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節文辭華麗的發言稿全文(通用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55W

正月十五元宵節文辭華麗的發言稿全文 篇1

今天我們隆重集會,同慶20__年元宵佳節。藉此機會,我代表礦黨政領導向聯歡會臺前幕後的所有演職人員及工作人員所付出辛勤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謝,並向此刻仍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的幹部職工,致以節日的問候和良好的祝願!

正月十五元宵節文辭華麗的發言稿全文(通用3篇)

我們舉辦此次聯歡會目的是活躍節日氣氛,豐富廣大職工的業餘文化生活、構建“和-諧健康、團結向上”的文化氛圍,展現我礦日新月異、蓬勃發展的良好風貌。我們給大家發獎不是目的,目的是通過聯歡會給大家創造一個交流溝通的平臺。通過聯歡會達到增進友誼、加強團隊協作能力、增強全礦員工凝聚力和戰鬥力的目的。

祝願雞冠山山的明天更加美好!

祝願全礦職工幸福安康!

謝謝大家!

正月十五元宵節文辭華麗的發言稿全文 篇2

一、致辭   各位老師、小朋友們大家好!新年歲月的手,剛剛把春天的鐘,敲響,元宵的風,再度把溫馨的月,掛圓;在此汪老師向小朋友拜個晚年,祝你們在新的一年裏。元宵佳節是身體健康,快樂成長,祝園長老師們工作順利,家庭幸福。   二、講述元宵節由來   在這裏想問問各位有誰知道元宵節的由來或傳說 嗎 ?那我就來向大家解說一下吧!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__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裏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 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爲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爲重大節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爲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爲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爲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爲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節俗活動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爲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裏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爲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爲壯觀。特 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爲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爲四到五 天。   關於元宵節的來歷,民間還有幾種有趣的傳說:   關於燈的傳說   傳說在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去打它們,有一隻神鳥 困爲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着生命的危險,偷偷駕着祥雲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衆人聽說了這個消息,有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 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纔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   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裏張燈結綵、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爲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都點頭稱是,便分頭準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爲是大火燃燒的火焰,以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爲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 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所以全國各地都過,大部分地區的習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還是有自己的特點。通常有以下幾點: 吃元宵、觀燈、逐鼠、迎紫姑、情人節等,那麼今天我們就要共同來歡慶——吃元宵和觀燈。

正月十五元宵節文辭華麗的發言稿全文 篇3

農曆正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元宵節。這個始於漢代,盛行於唐宋的節日,一直沿襲至今。歷代有不少詩人爲之妙筆傳情。展燈、觀燈是元宵節最主要的活動。漢朝張燈一夜,唐朝增至三夜,從十四到十六,大街小巷張燈結綵,家家門外燈火通明,男女老少上街觀燈,車水馬龍好不熱鬧!詩詞中自然不乏對這一活動的吟詠。唐朝詩人郭利貞在《上元》詩中這樣描繪觀燈的情景:“九陌連燈影,千門度月華。傾城出寶騎,匝路轉香車。”宋代朱淑真在《元夜》中寫道:“火樹銀花觸目紅,揭天鼓聲鬧春風”。清代何景明在《元夕懷都下之遊》中描述:“已見炬如千樹列,更看燈似百花開”。

除了看花燈,吃元宵是元宵節裏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不少文人墨客連元宵的味道以及製作的過程都有精描細繪。清代符曾的《上元竹枝詞》不但道出當時的元宵是何種餡、什麼米,甚至連誰家的粉好等都寫得清清楚楚:“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裏賣元宵。”李調元的《元宵》詞與其有着異曲同工之妙,所不同的是他所描繪的是南方元宵節的場景:“元宵爭看採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圓。”

值得一提的是,元宵節也是一個浪漫的節日,古代,由於封建禮教森嚴,平日裏男女不許謀面,元宵燈節正爲他們提供了一個可以自由活動、認識彼此的機會。寫元宵情思的詩詞不勝枚舉,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可謂獨樹一幟:“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紅紅火火的元宵節,是中華大地土生土長的一個文化因子,它和一副副喜氣洋洋的春聯,一聲聲響徹年頭年尾的爆竹,一篇篇文辭優美的詩詞歌賦,構成了饒有雅趣的特色中國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