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精選10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02W

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 指導思想

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精選10篇)

按照課程標準編寫的《品德與生活》教材(人教版),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實現了教材功能的轉變。它不再是教師的“教本”,學生的“學本”,而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所憑藉的範例、話題,是與學生進行對話的文本,是引領學生進行生活的橋樑,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柺棍。我們在教學中,必須認真研讀新教材,從整體上把握這套教材的設計理念、基本思路和特點。弄清每篇教材的編寫意圖和教學目標,只有這樣,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經過一個學年的學習,大部分學生能感受到經過一年級的學習生活後的進步和變化,並對二年級的學習和生活懷有美好的嚮往。本年級中有一部分是獨生子,平時嬌生慣養,集體主義思想淡薄合作意識很差,法制觀念不強。另外,二年級的國小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還不穩定,意志品質的自覺性、果斷性、堅持性和自制力相對較差,但也容易塑造。同時,二年級的國小生一種責任感和自尊心逐漸產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應比過去做得更好,更認真,就可利用思想品德課,抓住這個極好的時機,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質。學生心目中的榜樣不多,但模仿性較強,因此利用教材讓學生樹立榜樣意識。

三、全冊教學目標

1、能充分感受到經過一年級的學習生活後的進步和變化,並對二年級的學習和生活懷有美好的嚮往,充滿信心。

2、能感受和體驗到生活的溫暖,熱愛自己生活的地方。在人際交往中誠實、不說謊,珍惜勞動成果,尊敬爲社會服務的勞動者。

3、體驗自主活動、探索、發現的愉快,能有意識地用各種方法去獲得知識和經驗,發展動手能力和社會參與能力。

四、教學措施:

1、準確地把握教材,從認知和行爲兩方面,結合班隊活動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2、教學中,充分利用參考資料和書上的習題開拓創新。

3、充分利用電視教學手段達到最佳效果。

4、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理論聯繫實際實踐,在實踐中學會爲集體服務,以樹立集體榮譽感。

5、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充實教學內容,內容可以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包括社會生活中對兒童發展有意義的題材,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聯繫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6、加強道德行爲的教育。

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 指導思想:

進一步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和〈〈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精神要求,以實施課程改革爲重點,以推進課堂教學爲載體,以課題研究爲中心,進一步深入開展課堂教學研究活動,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加強集體備課力度,根據品德與生活(社會)學科教學特點,結合未成年人身心成長的特點,遵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教育的規律,搞好學科教學,充分發揮品德課的德育功能,增強兒童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和綜合素質的形成。

二、主要工作

(一)課程改革工作

1、抓好教學常規管理和指導工作。

經常性深入學校聽課及參加年級集體備課, 每月開展一次中心組集體備課活動。瞭解當前思品學科教學中的難點問題,以便有的放矢地開展各項教研活動,切實提高教研活動開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進一步健全學科中心組的研究活動,增強中心組的凝聚力和幅射作用,有計劃、有步驟地針對具體教教學問題進行教學研究,積極規劃、組織、指導開展以校爲本的教學研究。

2、加強對本學科專任教師和兼職教師的培訓和指導。

繼續組織教師認真學習課程改革理論,研究《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標準》和教材,更新教育觀念,增強課程意識,提升教研能力,把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逐步內化爲教師的教學行爲。紮實開展好新課程培訓活動、課堂教學研討活動,通過開展各種教研活動和教師自身的學習實踐,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3、強化研究意識,深化課堂教學改革。

突出課改重點,深化教研內涵,開發教育資源、改進和創新品德與生活(社會)教學的方法和形式,優化課堂教育教學活動,提升教研品位。在課堂教學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上下功夫、構建生活課堂。在學科教學中以體驗式、合作式、探究式等學習方式爲載體,以學生的自主實踐活動爲紐帶,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全程,規範學生行爲習慣,抓好養成教育。關注教學一線典型的新課程案例,積極發現優秀的教學改革成果,逐漸豐富新課程資源,使教師們在實踐與反思中促進自我專業發展。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推動教學研究的深入。

(二) 課題研究工作。

嚴格執行課題管理的有關規定,加強“強化國小思想品德教學實效性研究”課題的實施和管理,定期組織實驗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生活化、活動化的研究活動,在課題研究中給一線教師創設更多的學習和實踐機會,爭取今年下半年結題。積極探索學科教學與學校德育工作相互銜接的途徑和方法。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和學校德育形成合力,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充分發揮學校德育與班主任,任課教師與學生導、學、做統一的作用。深入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活動,大力推進文明習慣的養成。

三、 工作安排:

二月

1、 下校檢查開學工作及備課情況。

2、 學科中心組及思品學科教研組長會議。

3、 課題組活動。

4、 集體下校。

三月

1、各年級教材培訓及集體備課。

2、課題組及中心組活動。

3、集體下校。

4、課堂教學研討活動。(五、六年級研究課)

四月

1、下校聽課。

2、課題組活動。

3、教學交流研討課活動。(三、四年級研究課)

五月

1、下校聽課。

2、課堂教學研討活動。(一、二年級研究課)

3、課題組活動。(成果收集及整理)。

六月

1、下校聽課

2、課題組活動。(課題組研究課)、

七月

1、學期總結工作。

2、收集學科資料。

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班級情況分析:

學生總體思想素質比較高,上進心比較強,人人熱愛班集體,個個能爲班集體爭光添彩。學習的勁頭足,互助精神強,差生的學習習慣有了好轉,成績也在慢慢提高。此班幹部責任心強,有爲大家服務的精神。衛生意識比較強,良好的衛生習慣已經養成。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優差懸殊較大,存在着嚴重的兩極分化,一部分接受能力偏低的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養成,上課聽講走神,愛擺弄小東西,思想開“小車”,作業態度不端正,書寫質量差,拖拉現象嚴重

二、教學目標:

1促進學生對社會的關注和對人的關注。

2.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爲基礎,.以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區生活爲基礎,讓學生通過對生活的感受,獲得對家庭、學校、社區的初步認識,樹立最基本的社會公德意識。

3.教材中沒有理性的說教,而是對兒童生活的真實呈現。都是從兒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現象切入,引起兒童對生活的思考和關注。

4.培養對學生道德判斷能力,面對生活中的各種現象,該學什麼,不該學什麼。

三.教學重點:

教材在選擇切入點時,力求從兒童的生活經驗和兒童感興趣的問題入手,採用第一人稱的表現方式,來增強教材與學生的親近感。教學中應將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融爲一體。教師要利用和開發地方教育資源,教師要聯繫當地和學生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四、教學難點:

1.初步瞭解兒童的基本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羣體的互動關係。瞭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的社會規則,初步懂得規則、法律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2.初步瞭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影響。

五、教學措施

1.利用直觀教具,引起學生的注意力。

2.通過各種有趣的機械操練、意義操練形式,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

3.充分發揮現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力爭體現“用中學、學中用”的原則。

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學生現狀分析:

到了一年級下學期,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學習能力。整體看他們活潑好動,大多數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對人有禮貌,熱愛關心班級集體,學習勤奮。但大多數同學都是獨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習氣,部分同學對他人的尊敬,對集體榮譽的珍惜趨於表面化,爲了做給別人看而做,行動上缺乏自主性,在處理人際關係中意識狹隘。在新學期中應注意理論聯繫實際,讓學生思想不斷提高,自覺行動,形成良好的習慣。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分爲五個單元,每單元3課,並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第一單元:“今天吃什麼”,第二單元:“我的手兒巧”,第三單元:“我有許多好朋友”,第四單元:“快樂的小問號”,第五單元:“我愛美麗的生命”。具體特點如下: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着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爲學習主題。

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突出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以活動型教學爲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爲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裏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爲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三、全冊教材重點、難點:

1、認真備課,注意教學方法,加強課堂教學,切實上好每一節課。

2、爭取每個學生都有鍛鍊的機會。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正確估計學生的能力,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注意因材施教。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啓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4、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四、教學目的和要求:

1、讓學生介紹父母在家做的飯菜,感受父母的辛勤哺育和無私關愛,感受家庭生活的和睦和溫馨。

2、通過學習,讓學生明白人有兩件寶:大腦和雙手,培養兒童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情感。

3、引導學生認識到朋友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培養學生關心他人學習的好習慣和主動關心、幫助同學的態度。

4、通過觀察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培養學生養成遇到不明白的問題要動腦筋,認真思考的好習慣。

5、通過各種活動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和其他科學嘗試。

6、能在老師的幫助下,總結、提升獲得的經驗和信息。

五、教學中的主要措施:

1、認真備課,注意教學方法,加強課堂教學,切實上好每一節課。品德與生活涉及到生活中的知識與習慣,對於一年級的學生而言,養成習慣非常重要,所以,教師在上課之前必須充分備課。

2、按照激情---明理---導行---反饋的思路進行教學。

3 、適當補充教材,豐富教學內容,強化觀點形成。

4、採取跟蹤調查,聯繫家長等措施,促進學生良好意識、習慣的形成。

六、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單元:今天吃什麼 (第1——4周)

(1)蘿蔔白菜我都愛 2課時 (2)我設計的午餐 2課時 (3)小心,病從口入 2課時

第二單元:我的手兒巧 (第5——8周)

(1)我有兩件寶 2課時 (2)做個小玩意兒 2課時

(3)打扮我的小天地 2課時 機動 2課時

第三單元:我有許多好朋友 (第9——11周)

(1)綏德朋友多 2課時 (2)你真行 2課時(3)我們一起成長 2課時

第四單元:快樂的小問號 (第12——14周)

(1)你留心了嗎 2課時 (2)我的問題卡片 2課時 (3)到哪兒找答案 2課時

第五單元:我愛美麗的生命 (第15——17周)

(1)讓我走近你 2課時 (2)美麗的生命 2課時 (3)我能做什麼

第18、19周 複習

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班級基本狀況

本班共有學生45名,剛入學的新生面臨最大的是入學適應問題。由於幼兒園與國小的環境、課程、班集體、人際關係都發生了變化,這是他們生活中的重大轉折。國小新生對新的學生生活一般都充滿期盼和憧憬,但也伴隨着緊張和不適應,幫助他們適應新生活是本冊教材的主要任務。

二、一年級上學期《品德與生活》課程的具體目標

1、體驗學校生活的樂趣,順利地完成從幼兒園到國小的過渡。

2、熟悉班集體,知道自己是集體的一員。

3、學會基本的生活知識和勞動技能,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4、初步瞭解學校及其周圍的自然和社會環境,有探索的興趣。

三、一年級上學期《品德與生活》內容標準的重點

1、健康、安全地生活——— 較快熟悉新環境,適應國小生活,情緒愉快安定,遵守交通規則和有關安全的規章制度。

2、愉快、積極地生活———能體驗到集體生活的樂趣,有作爲國小生的自豪感和上進心,樂於與老師、同學交往,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

3、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意識到作爲一名國小生應遵守的行爲規則,主動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認真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和自己的學習任務,團結友愛,孝親敬長。

4、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對新環境有探索的願望,能想辦法進行自己的遊戲和活動,會使用簡單工具。

四、教材的結構內容

本冊教材由五個單元組成,每個單元包含若干主題活動。

教材內容概覽

單元名 單元一我上學了 單元二上學路上 單元三我的同學和老師 單元四家裏的我 單元五大自然真美麗

主 題 主題一上學去 主題一看看時間 主題一認識好朋友 主題一我的家 主題一親親大自然

主題二看看我們的學校 主題二好好走路 主題二我喜歡和同學在一起 主題二我是家裏的開心果 主題二美麗的小問號

主題三在學校的一天 主題三平安回家 主題三我們的老師真好 主題三這是我的心願 主題三想個好辦法,留住大自然的美

五、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的內容設計,充分考慮了國小新生的需要和特點,以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爲設計緯度,以第一學期學歷時間爲順序,其中蘊含的設計思想有以下三點:

一是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入學教育爲先,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熟悉校園生活,重點進行學校生活常規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二是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本冊教材試圖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社會生活中,形成自我意識。第一人稱的課題,使學生很容易將自身融入教材,以“我”去感受各個範疇的世界,有助於增強學生主體意識和獨立意識,以“我”是學校、家庭、社會中的一員,自覺感悟與體驗與他人、與自然、與社會的關係,能促進其生活能力的提升和思想品德的形成。

三是顯性目標和隱性目標的結合。本冊教材針對低年級學生處於行爲習慣養成最佳期的特點,強化行爲習慣的養成,多角度地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感悟,自覺提出自己的行爲要求,並學會相應的技能,運用於生活實際。

本冊教材設計了五個綜合學習單元。

第一、二、三單元分別是“我上學了”、“上學路上”、“我的同學和老師”———―根據入學後兒童面對新環境的情感、行爲特點、認識能力和學習方式特點以及他們的實際需要而設計。

第四單元“家裏的我”———―這一階段兒童的生活空間主要是家庭和學校。較之以後的學段,這一時期家庭對兒童成長和發展的影響更大、更明顯。因此,本單元圍繞兒童熟悉的家庭生活圈展開活動,指導兒童在瞭解自己家庭的基礎上,體驗親情,愛親敬長,同時促進家庭和學校的溝通、兒童和家長的溝通,以培養兒童應有的品德、勞動習慣及其生活能力。

第五單元“大自然真美麗”———―按時間線索,這一時期兒童將迎來秋高氣爽和季節。秋天是一個美麗的、豐收的季節,這是兒童容易直接體驗和感受到的,以此爲線索,引導兒童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體驗以大自然爲主題進行創作的樂趣,在與自然的接觸中,發展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態度。

六、採取的措施

1、根據本地區兒童的生活實際靈活地使用教材

2、以活動爲教與學的主要形式

3、確立兒童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4、教學不是教室中心、書本中心

七、課時安排

本課程每週爲2課時。

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 篇6

一、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國小生,整體看他們活潑好動,大多數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對人有禮貌,熱愛關心集體,學習勤奮。但大多數同學都是獨生子女,或多或少的有不良習氣,部分學生對他人的尊敬,對集體榮譽的珍惜趨於表面化,難於發現他人的優點,不會處理人際關係,在新學期中應注意理論聯繫實際,讓學生思想不斷提高,自覺行動,形成良好的習慣。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根據《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實驗稿)新編,編排了五個單元,共15課主題活動,約30課時,每週上兩課時。

第一單元 今天吃什麼

教學重點難點:瞭解一些基本的健康常識,從而養成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衛生習慣。

第二單元 我的手兒巧

教學重點難點: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一些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體驗動手動腦以及探究的樂趣。

第三單元 我有許多好朋友

教學重點難點:引導學生在與同學相處的基礎上,欣賞別人的優點,讓他們學會交往、感受愉快積極的生活。

第四單元 快樂的小問號

教學重點難點: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孩子觀察大自然的興趣與能力,對自然現象或生活中的問題產生探究的興趣。

第五單元 我愛美麗的生活

教學重點難點:有初步的生態意識,並能用自己的行動保護身邊的動植物,養成良好的品德和行爲習慣。

三、教學目標

1、通過開展生活小故事的講述活動,引導學生明白病從口入,初步養成不挑食的行爲,逐步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做的學着做,不依賴父母,並培養正確的審美觀,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3、使學生懂得自己有一雙巧手,熱愛勞動也是一種美德,學會一些勞動的知識和技能,初步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4、引導兒童去觀察、探究、體驗愛的真諦,幫助兒童學會愛、樂於愛,不僅愛人,還要去愛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在愛心的培養中,快樂地成長。

5、通過日常生活經驗的積累,瞭解夏天常見的自然現象和生活中的自然常識、生活常識,瞭解昆蟲的一些基本知識。指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地和有組織、有針對性地觀察,在觀察活動中增強實驗能力和應用能力。

6、通過活動、遊戲,讓學生學會了解朋友,善於發現朋友的優點,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

四、教學重點難點

幫助兒童學會愛、樂於愛,不僅愛人,還要去愛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並培養正確的審美觀,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五、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注意教學方法,加強課堂教學,切實上好每一節課。

2、爭取每個學生都有鍛鍊的機會。

3、正確估計學生的能力,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注意因材施教。

4、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 篇7

一、班級情況分析

學生熱愛學校,熱愛班級,熱愛學習,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學生普遍都能尊師守紀,團結友愛,有較強的上進心和求知慾,課堂氣氛活躍。但有時有點過於活躍,需要老師適時調控。

二、教材內容分析

1、第一單元《春天的歌》通過動手實驗、觀察、朗誦、繪畫等方式讓兒童感受春天給予人類的無限生機,激發學生熱愛生活、創造生活的美好情感,完成新課標要求的“瞭解天氣、季節變化對人生活的影響,學會照顧自己”;“能欣賞和感受自然的美”;“從不同途徑收集信息”;“用多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想法和活動成果,並願意與他人交流分享”等目標。

2、第二單元《今天我當家》抽取學購物、進廚房、對待生病、接待客人四個方面來具體地構建兒童當家的過程。

3、第三單元《我在班級中》從“我們分享,我們快樂”、“我幫你,你幫我”、“我們的教室,我們的家”、“我們共慶六一節”四個方面來立體地呈現班集體生活的樂趣。

4、第四單元《快樂的學習生活》在設計上以學習興趣爲中心,並試圖打破將學習僅限於課堂的狹義學習觀,側重對兒童進行愉快積極、負責任、有創意的生活主題教育,從而完成課程標準要求的“做事用心”,“願意有計劃、有目標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做事認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高興地學”,“養成探究的習慣,學習探究的方法”等目標。

三、本學期教學的總目標

1、熱愛大自然,能主動到大自然中觀察春天的特徵,對自然現象有探究欲。知道春天動植物的變化,人們衣着的變化,學習有關兒歌,知道種子發芽生長的條件,瞭解植樹節的相關知識,能在活動中初步認識春天的花及野菜,練習綜合的觀察、繪畫、朗誦能力,培養對生活的感悟和體驗。

2、樂於參與班級的各項集體活動,能感受集體活動的美好,積極參與班級的衛生值日和保結工作,能爲班級慶祝“六一”活動佈置教室。懂得要愛護公共財物、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道理。

3、能發現學習生活中的快樂,從而激發對學習生活的愛與樂趣。

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在本單元的學習中通過尋找校園內、生活中的有趣豐富的學習活動,體驗學習的快樂。瞭解多渠道的學習方法,瞭解豐富的學習途徑。

四、教學措施

1、加強課前預習,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習慣和能力。

2、提高學生的有效性。

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 篇8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度、行爲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二、教材分析

《品德與生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爲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1)生活性;(2)開放性;(3)活動性。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根據《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要求和本套《品德與生活》教材的編寫指導思想,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 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着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爲學習主題。

2. 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爲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爲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

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 以活動型教學爲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爲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爲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爲設計的主要依據。

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爲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裏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爲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4. 讓教師和學生走進教材,保持教材的彈性和廣泛適用性

各主題單元均選擇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師生具體真實地參與的活動題材,使教材成爲師生開展活動的指導,從而將各地具體而微的自然、人文資源和經濟、文化背景,以及師生的經驗和興趣等等都納入課程資源體系,爲師生在活動中進行二次開發留有空間.

三、教學總要求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兒童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兒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礎)愉快積極地生活(兒童生活的主調)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兒童應當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時代的進步對兒童提出的要求)。

四、教學措施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啓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 篇9

一、學情分析:

國小生活和幼兒園生活是大不一樣的,對於剛上學的一年級新生來說,面對新環境,新同學、新老師,新的學習方式……他們會有很多的不適應,甚至不知道該做些什麼。然而這些都需要學生儘快去適應,否則很容易給新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一定的困難,嚴重的還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懼學等不良情緒而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和長遠發展。這就要老師有耐心和信心幫助他們克服自身的侷限,使他們能儘快地融入到新的集體生活中來。並以自豪、愉悅的心情面對新的變化。那麼老師要做到時刻關注學生的行爲習慣,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幫助學生順利地實現由幼兒向國小生的角色轉換,使學生能夠在學校裏情緒安定、心情愉快,並更快地適應國小生活。

二、教材分析:

教材第一單元 我是國小生啦:通過一系列生動活潑的活動,幫助新生形成對入學的正確認識和態度,緩解新生中普遍存在的“入學不適應”現象。逐步適應並喜歡國小生活,爲入國小學習創設一個良好的開端,以愉快、積極的態度迎接新生活。

第二單元 學校的一天:本着以生爲本的原則,時刻關注學生的行爲習慣,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本單元以“上學的一天”爲主線,按照上學路上→學校生活→放學的線索展開,旨在配合國小的入學教育,幫助學生順利地實現由幼兒向國小生的角色轉換,使學生能夠在學校裏情緒安定、心情愉快,並更快地適應國小生活。

第三單元 我愛我家:“家”是兒童成長的重要場所,兒童對“家”有着很深的情感依戀。要培養兒童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和良好的生活習慣,使其獲得基本的健康意識和生存能力,從兒童的情感入手、從兒童對“家”的熱愛入手是十發明智和有效的。

第四單元 銀色的冬天:本單元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讓兒童瞭解冬天裏的自然現象。知道當冬天到來時,季節變化的特點及其對動植物的活動、人類生活的影響。儘可能地幫助兒童通過親身做、實際的體驗產生對冬天的熱愛,讓兒童瞭解各地冬天不同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機。同時引導學生探索瞭解“冰是怎麼來的?”的科學道理,並嘗試做一個小實驗和一個美麗的冰飾,以激發兒童從多角度多層面認識冬天。同時結合學生生活安排了新年聯歡活動,鼓勵兒童通過各種途徑作好新年聯歡活動的準備,並積極表揚和鼓勵孩子們主動參加活動,實際地感受新年的節日氣氛。除此外還可以組織堆雪人、做冰飾、滑雪等孩子們喜歡的活動感受冬天的樂趣。

三、教學目標:

第一單元:

1、感受學校環境的美好、體驗集體生活的愉快,並樂於與新同學、新老師交往。

2、瞭解並遵守交往和活動中的規則和紀律,初步形成講文明、懂禮貌、守紀律的良好習慣。

3、瞭解學校的基本設施和環境,逐步熟悉新學校的學習和生活。

第二單元:

1、珍惜自己的生命,形成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和安全意識。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

2、初步養成按時作息,做事用心的習慣。初步養成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習慣。初步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爲,遵守紀律。

3、知道上學不遲到,應該提前做好上學的準備,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知道在上學,放學的路上要注意安全,不做危險的事情,遇到危險會自救。認識常見的交通標誌,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知道作爲學生在學校裏應遵守的紀律。

第三單元:

1、熟悉家庭中的主要成員,學會向他人介紹自己的家庭。能體驗到長輩的關愛,體會到家庭生活的幸福。

2、關心家庭中的每個成員,能主動爲他們着想。能用自己的方式說出對長輩的愛,用行動表達對長輩的愛。

3、瞭解家庭中的主要成員,知道他們是幹什麼的。能從自己的成長與變化中感受到家人的愛。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員,初步認識到自身的責任。學會用自己的方式孝敬長輩,關心家人。

第四單元:

1、通過了解祖國各地和家鄉冬天的迷人景色,養成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感受自然的美。在創造性的觀察體驗活動中,產生觀察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喜愛並積極參加過新年這樣的慶祝活動,體會節日的熱烈氣氛和美好快樂的心情。

2、初步養成健康生活必需的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習慣。養成新生長輩、禮貌待人等良好習慣。

3、在主動參與和親自動手活動中,增強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製作的能力。加強自我保健意識和安全防護的能力。瞭解有關冬天的科學知識,嘗試科學小實驗和小製作,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獲得體驗。

四、教學重難點:

第一單元 我是國小生啦

重點:

1、 熟悉學校環境,能利用學校中的設施解決自己的問題。

2、 初步認識規則和紀律的作用,遵守學校體紀律。

3、 能在老師的幫助下,總結、提升獲得的經驗和信息。

4、 能與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動成果。

難點:

1、 能熟悉學校環境,能利用學校中的設施解決自己的問題。

2、 能欣賞自己和別人的優點與長處,並能在成人幫助下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

3、 初步認識規則和紀律的作用,遵守學校紀律。

4、 能在老師的幫助下,總結、提升獲得的經驗和信息。

5、 能與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動成果。

第二單元 學校的一天

重點:

1、 珍惜自己的生命,初步形成自保護意識和安全意識。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

2、 初步養成按時作息,做事用心的習慣。

3、 認識常見的交通標誌,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知道作爲學生在學校裏應遵守紀律。

難點:

1、 初步養成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習慣。初步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爲,遵守紀律。

2、 知道在上學、放學路上要注意安全,不做危險的事情,遇到危險會自救。

3、 認識常見的交通標誌,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知道作爲學生在學校裏應遵守紀律。

4、 能體驗到有序的生活給自己帶來的愉快心情及好處,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第三單元 我愛我家

重點:

1、 學會向他人介紹自己的家庭。

2、 能體驗到長輩的關愛,體會到家庭生活的幸福。

3、 能用自己的方式說出對長輩的愛,用行動表達對長輩的愛。

難點:

1、 能從自己的成長與變化中感受到家人的愛。

2、 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員,初步認識到自身的責任。學會用自己的方式孝敬長輩,關心家人。

3、 在活動中初步學會觀察,學會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鍛鍊表達能力。

第四單元 銀色的冬天

重點:

1、通過了解祖國各地和家鄉冬天的迷人景色,養成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感受自然的美。

2、初步養成健康生活必需的良好的衛生、生活習慣。養成新生長輩、禮貌待人等良好習慣。

3、瞭解有關冬天的科學知識,嘗試科學小實驗和小製作,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獲得體驗。

難點:

1、 在創造性的觀察體驗活動中,產生觀察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

2、 初步養成健康生活必需的良好的衛生、生活習慣。養成新生長輩、禮貌待人等良好習慣。

3、 在主動參與和親自動手活動中,增強、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製作的能力。加強自我保健意識和安全防護的能力。

4、 通過了解、收集有關材料的活動過程,體驗如何使用不同的方法獲得信息。能嘗試進行小觀察、小實驗等探究性活動,在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共同分享活動成果。

五、教學措施:

一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應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爲主要教學形式,強調寓教育於活動之中。教學活動在內容上既依據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提倡和鼓勵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或與兒童合作選擇內容,或利用兒童自己的選擇來組織活動。針對《品德與生活》的學科性,教學時可採取以下措施: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動範例。

充分利用教科書中所提示的活動案例,力圖體現本課程的目標和內容,是基本的課程資源之一。當然,我們還可以根據課程要求收集一些本地、本校、本班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

2、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區的資源,利用遠程教育資源。

充分挖掘學校、社區圖書室及家庭中的圖書資源、多媒體資源,並促進兒童之間、班級、年級和校際之間圖書、資料的交流和共享。

重視利用兒童自身的興趣、經驗和活動中的發現、體驗等作爲活動的資源。

教學活動形式服從內容,可根據目標、內容、條件、資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選擇各種不同的教學活動類型。

3、多種多樣的活動形式。如討論、資料調查、情景模擬與角色扮演、教學遊戲、參觀訪問、欣賞、講故事等。

教學進度:略

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 篇10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度、行爲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二、教材分析

《品德與生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爲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1)生活性;(2)開放性;(3)活動性。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根據《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要求和本套《品德與生活》教材的編寫指導思想,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 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着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爲學習主題。

2. 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爲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爲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 以活動型教學爲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爲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爲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爲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爲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裏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爲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4. 讓教師和學生走進教材,保持教材的彈性和廣泛適用性

各主題單元均選擇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師生具體真實地參與的活動題材,使教材成爲師生開展活動的指導,從而將各地具體而微的自然、人文資源和經濟、文化背景,以及師生的經驗和興趣等等都納入課程資源體系,爲師生在活動中進行二次開發留有空間.

三、教學總要求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兒童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兒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礎)愉快積極地生活(兒童生活的主調)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兒童應當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時代的進步對兒童提出的要求)。

四、各單元要求

第一單元:上學真快樂

1、 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國小生了,要講禮貌、守秩序,遵守學校生活常規,。

2、 幫助學生熟悉和適應學校生活,讓學生學會利用學校中的設施解決自己的問題。

3、 讓學生體驗學校生活帶來的樂趣,喜歡上學。

第二單元:祖國的生日

1.認識我國的國旗、國徽,爲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豪。

2.知道10月1日是我國的國慶節,感受人們迎接國慶的喜悅心情。

3.用實際行動迎國慶,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祖國媽媽生日的祝賀。

4.學習收集有關資料。

第三單元:美麗的秋天

1. 引導學生在親近大自然的過程中找到秋天,感受大自然的美,體驗大自然的奇妙,培養孩子們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2.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感受、發現和表達秋天的美好。

3. 體驗、感受秋天的美好,在與秋天一起玩的過程中盡情享受秋天、找到快樂。

第四單元:我愛我的家

1讓學生初步認識到自己作爲家庭一員的責任,要學會自理,還應該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讓學生認識到在學校在家一個樣,誠實、有禮貌,能爲家庭帶來歡樂。

2. 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養成堅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的行爲習慣。通過學習做不會做的事情,培養學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的品質。

3. 讓學生體會到父母長輩對自己的關愛,體會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親敬長,向長輩表達自己的愛、自己的心意,從而學會感謝他人、關愛他人。

第五單元:冬爺爺來了

1、體驗冬季生活的快樂,增強體質,鍛鍊意志。

2、主動觀察、發現冬季的特徵,養成探究的習慣,獲得有關知識。

3、意識到自己是集體的一員,主動參與新年的集體活動。

4、瞭解冬季保健的知識養成良好、健康的生活。

五、教學措施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啓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六、教學時間安排

第一週 瞭解我們的學校

第三週 我們國小生要這樣做

第四周 遵守交通規則,安安全全上學去

第五週 祖國真美麗,建設成就大

第六週 國慶節放假

第七週 歡度國慶

第八週 我愛秋天

第九周 和秋天一起玩

第十週 中秋節

第十一週 期會考試

第十二週 我的家

第十三週 我是家裏的小主人

第十四周 好玩的冬天

第十五週 奇妙的冬天

第十六週 新年到了

第十七週 過新年

第十八週 送給新年的禮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