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的分類你知多少?又該怎麼做

來源:瑞文範文網 1.31W

隨着我國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以及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均生活垃圾產生量仍將呈上升趨勢,垃圾處理需求日益迫切。那麼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的是關於垃圾分類的宣傳,希望大家喜歡!

生活垃圾的分類你知多少?又該怎麼做

【生活垃圾分類】一

它垃圾桶,廢電池專用垃圾桶……隨手一抓一大把。可是,政府這樣做是爲什麼呢?還不是爲了提高民衆的垃圾分類意識!但是——真正這樣做起來的又有幾人? 一天,我像往常一樣,想把剛喝完的牛奶殼,丟進垃圾桶。可這時,卻遭到了母親的阻止。“有沒有聽過一句話,叫變廢爲寶。”母親一臉嚴肅,語重心長地對我說,“牛奶殼是可回收垃圾,工廠經過加工處理,把”他”變成一樣新的東西,賦予“他”新的生命。知道嗎?你平常扔的,許多都是寶貝!”我有點不服氣,心想:丟個垃圾而已,那麼麻煩幹什麼,不過又好像有道理!於是問:“果皮果核也有用嗎?”“當然!”母親不假思索,立刻回答道,“雖然它們是廚房垃圾,但是,它們腐爛後,會化爲養料,滋潤土地,也可以稱得上是有機化肥呢!”“哦,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我迫不及待想找到方法。“你注意到了嗎?馬路上,大街上,有許多標着“可回收”的綠色垃圾桶,可回收垃圾的家都在哪兒!”母親邊笑邊說,彷彿看到了未來人人注重垃圾分類的希望。我又問:“那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又是不可回收垃圾?”母親極其有耐心的說:“金屬製品、玻璃製品、鐵製品、塑料製品、橡膠等都是可回收垃圾。像磚頭、瓦礫、衛生間廢紙等是不可回收垃圾。 自從那次後,我對母親佩服得五體投地,也是那次後,我才注意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 最後,呼籲大家“垃圾變爲寶,綠化環境好”“垃圾分類,從我做起”。

【生活垃圾分類】二

我是二年級的一個小姑娘,對垃圾分類意識可強了,現在都成了爸爸媽媽、老師同學眼中的垃圾分類“小保姆”了。 上幼兒園時,老師就已經對我們的垃圾分類進行了教育,當時對垃圾的分類充滿了好奇,也從那刻起,我知道了環保的重要性。所以平時我都不隨地亂扔垃圾在地上。會對外婆把大量的菜葉、紙巾、花生殼等裝入同一個袋子扔出去提出小抗議,“外婆,外婆,垃圾要分類,垃圾要分類的”,媽媽聽到了,總會說我是垃圾分類的“小保姆”。 讀一年級了,記得有一次,老師組織我們參加中海社區裏“小義工”活動,我們拎着大垃圾袋向小區走去,發現有好多人都不注意環境衛生,地上都有不同的垃圾散落在那裏。於是,我們繞着小區走了好幾圈,真是累得滿頭大汗啊!活動結束後,將收集到的垃圾進行了分類,老師還特意叫我來跟同學們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同學們聽得一愣一愣的,都張大嘴巴嘰嘰喳喳地說:“垃圾分類還有這麼多學問的!”“原來碎玻璃片、塑料衣架都是可回收垃圾!”“垃圾還可分四類: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其它垃圾。”……李老師在一旁悄悄爲我豎起大拇指,好像在說這個垃圾分類“小保姆”真牛! 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方,我們要保護我們的地球,我們要讓周圍的人們都能做好垃圾分類,變廢爲寶減少污染。垃圾分類,是一種文明進步。我會繼續將垃圾分類進行到底,做好這個“小保姆”!

【生活垃圾分類】三

今年暑假老師給我們佈置了一個特別的作業。一個有關於垃圾分類,生活垃圾三化四分的作業。

平時在學校裏,在家裏,在馬路邊。都可以看到一些關於垃圾分類的宣傳語。所以多多少少我對垃圾分類還是有一點了解的。不過什麼是生活垃圾三化四分呢?我還真不知道爲此我和媽媽特地上網查了查。原來生活垃圾三化四分是指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做入分類處理。這下我明白啦。通過上網查閱資料,我知道了。現在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越來越多,對我們的環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和影響,也給我們的社會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對我們的身體也會造成了不小的危害,以前我都不知道原來垃圾對我們的生活有如此大的影響,現在我知道了,只要我們每一個人從自己做起,從美個家庭做起。平時注意垃圾分類。相互宣傳有關生活垃圾三化四分的知識,告訴他們這樣做好處。讓大家知道垃圾給我們的生活與環境帶來的危害。我相信大家都會很願意這樣做的。

想到這我對媽媽說,那我們去我們的鄰居家問一下他們家有沒有進行很好的生活垃圾分類吧,如果沒有的話,讓我們跟他們說一下,告訴他們垃圾分類的好處好不好?媽媽說可以呀,這個主意好!於是我和媽媽從網上。整理了一些有關垃圾分類的宣傳圖片和有關垃圾分類三化四分的一些好處介紹進行了下載複印。我和媽媽拿着這些東西就往鄰居家去!就這樣,半天的時間過去了,我和媽媽累得氣喘吁吁的跑了十幾家人家。我和媽媽把我們整理的有關垃圾分類的宣傳圖冊拿給他們看,並和他們說了有關於垃圾分類的好處。他們聽了都連連點頭說好,其中有兩個人家主動願意和我們一起進行垃圾分類的宣傳活動呢!雖然挺累的,可是我們都可開心了!

如果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從自己做起,從自己的家庭做起,進行生活垃圾分類。做一個小小的垃圾分類宣傳員。我們的環境會更加美麗的!空氣會更加清晰,藍天更藍,白雲更白。讓我們大家一起爲我們的垃圾分類盡一份力吧!

【生活垃圾分類】四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施行,上海開啓了生活垃圾分類 “強制時代”。按照總體部署,繼上海之後,全國另外45座城市也將跟進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

實行生活垃圾全程管理,關係廣大人民羣衆生活環境,關係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推進垃圾分類不僅可以有效利用可回收物,變廢爲寶,保護環境,它還是一個城市管理能力和市民素質的綜合體現,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標誌,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事實上,不僅北上廣,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已深陷“垃圾圍城”困局。發展越快垃圾越多,垃圾堆正像日益逼近的高牆把城市空間越擠越窄,所以從源頭減量入手,實施垃圾分類回收已是不得不爲、刻不容緩。

早在幾十年前,德國、日本、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就開始了垃圾分類的持久戰。經過長達半個世紀的磨合,目前有些做法已經比較成熟並取得了良好效果。1993年,原建設部出臺《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我國多次制定相關垃圾分類規則,陸續推進實施也已有20多年曆史,但由於各種原因,我國垃圾分類工作推進十分緩慢。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垃圾分類的法律體系不健全,對垃圾分類的標準和具體做法,相應的獎懲措施沒有明確規定。上海在立法方面走在了前邊,填補了空白,爲其他城市提供了可以借鑑的寶貴經驗。

然而,垃圾分類關係千家萬戶,涉及人們思想觀念、行爲方式、生活習慣的改變。“最近每個早晨都要接受居委會大媽的靈魂拷問:你是什麼垃圾?”“因爲懶得丟垃圾,所以儘量不生產垃圾,所以少吃……”近來,很多段子道出了人們被垃圾分類“整瘋”了的情緒。習慣是長期養成的,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生活垃圾分類要取得明顯成效,需要幾十年甚至幾代人的堅持與努力。在這個過程中,政府和相關部門還是要保持足夠的耐心,要包容百姓的難處,要堅持不懈地引導。長遠來看,垃圾分類將會日漸深入人心,成爲順水推舟的事。

主動走向現代文明,需要克服一點成長中的不便,甚至痛苦。從“一扔了之”到像整理自家衣櫃一樣打理垃圾,便與不便之間無疑還有漫長的路要走。垃圾分類一小步、人民文明一大步,爲了山更青水更綠城市更美好,我們值得費點力。遇到麻煩調侃幾句,無關大礙,但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得明白一個道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首先需要我們自己付出實實在在的努力,因爲我們都是追夢人。

一屋不潔何以潔天下。管好自家的垃圾桶,是中國社會向現代文明進發的路途當中的一個必經節點。做好垃圾分類工作,看似很小很細很具體,卻是對社會精細化治理能力的一場實質性演練,需要各方治理力量的協調配合。這項工作的成效高低與進度快慢,將是對我國社會治理水平的一場檢驗,也是對我們嚮往美好生活的真誠度作一次實質性測量。我們應該以足夠的自信和投入,完成這場“測驗”。

【生活垃圾分類】五

繼上海出臺法規實行強制垃圾分類後,北京也要推動垃圾分類立法,但垃圾分類標準與上海並不完全一致。近日,垃圾分類相關話題在網上持續引起熱議。網民對垃圾分類普遍表示支持,但在具體執行中引發的討論,也值得關注。

垃圾分類政策好不好,十個人裏可能有九個人會豎起大拇指。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要想達到預期的效果,關鍵還在於是否在推行上動了真格,是否讓每個人都切實感受到垃圾分類的緊迫感,是否都認識到了這項舉措與自身的利益息息相關,是否充分考慮到不同地區、不同人羣的實際情況。全國46個重點城市將在20xx年底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認真梳理輿情,迴應羣衆關切,也是目前這項工作能否順利推進,不能忽視的重要因素。

垃圾分類動真格值得點贊,但不能忽視執行過程中造成的生活困擾。比如,有的地方推廣掃碼扔垃圾,但稍有不慎就會出現個人隱私與公共事務之間的越界;有的小區投放時間限制太死,早出晚歸的上班族無法按時按點傾倒垃圾;更不用提不同城市垃圾分類標準不一,好不容易養成的意識到了另一個地方需要從頭再來……這些現象都說明,垃圾分類需要一個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較真碰硬,關鍵還得循序漸進。從“你是什麼垃圾”的網絡段子,到“吃飯10分鐘,分類半小時”的日常吐槽,再到“乾溼垃圾”的品類之爭,可見垃圾分類是一場從理念到行動的全方位變革,需要付出相當的認知、溝通和執行成本。分攤垃圾分類的制度成本,只依賴志願者短時間的提醒遠遠不夠,單靠強制手段集中推行也不現實。讓參與主體更加多元、更加廣泛,才能更有效果。比如,廠家可以在商品包裝上添加垃圾分類建議;再比如,將垃圾分類的理念浸潤到教育當中等等。

任何一項公共政策的施行,都需要一個臻於完善的過程。重點在於,如何能夠在這個過程中儘量減少羣衆的困擾、降低轉型的成本。20xx年北京奧運會前夕,北京地鐵開始實行安檢,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在城市地鐵道路上進行安檢。10多年過去,從奧運會的特事特辦到變成常態保留,地鐵安檢已經成爲北京百姓的日常。如今不斷改善和提升工作效率的北京地鐵安檢,用十年檢出116萬違禁品的成績,爲民衆樹起一條安全保障線,更培養出了坐地鐵配合安檢的日常習慣。可見,任何政策的推行都需要規範和完善,任何習慣的養成都要靠自發和自覺。

說到底,垃圾分類不只是一個文明意識的問題,也是一個基層治理的命題,既需要細密周全的考慮,也需要靈活人性的執行。從上海到全國各地,有經驗也有教訓,有掌聲也有怨言。比起簡單的通知和要求,規範標準統一、更多主體參與才能營造出可持續的氛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