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紀念日“走進抗戰歷史”活動總結

來源:瑞文範文網 1.76W

陳崎嶸:在歷史的記憶中沉思

抗戰勝利紀念日“走進抗戰歷史”活動總結

——中國的網絡作家“走進抗戰歷史”採訪採風小分隊活動小結

中國的網絡作家“走進抗戰歷史”採訪採風小分隊活動即將圓滿結束,今天,我們在此次活動的終點站懷化,在中國共產黨建黨94週年這個特殊的日子,進行小結,對整個活動作一次全面梳理、回顧總結,以便畫上一個圓滿句號,並立此存照,記入中國的網絡文學發展史。

可以說,中國的網絡作家“走進抗戰歷史”採訪採風小分隊活動,是中國作協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的重點活動之一,是我們高度重視、精心設計的活動,是我們傾注了濃烈情感、投入了很多人力財力的活動,是我們充滿期待、寄予厚望的活動,也是爲網絡作家量身定製的活動。據粗略統計,共有43名網絡作家(其中有八九位“大神”)、16家文學網站的20名編輯、3家中央級媒體記者先後參與活動。活動選擇了2019年抗戰歷史中具有代表性的7個地點,小分隊穿越6個省市,歷時10天,行程5300餘公里,換算成華里是1萬餘里,這也就算得上是一次“萬里長征”。當然,我們是乘坐高鐵、飛機“走”的。

回想9天前,我們在京城盧溝橋畔舉行慷慨激昂的出發儀式;然後直下關東,參觀“九一八”事變紀念館,追溯抗戰的起點;西上靈丘,在首戰大捷的平型關戰場遺址喬溝遠眺;半夜飛赴齊魯,置身於臺兒莊血戰現場,撫摸當年被洞穿的累累彈痕;接着南下鹽城,探尋新四軍軍部重建的艱難歲月;又走進虎踞龍盤的古城南京,祭奠30萬被屠戮的無辜同胞,並與莘莘學子交流網絡文學的現狀和網絡作家的責任;最後駐足芷江,回望當年日寇代表奉上投降表書的歷史性鏡頭,與經歷過當年受降狂歡活動的老兵交流併合影。我相信,這次活動會給大家留下深刻而難忘的印象,對今後的網絡文學創作產生潛移默化而積極有益的影響。

必須指出,這次活動創造了我國網絡文學的多個第一:第一次組織這樣政治色彩鮮明、紀念意義獨特的網絡文學活動,第一次組織大規模的知名網絡作家採訪採風活動,第一次實現了網絡作家與文學網站的深度融合,第一次採取點線結合、有分有合的活動方式,第一次把採訪採風與專業研討結合起來。我同樣相信,這次活動必將載入中國的網絡文學的歷史,大家手中的活動小冊子、小帽子,將成爲珍貴的、有特殊價值的史料。

在盧溝橋舉行的出發儀式上,我曾提出了希望大家此行思考的10個問題,這就是:(一)、爲什麼一個蕞爾小國敢於侵犯我泱泱中華?(二)、爲什麼抗日持久戰會延續2019年、死傷幾千萬?(三)、誰是抵抗侵略的中流砥柱?(四)、決定抗戰勝利的根本因素是什麼?(五)、抗戰給中華民族留下了什麼樣的精神遺產?(六)、如何確保殘酷的戰爭和歷史的悲劇永遠不再重演?(七)、中華民族該以什麼樣的形象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八)、當代青年應當怎樣熱愛祖國、感恩人民、回報社會?(九)、中國的網絡作家的時代使命和社會責任是什麼?(十)、有抱負有作爲的網絡作家應當創作什麼樣的作品?

從剛纔21位參與活動的網絡作家和文學網站主管們談的認識體會看,大家對上述10個問題,都有了或多或少、或深或淺的理解和體會。我認爲,在以下6個問題上,大家獲益匪淺,思考較爲深入,形成了一些重要共識:

第一、關於日寇侵華戰爭爆發的起因:一是外因:即日本軍國主義和一批戰爭狂人早已包藏了侵略並殖民中國的狂妄野心,一旦他們認爲時機成熟,便會付諸行動。所以,日本軍國主義侵華戰爭遲早是要爆發的,無非是早一點、還是晚一些的問題,是“九一八”、還是“八一九”的問題。二是內因:當時中國國內政局混亂、軍閥混戰、全國形同散沙,綜合國力薄弱、軍事裝備落後,民生凋敝、民心軟弱渙散。

第二、關於抗日戰爭持久戰問題。這是由中日兩國軍力、綜合國力所決定的,亡國論和速勝論都是不對的,此消彼長、相互轉化,必定經歷戰略防禦、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再加上外部國際形勢的因素。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同志在《論持久戰》中曾對此作過科學而精闢的分析,後來抗戰的事實證明,毛澤東同志當時的分析和判斷是完全正確的。

第三、關於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問題。各地抗戰紀念場館用大量事實和圖片、影像史料回答了這一重大問題:中國共產黨是中國抗戰的中流砥柱。一是中國共產黨最早和最全面提出關於抗戰的政治主張、戰略和策略,並一以貫之、身體力行,這是中國抗戰取得勝利的基礎。二是第一個取得平型關大捷,並深入敵後開展廣泛的游擊戰爭,振奮了抗敵士氣和民族精神。三是教育組織動員民衆,促使全民族覺醒,形成人民戰爭汪洋大海。全民覺醒、全民皆兵是抗戰取得勝利的最主要因素,而這兩件事主要是由中國共產黨做的。四是在抗戰後期,敵後根據地成爲與日寇作戰的主要力量。五是採取和解、包容、鬥爭和適度妥協的方針,團結推動國民政府從總體上堅持了抗戰。

第四、關於國民政府及國民政府的抗戰問題。國民政府及國民政府在前期採取“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有過不抵抗行爲。全面抗戰爆發後,有過積極的正面抵抗,也作出了巨大犧牲;後期有抵抗有妥協有內耗。總體上是被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國際反法西斯力量推動着進行了抗戰。還有一點,要把國民政府與廣大國民革命軍將士區分開來,把國民政府中的主和派、投降派與主戰派區分開來,充分肯定後者的民族大義和犧牲精神。這纔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纔是中國共產黨人實事求是的態度。

第五、關於抗戰給中華民族遺留的精神財富問題。一是抗戰促成了全民族的真正覺醒和空前團結,徹底改變了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增強了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二是弘揚了愛國主義精神,孕育了國家安危至上、民族利益至上的理念。三是體現了面對強敵敢於拼搏、爲了國家勇於犧牲的精神。四是開闊了中國人的國際視野,催生了中國人的大國意識,中國人逐步學會把中國的前途命運與國際力量聯繫起來,開始融入國際政治和經濟體系,使中國成爲國際社會有影響、負責任的一員。

第六、關於中國的網絡作家的責任。一是時代責任:作爲民族的一分子,作爲社會的一員,都負有一種責任。如果說在抗戰時期中國青年的責任是救亡圖存、殺敵報國的話,那麼,今天中國的主題就是強國富民、和平崛起,而當代青年和網絡作家的歷史責任就是促進強國富民、和平崛起。當今世界,仍然是實力PK、發展競爭。在這種新型的競爭中,中國不是和平崛起,就是淪爲二三流弱國。我們一定要有這樣強烈的民族危機意識。二是社會責任。就是要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提升中國社會的文明程度,增進整個社會的公正與和諧。我們的網絡文學就是要擔當起這樣的功能,發揮文學作品潤物無聲無形,但有長效、有價值的獨特作用。三是文學責任。文學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更是一個民族情感世界豐富性和精神境界高度的形象圖譜。有沒有扛鼎之作、巔峯之作,是檢驗一個大國文化是否繁榮發展的重要標誌。網絡文學應當出大作,網絡作家中應當有大神,更應當有大師、巨匠。我們網絡作家有責任與傳統作家一起,自覺承擔起這樣的文學責任,共同構建我國社會主義文學的高原和高峯。對於從事抗戰題材創作的作家而言,則有責任創作出全面深刻宏闊地反映中國抗戰全貌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歷史的鴻篇鉅製,推出中國版的《戰爭與和平》,推出當代版的《苦菜花》《鐵道游擊隊》。對此,我們充滿期待。

中國的網絡作家“走進抗戰歷史”採訪採風小分隊活動給我們提供了許多重要啓示。主要有:

啓示之一:參與活動的網絡作家和文學網站的主管們多人談到,大家以前讀過一些關於抗戰的教科書,看過不少抗戰影視劇,對於抗戰歷史多少有些瞭解。但這次走實地,到現場,聽到的,看到的,無論是就豐富性、生動性,還是真實性、共鳴感,與那些書面的、網絡的資料不可同日而語。不少網絡作家由衷地說,與現場相比,歷史教科書實在太簡單了。當站在大屠殺紀念館時,有一種哭不出說不出的感覺。好像30萬冤魂在頭頂回蕩。“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就啓示我們:網絡作家雖然是在網上創作,創造的大多是虛擬世界,但同樣需要真實世界作支撐,需要現實領悟啓發靈感;同樣需要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接上地氣、沾上人間煙火味。與現實現場保持密切接觸,感知生活、獲得靈感,既是網絡文學創作的實際需要,也是網絡作家走向成功、成爲大師的必由之路。

啓示之二:這次採訪採風活動,從抗戰起點始,至抗戰終點止,目的就是爲了讓大家瞭解2019年抗戰的全過程,瞭解抗戰的挫折與勝利的成因。我們看到了漫長抗戰過程中中國各民族、各階級、各階層、各種政治力量、各種社會勢力的種種表現,看到了我們民族作出的巨大犧牲,看到了我們民族極其閃光的基因。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在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危難之際,相當一批敗類軟弱、自私、背叛、投降、助敵,淪爲漢奸賣國賊。這就啓示我們: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國家觀、民族觀、文化觀,實事求是地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做到客觀、公正、理智、包容,不抑善、不隱惡,一是一,二是二,有好說好、有壞說壞,經得起實踐的檢驗、時間的檢驗、人民的檢驗。

啓示之三:這次採訪採風活動受到沿途各地黨政領導、作協(文聯)的高度重視和熱烈歡迎,他們爲我們小分隊活動提供了大力支持,作出了周到安排。說明大家對抗戰勝利70週年紀念活動很重視,說明大家對網絡作家、網絡文學很重視,說明大家對作協工作很支持、很理解。這就啓示我們:選擇和設計網絡作家的社會活動或公益活動,必須從時代和社會的需要出發,要抓住時代的焦點和社會的熱點,這樣才能獲得廣泛支持,收到良好效果。

啓示之四:在這次活動中,參與活動的網絡作家表現出極高的自覺性和極強的組織觀念,思想端正、思考深刻,態度認真、精神飽滿,聽從指揮、服從安排,遵守紀律、嚴格自律,相互尊重,互幫互助。沒有中途因故請假掉鏈子,沒有任何安全事故,沒有生病不舒服,沒有任性和撒嬌,更沒有埋怨和牢騷。許多方面超出我們的預料,許多事情令人感動。剛纔的總結交流觀點正確、思想深刻、充滿激情、文字形象。其認真、其深刻、其生動,其水平,一點不亞於傳統作家。這就啓示我們:要正確認識評價網絡作家。不僅對網絡文學作品應當歷史地公正地認識,而且對於網絡作家的政治意識、集體意識和紀律觀念,也應當深入瞭解、給予客觀評價。從而更加熱心地做好團結聯絡服務網絡作家、積極正確地引導網絡文學的工作。

作爲一次有確定主題和時間限制的活動,不得不宣佈結束。但網絡文學的發展方興未艾、前程未可限量;網絡作家生逢其時、大有可爲。作爲活動策劃者組織者的我們,衷心希望參與活動的網絡作家和文學網站的朋友們以這次活動爲起點,繼承先烈遺志,弘揚抗戰精神。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同時,從抗戰歷史中“走出來”,站在更高的層次和更廣的視角,俯瞰人類社會的發展軌跡,認清社會發展的規律和主流,從而自覺認同和接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清文學發展的規律和網絡作家的歷史使命,從而努力創造中國的網絡文學新的輝煌!

朋友們,同志們,我們一路走來,度過了難忘的10天時間。10天,在漫長人生的3萬多天中,僅僅是短暫的一瞬。但因爲生活內容的獨特,同行對象的特殊,其多重收穫和人生意義遠遠超越平時的一個月、甚至一年。作爲花甲之年的我,有緣與大家同行,有機會和胡殷紅、馬季、程其營、王婉、李墨波等中國作協的同志們一道爲大家服務,深感榮幸,並由衷感謝大家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10天中,我被青春和文學所包圍、所裹挾、所感染、所融化,感覺自己精神煥發、“青春”萌發、激情迸發,詩興勃發。沿途創作了7首新詩、8首舊體詩,表達自己對那段抗戰歷史的記憶和沉思,記錄我們這次活動的感悟和所得。現選出其中的一首,作爲本次小結的結束語,也算爲大家送行:抗戰採風慷慨行,一路似聞大刀聲。山河淪陷血與淚,將士禦寇死猶生。赤幟凝聚民衆氣,國殤重鑄中華魂。網軍承繼先烈志,鍵筆凌雲泣鬼神。

最後,祝大家返程順利、創作豐收,身體健康、愛情幸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