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入黨思想彙報:堅持立黨之本

來源:瑞文範文網 2.39W

思想彙報範文

4月入黨思想彙報:堅持立黨之本

敬愛的黨組織:

對於“三個代表思想是怎樣繼承和發展黨建理論的”這一問題有了進一步認識,彙報如下。

xxx同志“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是總結我們黨近八十年的歷史經驗得出的一個重要結論。這個結論與毛澤東、鄧小平關於黨的性質、宗旨和任務的論述一脈相承,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以xxx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對黨的建設理論的繼承和發展。

中國共產黨一貫重視黨的建設。從成立的那一天起,黨就致力於回答和解決好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我們黨堅持從實際出發,不斷總結經驗,形成和發展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黨的建設理論。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提出,黨作爲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必須領導人民通過武裝鬥爭,****束縛中國生產力發展的三座大山,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必須領導人民建立民族的、科學的、大衆的文化,即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衆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文化;必須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爲中國人民謀福利。新中國成立後,如何經受住執政的考驗,是黨的建設的基本問題。圍繞這個基本問題,毛澤東提出,“社會主義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產力”,“今後黨的主要任務是搞經濟建設”;要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做到“古爲今用、洋爲中用、兼收幷蓄、推陳出新”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要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面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的歷史條件,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黨要始終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大力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要時刻關注廣大人民的利益和願望,把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爲黨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九十年代以來,把一個什麼樣的黨帶入二十一世紀,怎樣領導人民在激烈的競爭和挑戰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成爲黨的建設的基本問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以xxx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不斷吸取新鮮經驗,提出了許多重要的、新的思想觀點,創造性地繼承和發展了毛澤東、鄧小平關於黨的建設的理論。xxx同志提出要認真研究和解決好現階段黨的建設的兩大歷史性課題:不斷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增強拒腐防變能力和抵禦風險的能力。他要求全黨緊密結合國內外形勢的變化,緊密結合我國生產力的最新發展和經濟體制的深刻變革的實際,緊密結合人民羣衆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的新的要求,緊密結合我們黨員幹部隊伍發生的重大變化,來深入思考黨的建設問題,探索出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建設的新形式、新途徑、新辦法,確保我們黨能夠經受住各種風險,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充分體現共產黨人的先進性和時代精神。可以說,“三個代表”的思想,就是爲適應黨的建設這種新形勢、新特點和新要求所提出的一個最新的理論成果,是對我們黨近八十年基本經驗和毛澤東、鄧小平黨建理論的科學總結與提煉。 “三個代表”的思想作爲對毛澤東、鄧小平黨建理論的新發展,新就新在它是對黨的性質、宗旨和歷史任務的一種新概括。誠然,“三個代表”的要求,就其中每一項具體內容而言,都是我們黨長期以來一貫倡導和堅持的,毛澤東和鄧小平對每一個代表都分別作過具體的精闢論述。現在,xxx同志根據時代發展的新要求、新特徵,創造性地將“三個代表”科學、有機地綜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內涵豐富、深刻的新概念,並將它確定爲我們黨的立黨之本,這就構成了黨的理論建設的一個新成果。有了這個根本,在二十一世紀的征途上無論遇到什麼樣的風險,我們的黨都能夠站穩腳跟,都能夠立於不敗之地。這是“三個代表”理論意義的根本所在。 “三個代表”作爲我們的立黨之本,是有機統一的整體。黨的先進性,既體現在物質文明建設方面,也體現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一個能夠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的執政黨,必須同時能夠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必須能夠在領導實現物質生產進步的同時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必須有能力從實際出發,創造和推進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和文化的共同繁榮。這是黨的先進性的題中應有之義。而促進中國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根本的出發點和歸結點,在於能夠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更好地爲人民謀福利。所以,黨的先進性是通過“三個代表”這個整體來體現的。“三個代表”互相促進、互爲因果、統一在一起,才能構成我們的立黨之本。

“三個代表”作爲我們的立黨之本,是檢驗黨的工作正確與否的試金石。“三個代表”的思想要求我們在制定和貫徹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時,必須堅持以“三個代表”作爲根本依據和準繩。“三個代表”是新時期黨的建設、黨的工作的行動綱領與指南,堅持“三個代表”,就堅持了黨的先進性,就能夠使我們黨永遠走在時代的前列。

此致

敬禮!

彙報人:本站

XX年5月20日

思想彙報範文

敬愛的黨組織:

近日來看了許多關於反腐方面的文章,頗有感觸,這裏彙報如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一句流傳很久的古諺。人們也常常將它奉爲真理。但是,近墨者就一定黑嗎?

馬克思主義教導我們,應當全面地、聯繫地、發展地看問題,而不能片面地、孤立地、靜止地看問題。由此看來,“近墨者黑”是有一定道理的,環境對人的影響不可忽視。骯髒的環境常常是個大染缸,使人不知不覺腐化變質。例如,解放前有個叫穆時英的青年作家,以一本揭露舊社會黑暗的小說《南北極》轟動文壇,但他到了十里洋場後,受那種腐朽生活方式的影響。竟也歌頌起紙醉金迷的生活來了。此可謂“近墨者黑”的絕好例子。但是如果因此就斷言“近墨者黑”,就不免太絕對化了。同樣是從半殖民地半建設社會出來的魯迅,就一元起拍無底價

非但沒有因爲黑暗而消沉,反而以筆爲槍,向那個他深深厭惡的黑暗社會世界開火。他對那種“濃黑的悲涼”是深深體味過的,可謂“近墨”了,但他不但不黑,還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那樣高潔。像這樣的人物是很多的,他們可謂“中國的脊樑”。因此,近墨者未必黑。

近墨者到底黑不黑,關鍵是看一個人的心靈如何。如果一個人意志薄弱,在好的環境裏也未必能成材,一到壞環境中更是同流合污了。可如果一個人意志堅強,品格高尚,在骯髒的環境中不但不會受其污染,反而更能顯示其高風亮節。前段時期曾有一股行賄受賄的歪風在社會上吹過,儘管並不強大,有的幹部還是受了影響,心靈的天平向金錢傾斜了。但是更多真正的共產黨員卻保持了廉潔的作風,只爲羣衆,不爲個人,“常在河邊走,也能不溼鞋”,作出了表率。這種近墨而不黑的精神令人敬仰。 在我們社會主義社會中,社會風氣總的來說是很好的,但由於我們還處在初級階段,有的地方還不盡完善,甚至也會在小範圍內出現不好的環境,對此,我們不僅不能躲避,而且應當用行動去改造它。《陳毅市長》中的陳毅有一段話:“我聽說上海是個染缸,誰跌進去誰就會被染黑,我倒想看看,是它把我陳毅染黑,還是我陳毅把上海染成一個紅彤彤的新上海!”這纔是一個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崇高精神!我們應當學習這種精神,不僅做“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更要把那些骯髒的角落打掃乾淨,讓我們的整個社會更加完善,更加美好!

此致

敬禮!

彙報人:本站

XX年5月20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