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黨94週年思想彙報範文:黨的光輝照我心

來源:瑞文範文網 9.42K

思想彙報範文

建黨94週年思想彙報範文:黨的光輝照我心

敬愛的黨組織:

7月1日,使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四週年紀念日。學校將開展“黨的光輝照我心”等系列活動,讓我們全體師生共同瞭解九十一載的艱苦卓絕和榮耀輝煌譜。我們將用4-5次升旗儀式時間,簡要回顧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等偉大勝利的波瀾壯闊的歷史,重溫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實現復興的奮鬥歷程。

今天,我跟大家一起回顧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背景。中國是一個有着數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以自己的勤勞和智慧,曾經創造出世界上獨領風騷的燦爛文明。然而,當歐美一些國家從十七世紀中葉開始確立先進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又從十八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工業革命的時候,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統治者卻盲目地以中央帝國的“康乾盛世”而自傲,自我封閉,拒絕擴大與世界的交往,仍然陶醉於昔日的輝煌之中。而事實是,原來文明程度落後於中國的歐美國家,這時已遠遠地跑在了中國的前面。

盛世已蘊含着衰敗,落後就要捱打。到十九世紀中葉,急於向外擴張的英國,以鴉片和炮艦打開了清王朝這個封建帝國閉關自守的大門。外國列強對中國採用軍事的、政治的、經濟的和文化的壓迫手段。儘管中國在對外關係中仍保持着獨立國家的形式,但在實際上已被納入不平等條約體系,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嚴重破壞,清朝政府成爲“洋人的朝廷”。這種狀況,使中國一步一步地變成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中華民族淪落到深重苦難和極度屈辱的境地。

從鴉片戰爭開始,中國人民的反抗鬥爭從來沒有間斷過。可是,歷次反對外國侵略的戰爭也好,太平天國的農民戰爭也好,鼓吹愛國救亡和新運動也好,號召“扶清滅洋”的義和團運動也好,一次次地都失敗了。

要救國必須尋找新的出路。中國的先進分子從消沉、苦悶和彷徨中走出來,再次在心中燃起熱切的期待,一場巨大的革命風暴在孕育之中。19XX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的《青年》(後改爲《新青年》)雜誌,猶如黑夜中的一道閃電,掀起一場空前的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口號是“德先生”和“賽先生”,也就是民主和科學。當封建主義在社會生活中佔據支配地位的時候,提倡民主、反對獨裁,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有着巨大的進步意義。

1917年,列寧領導的俄國十月革命開闢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會主義從書本上的學說變成活生生的現實。它對中國革命產生了劃時代的影響,中國出現了一批贊成俄國十月革命、具有初步共產思想的知識分子。

綜上所述:中國共產黨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誕生,是近代中國社會及人民革命鬥爭發展的必然結果。今天是黨的九十一歲華誕,讓我們一起祝願親愛的黨:生日快樂!

此致

敬禮!

彙報人:本站

XX年7月14日

思想彙報範文

敬愛的黨組織:

我們黨一直強調“密切聯繫羣衆是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脫離羣衆是我們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在近期開展的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各級領導幹部通過多種方式深入基層、深入羣衆,瞭解民意、體察民情,讓羣衆真切地感受到我們黨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羣衆的信心和決心。

貫徹黨的羣衆路線,就要堅持把身子撲到羣衆中間,把根基紮在羣衆中間,把收益帶到羣衆中間。

要用實際行動取信於民。羣衆所看重是真真切切的實惠,注重的是實實在在的結果,而不是口號上和報告中的措辭。當人民羣衆的正當利益受到侵害時,當平常百姓的生活遇到困難時,當正常訴求長期得不到解決時,羣衆必然會有怨言,會有質疑。越是這種時候,我們的領導幹部越要想羣衆之所想,急羣衆之所急,把羣衆滿意放在第一位。把權力置於陽光之下,堅決抵制特權思想和行爲的發生,切實保障羣衆的合法利益,用實際行動解答羣衆的疑惑,爭取羣衆的信任和支持。

貫徹黨的羣衆路線,要站在羣衆的力場考慮問題。“人民羣衆是黨的力量之源,羣衆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領導幹部一定要站在羣衆的立場來考慮問題,廣泛地徵求羣衆意見,這樣才能制定出符合羣衆意願的政策和決策,才能得到羣衆的擁護和支持。試想在制定政策和決策時,沒有做到深入羣衆,瞭解羣衆的所思所想,徵求羣衆的所願所盼,只是通過坐在會議室裏開會研究或是趴在辦公桌上苦思冥想來決定,那出來的政策和決策不僅在科學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方面值得懷疑,嚴重的還會背離客觀實際,侵犯羣衆利益,受到羣衆不滿和抵抗,也與我們黨所代表的先進性完全背離了。

貫徹黨的羣衆路線,要充分發揮羣衆的力量。“知政失者在草野”,羣衆身在生產生活中,能夠切身地感受到各項政策的好壞與得失,也更清楚解決問題的方向和途徑。在開展任何工作的時候,我們都要廣泛調動人民羣衆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充分發揮羣衆的聰明才智。要保障廣大羣衆的知情權、參與權、話語權和監督權,積極開展問策於民、問計於民等活動,讓人民羣衆方便參與進來,樂意參與進來,出主意,想辦法,集思廣益。這樣才能保證讓人民羣衆在當家作主的基礎上,更好的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添磚加瓦。

黃葦町先生在《蘇共亡黨十年祭》中總結蘇共亡黨的原因時說:“蘇聯共產黨不僅被國內外的****勢力搞垮,還被她一直代表的工人階級和蘇聯人民拋棄。而這最後一點,是導致蘇共亡黨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前車之鑑,後事之師。一個政黨只有密切聯繫羣衆,植根於羣衆之中,才能永葆生機和活力,才能早日實現 “中國夢”的偉大復興。

此致

敬禮!

彙報人:本站

XX年7月14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