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高中生重陽節國旗下經典講話(精選12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58W

中學高中生重陽節國旗下經典講話 篇1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中學高中生重陽節國旗下經典講話(精選12篇)

今天是中國的又一個傳統節日——重陽節。1989年,我國把重陽節定爲“老人節”,此後每年農曆九月初九又成爲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日子。

“花無重開日,人無再少年。”總有一天我們也會成爲老人。我們應該發揚尊老、愛老的優良傳統。在重陽節這天,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致以節日的問候,感謝他們爲自己所做的一切;在平時,幫助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關心照顧他們,多陪他們聊聊天,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他們的乖孫子。同時向社會的爺爺、奶奶伸出關愛、幫扶之手。

當然,尊老敬老絕不是重陽節一天的事,應該是在日常生活中,幫助老人解決生活的困難,多給老人一些心理慰藉。因此,我提議,每一位同學都要用實際行動向老人們獻上我們的一份心意,爲自己的爺爺奶奶或者鄰居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幫他們洗衣、洗碗、掃地、疊被,多爲他們着想,少讓他們做那些本來應該是我們自己做的事,把好吃讓給他們,把有趣的事告訴他們,對鄰居長輩有禮貌,外出禮讓老人。“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希望我們所有的人都從現在做起,都能尊老、愛老。在天高雲淡、秋風颯爽的季節,讓我們共同祝願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幸福、安康。

中學高中生重陽節國旗下經典講話 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我是二年級四班的周家屹。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們的節日—重陽節》。金風送爽,桂花飄香,在這個香飄四溢又帶着豐收氣息的季節裏,迎來了我們的傳統節日—重陽節。

農曆九月九日,爲什麼叫重陽節呢?翻開歷史的長卷,我來告訴你們答案。古老的《易經》一書,曾把"九"定爲陽數,把"六"定爲陰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故而叫重陽。又因"九九"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況且秋季又是一年收穫的黃金季節,所以古人認爲這是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重陽節因此得名。

重陽節又名敬老節,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告訴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長輩,也不要忘記跟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老人。可見尊老、愛老、助老在古代就有了深遠的影響。既然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不應該僅僅在重陽節這一天被記起,它應落實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之中,微小的細節之中。比如:在公交車上爲老人讓座,爲自己的爺爺奶奶洗腳,幫隔壁家的奶奶拎菜上樓等等。我們要儘量伸出自己善良的雙手,儘量幫助每一位老人。我國的老齡化日漸嚴重,據預測到20__年,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將達到2.48億,這意味着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從給予我們關懷和照拂的角色,轉換成需要我們關心和照料的人。

你們聽過一首歌嗎?叫《時間都去哪兒了》。是啊。時間都去哪了,看看爺爺奶奶滿臉的皺紋,爸爸媽媽花白的頭髮,他們不都是把自己的青春年華消耗到我們身上了嗎?還有哪些爲國家無私奉獻的老人們,也把一生奉獻給了社會。他們在慢慢變老,我們在漸漸長大。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總有一天我們也會變成老人。所以現在我們應發揚尊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昨天,他們爲社會的發展揮灑汗水,今天,我們要爲他們勞累的身心擦汗送暖。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在這秋高氣爽,人壽花香的季節裏,我祝願天下所有老人都幸福安康。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中學高中生重陽節國旗下經典講話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我是七年級四班的周家屹。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們的節日—重陽節》。金風送爽,桂花飄香,在這個香飄四溢又帶着豐收氣息的季節裏,迎來了我們的傳統節日—重陽節。

農曆九月九日,爲什麼叫重陽節呢?翻開歷史的長卷,我來告訴你們答案。古老的《易經》一書,曾把"九"定爲陽數,把"六"定爲陰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故而叫重陽。又因"九九"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況且秋季又是一年收穫的黃金季節,所以古人認爲這是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重陽節因此得名。

重陽節又名敬老節,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告訴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長輩,也不要忘記跟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老人。可見尊老、愛老、助老在古代就有了深遠的影響。既然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不應該僅僅在重陽節這一天被記起,它應落實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之中,微小的細節之中。比如:在公交車上爲老人讓座,爲自己的爺爺奶奶洗腳,幫隔壁家的奶奶拎菜上樓等等。我們要儘量伸出自己善良的雙手,儘量幫助每一位老人。我國的老齡化日漸嚴重,據預測到20__年,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將達到2.48億,這意味着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從給予我們關懷和照拂的角色,轉換成需要我們關心和照料的人。

你們聽過一首歌嗎?叫《時間都去哪兒了》。是啊。時間都去哪了,看看爺爺奶奶滿臉的皺紋,爸爸媽媽花白的頭髮,他們不都是把自己的青春年華消耗到我們身上了嗎?還有哪些爲國家無私奉獻的老人們,也把一生奉獻給了社會。他們在慢慢變老,我們在漸漸長大。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總有一天我們也會變成老人。所以現在我們應發揚尊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昨天,他們爲社會的發展揮灑汗水,今天,我們要爲他們勞累的身心擦汗送暖。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在這秋高氣爽,人壽花香的季節裏,我祝願天下所有老人都幸福安康。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中學高中生重陽節國旗下經典講話 篇4

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陳曼希。今天我的講話題目是“繼承中華傳統美德弘揚尊老愛幼新風”。

同學們,你們都應該知道重陽節吧!——對,在我們的語文課本里,曾經學過好幾篇關於重陽節的詩篇呢!比如說: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在課本里我們知道了,重陽節是在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在我國古代思想中,“六”爲陰數,“九”爲陽數,九月九日正好是兩個陽數相重,所以人們把它叫做“重陽”,也叫做“重九”。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漢初皇宮中,每年的九月初九,都要佩帶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到了東漢時,民間又有了重陽登高的風俗,因此重陽節又叫“登高節”。

關於重陽節的故事很多。據說重陽節從漢朝初就有了。那時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饞害後,宮女賈某也被逐出皇宮,賈姓宮女又將此習俗傳入到民間。到了東漢,民間在該日又有登高的習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以後到了唐朝,文人墨客們寫了很多登高詩,其中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而杜甫的七律《登高》,則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當然,古人的登高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同時還有吃“重陽糕“(一種九層糕)、賞菊飲菊花酒的習俗。清代以後,賞菊之俗尤爲昌盛,時間也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爲繁盛。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已經很普遍。“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想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因爲古人認爲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裏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這些習俗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的中就有記載。

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

在改革開放的今天,重陽節這個傳統的節日被賦予了新的含義。1989年,我國把每年農曆的九月九日定爲老人節,從而將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爲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

同學們,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含有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講的就是這層意思:尊敬、愛護自己家的老人和小孩,同時也要象對待自家人那樣去尊敬、愛護別的老人和小孩。最近,從新聞媒體討論的話題中也可看出一二。如“該不該給老人讓座?”“怎樣做一個可愛的上海人?”這些活動的核心就是要努力建設和塑造一個具有高度文明、能與國際接軌的國際大都市的形象,而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就是其中的一項內容。作爲生活在這座大城市的我們,更有義務爲樹立良好的城市形象而作出努力。客觀地說,經過改革開放和精神文明建設,良好的社會風氣已經逐漸形成,一些不良的行爲受到大家的譴責。反省我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學生在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又做得怎樣?我不想對你們的過去予以評價。但是,在重陽節即將到來之際,我們全體同學是否想到,該如何爲我們家的老人或者社會上的老人做點什麼呢?希望大家考慮一下。當然,學校政教處也有安排,要求各班的班主任在節後作個統計,看看我們的立達學生在老人節裏爲社會、老年人都做了些什麼。

我今天的國旗下的講話就到這裏。謝謝大家!

中學高中生重陽節國旗下經典講話 篇5

大家好!我是中班的賴老師,

小朋友,再過幾天就是重陽節了,你們知道重陽節是誰的節日嗎?重陽節可是爺爺、奶奶這些老人們的節日!你們知道重陽節是哪一天嗎?我來告訴你們,重陽節是10月16日。那麼,我們應該爲這些長輩們做些什麼?其實孝敬長輩,尊敬老人要從小做起,平時吃飯時要先給長輩盛飯夾菜;遇到爺爺奶奶等長輩生日或節假日帶上一些小禮物去拜訪他們,平時常打電話問候;遇到長輩生病要適時問候,端水送藥。每次放學奶奶來接我,我總是不怕腳痠,堅持自己走路,從不要奶奶抱。看到爺爺從外面回來累了,我總是主動給他敲敲背,錘錘腿,爲他倒杯水。富於愛心、孝敬長輩的孩子是在生活點滴中訓練出來的,現在,我們是大班的孩子了,大家都要做一名孝敬長輩的好孩子。

到重陽節的那一天,我還會爲我的爺爺奶奶送上一句祝福,相信小朋友們也會這麼做的,對嗎?

謝謝大家!

中學高中生重陽節國旗下經典講話 篇6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再過兩天就是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重陽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古時候,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會登高山、佩茱萸、飲菊花酒,希望這麼做可以讓自己健康長壽。在今天呢,重陽節也叫老人節,是敬老、愛老、助老的日子。

尊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古代就有“臥冰求鯉”、“親嘗湯藥”等二十四孝故事。有個故事叫《子路負米》,說的是春秋時期,孔子有一個最有名的弟子叫子路,子路小時候,父母體弱多病,家裏很窮。有一次,父母想吃米飯,可家裏一粒米也沒有,怎麼辦呢?小小的子路就翻山越嶺,走了十幾裏的山路,從親戚家揹回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可開心了,也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他是個孝順的孩子。你們看,二十四孝故事就像一支熊熊燃燒的火炬,照亮了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從小就懂得敬老、愛老,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就應該積極地幫助老人解決生活上的困難,多給老人一些心理上的慰藉。

今天,老師在國旗下向同學們倡議:在重陽節那天,所有的同學都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致以節日的問候,感謝他們爲自己所做的一切,在平時,多幫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關心照顧他們,多陪他們聊聊天。讓我們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去關心愛護我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讓身邊所有的老人都能天天感受到溫暖和快樂。你們說,好嗎?老師相信,大家一定能夠用實際行動來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老的傳統美德。

最後,讓我們共同祝願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快樂平安,福壽綿長!謝謝大家!

中學高中生重陽節國旗下經典講話 篇7

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的講話題目是“繼承中華傳統美德弘揚尊老愛幼新風”。

不少同學都知道,今年的10月5日是農曆九月初九,它是我們中華民族又一個傳統佳節——重陽節。農曆九月九日,爲什麼叫重陽?因爲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爲陰數,把“九”定爲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又因爲“九九”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穫的黃金季節,因此重陽佳節,寓意深遠,所以古人認爲這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

關於重陽節的故事很多。據說重陽節從漢朝初就有了。那時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饞害後,宮女賈某也被逐出皇宮,賈姓宮女又將此習俗傳入到民間。找範文

到了東漢,民間在該日又有登高的習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以後到了唐朝,文人墨客們寫了很多登高詩,其中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而杜甫的七律《登高》,則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當然,古人的登高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同時還有吃"重陽糕"(一種九層糕)、賞菊飲菊花酒的習俗。清代以後,賞菊之俗尤爲昌盛,時間也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爲繁盛。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已經很普遍。“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想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因爲古人認爲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裏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這些習俗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的中就有記載。

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在改革開放的今天,重陽節這個傳統的節日被賦予了新的含義。1989年,我國把每年農曆的九月九日定爲老人節,從而將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爲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

同學們,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含有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講的就是這層意思:尊敬、愛護自己家的老人和小孩,同時也要象對待自家人那樣去尊敬、愛護別的老人和小孩。最近,從新聞媒體討論的話題中也可看出一二。如“該不該給老人讓座?”“怎樣做一個可愛的上海人?”這些活動的核心就是要努力建設和塑造一個具有高度文明、能與國際接軌的國際大都市的形象,而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就是其中的一項內容。作爲生活在這座大城市的我們,更有義務爲樹立良好的城市形象而作出努力。客觀地說,經過改革開放和精神文明建設,良好的社會風氣已經逐漸形成,一些不良的行爲受到大家的譴責。反省我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學生在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又做得怎樣?我不想對你們的過去予以評價。但是,在重陽節即將到來之際,我們全體同學是否想到,該如何爲我們家的老人或者社會上的老人做點什麼呢?希望大家考慮一下。當然,學校政教處也有安排,要求各班的班主任在節後作個統計,看看我們的立達學生在老人節裏爲社會、老年人都做了些什麼。 我今天的國旗下的講話就到這裏。

我的國旗下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中學高中生重陽節國旗下經典講話 篇8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3班的劉豔霞,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我們的節日——重陽節》,我們又迎來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這時大家都會不由得想起唐代詩人王維的詩句“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易經》中吧“六”定爲陰數,把“九”定爲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又因爲“九九”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

1989年,我國又將重陽節定爲老人節,給重陽節賦予了新的意義,20__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爲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我國同世界上許多國家一樣,不步入老年社會,關愛老人,關心長輩。已成爲整個社會的責任。

尊敬老人的家庭是和諧的家庭,尊敬老人的社會是發展的社會,尊敬老人的學校是進步的學校,尊敬老人的學生纔是文明學生,尊老愛幼我們責無旁貸,在這樣的日子裏,你想給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是自己身邊的老人一份什麼樣的祝福呢?說上一句祝福的話,倒一杯熱水水,給他們捶捶背、揉揉肩,他們都會倍感欣慰。

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有事過重陽,臺榭登臨處,茱萸香墜。祝福所有的老人重陽節快樂,祝福我們所有可愛的前輩如晚菊傲霜,漫步人生夕陽紅。

中學高中生重陽節國旗下經典講話 篇9

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的講話題目是“繼承中華傳統美德弘揚尊老愛幼新風”。 不少同學都知道,今年的10月23日是農曆九月初九,它是我們中華民族又一個傳統佳節——重陽節。農曆九月九日,爲什麼叫重陽?因爲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爲陰數,把“九”定爲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又因爲“九九”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穫的黃金季節,因此重陽佳節,寓意深遠,所以古人認爲這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

關於重陽節的故事很多。據說重陽節從漢朝初就有了。那時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饞害後,宮女賈某也被逐出皇宮,賈姓宮女又將此習俗傳入到民間。找範文

到了東漢,民間在該日又有登高的習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以後到了唐朝,文人墨客們寫了很多登高詩,其中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而杜甫的七律《登高》,則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當然,古人的登高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同時還有吃"重陽糕"(一種九層糕)、賞菊飲菊花酒的習俗。清代以後,賞菊之俗尤爲昌盛,時間也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爲繁盛。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已經很普遍。“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想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因爲古人認爲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裏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這些習俗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的中就有記載。

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 在改革開放的今天,重陽節這個傳統的節日被賦予了新的含義。1989年,我國把每年農曆的九月九日定爲老人節,從而將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爲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

同學們,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含有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講的就是這層意思:尊敬、愛護自己家的老人和小孩,同時也要象對待自家人那樣去尊敬、愛護別的老人和小孩。最近,從新聞媒體討論的話題中也可看出一二。如“該不該給老人讓座?”“怎樣做一個可愛的上海人?”這些活動的核心就是要努力建設和塑造一個具有高度文明、能與國際接軌的國際大都市的形象,而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就是其中的一項內容。作爲生活在這座大城市的我們,更有義務爲樹立良好的城市形象而作出努力。客觀地說,經過改革開放和精神文明建設,良好的社會風氣已經逐漸形成,一些不良的行爲受到大家的譴責。反省我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學生在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又做得怎樣?我不想對你們的過去予以評價。但是,在重陽節即將到來之際,我們全體同學是否想到,該如何爲我們家的老人或者社會上的老人做點什麼呢?希望大家考慮一下。當然,學校政教處也有安排,要求各班的班主任在節後作個統計,看看我們的立達學生在老人節裏爲社會、老年人都做了些什麼。

我的國旗下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中學高中生重陽節國旗下經典講話 篇10

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是農曆九月初七,再過兩天就是我們傳統的重陽節,也是老人節。我國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爲陰數,把“九”定爲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爲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爲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等。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爲一體而形成的傳統節日,同時它也不像春節、端午、中秋等是多民族共同節日,而爲漢族所獨有。

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因爲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農曆九月九日定爲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重陽節又多了一層新含意。

古往今來,我們有許多敬老愛老的故事;古有木蘭代父從軍,今有陳毅探母、第一次抱母親等感人肺腑、潤人胸襟的故事。中國有句古話叫“百善孝爲先”,告訴我們一切善行都是從孝開始做起的。孝是人世間一種最高尚、最美好的情感,是人一生中最深刻的親情,它是人的根、人的本。那麼,什麼叫做孝呢?“孝”字最早見於殷商甲骨文,上面是個“老”字,下面是個“子”字,是“子尊老”的意思。

對我們國小生來講,我們父母都還很年輕,可能還不需要我們照顧,我們能做的就是像《弟子規》裏面說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叫我們的時候,及時答應,父母交待的事情,馬上動身去做,別拖拖拉拉的。此外,我們每一個家庭都有老人,每一個人都應該孝順自己家裏的老人,常懷孝敬之心。如果我們晚輩懷有一顆孝敬之心,就會站在老人的角度去用心想一想,老人渴望的是什麼。他們渴望的不是住多好的房子,吃多好的食物,穿多好的衣服,他們更渴望的是與親人的團聚,孩子的陪伴,情感的關愛。如果晚輩有一顆孝敬之心,不管多忙,都不會忘了翹首期盼的老人,都能找出時間,帶上家人,常回家看看,讓他們感到親情的溫暖,都能找出空閒,給爺爺捶捶後背揉揉肩, 或者幫奶奶刷刷筷子洗洗碗,讓他們體驗到晚輩的關心和安慰。

我們常說的“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小羊羔吃奶都是跪着的,表示對母親的敬重;小烏鴉長大後,要給大烏鴉打食吃,表示對父母的回報。連羊羔和烏鴉這樣的動物,都知道孝敬父母,親情回報,人要是不孝敬長輩,那不就是禽獸不如了嗎?

中國臺灣著名作家龍應臺曾寫道:“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時間是不等人的,如果等到你自以爲擁有了可以孝順能力的時候,可能已經爲時已晚,老人可能吃不動了也穿不了了。所以,不論你走多遠,不論你多忙,不論做了多大的官,不論你掙了多少的錢,別忘了是父母給了你生命,教會了你說話和走路,教會了你做人的道理。我們永遠是爸爸媽媽的寶貝,是爺爺奶奶的牽掛,永遠也走不出他們的視線和心田。

對於將來誰都無法預料,對於過去的已然不可再重來,唯一能把握的只有現在。世界首富微軟公司的總裁比爾蓋茨說過一句話:“世界上什麼都可以等待,唯有孝敬長輩不能等待”。

老師也時常教育我們要時刻不忘尊老愛老的優良傳統,沒有老一輩的辛勤勞動就沒有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意思是說:在贍養孝敬自己的長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係的老人。敬老愛老其實它離我們很近:你給老人的一個微笑,你給老人讓一下座,你有禮貌地招呼一下老人,你耐心地和老人聊天,傾聽他們的故事,這都是對老人的一種尊敬。敬老愛老其實就是老人需要幫助時,你伸過去一隻溫暖的手;需要談心時,遞上去的一顆火熱的心;需要關心時,你送出一句親切的慰問。

讓我們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做到尊老,敬老,愛老,助老,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謝謝大家!

中學高中生重陽節國旗下經典講話 篇11

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是農曆九月初七,再過兩天就是我們傳統的重陽節,也是老人節。我國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爲陰數,把“九”定爲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爲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爲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等。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爲一體而形成的傳統節日,同時它也不像春節、端午、中秋等是多民族共同節日,而爲漢族所獨有。

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因爲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農曆九月九日定爲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重陽節又多了一層新含意。

古往今來,我們有許多敬老愛老的故事;古有木蘭代父從軍,今有陳毅探母、第一次抱母親等感人肺腑、潤人胸襟的故事。中國有句古話叫“百善孝爲先”,告訴我們一切善行都是從孝開始做起的。孝是人世間一種最高尚、最美好的情感,是人一生中最深刻的親情,它是人的根、人的本。那麼,什麼叫做孝呢?“孝”字最早見於殷商甲骨文,上面是個“老”字,下面是個“子”字,是“子尊老”的意思。

對我們國小生來講,我們父母都還很年輕,可能還不需要我們照顧,我們能做的就是像《弟子規》裏面說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叫我們的時候,及時答應,父母交待的事情,馬上動身去做,別拖拖拉拉的。此外,我們每一個家庭都有老人,每一個人都應該孝順自己家裏的老人,常懷孝敬之心。如果我們晚輩懷有一顆孝敬之心,就會站在老人的角度去用心想一想,老人渴望的是什麼。他們渴望的不是住多好的房子,吃多好的食物,穿多好的衣服,他們更渴望的是與親人的團聚,孩子的陪伴,情感的關愛。如果晚輩有一顆孝敬之心,不管多忙,都不會忘了翹首期盼的老人,都能找出時間,帶上家人,常回家看看,讓他們感到親情的溫暖,都能找出空閒,給爺爺捶捶後背揉揉肩, 或者幫奶奶刷刷筷子洗洗碗,讓他們體驗到晚輩的關心和安慰。

我們常說的“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小羊羔吃奶都是跪着的,表示對母親的敬重;小烏鴉長大後,要給大烏鴉打食吃,表示對父母的回報。連羊羔和烏鴉這樣的動物,都知道孝敬父母,親情回報,人要是不孝敬長輩,那不就是禽獸不如了嗎?

中國臺灣著名作家龍應臺曾寫道:“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時間是不等人的,如果等到你自以爲擁有了可以孝順能力的時候,可能已經爲時已晚,老人可能吃不動了也穿不了了。所以,不論你走多遠,不論你多忙,不論做了多大的官,不論你掙了多少的錢,別忘了是父母給了你生命,教會了你說話和走路,教會了你做人的道理。我們永遠是爸爸媽媽的寶貝,是爺爺奶奶的牽掛,永遠也走不出他們的視線和心田。

對於將來誰都無法預料,對於過去的已然不可再重來,唯一能把握的只有現在。世界首富微軟公司的總裁比爾蓋茨說過一句話:“世界上什麼都可以等待,唯有孝敬長輩不能等待”。

老師也時常教育我們要時刻不忘尊老愛老的優良傳統,沒有老一輩的辛勤勞動就沒有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意思是說:在贍養孝敬自己的長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係的老人。敬老愛老其實它離我們很近:你給老人的一個微笑,你給老人讓一下座,你有禮貌地招呼一下老人,你耐心地和老人聊天,傾聽他們的故事,這都是對老人的一種尊敬。敬老愛老其實就是老人需要幫助時,你伸過去一隻溫暖的手;需要談心時,遞上去的一顆火熱的心;需要關心時,你送出一句親切的慰問。

讓我們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做到尊老,敬老,愛老,助老,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謝謝大家!

中學高中生重陽節國旗下經典講話 篇12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尊老、敬老、愛老、助老。

後天就是中國的又一個傳統節日重陽節。也叫九九重陽節,因爲重陽節是在農曆的九月九日,又因爲九月九日的九與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再加上九月也是一年中收穫的黃金季節,九九重陽佳節,寓意深遠。1989年,我國把重陽節定爲老人節,此後每年農曆九月初九又成爲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日子。

花無重開日,人無再少年。總有一天我們也會成爲老人。同學們,我們應該發揚尊老、愛老的優良傳統。在重陽節這天,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致以節日的問候,感謝他們爲自己所做的一切;在平時,幫助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關心照顧他們,多爲他們着想,少讓他們做那些本來應該是我們自己做的事,把好吃讓給他們,把有趣的事告訴他們。當然,尊老敬老絕不是重陽節一天的事,應該是在日常生活中,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他們的乖孫子。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希望我們所有的人都從現在做起,都能尊老、愛老。在天高雲淡、秋風颯爽的季節,讓我們共同祝願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幸福、安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