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端午節國旗下講話稿(精選1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92W

中國端午節國旗下講話稿 篇1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到了,我們吃糉子、賽龍舟,都是爲了紀念那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迄今二千五百年前,楚懷王昏庸無度,屈原好心相勸,楚懷王不僅不聽,還把屈原流放在外。後來屈原聽說秦國滅了楚國,悲憤到極點,就在農曆五月初五這天,跳汨羅江自盡了,人們聽說後,就去打撈屈原的遺體,結果沒有打撈上來,人們就用葉子包着糯米餵魚蝦,爲了讓它們別去咬屈原的遺體,慢慢的這就成了習俗。

中國端午節國旗下講話稿(精選17篇)

今天一大早,奶奶就蒸好了一大鍋糉子,還有雞蛋和大蒜,糉子有豆沙餡、棗子餡還有純米餡的,我最愛吃純米餡的,因爲純米餡的淋上蜂蜜和白糖又香又甜,好吃極了!吃完糉子,我們就去看龍舟賽了,一艘艘漂亮的龍船在江面上飛馳,有趣有刺激!還有捉鴨子比賽,滿江面撲騰的鴨子,被快樂的人們追趕着東飛西跳,好玩極了!

端午節可真有意義啊!我們一定要繼承併發揚屈原的愛國精神!

中國端午節國旗下講話稿 篇2

老師們、同學們!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發出“端午節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當我們還沉浸在西洋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據可靠消息說“亞洲某國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爲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

聽到這種消息,中國人除了驚訝只有尷尬,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幾項慶祝活動,更重要的是,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富,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如今,這個擁有多年曆史的傳統佳節眼瞅着即將成爲他國的國家遺產,我們將有多麼尷尬?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糉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溫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着“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並能運用繁體字?連文字都不認識又如何瞭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紙,我國造紙工業化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日本或韓國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的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就拿端午節來說,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爲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人着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麼?有句話說的好:只有民族的纔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中國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如今都面臨着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藉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態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着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同學們,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中國端午節國旗下講話稿 篇3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明天是我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是春末夏初我國民間最盛大的一個節日。中華五千年的歷史留給了我們許許多多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傳統習俗就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習俗除了是一種習慣之外,更代表着文化文明和民族的認同。但遺憾的是,現代國人在越來越熟悉西方節日的同時,也以更驚人的速度遺忘着自己的歷史。就比如端午節,大多數人恐怕只知道吃糉子的一種習俗吧!而端午的其它一些習俗已經遠離我們而去。

第一種說法,也是關於端午節流傳最廣的說法,過端午節爲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的詩人屈原。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的三閭大夫,眼見國家處於危難之中,卻無法挽救,他日夜憂愁,最終投汨羅江而亡。楚國民衆知道後十分哀傷,駕船奮力營救,爲了不讓水中的魚蝦把屈原的身體吃掉,他們就在江上划着龍舟、敲鑼打鼓,希望能將魚蝦趕跑;還用糉葉包米飯作成糉子,投到江裏餵給魚蝦吃,希望屈原的身體不要受到傷害。年年歲歲,這個習俗便流傳下來,這就是端午節划龍舟、包糉子的由來

第二種說法,是比紀念屈原更古老的的說法,過端午節爲了“除瘟去病”。端午節正值農曆五月,天氣漸熱,各種蚊蟲開始出沒,容易引發疾病,所以五月又有“惡月”之稱。古人在五月以安息靜養爲養生原則,有的地方還用“天中五瑞”即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山丹五種植物來祛毒。因此,“除瘟去病”是中國普通百姓過端午的一大主題。

過端午節還有第三種說法,是爲了“祈雨”。端午時節正是水稻生長的旺盛時節,而此時雨水稀少,因此人們借包糉子,來引誘天公下雨。另外端午這天賽龍舟也是爲了求雨,人們攪得水面天翻地覆,是爲了不讓龍王躲在水底下,要把“真龍”引出來。

由此看來,一個端午節就包含了非常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對端午虔誠的紀念,無疑展現了我們華夏禮儀之邦的高尚傳統。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着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比如,春之將至時,人民以美好的祝福表達對未來的希冀,這是中國人賦予春節的原始意義,而清明後的播種和中秋的收穫,更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勤勞、善良的品質……

傳統節日背後流傳的是悠久的歷史、輝煌的文明,積澱的是廣博的底蘊和千年不變的民族精神。面對祖先遺留下來的歷史文化,作爲後人,每一個炎黃子孫,除了要了解我國的傳統節日,更重要的是要自覺做一個傳統文化的維護者和傳承者。從詩經的嚶嚶囈語,到楚辭漢賦的鋪採摛文,從七夕的金鳳玉露,到重陽的登高賞菊,從秦腔的底蘊悠綿,到京劇的唱唸坐打,中國的傳統文化,在華夏浩繁的史帙中顯得那樣熠熠生光、璀璨奪目。

我們是中華民族未來的棟樑之材,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就讓我們一起努力,讓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生生不息的延續下去,讓華夏文明在世界大地上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謝謝大家!

中國端午節國旗下講話稿 篇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農曆五月初五,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糉子、喝雄黃酒等形式來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非常哀痛,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身體。有的漁夫拿出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希望魚龍蝦蟹吃飽了,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有的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希望暈倒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爲棕子。

郭沫若評價屈原爲“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浪漫主義詩歌之先河,創立了“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的楚辭文體;發明了“惟草木之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香草美人傳統。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絕的才情,似河流匯聚成海一般,浩瀚無垠。我國文史上最長的抒情詩——《離騷》,就是他集畢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死了已有許多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作爲一個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當時客觀殘酷的社會條件而失敗了。但作爲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卻成功了。“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是他的氣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偉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蓮的聖潔,強大的精神力量,爲後人頌揚,激勵感染了無數中華兒女前行的腳步!

屈原的偉大,不僅是他刻骨銘心的詩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愛國精神,不與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風亮節。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燦爛的中國文學史少不了屈原。

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永遠上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裏,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謝謝大家!

中國端午節國旗下講話稿 篇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又一個端午節來到了我們的身邊,端午節,與春節、中秋節、清明節、元宵節、重陽節等,都是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來的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然而,今年的端午節,我們的心底無法不裝滿沉甸甸的精神負擔,因爲,在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人類傳說及無形遺產著作”名錄上,這個節日已經屬於了一個毗鄰的國度——就在巴黎時間20~~年11月24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通過了韓國關於“端午節”的“申遺”,這個原本屬於我們的節日就這樣在我們這代人手中丟失了。我不知道:地下的三閭大夫屈原如果有知,是否會再次“長太息以掩涕兮”?

我們國家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都十分豐厚,每一個節日都留存着我們華夏民族獨特、厚重的文化印跡。我們應該認識到:每一次歡度自己的傳統節日,就是整個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與洗禮。因而,我們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有責任予以保護,使其發揚光大,源遠流長。

但隨着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們越來越關注的是“洋禮儀”、“洋食品”和“洋節日”……我們的觀點是:要籍着這種文化的“交融”與世界“接軌”。於是,2月14日的“瓦倫丁節”代替了我國流傳多年的“七夕”,讓牛郎織女在寂寞的銀河畔孤獨地扼腕嘆息。“聖誕節”經濟的火爆,更是讓洋人都覺得瞠目結舌。儘管我們並不是~徒,也許我們根本不知道何謂“聖誕”,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在每年的12月底那兩天裏狂歡不已。

如今,我們的春節沒有了扭秧歌、踩高蹺、鬧社火……的熱鬧,家家戶戶門兩邊兒那紅彤彤的春聯,也慢慢地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假如現在我們問一問幼兒園裏的小孩子,讓他們描述一下心中的.春節,他們的回答一定是——電視上的“春晚”和經典食品“水餃”,我們的傳統節日無論在文化內涵上還是在風俗形式上都越來越變得虛空,傳統節日留在我們腦海中的記憶只是一些虛幻、模糊的概念。

傳統文化的這種流失,傳統節日裏文化底蘊的削減,原因是多方面的。國家有關部門對傳統文化重視程度不足,也是原因之一,我們只有最大的傳統節日——春節纔有三天的法定假期,而其他的傳統節日我們通常是在忙忙碌碌地應付生活中,稀裏糊塗地“打發”了;我們的官員們考慮問題的出發點往往會與保護傳統文化的需求是相悖的,譬如,一些城市爲了社會治安的穩定,而下令“禁止進行龍舟比賽”,還有很多城市在春節期間規定了“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地方管理條例,那些傳統活動就這樣人爲地越來越遠離我們了;另外,在傳統文化的教育方面,我國也存在着極大的不足,我們社會、學校、家庭都會強調孩子要學好英語、學好數理化,卻很少有人督促孩子學習瞭解我國的傳統文化。而這種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傳播,要靠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要有一種環境,一種氛圍。

說到這一點,就不得不對我們的近鄰——韓國國民心存敬意。韓國的開放比我們要早得多,韓國與世界的交流也遠比我們要多,但他們卻無時無刻不在盡力保護自己的傳統。他們不僅重視保護民族工業,堅決不開進口汽車,同時,他們還在很多方面,極好地保留了傳統的習俗與文化。韓國人結婚的時候,是要化韓裝、穿韓服的,他們的新娘是決不會穿西方流傳過來的那種飄逸的婚紗,新郎也不會在自己的婚禮上穿西裝的。這種做法雖說有點“固執”、“封閉”,但有些內涵的東西,不得不讓我們深思。

我國傳統的節日中,原本應該蘊涵很多珍貴的人文精神:親情、團聚、守候……以及這其中的文化傳承。但是如今我們過節,通常都是“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節日的意義越來越簡單化,正日漸淪爲追求經濟利益。由此可見,我們確實該向鄰國學習學習了。我們要善於用心去挖掘那些蘊含在傳統節日裏的中華文化精華,那些祖先們留下的智慧結晶,並且要能夠以創新的精神來發展、傳承我們的傳統節日文化。

原本屬於我們老祖宗的端午節,如今已經被別人“拿”走了,也許將來還有別的傳統文化會這樣莫名其妙地“丟失”。我們的傳統文化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威脅”,很快就會一點點地被外來文化蠶食、直至最終被吞噬掉,這決不是危言聳聽。全民動員,大力保護傳統文化、傳統節日,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了。不要讓我們這代人成爲歷史的“罪人”。而要想保護好我們的傳統文化,其實並不很難,只要我們時時刻刻記住自己的身份——我們是華夏子孫。

中國端午節國旗下講話稿 篇6

老師們,同學們:早上好!

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我今天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端午節的隨想。端午節讓我想起愛國詩人屈原。我懷想,滔滔汨羅水,悠悠數千年,拳拳赤子心,感天動地情。我彷彿看到:戰國時,楚王寵信奸臣,屈原仗義直言,卻被革職流放。秦國趁此機會進攻楚國,楚國千里疆域毀於一旦。看到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屈原有心報國,無力迴天。悲憤之下,他抱着一塊巨石投汩(mi)羅江而去。當地百姓聽說屈原投江了,紛紛前來救助,他們順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湖面上大小船隻往來穿梭,百舸爭遊,蔚爲壯觀。這一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後來,每到這一天,人們就在江河上賽龍舟,懷念屈原。人們還把糉子投入水中,只爲了餵飽魚龍蝦蟹,保全屈原的屍體不被吞噬。

也許,這古老的傳說已經無法讓21世紀的現代人感動。但是,我想起XX年曾經有一篇報道讓中國人震驚了!遼寧大學民俗研究中心主任、民俗學教授烏丙安給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發送一份急件,說據可靠消息,亞洲某國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爲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很快將向聯合國申報“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中國人過了幾千年的端午節,如果成了人家的“文化遺產”,同學們,你們不覺得這是天大的笑話嗎?如果有人告訴你,幾年後中國人想要划龍舟、吃糉子、過端午節,需要向別的國家提出申請,你一定會說:“開什麼國際玩笑!”中國人過了幾千年的端午節成了人家的“文化遺產”,這還了得?一場“保衛端午節”的論戰在民間悄悄發起。有人說:“我們要以實際行動來堅決捍衛這一屬於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遺產!”有人說:“我對端午節一直情有獨鍾,每年這天都要吃棕子看賽龍舟。如果端午節真被別國搶去了,我會覺得特別彆扭。”還有人說:“我們的端午、中秋、元宵、重陽等傳統節日本來就在聖誕節、情人節等洋節的大舉進攻下漸顯頹勢,如果連端午節今後都改姓了洋,真是愧對祖宗啊。”後來經過查證,韓國申報的是他們本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祭”,並不是想搶我們的傳統節日。不過,韓國的申報,可以說給我們提了一個醒:韓國保護端午祭的經過至少告訴我們,一個國家對本土文化態度的轉變有多麼可貴。因此,這也是一種激勵,激勵我們去保衛祖宗的“遺產”,去體悟它們的彌足珍貴。

同學們,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已經納入我國法定假日的議案。我認爲,以立法手段保護傳統節日是積極傳承民族文化的一種舉措。但同時我也覺得,申報和立法只是一種外在的行動模式。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內在的驅動力,一種從內心生髮出來的力量和自信。有了這種內驅力,民族的傳統文化就能得到延伸與豐富,民衆的心態也會變得健康、美好和開放。

怎樣才能讓民族文化資源融入我們的生活,永遠保持新鮮的活力呢?要有文化內在的驅動力。內在的驅動力從哪裏來?提高國民教育,加強個人的修行。整體的國民教育得到提升,國民就會對本民族的文化資源有一種廣泛的認同。個人的修身齊家到一定層次,民族文化的種子就會在心靈生根發芽。能在個人的心靈生根發芽的文化資源,就會鮮活而永恆。

中國端午節國旗下講話稿 篇7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節日是生活給予人們的饋贈,因爲在翹首等待的過程中充滿了驚喜,所有的準備也都是甜蜜的。

端午節的前幾天,是最有氣氛的。勤勞的人們格外忙碌和歡快,空氣裏到處瀰漫着糉葉的清香,這就是幸福的生活吧。

端午節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__多年曆史。那麼它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節日呢?

第一,端午節是紀念詩人屈原的節日。因爲愛國詩人屈原見國破人亡,五月初五投汨羅江。屈原沉江後,古人將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萬舟齊發、吶喊鼓樂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

第二,端午節是衛生節。端午前後正是春夏交替之時,天氣炎熱,多雨潮溼,蚊蟲滋生,是傳染病的高發時節。爲了避免疾病的發生,古人在端午節時插艾葉用以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

第三,端午節是體育節。因爲人們在這天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渡是一項很有氣勢、極具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端午競渡能對強身健體、民衆團結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第四,端午節是美食節。早在晉代,糉子就被正式定爲端午節食品。人們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更爲繁多。從形狀看有四角形、錐形、菱形。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可謂糉葉飄香糉子可口。

同學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厚,但有些傳統的習慣已經淡化了不少,希望我們能懷着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過好中華民族的每一個傳統佳節,成爲古老文明與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

中國端午節國旗下講話稿 篇8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過傳統佳節,品悠久歷史”。

剛剛過去不久的5月28日,也就是農曆的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亦可以稱爲端五。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稱之爲五月節、艾節、夏節。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__多年曆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最廣爲流傳的一種說法是爲了紀念春秋時期的屈原。據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衆把端午節的吃糉子和賽龍舟,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糉子,最初是百姓希望讓魚蝦吃飽就不去咬屈大夫的身體而投下江去的;龍舟,相傳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許多人爭先恐後划船追趕想去拯救。後又每年五月初五劃龍舟,希望藉此驅散江中之魚蝦,以保全屈原的身體。端午這天家家要掛艾葉菖蒲,小孩則要佩戴香囊,相傳可以避邪驅瘟,功效與否,暫且不論,它表達了人們美好的願望。

千年時光荏苒而過,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從20__年開始,我國爲弘揚民族文化,保留民族傳統,將五月初五列爲法定節假日。端午時或許你已經不常見到賽龍舟,但是糉子總會出現在每家每戶的餐桌上,脣齒留香之時你肯定會念及千年前的悠悠古人和歷史,這比聖誕節、情人節的巧克力更多了一份意蘊深長和文化內涵。

除了端午以外,清明、重陽、中秋等中國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無不留存着中華文明千百年的歷史積澱和獨特的文化記憶。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當我們對外來新事物趨之若鶩時,我們是否更應該沉靜下來,敬仰我們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端午節,你聞了糉香、品了歷史嗎?

同學們,讓我們重視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謝謝大家!

中國端午節國旗下講話稿 篇9

親愛的老師、親愛的小朋友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大一班的張奕梵。

再過幾天我們就要迎來在我國有二千多年曆史的傳統節日,你們知道是什麼節嗎?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

端午節是怎樣來的呢?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是爲紀念歷史上偉大的詩人屈原的。屈原是戰國時代的一位愛國詩人,爲人正直,憂國憂民,但是卻總是遭受小人的迫害,再加上楚國國王昏庸無道,不辨忠奸,屈原被潛放到很遠的地方,他很絕望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死掉了。人們爲了紀念他,就有了端午節。

那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呢?全國各地過端午節的習俗都不一樣,但是大多數都有懸鐘馗像、掛艾葉、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佩香囊這些內容。懸鐘馗像是讓鍾馗來捉鬼,以驅邪魔。艾葉插在門上也是爲了驅魔祛鬼,今年過端午節時記得提醒爸爸、媽媽哦!謝謝大家!

中國端午節國旗下講話稿 篇10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祭端午,念先祖,弘揚傳統文化》。

五月初五,糉葉飄香,又到了一年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關於它的來歷,我想不少同學都有了一些瞭解。老師再簡單地介紹一下端午節的來歷。

據《史記》記載,春秋時期楚國有一位大臣屈原,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聯齊抗秦,卻遭到其他貴族的強烈反對。屈原被迫離職,還被趕出都城。他在流放中,寫下了《離騷》、《天問》、《九歌》等憂國憂民的不朽詩篇。他的詩句“舉世皆醉我獨醒”、“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等,現在讀起來仍能感受屈原的氣節和偉岸。

後來,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於五月五日,寫下了絕筆《懷沙》後,抱石投汨羅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他們有的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體。有的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和酒等食物丟進江裏,說是讓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以後,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被定爲端午節,以此來紀念屈原。

現在的端午節,同學們印象最深的恐怕就只有吃糉子了,你們知道,古代端午節,人們都有哪些習俗和活動呢?

“彩旗夾岸照蛟室,羅襪凌波呈水嬉,曲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車注。”這首《競渡曲》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描寫的一次賽龍舟活動。那時的人們到了端午節,還有掛五彩線、染紅指甲、飲雄黃酒、掛鐘馗像、射柳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我們國家在20__年將端午節設立爲國家法定節日,並且放假一天,各地還開展了許多的紀念活動,就是爲了讓同學們充分感受端午節的氛圍,不要忘記我們的傳統文化。

今年的端午節,我們學校也將開展各種活動。五年級的同學已經從家裏帶來了蘆葉,將在家長和老師的指導下學習如何包糉子。還要把親手包的糉子送給全校老師和社區的老人。我們還將認真閱讀有關端午節的各種資料,和南通市羣藝館一起舉行“說端午”的演講比賽。在這裏,老師也希望全校同學都能積極投入到傳統文化的學習中。

同學們,隨着時代的變遷,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一部分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西方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更加要重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學習,並且要熱愛和保護我們的民族傳統。

可能很多同學還不知道,我們中國幾千年流傳下來的端午節,幾年前已經被亞洲某國拿來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爲他們國家的文化遺產,並獲得成功。看到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卻成了別國的文化遺產,我們除了驚訝和尷尬,更應該問自己,我對中國的傳統文化了解多少,學習了多少,做出了多少貢獻呢?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傳統文化內涵豐厚,留存着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同學們,讓我們從這次的端午節活動開始,積極學習和保護我們的傳統節日和傳統文化,讓古老的華夏文明煥發新的風采!

謝謝大家!

中國端午節國旗下講話稿 篇11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

我是班,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我們的節日——端午節”

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從這些傳統節日中我們依稀可以看見古代人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即將到來的端午節讓我想起愛國詩人屈原。屈原看到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悲憤之下,他投汩羅江而去。故,端午節是紀念詩人的節日,是愛國的節日。傳統節日是民族智慧的結晶和文化遺產,是民族的精神家園。春節、端午、中秋節已經成爲民族文化的象徵,彰顯着全民族的文化認同感和凝聚力,中華民族分佈如此廣泛,卻能保持強烈的民族認同感,相當程度上得益於節日民俗的存在。這些節日已經成爲全社會、全民族的共同節日,體現着共同的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在"端午節"——到來之際,我們更應該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的節日。

可是在20__年,韓國將端午節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遺產;20__年,端午節被正式認定爲韓國的非物質遺產。用駭人聽聞來形容這個消息或許有些言過其實,但至少它發人深思。祖先遺留下來的傳統卻成了別國的珍寶,作爲炎黃子孫的我們,內心又會作何感想?同學們,我們肩負着老師和家長的殷切期望,面對如此的現狀,我們不能無動於衷;復興中華文化,我們責無旁貸。我們或許無法改變端午節已被韓國申報的事實,但我們可以用中國傳統思想中的“仁義禮智信”來勉勵自己。當父親或母親勞累了一天回到家裏時,你能否爲他遞上一杯熱茶?當你的朋友陷入困境的時候,你能否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當你對別人許下承諾時,你能否言出必行、信守承諾?當你自己在考試中失利時,你能否不灰心不放棄,而是尋找原因,總結教訓?我們在做好這些平凡的小事的時候,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價值,也傳承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如果人人都做好這些平凡的小事,那將會是一件不平凡的大事。

悠悠5000年的燦爛文明,就像一條歷史的長河,我們不能讓它斷流;祖祖輩輩沿襲下來的優良傳統,應在我們的手中發揚光大。讓我們一起努力,用實際行動挽救中華文化。

謝謝!

中國端午節國旗下講話稿 篇12

老師們,同學們:早上好!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發出“端午節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當我們還沉浸在西洋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據可靠消息說“亞洲某國準備向聯

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爲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 聽到這種消息,中國人除了驚訝只有尷尬,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幾項慶祝活動,更重要的是,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富,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如今,這個擁有__多年曆史的傳統佳節眼瞅着即將成爲他國的國家遺產,我們將有多麼尷尬?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糉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溫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着“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並能運用繁體字?連文字都不認識又如何瞭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紙,我國造紙工業化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日本或韓國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的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就拿端午節來說,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爲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人着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麼?有句話說的好:只有民族的纔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中國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如今都面臨着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藉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態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着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同學們,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中國端午節國旗下講話稿 篇13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彩旗夾岸照蛟室,羅襪凌波呈水嬉,終人散空愁暮, 招屈亭前水車注。”

劉禹錫這首《競渡曲》記敘的是沅江一次賽龍舟的活動。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

傳統節日是民族智慧的結晶和文化遺產,是民族的精神家園。春節、端午、中秋節已經成爲民族文化的象徵,彰顯着全民族的文化認同感和凝聚力,中華民族分佈如此廣泛,卻能保持強烈的民族認同感,相當程度上得益於節日民俗的存在。這些節日已經成爲全社會、全民族的共同節日,體現着共同的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在"端午節"——到來之際,我們更應該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的節日. ,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我們中華民族的許多優秀文化傳統在漫漫的消失或降低,我們的教育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語文,數學,英語等科目的學習,也要關注古老深厚的傳統文化。

現在,許多旅居在海外的華人、華僑歷經幾十年甚至更長久的國外生活,但是依然保持着我們的傳統,他們雖然身在國外,依舊過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和重陽節等我們的民族節日.然而,現在我們國內的學生卻喜歡吃的是麥當勞、肯德基、巧克力;看的是日本的動畫片及韓國電視劇,過的是聖誕節等西方節日……我們的民族節日卻不能引起他們的關注,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索。

__年,韓國將端午節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遺產;__年,端午節被正式認定爲韓國的非物質遺產。用駭人聽聞來形容這個消息或許有些言過其實,但至少它發人深思。祖先遺留下來的傳統卻成了別國的珍寶,作爲炎黃子孫的我們,內心又會作何感想?

同學們,我們肩負着老師和家長的殷切期望,面對如此的現狀,我們不能無動於衷;復興中華文化,我們責無旁貸。我們或許無法改變端午節已被韓國申報的事實,但我們可以用中國傳統思想中的“仁義禮智信”來勉勵自己。當父親或母親勞累了一天回到家裏時,你能否爲他遞上一杯熱茶?當你的朋友陷入困境的時候,你能否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當你對別人許下承諾時,你能否言出必行、信守承諾?當你自己在考試中失利時,你能否不灰心不放棄,而是尋找原因,總結教訓?我們在做好這些平凡的小事的時候,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價值,也傳承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如果人人都做好這些平凡的小事,那將會是一件不平凡的大事。

悠悠50__年的燦爛文明,就像一條歷史的長河,我們不能讓它斷流;祖祖輩輩沿襲下來的優良傳統,應在我們的手中發揚光大。讓我們一起努力,用實際行動挽救中華文化。

中國端午節國旗下講話稿 篇14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來自高二1班的羅楠,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傳承端午》。

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時代在變遷,社會節奏加快,外來文化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感到悲哀,甚至發出端午節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當我們還沉浸在西洋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據說“亞洲某國準備申報端午節爲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

聽到這種消息,中國人除了驚訝只有尷尬,這不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是少了幾項慶祝活動,更重要的是,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富,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如今,這個擁有20xx多年曆史的傳統佳節卻眼瞅着即將成爲他國的國家遺產了。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糉子,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溫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着“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人着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而精神文明的斷層又將帶來什麼?大家不見:我們的古建築,古代儒學文化,傳統國粹,離我們越來越遠。俗語說:只有民族的纔是世界的。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着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作爲中學生,我們不得不思考,對於傳統文化到底該如何傳承,我們又該怎麼做呢?同學們,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我的國旗下講話完畢,謝謝大家!

中國端午節國旗下講話稿 篇15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說有很多,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歷史上的這天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糉子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爲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要職。因爲他堅決主張抗擊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至極,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主義精神的詩篇,如:《離騷》、《天問》、《九歌》等影響深遠的詩篇。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的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絞,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在寫下了絕筆《懷沙》之後,抱石投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後,紛紛划船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裏,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着船衝進洶涌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

屈原離世已有兩千多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會永遠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裏,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讓我們懷着對偉大愛國之士的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着豐厚的文化內涵,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

感謝大家耐心的傾聽,在此,請接受我對各位的節日祝福:端午節快樂!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中國端午節國旗下講話稿 篇16

老師、同學們:

“彩旗夾岸照蛟室,羅襪凌波呈水嬉,終人散空愁暮, 招屈亭前水車注。”劉禹錫這首《競渡曲》記敘的是沅江一次賽龍舟的活動。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

傳統節日是民族智慧的結晶和文化遺產,是民族的精神家園。春節、端午、中秋節已經成爲民族文化的象徵,彰顯着全民族的文化認同感和凝聚力,中華民族分佈如此廣泛,卻能保持強烈的民族認同感,相當程度上得益於節日民俗的存在。這些節日已經成_肯德基、巧克力;看的是日本的動畫片及韓國電視劇,過的是聖誕節等西方節日……我們的民族節日卻不能引起他們的關注,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索。

20_年,韓國將端午節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遺產;20_年,端午節被正式認定爲韓國的非物質遺產。用駭人聽聞來形容這個消息或許有些言過其實,但至少它發人深思。祖先遺留下來的傳統卻成了別國的珍寶,作爲炎黃子孫的我們,內心又會作何感想?

同學們,我們肩負着老師和家長的殷切期望,面對如此的現狀,我們不能無動於衷;復興中華文化,我們責無旁貸。我們或許無法改變端午節已被韓國申報的事實,但我們可以用中國傳統思想中的“仁義禮智信”來勉勵自己。當父親或母親勞累了一天回到家裏時,你能否爲他遞上一杯熱茶?當你的朋友陷入困境的時候,你能否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_手?當你對別人許下承諾時,你能否言出必行、信守承諾?當你自己在考試中失利時,你能否不灰心不放棄,而是尋找原因,總結教訓?我們在做好這些平凡的小事的時候,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價值,也傳承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如果人人都做好這些平凡的小事,那將會是一件不平凡的大事。

悠悠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就像一條歷史的長河,我們不能讓它斷流;祖祖輩輩沿襲下來的優良傳統,應在我們的手中發揚光大。讓我們一起努力,用實際行動挽救中華文化。

中國端午節國旗下講話稿 篇17

各位老師、同學:上午好!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即將來臨,首先祝大家節日愉快!按照國家法定假日規定,5月31日至6月2日放假3天,3號下週二正常到校上課。爲了度過一個安全有意義的假期,學校對端午節假期中的安全問題提出以下幾點要求:

一、要安排好生活和作息時間,生活要有規律,注意休息,勞逸結合。要安排一定的時間溫習功課,閱讀一些有益的書籍和文章,不長時間觀看電視,不長時間玩電腦遊戲;參加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保持身心健康。

二、做好防盜工作。關好所有教師、辦公室、功能室的門窗,做好防火、防盜和防惡劣天氣工作,電話要切斷電源,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貴重物品,文明離校。

三、在往返學校的路途上要選擇車況較好的交通工具乘坐。乘車時要文明禮讓,尊老愛幼,不乘坐拖拉機、農用車等非載客的運輸交通工具;乘坐公共汽車時禁止把頭、手伸出窗外,禁止嘗試駕駛一切機動車。

四、放假期間或返校以後,嚴禁到溝塘河溝游泳,防止發生溺水事故。由於已經處於夏季,假期間經常有雷雨、暴雨,同學們不要在雷雨時躲避於樹下、電線杆下或其他容易引發雷電擊傷的地方。要注意行路安全,不抄近道,不走水庫邊、池塘邊、壕溝邊的泥濘小道,不撐傘單手騎自行車,防止摔倒掉入路溝、池塘等事故發生。雷電暴雨或大風來臨時,不要外出;麥收時節就要到來,路上會有人曬小麥,更要注意行路安全。

五、夏季天氣熱,要防止中暑;要注意飲食衛生,不買“三無”產品,不吃過期和黴爛變質的食物。糉子是端午節必吃的食品,同學在食用的時候也不要過量,不要給自己的腸胃增加負擔,以致影響自己的健康。

六、“三夏”期間響應塔橋鎮黨委政府的號召嚴禁焚燒秸稈,如若發現家長焚燒秸稈要依法處理,同學們也要受到牽連:取消本期評優評先資格。也要注意生活中的安全,不隨便接觸電源和帶電電器;不私自接電源,使用電爐;燒柴火、使用煤氣爐時,要及時熄火、關好煤氣罐或天然氣,注意防火、防爆。

七、放假期間正直麥收,盡最大努力幫助家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向家長提出超出家長經濟承受能力的要求。

同學們,我們需要一個健康的身心,所以就要求我們過一種有節制、有秩序的生活。希望同學們快樂成長,健康成長。祝大家過一個健康,安全,愉快的端午節!

我的國旗下講話完畢,謝謝大家!

端午節國旗下的講話三

同學們,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祭端午 弘揚傳統文化》。 五月初五,糉葉飄香,又到了一年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關於它的來歷,我想不少同學都有了一些瞭解。 據《史記》記載,春秋時期楚國有一位大臣屈原,他倡導舉賢授能,聯齊抗秦,卻遭到其他貴族的強烈反對。屈原被迫離職,還被趕出都城。

他的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等,現在讀起來仍能感受屈原的氣節和偉岸。後來,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我們國家在20xx年將端午節設立爲國家法定節日,就是爲了讓同學們充分感受端午節的氛圍,不要忘記我們的傳統文化。

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一部分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西方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更加要重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學習,並且要熱愛和保護我們的民族傳統。

可能很多同學還不知道,我們中國幾千年流傳下來的端午節,幾年前已經被亞洲某國拿來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爲他們國家的文化遺產,並獲得成功。看到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卻成了別國的文化遺產,我們除了驚訝和尷尬,更應該問自己,我對中國的傳統文化了解多少,學習了多少,做出了多少貢獻呢?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傳統文化內涵豐厚,留存着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 同學們,讓我們從積極學習和保護我們的傳統節日和傳統文化,讓古老的華夏文明煥發新的風采!

我的國旗下講話完畢,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