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法制到法治思想彙報

來源:瑞文範文網 2.97W

敬愛的黨組織:

從法制到法治思想彙報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離不開法治的引領和規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法治的保障和支撐。剛剛閉幕的黨的xx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立足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實際,直面我國法治建設領域的突出問題,明確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基本原則,提出了關於依法治國的一系列新觀點、新舉措,回答了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關係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對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隊伍建設、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作出了全面部署,迴應了人民呼聲和社會關切,必將有力推進依法治國進程,是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綱領性文件(摘自《人民日報》社論)。

平心而論,我國的法律制度建設相對比較健全和完善,涉及到社會、經濟和人們生活工作等各個方面,基本上都有法可依,但法制健全完善,並不意味着我們就已經實現了法治社會,法制是法治的前提,法治是法制的目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面對相對健全的法制,普通老百姓並沒有完全感受到法制的公平,問題正是我們據真正的法治社會還有相當長的距離,中央四中全會把議題“定格”在依法治國、依憲治國上,正是出於推動和加快由法制到法治的實現步伐。

實際上,從法制到法治的最大障礙就是有法不依,以權亂法和以權壓法,人們提起現實的司法不公和社會較普遍存在的信訪不信法、信權不信法等問題,矛頭都會直指這一現象,是權力干預司法所造成的後果。其實把所有司法不公的問題完全歸咎於權力的干預甚至壓制,也不是看待和分析問題的正常心態,如今社會存在種種司法不公的問題,除了權力干擾甚至壓制因素之外,還有利益與人們的意志信仰等諸多因素,可以說,無論是官員還是普通老百姓,不僅對諸多司法不公都有或多或少的責任,推動和加快由法制到法治,更需要我們每一個人付出努力。

記得前不久,筆者回老家聽說這樣一件事,兩戶村民因爲一些瑣事發生衝突,雙方大打出手,結果都住進了醫院,公安機關介入後,兩家爲了強調各自 “有理”,一方走“關係”之路,託付自己在縣裏黨領導的親戚過問;而另一方家境比較殷實,更相信“有錢能使鬼推磨”,就這樣雙方較起了勁,結果此事被羣衆舉報,當領導的親戚被處分,而收了另一家好處的辦案警察也因此受到處理,參與打架的兩家分別受到不同的法律追究,最後兩家都是後悔不迭,對法院的判決,不僅沒有異議,更埋怨自己“早知今日何必當初”,走關係的害了親戚,花錢賄賂的害了辦案警察,最後還是法律給了兩家一個“公道”。其實這樣的例子在坊間並不少見,發生矛盾出現糾紛,首先不是想到法律,而是希望通過權力和金錢來討回自己所謂的“公道”,這種對法律的不信任,不僅導致了很多司法不公,也往往把一些拗不過情面的領導幹部或司法部門人員“拖下水”,導致更多的司法不公,且越是司法不公,越是讓人對法律產生懷疑,進而陷入惡性循環。

推動和加快由法制到法治的進程,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避免權力干預甚至權力壓法是一方面,但教育普通老百姓樹立起高度的法治觀念,則更是不可或缺,中央四中全會公報中更明確強調: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其中的“全民守法”本身就是對依法治國的一種推動,只有全民守法並相信法律,在自身利益受到不法侵害時,能夠首先想到並習慣性的運用法律來保護自己,才能“倒逼”執法機關嚴格執法和促進司法公正。

依法治國看起來是個“大道理”,實際上他與每個人工作生活學習等各個方面休慼相關,如果我們每個人遵紀守法的同時,在遇到某些涉法問題時,消除可能干擾司法公正的權力、利益等心態,恪守法律的公正的信條,既讓自己乾淨,也讓法律乾乾淨淨。官員守紀,百姓守法,共同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司法就很難出現不公,法治的進程自然就會加快。

彙報人:

2019-11-08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