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學生大學聯考歷史複習計劃書(通用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4.65K

高三學生大學聯考歷史複習計劃書 篇1

一、闡釋教材,着重加強揭示歷史的階段性特徵,構建歷史知識結構和知識體系的教學。

高三學生大學聯考歷史複習計劃書(通用3篇)

爲適應大學聯考歷史以考查歷史思維能力爲主的要求,第一輪複習應從微觀入手,基本按章節順序把教材劃分成若干單元進行教學,在注重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歷史現象、歷史概念的本質內涵,認識歷史事件發生的必然性和所產生的影響等方面知識的同時,着重應幫助學生認識和揭示歷史的階段性特徵,構建知識的有序結構,使知識系統化、網絡化,形成歷史知識體系。具體可從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點”及面,構築章節的歷史知識結構體系。

在教學中,爲突破和深化教材重點、難點,以這些“點”爲核心,把與之相關的知識點納入其知識結構中,形成一個知識鏈或知識面,然後引導學生尋求各知識鏈之間的內在聯繫,從而將章節內部紛雜的歷史知識系統化、網絡化,構成反映歷史發展內在規律性的知識結構體系。

第二,單元複習,揭示歷史的階段特徵,構建單元知識結構體系。

所謂歷史階段特徵是指特定歷史階段的重大歷史事件所反映的本質屬性和根本趨向。它揭示了歷史不同時期各個方面發展的共性。在教學教程中,可把教材內容按時序和歷史不同階段特點劃分成若干個單元。中國古代史劃分爲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五個階段共七個單元;中國近代史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劃

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初步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完全形成”、“北洋軍閥的統治”等幾個單元。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可按四個時期劃爲四個單元;中國現代史可按四個時期劃爲四個單元;世界近代史可劃爲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工場手工業時代)、自由資本主義大發展時期(蒸汽時代)、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時期、第一次世界大戰等幾個單元;世界現代史可劃分爲戰後革命時期、20年代資本主義相對穩定時期、30年代大危機時期、“二戰”時期和二戰後的世界等幾個單元進行復習。

單元複習不是章節知識的簡單重複,應重在揭示歷史的階段特徵、構建單元知識結構體系。複習時,可按“基本史實——歷史概念——知識體系——階段特徵”的內容結構,運用史論結合的方法,在對基本史實進行微觀分析後,再從宏觀上進行系統綜合,把單元知識平面的“廣”度、垂直“深”度和理論“高”度有機統一起來,揭示歷史知識的系統性規律性,形成單元知識結構體系,並在此基礎上準確地歸納概括這一特定階段歷史的本質屬性和根本趨向,提示歷史的階段特徵。

單元複習還應注意分析提示單元與單元之間、各歷史階段特徵之間的聯繫和區別,把某一歷史階段特徵納入發展的歷史過程中加以動態考察和把握,保持歷史教學的連續性,使歷史階段特徵成爲通向歷史規律的“階梯”。

第三,以縱橫聯繫法構築立體的知識框架結構體系。

歷史知識點的縱橫聯繫是構成知識結構的紐帶。在教學中,以某一歷史事件或現象爲基點,按時間發生的先後順序對其前後的同質問題加以分析或把歷史事件發展的過程分階段加以分析,這就是縱向聯繫分析法。例如,分析戊戍變法運動,可以聯繫太平天國運動、辛亥革命,分析近代先進中國人探索救國道路的歷程。同時可把它與日本的明治維新、印度民族資產階級領導的民族運動進行橫向對比,從而揭示19世紀晚期亞洲各國民族解放運動之間的相互聯繫及其反映的時代特徵。

通過這種縱橫聯繫分析法,可以幫助學生構築起一個立體的知識框架結構,提高對歷史問題的分析比較、歸納綜合能力,學會把歷史事件、人物或觀點放入特定歷史時期的立體框架結構點上認識評價其地位、作用。

現行高中歷史教材,可以構成三個相對獨立的知識結構體系,即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近現代史知識結構體系,而三者之間又可以通過古今中外的縱橫聯繫對應構成一個立體的知識框架結構。通過運用縱橫聯繫分析法教學,學生掌握的就不再是一個個孤立的知識點,而是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並能從構建知識體系中認識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和本質特徵。

二、鑽研《大綱》和《考綱》,挖掘教材中的隱性知識,加強對抽象知識理解的教學。

中學歷史《教學大綱》和大學聯考歷史史科《考試說明》(《考綱》)是大學聯考歷史命題的基本依據。《考綱》對大學聯考歷史學科能力提出了四項九條要求,注重考查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充分體現了歷史學科及選拔性考試的特點。1997年大學聯考歷史試題進一步突出了這一特點,突出了考查對教材重點內容的理解,着眼於考查“爲什麼”、“還有什麼”,純知識考查越來越淡化了。因此在第一輪複習中,應深入鑽研教材《大綱》和《考綱》,挖掘教材中的抽象隱性知識。

所謂隱性知識是指在課本文字和試題材料中沒有直接表述出來,而實際上又隱蔽在其中的那種知識內容和知識聯繫。它既包括歷史現象、歷史概念的本質內涵,教材本身縱橫交錯的網絡化的知識結構;也包括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徵,整個學科體系和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及基本的理論觀點。這些抽象知識是構成學科能力的主要因素,教學中如果使學生真正理解掌握了這些抽象知識,那麼學科能力就一定會提高。如何挖掘教材中抽象的隱性知識呢?可從兩方面入手。

第一,論從史出,透析理論原理。

中學歷史教材中隱含着系統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在第一輪複習教學中,應以歷史知識爲依託,通過對基本歷史史實進行歷史理性分析,闡釋出隱含其中的基本理論觀點。具體可以兩個方面進行:1、引導學生從史實中提煉觀點。例如,複習《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一章,①通過分析其爆發原因,闡釋“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必然性與偶然性”之間的關係。②通過大量史實論證“人民羣衆是歷史的創造者”。③通過分析法國曆史上“共和制”與君主制、復辟與反覆闢的鬥爭過程說明“人類社會是曲折地前進,歷史發展是螺旋式上升”的規律。④通過分析歷史意義說明歷史現象的普遍聯

系性。2、以觀點駕馭史實。如在複習中國古代史春秋戰國時期歷史時,先把本章中所隱含的史學理論,如“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等逐條列出,然後引導學生從教材中找出史實對號入座加以論證,這樣使學生做到觀點與史實的辯證統一,掌握史論結合的學習方法。

第二,對比分析,揭示共性和規律。

許多歷史現象存在着不同點和共同點。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運用對比的方法加以分析綜合,使學生在認識歷史發展具有個性特點的同時,揭示歷史發展的階段特證和共性規律。例如,通過對比分析英、美、法三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有關史實,既可找出它們之間的不同點,又能揭示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共性特徵和規律。

三、講、練、評相結合,鞏固知識、培養能力。

《歷史教學大綱》規定了歷史教學有三大任務,即基礎知識、思想教育和能力培養。1995年修訂過的大學聯考歷史《考試說明》明確地把能力要求規定爲四項九條。因此高三歷史的第一輪複習必須完成《大綱》和《考綱》規定的任務,具體可從三方面入手。

第一,精講知識重點,以能力培養帶動知識的複習鞏固。

近幾年的大學聯考歷史試題日益重視對歷史概念、發展線索、階段特徵和知識結構的考查,與它們聯繫密切的知識往往就是考試的知識重點。因此第一輪複習教學中,必須精講這些知識重點,引導學生準確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理清歷史發展線索,明確歷史發展的各階段特徵,掌握各單元的知識結構,使學生在複習、

鞏固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關於思想教育,根據《大綱》的要求,應當滲透到各堂課的歷史教學中去,以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理論水平。

第二,精編練習,適量訓練,提高解題能力。

在複習完每一章節或單元后,應精選一些思維含量高,具有啓發性和典型性的各類題型的練習題(包括近幾年的某些大學聯考試題),進行適量訓練,使學生在複習鞏固基礎知識的同時,掌握和提高解答各類題型的方法和能力。一般地訓練量爲每個單元進行一次限時的書面練習,每講完一大部分(共五大部分)進行一次測評考試,整個第一輪複習結束後進行一、二次大型綜合檢測。

第三,及時“評”講,啓發提高。

對每次書面訓練,檢測性考試卷及時評講分析,針對學生在審題、解題中存在的思路或方法上的缺陷加以指正,使學生在講評中受到啓發,提高解題能力。

第一輪複習中,講、練、評要有機結合,要以思維訓練爲主線,以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爲目標,這樣紮紮實實地搞好了第一輪複習,就能爲第二輪的專題複習打好基礎,從而在大學聯考中立於不敗之地。

高三學生大學聯考歷史複習計劃書 篇2

一、回顧總結XX年和XX年大學聯考試題特點

1.強調基礎知識,重視對教材的使用。

XX年試題中的第12、13、16、19、21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與再現課本知識能力,分值有20分, 全卷在識記與再現方面的分值達33分。整卷答案來源於教材的分值佔48分。

XX年卷中的第12、14、16、17、19、20、21、22等題均來自於對課本知識的識記與再現,分值共32分,第15、18、21、23雖然屬於理解題,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但相關的知識均屬於基礎題,整卷答案來源於教材的分值超過了XX年,達到了62分,可見,總結兩年大學聯考試題,立足於教材,重視基礎知識的考查。

2.試題呈現方式變化不明顯。

“直接呈現”類題仍維持。卷“直接呈現”有五題--12題“隸書”、13題“生產科技”、16題“明代內閣”、19題“到民間去”、21題“國際共運”

卷“直接呈現”也有五題--13(道家)、16(科舉制)、19(多民族)、20(孫中山)、22題(史前史),卷材料呈現有四種形式:文字、圖片、表格、地圖,比XX年增加了一項“歷史地圖”。

“情境呈現”類題沒有明顯增加。且情境表述比較簡單,如卷12題“論文關鍵詞”、14題“農耕技術”、17題“理學辯論”,18題的“南澳一號”內容較多,但還需學生結合所學知識來回答。

3.注重歷史學科特點,考查歷史意識。

考查歷史的時序性。

以選擇題爲例,XX年卷中的12、13、14、18、19、20題,其中第14和19題選項直接以時間表述。XX年卷中,考查時間和明確時代特徵的有第14、16、18、19、21、23,排列時間順序的有第20題,

注重各模塊間的交融,重視遷移能力考查。

卷主要體現在選擇題部分,如13題“中國古代生產和科技”(必修二和三),18題“穿西裝的孔子”(必修三和1B模塊),19題“到民間去”(必修一和三),20題(必修一、三,選修4),21題“國際共運”(必修一和選修4)。非選擇題中沒有延續這理念。

相比之下,卷除了選擇題有12題(該人物必修三,選修4),22題(史前史:必修三,選修4),非選擇題有較多涉及,如38題(經濟危機影響:必修二、選修3)39題(美國憲法:必修一、三)。由此可見,近兩年的試題通過試題的精心設計重構通史體系。

4.個別專題知識點考查十分集中。

兩年試題的考點集中於某個模塊(如卷38題“工業革命”題,卷第38題“民國時期民族工業”),更多是集中於某個專題(單元)內甚至是某課內。

5.充分發掘材料考查功能。

(1)獲取和解讀信息

卷有15題“ 北宋賦稅結構變化表” ;39題(1)“工業革命滿足的三項因素”

卷中的15題“賣新絲”18題“南澳一號”,都體現了這一點。

(2)調動和運用知識

卷38題(1)問、(2)問等

卷38題(2)問“(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概括1927--1937年中國民族工業發展態勢,並分析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對中國民族工業的影響。”

(3)論證和探討問題

卷38題(3)問;卷第39題--

(2)根據上述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概述美國“三權”在實踐中是如何被限制的。

(3)根據上述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評價美國三權分立的制度設計。

6.各個模塊知識點考查分佈穩中求變。

從表中看出:必修 基本穩定,而必修 和必修 起伏較大。選修3不變,選修4略有增加。總之,仍以必修三冊爲主。

二.備考指導思想:

在認真研究浙江省20xx年和20xx年大學聯考命題的特點的基礎上,吸取文科綜合科目考試的成功經驗,以《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爲指導,以三個必修模塊內容爲重點,立足教材,夯實基礎,落實考覈目標和能力要求,加強學生思維訓練,引導學生梳理知識、辨識概念、拓展聯繫、完善知識體系,提高學生記憶、運用和理解知識的能力。

三、學情分析:

本屆高三文科班共四個班級,人數共220人,生源是在一中,二中錄取後的第三類,加上高二分科時學校大力倡導學生選讀理科,使文科班鮮有優秀生,而級段後五十名大都選讀文科混日子,因此學生學習基礎普遍比較差,自主學習能力薄弱,整體落後面大。

四、備考對策

1.統籌安排複習進度:(後附進度表)

2. 立足教材,夯實基礎。(以第一輪複習的一課時安排爲例)

課前要充分準備:

首先將涉及到本課知識點的近兩年浙江省各地市的統考模擬卷和近五年的大學聯考真題都研究一遍,大致瞭解命題方向和規律。其次,仔細研究課標、考試大綱、考試說明,尤其是學科指導意見中對知識的要求,逐點落實,釐清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繫,同時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導語、課前提示、“學思之窗”“材料閱讀與思考”以及各類圖表等資源,儘可能挖掘材料中的信息,適當合理地用於理解正文的知識點,對於知識拓展類的材料可以選用教材外的名家名著引文,以便使學生能較快領悟知識點之間的聯繫。

課堂教學力求踏實緊湊。

課前五分鐘提問:主要內容是學生上節課複習內容要點,其中包括課前提示,黑體標題,重點知識概述等,每次抽查五位學生,並將答題情況以ABC等第做好隨時記錄,雖然這個記錄是很隨意的,也說明不了什麼實質問題,但學生很重視自己在老師前面的表現,爲此課前往往會力求做好充分準備,這樣就有利於學生能及時將上節課的課本知識進行鞏固。

梳理基礎知識(約十分鐘):根據課標、考綱和考試說明的要求內容,打破教材原有的順序,梳理重整本課的基礎知識,一般用圖文並茂的材料引出,或表格填空,形式不等,將學科指導意見中的有關“瞭解”、“知道”類的淺顯知識再現一遍,爲後面的理解分析熱身。

理解和運用知識(約二十分鐘):精選近幾年的各地的模擬卷或大學聯考真題以一個主題將本課的知識串接起來,講練結合,使學生用新視角去理解課本知識,不是一味的重複。

拓展知識(約五分鐘):選取合適的新材料引出與本課內容相關的知識,給學生構建一個簡單的知識網絡體系,一般不深入分析,點到爲止。

在後兩個環節中,是立足於教材的,不是爲了練習而練習,其間往往組織評價答案時會聯繫所學知識,繼而需要回歸教材,認真仔細地閱讀文本知識,粗者課前提示、課本黑體字大小標題順序及邏輯關係,細到每段的首句之間的聯繫,甚至有時精確到詞語。從學生的調查情況來看,普遍學生認爲精讀課文特別重要,平時自己一個人很難會看得這麼深入仔細,相信長期堅持下去,學生逐漸地學會閱讀歷史課本,而不是把課本當工具書用。當然,並不是每節課的每個知識點都需要精讀,具體視內容、時間而做適當調整。各環節的時間安排也視各課內容特點有所不同。

課後要適當訓練、及時釋疑。

學生人手一份輔導用書,06-XX年大學聯考真題彙編;每單元結束後及時講解練習釋疑。捨得花時間,講透典型題目,及時收集錯題,可以在單元測試再反覆變式一下加以利用,以達到舉一反三,這對於基礎普遍薄弱的學校來說,不斷強化反覆比較有效。

3.加強學法指導,提升能力。

“態度決定一切”,首先讓學生明確高三學習的特殊任務,作好一定的心理準備,要有堅毅的意志力和樂觀向上的心態,只有這樣,纔會使逐漸找到比較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並一如既往的堅持下去,達到舉一反三之功效。

閱讀課本三步曲。

第一步:泛讀:不是隨便讀,而是“從厚到薄”,每冊的前言、每單元、每課、每一目的標題,按教材順序看下來,並思考編排的內在聯繫。必要時在每單元相應內容要了解大致標誌性的時間,以此構建重大事件的知識網絡。

第二步:精讀:“從薄到厚”。多問幾個爲什麼。如課前提示的廖廖數語是對課文的主旨的概括,爲什麼課本內容繁多,爲什麼精選了這些事件,其中一定有其內在邏輯關係。每一目的標題遣詞造句都應經過精雕細琢,這必是正文的中心所在。每一自然段總會有一整句,甚至有些課文中前後連續的段落首句出現有規律地以排比的句式,這往往表明這些段落之間的並列關係,而非總分關係。長期養成這樣的閱讀習慣,不需要整天“死”記“硬”背,效率會加倍,看書更有趣。

第三步:合書回憶,刺激記憶。這一環節往往學生最不願意去做,也是最重要的,只有合上書本,默記默寫,盡力回憶剛纔看過理解過的內容,確屬不會去翻書印證一下,印象也會特別深刻。

通過對班級學生的調查來看,學生堅持這三步看書的很少,實施第三環節的更少,因爲他們更歡迎老師在課堂上直接指點閱讀,但通過前一段時間的複習,這種方法比較實用,今後還將繼續下去,以課堂指導和課前提問相結合,加強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督促閱讀習慣的養成。

學會動手整理知識:

建議學生動手先按時間順序整理必修三冊,最好用活頁紙;其次對自己特別感興趣的名目整理一下,需要整理的比如方針、政策、路線類的、著作類的等等,如果做過一段時間整理的學生,平時複習自然而然會比沒有整理過的學生更關注相類似的知識,更有動手整理的慾望。而這項工作最重要在於堅持。老師可適當瞭解關心一下動手的進度。

學會解題,提高應試能力。

精選練習:練習選用近兩年浙江省各地市的各類統考模擬卷和各大名校的實測卷,每節課都會適當利用理解和運用知識、拓展知識這兩環節,精選題目,既可以整合知識點,又起到訓練的作用,使學生學會審題、答題,比較熟練地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論證和探討問題,同時又要不斷適應在規定時間和分值內完成一定的題目。

課堂上的學法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運用纔會熟練掌握,因此課後要有針對性的限時訓練、大學聯考真題彙編、階段測試的類似題就是學生反覆訓練的重要載體,這樣學生纔會通過強化訓練逐漸同化成自己的技能和方法。

講透題目:每堂課有一兩道題要精講,選擇一道,非選題一道,不求量求精,一單元複習總結後講單元練習和測試卷,對個別特易錯題需要進行反覆的變式訓練,反覆強調方能對大多數學生有效。

整理好歷史資料。“巧婦難爲無米之炊”,要求學生保留好每一份資料,按自己的習慣及時蒐集,不用辛苦抄錯題,既省時又實用。

加強團隊協作,求得共贏。

要協調好備課組成員之間、文綜組學科之間以及大學聯考各學科之間的關係。

例如高三備課組共2人,一位高級教師,另一位二級教師,比較年輕,缺乏經驗,但是很努力,基本功不錯,在集體備課和資源共享方面協調好關係,老教師要起到帶頭作用,年輕教師的實踐歷練也不缺少。另外,文綜組各學科在上課風格,複習思路等方面可以互相交流,借鑑;同時還要對歷史學科在大學聯考中的地位正確理性定位,努力做好,但學科要均衡發展,這樣纔會有利於學生綜合成績的提高。

總之,20xx年的大學聯考複習任重而道遠,備考計劃在執行期間可能隨着形勢變化做些適時的調整,以更有利於學生的複習。

高三學生大學聯考歷史複習計劃書 篇3

一、指導思想:

爲了深入推進素質教育,鼓勵學生全面發展,優化個性,培養特長,樹立先進的學生典型,展現優秀學生的良好形象,在學生中進一步形成“崇禮、篤學、勵志”的良好學風。本學年繼續圍繞“爭當‘星級學生’,創建和諧校園”的主題開展活動,充分展現學校的教育教學成果,營造積極向上、文明有禮、勤奮求知、展現自我的校園文化氛圍。 二、領導機構:

組長:劉輝

副組長:李仕鵬、鍾轉梅、巫建中、羅煥儀 組員:各年級組長及全體班主任 三、評選類別

“星級學生”評選活動主要從學生的道德品質、文化素質、身心素質、勞動素質、藝術素質等方面進行評價。本學年分別設立6個類別:美德之星、行健之星、創新之星、弘毅之星、博學之星、才藝之星 四、評選標準:

1、美德之星

(1)認真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在班級能起守紀表率作用,沒有不良行爲記錄,沒有被扣分記錄。

(2)說話文明,不說粗話、髒話,不罵人,經常使用禮貌用語。

(3)上下樓梯靠右行走,出入教室輕步走,不擁擠,不推搡,不大聲喧譁。 (4)認真遵守課堂紀律,不遲到、早退、曠課,上好每一節課。 (5)儀容儀表整潔,勤剪頭髮、指甲,體現出國小生的陽光氣息。

(6)待人誠實,不說謊話,有錯就改。信守承諾,答應別人的事要努力做到。 (7)尊敬師長,孝敬父母,能虛心聽取老師家長的教誨,不頂撞長輩、老師。

(8)尊重同學,不搬弄是非,不給同學取綽號,或叫同學的綽號,不說使別人感到傷心羞愧的話,同學之間互助互愛,主動幫助有困難的同學。

2、行健之星

(1) 認真做好廣播操、眼保健操、武術操,熱愛體育運動,有愛好的體育項目,經常進行體育鍛煉。

(2)認真上好體育課,各項體育成績達標。 (3)心理陽光,富有朝氣和青春活力,樂觀向上,朝氣蓬勃,會調適自己的不良情緒。 (4)有體育特長,參加體育競賽在校級以上獲獎。踊躍參加(或者參與組織)班級、學校組織各類有益活動,諸如主題班會、文娛匯演、學校田徑運動會、各類單項比賽,且成績比較突出。

(5)關心國家體育新聞,能說出3名以上中國運動員姓名、從事項目、突出成績,知道三件以上中國在國際比賽中的良好成績。

3、創新之星

(1)對科學有強烈的興趣愛好,有獨特的創意和構想,具有創新精神,熱衷於創造發明和科學實驗。

(2)動手操作能力強,有自己的小發明、小創造、小論文、科幻畫或手工勞作等作品設計。

(3)在各級各類科技創新比賽中有出色的表現,並獲得校級以上獎項。

(4)學習上有鑽研精神,善於質疑,能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有自己的主見,不盲從別人的觀點。

4、弘毅之星

(1)有理想抱負,志向遠大,併爲之不懈努力。

(2)做事用心,意志堅強,勇敢果斷,面對困難不退縮,並想辦法解決。

(3)熱愛勞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賴父母長輩,在家能幫助父母幹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在學校能認真做好清潔工作,不怕髒,不怕累。

(4)努力學習生活技能,鍛鍊動手能力,有良好的勞動習慣,有較強的生活自理能力,能整理好自己的學習、生活用品,物品擺放有序,儀容整潔大方。

(5)勤儉節約,愛惜糧食,不挑吃穿,不亂花零錢,節約水電和學習、生活用品。

5、博學之星

(1)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和積極學習的願望,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不斷總結學習經驗,學習效率高。

(2)愛好課外閱讀,知識面廣;平時能廣泛閱讀各種書刊雜誌,是全班公認的小書迷。在廣泛讀書的基礎上,每學期能選擇2--3本經典的書精讀。並做好讀書筆記。

(3)讀書致用。能主動帶領全班學生認真讀書,平時能將讀書的喜悅與大家分享,能積極向同學們推薦好書,能將書中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4)積極參加班級、校內校外組織的讀書展示活動,並取得優異成績。 (5)堅持寫日記和作文,有一定的文學功底。

6、才藝之星

(1)會唱國歌、隊歌、校歌和其他一些健康的兒童歌曲、校園歌曲。

(2)愛好藝術活動,積極學習音樂、舞蹈、美術、書法等項目,有較好的藝術審美水平。

(3)文藝上有特長,大膽展示自己,文學作品、藝術作品或文藝技能技巧參加競賽在校級以上獲獎。

五、評選方法: (一)、層級推薦,逐層選拔:

1、各班參照評選標準,採用自我推薦、同學推薦、班主任推薦或科任老師推薦等方式,評選出本班的達“星”人選。然後從中評選出最優秀的1人爲“星級學生”,並填寫好推薦材料交給年級組長。

2、年級組長將材料上交德育處,由少先隊大隊部查覈、整理,在校門口的宣傳欄和校內走廊向全校宣傳。

(二)、星級學生的破格評選和否決制度

1、星級學生實行破格評選制度:對有特別突出表現,爲學校爭得榮譽受到社會讚譽的,經學校批准可破格升級。

2、星級學生實行一票否決制,對有下列嚴重違規違紀行爲之一者,一票否決。 ①、進網吧、遊戲機廳者; ②、有打架鬥毆或敲詐行爲者; ③、有偷竊或賭博行爲者; ④、吸菸酗酒者;

⑤、嚴重損壞公物者; ⑥、其他嚴重違紀違法者。

六、宣傳、表彰辦法:

1、學校將對“星級學生”頒發榮譽獎狀,並通過學校廣播站、“學生風采榜”等途徑進行廣泛報道、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蹟。

2、各個班級號召大家向“星級學生”學習,鼓勵人人都來爭當“星級學生”。 3、作爲以後評選市、區“優秀學生”、“優秀學生幹部”以及其他評優的重要參考條件。 七、注意事項:

1、各班要積極創設評優爭先的氛圍,充分發動學生參與評選,樹立榜樣的示範作用。 2、各班、各年級要加大宣傳力度,積極宣傳先進學生的優秀事蹟,通過平凡小事,折射出學生的高尚品質,共同創設“讓學生嚐到成功的喜悅” 的良好氛圍。

3、各班、各年級要注意評選的公平、公正,增加透明度,注意各層次學生入圍的比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