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黨積極分子思想彙報:順天愛民與逆天悖民

來源:瑞文範文網 2.38W

敬愛的黨組織:

入黨積極分子思想彙報:順天愛民與逆天悖民

古語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古語還說:“民爲邦本千古鑑,欲安邦必固本,本固邦安。”人民羣衆是歷史的創造者,無疑也是萬古不磨的真理。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實踐中也宣揚:“共產黨員是魚,老百姓是水,魚兒離不開水。”所以,我們經常說“軍民魚水情。”200多年前,乾隆皇帝曾下令在頤和園中修造一艘石船,他的初衷是想讓大清王朝的皇祚像這艘石船一樣永遠在水中航行,傳至千世萬世,永不顛覆。可僅僅過了不到一百年,大清王朝便風雨飄搖,內憂外患,頃刻間土崩瓦解。究其原因,就是所謂“龍馭深宮者,個個是昏君,不思謀民利,民必不幫襯。”就在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廣大軍民在槍林彈雨中即將去的解放戰爭勝利的時候,身在西柏坡的毛澤東已然在未雨綢繆地思考着下一步的路子,開始居安思危了。

毛澤東提出“兩個務必”,告誡全黨要始終胸懷憂患意識,艱苦奮鬥、戒奢戒躁,繼續心繫民生,爲人民服務。人民在哪裏,人民在田間地頭,在工廠車間,這就要求廣大黨員幹部走基層、下單位,深入到大街小巷,瞭解羣衆疾苦,傾聽羣衆呼聲。共產黨人依靠羣衆擁護鼎定天下,同樣也要羣衆支持料理江山。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上世紀九十年代,叱吒了70多年的蘇聯共產黨一霎間喪失政權,蘇聯民衆的反應卻是平靜冷漠,毫無唏噓挽留之意,蘇聯共產黨的落敗好似一場平靜的葬禮,沒有花環,沒有儀式,更沒有送行的人羣。前車之鑑,後世之師,怎樣闡舊邦以輔新命,社會主義的中國能不能在世界格局的大地震中安然無恙,這需要有清醒的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國共產黨是否還是廣大人民利益的代表者?這是一個深刻的提問。歷史證明,盤古開天地,唐宋至明清,社稷存亡,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都未曾跳出興亡週期律的怪圈,但凡初興,聚精會神,萬事用心,人人賣力,艱難困苦,萬死中覓取一生。待時事好轉,便漸生腐化墮落、驕奢淫逸,勞民傷財、生靈塗炭,歷時長久、風氣養成,雖大力而難挽狂瀾,一旦間民怨沸騰、揭竿而起、攻城掠地,所向披靡,統治者聞風喪膽、日薄西山、灰飛煙滅、悔之晚矣。大亂大治,大盛大衰,改姓更朝,周而復始。暴政失國,仁政失策,暴政固然不符合民主精神,仁政也絕非民主政治,只是一種有民主民權思想而無民主民權制度的“溫和政治”,有思想無制度,或有制度無程序,有程序無實施,口蜜腹劍、言行不一、必毀大器。

中國共產黨自執政以來,便有羣衆路線,爲人民服務,立黨爲公、執政爲民,以至到今天的以人爲本,更兼聯繫古代民權思想大致也經歷了從“草民、子民、公民、人民、人”的嬗變,這些稱呼和提法的變化,無疑是中國歷史和現代社會的進步的表現。道理是淺顯易懂的,實踐是舉步維艱的,統治者們有誰不懂得這些民重君輕的道理,但還是不乏“一心重整江山事,不患得失患存亡”的亡國之君,似陳後主、李後主、宋徽宗、崇禎皇帝、將大總統之輩,他們又何嘗不諳熟“民心可用、民怨可畏”的經世之論,而往往在治國理政時志大才疏、荒疏失度、冒天下之大不韙,最終自釀苦酒、自食惡果,忽喇喇似大廈傾。居安思危、史鑑昭彰,共產黨人要想取得國家長治久安,但有人本思想,沒有人本制度,但有人本程序,沒有人本實施,就像一個人只有骨架枯立,沒有血肉豐潤一樣,終究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末,所謂的“權爲民所用、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也不過是空口號、假招牌、僞調頭,一紙空文、不足爲用。貪污腐化、人浮於事也必將使先進思想成爲紙上談兵、有名無實。

羣衆路線,革命先驅們是身先士卒了的,爲人民服務,老一輩革命者是親力親爲了的,立黨爲公、執政爲民和以人爲本,則顯得道遠而任重,吾今之黨員公僕當體膚奮學、上下求索,方可保萬世長存之紅色基業。燎原星火終不滅,餘燼耿耿照天燒。紅色政權如火如血,順天愛民則事業如火如荼、方興未艾,逆天悖民則作繭自縛、引火自焚。

中國共產黨已然執政62年,各中是非曲直、成敗得失歷史自有公論,人民自由評說。不順民心者,民必亡之,作爲黨員幹部,如不想羣衆之所想,急羣衆之所急,解羣衆之所需,改革開放和現代化事業便無法取得成功。而我作爲桂子山上的入黨積極分子,如果不能深刻領會這一深意,也不符合一位有待發展的共產黨員標準。

彙報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