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教學個人工作計劃(精選20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3.83K

高一歷史教學個人工作計劃 篇1

一、教材分析

高一歷史教學個人工作計劃(精選20篇)

高一上學期學習歷史必修ⅰ“政治文明歷程”,着重反映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社會經濟、文化活動密切相關,相互作用。瞭解中外歷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討其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及其影響,汲取必要的歷史經驗教訓。

二、學生現狀分析

今年任教高一六、七、八、九四個的歷史教學工作。通過初步接觸和了解發現學生歷史學科基礎相當薄弱,缺乏學習興趣,基本的學習方法和習慣都沒有養成,而且對歷史學科一慣當作“副科”,非常不重視。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學習,瞭解人類歷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階級、階級關係和階級鬥爭,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2.過程與方法:學習蒐集歷有關政治活動方面的資料,並能進行初步的歸納與分析;學會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及其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並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從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樹立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鬥的人生理想。

四、工作措施

1.強化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質,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水平

就是要將課標要求的基礎知識記憶牢固,理解準確。要注意研究在複習中怎樣把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專題問題、熱點問題聯繫起來;要研究怎樣整合教材,怎樣加強三個必修模塊內容之間的嫁接與聯繫,怎樣整合選修模塊與必修模塊之間的聯繫;要研究採取哪些方式方法才能讓學生把主幹歷史知識紮紮實實地掌握起來,達到記憶牢固,理解準確,運用靈活。

2.加強對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學習能力的培養

針對前面分析的學生在知識遷移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思維能力、審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要採取得力措施:

(1)研究怎樣實施問題意識教學,即怎樣在複習教學中滲透問題意識,將教材中陳述性的史實,轉換成問題性的素材,把說史變成問史和疑史,鼓勵學生尋找史實之間的因果轉化關係,把歷史的知識序列變成史實的問題序列。

(2)研究怎樣提高學生理論認識能力,即學會應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分析和解決問題,使學生把理論觀點轉化爲認識歷史的思維方法,用以全面地、辯證地分析歷史問題。

(3)研究採取什麼措施和方法落實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即怎樣把各種能力培養與具體的歷史知識相結合,與一定的方法技巧相結合;怎樣把能力的培養貫穿於教學、測試等各個環節和各種教學活動中,做到能力培養內容化、方法化、經常化,以期切實提高學生解答歷史試題的基本能力。

(4)研究採取那些措施和方法培養學生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做到:能夠正確理解材料信息的含義;能夠準確概括提煉有效信息;能夠結合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

3.加強學生行文答卷的規範性

初步設想通過老師明確要求和樣卷展覽、個別指導、限期做到等四個環節來落實加強學生行文答卷的規範性的訓練。

高一歷史教學個人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1.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和頒佈的《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對歷史教學的要求,把教學目標定位於全面完成歷史必修2《經濟成長曆程》規定的各項具體任務,包括課程目標、內容標準等。

2.教學過程中,儘可能幫助學生認真學習,理解課表要求,打好堅實的基礎,同時,重視培養學生的歷史創新思維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提高學生歷史學科解決問題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3、在教學方式上,着眼於發揮學生自主學習,在交流中互相幫助,互相促進,努力嘗試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

二、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經過第一學期的熟悉,相對來說容易融合到歷史老師的教學習慣中,但一方面由於本學期重新分班,來到一個新環境,心理和作息習慣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另一方面上學期的歷史教學中看到,學生的歷史基礎知識都比較薄弱,所以高一下學期歷史教學仍應注重基礎的培養和興趣的培育。此外,學校推行學案制教學,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比較喜歡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因此,在製作學案的同時也製作PPT,將歷史知識與歷史發展脈絡通過多媒體直觀淺顯、生動活潑的方式呈現給學生。

三、工作重點及具體措施:

(一)工作重點:

1.總的要求:明確教學任務,抓好教學常規,注重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興趣。

2.注重教學設計的探索,精心備課,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學情、備學習方法。

3.上好每一節課,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

4.注意教學方法的改進,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更能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

5.努力學習,加強理論學習和教學操作能力,提高自身教學水平。

(二)具體措施:

1.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創新與改革。

(1)優化課堂教學各個環節

針對我校實行學案制的情況,使教學的各個環節如備課、說課、上課、聽課、評課、反思等各個教學環節,得到全面優化。做到課前充分準備,課中高效落實,平時聽評課開誠佈公,課後認真反思提升質量。

(2)努力嘗試三種課型的模式

結合其他優秀教師的經驗,在教學中,努力建立自己的教學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培養自己的教學習慣。

第一種課型,新授課。它的基本環節:課標導航,制定學案,創設情境,模式學習→自主學習,自我檢測→落實知識,合作探究→歸納總結,提升拓展→反饋訓練,鞏固知識。

第二種課型,複習課。它的基本環節:問題驅動,自主學習→重點難點,合作探究→知識梳理,點撥歸納→典例評析,深化提高→變式鞏固,拓展完善

第三種課型,講評課。基本環節:考情展示→個性糾錯→典例分析→變式鞏固→補償訓練。

(3)進一步完善學案導學模式

針對我校學生基礎相對薄弱的情況,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爲目標,充分發揮“學案”的導學功能和“合作學習”的智慧共享,讓全體學生能高效利用自主學習時間,完成基礎知識的學習,集中有限的課堂時間引導學生消化重點、難點,解決思想、方法問題。課前精心編制的學案,充分發揮學案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引領作用;課堂高效落實學案的導學功能;課後充分發揮學案導學的延展功能。

(4)在鞏固環節上,力求做到每課一練,每單元一練。

(1)每堂課最後留一些時間檢測本節課學習情況,做到每課一練。

(2)每單元總結測查,把前面所學主要內容以試卷形式考察一遍,做到每單元一練。

(3)利用學校教導處、級組組織的月考、中段考、期末考,查漏補缺,讓老師做到心中有數,讓學生知道得與失。

2.虛心向科組的其他歷史老師學習。

根據科組的安排,教學結對子活動中,與夏培榮老師結成教學夥伴,互相之間多聽課、多指導,加在備課、教學重難點把握、課堂語言表達、授課板書設計、作業批改、試卷講評等教學過程所有環節的互相學習,促進我校歷史學科建設的成長。

3.充分利用科組教研活動,展開高效交流。

歷史科組人數少,高一年級歷史老師就本人一人,集體備課的落實只能在科組教研活動或課後進行。在集體備課過程中充分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和創新精神,集體研究,做到課前一週認真準備,寫好教案;課間向40分鐘要效益;課後及時反思成敗得失。

四、教學進度

周次時間教學內容備註

12、13——2、19第一單元第1課、第2課

22、20——3、26第一單元第3課、第4課

32、27——3、5第一單元第5課、第6課

單元測試及講評

43、6——3、12第一單元複習、測試及講評

53、13——3、19第二單元第7課、第8課

63、20——3、26第二單元第9課、

73、27——4、2第二單元第10課、第11課

84、3——4、9第二單元第12課4月5日週一,清明節3天

94、10——4、16第二單元第13課、單元複習、測評

104、17——4、23第三單元第14課、第15課、

114、24——4、30期中複習迎考、考試與講評

125、1——5、7第三單元第16課五一勞動節3天

135、8——5、14第三單元第17課單元複習、測評

145、15——6、21第四單元第18課、第19課

155、22——5、28第四單元第21課、自習第22課

165、29——6、4第四單元單元測試6、16日端午節3天

176、5——6、11第五單元第23課第24課

186、12——6、18第五單元第25課第26課

196、19——6、25複習迎考

206、26—7、2期末考試,放假

高一歷史教學個人工作計劃 篇3

這一學期以來,在校領導和各位同事的真誠幫助下,我的工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面對新的學期,爲了爭創更加優異的成績,特制定如下教學計劃:

一、學生分析

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大多學生已適應了高中學習的難度與強度。同時也對我的教學風格適應了。我所教的高一六班和四班在上個學期的全市統測中獲得了優異的成績,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大多同學的學習自覺性不夠,不重視平常對知識的記憶,而只是在考試之前纔看書。結果導致考試只能取得七十分左右的成績而難以得高分,因此這學期的教學中一定要做得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認識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基本規律。

2、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運用歷史資料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樹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增強積極參與國際活動和國際競爭的意識。

四、教學措施

1、強調學習歷史的重要性、必要性,端正學生學習態度。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培養,及智力的發展。充分發揮月考、期中、期末等考試的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2、提高課堂效率:精心設計,精講多練。注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更新教育觀念,改變教學方法,合理利用計算機等教學設備。結合自身及學生實際,制定適合本級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案。

3、注意歷史與其它學科的聯繫,適時補充一些有關歷史事件、人物的小知識,拓寬學生知識面,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力爭使課上得生動活潑,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4、轉變教學方式,力求做到日日清、週週清、月月清。

每堂課前3-5分鐘複習上一節內容;30分鐘講課;最後3-5分鐘讓學生做練習以檢測當節學習情況。做到日日清。

5.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認知、學會做人、學會合作。

6、充分發揮個人自身優勢,在學習,生活各方面都力所能及地關心幫助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讓學生在溫暖安定的環境中健康地成長。

高一歷史教學個人工作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思想,切實貫徹省教育廳頒佈的《關於進一步規範中國小辦學行爲、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意見》的通知精神以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爲主線,構建“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的和諧課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教學任務

本學期偏文興趣班按計劃完成歷史必修①後半部分的教學及歷史必修②的教學。在期會考試之前完成必修①的教學,期末考試前完成必修②的教學,偏理興趣班完成必修②的教學。

三、具體教學舉措

1、把握課改方向,注意新、舊教材的銜接。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歷史教材不同於以往的通史體例,而是將歷史按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模塊的形式編寫,割裂了歷史之間的聯繫,同時重歷史史實的敘述,缺乏相關歷史背景的介紹及對歷史史實的評價。爲彌補這一缺陷,我們在備課時力爭做到深入鑽研新、舊教材,對比新、舊教材的不同,力爭做到兩者的有機結合,讓學生形成完整而科學的歷史體系。

2、羣策羣力,構建有效課堂

①在每週的集體備課時間,由備課組老師談一談對本週教法相關意見和看法,在集思廣益的基礎上把握備課環節。

②在課堂教學上,找到學生的興趣點,設計一些相關的問題由學生思考或討論,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③狠抓歷史基礎知識的教學,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注意培養學生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並進行情感教育。

④每節課後由備課組老師互相交換教學心得,力爭讓課堂精益求精。

3、精講精練,夯實學生基礎

以《優化訓練》節節練和單元訓練卷爲依託,並在此基礎上教師精心設計一些題目,通過強化訓練的方式,夯實學生的基礎。節節練上的題目要求大家平時完成,每星期利用一節課的時間有重點地進行講解,單元訓練卷主要用於晚自習的練習或考試。作業要求全批全改,對部分學生的作業進行面批面改。

4、在期中、期末等大型考試前用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進行復習備考。

四、加強備課組的交流和建設

1、切實抓好每週的集體備課,提高備課組的合力。

2、以聽課、評課的方式帶動全組的教學,由海江老師多講示範課、優質課,宋小英、潘延庭老師講實驗課、研討課,並組織全組老師進行互評,促進組內的交流和提高。

3、由宋小英老師設計相關多媒體教學課,在全組進行交流。

4、將歷史教材的相關專題分配給組內的每一位老師,以一位老師爲主體,並在採納其他老師的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形成統一的教案。

高一歷史教學個人工作計劃 篇5

爲進一步做好學科教研工作,促進全市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和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特制定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爲指導,以《課程方案》及各科課程標準爲依據,以省素質教育會議精神爲指導,以“大力推進教育教學創新,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爲建設殷實和諧、公平質優教育名市提供智力支持”爲實踐載體,自覺踐行科學發展觀,用科學發展觀引領學科教研工作,全面提升學科教育教學質量。

二、基本思路

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爲重點,以打造高效課堂爲、實現學科實施素質教育的發展與突破;以強化網上教研爲契機,實現教研方式的優化和互補;以提高教研水平與實效爲目標,實現自身與師生的共成長。

三、重點任務和主要措施

(一)全面落實山東省普通高中歷史教學實施意見,規範學科教學行爲。

1、科學安排歷史學科課程,紮實推進課程改革。本學期的教學內容是歷史必修II與校本課程。

2、研究模塊專題教學的特點,更新評價理念。

(1)依據課程標準,全面落實課程目標。教師要認真學習、深入研究課程標準,準確把握課程的性質、基本理念和設計思路,明確課程對教學實施提出的要求,進一步轉變教學觀念。教學時要着眼於模塊或專題的整體設計,有機整合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融入教學實踐。

(2)尊重教學規律,開展教育教學創新。既要繼承傳統教學中有利於學生身心發展、符合教育教學規律的教學方式,堅持教學常規,也要根據新課程精神,不斷創新教學方法,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教師要特別注意做好備課、上課、課後反思三個環節的工作,借鑑、融合各派教學理論,與同伴、專家開展合作研究,不斷探索提高教學效率的途徑。

(3)轉變教學方式,打造高效課堂。要認真研究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組織實施策略和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瞭解各種教學媒體和手段的特點,根據具體的教學任務,選擇合適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媒體,提高教學質量。

(4)樹立正確的評價觀,採用多元化的評價其方式。

3、加強校本課程的研究與指導。培植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典型學校,適時舉辦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現場觀摩會。

4、加強學生選課指導研究,嘗試研究性學習與學科教學結合。

(二)強化理論研究,深化課堂教學創新與改革。

1、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各個環節

針對課時少,教學任務重的形勢,我們應全面優化備課、說課、上課、聽課、評課、改課、反思等各個教學環節。充分準備課,高效落實課,開誠佈公聽評課,認真反思提升課。

2、進一步完善三種課型的基本環節

新授課的基本環節:創設情境、課標導航→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成果展示、彙報交流→歸納總結、提升拓展→反饋訓練、鞏固落實

複習課基本環節:問題驅動、自主學習→重點難點、合作探究→知識梳理、點撥歸納→典例評析、深化提高→變式鞏固、拓展完善

講評課基本環節:考情展示→個性糾錯→典例分析→變式鞏固→補償訓練。

自查自糾→合作交流→問題彙報→教師點撥→典題鞏固→補償訓練

高一歷史教學個人工作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中對高中歷史課程如下定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門基礎學科。”“掌握歷史知識不是歷史課程學習的和最終目標,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養的基礎和載體。”可見,高中歷史教學不能只以知識傳授爲主要目的,而應該立足於學科能力的培養以及學科素養的薰陶。高中歷史教學應該引導學生在紮實掌握歷史知識的前提下,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和感悟,把學科知識轉化爲科學認識,從而真正起到“讀史明智”的作用。

我們要本着拓展教學思路、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技能、放寬教學視野的指導精神,積極摸索和總結教學規律,提升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的認知能力和求知興趣,實現歷史教學的新突破。

二、教材分析

高中歷史必修一以古今中外政治文明歷程爲主題,着重反映了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分九個單元,30課進行闡述。教材的編寫採取中外合編的專題史體例,內容包括中國和世界的,涉及古代、近代和現代不同歷史時期。本書內容可分爲四個方面:

(1)中國和外國政治制度及發展特點;

(2)重大的政治事件;

(3)政治文明發展過程中涌現出重要政治人物;

(4)重要的歷史現象。

通過了解這些歷史內容,我們能夠正確認識歷出現的重大政治鬥爭,把握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線索和規律;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發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通過對歷史的回顧,還能更清醒的把握當今中國和世界政治特點及未來走向。對於專題史的學習,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積累,才能高屋建瓴。

三、學生狀況分析

學生歷史學科基礎相對薄弱,缺乏學習興趣,基本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沒有養成,而且對歷史學科一慣當作“副科”,不重視。

四、本學期教學目標

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方法,養成學習習慣,夯實知識基礎,穩步提高學習成績。通過對歷史必修一的學習探究,要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全面分析歷史進程,正確認識歷史發展過程中整體與局部的關係,辯證地認識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的內在聯繫。同時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弘揚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五、重點工作及具體措施:

(一)重點工作:

1、全組成員互相關心,互相支持,使我們高一歷史組更加優秀。

2、互相交流進一步研討教材及適合與我們學生的教學方法,努力提高課堂效率。

3、以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入手,提高教學質量

(二)具體措施:

1、增加歷史教學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

高中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相較於國中生來說,已經開始發生重大轉變,理性思維的能力大幅提升。但是畢竟高一年級的學生還沒有完全過渡到成熟的理性思維,完全枯燥和單一的理性分析還不完全適合他們的認知層次。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培養他們對於事件本質和事件規律的認識和分析,也要糅合趣味性較強的歷史典故和歷史逸聞,輔助學生對當時歷史環境和歷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2、轉變教學方式,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1)明確教學任務、抓好教學常規,做好初高中銜接,放慢講課速度,讓學生學會高中歷史的基本學習方法,注重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興趣。

(2)精心備課,把每一堂課當成優質課來準備,注重教學設計的探索。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綱化教學,使學生明確學習內容,有的放矢。

(3)注意教學方法的改進,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更能掌握學習方法。抓好課堂效率,擴大提問範圍,關注每一位學生,觀察學生上課狀態;上課力求精幹、實在;上課要求每個人在教材上做好筆記,課後進行知識整理。

3、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和研究能力

(1)每學完一個單元引導學生概括本單元的知識體系,培養他們的概括總結能力。

(2)課堂教學過程中適當穿插一些大學聯考典型例題的演練,培養他們的應考意識。

(3)在時間允許的範圍內會組織學生擴大歷史閱讀領域,拓寬知識面,培養他們的聯繫能力。

六、教學方法:

綜合考點內容,突出學科內的知識銜接,注重學科間的貫通,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基礎訓練,重在運用;拓展訓練,重在提高;綜合訓練,重在發展。使學生既從“點”上拓展,有能對所學知識點結合,融會貫通。

歷的政治活動是豐富多彩、極其複雜的,他與經濟活動、文化活動等一起構成了人類歷多彩的社會活動。只要同學們潛心學習,細心探究,就一定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感悟許多歷史的真諦。

高一歷史教學個人工作計劃 篇7

一、學情分析

本屆學生(新校區住校部)共18個教學班,爲更好地分層次教學落實因材施教,學校根據學生情況分出三個教學層次,各班級學生均在50人左右。本屆高一學生由於入學成績總體偏低,故情況不容樂觀,國中基礎普遍不夠紮實,閱讀能力均令人擔憂,且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重視歷史。所以,在完成本學期必修1、2教學即對學生全面強化督促的同時,計劃主要做好初高中基礎銜接、閱讀教學和作文訓練,強化針對性,有的放矢,探索改進講與練的方法並努力提高效益,就成爲這一學期教學的重中之重。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要完成必修一、必修二兩個模塊的教學和對應測試評價分析。新編教材以實現不同能力層級目標而劃分單元,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三個維度編排,注重歷史素養的整體提高。因此,使用教材時要注意教學單元的整體性、能力性以及讀寫結合的系統性。

大部分老師剛從高三下來,雖然有上屆的經驗,但落實到教學實際,仍然有許多需要適應學情和值得改進的地方。教師一定要加強個人教學探索和集體備課,充分保證教學進度的順利進行,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先進得當,保證教學效果的良好落實。

三、教學措施

1、加強個人教學探索和集體備課,充分保證教學進度的順利進行和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先進得當,保證教學效果的良好落實。

2、精講“教讀課”,指導“自讀課”,逐步形成個人探究式能力課型和小組合作探究提高課型。

每個單元精講1—2篇“教讀課”,以“課”爲例,以知識點或能力點爲綱,舉一反三或舉三反一,側重知識體系的初步構建和對應能力的逐級全程培養,突出“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新課改思想,努力改變教師教學方式,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以達“教,爲了不教”之目的。

“自讀課”必以學生自學爲主,強調自學課型的內在特點和學法指導,不可將“自讀”與“教讀”兩課型作簡單化 “一刀切”的辦法處理。

3、加強教學常規的規範落實,特別是備課的充分和課堂效果的改進,同時重構與新課改要求相適應的歷史“作業觀”。

4、引導學生儘快適應新課改要求下的高中歷史學習,“激活”潛伏太久的歷史學習興趣和激情,“複製”以往優秀的歷史學習習慣和方法,“創建”與新課改要求相適應的高中歷史學習習慣和方法,時時“刷新”新課改要求下的歷史全面素質培養和提升,順利完成每個模塊的測試評價。

5、教師積極探討與必修一相銜接的知識點梳理,知識版塊的整理,能力專題的層級訓練,具體包括:

6、全年級歷史老師齊心協力,統一要求督促學生善於利用零碎時間做好歷史學習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配套訓練:

(1)堅持每天練字; (2)做好每週新聞關注。

高一歷史教學個人工作計劃 篇8

一、指導思想:

新高中課程標準在明確高中培養目標、優化課程結構、確保教學內容、促進教學方式轉變等方面作了積極的改革探索,在教學中我們應緊跟高中課程改革的步伐前進。爲適應這一新形勢,確保高中教育質量的穩步前進,我們的教學要切實有利於廣大學生的自主發展;針對這一新形勢,我們提出了“培養具有中國靈魂、世界眼光的現代人”這一口號。要培養這樣的跨世紀人才,首先要求教師自身應該胸懷祖國,放眼世界。

高中歷史新課程這一高中歷史教育的實驗田,對我們教師來講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遇。只有認真研究,深入思考,努力實踐才能贏得主動,取得事業和人生的雙重進步。在接下來的教學實踐中,我們要本着拓展教學思路、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技能、放寬教學視野的指導精神,積極摸索和總結教學規律,儘快提升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的認知能力和求知興趣,實現望亭中學歷史教學的新突破。

二、學生情況分析:

高一年級共六個班近三百四十個學生,重點班生源質量相對較好,普通班生源質量相對差一些,高一新生一方面由於初次來到一個新環境,心理和作息習慣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另一方面由於國中的歷史基礎知識都比較薄弱,所以高一歷史教學應注重基礎的培養和興趣的培育。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穿插一些與歷史教學相關的歷史典故,儘量多地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歷史知識與歷史發展脈絡通過生動活波和直觀淺顯的方式呈現給學生。

三、教學方法:

綜合考點內容,突出學科內的知識銜接,注重學科間的貫通,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基礎訓練,重在運用;拓展訓練,重在提高;綜合訓練,重在發展。使學生既從“點”上拓展,又能對所學知識點結合,融會貫通。

高中歷史教材的主體結構按“學習專題”構建。歷史上的政治活動是豐富多彩、極其複雜的,他與經濟活動、文化活動一起構成了人類歷史上多彩的生活活動。只要同學們潛心學習,細心探究,就一定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感悟許多歷史的真諦。

四、重點工作及具體措施:

(一)、重點工作:

(1)明確教學任務、抓好教學常規、注重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興趣。

(2)精心備課,把每一堂課當成優質課來準備,注重教學設計的探索。

(3)注意教學方法的改進,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更能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

(二)、具體措施:

1、增加歷史教學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

高中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相較於國中生來說,已經開始發生重大轉變,理性思維的能力大幅提升。但是由於畢竟高一年級的學生還沒有完全過渡到成熟的理性思維,完全枯燥和單一的理性分析還不完全適合他們的認知層次。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培養他們對於事件本質和事件規律的認識和分析,也要糅合趣味性較強的歷史典故和歷史逸聞,輔助學生對當時歷史環境和歷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2、轉變教學方式,力求做到日日清、週週清、月月清

(1)每堂課均採取1+2+1的模式。前3—5分鐘複習上一節內容;30分鐘講課;最後3—5分鐘檢測本節課學習情況。做到日日清。

(2)每兩週一次小考,把兩週內所學主要內容以提問形式或試卷形式考察一遍。做到週週清。

(3)每月一次月考,查漏補缺,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做到月月清。

3、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和研究能力

(1)每學完一個單元引導學生概括本單元的知識體系,培養他們的概括總結能力。

(2)課堂教學過程中適當穿插一些大學聯考典型例題的演練,培養他們的應考意識。

(3)在時間允許的範圍內會組織學生擴大歷史閱讀領域,拓寬知識面,培養他們的聯繫能力。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篇三

新學期又開始了,爲使今後的工作能更順利的開展,特制定此工作計劃,請領導多多批評指導。

一、教材分析

高一上學期學習歷史必修ⅰ“政治文明歷程”,着重反映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社會經濟、文化活動密切相關,相互作用。瞭解中外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討其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及其影響,汲取必要的歷史經驗教訓。

二、學生現狀分析

今年任教高一六、七、八、九四個的歷史教學工作。通過初步接觸和了解發現學生歷史學科基礎相當薄弱,缺乏學習興趣,基本的學習方法和習慣都沒有養成,而且對歷史學科一慣當作“副科”,非常不重視。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學習,瞭解人類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史上階級、階級關係和階級鬥爭,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2.過程與方法:學習蒐集歷史上有關政治活動方面的資料,並能進行初步的歸納與分析;學會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及其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並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樹立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鬥的人生理想。

四、工作措施

1.強化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質,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水平

就是要將課標要求的基礎知識記憶牢固,理解準確。要注意研究在複習中怎樣把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專題問題、熱點問題聯繫起來;要研究怎樣整合教材,怎樣加強三個必修模塊內容之間的嫁接與聯繫,怎樣整合選修模塊與必修模塊之間的聯繫;要研究採取哪些方式方法才能讓學生把主幹歷史知識紮紮實實地掌握起來,達到記憶牢固,理解準確,運用靈活。

高一歷史教學個人工作計劃 篇9

本學期我擔任高一 427、429-432班的歷史教學工作,經過一個學期對於學生的接觸和了解,爲了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傳授學生知識,培養學生優秀的品質,特作教學計劃如下:

一、教材分析:

本學期高一歷史學科採用人教版教材,教學內容是歷史必修二,是經濟專題史,主要反映了人類社會經濟領域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經濟活動是賴以自下而上和發展的基礎,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且它在政治、文化的發展中起決定作用。所以必修二在三門必修課中佔據特別重要的地位。要求學生在瞭解中外歷史上重要經濟制度、經濟政策、重大經濟事件及重要人物基礎上,探討其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及其影響,汲取必要的歷史經驗教訓。經濟史的內容理論性較強,學習的難度增大。

二、具體教學時間安排:

第一週~第四周: (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準備好段考) 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第二單元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第五週~第九周: (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準備期會考試) 第三單元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第四單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第十週~第十四周

第五單元 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第六單元 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調整

第十四周~十八週

第七單元 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

第八單元 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第十九周~學期末 本學期總複習,準備期末考試。

三、補充說明:

考慮到本學期期間涉及到會考大學聯考等會佔用一定的教學時間,將視特殊情況隨時再調整教學安排。

四、教學措施:

1、認真教好每一堂課。上課是整個教學的中心環節,採用問題教學法和討論法,激勵學生的學習,激活學生思維。同時重視基礎知識,搞好學科內專題研究。在教學過程中,構建知識體系,注重知識遷移,培養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 2、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歷史知識趣味化。努力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三維目標的有機統一。採用“ 情境教學”,精心設計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在愉快中學到知識。

3、教學過程中以學爲主,真正做到“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學案導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同時加強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指導,合作是一種體現個人品質與風采的素質,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4、耐心輔導每一個學生,認真批閱學生的每一次作業。搞好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及時反饋教學,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5、營造寬鬆自由的學習環境,使每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得到發揮,個性得到張揚,提高課堂效率。

高一歷史教學個人工作計劃 篇10

一、教材分析

由於新課改的實施,高中歷史教材現已被劃分爲專題式教學,針對教育部這一改革,教師在教材分析時就該更加全面,視野也應更加廣泛,也要求在思維上要有較大的跨越性。

高一教材分上下兩冊,上學期爲必修一,下學期爲必修二,由於涉及範圍比較廣泛,加上進度較快,這就要求學生在思維上要有快速的轉變,當然,這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

二、學生狀況

學校招收的學生以藝術類爲主,針對藝術類學生思維敏捷,好動,甚至有些學生有特殊的愛好,教師應積極加以引導,讓學生把自己的特長髮揮在學習上,這樣,我想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學方法

針對藝術類學生,在教學方法上要加以改進,我想最好的方法就是課堂互動,教師以提問的方式,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四、教學措施

在教學中,教學措施的運用很重要,因爲這直接影響到課堂氛圍,以及教學效果,具體的教學措施,我想還是以“因材施教”爲準,積極引導學生配合老師,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五、教學進度表

本學期共有19周,具體教學的有16周,一週用於總結,兩週用於考試,具體的教學計劃見下表:(略)

高一歷史教學個人工作計劃 篇11

一、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狀況分析:

本學期本人教授高一5、6兩個班,學生的基礎較好,認知能力強。總體來說,作爲高一新生,對於歷史的學習還停留在國中階段的認識水平。

2、教材簡析:

高中歷史必修一以古今中外政治文明歷程爲主題,着重反映了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分九個單元,30課進行闡述。教材的編寫採取中外合編的專題史體例,每個單元集中探究一個比較宏觀的歷史問題。每個單元分爲若干課,每課涉及一個比較具體的歷史問題。對於專題史的學習,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積累,才能高屋建瓴。

二、教學目的及任務:

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通過對歷史必修課的學習探究,除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外,還要重視對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要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全面分析歷史進程,正確認識歷史發展過程中整體與局部的關係,辯證地認識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的內在聯繫。同時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弘揚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教學質量目標:

在期會考試中,爭取學生的合格率爲90%,優秀率爲25%

在期末考試中,爭取學生的合格率爲95%,優秀率爲30%

四、重點工作:

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方法,養成學習習慣,夯實知識基礎,穩步提高學習成績

五、具體措施:

1、做好初高中銜接,放慢講課速度,讓學生學會高中歷史的基本學習方法。

2、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綱化教學,使學生明確學習內容,有的放矢。

3、抓好課堂效率,擴大提問範圍,關注每一位學生,觀察學生上課狀態。上課力求精幹、實在。上課要求每個人在教材上做好筆記,課後進行知識整理,

4、因材施教。

5、做好知識的鞏固,注重課後反饋,每節課後完成練習,每個單元結束後,進行總複習和考覈,增強學生的應試能力。

6、注重授課語言的精確,準確適用以下詞彙“瞭解”“掌握”“重點學習”“知識遷移” 。

高一歷史教學個人工作計劃 篇12

一、指導思想

1、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和頒佈的《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對歷史教學的要求,把教學目標定位於全面完成歷史必修2《經濟成長曆程》規定的各項具體任務,包括課程目標、內容標準等。

2、教學過程中,儘可能幫助學生認真學習,理解課表要求,打好堅實的基礎,同時,重視培養學生的歷史創新思維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提高學生歷史學科解決問題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3、在教學方式上,着眼於發揮學生自主學習,在交流中互相幫助,互相促進,努力嘗試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

二、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經過第一學期的熟悉,相對來說容易融合到歷史老師的教學習慣中,但一方面由於本學期重新分班,來到一個新環境,心理和作息習慣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另一方面上學期的歷史教學中看到,學生的歷史基礎知識都比較薄弱,所以高一下學期歷史教學仍應注重基礎的培養和興趣的培育。此外,學校推行學案制教學,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比較喜歡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因此,在製作學案的同時也製作PPT,將歷史知識與歷史發展脈絡通過多媒體直觀淺顯、生動活潑的方式呈現給學生。

三、工作重點及具體措施:

(一)工作重點:

1、總的要求:明確教學任務,抓好教學常規,注重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興趣。

2、注重教學設計的探索,精心備課,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學情、備學習方法。

3、上好每一節課,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

4、注意教學方法的改進,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更能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

5、努力學習,加強理論學習和教學操作能力,提高自身教學水平。

(二)具體措施:

1、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創新與改革。

(1)優化課堂教學各個環節

針對我校實行學案制的情況,使教學的各個環節如備課、說課、上課、聽課、評課、反思等各個教學環節,得到全面優化。做到課前充分準備,課中高效落實,平時聽評課開誠佈公,課後認真反思提升質量。

(2)努力嘗試三種課型的模式

結合其他優秀教師的經驗,在教學中,努力建立自己的教學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培養自己的教學習慣。

第一種課型,新授課。它的基本環節:課標導航,制定學案,創設情境,模式學習→自主學習,自我檢測→落實知識,合作探究→歸納總結,提升拓展→反饋訓練,鞏固知識。

第二種課型,複習課。它的基本環節:問題驅動,自主學習→重點難點,合作探究→知識梳理,點撥歸納→典例評析,深化提高→變式鞏固,拓展完善

第三種課型,講評課。基本環節:考情展示→個性糾錯→典例分析→變式鞏固→補償訓練。

(3)進一步完善學案導學模式

針對我校學生基礎相對薄弱的情況,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爲目標,充分發揮“學案”的導學功能和“合作學習”的智慧共享,讓全體學生能高效利用自主學習時間,完成基礎知識的學習,集中有限的課堂時間引導學生消化重點、難點,解決思想、方法問題。課前精心編制的學案,充分發揮學案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引領作用;課堂高效落實學案的導學功能;課後充分發揮學案導學的延展功能。

(4)在鞏固環節上,力求做到每課一練,每單元一練。

(1)每堂課最後留一些時間檢測本節課學習情況,做到每課一練。

(2)每單元總結測查,把前面所學主要內容以試卷形式考察一遍,做到每單元一練。

(3)利用學校教導處、級組組織的月考、中段考、期末考,查漏補缺,讓老師做到心中有數,讓學生知道得與失。

2、虛心向科組的其他歷史老師學習。

根據科組的安排,教學結對子活動中,與夏培榮老師結成教學夥伴,互相之間多聽課、多指導,加在備課、教學重難點把握、課堂語言表達、授課板書設計、作業批改、試卷講評等教學過程所有環節的互相學習,促進我校歷史學科建設的成長。

3、充分利用科組教研活動,展開高效交流。

歷史科組人數少,高一年級歷史老師就本人一人,集體備課的落實只能在科組教研活動或課後進行。在集體備課過程中充分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和創新精神,集體研究,做到課前一週認真準備,寫好教案;課間向40分鐘要效益;課後及時反思成敗得失。

四、教學進度(略)

高一歷史教學個人工作計劃 篇13

一、教材培訓實效化

以課程改革以及新教材的實施使用爲契機,進一步改革課堂教學突出培訓工作,注意培訓的實效,把課程改革的實施作爲教研工作的重點,在實施時,必須堅持“以科研爲先導,以教學爲載體,以活動爲紐帶,以管理爲保證,以質量爲歸宿”。忠實地執行國家、地方課程,積極建設好校本課程,保證課程改革實驗的完整性;組織好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不斷探索課必中的問題,把握好課程改革的先進理念和新教材的操作規程;加強管理,能把課程理想轉變爲理想課程,把政策的課程轉變爲學生的習得課程;按規律,紮紮實實抓好質量,使課程改革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注重教學骨幹的培養,實行以點帶面,全面提高,努力做到課改工作研究化,課改研究過程化。

二、教研工作課題化

歷史教研活動要立足於爲全面提高未來勞動者的素質奠定基礎,立足於提高全體教師的思想政治和文化業務素質,立足於全面提高基礎教育的質量。基於這三方面的認識,尋找歷史學科師資狀況和課堂教學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選擇重點難點,按教育科研的規範和要求,開展課題研究,重視經驗的提升和規律的總結推廣和應用,真正實現教研室提出的“以研促教”的工作要求。本學期我們要結合各種教研活動,組織教師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和改革,通過專題和課題研究,來總結自身的教學經驗。這樣促使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方法,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及水平。爲使教研工作課題化,我們確立工作目標是:

①繼續以蘇州市級課題“中學歷史學業成績評價模式探索”研究爲抓手,努力探索歷史教學改革,提高實驗學校教師的組織能力和科研水平,同時將課題研究方向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擴大教學時空,增強實踐性,力求突出課題階段性成果的實效性和示範性。

②針對骨幹教師的培養工程,結合教研活動,本學期我們要求吳江市級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教壇新秀,每人必須確立或參與一項教研教科專題研究,將課題由課題組輻射到全體骨幹教師,以骨幹教師來帶動本校本組學科教研工作,從而形成校校有課題,教師人人都參與的課題研究的氛圍。

③不斷總結經驗提升課題研究的科學含量,力求教研工作課題化有一個階段性成果。近幾年我市歷史教研成果顯著,新人輩出。爲提高廣大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積極性,我們準備將具有實踐價值和理論水平的課題成果或教學論文彙編成冊,供全體歷史教師學習和參考。

三、教研活動專題化

針對以往教研活動存在着弊端和不足,本學期教研活動力求實效性和針對性,每次教研活動都確立一個專題,注重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課堂改革、實踐性課題課程活動、教學評價等方面下功夫,豐富教研活動的內容和活動形式,不斷提高教研活動的效益。教研活動專題化必須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①加強學習教育新理論,不管是哪一級的教研活動,教育理論學習是必備內容之一,尤其是現代教學方法、教育名家經驗、多媒體網絡資料等,要創設學習研究的氛圍,引導廣大教師自覺學習和研究。

②把課堂教學改革作爲教研活動的重點。加強示範課、新老教師的對比課、新課型的研討課、錄像觀摩課的評議工作,組織教師帶着問題參加聽課和評議。

高一歷史教學個人工作計劃 篇14

新學期又開始了,爲使今後的工作能更順利的開展,特制定此工作計劃,請領導多多批評指導。

一、教材分析

高一上學期學習歷史必修ⅰ“政治文明歷程”,着重反映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社會經濟、文化活動密切相關,相互作用。瞭解中外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討其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及其影響,汲取必要的歷史經驗教訓。

二、學生現狀分析

今年任教高一六、七、八、九四個的歷史教學工作。通過初步接觸和了解發現學生歷史學科基礎相當薄弱,缺乏學習興趣,基本的學習方法和習慣都沒有養成,而且對歷史學科一慣當作“副科”,非常不重視。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學習,瞭解人類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史上階級、階級關係和階級鬥爭,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2、過程與方法:學習蒐集歷史上有關政治活動方面的資料,並能進行初步的歸納與分析;學會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及其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並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樹立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鬥的人生理想。

四、工作措施

1、強化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質,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水平

就是要將課標要求的基礎知識記憶牢固,理解準確。要注意研究在複習中怎樣把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專題問題、熱點問題聯繫起來;要研究怎樣整合教材,怎樣加強三個必修模塊內容之間的嫁接與聯繫,怎樣整合選修模塊與必修模塊之間的聯繫;要研究採取哪些方式方法才能讓學生把主幹歷史知識紮紮實實地掌握起來,達到記憶牢固,理解準確,運用靈活。

2、加強對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學習能力的培養

針對前面分析的學生在知識遷移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思維能力、審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要採取得力措施:

(1)研究怎樣實施問題意識教學,即怎樣在複習教學中滲透問題意識,將教材中陳述性的史實,轉換成問題性的素材,把說史變成問史和疑史,鼓勵學生尋找史實之間的因果轉化關係,把歷史的知識序列變成史實的問題序列。

(2)研究怎樣提高學生理論認識能力,即學會應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分析和解決問題,使學生把理論觀點轉化爲認識歷史的思維方法,用以全面地、辯證地分析歷史問題。

(3)研究採取什麼措施和方法落實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即怎樣把各種能力培養與具體的歷史知識相結合,與一定的方法技巧相結合;怎樣把能力的培養貫穿於教學、測試等各個環節和各種教學活動中,做到能力培養內容化、方法化、經常化,以期切實提高學生解答歷史試題的基本能力。

(4)研究採取那些措施和方法培養學生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做到:能夠正確理解材料信息的含義;能夠準確概括提煉有效信息;能夠結合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

3、加強學生行文答卷的規範性

初步設想通過老師明確要求和樣卷展覽、個別指導、限期做到等四個環節來落實加強學生行文答卷的規範性的訓練。

通過採取各種有效措施達到三個教學目標:一是放慢速度,夯實基礎;二是理清線索,構建結構;三是注重能力,接軌大學聯考。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要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爲目的,全面整合教材內容,優化教學模式,以期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提高歷史學科的學習能力和綜合探究能力。

五、專業成長計劃

本學期繼續努力學習,廣泛涉獵本學科、現代教育技術以及教育教學和學生管理方面的理論,並積極參加各種學習和培訓,對素質教育和高效課堂要有更明確的認識,並積極參加投身教研教改,把成果落實到教學實踐中。

六、教學進度安排(略)

高一歷史教學個人工作計劃 篇15

一、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狀況分析:

本學期本人教授高一5、6兩個班,學生的基礎較好,認知能力強。總體來說,作爲高一新生,對於歷史的學習還停留在國中階段的認識水平。

2、教材簡析:

高中歷史必修一以古今中外政治文明歷程爲主題,着重反映了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分九個單元,30課進行闡述。教材的編寫採取中外合編的專題史體例,每個單元集中探究一個比較宏觀的歷史問題。每個單元分爲若干課,每課涉及一個比較具體的歷史問題。對於專題史的學習,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積累,才能高屋建瓴。

二、教學目的及任務:

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通過對歷史必修課的學習探究,除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外,還要重視對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要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全面分析歷史進程,正確認識歷史發展過程中整體與局部的關係,辯證地認識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的內在聯繫。同時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弘揚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教學質量目標:

在期會考試中,爭取學生的合格率爲90%,優秀率爲25%在期末考試中,爭取學生的合格率爲95%,優秀率爲30%

四、重點工作:

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方法,養成學習習慣,夯實知識基礎,穩步提高學習成績五、具體措施:

1、做好初高中銜接,放慢講課速度,讓學生學會高中歷史的基本學習方法。

2、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綱化教學,使學生明確學習內容,有的放矢。

3、抓好課堂效率,擴大提問範圍,關注每一位學生,觀察學生上課狀態。上課力求精幹、實在。上課要求每個人在教材上做好筆記,課後進行知識整理,

4、因材施教。

5、做好知識的鞏固,注重課後反饋,每節課後完成練習,每個單元結束後,進行總複習和考覈,增強學生的應試能力。

6、注重授課語言的精確,準確適用以下詞彙“瞭解”“掌握”“重點學習”“知識遷移”

高一歷史教學個人工作計劃 篇16

新學期又開始了,爲使今後的工作能更順利的開展,特制定此工作計劃,請領導多多批評指導。

一、教材分析

高一上學期學習歷史必修ⅰ“政治文明歷程”,着重反映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社會經濟、文化活動密切相關,相互作用。瞭解中外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討其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及其影響,汲取必要的歷史經驗教訓。

二、學生現狀分析

今年任教高一六、七、八、九四個的歷史教學工作。通過初步接觸和了解發現學生歷史學科基礎相當薄弱,缺乏學習興趣,基本的學習方法和習慣都沒有養成,而且對歷史學科一慣當作“副科”,非常不重視。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學習,瞭解人類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史上階級、階級關係和階級鬥爭,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2.過程與方法:學習蒐集歷史上有關政治活動方面的資料,並能進行初步的歸納與分析;學會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及其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並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樹立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鬥的人生理想。

四、工作措施

1.強化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質,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水平

就是要將課標要求的基礎知識記憶牢固,理解準確。要注意研究在複習中怎樣把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專題問題、熱點問題聯繫起來;要研究怎樣整合教材,怎樣加強三個必修模塊內容之間的嫁接與聯繫,怎樣整合選修模塊與必修模塊之間的聯繫;要研究採取哪些方式方法才能讓學生把主幹歷史知識紮紮實實地掌握起來,達到記憶牢固,理解準確,運用靈活。

高一歷史教學個人工作計劃 篇17

本學期歷史教研工作要繼續以課堂教學改革爲突破口,提高中學歷史教師的業務水平與教學能力;繼續樹立與時俱進知難而上不斷進取的精神,進一步確立“以研促教”的思想,努力執行貫徹好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思路,結合學科特點,紮紮實實地開展教學研究活動。以《歷史課程新標準》爲契機,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爲重點,以全面提高未來勞動者的素質爲宗旨,努力學習不斷探索。針對我市學科師資現狀,通過多種途徑,以研育師,加快提高教師素質,爲推進我市素質教育的深化而努力。爲此,在歷史教研活動中追求以下四個原則:①教材培訓實效化;②教研工作課題性化;③教研活動專題化;④教師培訓能力化。從而充分發揮教研室積極指導作用。

一、教材培訓實效化

以課程改革以及新教材的實施使用爲契機,進一步改革課堂教學突出培訓工作,注意培訓的實效,把課程改革的實施作爲教研工作的重點,在實施時,必須堅持“以科研爲先導,以教學爲載體,以活動爲紐帶,以管理爲保證,以質量爲歸宿”。忠實地執行國家、地方課程,積極建設好校本課程,保證課程改革實驗的完整性;組織好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不斷探索課必中的問題,把握好課程改革的先進理念和新教材的操作規程;加強管理,能把課程理想轉變爲理想課程,把政策的課程轉變爲學生的習得課程;按規律,紮紮實實抓好質量,使課程改革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注重教學骨幹的培養,實行以點帶面,全面提高,努力做到課改工作研究化,課改研究過程化。

二、教研工作課題化

歷史教研活動要立足於爲全面提高未來勞動者的素質奠定基礎,立足於提高全體教師的思想政治和文化業務素質,立足於全面提高基礎教育的質量。基於這三方面的認識,尋找歷史學科師資狀況和課堂教學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選擇重點難點,按教育科研的規範和要求,開展課題研究,重視經驗的提升和規律的總結推廣和應用,真正實現教研室提出的“以研促教”的工作要求。本學期我們要結合各種教研活動,組織教師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和改革,通過專題和課題研究,來總結自身的教學經驗。這樣促使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方法,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及水平。爲使教研工作課題化,我們確立工作目標是:

①繼續以蘇州市級課題“中學歷史學業成績評價模式探索”研究爲抓手,努力探索歷史教學改革,提高實驗學校教師的組織能力和科研水平,同時將課題研究方向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擴大教學時空,增強實踐性,力求突出課題階段性成果的實效性和示範性。

②針對骨幹教師的培養工程,結合教研活動,本學期我們要求吳江市級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教壇新秀,每人必須確立或參與一項教研教科專題研究,將課題由課題組輻射到全體骨幹教師,以骨幹教師來帶動本校本組學科教研工作,從而形成校校有課題,教師人人都參與的課題研究的氛圍。

③不斷總結經驗提升課題研究的科學含量,力求教研工作課題化有一個階段性成果。近幾年我市歷史教研成果顯著,新人輩出。爲提高廣大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積極性,我們準備將具有實踐價值和理論水平的課題成果或教學論文彙編成冊,供全體歷史教師學習和參考。

三、教研活動專題化

針對以往教研活動存在着弊端和不足,本學期教研活動力求實效性和針對性,每次教研活動都確立一個專題,注重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課堂改革、實踐性課題課程活動、教學評價等方面下功夫,豐富教研活動的內容和活動形式,不斷提高教研活動的效益。教研活動專題化必須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①加強學習教育新理論,不管是哪一級的教研活動,教育理論學習是必備內容之一,尤其是現代教學方法、教育名家經驗、多媒體網絡資料等,要創設學習研究的氛圍,引導廣大教師自覺學習和研究。

②把課堂教學改革作爲教研活動的重點。加強示範課、新老教師的對比課、新課型的研討課、錄像觀摩課的評議工作,組織教師帶着問題參加聽課和評議。本學期將三個問題列爲每次聽課的必備內容之一,一是本堂課有哪些可供你可取之處;二是本堂課有哪些不足之處;三是你認爲本堂課的教法是什麼?

高一歷史教學個人工作計劃 篇18

一、指導思想:

新高中課程標準在明確高中培養目標、優化課程結構、促進教學方式轉變等方面作了改革,在教學中我們應緊跟高中課程改革的步伐前進。爲適應這一新形勢,確保高中教育質量的穩步提升,我們的教學要切實有利於廣大學生的自主發展。對我們教師來講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遇。只有認真研究,深入思考,努力實踐才能適應新課程需要。在接下來的教學實踐中,我們要本着拓展教學思路、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技能、放寬教學視野的指導精神,積極摸索和總結教學規律,提升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的認知能力和求知興趣,實現歷史教學的新突破。

二、教材分析

歷史必修一呈現的是人類政治文明發展史,內容包括中國和世界的,涉及古代、近代和現代不同歷史時期。本書內容可分爲四個方面:(1)中國和外國政治制度及發展特點;(2)重大的政治事件;(3)政治文明發展過程中涌現出重要政治人物;(4)重要的歷史現象。

通過了解這些歷史內容,我們能夠正確認識歷史上出現的重大政治鬥爭,把握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線索和規律;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發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通過對歷史的回顧,還能更清醒的把握當今中國和世界政治特點及未來走向。

三、學生現狀分析

今年任教高一歷史教學工作。通過初步接觸和了解發現學生歷史學科基礎相當薄弱,缺乏學習興趣,基本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沒有養成,而且對歷史學科一慣當作“副科”,非常不重視。

四、本學期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學習蒐集歷史上有關政治活動方面的資料,並能進行初步的歸納與分析;學會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及其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並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樹立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鬥的人生理想。

五、重點工作及具體措施:

(一)重點工作:

(1)明確教學任務、抓好教學常規、注重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興趣。

(2)精心備課,把每一堂課當成優質課來準備,注重教學設計的探索。

(3)注意教學方法的改進,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更能掌握學習方法。

(二)具體措施:

1、增加歷史教學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

高中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相較於國中生來說,已經開始發生重大轉變,理性思維的能力大幅提升。但是由於畢竟高一年級的學生還沒有完全過渡到成熟的理性思維,完全枯燥和單一的理性分析還不完全適合他們的認知層次。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培養他們對於事件本質和事件規律的認識和分析,也要糅合趣味性較強的歷史典故和歷史逸聞,輔助學生對當時歷史環境和歷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2、轉變教學方式,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1)每堂課均採取1+2+1的模式。前3-5分鐘複習上一節內容;30分鐘講課;最後3-5分鐘檢測本節課學習情況。

(2)每兩週一次總結測查,把兩週內所學主要內容以提問形式 或試卷形式考察一遍。

(3)每月一次月考,查漏補缺,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

3、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和研究能力

(1)每學完一個單元引導學生概括本單元的知識體系,培養他們的概括總結能力。

(2)課堂教學過程中適當穿插一些大學聯考典型例題的演練,培養他們的應考意識。

(3)在時間允許的範圍內會組織學生擴大歷史閱讀領域,拓寬知識面,培養他們的聯繫能力

六、教學方法:

綜合考點內容,突出學科內的知識銜接,注重學科間的貫通,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基礎訓練,重在運用;拓展訓練,重在提高;綜合訓練,重在發展。使學生既從“點”上拓展,有能對所學知識點結合,融會貫通。

歷史上的政治活動是豐富多彩、極其複雜的,他與經濟活動、文化活動等一起構成了人類歷史上多彩的社會活動。只要同學們潛心學習,細心探究,就一定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感悟許多歷史的真諦。

高一歷史教學個人工作計劃 篇19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思想,切實貫徹省教育廳頒佈的《關於進一步規範中國小辦學行爲、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意見》的通知精神以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爲主線,構建“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的和諧課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教學任務

本學期偏文興趣班按計劃完成歷史必修①後半部分的教學及歷史必修②的教學。在期會考試之前完成必修①的教學,期末考試前完成必修②的教學,偏理興趣班完成必修②的教學。

三、具體教學舉措

1、把握課改方向,注意新、舊教材的銜接。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歷史教材不同於以往的通史體例,而是將歷史按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模塊的形式編寫,割裂了歷史之間的聯繫,同時重歷史史實的敘述,缺乏相關歷史背景的介紹及對歷史史實的評價。爲彌補這一缺陷,我們在備課時力爭做到深入鑽研新、舊教材,對比新、舊教材的不同,力爭做到兩者的有機結合,讓學生形成完整而科學的歷史體系。

2、羣策羣力,構建有效課堂

①在每週的集體備課時間,由備課組老師談一談對本週教法相關意見和看法,在集思廣益的基礎上把握備課環節。

②在課堂教學上,找到學生的興趣點,設計一些相關的問題由學生思考或討論,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③狠抓歷史基礎知識的教學,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注意培養學生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並進行情感教育。

④每節課後由備課組老師互相交換教學心得,力爭讓課堂精益求精。

3、精講精練,夯實學生基礎

以《優化訓練》節節練和單元訓練卷爲依託,並在此基礎上教師精心設計一些題目,通過強化訓練的方式,夯實學生的基礎。節節練上的題目要求大家平時完成,每星期利用一節課的時間有重點地進行講解,單元訓練卷主要用於晚自習的練習或考試。作業要求全批全改,對部分學生的作業進行面批面改。

4、在期中、期末等大型考試前用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進行復習備考。

四、加強備課組的交流和建設

1、切實抓好每週的集體備課,提高備課組的合力。

2、以聽課、評課的方式帶動全組的教學,由海江老師多講示範課、優質課,宋小英、潘延庭老師講實驗課、研討課,並組織全組老師進行互評,促進組內的交流和提高。

3、由宋小英老師設計相關多媒體教學課,在全組進行交流。

4、將歷史教材的相關專題分配給組內的每一位老師,以一位老師爲主體,並在採納其他老師的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形成統一的教案。

高一歷史教學個人工作計劃 篇20

一、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狀況分析:

本學期本人教授高一5、6兩個班,學生的基礎較好,認知能力強。總體來說,作爲高一新生,對於歷史的學習還停留在國中階段的認識水平。

2、教材簡析:

高中歷史必修一以古今中外政治文明歷程爲主題,着重反映了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分九個單元,30課進行闡述。教材的編寫採取中外合編的專題史體例,每個單元集中探究一個比較宏觀的歷史問題。每個單元分爲若干課,每課涉及一個比較具體的歷史問題。對於專題史的學習,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積累,才能高屋建瓴。

二、教學目的及任務:

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通過對歷史必修課的學習探究,除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外,還要重視對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要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全面分析歷史進程,正確認識歷史發展過程中整體與局部的關係,辯證地認識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的內在聯繫。同時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弘揚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教學質量目標:

在期會考試中,爭取學生的合格率爲90%,優秀率爲25%

在期末考試中,爭取學生的合格率爲95%,優秀率爲30%

四、重點工作:

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方法,養成學習習慣,夯實知識基礎,穩步提高學習成績

五、具體措施:

1、做好初高中銜接,放慢講課速度,讓學生學會高中歷史的基本學習方法。

2、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綱化教學,使學生明確學習內容,有的放矢。

3、抓好課堂效率,擴大提問範圍,關注每一位學生,觀察學生上課狀態。上課力求精幹、實在。上課要求每個人在教材上做好筆記,課後進行知識整理,

4、因材施教。

5、做好知識的鞏固,注重課後反饋,每節課後完成練習,每個單元結束後,進行總複習和考覈,增強學生的應試能力。

6、注重授課語言的精確,準確適用以下詞彙“瞭解”“掌握”“重點學習”“知識遷移”

高中歷史教學工作計劃二:高一歷史教學工作計劃(1537字)

新高中課程標準在明確高中培養目標、優化課程結構、促進教學方式轉變等方面作了改革,在教學中我們應緊跟高中課程改革的步伐前進。爲適應這一新形勢,確保高中教育質量的穩步提升,我們的教學要切實有利於廣大學生的自主發展。對我們教師來講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遇。只有認真研究,深入思考,努力實踐才能適應新課程需要。在接下來的教學實踐中,我們要本着拓展教學思路、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技能、放寬教學視野的指導精神,積極摸索和總結教學規律,提升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的認知能力和求知興趣,實現歷史教學的新突破。

二、教材分析

歷史必修一呈現的是人類政治文明發展史,內容包括中國和世界的,涉及古代、近代和現代不同歷史時期。本書內容可分爲四個方面:(1)中國和外國政治制度及發展特點;(2)重大的政治事件;(3)政治文明發展過程中涌現出重要政治人物;(4)重要的歷史現象。

通過了解這些歷史內容,我們能夠正確認識歷史上出現的重大政治鬥爭,把握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線索和規律;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發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通過對歷史的回顧,還能更清醒的把握當今中國和世界政治特點及未來走向。

三、學生現狀分析

今年任教高一歷史教學工作。通過初步接觸和了解發現學生歷史學科基礎相當薄弱,缺乏學習興趣,基本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沒有養成,而且對歷史學科一慣當作“副科”,非常不重視。

四、本學期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學習蒐集歷史上有關政治活動方面的資料,並能進行初步的歸納與分析;學會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及其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並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樹立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鬥的人生理想。

五、重點工作及具體措施:

(一)重點工作:

(1)明確教學任務、抓好教學常規、注重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興趣。

(2)精心備課,把每一堂課當成優質課來準備,注重教學設計的探索。

(3)注意教學方法的改進,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更能掌握學習方法。

(二)具體措施:

1、增加歷史教學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

高中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相較於國中生來說,已經開始發生重大轉變,理性思維的能力大幅提升。但是由於畢竟高一年級的學生還沒有完全過渡到成熟的理性思維,完全枯燥和單一的理性分析還不完全適合他們的認知層次。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培養他們對於事件本質和事件規律的認識和分析,也要糅合趣味性較強的歷史典故和歷史逸聞,輔助學生對當時歷史環境和歷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2、轉變教學方式,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1)每堂課均採取1+2+1的模式。前3—5分鐘複習上一節內容;30分鐘講課;最後3—5分鐘檢測本節課學習情況。

(2)每兩週一次總結測查,把兩週內所學主要內容以提問形式或試卷形式考察一遍。

(3)每月一次月考,查漏補缺,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

3、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和研究能力

(1)每學完一個單元引導學生概括本單元的知識體系,培養他們的概括總結能力。

(2)課堂教學過程中適當穿插一些大學聯考典型例題的演練,培養他們的應考意識。

(3)在時間允許的範圍內會組織學生擴大歷史閱讀領域,拓寬知識面,培養他們的聯繫能力

六、教學方法:

綜合考點內容,突出學科內的知識銜接,注重學科間的貫通,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基礎訓練,重在運用;拓展訓練,重在提高;綜合訓練,重在發展。使學生既從“點”上拓展,有能對所學知識點結合,融會貫通。

歷史上的政治活動是豐富多彩、極其複雜的,他與經濟活動、文化活動等一起構成了人類歷史上多彩的社會活動。只要同學們潛心學習,細心探究,就一定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感悟許多歷史的真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