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與開創的關係思想宣傳範文(通用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6W

堅守與開創的關係思想宣傳範文 篇1

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爲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重大政治論斷,同時強調“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科學把握這種“變”與“不變”的辯證統一,才能在新時代更好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

堅守與開創的關係思想宣傳範文(通用5篇)

毛澤東同志曾深刻指出,明白中國的特殊的國情,“這是解決中國一切革命問題的最基本的根據”。中國共產黨人正是由於正確認識和把握了中國基本國情,才找到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以後,如何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也有一個認清國情的問題。經過艱辛探索,我們黨作出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實踐證明,只有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最大實際,才能把我國社會主義事業順利推向前進。對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長期性,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不能急於求成幹超越現實、超越階段的事。

我們說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絕不是說這個過程不會發生任何變化。這一過程必然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從局部變化到整體變化的過程,要經歷若干具體發展階段,在不同時期會呈現不同的階段性特徵。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變化的重大政治論斷,就是認識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生了階段性變化,呈現出新的階段性特徵。一方面,我國已經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從生產方面來講,已經不能再用“落後的社會生產”來概括。另一方面,從需求方面來講,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可見,作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變化的重大政治論斷,體現了我們黨對我國社會現實的深刻把握、對人民需求變化的敏銳迴應。

在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一方面,“美好生活需要”是“物質文化需要”的升級版,是人民需要內涵的豐富和層次的提升,表明人民的需要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另一方面,“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意味着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已經不是“落後的社會生產”那樣一種局面了,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差距,還存在大而不強問題。可以說,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一種量的提升和部分質的變化,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性質。因此,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

實踐中,我們要把握好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變”與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的辯證統一。看到“不變”,要求我們堅持穩中求進,增強戰略定力,不超越階段而急於求成,始終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看到“變”,要求我們堅持與時俱進,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着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帶領人民不斷創造美好生活。

堅守與開創的關係思想宣傳範文 篇2

政治上的先進性是我們黨的突出特點和優勢。“紅船精神”是黨的先進性之源,它所蘊含的首創精神、奮鬥精神和奉獻精神歷久彌新,是黨的先進性的集中體現,也是我們今天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的寶貴財富。

1、“紅船精神”勉勵我們堅持崇高的政治理想

在黨的初創時期,全國只有幾十名黨員。經過長期的鬥爭,中國共產黨在同各種政治力量的反覆較量中脫穎而出,成爲全國各族人民的領導核心,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它從成立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爲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早期的革命先驅不顧個人安危、在白色恐怖中完成建黨偉業,靠的就是崇高的政治理想。97年來,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完成近代以來各種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鉅任務,就在於無論是處於順境還是逆境,從未動搖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從未放棄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

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同時也要看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強調,在新時代,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涵蓋領域的廣泛性、觸及利益格局調整的深刻性、涉及矛盾和問題的尖銳性、突破體制機制障礙的艱鉅性、進行偉大斗爭形勢的複雜性,都是前所未有的。克服這些困難,更加需要保持全黨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

需要指出的是,實現崇高的政治理想,是以生產力高度發達、社會產品極大豐富爲物質前提的。沒有紮紮實實的發展成果和人民生活的不斷改善,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就無從談起,崇高的政治理想就會變成空中樓閣。這就要求我們繼續弘揚“紅船精神”,堅定理想、艱苦奮鬥,付出更爲艱鉅、更爲艱苦的努力。

2、“紅船精神”鞭策我們堅守高尚的政治追求

具有高尚的政治追求,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治力量的顯著標志。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產黨宣言》中就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爲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爲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馬克思在他的中學畢業作文中這樣寫道:“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爲人類而工作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爲這是爲大家作出的犧牲;那時我們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悄然無聲地存在下去,但是它會永遠發揮作用,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這種爲大多數人工作的政治追求,同樣也是中國共產黨建黨精神的重要內容。1920xx年夏,一批來自全國各地的先進分子從上海輾轉嘉興,召開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他們是爲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了一起。這個目標不是個人的私利,而是爲人民謀幸福、爲民族謀復興。他們所創建的黨在自己的章程中莊嚴宣告: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正是因爲這一點,我們黨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才能做到心底無私天地寬,並勇於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

我們今天弘揚“紅船精神”,要牢記民心這個最大的政治。只有堅守高尚的政治追求,堅持立黨爲公、執政爲民,贏得人民羣衆的信賴和擁護,才能成爲各項事業的領導核心,黨的政治先進性才能得以彰顯。

3、“紅船精神”激勵我們保持純潔的政治品質

從紅船起航,一批批中國共產黨人爲了黨和人民的事業殺身成仁、捨生取義,不愧爲民族的脊樑。在全國勝利前夕,毛澤東同志敏銳地覺察到,革命勝利後,“黨內的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願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可能生長”,並對全黨提出了“兩個務必”的告誡。這時刻警醒我們無論走多遠,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不能忘記爲什麼出發,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用不到70年時間,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現代化歷程,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與此同時,一些人沒能抵制住商品交換原則對黨內生活的侵蝕,有的精神缺“鈣”,理想信念缺失;有的跟黨組織討價還價,陽奉陰違;有的搞團團夥夥,信奉“圈子文化”。他們忘記了共產黨員該有的修養,喪失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在新時代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需要切實發揮包括“紅船精神”在內的革命精神在涵養政治生態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全黨同志進一步強化黨員意識,對黨忠誠、爲黨分憂、爲黨擔責、爲黨盡責,確保黨永不變質、永不變色。

4、“紅船精神”要求我們恪守嚴明的政治紀律

從紅船開始,我們黨就認識到了嚴明紀律的重要性。黨的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綱領》,就作出了黨員保守祕密的紀律要求。黨的二大制定第一部黨章,專設一章對黨的紀律作出詳細規定。我們黨帶領的紅軍早期組織性、紀律性不強,時常出現一些侵佔百姓財物的現象。對此,毛澤東同志先後提出了“不拿羣衆一個紅薯”“打土豪要歸公”等紀律要求。經過長期的革命實踐,這些紀律不斷完善和充實,最終形成了廣爲傳唱的“紅色經典第一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正是這些鐵的紀律,助力我們黨在殘酷的環境中生存下來並不斷髮展壯大。

今天,我們黨已經從只有幾十位黨員的小黨,成長爲擁有近9000萬黨員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與建黨初期相比,面臨的環境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在嚴明紀律方面,要求是一樣的,甚至比以前還要嚴格。今日中國正處於大有可爲的歷史機遇期,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沒有現成經驗可循,在前進道路上,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前所未有。從內部看,改革進入深水區,一系列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難題亟須破解。從外部看,世界格局深度調整,貿易保護主義、逆全球化擡頭,“黑天鵝”“灰犀牛”不時冒頭。應對這些挑戰,亟須全黨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步調一致,確保中央令行禁止,把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在新時代,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最核心的是堅持黨的領導,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決不允許在貫徹執行中央決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選擇、搞變通。只有用鐵的紀律組織起來,我們黨纔會有無堅不摧的戰鬥力。

堅守與開創的關係思想宣傳範文 篇3

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爲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重大政治論斷,同時強調“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科學把握這種“變”與“不變”的辯證統一,才能在新時代更好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

毛澤東同志曾深刻指出,明白中國的特殊的國情,“這是解決中國一切革命問題的最基本的根據”。中國共產黨人正是由於正確認識和把握了中國基本國情,才找到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以後,如何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也有一個認清國情的問題。經過艱辛探索,我們黨作出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實踐證明,只有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最大實際,才能把我國社會主義事業順利推向前進。對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長期性,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不能急於求成幹超越現實、超越階段的事。

我們說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絕不是說這個過程不會發生任何變化。這一過程必然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從局部變化到整體變化的過程,要經歷若干具體發展階段,在不同時期會呈現不同的階段性特徵。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變化的重大政治論斷,就是認識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生了階段性變化,呈現出新的階段性特徵。一方面,我國已經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從生產方面來講,已經不能再用“落後的社會生產”來概括。另一方面,從需求方面來講,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可見,作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變化的重大政治論斷,體現了我們黨對我國社會現實的深刻把握、對人民需求變化的敏銳迴應。

在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一方面,“美好生活需要”是“物質文化需要”的升級版,是人民需要內涵的豐富和層次的提升,表明人民的需要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另一方面,“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意味着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已經不是“落後的社會生產”那樣一種局面了,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差距,還存在大而不強問題。可以說,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一種量的提升和部分質的變化,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性質。因此,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

實踐中,我們要把握好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變”與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的辯證統一。看到“不變”,要求我們堅持穩中求進,增強戰略定力,不超越階段而急於求成,始終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看到“變”,要求我們堅持與時俱進,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着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帶領人民不斷創造美好生活。

堅守與開創的關係思想宣傳範文 篇4

當前,招商引資工作面臨着新的形勢,機遇與挑戰並存,困難與希望同在。從困難因素看,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投資者信心指數下降,致使引進資金、技術受到限制和影響;伴隨着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傳導,企業再投資擴張的願望減弱;國家實行嚴格的產業和土地政策,提高了外資進入的門檻。這些都是招商引資工作面臨的現實困難,但我們要在困難中看到希望,要化“不利”爲“有利”,變被動爲主動

一方面,要清醒認識宏觀形勢帶來的大好機遇。儘管當前我們面臨着嚴峻的招商引資形勢,但是我們也面臨很多難得的機遇。第一,從歷史上幾次金融危機看,每一次危機都是產業佈局重新洗牌的時候,也是發展成本最低的時候。當前的危機已迫使境內外發達地區一些產業加速轉移,一些企業正在尋求更好的發展空間。對於我們後發地區而言,正是招商引資、推進項目的大好時機。越是在這個時候,越是能招引到抗風險能力強、市場佔有率高的大項目、好項目。只要我們認真分析,科學把握,就能在新一輪產業重新佈局中爭取到更多產業和份額。第二,當前處於外需緊縮、內需擴張、政策趨活的有利時期,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出臺了一系列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重要措施,有利於我們爭資金、上項目、招客商,形成新的招商熱點。第三,經過近年來的實踐,我們初步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營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結交了一大批客商和朋友,爲更有成效、更大規模的招商引資奠定了基礎。總的來說,如今看似經濟發展的“冬天”,實則是招商引資的“春天”。機遇就在眼前,關鍵是看誰抓得早、抓得緊、抓得牢。能否抓住機遇、用好機遇,對我們而言,是一個重大的考驗。各鎮各部門要進一步增強做好招商引資工作的信心和決心,真正把招商引資當作“要務中的要務、重點上的重點、中心裏的中心”來抓,奮力實現招商引資新突破。

另一方面,要客觀分析我縣搶抓機遇的主要優勢。機遇彌足珍貴。抓住機遇,用好機遇,既需要戰略眼光,更需要戰略優勢。從縣情實際看,我們具備良好的招商引資的優勢和條件。一是有特別的政策優勢。《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出臺,明確了珠江三角洲地區在全國改革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地位,開闢了促進珠三角區域協調發展的廣闊空間。肇慶作爲珠三角九大城市之一,作爲山區縣,我們爭取政策、資金、項目的空間將會更大。二是有堅實的平臺優勢。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我縣承接產業轉移的能力日益增強。交通網絡方面,我縣緊鄰廣佛經濟圈,是面向珠三角背靠大西南的門戶重鎮。正在加快建設的二廣高速、貴廣鐵路能有效地凸現我縣的交通優勢。二是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我縣華南再生資源產業基地和高新產業園已開發出待用地20xx多畝,完全可以滿足近期招商引資辦工業的需要。全縣已形成以220千伏、110千伏爲主輸電網,35千伏線路遍佈城鄉的大規模電網,全年供電量達2.2億千瓦時,完全可以滿足產業發展的電力需要。三是有良好的人緣優勢。縣人傑地靈,人才輩出。在外出務工人員有12萬餘人,很多鄉親人脈廣,號召力強,熱心家鄉發展,這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源。通過廣大鄉親和各地商會,能邀請更多的客商來我縣投資創業。同時,經過近幾年的努力,我縣積累了豐富的招商引資經驗,培育了大批招商專業人才,與各地客商建立了良好的投資合作關係。這爲我縣擴大招商引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堅守與開創的關係思想宣傳範文 篇5

xx大以來,黨中央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爲教育的根本任務。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國家提出“全方位、全過程、全員育人”,要把立德樹人體現在各科課堂教學之中,滲透到社團活動、管理評價、日常生活等各個環節,延伸到家庭、社會和網絡活動的方方面面,建立大中小幼一體化的德育體系。與此相適應,還要完善德育體系、加強課程教材建設、優化育人環境、改革管理評價機制,要注重師德師風建設,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這些措施都非常重要、非常必要,也一定是行之有效的。“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筆者認爲,只有不斷加深認識,才能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真正落到實處、變爲行動。

一、立德樹人是新時代教育的戰略轉型

何爲“根本”任務?根就是樹根,“木下曰本”,本也是根,根本就是最本質、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我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一貫重視立德樹人、以文化人。《大學》有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爲本”,“明明德”、“修身”就是爲學之道、爲人之本。《大學》還直截了當地地說:“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學校教育都過於注重知識、能力、升學、就業、收入這些“才”或“財”,而沒有對“德”予以足夠的重視,甚至可以說是本末倒置。如今國家提出“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爲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可以說是正本清源、迴歸正道。

立德樹人也是新時代對教育的必然要求。通過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和改革開放的經濟建設,如今的中國已經從站起來、富起來正走向“強起來”的時代,而這種“強”決不僅僅是經濟、科技和軍事上的強大,更重要的是人民內在精神的強大。老子說:“知人者智,自勝者強”,真正的強者,是能戰勝各種外在誘惑和人性弱點的內心強大的人。主席說:沒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如何才能強起來?孔子在《論語》中提出了“庶、富、教”的思想,克服“後富裕社會”可能帶來的各種新問題,避免貪慾、空虛、懈怠和“軟骨病”,都需要真正以立德樹人爲根本的教育。所以,從培養偏重知識能力的“智者”到有堅定理想信念的“強者”,也是新時代教育的重大戰略轉型。

二、立德樹人是追求人生幸福的內在需求

美德是事業的基礎,是幸福的源泉。《說文解字》說:“德者,得也,外得於人,內得於己”;《易經》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中庸》說:“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孟子更進一步說:“萬物皆備於我,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幸福不在心外,而在心中,通過誠於良知、不斷提升道德品質和心靈境界,每個人都可以獲得內心的安定和幸福。所以,立德樹人不應該只是對學生的外在要求,而應該是學生、教師、家長以及每個人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內在需求和根本動力;立德樹人不只是對教師育人的外來任務,而應該是每個人的內在願望。立己德,立己人,得己福,只有基於這樣的認識,立德樹人才能落實到每一個人,才能轉化爲自覺行動。

外因是條件,內因守鍵。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確實需國家政策、措施、資源的支持和外部環境的改善,但更不能忽視的是每個人的“自修”。中國傳統文化一貫強調反求諸己、內省自修。《中庸》指出:“修道之謂教”,孟子教導我們:“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思想道德修養,歸根到底要靠自己的修和悟,而自修自悟的關鍵在於“誠於己”,在於“慎獨”,只有每個人時時刻刻、隨事隨處覺察反省、知善知惡、爲善去惡,才能真正實現“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立德樹人。

三、立德樹人要立志爲先、以孝爲本、依道而行

王陽明說:“夫學,莫先於立志”,“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志不立,立德樹人同樣不可能。立志不是指從事怎樣的職業、成就怎樣的事業,而是要確定人生的志向,即成爲一個有怎樣心靈品質和道德境界的人。“夫志,氣之帥也,人之命也”,志是諸多德行的統帥,是安身立命的根本,立志對於修德有綱舉目張之效,明確堅定的志向也是修己成人的根本動力源泉。正因爲如此,黨中央領導人反覆強調立志和理想信念的重要性:要“立鴻鵠志,做奮鬥者”,“內心淨化、志向高遠便力量無窮”。應該把學生、教師、家長公開立志、不斷勵志作爲立德樹人的重要抓手,予以高度重視。德有百千種,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謙、和、慈、恕、誠,這些都逝人一貫強調的重要的、基本的美德。“百善孝爲先”,在衆多的美德中,孝又是更基本、更需要優先培養的德,《孝經》開宗明義:“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孟子甚至認爲:“堯舜之道,孝悌而已矣。”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進而實現修身、齊家、治國、利天下,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智慧。從每一個家庭開始,從孝親敬長開始,也是立德樹人最有效的切入點和着力處。

立德樹人應追求“立大德、樹大人”。德有大小,即使是孝也有大小之分,“小孝孝身,中孝孝心,大孝孝志”,在忠孝不能兩全時,要舍小節而取大義。只有立大德,才能成大業。因此,黨中央領導人教導我們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這纔是大德,只有這樣纔可望成爲棟樑之才、成就偉大事業。

立大德、樹大人應該循大道。《道德經》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世間的所有德行規範應源自天道、符合天理。“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爲而不爭”,《易經》也說:“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謂易”,天地之大德、大道是利益萬物之和諧共生。由此可見,爲人民謀幸福、爲民族謀復興、爲世界謀大同,就是大德、大道,但凡“立大德、樹大人”都必須以此作爲根本原則和終身的奮鬥目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