元。其中第一單元包括我的祖國、江山如此多嬌、古老的中華文明、我愛你中國和中國之最五個部分;第二單元包括多民族的大家庭、豐盛的民族飲食、絢麗多彩的民族服飾、形式多樣的住房、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日和團結和睦建設家園六個部分;第三單元包括傳媒與生活、網絡連着我和你、獲取有益的信息三個部分。

四、教學目標要求:

1、瞭解我國的地理位置、領土面積、海陸疆域、行政區劃、首都、人口、自然風光和名勝古蹟;知道中國臺灣是我國不分割的一部分;充分感受我國幅員遼闊,爲祖國感到自豪。

2、瞭解我國是有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知道黃河、長江是養育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華夏文明的搖籃。感受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作出的重大貢獻,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瞭解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宗教、飲食、服飾和節日,感受民族文化的豐富多彩。

4、瞭解我國的你民族自治政策,知道各民族與漢族共同創造和發展了祖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5、感受通信與人類生活的關係,體會電視、網絡等現代傳媒與人們生活的密切聯繫,學習利用傳媒安全、有效地獲取消息。

6、遵守網絡道德規範,努力增強對各種信息的辨別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參與和適應信息時代的社會生活。

五、教學措施

1、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掌握必備的基礎知

識。

2.根據本校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加強課程資源的開發,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3、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己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

4、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5、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繫,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

6、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

六、教學內容及課時安排 課題 課時

一、可愛的中國

1、我的祖國

2、江山如此多嬌 2

3、古老的中華文明 2

4、我愛你中國 2

5、中國之最 2

二、民族團結一家親

1、多民族的大家庭 2

2、豐盛的民族飲食 2

3、絢麗多彩的民族服飾 2

4、形式多樣的住房 2

5、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日 2

6、團結和睦建設家園 2

三、豐富多彩的生活

1、傳媒與生活 2

2、網絡連着我和你 2

3、獲取有益的信息 2

四、期末複習 期末複習與考試 5

冀教版五年級品社上冊教學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教育和愛國教育,教會學生怎樣做人,引導學生從小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爲習慣。

二、基本情況

全班共有學生50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20人,他們大部份都是獨生子女,受到家人的百般呵護,在各方面都存在不良的行爲習慣,對他們的思想進行教育是件不容易的事。

三、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全書共有五個單元,包括我上學了、上學路上、我的同學和老師、家裏的我、大自然真美麗。每個單元又分爲三個主題,其中第四單元有四個主題。

2、教學要求

1)知道生活、學習中常常會有不順心的事,有困難,不要怕。

2)知道初步的健康常識,養成正確的坐、立、走姿勢和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3)學會自己照顧自己,知道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危險,知道最基本的緊急求助和自救辦法。

4)瞭解天氣、季節變化對生活的影響。

5)感受身邊環境對自己生活的影響。

3、教學重點難點

1)培養學生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恆心和毅力。

2)培養學生熱愛生命積極向上的情感和態度。

3)引導孩子瞭解生活中基本的健康安全常識,引導孩子學會生活,保護自我。

4)培養孩子熱愛家鄉的情感,讓學生從小形成關注家鄉,爲建設家鄉做好準備。

5)讓學生感受身邊環境對自己生活的影響,能愛護家庭和公共環境衛生,節約水、電、紙張等資源。

6)初步培養學生積極上進的生活態度。

7)使學生從小懂得珍愛生命,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4、教材的編排特點

1)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爲教材內容的主要源泉。

2)重視生活情感的陶冶。

3)教材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

4)課堂從教師擴展到家庭、社區及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不侷限於課堂內的教學活動,而是體現課前、課中、課後,校內外連續,完整的活動過程。

四、教學措施

1、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創設寬鬆、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

2、尊重學生的差異,關注“邊緣兒童”,對學生進行開放性的、發展性的、鼓勵性的評價,幫助他們感受成長的愉悅。

3、與學生平等對話,傾聽他們的需要。

4、尊重學生的體驗和判斷。

五、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我上學了四課時

第二單元上學路上四課時

第三單元我的同學和老師四課時

第四單元家裏的我五課時

第五單元大自然真美麗四課時

冀教版五年級品社上冊教學計劃 篇5

勞動課是九年義務教育重要的課程之一,搞好勞動課的教學工作可以使學生掌握簡單的勞動方法。提高勞動技能,培養他們熱愛勞動的高尚品質。因此爲了搞好本學期的勞動教學工作,特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

一、班級基本情況分

本學期五年級共有學生138人,學生普遍勞動熱情不高而且思想教浮躁,雖然個別同學熱愛勞動,但勞動態度不夠端正,不愛動手操作。上課紀律良好,有個別學生上課紀律意識薄弱,需要老師提醒。由於勞動課受條件的限制,這些孩子缺乏參加實踐活動的機會。

二、熟悉教學內容、重難點、課時安排

本冊勞動課共20課,內容分爲三部分;①自我服務和家務勞動;②手工製作;③生活小常識。這些內容不僅注意適應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而且具有思想性、科學性、實踐性和趣味性。教材的重難點是手工製作這一部分,本學期安排了20課時,每週一節正課。

三、本冊勞動課的教學目的

1、使學生掌握一些簡單的勞動方法。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自立能力和耐心細緻的高尚品質。

3、提高學生對勞動生活的學習態度和興趣。

4、培養學生愛科學,用科學的創新精神。

四、本學期教學工作措施

通過我對班級情況的瞭解和對教材內容的熟悉,依據《新課程標準》和《勞動教學大綱》的要求,本學期對勞動課教學採取以下措施。

1、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通過了解,班上的大多數同學都是獨生子女,過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壞習慣,面對這種情況,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好的思想教育,告訴他們勞動創造了人,勞動是最光榮的,講一些熱愛勞動的小故事,來培養他們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2、認真鑽研學習《新課程標準》和《勞動教學大綱》,熟悉教材內容,備好每一節課。

3、積極進行勞動課的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效率。

4、採用邊"授"邊"練"的方法進行學習。

5、不斷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在各個環節中都能全身心的投入。

6、重視學生每一次勞動成果,在班級舉行成果展示,激發學生勞動熱情、創造火花,體驗活動樂趣。

勞動課的教學不僅要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視學生掌握勞動技能和各種能力的培養。因此在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掌握勞動方法,學會總結規律,在學生掌握了簡單勞動方法的同時,學會創新,給學生創造一個寬鬆和諧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提高了技能,陶冶了品德。

冀教版五年級品社上冊教學計劃 篇6

一、單元教材分析

在祖國西部廣袤的土地上,歷史上曾經有過鼎盛輝煌,也曾有過閉塞落後。今天,西部歷史又掀開了嶄新的一頁,西部大開發的號角已經吹響,那些前赴後繼的建設者們,揮灑着青春和汗水,爲西部的再度輝煌,奉獻着智慧和才幹。西部又一次成爲世人關注的焦點,本組教材就是圍繞“走進西部”這一專題編寫的。本單元選編的4篇課文,從不同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老舍的《草原》描繪了內蒙古美麗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風俗民情,表達了蒙漢民族間的深情厚誼。《絲綢之路》再現了發生在兩千多年前這條偉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貿往來生動的一幕,表明了這條交通要道對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和增進各國人民間友誼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裏行間,引起讀者對昔日西部繁榮昌盛景象的遐想。《白楊》通過父子兩代人的交談,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熱情謳歌了一代又一代獻身邊疆的建設者們。《把鐵路修到拉薩去》報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難關的築路大軍,他們昂揚的鬥志和無私的奉獻精神讓人肅然起敬。

二、教學目標

編排這組課文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通過讀書和蒐集資料瞭解西部,激發熱愛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導學生學習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聯繫上下文,體會優美語言的表達效果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進一步提高理解語言的能力,並不斷積累語言,增強語感;三是引導學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較簡單的、適於他們接受的寫作方法,並試着將這些寫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學生對西部缺乏瞭解,教學本組教材,既要引導學生把具體的景、人、事與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結合起來,還要儘可能地爲學生多作一點有關西部的背景材料的介紹,以加深對西部自然風光、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和建設者的認識。

在本組的導語中,提出了“走進西部”。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蒐集有關資料,通過網絡、影視、報刊等資源更多地瞭解西部,認識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意義。可將蒐集到的有關西部自然風光、歷史文化、邊疆開發、西部建設等方面的內容,在課文教學中作相應安排。爲在“口語交際·習作”和“回顧·拓展”中的學習、交流做好準備。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各部分的內在聯繫,使本組教學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三、課時安排

教學本組教材可用11—13課時。其中,精讀課文4—5課時,略讀課文2—3課時,口語交際1課時,習作3課時,“交流平臺”“日積月累”“趣味語文”1—2課時。

冀教版五年級品社上冊教學計劃 篇7

一、教材簡析:

教材採用單元編排、主題統整的方式來構建教材體系。五年級品社上冊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本冊教育內容由四個單元構成。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有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本冊教材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1、教育性

品德與社會課擔負着道德人格培養的任務。在本冊教材中,主要進行以下方面內容的教育:以多種形式促進這兩個我的對話,引導兒童逐步完成兩個“自我”的分化;向兒童呈現他們生活中的各種關係,讓他們從這種關係中去理解和體驗,引導兒童逐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通過歷史與文化的啓蒙,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引發學生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等等。

2、綜合性

本冊教材幾乎涵蓋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社會等多方面的內容。所有這些內容都是通過“個人——人與人——人與社會”這條主線來串聯的,使之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線索。

3、參與性

爲了使學生能真正體味到教材所要表達的思想、觀點,就需要爲學生提供自己親自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本冊教材中設計了大量的問題、案例,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社會場景中,通過學生與家庭、學生與學校、學生與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以及對這些事例的認識與實踐來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觀性

本冊教材呈現的是一頁頁文字與畫面有機融合的版面,力圖通過各種精選的圖畫、照片、示意圖、地圖和表格等,來最大程度地闡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圖。例如第四單元《我們都是中華兒女》,根據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文字的基礎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圖,這些插圖,已不再僅僅是一些圖畫,還有示意圖和大量的照片,通過這些插圖,不僅增加了歷史審美感和歷史直觀性。也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本單元的內容。從而達到品德與社會課程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

二、學情分析及教學策略:

因爲教材已不是顯性的道德說教,而是採用隱性的、滲透的方式實施對學生的價值引導。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給學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動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生活,用自己的感覺去進行體驗。教學中可採用對話性、活動化、體驗性、開放性和價值滲透性的教學策略。

1、對話教學策略

教學中,要藉助教師的引領,開展學生與文本以及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元、多維式對話。教師特別要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出問題,大膽質疑,掀起對話波瀾。對話能否順利推進並取得實效,關鍵取決於教師的反饋信息是否及時、得當且具有較高質量。反饋既要有針對性,又要注重激勵性;既要洋溢着活力,又要對師生互動有所推進,並添加進新的意義。要從關注學生生命的高度提高對話的質量。教師的反饋越精彩,就越能對學生起引領作用。

2、活動化教學策略

教學時,不要引導學生進入文本機械地去學習、掌握有關科學知識、生活技能、道德觀點和社會常識,而是要充分弘揚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尊重和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重在引導他們全員、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參與、親歷活動。這裏所說的“活動”,包括外化顯形的具體操作型活動和內涵隱形的心智型活動。“全員參與”,就是讓全班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不讓一個學生被排斥或遊離於活動之外;“全程參與”,是指學生的參與不能是一陣子,而是要在系列主題活動的銜接和滾動中自始至終地去參與;“全身心”,是指學生不

僅要用身體去經歷,而且要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多感官”,就是要發揮多種感官的功能,讓學生用耳朵聽聽、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聞聞、用腦子想想,以強化對外部世界的感受。

3、體驗性教學策略

在傳統教材中,編者對教與學所追索的意義都進行了預設。這種預設的意義或結論,具有唯一性和不可變更性。要求學生無一例外地去認同、去掌握,由此導致教學步入硬性灌輸和“齊步走”、“一鍋煮”的誤區。五年級《品德與社會》具有開放性,主要是引導學生去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去感受、體驗個人與他人、個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我(即發展的“我”與現實的“我”)的關係,從而建構和生成課程的意義。

4、開放性教學策略

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材不是不可變更的靜態文本,而是包含了多元性和差異性的教學素材,爲教師創造性地開發、利用本地區、本校以及家庭和學生本人的資源,提供了範例和空間。教師要想借助教材成功地引領教學,就要從傳統的傳授教材的角色轉變爲教材使用中的決策者和創造者。教師應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重組,使教學呈現出動態的、富有彈性的流程。

三、教學措施:

1、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相互聯繫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2、根據本校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加強課程資源的開發,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3、進一步加強本課程開放式教學方式的課題研究,通過藝術、活動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情景教育。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4、通過書面、口頭調查的方式,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

5、爲了使學生真正體味本課程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就力求儘可能提供學生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

冀教版五年級品社上冊教學計劃 篇8

一、情況分析

由於每一學期信息技術課時比較少,每週只有一節課,學生的遺忘性大,大多數學生學後沒有注意鞏固,學生掌握的情況不是很理想,參差不齊。有條件的學生家中有電腦或父母單位有電腦,上機時間相對多一些,操作較熟練,有大部分學生純粹是上課時間練習,課後就沒有鞏固的機會,所以,這一部分學生對所學知識遺忘較大,操作易生疏。

二、本學期教學的主要任務和目的要求

1、瞭解信息技術的應用環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現形式。

2、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瞭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3、在使用信息技術時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使用與年齡發展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

4、能夠在他人幫助下使用通訊遠距離獲取信息、與他人溝通,開展直接和獨立的學習,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

5、知道應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系統及軟件,初步學會用計算機處理文字、圖形的技能,養成當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三、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1、認識在網站註冊的意義,學會健康、負責地對網上資源進行評價,培訓正確的信息道德規範。

2、感受計算機處理多媒體的魅力,學會一些常見的應用軟件。

3、學會獲取信息,並進一步加工、處理信息。

4、加強計算機的綜合應用能力。

四、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認真組織教學,認真對學生進行輔導。

2、實行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

3、注重每個學生的學習,力爭使每個學生都能完成一節課的任務。

4、對課堂進行實時監控,及時解決一些突發事件,使學生能集中精力學習。

5、儘可能地多安排上機時間,讓學生更多地熟悉軟件環境,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冀教版五年級品社上冊教學計劃 篇9

一、教材分析

選用的教材是,浙江攝影出版社的《國小信息技術》五年級上教材。此冊教材分三個單元,第一單元“網聚彼此生活”,第二單元“體驗多彩世界”,第三單元“關注校園環境”。有以下特點:

1、讓學生掌握WINDOWS操作技能,掌握Word的編輯、排版等的基礎知識。

2、讓學生進一步瞭解計算機的廣泛用途,並從小樹立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方法處理信息的意識。

3、從小培養良好的用機習慣,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

4、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及創新能力,進行創新實踐。

5、培養學生對學校的熱愛,在思想上、德育上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熱愛校園的美好情操。

6、學生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會從網絡上獲取大量的信息,這些信息需要教師進行篩選和過濾。篩選的工作,需要我們認真備好課,精心組織和準備好教學內容,從大量的信息中選取有教育意義、內容健康、積極向上的,讓學生體驗,從而進行心靈上的淨化與薰陶。

二、學情分析

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來看,五年級學生以直接興趣爲主,對具體事實和經驗的知識較有興趣,對這樣的有實物的觀察內容比較感興趣。對他們來說只有有了明確的觀察目的任務和實現這些任務的具體方法時,他們的觀察才能持久和有效。

三、教學重難點

1、培養學生網絡學習活動的意識、習慣,以及對信息的評價、理解和處理。

2、通過多媒體信息的獲取、處理、應用三方面的實例介紹,旨在讓學生經歷這一過程,從而感受計算機處理多媒體的魅力,學會一些常見的應用方法。

3、讓學生運用採集信息、處理信息、分析信息等知識來研究身邊存在的現實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鞏固學過的信息技術知識,形成初步的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四、教學目標

1、瞭解信息技術的應用環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現形式。

2、學生能比較全面第瞭解、掌握word的編輯、排版等的基礎知識,並能針對相關的練習進行上機操作,進而以點帶面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處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務,做到學以致用。

3、聲音、圖象、影像等多媒體信息的獲取、處理、應用等多個領域,讓學生從多方面來感受和體驗多媒體世界的精彩以及其它的應用領域。

4、使用網絡學習平臺,讓學生了解和學會網上的會員註冊。

5、上傳下載、論壇討論等技能,培養學生運用網絡平臺開展有意義的學習及增強活動的意識和能力。

6、在使用信息技術時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使用與年齡發展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形成初步的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7、知道應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系統及軟件,初步學會用計算機處理文字、圖形的技能,養成當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五、教學措施

採用任務驅動的等多種教學方法,鼓勵學生自己動手操作。

1、多動手實踐,掌握基本的技能與操作技巧,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爲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爲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2、應用知識,形成能力,通過上機實踐,課後作業練習,解決實際問題,減少再現式學習,以培養學生的能力。

3、以學生上機操作爲主,教師講解爲輔。儘量加大學生上機操作力度,做到熟練的掌握所學的知識。認真組織信息技術操作考覈:對學過的每一單元及時進行雙基考覈,及時分析、指正、查漏補缺。

4、注重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典型問題,並能舉一反三。認真組織輔導: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採用多元化的輔導,幫助分析原因,啓發思維,尋求正確的操作習慣和方法。採用多關心、多提問幫助學困生,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對於特別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組織課外活動興趣小組,以培養學生的特長。

5、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及自學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

6、結合組織相應的競賽提高學生的興趣。

7、有意識地注重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冀教版五年級品社上冊教學計劃 篇10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接任新班,爲有計劃有目的地完成四年級的教育教學任務,以提高教育質量和學生的素質爲中心,以建立良好的班風學風爲主線,從日常行爲到學習習慣;從學習成績到身體素質等方面,力求每一位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一定的發展和提高。

二、學情分析:

本班共計學生33名,其中男同學15人,女同學18人;本班存在一定的問題:紀律性很差;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不會認真聽講,不敢大聲回答問題。不能按時完成作業等等。在成績方面,班集學生成績普遍較差。尖子生鳳毛麟角。語文朗讀水平低,讀書不通順,不正確,沒有感情。作文寫作能力較差。思維不靈活。

三、大綱要求:

(一)識字與寫字

1、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其中20__個左右會寫。

3、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

4、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範、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

5、有條件的地方,可學習使用鍵盤輸入漢字。

(二)閱讀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5、能複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6、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瞭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

7、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8、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

9、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

10、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

(三)習作

1、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感動的內容。

3、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4、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際。

5、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6、根據表達的需要,使用冒號、引號。

7、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8、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冀教版五年級品社上冊教學計劃 篇11

一、指導思想:

“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爲了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的高品味,爲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培養學生想讀書、愛讀書、會讀書的良好習慣和能力,本着吸收中華文明之精華,同時起到發展學生智力、陶治情操的目的,根據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制定“閱讀課”閱讀計劃。此計劃作爲學校閱讀教學活動的細化與補充,促進五年級學生更好地參與閱讀實踐活動,提高閱讀能力與水平。

二、活動目標:

1、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讓孩子喜歡讀書,和書成爲好朋友,讓書成爲學生的終身伴侶。

2、通過引導學生誦讀經典美文,積累優秀詩文,有了較豐富的生活積累之後,形成良好的語感。

3、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豐富精神世界,提高綜合語文素養。

4、讓學生在積累知識的同時,提高寫作能力。

三、讀書內容

1、新課標指定要求背誦的部分古詩詞。

2、教師根據教學及學生實際情況推介一些文章或書籍。

3、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選擇圖書。

4、有計劃地安排學生閱讀班級課外書以及訂閱的作文書。

四、指導措施:

1、採用閱讀指導課、讀物推薦課、閱讀研討課、閱讀欣賞課、讀書彙報課等多種課型進行閱讀指導訓練,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

2、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靈活、適當地選擇和運籌:朗讀、默讀;精讀、略讀、速讀;範讀、試讀、復讀;單讀、齊讀;分組讀、分角色讀、接力讀;研讀、賞讀等讀書的方式。

3、保證學生有時間讀書,除固定的閱讀課外還要利用好課餘時間,確保學生每天閱讀時間平均不少於一個小時。

4、傳授有效讀書方法,指導學生學會閱讀,教給學生簡單的讀書方法,指導列出自讀提綱。如:(1)看見了題目你想到些什麼?

(2)讀後你知道了什麼?還想知道什麼?(3)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要求學生做到眼到、心到。

另外,強化“不動筆墨不讀書”的方法:(1)圈點勾畫;(2)做批註;(3)寫讀書筆記。

5、與學生一起讀書,及時交流讀書心得。

6、在讀書期間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優秀讀後感評選、精彩片段朗誦比賽等,以激發興趣,鞏固成果。

7、有計劃、分層次安排作好讀書筆記。

五、課型安排

1、閱讀指導課。

2、閱讀欣賞課,包括古詩詞,並進行摘抄。

3、作文欣賞課,包括指導,學習方法。

4、閱讀彙報課,以各種形式彙報自己的收穫、體會等。

冀教版五年級品社上冊教學計劃 篇12

一、指導思想:

“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傾力打造“書香校園”一直是我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頭戲,爲了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培養學生想讀書、愛讀書、會讀書的良好習慣。本着讀書爲了感知傳承中華文明,同時爲了語文教學服務,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制定“閱讀課”閱讀計劃。

二、活動目標:

1、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養成愛讀書、讀好書、會讀書的良好的行爲習慣。

2、通過引導學生誦讀經典美文,積累優秀詩文,優秀的片段,優秀的故事,豐富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

3、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讀出自己的真情實感,豐富精神世界,提高綜合語文素養。

4、讓學生在積累知識的同時,提高寫作能力。

三、讀書內容

1、新課標指定要求背誦的部分古詩詞。

2、教師根據單元教學及學生實際情況推介一些文章或書籍。

四、指導措施:

1、採用閱讀指導課、讀物推薦課、閱讀研討課、閱讀欣賞課、讀書彙報課等多種課型進行閱讀指導訓練,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提

高他們的閱讀能力。

2、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靈活、適當地選擇和運籌:朗讀、默讀;精讀、略讀、速讀;範讀、試讀、復讀;單讀、齊讀;分組讀、分角色讀、接力讀;研讀、賞讀等讀書的方式。

3、保證學生有時間讀書,利用好每週的閱讀課以及每週三的“親子共讀”時間,確保學生每天閱讀時間平均不少於半小時。

4、傳授有效讀書方法,指導學生學會閱讀,教給學生簡單的讀書方法,指導列出自讀提綱。如:(1)看見了題目你想到些什麼?(2)讀後你知道了什麼?還想知道什麼?(3)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要求學生做到眼到、心到。

另外,強化“不動筆墨不讀書”的方法:(1)圈點勾畫;(2)做批註;(3)寫讀書筆記。

5、與學生一起讀書,及時交流讀書心得。

6、在讀書期間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優秀讀後感評選、精彩片段朗誦比賽等,以激發興趣,鞏固成果。

7、有計劃、分層次安排作好讀書筆記。

冀教版五年級品社上冊教學計劃 篇13

一、基本情況:

本年級學生對音樂有了一定的感悟,本學期將繼續對本年級音樂教學實施較爲更加系統訓練。

二、教材分析:

1、本學期教材共有八個單元:

第一單元:西部風情

第二單元:古詩新唱

第三單元:美麗的草原

第四單元:歡快的舞步

第五單元:綠色暢想

第六單元:歡樂的鼓聲

第七單元:音樂中的故事

第八單元:美好的祝福

2、各單元教學要求

第一單元:西部風情

單元總要求:

要求學生初步瞭解我國西部地區有代表性的音樂特點及相關文化,如西藏的拉薩、長江三峽及三峽工程,西南地區苗族、彝族的音樂特點等,通過音樂抒發對家鄉的熱愛。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視譜演唱歌曲、分辨音樂結構和音樂情緒的能力,能爲歌曲設計領唱與齊唱。

第二單元:古詩新唱

單元總要求:

通過集中學唱古詩歌曲,增進學生對我國古詩文化的瞭解。

在演唱方面,進一步要求學生能用有控制的聲音演唱歌曲,演唱合唱歌曲《靜夜思》。

在感受與鑑賞方面,要求學生能通過《讀唐詩》的欣賞,感受古詩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唐詩裏有畫,唐詩裏有歌,唐詩裏有苦,唐詩裏有樂”的意境。感受歌曲的情感。

在音樂創造方面,要求學生能根據教材提供的材料組成古詩歌曲《春曉》。要求學生能積極組織並參與“古詩朗誦演唱會”的活動,鍛鍊學生的組織能力。發揮學生的音樂創造性,即興吟唱古詩。

在音樂與相關文化方面,要求學生儘可能多地朗誦古詩和演唱古詩歌曲,並能理解這些古詩的含義。

第三單元:美麗的草原

單元總要求:

通過對優秀藝術作品的體驗和感受,增進學生對草原各民族和音樂的感情,能用深情的歌聲表現牧民放牧時的愉快心情。

第四單元:歡快的舞步

單元總要求:

這是以歡快的流行音樂爲主題的單元。通過本單元的學習,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豐富學生的音樂情感體驗,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

通過唱歌、欣賞、創編等音樂實踐活動,瞭解世界的多元文化,豐富音樂的學習內容,引導學生感受積極健康的流行音樂。在活動中,培養訓練學生的節奏感、運動協調感等方面的能力。

第五單元:綠色暢想

單元總要求:

通過歌唱和演奏,加深對環境保護的感性認識,更加關注綠色事業。在器樂合奏中體驗表現音樂的樂趣和合作的愉快。

第六單元:歡樂的鼓聲

單元總要求:

1.通過欣賞、唱歌及音樂活動,使學生們瞭解鼓給人們生活中帶來的歡樂,激發學生對鼓樂文化的興趣。

2.學唱歌曲《木鼓歌》,使加深學生對我國優秀鼓樂文化的瞭解。

3.小組合作進行創編活動——“鼓的對話”。

第七單元:音樂中的故事

單元總要求:

這是以欣賞爲專題的單元。通過本單元的學習,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豐富學生的音樂情感體驗,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

通過欣賞、創編等音樂實踐活動,鞏固和運用已學過的樂器知識,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

第八單元:美好的祝福

單元總要求:

1.通過欣賞、歌曲演唱及組織音樂會的活動,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培養學生從小有愛心,把心中最美好的祝福帶給自己的長輩、老師和小夥伴。

2.進一步瞭解我國優秀的民族音樂文化,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之情。

3.在音樂實踐中學會與人合作組織新年聯歡會的活動。

三、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1、認真備課,做好前備、復備工作,爲能使學生上好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備課時注意與新課標結合,並注意備學生。

2、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3、設計好每堂課的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使他們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並注意在課堂上採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

5、積極和其他學科溝通,積極研究學科整合。響應新課標要求。

6、多看多聽其他學校的課程,在本校多實施,使學生開闊眼界。教師從中總結經驗。

四、進度計劃:

課題

內容

課時

周次

一、西部風情

拉薩謠

2

2

北京喜訊到邊寨

1

3

三峽的孩子愛三峽

2

4

二、古詩新唱

梅花

2

5

靜夜思

2

7

古詩朗誦演唱會

1

7

三、美麗的草原

天堂

1

8

牧民的一天

1

8

美麗的夏牧場

2

9

四、歡快的舞步

大河之舞

1

10

稍息 立正 站好

1

10

大家一起來

1

10

五、綠色暢想

手拉手,地球村

2

11

綠色的歌謠

2

12

森林狂想曲

1

13

六、歡樂的鼓聲

龍騰虎躍

1

13

木鼓歌

2

14

鼓聲傳情

1

15

七、音樂中的故事

彼得與狼

1

15

八、美好的祝福

平安夜

1

15

花好月圓

1

16

難忘今宵

1

16

新年音樂會

1

16

期末複習與檢測

冀教版五年級品社上冊教學計劃 篇14

一、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的勞動興趣,勞動習慣,勞動觀點。

(2)教育學生積極認真做好自我服務勞動、家務勞動、公益勞動。

(3)使學生具有一定的生存能力,掌握一定的生產勞動知識和勞動技能,並能把這些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家庭,社會的生產勞動中去,爲社會創造財富,成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合格的國中畢業生,成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並掌握一定生產技術和具有初步經濟管理能力的後備“新型農民”。

二、教學要求

1、教育學生熱愛勞動,認識勞動光榮,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勞動才能創造世界,只有勞動才能創造社會財富,只有勞動才能完成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只有勞動才能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2、通過勞動實踐,培養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培養認真負責,耐心細緻、不怕困難、勤勞儉樸、遵守紀律、愛護公共財物,珍惜勞動成果的優良品質。

3、通過自我服務、家務勞動、公益勞動,生產勞動,掌握一種以上的勞動生產技術,並在家務勞動、勤工儉學,社會服務和生產勞動中直接爲社會創造財富。

4、以基礎教育和勞動技術教育相結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勞動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想象和創造能力。

5、通過勞動技術課教育和實踐,增強學生體質,陶冶愛美情趣,促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三、教學內容確定的依據

1、符合各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基礎教育和社會實踐相聯繫;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相結合;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易到難。

2、以本地區的自然條件,社會經濟基礎爲準則,教材,教學,勞動實踐不脫離現實,具有勞動實踐的設施和基地、有進行創造、發明的物質條件和環境。

3、必修課《勞動技能課》能爲全體學生創造有動手活動的機會,以利發現人才;選修課《職業教育課》要確實保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4、要貫徹《青少年保護條例》保證學生身心健康。

四、考試方法

1、以平時操作、勞動成果、勞動態度爲主,以等級制記分。

2、理論學習(書面考查)爲輔,以百分制記分記入成績冊。

3、有創造發明給予加分。

各年級教學要求

國小五年級

(一)教學內容的設置

1、開設鄉土教材——《趙屯在前進》。讓學生對本鄉的自然條件、多種經營基礎、農業生產概況有初步的瞭解。

2、開設《植物學》,讓農村學生對植物的.生長特性有一定的認知能力。

3、本鄉以糧、棉、油料作物爲主,近年來果樹、草莓有了很大的發展,尤其是草莓遍及全鄉,86年秋種植積達1300畝以上。總收入可達200萬元,總產值佔全縣一半以上,與雪菜、大白菜種殖等一起是家庭副業收入的主要來源。以此爲教材,有良好的環境基礎。

4、本鄉經濟發達,人民生活水平較高,住房寬敞,樓房居多,花卉栽培已廣泛深入到各家庭中去,種植的數量和品種也很多,也將列入教學內容。

5、根據不同作物在不同季節的生長、發育及種植的特點,提前一、二週進行教學和試驗,完全以作物與季節相適應爲主,打破了作物內部的系統聯繫,只有以季節爲主,才能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纔有給學生創造動手的條件,因爲農業生產必須適應季節的要求。

6、學生年紀小,體力不足,以示範爲主,避免較重的體力勞動,凡力所能及的勞動,學校創造條件,盡力安排實踐活動。

(二)教學要求

1、根據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的原則,要求掌握一些基本的系統的理論知識和比較簡單的勞動技術。

2、瞭解本地區四大作物(小麥、油菜、水稻、棉花)的栽培技術,能在家庭務農中做一些播種,拔秧、移栽等田間管理的勞動。

3、瞭解本地區主要果品葡萄、桃,梨的栽培技術,掌握草莓生產的全過程。

4、種好家庭花卉、參與管理校內花木。

(三)課時安排

上學期實授19周計算,共38節。下學期實際上課18周計36節。

八年級年級

(一)教學內容設置的依據

1、本鄉蘑菇的栽培極爲普遍,總產量佔全縣三分之一,但個人經濟收入卻很不平衡,主要是由於栽培技術上的原因,爲了向家庭種植介紹管理技術,因此開設食用菌栽培課。

2、雞,鴨,魚、豬等副業生產是我鄉農民的主要副業收入來源,近年來養雞,鴨專業戶成批涌現,家庭養鴨已從散養逐步過渡到圈養,爲了提高飼養技術,所以開設家禽飼養課。

3、全校70%以上的學生,騎自行車上學,需要一些簡單的自行車修理常識。

(二)教學要求:

1、瞭解食用菌(蘑菇、平菇,香菇)的特徵,掌握蘑菇的栽培技術。

2、掌握肉用雞生長過程中對溫度,飼料的要求及病蟲害的防治,每個學生都要在學習雞、鴨、魚,豬的飼養技術中掌握其中一種的飼養技術。

3、會修理自行車。

(三)教學內容安排:

每週2節,全年以36周計算。共72教時。

九年級年級

(一)課程內容設置的依據:

1、本年級將學習簡單的電子技術,在基礎教學中增加實際動手的機會,以利於個性的發展和培養。

2、家庭中電器設備的普及(電扇,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學生必須在家使用這些電器的基礎上懂得這些電器的結構原理及簡單維修知識。

3、由於農副業生產的不斷擴大和生產品種的變化,民用電路也常會發生變化,因此要求畢業生一定要掌握民用電路及電路設備的安裝。

4、“電”的內容十分廣泛,學生的求知慾很高,學校有條件充分利用課餘時間,發揮課堂、試驗室的作用,培養學生的興趣,爲學生提供創造發明的機會、場所和設備。

(二)教學內容

1、對安全用電必須有正確的認識。

2、會使用常用的電工工具和“萬用表”。

3、會安裝簡單的規範的照明電路。

4、會正確安裝使用常見的交直流電動機。

5、會正確使用電扇、電視機、錄音機、洗衣機、電冰箱,瞭解這些電器常發生故障的原因及簡易的排除方法。

6、會安裝再生式三管半導體收音機及音樂門鈴。

7、學生以實驗室動手實踐爲主。

初職年級(初四)

(一)課程內容設置的依據:

1、貫徹執行“農村教育必須爲當地經濟服務”的原則,要求學生必須掌握一種以上的職業技能。

2、部分學生國中畢業後將直接進入社會,需要職業技術,直接爲社會服務。

3、根據本地區自然條件及經濟發展規劃,制定職業教育內容。

4、根據國中畢業班班級數開設不同專業,以供學生選擇。

(二)開設專業

1、作物、果樹專業

2、蔬菜、花卉專業

3、食用菌專業

4、農藥、化肥、農業機械專業

5、機械製圖專業

6、金加工與金屬熱處理專業

7、縫紉和刺繡專業

附:勞技課考覈辦法

(一)指導思想:

1、“農村學校必須爲振興當地經濟服務”。讓學生明確勞技課的教學目的,重視勞技課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勞動素質。

2、通過考覈勞技課的教學質量,有利於促進學生對勞技課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勞技課的思想性、知識性和實踐性。

(二)考覈內容和評定:

1、勞技課的教學考覈內容主要包括勞動觀點、勞動態度、勞動知識和勞動技能等方面。

勞技課的考覈評定標準爲“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個等第。

(三)評定方法:

由於勞動課是樹立學生正確的勞動觀點,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態度的思想性較強的學科,又是掌握實際知識和培養動手能力的知識性、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因此我們採用三種評定方式而最後總評打等第的辦法進行評定學生成績。

(1)勞動態度的考覈,以發揚民主與集中的辦法。採用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最後任課老師決定的評分方法。

(2)勞動知識的考覈,以書面答卷爲主。內容是基礎的常識性知識。不增加學生的負擔,打分爲百分制。每學期考覈一次。

(3)勞動技能考覈,由於在一學期所學知識較多,應每項內容作一次考覈,但往往時間和實際條件限制不可能每人都作每項考覈,所以在每次上實踐課時教師可對部分學生抽查考覈。能保證在每學期內每個學生考查l~2次即可。也可由學生自選考查內容進行操作考覈,或者教師指定學生考查某一內容。考查也可用百分制評分,如有2次以上的取其平均分爲勞動技能考覈分。

冀教版五年級品社上冊教學計劃 篇15

本學期我將以“健康第一、面向全體、培養能力、發揮特長”爲我的教學宗旨。結合實際積極開展體育教學研究,提高教學質量。

一、教學質量基本情況分析

走進學生心靈,尊重學生選擇,給學生一個快樂的青春。

上課有嚴格的規範要求,大部分學生體育素質較好,他們敢於實踐。學生體育基本功也不錯,上學年體育達標成績令人滿意。本人特別喜愛學生。雖然我上課嚴格要求學生,但平時與學生一起玩樂,遊戲,關心學生,所教學生都很喜歡我,聽我的話,願意和我交流,這些給我的教學實施帶來了有利的條件。學生已經具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教師重視學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體驗對學生而言纔是最重要的。因此,在教材的選擇上,我將進行大膽地創新,積極創設情景,從學生興趣出發,選擇富有生活氣息的形式進行教學。因此,本學期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更加自信地想、大膽地體驗。教學中,注重與孩子之間建立良好的師生感情,時刻觀察他們的一舉一動,對於他們的每一點變化,力求做到了如指掌,一旦發現問題便馬上從中想對策,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與教育。除了對各別同學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外,繼續經常與同學們一起做遊戲,在課堂上進行師生互動等。

二、教學質量目標及措施

1、加強安全防範措施,始終把“安全意識”放在首位,切實做好學校體育的安全工作,確保活動場地設施的完好與安全,確保學生人身安全。

2、繼續學習和研究《體育與健康》教材,堅持相互聽課和評課,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與能力,對新教材加以研究,參與課程改革,積極探索教學新思路。以學生爲本,以“健康第一”爲原則,促使學生養成自我鍛鍊的習慣,掌握科學鍛鍊的辦法,樹立終身鍛鍊的思想。

3、體育課教學要開放化

在課程改革、教學不斷創新的今天,體育課教學也應以創新爲主,面向未來、面向社會。不應再是以教師爲主的傳授性教學爲主,而應是以學生爲主體的嘗試性教學爲主,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徵、興趣和水平目標來安排課的內容,內容應以協作性和互助性爲主,重視對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

4、根據目標來科學、合理地安排教材

對教材的安排要科學化、合理化、靈活化;課的內容要單一化,內容的形式要多樣化、全面化;課的設計要新穎化、趣味化、個性化。體育教學要始終貫徹一個主題-----健康第一、快樂體育、以學生爲主。儘量讓枯燥、單調的教學變得新穎、活潑、輕鬆,讓學生的身、心、德、智在愉悅的活動中得到全面地發展,同時還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體育課教學只有不斷地創新、不斷地探索,才能不斷地進步,不斷地在實踐中優化體育課教學。

5、選擇適宜的教學環境

場地、環境的選擇要有助於課堂教學,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新穎別緻的`場地佈置以及有選擇地變換運動地點,都能調動學生的練習興趣,同時環境具有調節情緒的功能,當學生處於一個整潔優美,生機盎然的環境中時,能產生輕鬆、愉悅、安寧等積極的情緒,表現出活潑開朗、自信大方、朝氣蓬勃、樂觀向上與人友好相處易於接受別人的意見;反之,則表現出委靡不振、情緒底下、煩躁不安、不友好等不良行爲。

6、上體育課應注意的安全事項:

體育課是鍛鍊身體、增強體質的重要課程。體育課上的訓練內容是多種多樣的,因此安全上要注意的事項也因訓練的內容、使用的器械不同而有所區別。

(1)短跑等項目要按照規定的跑道進行,不能串跑道。這不僅僅是競賽的要求,也是安全的保障。特別是快到終點衝刺時,更要遵守規則,因爲這時人身體的衝力很大,精力又集中在競技之中,思想上毫無戒備,一旦相互絆倒,就可能嚴重受傷。

(2)立定跳遠時,必須嚴格按老師的要求執行。起跳後要落入沙坑之中。這不僅是跳遠訓練的技術要領,也是保護身體安全的必要措施。

(3)在進行投擲訓練時,如投實心球等,一定要按老師的口令進行,令行禁止,不能有絲毫的馬虎。這些體育器材堅硬沉重,如果擅自行事,就有可能擊中他人或者自己被擊中,造成受傷,甚至發生生命危險。

(4)參加球類等項目的訓練時,要學會保護自己,也不要在爭搶中蠻幹而傷及他人。在這些爭搶激烈的運動中,自覺遵守競賽規則對於安全是很重要。

冀教版五年級品社上冊教學計劃 篇16

教材簡析:

《院子》是“快樂讀書屋”中的一篇懷舊的記敘文章。作者通過回憶童年在四合院的生活,品味親密無間的濃濃的鄰里情。四合院裏趣味多、歡樂多、關愛多,全篇洋溢着愉快、和睦、溫馨、甜蜜的感情。文章開頭和結尾兩次把四合院和樓房住宅進行對比,強調了四合院的溫馨和甜蜜。全文語言簡潔、明瞭,字裏行間飽含深情,令人感動。

設計理念:

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自己進行閱讀實踐,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自我探究,在思維的交流碰撞中加深理解和體驗。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感受四合院裏鄰里之間互相幫助,和睦相處的溫馨。

3、體會作者抓住具體事情來表情達意的方法。

4、認識“沁、脾”兩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體會鄰里之間互相幫助,和睦相處以及作者對四合院留戀的情感。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圖畫引入,激發興趣

1、欣賞北京有特色的建築(長城、故宮、天壇、頤和園、四合院),定格在北京的四合院。

2、根據收集的資料,交流對四合院的瞭解。

3、板書、齊讀課題。

〔通過圖片的展示,資料的交流,促進學生對四合院的瞭解,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勾畫詞語,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同桌互相讀文,糾正字音。

3、快速讀文,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麼?給課文分段。

第1部分(1自然段):比較四合院和樓房的不同。

第2部分(2~4自然段):回憶童年在四合院裏愉快、和睦、溫馨、甜蜜的生活。

第3部分(5自然段):寫雖然離開了四合院,但仍然懷念四合院。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同時,理清文章思路,培養學生概括、歸納的能力。〕

三、精讀品味,體會溫馨

1、瀏覽課文2~4自然段,找出四合院給作者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豐富多彩、神奇迷人)

2、爲什麼小小的四合院給作者的印象是那樣豐富多彩,那麼神奇迷人呢?請默讀3自然段。按照自學提示自主學習。

自學提示:

★作者回憶了小時侯的哪些事情?用簡單的幾個字進行批註。

★哪件事給你的感觸最深?從中體會到了什麼?說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有感情地讀讀你感觸最深的語句。

(從整體入手,培養學生快速捕捉相關信息的略讀能力。提示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突出了略讀課文教學的特點。)

3、彙報交流。

(1)指名梳理回憶的幾件事。(聊家常逗我、“探險”、和夥伴瘋玩、嘗餃子、吃棗子)

(2)交流體會:說說哪件事給你的感觸最深?從中你體會到什麼?

在學生自由暢說的基礎上,重點體會“吃棗子”。

“暗紅油亮的棗子就像調皮的孩子直往下跳。”這個句子是把比作?從比喻句中你體會到了什麼?(童年的快樂和鄰里的和睦)

“那棗子的脆甜,深深地沁入院子裏每個人的心脾。”你體會到了什麼?(一是新鮮、成熟的棗子甜蜜。二是得到鄰里的關愛,生活甜蜜。)

(3)指導朗讀此段:選擇自己覺得最溫馨的句子讀一讀。

〔引導學生進一步與作者、文本對話。抓住重點的詞語、句子進行深入的體會,感受語言的魅力,並深入地領會文章的內涵,在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獨特感受通過朗讀表達出來。讓學生對四合院生活和睦、溫馨的感受再次得到提升。〕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2~4自然段。

5、讀1、5自然段,思考,作者爲什麼要加上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呢?

6、體會總結對比的寫法,強調四合院生活的溫馨和甜蜜。

〔領悟文章寫法,爲今後習作運用奠定基礎。〕

四、認讀生字,選寫喜歡的詞語

五、拓展延伸

課後查找資料,瞭解一些具有老北京特色的建築。下節課進行交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