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慶領導講話稿(通用18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5.74K

校慶領導講話稿(通用18篇)

校慶領導講話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來賓,..大學的校友和師生員工們:

大家好!

桃花盛開,滿目芳菲的四月,我們在這裏隆重舉行..大學二十週年校慶慶典活動。藉此機會,請允許我代表..大學校領導班子向出席今天活動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校友表示熱烈的歡迎!向..大學全體師生表示熱烈的祝賀!向關心和支持大學發展成長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

二十年前,1985年11月,13名風華正茂,意氣風發的年輕人以敢爲人先的勇氣和膽識,以心繫職業教育,情牽莘莘學子的情懷,帶領創辦了..大學,從此拉開了我市職業教育的序幕,..大學也成爲我市第一所公辦職業院校。二十年來,..大學歷經滄桑,幾經周折,又不斷進步,不斷髮展,數創輝煌。從初創的從最初的不足百名學生到如今的5系28專業近XX名學生,..大學“面向全國,服務社會,培養人才”的辦學特色日趨明顯,辦學效益和教育質量穩步提高。二十年來,我們的老師始終勤教善教、甘爲人梯;我們的學子始終嚴謹篤學、立志成才,優良的教育教學傳統屆屆相傳,出色教風學風得到了上級領導和社會的一致好評。

斗轉星移,歲月滄桑。二十年風雨浸潤流嵐歲月,積澱下沉沉履步,二十年崢嶸穿透純淨書聲,抒寫出精彩華章。二十年的拓荒播種,這裏已成爲一片沃土,二十年的鍥而不捨,這裏已成爲人才的搖籃,二十年的上下求索,這裏已成爲八里湖畔璀璨的明珠。

二十年艱苦求索,彪炳千秋;二十年春華秋實,絢麗奪目。..大學XX0餘名師生員工同舟共濟,用“團結拼搏、開拓創新、知難而進、敢於爭先”的..大學精神譜寫了一部輝煌的史詩,鑄造了..大學今天的榮耀。感謝我們的老師,是你們用智慧與汗水催開了滿園蓓蕾;感謝我們的學子,是你們用成功與喜悅爲母校贏得了輝煌。

回首往昔,我們驕傲;展望未來,我們嚮往;恩承蔭庇,我們感激;承前啓後,我們任重道遠。往事如歌,未來如詩,如椽大筆寫不完激情歲月,千言萬語抒不盡滿腔深情,長歌豪邁待我們揮斥方遒。願..大學人能繼續植桂培蘭不仰千種綠,栽桃育李尤欽萬頃材。

成就是昨天的句號,開拓是永恆的主題。在新的歲月裏,在新的征程中,我們將緊緊把握時代的主旋律,狠抓校園建設,積極推進名師工程,繼續深化課程改革,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向着更高更遠的目標邁進。我堅信:..大學的明天會更燦爛!

謝謝!

校慶領導講話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來賓,..大學的校友和師生員工們:

大家好!

春華秋實,歲月如歌。在這個金燦燦、沉甸甸,充滿無限喜悅的收穫季節裏,中國石油大學迎來了建校六十週年的歡慶時刻。在此,謹向全體師生員工和海內外廣大校友致以節日的祝賀!向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學校建設、改革、發展的各級領導、各界朋友表達誠摯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1953年10月1日,以清華大學石油係爲基礎,匯聚天津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的部分師資,誕生了新中國第一所石油高等院校——北京石油學院。六十年風雨兼程,六十年薪火相傳。建校以來,學校“一路奔波三遷校,六秩寒暑四易名”,雖歷經滄桑砥礪而絃歌不輟,今天已經成長爲一所石油特色鮮明、以工爲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成長爲石油石化學科領域高層次人才匯聚、優秀人才培養和高水平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

甲子積澱,鑄就華彩的輝煌篇章。學校始終與祖國石油工業同呼吸、共命運,始終把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作爲辦學的根本出發點,石油石化工業發展壯大的每一步,都印刻着石大師生不可磨滅的貢獻。六十年來,20餘萬名學子從被譽爲“石油人才的搖籃”的石大起航,獻身石油,建功立業,成爲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棟樑。學校堅持走“政產學研”相結合的辦學道路,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爲石油石化行業重大關鍵技術的突破、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騰飛作出了卓越貢獻。

近年來,學校搶抓機遇,銳意進取,緊緊圍繞“建設石油石化學科領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的奮鬥目標,精心謀劃和推動學校改革發展,學校綜合實力持續增強,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社會影響力不斷擴大。

大學的精神,大學的文化,沉澱在發展的歷程中。“實事求是,艱苦奮鬥,愛國奉獻,開拓創新”的石大精神,“我爲祖國獻石油”的理想與信念,在一代又一代石大人血脈裏流淌,這是激情燃燒、開拓奮進的六十年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它是學校獨有的精神文化體系,並以其特有的滲透力和感染力,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廣大師生的思想方法、道德意識、價值觀念、行爲方式等,鑄就了石大學子不怕苦、不怕累、耐磨練、敢擔當、講奉獻等寶貴品質。這種精神特質讓我們對石大的明天充滿期待,充滿信心!

走過了六十年風雨歷程的中國石油大學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當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進入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階段,需要高等教育主動適應和促進經濟社會的改革發展,在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創新型國家的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國石油大學承載着歷史的榮耀,更肩負着未來的希望,必當承載起更大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的使命,擔當起更多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重任。

面向未來,我們要進一步弘揚“實事求是,艱苦奮鬥”的校風,胸懷對中國夢、石油夢、石大夢的執著與堅守,繼續高揚奉獻與責任的旗幟,搶抓歷史機遇,勇敢面對挑戰,堅持內涵發展、創新發展、開放發展、和諧發展,攜手所有海內外校友、社會各界朋友,共謀科學發展,共譜教育華章,共繪美好藍圖,不斷實現學校發展的新跨越,爲建設石油石化學科領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努力奮鬥,爲實現偉大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校慶領導講話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來賓,..大學的校友和師生員工們:

大家好!

我常常想,大學之'大',並不僅僅在於'大師'、'大樓',更在於有一批'大'學生。我們不能設想一所大學沒有寬敞明亮的大樓,也不能設想一所大學沒有學富五車的大師,但更不能設想一所大學沒有一批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大'學生,只有這些年輕的面孔,纔是一所大學的精魂之所在。雖然學生之於大學,如流水之於河牀,如行雲之於天空,但河牀因流水而豐盈,天空因行雲而高邁。大學,因大樓而大,因大師而大,更因'大'學生而大,理固宜然。 我們青大,便有這樣一批'大'學生,他們讓青大因之而'大'。每年,都有來自四面八方的學子匯入校園的人流,他們是校園初綻的蓓蕾,是浮山灣源頭的活水,是千林萬木中的'最高枝';每年,又都有一批學子展翅離開校園,他們是在校園成熟的果實散播於各地,是浮山灣通往四面八方的灌渠。這樣,校園不僅僅是在這一山一海之間,更是在從其中來、到其中去的'大'區域中;校園也不僅僅是在這一來一往之間,更是在來之前、去之後的'大'過程中。在空間上,青大因'大'學生而擴展;在時間上,青大因'大'學生而綿延。這就是青大之'大',大學之'大'。

青大坐落在黃海之濱,浮山腳下。她背靠着的浮山承載着中華民族數千年積澱下來的文化,她面對着的黃海涌動現代文明的波濤。浮山上長眠着的那位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在默默地注視着青大學子,他或許有所憂慮,青大人能否將我們燦爛的中華文化發揚光大;黃海之濱、浮山灣畔激盪着的波濤在時時地提醒着青大學子,它可能含蓄示意,青大人可否將輝煌的現代文明推向極致。博學篤志,深得先賢治學之精髓,明德求真實爲國人修身之根本,守正出奇則是母校送給投身現代社會的青大人的青鋒利刃。這個校訓是很能體現青大個性的:它延續了對傳統的繼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更強調了在現代社會中自強不息、奮起努力、不甘心淪爲人後的理念。校訓精神的寄託對象,不僅是大師學者,更是千千萬萬的青大學子,是是在民族自強中孜孜以求、在國家建設中肩負重擔的青大學子,這是對每一個青大人的要求:學問爲人,當沉穩紮實,眼光品格,當朝氣勃發;根鬚須深扎大地,枝葉要直插雲天;要壓得起擔子,肩得起責任,要放得開手腳,闖得出天地。在青大修繕一新的教學樓裏,

每一個講堂上都標有這個校訓,正對着臺下聽課的學子,這是一種希望,更是一種鞭策:青大之'大',大學之'大',全在於學生之'大'學生。

大學與大學生,青大與青大人,實際上是處於一種互動的地位的:青大因學子而'大',學子也因青大而'大'。我相信,青大能激發每一個學子的潛力,將'大'發揮到極致,成爲名副其實的'大'學生。百年的傳統不用說了,伴隨着近代中國成長起來的青大,人才輩出,如星漢燦爛,點綴於歷史長河。正是這百年的傳統,正是這在這傳統中成長起來的一批又一批'大'學生,造就了一種青大的精神。'青大精神',這個詞雖屢屢被人言及,卻似乎永遠沒有確定的含義。它近似於一種'言無言'的境界,只有親身體會到了,才能切實的把握。但正是這種'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就錯'的精神氣質,卻讓每一個生於斯、長於斯的學子感受到一種激勵,接受了一份薰陶。它給了每一個學子一片海闊天空,讓個性伸展,使眼光犀利;它給每一個學子提供了一個真正的'大'學,學術之大、責任之大、精神之大,盡在其中。對於這樣的'大',我不能置一詞,但我相信,這樣的'大'學,能培養真正的'大'學生;而大學的未來,又正在於它培養的這些'大'學生身上。有人說,只要青大教室和圖書館的燈還亮着,青大就還有希望,中國就還有希望。這話說得極有氣質。青大,是在教室和圖書館的燈下學習的青大人;青大,也是由這樣的青大人打造出的一種精神一種氣質,一種希望的象徵。我堅信,青大的燈,永遠也不會滅!

作爲一個學者、一名教員,我希望能象孟子所說的那樣,'聚天下英才而教之',所以,能在青大任教,能擔任這樣一所精英薈萃的大學的校長,是我的願望,也是我的榮幸。但每次漫步在校園裏,每次站在青大的講臺上,我卻又覺得自己更象是一個學生,青大是如此博大精深,能讓每一個置身其中的人都俯首沉思、受益無窮。在青大,我真正感受到了大學之爲'大'。因爲是在這樣一塊聖地,每一個感染了她的精神氣質的人,就會有一種被選擇的莊嚴感;因爲這種莊嚴的使命感貫穿着每一個青大人,這校園神聖的火種才得以不熄,這校園的精魂才永遠閃耀着理想之光。站在這講臺上,我可能是師長;面對青大,我卻永遠只能是學生。可是,我希望,是學生,我也要是一個真正的'大'學生’,是一個沐浴在這理想之光、精神之光中的青大人!

我相信,每一顆被浮山灣水滋潤過的心靈,都應該有與我一樣的感受。在到場和沒到場的諸位校友之中,我確信,我是找到了知己的。不管是大學者、大作家,還是尚生活在校園的山光水影之中的'大'學生,面對青大,都只能由衷的感嘆,並沉浸在這樣一種溶入血脈中的精神之中。我的演講,不求爲青大撰寫編年史,也不求展現所有青大'大'學生的風貌,甚至也不求描畫出一個青大的輪廓。它只是一些在這片熱土上生活過的'大'學生、這校園爲之而大的'大'學生內心的共鳴,它只是展現了一種青大與青大人、大學與大學生之間互相的滲透與影響、互相的交融與完成。如果說我們的心聲中還有什麼期望的話,毋寧說,它是一種鞭策,一種對所有曾經在、現在在、將來會在校園的學子的鞭策,一種對生活在從其中來、到其中去,生活在來之前、去之後的'大'校園中的學子的鞭策。

爲學生,爲'大'學生,爲青大'大'學生!

校慶領導講話稿 篇4

人生中有一種割捨不斷的情懷,那叫牽掛;人生中也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情懷,那叫眷戀。

悠悠歲月,世事變遷,五十餘年的人生旅途,任時光匆匆,歲月潮涌,我,永遠都是母校放飛的一線風箏——飛的再高,也飛不出母校的懷抱;飛的再遠,也飛不出母校的視線!

相隔30年,一大早就來到了夢縈魂牽的母校——XX中學

秋風送爽,丹桂飄香,綠樹迎風舞,鮮花泛紅潮,彩旗飄飄,鑼鼓喧天。校園裏人海如潮:有白髮飄逸,霜染華巔的老者;有昂首闊步,氣質高雅的中青年人。有園丁,有教授,有儒生,有軍官,有醫生,更有衆多志存高遠,意氣風發的學子,或許大家心境不同,感觸各異,但對母校的祝福和驕傲自豪的感情,卻是大家共同的最濃重的心聲。

年年花似錦,今年花更紅。校友嘉賓們漫步校園,個個神采奕奕、笑容滿面,面對熟悉而又陌生的花草樹木,驚歎母校的鉅變:過去的磚瓦樓房全不見了,眼前所見的是富有時代特色的教學大樓,校門莊嚴氣派,塑膠操場典雅精美,師生公寓、辦公大樓、綜合大樓、實驗大樓,一幢幢巍然屹立,熠熠生輝。

一百年滄桑砥礪,薪火相連;一百年栽桃培李,春華秋實。

參觀了校史展覽室、校友成果展、校友禮品展,真切的感受到——百年的歷史,寫滿了社會的發展與變遷;百年的歷史,印證了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百年的歷史,激勵了代代莘莘學子上下求索;百年的歷史,留下的是一段沉積而厚實的美好記憶。單憑她的年歲、她的閱歷,就足以讓人肅然起敬。她的歷史積澱讓*近她的人都有種踏實感,而她培育出來的代代英才又讓她永遠散發着年輕的魅力。

飲其流者懷其源,學其成時念吾師。 母校給我的教育影響可謂深遠,再回首那段時光,總有幾多留戀,幾多深情。慈母般的老師的面龐,教會我待人的寬厚、忠誠與愛心;嚴中有愛的訓導與教誨,讓我有了嚴謹求實與進取的做人風格;教師們每一次真誠目光與希冀的話語的交流,讓我有了立志的人生覺醒„„一位校友曾問我對老師的變與不變,我坦然的說:歲月滄桑,老師鶴髮童顏的臉上刻下了更多睿智的皺紋,老師容顏改變了,而不變的是我們對母校,對恩師摯愛的心!

整潔一新的校園一直是母校永曆的容顏;紮實嚴謹求實的辦學理念一直是母校辦學的命脈;進取、創新與發展是母校辦學的不變的追求„„

此時此刻,我與所有校友一樣,懷着一股感恩之情,感激栽培我們的老師,感激維繫我們的學校。我非常留戀在母校度過的那段黃金歲月,我衷心感謝母校給我開闢了人生新天地,如果說我今天小有成就的話,母校功不可沒。

值此母校一百週年校慶之際,我謹向母校師生員工、校友致以熱烈的祝賀!我將銘記母校的諄諄教誨,努力工作,以更爲出色的成績向母校的百年華誕獻禮!百年大計,教育爲本。爲了母校的長遠發展,完善母校的辦學水平,我非常願意爲她獻計出力。

應羅校長的要求,在此向學弟學妹們提出三點建議:第一,要有勤奮進取的精神。上個世紀60年代初,沒有電燈、沒有公共汽車,生活的艱苦可想而知了。從9歲開始,我就打光腳板上山背柴、背煤,一走就是40公里,吃盡了生活的苦,也學會了栽秧、打穀、犁田之類的農活。但我一直以顏真卿的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立志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這一首詩來鞭策自己。不斷地拼搏,不斷地奮鬥。我認爲顏真卿的這種精神值得學弟學妹們學習。我是55年生人,按照古人的說法,已經過了知天命之年,但我在辦企業的實踐中深感知識的重要,特別是現代社會,知識更新非常快,不學習就要落伍。所以我現在依然抽時間參加研究生班的學習,爭取明年拿到碩士學位,希望此舉能給學弟學妹們帶個好頭。

第二,希望同學們不要有悲觀的情緒,不要認爲別人比自己聰明,有天賦,更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愛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那就是一分靈感,加上九十九分的汗水。這句話說的很有道理。他告訴我們其實所謂的天才,完全是*自己的努力拼搏奮鬥。天才不是天生就有的,只有付出汗水,纔有成就。華羅庚的名言: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說的是學習要勤奮,付出一分辛勞,就有一分才。學弟學妹們,你感到自己在哪一方面還有差距,就趕緊努力補上,要有笨鳥先飛的精神。

第三、我還希望學弟學妹們重視英語這門課程。現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我國要和世界接軌,向國外學習先進的東西。因此學習英語是時代發展的要求,希望同學們重視這門課程,學好英語。

尊敬的校友們、親愛的學弟學妹們,是緣分,讓我們都同樣踏進了美麗的XX中學;是緣分,讓你和他們聚在了一起,共同激情燃燒在這如花的歲月;是緣分,讓咱們這一生都和XX中學連在了一起。學會感恩,因爲是母校從千百人中選擇了你,培育了你;學會感恩,因爲是母校爲你今後的人生築起了寬敞的平臺。

感恩是一種人生的新知,它使你明白善惡美醜;感恩是一種平和的心態,它昭示着樂觀的人生;感恩是對給予者最好的報答,你的謝意是她莫大的欣慰。

母校——借用一句時髦的歌詞——困難時想你有力量,成功時想你心裏明。祝願母校的明天更美好,祝願學弟學妹們前程似錦!

校慶領導講話稿 篇5

尊敬的母校領導、尊敬的各位師長、各位嘉賓、校友們、同學們:

今天五月八號正好是母親節,我們迎來了母校百年華誕,迎來了工商大歷史上最輝煌的時刻。我謹代表海內外數十萬校友,向母校生日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向曾經用心血哺育我們成長、成才的師長表示最誠摯的問候和最衷心的感謝!

“歲月如歌、青春如虹”。 我離開母校雖然已近三十年了,但在母校期間的學習生活情景卻歷歷在目,可以說母校是我生命中最值得珍惜的美好記憶。母校的一草一木隨時都會觸發我對在校期間那種充滿朝氣、充滿激情的美好時光的回憶。是母校的開闊與大氣,使我們的視野得以拓寬、理想得以昇華、情操得以培養;是母校嚴謹治學的精神和良好的學習氛圍,象無聲細雨、象涓涓細流,不斷地滋潤和影響着我們,讓我們汲取不盡的知識甘霖;是母校以海納百川的寬闊胸懷,接納四方學子,讓我們相聚在一起,建立了深厚的師生情同學誼。總之,因爲有母校的精心培養,我們做人的道理在這裏不斷提升,我們的知識技能在這裏不斷豐富,我們的意志與品質在這裏得到磨練。可以說,母校給了我們一生受用不盡的精神和知識財富。

每當我回想起當年母校的溫暖關懷、恩師的諄諄教誨、同學的親密無間,不禁縈繞於懷,歷久彌新。我想,我們的校友無論人在何方,身處何方,對母校將永遠懷有拳拳之心、眷戀之情。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裏,我會和所有的校友們一樣,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腳踏實地、追求卓越!也會一如既往地關注和支持母校的發展,以赤子之情和綿綿之力回饋母校、報答恩師!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杭州,是我們青春的印痕,是我們魂牽夢繞之所在;母校,更像一個慈祥、睿智的長者,始終用溫暖的目光注視着我們前行。母校已經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光輝的百年,我們有信心、有責任爲母校新的百年基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最後,衷心祝願親愛的母校枝繁葉茂,桃李芬芳,再造輝煌!祝願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老師和校友們事業有成,身體健康,生活幸福!

謝謝大

校慶領導講話稿 篇6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秋風送爽,丹桂飄香,在這美好的金秋時節,我們隆重集會,共同慶祝萬載中學百年華誕。在此,我謹代表中共萬載縣委,向萬載中學百年校慶表示誠摯的祝賀!向各位校友特別是遠道而來的朋友們表示的熱烈歡迎!向爲萬載中學改革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歷任校長和老師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百年滄桑,絃歌不輟;鴻庠承運,薪火相傳。一百年前,西學東漸,新舊交替的歷史大變局中,先賢們成立了以新學爲主要內容的東洲中學堂。一百年的歷史,記錄着萬載中學的光榮和夢想,銘刻着萬中人的不懈追求與探索。百年路漫漫,學府之名、之地幾經更迭,但萬載中學一直秉承“厚德、礪志、蓄能、強體”的校訓,教澤長流,文風昌盛,俊彥雲集,英才輩出,無數的優秀兒女在這裏陶冶心靈,砥礪才智,撐起人生理想的風帆。這當中,有享譽四海的專家學者,有引領發展的政府官員,有商海弄潮的經濟人士,更多的是把自己的勤奮和智慧灑向祖國的山山水水、各行各業的普通勞動者。

萬載中學在舊時代誕生,在新中國成長,在新時代發展壯大。這些年來,萬載中學全體師生與時俱進,艱苦創業,上下一心,同舟共濟,深化教育改革,探索辦學新路,不斷提高教育質量,致力於把萬載中學辦成省級示範性學校,取得了一個又一個驕人的業績。萬載中學今天的輝煌,是歷年來全校師生辛勤工作,共同奮鬥的結果,也是廣大海內外鄉親、校友不遺餘力,情繫桑梓,矢志助學的結果。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百年,是萬載中學發展的一個重要驛站,也是萬載中學邁向新的更高起點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希望萬載中學以此爲契機,秉承優良的教風和學風,厚積薄發,開拓創新,牢牢把握科學發展觀,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努力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把萬載中學建設成爲人才輩出的搖籃,崇尚創新的典範。也希望社會各界攜起手來,繼續支持萬載中學的發展;希望廣大校友能繼續關心萬載中學的發展、支持萬載縣的發展,我們真誠地邀請大家能常回來看看,親身感受母校的發展,感受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我們期待並相信,萬載中學一定會越辦越好,萬載未來的教育事業一定會更加興旺發達。

讓我們並肩攜手,爲振興教育、振興萬載,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最後,祝各位領導、嘉賓、校友家庭幸福,萬事如意! 祝萬載中學的全體教師身體健康,工作愉快! 謝謝大家!

校慶領導講話稿 篇7

各位來賓、各位校友、尊敬的衛輝市一中的領導和老師們,同學們:

今天是我們的母校衛輝市一中的百年華誕,在這個喜慶的日子裏,我代表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校友們,誠摯地祝賀我們親愛的母校走過了自己一百年的光輝歷程,祝願母校百年慶典圓滿成功!

在一個世紀的漫長歲月裏,衛輝市一中在歷任領導和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努力下,爲祖國各行各業輸送了一批又一批的棟樑之才,先先後後畢業於衛輝一中的莘莘學子們遍佈祖國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他們之中不少仁人志士曾經爲拯救多災多難的祖國而獻身於偉大的民族解放事業,爲使我們的祖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做出了貢獻。更有許許多多在五星紅旗下成長起來的後起之秀,爲建設繁榮昌盛的新中國而投身於強國富民的宏偉征程中,爲使我們的祖國逐步走向繁榮富強做出了貢獻。我們作爲衛輝一中的校友,可以理直氣壯地說:我們爲母校而驕傲,我們爲母校而自豪!因爲,一百年來,衛輝市一中無愧於祖國的重託,無愧於人民的期望,無愧於家鄉父老鄉親的信任!在這個洋溢着喜慶氣氛的盛會上,我們滿懷着殷殷深情,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們敬重的何高民校長、宋辛夷、李範伍校長等老一代校領導,想起了四、五十年前與我們朝夕相處、誨人不倦的敬愛的老師們,這些領導和老師們,雖然其中有的已經離我們而去,但他們爲衛輝一中的建設和發展所做出的貢獻,我們當銘記在心,永誌不忘。同時,我們也對孫培仁校長、張水香校長等近一個時期的和現任的校領導爲衛輝一中的發展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表示敬佩。此時此地,我們還要借母校百年校慶之際,向曾經辛勤培育過我們的各位老師,向今天在座的李清望老師、趙根科老師、邵祖民老師等等優秀的人民教師們深情地道一聲:謝謝你們了,各位老師,請接受你們的學生向你們深深地鞠躬!

今天,來自祖國各地的校友們重返闊別多年的母校,大家歡聚一堂,暢所欲言,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那就是:我們的母校發生了令人驚喜的巨大變化,昔日的危房、危樓不見了,代之而起的是現代化的教學樓、實驗樓、圖書樓,母校的變化堪稱天翻地覆、滄海桑田,真是舊貌換新顏。

今天我還想借此機會向在座的同學們講幾句話。同學們,年輕的校友們,毛澤東同志生前曾經對青年們講過這樣一段語重心長的話:“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到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我作爲在座同學的先後校友,懇切希望年輕的校友們奮發有爲,立志成才,在漫漫人生征途中用自己的業績爲母校爭光,爲祖國爭光!

最後,我們期待並且堅信,未來的衛輝一中,在衛輝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衛輝市一中的現任領導一定能率領全校二百多名教職工,同心同德,讓我們的母校早日躋身於全國千所示範性高中的行列!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讓我們知難而進,奮力拼搏,去迎接母校更加壯麗輝煌的明天吧!

校慶領導講話稿 篇8

各位嘉賓,各位老師,同學們、朋友們:

今天,我們在這裏隆重舉行**中學建校三十週年慶祝活動。這是**中學發展史上的一件盛事,也是全市教育工作的一件大事。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向**中學全體師生表示熱烈的祝賀和崇高的敬意!向參加慶祝活動的各位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感謝!

三十年的風雨歷程,三十年的燦爛輝煌。三十年來,在**中學歷屆領導班子和全體教職員工的辛勤努力下,學校基礎條件不斷改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教學質量不斷提高。**中學由一所普通中學發展成爲我市的一所重點學校和示範中學。特別是最近幾年,全校上下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抓管理求質量,抓改革求發展,務實創新,教書育人,不但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也爲發展教育事業積累了寶貴經驗。 這次建校三十週年校慶活動,既是三十年發展成就的全面展示,又是三十年發展歷史的全面總結。通過舉辦校慶活動,回顧過去,展望未來,謀求發展。要把各級領導的關心和社會各界的支持變成加快學校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動力,激發工作熱情,凝聚發展力量。要在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踐中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樹立先進的辦學理念,積澱豐厚的精神文化,鑄造特色和風格,把**中學辦成全市乃至全省一流名校。 希望**中學和全市的每一所中學,都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運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培養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優秀人才,爲我市的經濟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希望全社會一如既往的關心教育事業,創造良好環境,支持學校發展,共同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和進步。

最後,祝**中學校慶圓滿成功!祝**中學的發展再上新的臺階,再創新的輝煌!祝全體師生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學習進步!

校慶領導講話稿 篇9

尊敬的母校領導、尊敬的各位師長、各位嘉賓、校友們、同學們:

今天五月八號正好是母親節,我們迎來了母校百年華誕,迎來了工商大歷史上最輝煌的時刻。我謹代表海內外數十萬校友,向母校生日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向曾經用心血哺育我們成長、成才的師長表示最誠摯的問候和最衷心的感謝!

“歲月如歌、青春如虹”。 我離開母校雖然已近三十年了,但在母校期間的學習生活情景卻歷歷在目,可以說母校是我生命中最值得珍惜的美好記憶。母校的一草一木隨時都會觸發我對在校期間那種充滿朝氣、充滿激情的美好時光的回憶。是母校的開闊與大氣,使我們的視野得以拓寬、理想得以昇華、情操得以培養;是母校嚴謹治學的精神和良好的學習氛圍,象無聲細雨、象涓涓細流,不斷地滋潤和影響着我們,讓我們汲取不盡的知識甘霖;是母校以海納百川的寬闊胸懷,接納四方學子,讓我們相聚在一起,建立了深厚的師生情同學誼。總之,因爲有母校的精心培養,我們做人的道理在這裏不斷提升,我們的知識技能在這裏不斷豐富,我們的意志與品質在這裏得到磨練。可以說,母校給了我們一生受用不盡的精神和知識財富。

每當我回想起當年母校的溫暖關懷、恩師的諄諄教誨、同學的親密無間,不禁縈繞於懷,歷久彌新。我想,我們的校友無論人在何方,身處何方,對母校將永遠懷有拳拳之心、眷戀之情。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裏,我會和所有的校友們一樣,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腳踏實地、追求卓越!也會一如既往地關注和支持母校的發展,以赤子之情和綿綿之力回饋母校、報答恩師!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杭州,是我們青春的印痕,是我們魂牽夢繞之所在;母校,更像一個慈祥、睿智的長者,始終用溫暖的目光注視着我們前行。母校已經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光輝的百年,我們有信心、有責任爲母校新的百年基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最後,衷心祝願親愛的母校枝繁葉茂,桃李芬芳,再造輝煌!祝願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老師和校友們事業有成,身體健康,生活幸福!

謝謝大家!

校慶領導講話稿 篇10

尊敬的各位領導、嘉賓、校友、家長們、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在全國上下學習貫徹會議精神的火熱形勢下,天脊國小迎來了建校30週年校慶!今天,我們懷着無比激動和喜悅的心情相聚在這裏,共同慶祝這個美好的節日。在此,我謹代表全校師生員工,向親臨今天大會的各位領導、嘉賓,向曾經在天脊國小這塊熱土上辛勤耕耘的老領導、老同志,向熱情關注、支持母校發展的歷屆校友、家長朋友表示熱烈的歡迎,並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同時向全校師生員工緻以熱烈的節日祝賀!

憶往昔,創業辦學歲月稠;看今朝,老樹新枝共繁榮。八十年代初,隨着國家“六五”重點建設工程——山西化肥廠的奠基動工,1982年山化職工子弟學校也應運而生。三十年來,山化子弟國小從一所只有幾名教師、幾間板房的簡陋校舍發展爲,建築面積6500平米、79名教職工、千名學生、各種功能室齊全的、規範化的天脊國小。在集團公司領導、潞城市委、政府、教育局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下。歷屆校領導,不畏艱難,勵精圖治;幾代教師,辛勤耕耘,奉獻青春;莘莘學子,奮發圖強,勇攀高峯。學校始終堅持實施素質教育,開足開全課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各方面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國小教育是爲孩子們一生髮展奠基的基礎教育事業,少有驚天動地的豪言壯語,更多的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言傳身教。但是,在今天回眸走過三十年的辦學歷程時,我們悄然發現。昔日裏一代又一代的教師接力傳遞,只管付出,莫問收穫。今天恰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們由衷地感到,我們雖然平凡如小草,但是因爲教育結緣,我們的人生充滿了意義和價值。三十年來,學校先後取得112塊國家、省、市、集團、縣等各級各類榮譽,老師們先後獲得的近5千餘次市政府以上各級各類榮譽,歷屆畢業生獲得的近六千餘次縣級、集團以上榮譽。這是天脊國小辦學成績的一模掠影。但是在校志編寫完成之後,我們更多覺得不是這些。現在,我們更多覺得是畢業出去的111個班,4897個孩子。當年,他們在這裏度過了人生最快樂的童年時光,興趣從這裏培養,習慣從這裏養成,夢想從這裏起航。而今,他們考入重點大學的有近20xx餘人,出國留學的數百人。今天他們遍佈世界各地、工作在祖國的各行各業、各條戰線上。先後有220多名教師在天脊國小工作,把青春、智慧、汗水奉獻給了這些孩子。如今我們78歲高齡的牛校長以及王校長、閆書記、樑校長等所有退休教師精神矍鑠、身體硬朗,正在安享自己教育人生的幸福晚年,我們覺得這是我們的幸福。從天脊國小調出去的教師在集團、其他單位成爲骨幹力量,我們覺得這是我們的榮光。我們今天在崗的教師朝氣蓬勃、充滿了進取向上的活力,我們覺得這是我們的幸福和希望。我們今天千餘孩子在這裏健康快樂的學習成長,我們覺得這是我們的欣慰和幸福。這是我們每一個有緣在天脊國小工作過的領導、同志,最最感到內心充實又甜蜜,喜悅又溫馨,溫暖又感恩的真實情懷。

飲水思源,結識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我們不會忘記集團公司、潞城市政府、教育局歷屆黨政領導對天脊國小的關懷與支持,不會忘記歷屆校領導、所有在這裏工作過的教師爲天脊國小打下的堅實基礎,更不會忘記全體天小人爲了學校所作出的貢獻和努力。

歲月如歌聲聲遠,事業如棋局局新。三十年啊,對於有限的百歲人生來說,正是風華正茂、昂揚向上的金貴華年;三十年啊,對於一棵可以百年、上千年壽命的參天大樹來說,也還只是一棵幼苗。今天隆重集會舉行校慶,是爲了對三十年的辦學過程進行回頭看,回眸是爲了更好地總結歷史,面向未來,凝心聚氣,更好發展。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精神,全面實施我校《20xx——20xx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的形勢下,天脊國小思路清晰、信心滿懷。總體的指導思想就是:以人爲本,全面創辦促進學生終身發展的教育。其內涵就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促進學生終身發展。具體的措施就是就是全面深化實施“一三四六一工程”。一指的是全校師生踐行“明理於天,行踐至脊”的核心理念。三指的就是學校的三級發展目標:一級目標,規範發展、內涵提升;二級目標,特色建設、開放教育;三級目標,師生幸福、家長滿意,共享當下教育的快樂。四指的是我們弘揚的四種辦學精神:時尚靈動的創新精神,嚴謹求實的科研精神,團結合作的拼搏精神,爭創一流的進取精神。六指的是我們正在努力促進形成的六大辦學特色:開足開全課程特色,大語文觀教學特色,英語側重教學特色,多彩教育活動特色,家校共育特色,中華文化特色。最後一個一指的是檢驗天脊國小辦學好壞的重要標準:廣大家長是否滿意?因爲我們是代表黨和政府爲人民羣衆提供義務教育服務的基礎教育事業單位,既然是服務,我們當然要看看我們服務的對象是否滿意。全力實施“一三四六一工程”,以人爲本,創辦促進學生終身發展的、符合當前社會發展趨勢的、具有自己鮮明特色的、人民羣衆滿意的國小教育,把天脊國小辦成讓家長放心的把孩子和孩子的未來託付給我們的學校,是天脊國小永恆不懈的追求!

目前,正值我校發展的關鍵時期。如今,我們有各位家長的齊心配合,有各位老師的聰明智慧。我們堅信:肩負着新的歷史使命的、年輕的天脊國小,一定會以更加強健的活力,譜寫出新的教育華章!

最後,讓我們借三十年校慶的喜悅,再接再厲!祝願我們的孩子們都能健康、快樂、幸福的成長!祝願各位領導、嘉賓、校友們身體健康、工作順利、闔家幸福!祝願我們的老師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接下來,請各位領導、來賓與我們一道分享散發着墨香的《書香飄過三十年》,分享咱們因教育結緣的快樂、欣慰和幸福吧!稍後,請各級領導、來賓觀看由老師、家委會、學生們自編自演的校慶文藝節目!

謝謝大家!

校慶領導講話稿 篇1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親愛的老師、校友、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懷着喜悅,懷着自豪,懷着感激,回到母校——三洲學校,參加母校建校一百週年慶典。首先請允許我代表三洲學校的校友們,向母校百年華誕表示熱烈的祝賀,向辛勤耕耘的恩師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歲月如歌,青春如虹。雖然我已離開母校幾十年,但母校永遠是我生命中最珍貴的青春記憶!每每回想起當年母校的溫暖關懷、老師的諄諄教誨、同學的親密無間,不覺縈繞於懷,歷久彌新。今天,我們重聚在一起,共同回味當年在母校的生活,相信校友們和我一樣,都會感慨萬千。是母校讓我們收穫了知識和學問,懂得了思考和探索,學會了感恩和奉獻。百年的歷史、百年的滄桑、百年的奮鬥、百年的期待,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裏一同展現在我們眼前。在座的校友,我們從四面八方趕來,無論從事何種職業,身居何種職位,取得怎樣的成績,當我們團聚在母校時,我們就理所當然地擁有了同一個名字——“三洲學子”。飲水思源,母校是我們立足事業之“源”! 此時此刻,我與所有校友一樣,懷着一股感激之情,感激栽培我們的老師,感激成就我們的母校。

母校的恩師,教育了一代代莘莘學子,培育出大批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在知識改變命運的今天,我們都牽掛着母校的發展。我們衷心希望母校繼續努力,把學校辦成一所品質一流、享譽四方的知名學校。

藉此機會,我還想對在校的學子說,報效祖國,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今天我以三洲學校爲榮,明天三洲學校以我爲榮”。希望你們樹理想、立大志、勤學習、早成材,爲母校爭光!

過去的一百年,母校寫滿了沉甸甸的成就與榮譽,今天我們又一起開啓了母校新的百年大幕。在此,我真誠的希望廣大校友懷抱一顆感恩的心“常回家看看”,繼續關心和支持母校各項事業的發展,爲母校貢獻智慧和力量!我們有理由相信,即將到來的新百年必定是極不平凡的一百年!

最後, 衷心祝願我們的母校乘風破浪,再創輝煌!

謝謝大家!

校慶領導講話稿 篇12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秋風送爽,丹桂飄香,在這美好的金秋時節,我們隆重集會,共同慶祝萬載中學百年華誕。在此,我謹代表中共萬載縣委,向萬載中學百年校慶表示誠摯的祝賀!向各位校友特別是遠道而來的朋友們表示的熱烈歡迎!向爲萬載中學改革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歷任校長和老師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百年滄桑,絃歌不輟;鴻庠承運,薪火相傳。一百年前,西學東漸,新舊交替的歷史大變局中,先賢們成立了以新學爲主要內容的東洲中學堂。一百年的歷史,記錄着萬載中學的光榮和夢想,銘刻着萬中人的不懈追求與探索。百年路漫漫,學府之名、之地幾經更迭,但萬載中學一直秉承“厚德、礪志、蓄能、強體”的校訓,教澤長流,文風昌盛,俊彥雲集,英才輩出,無數的優秀兒女在這裏陶冶心靈,砥礪才智,撐起人生理想的風帆。這當中,有享譽四海的專家學者,有

引領發展的政府官員,有商海弄潮的經濟人士,更多的是把自己的勤奮和智慧灑向祖國的山山水水、各行各業的普通勞動者。

萬載中學在舊時代誕生,在新中國成長,在新時代發展壯大。這些年來,萬載中學全體師生與時俱進,艱苦創業,上下一心,同舟共濟,深化教育改革,探索辦學新路,不斷提高教育質量,致力於把萬載中學辦成省級示範性學校,取得了一個又一個驕人的業績。萬載中學今天的輝煌,是歷年來全校師生辛勤工作,共同奮鬥的結果,也是廣大海內外鄉親、校友不遺餘力,情繫桑梓,矢志助學的結果。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百年,是萬載中學發展的一個重要驛站,也是萬載中學邁向新的更高起點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希望萬載中學以此爲契機,秉承優良的教風和學風,厚積薄發,開拓創新,牢牢把握科學發展觀,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努力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把萬載中學建設成爲人才輩出的搖籃,崇尚創新的典範。也希望社會各界攜起手來,繼續支持萬載中學的發展;希望廣大校友能繼續關心萬載中學的發展、支持萬載縣的發展,我們真誠地邀請大家能常回來看看,親身感受母校的發展,感受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我們期待並相信,萬載中學一定會越辦越好,萬載未來的教育事業一定會更加興旺發達。

讓我們並肩攜手,爲振興教育、振興萬載,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最後,祝各位領導、嘉賓、校友家庭幸福,萬事如意! 祝萬載中學的全體教師身體健康,工作愉快! 謝謝大家!

校慶領導講話稿 篇1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老師們、同學們:

在山東大學隆重紀念110週年誕辰的喜慶時刻,濟南市作爲山大的駐地城市,感到由衷的高興和特別的自豪。首先,我謹代表中共濟南市委、濟南市人民政府,向山東大學全體師生員工、海內外校友致以節日的祝賀和美好的祝願!

山東大學誕生髮展的一百一十年,正值中國社會急劇變革的重要歷史階段。山東大學雖歷經坎坷,飽受風雨,但始終秉承“爲天下儲人才,爲國家圖富強”的辦學宗旨,以嚴謹敦厚的學風、鍥而不捨的精神,腳踏實地,博採衆長,奮發砥礪,薪火相傳,影響着山東乃至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在一百多年的辦學實踐中,山東大學爲國家和社會培育輸送了40餘萬各界英才,形成了以文史見長、文理並重的辦學特色,涌現了一大批卓有成就、聲名遠播的學界泰斗、興業之才和治國棟樑,創造了令人矚目的學術成就,也逐步發展爲一座享譽海內外的高等學府。

濟南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是齊風魯韻的匯聚地和傳承中心,“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文化、教育、科技的興旺一直是這座城市的內在活力與發展動力。山東大學從她誕生的那一天起,就與濟南這座城市緊緊地聯繫在一起。一個多世紀以來,她以其雄厚的智力支撐與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推動着濟南的發展,也逐步融入了濟南,與趵突泉、大明湖一樣,成爲濟南耀眼的城市名片。近年來,山東大學以服務駐地城市發展爲使命,充分發揮人才和科技聚集優勢,加強校地合作,積極面向濟南經濟建設主戰場培養和輸送人才,提供高水平的科技和決策諮詢服務,在省會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今年年初,濟南市和山東大學遵循“大學城市合作大有可爲,名校名城互動空間無限”的理念,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開啓了校地合作發展的新篇章。

當前,城市與大學正進入高度融合、互動發展的新時期。實現經濟社會轉型發展、跨越發展,是濟南市今後一個時期面臨的艱鉅任務,這其中既有挑戰,也孕育着新的發展機遇。濟南市將以山東大學110週年校慶爲契機,全面深化校地合作,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努力爲山東大學建設發展做好各項服務。祝願山東大學以校慶爲新起點,煥發更大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成就,早日實現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

謝謝!

校慶領導講話稿 篇14

同學們,大家上午好!

正當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歡欣鼓舞,認真學習黨的_屆四中全會精神,X中迎來了建校20週年的喜慶日子。在此,我謹向全校近萬名師生員工表示最熱烈的祝賀!並藉此機會,向不辭旅途勞頓蒞臨X中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校友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向多年來情繫教育、關心支持X中發展的各界朋友表示最誠摯的謝意,向在X中建設和發展中付出艱辛努力、作出貢獻的全體教職員工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X中20_年,一段風雨春秋的歷史;X中20_年,一串碩果累累的字符。X中,是我市民辦中學教育的一面旗幟,也是我市基礎教育領域的佼佼者。辦學投資人秉承上爲政府分憂,下爲百姓解愁的社會責任感,懷揣真投資、真辦學、真發展的價值取向,堅持人才興校、品牌制勝、規範辦學和校企相擁等經營方略,通過20_年的不懈努力,實現了學校規模、質量、效益協調發展,特別是在最具公信力、權威性的大學聯考、會考質量檢閱中,一路高歌。可以說,X中20_年,奉獻於社會的不僅僅是減輕了政府投資辦學的壓力,適應了社會多元化的教育需求,爲各級學校輸送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畢業生,而更大的價值還在於,打破了區域教育的傳統格局,探索了民辦教育發展的成功路子,詮釋了優質教育,激活了的教育市場。爲此,我要代表市委、市政府衷心感謝全體X中人爲教育所作的貢獻!

百舸爭流,破浪者領航;千帆競發,奮勇者爭先。當前,教育市場競爭激烈,優勝劣汰。希望你們以20_年校慶爲契機,以前20_年的光輝業績爲起點,以一流名校爲目標,以培養優秀人才爲主題,牢牢把握教育市場競爭的脈搏,緊緊抓住我市大力發展城市教育的機遇,創新發展思路,優化發展環境,在教職工中深度建設道德共同體、事業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凝聚校本核心價值觀,激發教師忠誠事業的激情和教書育人的創造性,激發學生刻苦學習、成人成才的內動力,在下一個20_年爭創全國一流名校的征途中再創輝煌!

最後,祝願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校友、全體師生員工身體健康,吉祥如意!祝願X中建校20週年慶典取得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2020 大學校慶領導講話 致辭5

經過60年建設和發展,大連理工大學已經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特別是從建校50週年至今的十年,是大工奮發有爲的十年,也是大工蓬勃發展的十年。在這撫今追昔、展望未來的歷史時刻,我非常高興地向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和各位校友報告大工的新變化:

十年間,大工已經實現從以工科爲主、應用理科實力較強向以理工爲主的轉變,成爲一所以理工爲主,理工管優勢突出,理、工、經、管、文、法、哲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研究型大學。學校的一級學科博士點從5個增加到18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從26個增加到110個;碩士點從59個增加到150個;博士後流動站由9個增加到20個;國家重點學科由4個增加到包括4個一級國家重點學科涵蓋的23個國家重點學科。實現了學科建設重要指標的成倍增長。學校教育教學的水平明顯提高,本科教學水平以優秀成績通過教育部評估,在全國首批啓動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獲得國家教學質量獎9項、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5篇;學生科技競賽獲得省級以上獎勵1300餘項,包括83項國際獎和554項國家獎。

十年間,大工的年科研經費由1.2億元增長到7.2億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數連年躋身全國前20名,獲得資助率列前10位;高水平論文的產出量一直位居全國高校前20名以內,其中EI論文列第10位。20_年以來,學校有19項成果獲得國家科技獎勵,郭東明教授團隊的“硬脆材料複雜曲面零件精密製造技術與裝備”獲得20_年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取得了歷史性突破。

十年間,學校的院士由7位增加到10位(包括我們深切緬懷、前不久剛剛離開我們的錢令希和楊錦宗兩位院士),雙聘院士由6位增加到14位,長江學者由3位增加到18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由8位增加到30位。最近五年學校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511人,其中留學回國人員佔23%,一大批青年教師正在逐漸成長爲學校事業發展的中堅和骨幹力量。

十年間,學校已與24個國家和地區的172個大學、科研機構及大型企業集團建立了合作關係,聘請了包括3位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2位美國工程院院士在內的12位海外學術大師,開始在更高的層次和更廣的領域與世界著名大學攜手並進,共同促進世界高等教育的繁榮和發展。

十年間,學校新建了開發區校區和西部校區,佔地面積由152萬平方米增加到30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由65萬平方米增加到110萬平方米,其中位於淩水校區西部的新徵校區建設已經呈現雛形和輪廓,化工綜合樓、化工實驗樓以及圖書信息資源中心等拔地而起,教學、科研條件不斷得到改善。

需要特別報告的是,20_年1月,經中共中央批准,中國大連高級經理學院依託大連理工大學揭牌成立和建設,主要承擔中央組織部下達的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培訓任務,與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浦東幹部學院、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中國延安幹部學院共同構成國家級培訓體系;20_年3月,學校與大連市、英特爾公司簽訂聯合創建半導體技術學院的協議,通過英特爾公司向學校捐贈的價值3600萬美元的8英寸集成電路芯片生產線工藝平臺和相關的設計平臺、檢測平臺的建設與運行,將使大連理工大學成爲全球與先進集成電路產業技術距離最近的大學。

校慶領導講話稿 篇15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親愛的校友們、老師們、同學們:

今天,對每一位清華人,都會是一個永生難忘的日子。黨和國家領導人、海內外嘉賓和師生校友濟濟一堂,共同慶祝清華大學百年華誕,一起分享清華人的歡樂與光榮。請允許我代表清華大學,向各個時期爲學校竭誠奉獻的師生員工,向爲母校增光添彩的廣大校友,向關心支持學校發展的各位領導和各界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謝!此時此刻,我們更要把最崇高的敬意,獻給我們偉大的祖國和偉大的民族!

清華大學誕生於國家和民族危難之際,成長於國家和民族奮鬥之中,發展壯大於國家和民族振興之時。從用庚子賠款建立的清華學堂,到經辛亥革命洗禮的清華學校;從探索學術獨立、教育自主的國立清華大學,到剛毅堅卓、絃歌不輟的西南聯大;從艱苦奮鬥造就“紅色工程師的搖籃”,到改革奮進創建世界一流大學——作爲中華民族前赴後繼、百折不撓走向復興的一個縮影,清華的百年曆程,是清華人致力於興國安邦的奮鬥史,是探索中國科技教育自立自強的開拓史,是向着世界先進水平跨越發展的攀登史!

百年風雨,世紀滄桑,清華大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優良傳統,積澱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行勝於言”的校風,“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學風和“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光榮傳統,這種充分體現民族自覺、深刻反映時代風貌、高度凝聚大學使命的清華精神,是學校發展進步的強大動力和不竭源泉。

清華精神,始終貫穿於教書育人之中。建校早期,清華就確立了“培植全才,增進國力”的宗旨。新中國成立後,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造就思想堅定、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改革開放以來,不斷解放思想,轉變教育觀念,推進教育改革,努力培育高素質、高層次、多樣化、創造性的拔尖創新人才。百年樹人,桃李芬芳,十七萬莘莘學子在清華精神薰陶下奮發向上,一大批治學、興業、治國的英才挺起民族的脊樑。

清華精神,深深融入到創新實踐之中。無論是開創“中西融會、古今貫通、文理滲透”的學術風格,還是確立“頂天、立地、樹人”的科研宗旨;無論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開闢中國現代科學技術與文化藝術的諸多領域,還是五六十年代興辦一批新技術專業、八十年代以來佈局和發展綜合性學科,清華精神引領着我們始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要,堅定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之路。百年創新,碩果累累,清華師生在科技進步和學術發展中填補了一個又一個空白,刷新着一項又一項紀錄,作出了重要的思想、理論和知識貢獻。今天,隨着一批優勢學科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清華大學在國際學術領域逐步佔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清華精神,突出體現在社會責任之中。百年擔當,矢志篤行,從“一二·九”運動中喊出“華北之大,已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到黎明前的黑暗中發表“最後的演講”;從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到深化產學研合作、促進區域和企業創新發展;從積極參與汶川、玉樹抗震救災,到爲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獻計出力;從紫荊志願者的燦爛微笑,到越來越多當代學子踊躍奔赴祖國建設一線……每當國家和民族需要的時候,總有清華人挺身而出,爲民族解放慷慨赴難,爲國家富強拼搏奉獻,爲人民幸福建功立業。

120_年來,一代代清華人以思想和行動鑄就了清華精神,以智慧和汗水詮釋了清華精神,以創造和貢獻光大了清華精神。清華精神根植中華文明沃土,廣納世界文明精髓,激勵着萬千學子把自身發展同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緊緊相連,匯聚成一曲昂揚激越的時代壯歌!

百年華誕是清華髮展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我們邁向未來的歷史新起點。當今世界,在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同時,仍面臨環境污染、氣候變化等許多共同的難題;當代中國,正處於改革發展關鍵階段,全國上下在爲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這都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要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深刻反思不足與差距,進一步增強知難而進的勇氣和決心,大力弘揚清華精神,奮發有爲,開創未來。

我們要始終堅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立足中國,放眼世界,不斷樹立更高目標,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把百年積澱的辦學優勢進一步轉化爲人才培養的優勢,努力造就更多拔尖人才,取得更多原創性成果,深化國際交流合作,積極應對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使清華大學始終走在時代進步的前列。

我們要始終堅持愛國奉獻、追求卓越。把握正確的辦學方向,育人爲本,德育爲先,弘揚高尚師德和優良校風學風,引導廣大學生堅定理想、刻苦學習、潛心鑽研、全面發展、成才報國,激勵全校教職員工牢記使命、恪盡職守、勤勉工作、爲人師表、敬業奉獻。

我們要大力倡導人文日新。在清華大禮堂內,有一塊1926級畢業生贈送母校的“人文日新”牌匾。“人文”二字源自《易經》“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概指人類一切文化創造;“日新”一詞典出《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爲每天都要革故鼎新。作爲清華精神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人文日新不僅是指人文精神的發揚和提升,更是指文明的傳承與創造要日新月異、不斷進步。我們要大力發展先進文化,引領社會風尚,使清華大學始終成爲繼承傳播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場所,交流借鑑人類進步文化的重要窗口,孕育創造新知識、新思想、新理論的重要搖籃。要堅持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並舉,營造開放和諧的校園氛圍,鼓勵自由探索,激發創造活力,培育視野開闊、人格完善、素質全面的一代新人。

展望未來,我們一定按照_在清華大學考察時提出的要求,不負國家的重託和人民的厚望,創新發展模式,加快建設步伐,力爭在本世紀中葉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人類文明進步的浩蕩洪流中,續寫清韻華章,再創新的輝煌!

校慶領導講話稿 篇16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9月的北京,秋高氣爽,晴空萬里。在這個美好的時節,我們相聚在這裏,共同慶祝北京中醫藥大學建校60週年。在此,我謹代表北京中醫藥大學全體師生員工,向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校友表示衷心地感謝和熱烈地歡迎!

1956年,黨中央作出了發展中醫藥高等教育的戰略決策,開創了現代高等中醫藥教育的新紀元。北京中醫藥大學60年的發展,引領了新中國高等中醫藥教育的建立、發展和壯大。光陰荏苒,物換星移,回顧往昔,光輝燦爛的發展歷程讓我們倍感榮耀——

這60年,是忠誠事業、矢志報國的60年。在_、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下,北京中醫藥大學與新中國高等中醫藥教育一路同行,始終忠誠於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切實把黨的教育方針貫徹到辦學治校全過程。“岐黃春雨潤九州,杏林芬芳播四海。”在各個不同社會發展時期,北中醫人始終懷着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爲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拼搏奮鬥。無論是人才培養的卓越進取,科技興國的不懈探索,服務人民的傾力奉獻,還是抗震救災的勇往直前,抗擊非典的毅然前行,都見證着北中醫人的拳拳赤子之心。

這60年,是艱苦創業、開拓創新的60年。建校之初,我們的前輩在無校舍、無教師、無教材的艱苦條件下,毫不動搖,艱苦奮鬥,經過一代代北中醫人的不懈努力,形成了以中醫藥優勢學科爲龍頭的各級各類重點學科體系,形成了大師引領、中青年才俊爲繼、薪火相傳的高素質師資隊伍,形成了多層次多類型辦學的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如今,集生態化、人文化、智慧化和節約型於一體的“良鄉新校區”拔地而起,“德國魁茨汀中醫院”開啓中醫藥走向世界的先河,集教育、醫療、研究、文化交流功能於一體的“海外中醫中心”開創中醫藥國際化新篇章,“創建世界一流中醫藥大學合作聯盟”奠定全面合作新基礎,“臨牀特聘教授”開啓選才用人新局面。

這60年,是幹在實處、走在前列的60年。作爲教育部直屬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和“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最早設立了中醫藥學科和碩士點、博士點、博士後流動站,最早接收外國留學生攻讀中醫學位,最早在國外高校頒發中醫專業學位,開創了我國中醫藥五年、七年、八年、九年制和研究生教育體系;形成了完備的學科體系並不斷髮展分化,成爲國家重點學科數量最多、涵蓋專業最廣的高等中醫藥院校。在第三輪學科評估中,中醫學和中西醫結合兩個一級學科排名全國第一;建設了一批由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以及教育部工程中心爲標誌的教學科研平臺。

這60年,是名師薈萃、桃李芬芳的60年。建校初期,於道濟、秦伯未、劉渡舟、任應秋、趙紹琴、祝諶予等三十多位蜚聲海內外的老一輩中醫藥學家彙集於此,形成羣賢雲集、鴻儒輝映的盛況,開創了我國現代中醫藥教育先河。全國名老中醫和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以言傳身教弘揚歷代名醫的精湛醫術和醫德風範。一甲子春華秋實,三萬餘名畢業學子,已經成爲發展中醫藥事業的中流砥柱和領軍人才,他們中間既有董建華、王永炎、王玉川、王綿之、顏正華、王琦、孫光榮、程莘農、呂景山、晁恩祥、李士懋等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也有胡熙明、佘靖、陳嘯宏、王國強等共和國的部長,還有爲我國中醫藥產業發展作出卓越貢獻的企業家和工程師,更有在平凡崗位“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衛生與健康工作者。他們在北中醫史冊上熠熠生輝,成爲激勵我們奮發進取的寶貴精神財富。

這60年,是大醫精誠、霖行天下的60年。北中醫人始終以仁術的精神和濟世的情懷,積極開展醫藥衛生保健服務,促進了人類健康事業的發展。《中風病中醫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成爲中醫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中醫體質辨識研究成果作爲唯一的中醫成果被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範》,“太空養心丸”爲神州飛船的航天員提供中醫藥保健,“清開靈”“胃蘇沖劑”“排毒養顏膠囊”等創造出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這些鮮活的例子,正是北中醫人精誠濟世、責任擔當的縮影。

60年高歌奮進,是“ 勤求博採、厚德濟生”校訓的生動寫照,是“ 人心向學、傳承創新”理念的有力彰顯,是“ 立德樹人、以文化人”宗旨的不懈堅持,是“追求卓越、止於至善”精神的接力弘揚,這種彰顯民族自信、反映時代風貌、凝聚大學使命的特有精神,凝結在一起,形成了北中醫的性格和精神,就是“從容自信的辦學定力,寧靜致遠的育人態度,海納百川的包容胸懷,獨立濤頭的舉旗意識”,這是學校發展進步的強大動力和不竭源泉。爲此,_同志專門批示,“北京中醫藥大學治學嚴謹,樹人爲本,校風優良,辦學經驗可貴”。

校慶領導講話稿 篇17

各位來賓、各位校友,女士們、先生們,老師們、同學們:

今天,我們歡聚一堂,共同慶賀同濟百年華誕,攜手翻開新的百年華章!

公元19_年,一位名叫埃裏希·寶隆的德國醫生,在德中各界支持下,創辦了德文醫學堂。校董們爲學堂取名“同濟”,希望用現代醫學造福人類。1_年後的今天,這所從中國成語“同舟共濟”擷取校名的大學,以其獨特的歷史傳承和辦學特色,成爲學子心儀的聖殿,科技創新的搖籃,國際交流的窗口,社會文明的家園!

百年中國高等教育史,與國家民族的興衰緊緊相連,而在歷史發展的每個階段,同濟師生都有家國同一、同舟共濟的切身感受。

早在1917年,一戰期間,同濟醫工學堂被租界當局驅逐。危難時刻,社會各界紛紛支援,華人董事與全校師生鼎力維持。學校在困境中執著前進,教學模式日益彰顯特色,於1927年躋身於國立大學之列。

抗戰爆發,美麗的同濟校園在侵略者的轟炸中僅剩斷壁殘垣。爲求一張平靜書桌,培育華夏復興的中堅,全校師生三年流離,六次搬遷,經千般磨難,歷萬里行程,最後落腳四川宜賓的李莊古鎮。師生在寺廟裏上課,在茶館裏討論,在油燈下實驗,在長江邊鍛鍊……八年文化抗戰,傳播了科學文明,歷練了愛國情操。同濟師生或投筆從戎,浴血沙場;或支援後方,服務桑梓;或潛心深造,積聚力量,成爲重建家園的國家棟梁。__革命時期,廣大師生求真務實,積極投身革命,爲自由和__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

50年代初期,適應國家經濟建設需要,同濟的醫學、理學、文、法、測繪、造船等優勢學科或支援其它高校,或整體搬遷內地,爲新中國的高教佈局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全國10多所大學土木及相關學科的精英匯聚到同濟旗下,不同學術流派兼容幷蓄,汲取各方之長而百花齊放,同濟發展成爲國內土木建築領域規模最大、學科最全的工科大學。

改革開放以來,同濟大學再次站到了中國社會變革的前列,迎來了學校歷史上的快速發展時期。1979年,李國豪校長率先提出恢復與德國的傳統聯繫,建設多科型大學,得到鄧__、方毅等中央領導同志的大力支持。學校領風氣之先,大膽改革,銳意進取,在國家和上海市重點支持下,進入了“211工程”和“985工程”。世紀之交,經過新一輪高教佈局調整,同濟學科基礎更加雄厚;我們恢復醫科,重建人文,優勢學科持續攀登,新興學科迅速崛起,形成了門類齊全的學科體系,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的辦學目標正在逐步實現。

百年同濟,雖歷經坎坷而精神永存。同心同德同舟楫,濟人濟事濟天下,是百年同濟的真實寫照。每當危難來臨之際,總有一種力量在支撐,使同濟旗幟不倒,步伐不停。每逢機遇降臨之時,總有一股激情在涌動,使同濟意志堅定,奮勇向前。同舟共濟、自強不息是同濟精神的靈魂,是我們逆境中堅韌奮起、順境中攀登超越的力量源泉!

百年同濟,爲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建校初期,教育界前輩、校董袁希濤對學生們提出殷切期望:“中國之大患,曰貧曰弱,救弱莫若醫,救貧莫若工。務望諸君,各求深造,以養成將來救國之人才”。今天,我們可以自豪地告慰先賢,百年同濟的沃土培育了25萬繽紛桃李,造就了一大批傑出的政治家、科學家、教育家、企業家和工程技術人才,其中校友院士超過100位。貝時璋、李國豪、裘法祖、吳孟超……,他們都是同濟師生的傑出代表,是我們引以爲豪的學界翹楚。大學培育了英才,英才光耀着大學!

校慶領導講話稿 篇18

老師們、同學們:

金秋十月,碩果累累,建大校園,高朋滿座。我們相聚北京,歡聚一堂,懷着無比喜悅的心情,隆重舉行慶祝北京建築大學建校80週年大會,共同回顧學校八十年的輝煌歷程,共同分享學校八十年的豐碩成果,共同描繪學校未來發展的美好藍圖。首先,我代表北京建築大學萬餘名師生員工,向蒞臨大會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向全體海內外校友和全校師生員工緻以節日的祝賀!

在紀念建校八十週年的過程中,我們進一步梳理了學校的歷史發展階段,挖掘了沉積的深厚文化底蘊,凝練了突出的辦學特色。

以史爲鑑,讀史明志,北京建築大學是一所具有悠久辦學歷史、深厚文化底蘊、鮮明建築特色的高水平大學。我校具有百年辦學歷史,源於1920_年清政府京師督學局批准成立的京師初等工業學堂,在積貧積弱的舊中國,開創了我國職業教育的先河,擔負起興學儲才、實業救國的重任,當時就有木工科。1933年10月近代著名國學家、教育家、詩人孫鬆齡作詞、北京師範大學音樂教師邵曉琴譜曲的《北平市市立高級職業學校校歌》,表達了當年北建大人遠大的理想抱負:將來世界工學,還以我國爲大宗。1936年該校設立了土木工程科,至今已有八十年的歷史。1946年9月,中國共產黨北平地下黨組織在北平市立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建立了地下黨支部,機械科在校生王大明同志任黨支部書記,新中國成立后王大明同志曾任北京市政協主席。1947年9月14日北平市立高工成立四十週年校慶,時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胡適教授出席大會並發表演講,他講到:“剛纔我看到學生職業出路表上,出路很好,使我非常羨慕,比北大還好”。1948年曹安禮校長爲機械科畢業同學題詞“精益求精”,1949屆校友回憶他們在測繪景山全圖時,按照校訓“實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精神,一絲不苟,認真操作,精確完成測量。

新中國成立後,首都北京的工業和城市建設百廢待興,急需大批工業和建設領域人才,1949年學校正式更名爲北京工業學校,土木工程專業招生規模逐步擴大,建國之初就開始培養新中國建築行業的“能工巧匠”。1958年學校更名爲北京建築工程學院,開始本科教育。1961年1月,北京市委貫徹中央“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調整高等教育佈局,將我校大學部10個教研組、3個專業的29名教師和21個本科班645名學生調往北京工業大學,時任副校長吳華慶教授帶隊,創建北工大土木建築工程系並任系主任,設置工業與民用建築、公路與城市道路、給水排水三個專業。1977年我校跟全國高校一樣,恢復大學聯考,恢復了北京建築工程學院校名,招收本科生。1978年我校成爲國家首批學士學位授予單位,1986年成爲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校慶前夕,9月13日我校傑出校友李瑞環同志在北京接見我們,他說到,1962年以後他編寫了《木工簡易計算法》,後來拍成電影《青年魯班》,裏面的知識就是他在學校學的,母校人才培養注重對基本原理傳授,引導應用,基本原理學好了以後,對人的發展終身受益。

春華秋實,桃李芬芳,北京建築大學是培養國家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的搖籃,是培養城市管理精英和城市建設棟樑的搖籃。

我校已培養6萬多名校友遍佈海內外,特別是校友中一大批設計大師、城市管理精英、建築業棟樑在首都北京乃至全國建功立業,包括被稱爲“青年魯班”的李瑞環同志、核工業基地建設奠基人的趙宏同志、中國工程院院士和國家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張在明、袁炳麟、趙冬日、羅玲、沈小克、張宇、劉桂生、胡越、包琦瑋、高士國。北建大的校友是北京建築大學最大的成果,是北京建築大學的最高榮耀!

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人民大會堂等十大建築到北京亞運會、奧運會等重大工程,從天安門、故宮修繕、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到首都總體規劃,從四通八達的北京公路交通、城鐵地鐵到北京熱力工程、城市污水處理等重大市政工程,北建大的校友和師生不懈奮鬥,用智慧和汗水設計建造了無數享譽世界的建築傑作,爲首都北京建設和國家建設築起一座座豐碑,譜寫了氣壯山河的建設者之歌。

北京建築大學建校八十年來,特別是20_年建校70週年以來的十年,學校迎難而上、奮力拼搏、搶抓機遇、快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十年間,學科層次顯著提高,土建類學科專業齊全,我校已成爲以工科爲主的多學科建築大學。學校獲批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一級學科碩士點從3個增加到1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從17個增加到55個,本科專業由20個增加到34個。20_年在教育部學科評估中,建築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兩個學科在全國排名第9。

十年間,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高。培養16034名本科生、3133名研究生。獲批國家級特色專業、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等國家級本科教學工程項目22項,《注重中國優秀文化傳承的建築學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研究與實踐》獲20_年國家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學生在各類大賽中獲獎近千項,在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獲得一等獎,我校獲評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

十年間,科技創新和服務社會能力顯著提升。20_年以來,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13項,特別是20_、20_、20_連續三年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獎,20_年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_年以參加單位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新增省部級科研基地20餘個。承擔了國家“_”水專項、“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綠色建築及建築工業化”項目,主持完成國家文物局長城保護總體規劃、北京中軸線保護規劃、故宮博物院數字化重要保護工程,還承擔了前門歷史街區保護工程、北京新機場工程等多項服務西城區、大興區和北京市的建築和文物保護規劃、現代測繪、重大工程項目。

十年間,師資隊伍的層次大幅提升。專任教師博士比例從15%提高到60%,我校培養長江學者、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北京學者、科技部青年領軍人才等10餘人,引進人才294人,其中博士268人,包括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全國教學名師、中科院百人計劃、博士導師等高端人才50餘人,留學回國的博士50餘人。我校已經聘任8位院士、4位國際著名專家,一大批中青年創新人才和科技新星正在成爲學校事業發展的骨幹。

十年間,國際交流與合作邁上新臺階。已與25個國家或地區的59所大學建立友好合作。派出294個團組742人次赴境外知名大學進修學習。接受了30多個國家的900餘名留學生,20_年我校建築遺產保護理論與技術方向招收了第一個留學博士研究生,來自利比亞。20_年6月30日,在劉延東副總理出席的中法高等教育論壇上,我校與法國馬恩河谷大學的合作、中法能源培訓中心項目和成果得到高度評價。

十年間,我校的辦學空間和條件得到顯著的改善。新建了大興校區,佔地50萬平方米,建築30萬平方米已全部竣工啓用,徹底改變了多年來靠租地、租房辦學的局面,顯著改善了師生學習和生活的環境,優美的校園已初步建成。圖書館紙質藏書由20_年的60萬冊增加到現在的150餘萬冊,與住建部共建中國建築圖書館,是全國建築類圖書種類齊全的高校。

特別需要報告的是,20_年4月教育部批准我校更名爲北京建築大學,20_年10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住房城鄉建設部共建北京建築大學,20_年5月我校獲批北京“未來城市設計高精尖創新中心”。

八十年堅毅篤行,八十年滄桑鉅變。我校80年的歷史,就是一部北建大精神的奮鬥史,“青年魯班”精神、“大國工匠”精神是北建大精神的集中代表。我們秉承“實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校訓,弘揚“愛國奉獻、堅毅篤行、誠信樸實、敢爲人先”的北建大精神,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這些成就的取得離不開黨和國家英明領導,離不開北京市委市政府、教育部、住建部、國家文物局的領導和大力支持,離不開北京市教委等各委辦局、西城區、大興區等區縣的大力支持,離不開國內外兄弟高校,特別是北京市屬高校和全國建築類高校的關心和大力支持,更離不開海內外校友的真情回報,離不開學校歷屆領導和全體師生員工的艱苦奮鬥與奉獻。在今天這個歷史性時刻,讓我們以感恩之心,以熱烈的掌聲,衷心感謝所有爲北建大發展做出貢獻的同志們和朋友們!

面向未來,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_大及_屆三中、四種、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__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對高等教育工作、對創新人才培養工作、對北京工作、對城市建設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緊緊抓住北京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和“四個中心”新定位、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國家建築業轉型升級以及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重大機遇、國家統籌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五大”發展機遇,全面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全面推進學校事業“提質、轉型、升級”,堅定不移,砥礪前行。

我校的科學定位之道,就是把準服務首都北京新定位和國家建築業轉型升級“兩大服務”定位,“十三五”規劃確定了到建校100週年建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具有鮮明建築特色的高水平、開放式、創新型大學的奮鬥目標,走特色發展之路,走創新發展之路,不貪大,不求全,不攀比。這一目標定位是學校事業發展的高標準內涵要求,是首都北京新定位和國家建築業轉型升級賦予我校的重大責任,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賦予我們的神聖歷史使命。在這承前啓後的歷史節點,我們要自信,北京只有一個北京建築大學,中國只有一個北京建築大學,世界也只有一個北京建築大學。我校的科學定位之道就是具體落實國家《京津冀發展規劃綱要》,推進“兩高辦學佈局”建設,兩校區發展並重,把西城校區建成高水平研究生培養基地、科技協同創新及成果轉化基地,大興校區建成高質量的本科生培養基地。

我校的創新發展之道,就是深刻認識我校發展面臨的嚴峻挑戰,深刻認識創新是我國和世界未來發展的主題,深刻認識創新是我國五大發展理念之首,深刻認識創新不是奢侈品,我國教育創新的大邏輯就是要從娃娃抓起。新形勢倒逼我們創新教育觀,創新大學觀,創新人才觀,必須承擔起培養創新人才和提供創新成果支撐的重大歷史責任。作爲北京市屬建築類高校,我們不強調原始發明和發現,我們的優勢在於技術創新,推進科技創新成果在北京落地,在建築行業落地。

我校的一流學科之道,就是把準“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導向,緊密結合國家對創新人才的需求,緊密結合建築業轉型升級的要求,緊密結合首都北京新定位的要求,緊密結合北京建築大學目標要求,打破學科管理壁壘,促進學科交叉融合,深度優化學科結構,凝練學科特色方向,建立開放共享的人才機制,引育學術大師,培養拔尖青年人才,建設一流師資隊伍,搭建開放共享的高端學科平臺,建設世界一流的北京“未來城市設計高精尖創新中心”,建立中國學派的城市設計概念、理論和方法,應用於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

我校的人才培養之道,就是立德樹人,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前瞻性地用“將來時”創新思考未來大學、未來課堂、未來工程實踐的教育模式,以學生成長成才爲中心,與工程教育國際認證接軌,培養學生解決複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引領學生提升創新創業能力。北京建築大學已經並將繼續培養和造就“古都北京的保護者、宜居北京的營造者、現代北京的管理者、未來北京的設計者、創新北京的實踐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