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思想彙報:切實關注農村農民問題

來源:瑞文範文網 7.61K

敬愛的黨組織:

大學生思想彙報:切實關注農村農民問題

我來自偏遠的農村,能非常容許的上大學,對於我這個家庭並不富裕的人來說可謂是人生一大幸事,同時在這裏我更要感謝母校提供給我的各種幫助,可以讓我安心學習。正是因爲這樣,我才更加珍惜我的學習機會。我一直關注農村問題。在關注的過程中,我的思想在不斷進步。

黨的xx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大力繁榮農村文化,充分表明我們黨對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高度自覺。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積累,新農村建設的綜合實力和社會條件日益凸顯,但在文化建設與發展的理念上,還存在許多突出的問題,有些還需要解除思想禁錮,大膽改革創新,促進農村先進文化的大繁榮大發展。

農村文化建設既要加強“輸血”投入,也要增強自身“造血”功能。近幾年來,中央和地方文化事業投入不斷增加,但客觀地講,與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部門相比,文化事業經費投入還是明顯偏少,農村文化投入所佔比例就更低了。文化服務體系等建設,提高了村民整體生活質量。小康建設是個綜合的概念,既包括了政治、經濟、社會建設,也包括文化建設,“四位一體”,不可或缺。文化建設不僅是手段,也是目標。在文化發展與建設中,必須把文化與經濟相互融合起來,才能形成新的強大的發展優勢。我們必須積極探索,因地制宜引導培育先進文化走向市場,打造農畜產品、旅遊、生態和飲食等文化產業項目,走文化產業化之路,樹立特色品牌文化,讓充滿地域特色和民族特點的文化發揚光大。

農村文化建設要努力實現“統籌發展”和“長效機制”的協調推進。農村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常抓不懈,久久爲功。在建設中,一定要保障文化建設的“統籌”發展和“長效”運轉,把握住農村經濟社會文化一體化的發展趨勢,按照城鄉統籌發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要求,樹立經濟與文化在整個農村建設中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抓發展必須抓文化、抓文化就是抓發展的觀念。同時還要針對農村文化工作難落實、陣地難堅守、人員難穩定、素質難提高的“四難”狀況,儘快建立起農村文化工作的評價和激勵的長效機制,制定實施系統的考覈機制、評價機制、激勵機制,形成引導有力、激勵有效、寬鬆和諧、活躍有序、不同主體踊躍參與文化建設與發展氛圍,保障廣大人民的基本文化權益,讓廣大人民充分享受文化發展的成果。

近年來,農村受多元、多變、多樣社會思想觀念的影響,現代的與傳統的、先進的與落後的相互交織,同播共揚,使得部分農民思想道德滑坡,價值觀念錯位,金錢至上、誠信缺失,不關心政治,不關心他人,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觀念淡化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充分體現了農村文化建設的長期性、艱鉅性,我們必須抓住文化建設的根本,引領整合多樣化的社會思潮,通過構建核心價值體系來培育新型的農民。其中“送文化”就是多年來我們各級政府一直在努力做的工作,但實際上,這種“填鴨式”的教育引導,儘管也起了一定積極作用,但需要我們對“送”什麼、怎麼“送”進行深入探討,特別是在“送文化”中也要充分尊重農民的文化享有權,打破農村文化“熱在縣裏、冷在鄉里、僵在村裏”的尷尬現狀。爲活躍基層文化生活,必須建立文化下鄉的長效機制,發揮各級文藝團體的作用,以政府買單的方式,列入財政預算,滿足基層羣衆對文化的多種需求,體現黨和政府對羣衆文化生活的體貼和關愛。在“送文化”的同時,還要學會“種文化”。

培育農村文化市場,利用適當的政府補助作爲激活市場的推動力,爲羣衆送去歌舞、戲劇、電影等文藝節目,政府的“角色”不可或缺。但“官辦文化”要常辦常新,比如我們搞送文化下鄉活動,要把活動內容下發到各個旗縣乃至村嘎查,供農牧民兄弟“隨便挑、隨便選”,尊重消費主體的自主權。實行“誰演得好,農牧民喜歡看,政府補貼就給誰”的辦法,把文化的評判權和享有權交給百姓,讓更多的農牧民享受到家門口適合自己口味的文化大餐。

同時,面對文化經費少、隊伍散、陣地缺、設施差、活動少的現實問題,還要走“官辦文化”與“民辦文化”相結合的路子,挖掘人文資源,打造農村牧區特色文化,發展“一地一品”、“一鄉一樣”、“一戶一種”的地域文化,通過民辦公助、政策扶持、積極鼓勵發展民辦文化,扶持熱心公益文化事業的“文化戶”、文化活動室、“文化大院”等。

真心希望有關領導能夠更加關心農村建設,更加關心農民的利益,讓我們的祖國無論是什麼階層的人都能享受到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給人民帶來的幸福和快樂。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想法,當然存在很多不成熟之處,但我相信,只要我不斷努力,積極要求進步,在不久的將來,我一定會成爲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彙報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