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輔導計劃(精選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77W

青少年心理輔導計劃 篇1

日常生活中進行教育。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同樣存在着可以用於心理健康教育的事件。由於這些使學生親身經歷的十分具體、真實。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師做個有心人,善於抓住各種時機,敏銳的捕捉生活中的小事,從而培養學生優良的品質。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心理生長,能經常性地開展談心活動,讓每一位學生獲得勝利體驗。

青少年心理輔導計劃(精選3篇)

爲了提高我校師生的心理素質,新的學期裏。使學生的身體、心理都能健康發展,尤其是培養學生的較高的心理素質。所以進一步加強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特制定此計劃:

一、指導思想

協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爲了更好地貫徹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落實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導綱要》精神“通過多種方式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健全人格,增強接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精神,健全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二、總體目標

培養他活潑、合羣、樂學、自主的健康人格。提高學生對校園生活的適應能力。

三、具體工作

備好課。向課堂45分鐘要成績。

1認真上好每一節課。

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深入人心。

2擴大宣傳。

創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之特色。

3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生長。

經常會發生一些意想不到但很有價值的事情。這時,集體活動中進行教育。集體活動中。教師切不可機械的教學,而應抓住這個有效的教育契機對學生進行教育。只要老師善於捕獲,較好的掌握,就是一堆有價值的教育資源。

青少年心理輔導計劃 篇2

心理素質處於人的素質的深層部分,它對於人的素質的整體提高產生重要的支撐與推動作用。因此,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培養一系列健康的心理品質,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本學期我們將在以往心理教育工作基礎上,揚長避短,力求把工作做得更加完善,我們將遵循以下幾點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加強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和教育部《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有關精神,尊重學生的人格,遵循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根據學生成長過程的需要,在學校的全教育過程中爲學生提供心理方面的幫助和服務,以達到充分發揮學生潛能、促進形成中學生心理健康和個性主動發展的目標,讓每一位學生在活動中瞭解自我、悅納自我、調控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

(二)、基本原則

我班在開展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爲了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性與實效性,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1、根據學生心理髮展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

2、面對全體學生,通過普遍開展教育活動,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有積極的認識,使心理素質逐步得到提高;

3、關注個別差異,根據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和輔導,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4、尊重學生,以學生爲主體,充分啓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積極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與針對性相結合;面向全體與關注個別差異相結合,尊重、理解與真誠同感相結合,預防和發展相結合。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與任務

我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對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輔導,使他們儘快擺脫障礙、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適應21世紀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幫助學生樹立出現心理行爲問題時的求助意識,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減少和避免對他們心理健康的各種不利影響;培養身心健康,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理想、有道理、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

根據我班實際情況: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瞭解簡單的心理調節方法,認識心理異常現象,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識,學會學習,學會交流,適應生活、社會等。主要內容包括:

做好全體學生的心理調查工作,幫助學生適應學習環境和學習要求,培養正確的學習觀念,發展其學習能力,改善學習方法,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把握升學選擇的方向;瞭解自己,進行必要的青春期教育,學會克服青春期的煩惱,逐步學會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抵制自己的衝動行爲;加強自我認識,客觀地評價自己,積極與同學、老師和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逐步適應生活和社會的各種變化,培養對挫折的耐受能力。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及活動計劃

1、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加強班級建設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關鍵:通過電視網絡收看心理專家訪談報告。

2、開展多種多樣的心理教育途徑和方法

①開設心理健康活動課或專題講座:包括心理訓練、角色扮演、遊戲輔導、心理知識講座等;在全班普及心理健康科學知識;分組進行1-2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幫助學生掌握心理保健知識,促進身心全面健康的發展。

②個別輔導:繼續開設心理輔導室,由班級的班長、組長擔任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員來班主任心理健康輔導工作,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給予直接的指導,排解學生心理困擾,並對有關的心理行爲問題進行診斷、矯治。

③全面滲透在班級教育的全過程,尋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機,融入學科教學活動和班級工作的各項活動中,注重發揮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人格魅力和爲人師表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得輕鬆,使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

④積極開通學校與家庭同步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開設家長學校,學校指導家長轉變教學觀念,瞭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民主管理素質的養成,營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環境,積極開發家長資源。

青少年心理輔導計劃 篇3

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獨生子女、留守兒童、外來務工子女率普遍升高,不同層次的家庭教育會給學生幼小的心靈強烈的刺激,有時會留下難以抹平的傷痕。特別是在突如其來的父母離異,父母遠出等家庭變故面前,習慣在父母呵護下生活的孩子,其失落感,無助感是難以言狀的,而國小生自己的認知水平和思維水平尚無法正確看待這種現象,進而產生強烈的恐懼感,焦慮而無法解脫;沉溺於痛苦中的父親或母親給予子女的補救性的愛與關懷,往往給予子女更大的心理壓力;社會對缺損型家庭中配偶的關注、安慰遠遠高於對其子女的,對孩子多是憐憫、同情,但孩子需要的卻是理解與尊重,渴望像正常家庭的子女一樣生活。此類學生自我壓抑孤立,不被理解,心理能量得不到合理宣泄,人變得十分敏感、脆弱、易導致心理危機發生。所以,我們必須對缺損型家庭、留守兒童等給予積極關注,通過適時心理疏導,進行鍼對性輔導教育,通過長時間心理微調工作,撫平學生心靈傷痕。

特殊型家庭學生常有的適應不良問題主要在:

A、焦慮:表現爲程度不一樣的不安、害怕、驚慌、恐怖、個體認知活動效率降低,思維靈活性下降,學生逐漸悲觀、消沉、失去自信,失去生活熱情。

B、抑鬱:悲觀、絕望、自卑、自責、精神不振、覺得生活無意義。

C、強迫:家庭變故有時會誘發強迫行爲,強迫觀念的學生,學生無法剋制,整個人變得心力憔悴。

D、社交恐怖社交障礙:在社交場合中,國小生感到害羞、窘迫、內心極擔心別人發現他的不自然或笨拙。

E、品行障礙等。

由此可見對此類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的重要性。

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與有關班主任的瞭解,對本校四、五、六年級特殊家庭的學生進行團體輔導,之所以選擇小組輔導不是個別輔導,是考慮到此類學生一般較敏感,在個別輔導環境中,學生有時難以將自己的真實情感表露宣泄出來,採取小組輔導的方法,組員之間由於有比較相似的家庭背景,很容易相互理解,建立友好融洽的關係而主動交往,在這種氣氛下,團體的力量、智慧、意志、毅力、勇氣能得到很好的發揮,促使個體在相互交往中互相關心、感染、學習、體驗、啓發、激勵、促進、互助與矯正,共同承受痛苦,共同享受快樂,從而認識自我,探討人生,接納自我,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爲方式,發展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團輔活動主題:我想有個家

一、目標:通過七個活動單元的設計,引導離異家庭孩子認識自已的成長背景,培養他們正確表達自己及分享內心想法的積極態度。

二、方式:輔導教師就設計的活動方案,以團體的分享及互動的過程來達到預定目標,在每一次活動後,輔導教師將會撰寫一份觀察記錄與報告,供學校輔導室參考,按實際需要由班主任及任課教師,配合學校輔導室追蹤及關心組員的成長情況,並建立完整個案輔導材料。

三、對象:國小四、五、六年級離異家庭的男生

四、時間:課外活動(40分鐘左右)

五、地點:學校多媒體室或適合孩子游戲的場所

六、工作人員:心理輔導教師

七、活動內容安排

內容:離異型家庭學生心理輔導輔導者收集案主資料成立“談心小組”共同確定目標、要求、原則

活動之一“我有我的小祕密”交流

活動之二“我在家庭中所感受的最痛苦”傾訴

活動之三“最愉快事件”或“我是一個……人分享”或“假如我是一個……人”的角色互換

活動之四“嚴重事件”討論

活動之五“我想要一個這樣的家”

活動之六“個人的夢想”

活動之七“健康生活輔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