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轉正思想彙報(精選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66W

大學生就業轉正思想彙報(精選4篇)

大學生就業轉正思想彙報 篇1

如今大學生已不再是天之驕子,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已經成爲全社會都關注的新聞。今天我想談談我對大學生就業的一點理解。我認爲在大學生就業問題上,應該形成兩個共識:其一,大學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應當成爲衡量大學辦得好不好的重要指標之一。對於大學生就業問題,不僅要有當下的對策,還應有長遠的謀劃。其二,大學生就業作爲民生最基本的問題之一,需要社會、政府、學校、家庭和學生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如社會各界支持、政府加強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以及制訂調整合理就業政策、家長和學生就業觀念轉變等等,都是解決大學生就業的重要推動力。

世界經濟形勢的風雲變幻,突出地表現在勞動力需求與供給矛盾的加劇上。對高校來說,實際上就是破解金融危機對就業形勢普遍影響與大學生就業局部突破的難題。一是去年金融危機剛顯苗頭,要敏銳預見到可能給就業帶來的衝擊,儘早、儘可能多地聯繫用人單位來校進行各種招聘活動,力求搶佔就業先機。二是廣開門路,充分發揮校友、科研單位、學生家長、教師和在校學生爲畢業生謀職位。三是對家庭經濟貧困學生和零就業家庭學生給予特別的關注,學校採取“一對一”的幫扶措施,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和關係爲他們尋找“下家”。四是積極鼓勵、大力支持學生自主創業並提供配套支持措施,通過學生自主創業解決就業問題,並以創業帶就業,吸納更多的畢業生。五是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和邊遠地區就業。六是輔之以有針對性的大學生就業教育,不僅指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求實的就業觀,而且還從多方面提高他們實際的擇業能力。

從長遠來看,大學生就業難往往表現爲畢業生就業期望值與現實的差距導致的就業滿意度低,這是由於整個勞動力供給的結構發生了變化的原因。這就需要高校樹立新的發展觀和質量觀,以人才培養爲根本,努力培養適合社會需要的合格的和優秀的高級人才。要從多個環節入手,着力培養具有“寬口徑、厚基礎,高素質、強能力”的複合型人才。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調整學科專業,停招或減招不適應社會需要專業的招生人數,根據社會需要加大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和應用型專業建設。把碩士研究生分應用型和研究型兩個類型,根據社會不同的需求分類培養。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培養,從內涵上提高學生的能力。

大學生就業是高校發展的戰略問題,需要有全局性、前瞻性的眼光。大學生就業工作,要提到學校全局工作的高度、要作出全面的部署、要使之貫穿於學校各項工作的全過程。“三全”的就業指導思想,既強調就業率的提升,更注重就業質量的提高

面對世界性的金融危機,大家都在談論轉“危”爲“機”。中國高校確實應以人才培養爲根本任務,借“機”加快教學和科研體制改革,從深層次上改變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作出實質性的貢獻。

大學生就業轉正思想彙報 篇2

就業事關千家萬戶,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事關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是民生之本、穩定之基。當前,破解就業難題,第一位的還是解放思想。思想不解放,我們就會在原地打轉轉。同時,我們還要多管齊下,打出一套組合拳,通過各方的齊心協力,來破解就業難題。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難,是一種結構性困難,許多服務業、製造業崗位需要大量人手,而大學生缺乏對自身的準確認識和定位,就業預期比較高,抱有“精英心態”,總覺得自己是天之驕子,是黃金一代、象牙塔尖,該做“白領”,對普通就業崗位看不上眼,只想到大城市、大機關、大企業就業,總想一崗定終身。很多高校畢業生在就業機會面前,表現得“高不成、低不就”。

身爲一名應屆畢業生,就業在即。面對金融危機,就業越來越困難,身邊很多同學選擇了出國,考研。進一步學習不失爲一種好的選擇,但也無形中給兩年後的就業帶來更大的壓力。其實,我覺得造成就業壓力大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客觀上的經濟不景氣,就業崗位減少,另一方面是主觀上的,學生的就業觀。很多人都一窩蜂地涌向公務員,捧個鐵飯碗;另一部分人則祈求能到大公司當白領,賺錢多。一些比較“低層次”的工作就無人問津。當人們聽到大學生養豬,賣豬肉的時候,總是爲之驚愕。其實職業沒有貴賤,我們接受那麼多的教育,爲的就是能夠更好的發揮我們的潛能。誰說養豬不能造就一個億萬富翁呢,只要力氣使在刀尖上。中國之所以只是一個農業生產大國而非強國,在每一畝地所投入的勞動力與美國相比,要多出很多,就是因爲我們缺少將知識運用於基礎產業的人才,我們忽視了科技興農的重要性。這只是一個例子。大學生到基層中去,才能正真地更快地促進發展。因此,我覺得解決就業問題,不僅僅要政府企業努力拓寬就業渠道,增加就業崗位,也需要給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加強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的培訓。在平凡的領域,平凡的崗位中,更能夠展現個人的能力,才能。我覺得我們要適時而行,寧做雞頭不做鳳尾也不失爲一個好的選擇。

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除了需要國家、社會爲其創造就業平臺外,也需要高校畢業生自己轉變擇業理念,調整好就業心態。今後靈活就業、階段性就業、雙向選擇就業,將是一種常態。高校畢業生必須放正心態,放低姿態,先把自己當作普通一員,先就業、再擇業,先求生存、再求發展,先做社會成員、再做社會精英。

促進就業不僅是企業自身生存發展的需要,也是企業對社會應承擔的一份責任。這份社會責任既表現爲一定的法律義務,如公平地給予勞動者就業機會和就業待遇、保證勞動者接受培訓和教育的權利、爲勞動者依法繳納各種社會保險等,也表現爲一定的道德義務,如不輕易裁減僱員等。在最近有關企業“最佳僱主”的品牌評估中,除了傳統指標,如企業規模、品牌號召力等,“社會責任感”已成了評價僱主形象的重要指標。只有具備了社會責任感的企業,也纔會得到社會、員工的理解、認可和尊重。經濟危機之際,也是企業勇擔社會責任之時。危難時刻,企業在承擔促進就業責任面前,不是退避三舍,而是迎難而上,就會爲企業的形象多添一層光輝,爲企業的發展多積累一份無形資產。這樣的無形資產,不僅可以爲企業創造利益,更可以爲企業創造超越商業利益的價值。就業問題是一個帶有全局性、戰略性、根本性的大事情,它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和社會問題,因此,實現充分就業是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一個重要目標。當前,保就業就是保民生,就是保穩定,保發展。

黨中央、國務院及各級黨委和政府,對就業問題都給予了高度重視,把就業問題擺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重要位置。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國家立即採取了多項就業扶持政策,多管齊下服務高校畢業生就業,穩定農民工就業,促進城鎮就業困難人員等羣體就業。去年12月國務院對切實做好農民工工作做出了安排,今年年初召開常務會議專門研究部署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近日,又下發了關於做好當前經濟形勢下就業工作的通知,對就業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做出了具體部署。全國各地也紛紛出臺政策,引導就業,服務就業,促進就業。

無論是促進中小企業、服務業發展,還是優化經濟發展軟環境,雖然不能立竿見影地解決當前的就業問題,但這些措施是解決就業問題的長久之策,需要各級政府持久地、細緻地耕耘。

大學生就業轉正思想彙報 篇3

尊敬的黨組織:

身爲一名在校的大學生,我一直關注各種動向,尤其是現在出現的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這也促使我們要不斷的努力,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正確的就業理念決定正確的行動,正確的行動纔會產生正確的結果。大學生在目標和角色意識上定位模糊,即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也沒有明確的求職目標,而這種自我認知以及對社會認知的缺失,是導致許多大學畢業生不能順利就業的原因之一。通過調查發現,我國大學生對市場和社會變化的關心度較低,多數學生不能把興趣、愛好與自己所學專業妥善結合,

嚴重缺乏對畢業後人生路程的準備,對自己有多大潛能一概不知,到了畢業時就會出現就業恐慌現象。據國內各大城市舉辦大型人才交流會統計,大學生交流會對接成功率只在30%左右。多數學生參加人才交流會都抱有一種“趕集”的心理,無目標、無準備,碰運氣,結果造成許多畢業生有意向而沒有信心,有信心卻準備不足的現象。近年來政府爲鼓勵大學畢業生創業,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在多方面爲大學生創業創造環境,而多數大學生則感到創業艱難,多方面準備不夠,缺少充足的勇氣和決心,只有少數大學生認爲就業找飯碗不如創業謀發展,勇於投身創業。

在調查中發現,當代大學生在就業期間缺少社會、校方的指導服務,更缺乏對就業、擇業的自身研討。我國高校目前基本都開設了大學生就業指導課,但還處於起步階段,還有許多方面需要不斷完善和提高。在走向社會前,大學生也很少分析人才市場需求信息,不能在充分調研分析後選擇地域、行業、企業來就業。另一方面,現實情況表明,從大學學到的課程知識與實際工作崗位缺乏聯繫。多數用人單位認爲,應屆畢業生到崗工作,學什麼專業幹什麼工作,但實際知識應用率很低,而且多數學生表現出所學過的知識轉化不出來,不能變成自己在崗的實際能力。

大學生就業轉正思想彙報 篇4

敬愛的黨組織:

XX年3月3日全國政協十屆第五次會議在北京召開,3月5日第十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最近學習總結了“兩會”精神,作爲一個大四的學生,特別想談談自己關於大學生就業方面的感想。一方面就業是每個大學生必須面臨的選擇;另一方面瞭解就業方面的信息有助於我們大學生更好就業和擇業。大學生提前瞭解國家方針政策以及剖析自身性格特點是很有必要的。

根據我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介紹說,今年高校畢業生將達到611萬,又加上XX年的就業形勢比較嚴峻,所以今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也是同樣的嚴峻。

的確,現在高校畢業生面臨找工作難的問題,而這一問題背後又有哪些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呢?

首先,高校畢業生剛從象牙塔走向社會,自我認知度較低,不能充分融入社會,存在“眼高手低”這一現象。但是應屆高校畢業生往往缺乏的是實際工作經驗,而許多用人單位很看重工作經驗,這就造成了選擇與被選擇之間的矛盾;其次,現在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是,很多事業單位和民營企業嚴重缺乏人才,而數以萬計的大學生卻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這一矛盾的始發點當然要從大學生和企業說起。很多大學生對自己的期望值很高,在與現實的對壘中,很顯然是後者的勝利,從而導致就業難的局面;再有,從中國整個大的就業環境分析,中國社會需要的是勞動密集型人才,就是所謂的“藍領”,而大學生的期望門檻是“白領”一族,這勢必導致用人與就業方面的矛盾。

所以在這次“兩會”中提到的關於安置大學生就業問題,國務院出臺了以下措施:

第一,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到城鄉基層、到中西部地區去。這就要求大學生在自我認知上有一定的提升,在人生觀價值觀上的轉變;

第二,鼓勵中小企業、非公有制企業地吸納大學生。這就從政策層面放寬了就業的門檻,鼓勵多吸納大學生人才,進而促進大學生的就業;

第三,鼓勵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這也是國務院提倡的以“就業推動學生創業,創業帶動社會就業”這樣新的就業渠道。

作爲一名高校大學生,對於就業擇業問題,我覺得個人的職業規劃很重要。職業規劃的就是從現在就開始做起,使未來更成功。着手現在,是一種腳踏實地的實幹奮進的人生態度。規劃未來,是一種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徵,在性格方面也各有差異,這就使得職業規劃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是大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職業規劃不僅是對未來就業的指導,更是在鞭策我們該怎麼度過大學生活。目標已經在前方,每一天我們都會有新的任務,新的使命,讓每一天的我們都站在夢想的路途,今天的一小步堅持或許會是明天的一大步飛躍。

在“兩會”中提及的促進大學生就業的措施,是我們在進行大學生職業規劃時應當考慮的。端正自己的態度是前提,要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觀,將國務院倡導的在基層就業結合自身,進行規劃。並且在大學期間,不斷培養自主創新能力,將被動的就業轉變成主動的創業,真正爲夢想而奮進,朝着目標向前。人們都說逆風的方向,更適合飛翔,在如今尤其艱難的就業環境中,我們唯有先進行職業規劃,結合自身性格優勢分析未來就業方向,再端正就業態度,最後在實踐中努力,纔會有成功的那天。我是經管系學生我很喜歡金融行業,所以我從進校開始就努力給自己規劃,學習並通過了國家證券從業資格考試,XX年10月22號學院舉辦了大型的畢業雙選會,就在這一天我面試上了一家證券公司。所以我認爲在大學期間一定要找準自己的目標,做好職業規劃,並努力去實現。

上就是我對就業擇業方面的體會,請黨組織考驗我!

此致

敬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