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大綱

來源:瑞文範文網 1.59W

一、基本情況分析

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大綱

六年級共有教學班4個。我擔任這四個教學班的科學課教學。他們通過近六年的學習,對自然事物有了一些瞭解,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一些自然現象,也有了一定的實驗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設計實驗的能力。本學期對學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讓學生經歷較完整的“收集證據、整理證據、分析數據、形成認識”的探究過程。還要求學生能夠用查閱資料、制定調查計劃、實地調查等方法獲取信息,能夠通過實驗、記錄收集證據,能夠通過表格進行歸類整理、分析數據、能夠通過討論、交流、展覽等方式最終形成認識。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32課,分四個單元。

1、微小世界。包括1---8課,使學生知道,怎麼樣使用放大鏡,知道放大鏡就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凸起)。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以使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顯微鏡的發明拓寬了觀察領域,顯微鏡是人類認識微小世界的重要觀察工具。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用圖畫記錄觀察到的洋蔥表皮細胞。對比用肉眼、放大鏡、顯微鏡看到的洋蔥表皮有什麼不同。

2、物質的變化。包括1---8課,讓學生知道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的變化有相同和不同之處。一些物質的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一些變化沒有產生新的物質。用舉例、分析、綜合、概括的方法,對物質的變化進行比較分析分類。通過具體的實驗,體驗物質的變化。

3、宇宙。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在運動方式、體積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徵等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能利用多種渠道蒐集有關月球的信息。按照科學探究的要求進行信息交流、討論,並且整理有關的信息。知道對信息進行分析比較,嘗試對信息的可信度進行判斷是必要的。知道科學的進步需要永無止境的科學探索精神。發展對宇宙天文探索的興趣。

4、環境和我們。包括1---8課,引導學生認識人們在生活中會產生大量成分複雜的垃圾,這些垃圾一經丟棄會給環境帶來污染。調查統計家庭中一天產生垃圾的名稱、重量和種類。認識到每個人每天都會產生垃圾,這些垃圾對環境會造成破壞。關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護環境的意識。

三、 教學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使用放大鏡,知道放大鏡就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凸起)。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以使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讓學生知道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的變化有相同和不同之處。一些物質的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一些變化沒有產生新的物質。用舉例、分析、綜合、概括的方法,對物質的變化進行比較分析分類。通過具體的實驗,體驗物質的變化。

同時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及操作能力、分析問題及比較分類能力。

2、學習宇宙知識。讓學生知道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在運動方式、體積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徵等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能利用多種渠道蒐集有關月球的信息。按照科學探究的要求進行信息交流、討論,並且整理有關的信息。知道對信息進行分析比較,嘗試對信息的可信度進行判斷是必要的。知道科學的進步需要永無止境的科學探索精神。發展對宇宙天文探索的興趣。

3、教育學生用聯繫、運動、變化的科學自然觀認識和理解各種自然事物和現象。

四、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的細微部分。認識放大鏡是“凸”“透”鏡。

2、能通過具體的實驗,體驗物質的變化。間接感受抽象物質的存在性以及物質的變

3、蒐集整理月球的資料,根據資料的特徵製作自己的“月球卡”。按照科學探究的要求進行信息交流、討論和整理

4、佈置學生按要求帶垃圾來進行稱重測量。引導學生對垃圾產量大帶來的問題進行討論。

五、教學方法及措施

1、學習製造放大鏡。通過放大鏡、顯微鏡對物體的觀察、理解使用放大鏡觀察的意義。增強用放大鏡觀察身邊世界的興趣。認識到從肉眼觀察到發明放大鏡是人類的一大進步。

2、學習用篩網分離混合物、用蠟燭給白糖加熱。用舉例、分析、綜合、概括的方法,對物質的變化進行比較分析分類。通過具體的實驗,體驗物質的變化。

3、能利用多種渠道蒐集有關月球的信息。按照科學探究的要求進行信息交流、討論,並且整理有關的信息。

4、調查統計家庭中一天產生垃圾的名稱、重量和種類。

六、教學進度安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