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篇大學開學典禮領導講話稿

來源:瑞文範文網 1.4W

大學是一片給予我們最多人生思考、最多汗水和最多歡樂的地方;大學是一生中儲備知識、性格成熟的最爲寶貴的時期。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大學開學典禮領導講話稿,供大家閱讀。

四篇大學開學典禮領導講話稿

大學開學典禮領導講話稿一: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十分特別並將永遠銘記的日子。來自五洲四海的新同學匯聚在未名湖畔、博雅塔下,古老的燕園因你們的到來再次煥發勃勃生機,北大的大家庭又迎來了新的力量。在這裏,我代表學校全體師生員工,衷心祝賀同學們脫穎而出,成爲光榮的“北大人”!

同學們,我們身處的這個園子其實不大,但因爲獨特的精神魅力和偉大的學術傳統,被世人稱爲“聖地”。在這裏,傳統建築莊嚴壯麗,古典園林清幽柔美,無論是春天的奼紫嫣紅還是秋日的黃葉紛飛,都令人陶醉;在這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大師與學子教學相長,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而那些你們今後朝夕相處的“牛人”,也許會讓你感到“壓力山大”,但更能激勵你奮發圖強;在這裏,圖書館藏書浩如煙海,學生社團爭奇鬥豔,校園活動目不暇接,國際文化多元融合,你會真正地體會到,“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這片園子、這所大學之所以令人神往,更因爲她始終連着外面的大天地。從戊戌變法到五四運動,從民主科學思想的傳播到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從“小平您好”到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北京大學在120xx年的發展歷程中始終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在各個歷史階段爲民族解放、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百餘年來,一代代北大人始終以執着的、向上的努力,昂揚走在時代前列,其間既有靜守書齋、醉心學術的淡泊與從容,又有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豪邁與氣概。這些歷經百年風雨洗禮而沉澱下來的精神氣質與高貴追求,仍在深刻地影響着今天的每一位北大人。

大家知道,北大之所以有今日的成就和地位,與新文化運動是分不開的。百年前,發端於北大的這場思想啓蒙運動將“德先生”和“賽先生”引入中國,對我們這個古老的國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再過一個月,我們的數學科學學院和物理學院就要相繼舉行百年慶典。一百年前的那個秋天,北大其實面臨着一個很大的危機,當時的北洋政府準備停辦北大,我們的老校長嚴復先生寫下了著名的《論北京大學校不可停辦說帖》。就在最困難的時候,北大的數學門和物理學門兩個基礎學科克服萬難,招收了首批學生。這是北大數理高等教育的里程碑,也爲我們國家、我們民族引入了科學的火種。北大不僅爲當時的中國社會進行了科學啓蒙,更站在思想革命的高度,弘揚了懷疑、批判、考證、創新的科學精神和方法。“科學”一詞的使用,也逐漸從自然科學拓展到人文藝術、社會科學等更廣闊的領域。

近百年來,北京大學始終是中國最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思想文化中心和科學研究中心,她見證、參與並且引領了中國近現代科學發展的崢嶸歷程。在這裏,我不打算全面回顧北大以及北大人爲科學事業所作出的貢獻。輝煌屬於過去,在今天這個以歡迎新同學爲主題的典禮上,我們更應把目光着眼於未來!我希望與今天在場的全體新同學共勉,我們要一起奮鬥,一起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在未來幾年的時間裏,我們要把北大校園建設得更加高雅和美麗,讓校園的學術氛圍變得更加濃厚,讓每個人一旦步入燕園,都能感受到寧靜致遠、深邃博大的最高學府氣質;我們要引進和支持更多世界一流的學術大師,紮紮實實培養北大的精英人才,讓歷經千辛萬苦來到北大求學的同學們,接受最優質也最科學的學術訓練,將來成長爲最出色也最富潛力的領軍人才。

同學們,未來幾年,大家將在燕園度過人生最寶貴的青春年華。近些天,我一直在想用什麼話在你們入校第一課上表達我內心的祝福。思前想後,我想把一句話贈予剛剛入校的你們——做一個對自己有更高要求的人。

北大是精神的樂園,自由的鄉土,但她首先是一個研究學問、探索真知的最高學府。在北大,同學們會有很多選擇,學校和老師們也尊重同學們的選擇,創造條件鼓勵大家個性化發展。但無論如何,大家都要珍惜韶華,靜心讀書。1941年,毛主席曾專門給在蘇聯上學的兩個兒子寫信,他說:“惟有一事向你們建議,趁着年紀尚輕,多向自然科學學習,少談些政治。...... 總之注意科學,只有科學是真學問,將來用處無窮。”如果不考慮這段話的具體背景,毛主席從一般意義上對年輕人提出了希望,那就是潛心學問。只有打下了紮實的科學基礎,將來纔可能在各個領域成就大事。同學們,進入北大,你們站在了一個新的、充滿挑戰的起點上。唯有做好心無旁騖、一心治學的思想準備,纔有可能在未來幾年裏走得順暢。

今年5月,在範曾先生的倡議和主持下,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先生和莫言先生在北大進行了一場科學與文學的精彩對話,參加過今年北京大學聯考的同學們應該很熟悉,因爲這就是今年北京大學聯考語文試卷的作文材料。當時我也在對話現場,很受啓發。科學和人文,是從不同的角度更好地觀察、發現和理解世界。愛因斯坦曾說:“物理給我知識,藝術給我想象力,知識是有限的,而藝術所開拓的想象力是無限的。”在北大,文理兼修、通融並蓄的學術資源是得天獨厚的。我們的文史哲、數理化和醫學等基礎學科,經過百餘年的歷史積澱,都已成爲國內外的最佳品牌。20xx年,學校專門爲研究生開設了“才齋講堂”,邀請文理醫工等各學科的名家大師走上講臺,爲同學們提供一個融會貫通的高端平臺,許多本科生也都慕名旁聽。同學們,你們歷經十餘年的辛苦來到北大,千萬不要辜負了這大好時光,要利用盡可能多的時間吸收一切有益的養分,多去圖書館、多去自習室、多去體育場,不斷健全自我的智識,不斷豐盈內心的世界,視野開闊了,氣象會更宏大,就能爲未來更好的成長打牢基礎、累積勢能。

講到這裏,我還想問問20xx級的同學們,在你們北大生活開始之前,你們是否問過自己:我爲何來到北大?幾年後,我又將以怎樣的身影告別北大?如果想過這個問題,並有了清晰的答案,那你們應該爲自己鼓掌;如果還沒想過,那麼不妨多用點時間去想一想。

對這個問題,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的回答。作爲校長,我不會給一個標準答案,我只想提醒大家,以你們的智商和經歷,可以擁有很多的選擇,但爲什麼單單選擇來到這裏。從一個更大的層面和意義上講,你們對未來的自己有什麼期望?

今年3月,我參加了一年一度在北大百年講堂舉行的“影響世界華人盛典”。我校92級校友王俊因爲在生物基因領域取得的傑出成就而獲獎。王俊校友曾於20xx年入選《自然》雜誌評選的“科學界年度十大人物”,是唯一入選的中國人。我記得,他當天發表獲獎感言時說:“我們研究基因技術,不僅僅是爲了在頂尖雜誌上發表好的文章,更要讓這個世界每一個人的生命質量和生活水平因爲基因科技而改變。”

回到剛纔提給大家的問題,同學們來北大讀書,不僅僅是爲了出國、讀研,或者找工作,這些現實的發展,可以是短期的奮鬥目標,但不能成爲人生的終極意義。要記住,樹立了什麼樣的志向,就決定了什麼樣的道路;走上了什麼樣的道路,就擁有了什麼樣的人生。同學們是當代青年羣體的佼佼者,你們在實現個人發展的同時,也要考慮對科學發展、社會進步和文明傳播承擔更多的責任。在燕園的幾年,同學們不僅要認真研究怎樣做好學問,也要思考如何立身做人;不僅要恪守學術道德,也要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用心去慢慢沉澱和培養一種爲學和做人的高貴品味;不僅成長爲一個更好的自己,也爲他人、社會和國家發出印有你們標記的一份熱度。

同學們,剛纔我與大家分享了一些思考和希望。其實作爲校長,我也一直在問自己,學校應該給同學們提供些什麼?讓大家感到有所收穫。今天,是我第一次作爲校長對全體新生講話,我也談一下自己對北大教育目的的想法。我認爲,北大的教育是要向學生傳授被普遍認可的道德觀,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和自我發展的能力。每位學生會因有一段在北大的學習與生活經歷,而成爲一個有格局、有底線、做人做事皆有品味與追求的人。簡單地講,我希望北大的學生都能不斷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做一個更好的自己。

同學們,未來的路,就在腳下。百餘年來,中國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曲折歷程和深刻變革。你們是幸運的人,出生和成長在一個最好的時代。20xx年的這個秋天,在燕園一年之中最美的季節,你們滿懷憧憬地走進北大,將在這裏開啓人生新的一頁。我校歷史學系閻步克教授曾說:“‘數千年未有之變局’仍未結束,五四以來的學術浪潮還在延伸。在未來一百年中,中國學人大有可爲,而北大學子在引領學術潮流上應該當仁不讓。”今天,屬於你們的嶄新生活已經在燕園開始,北京大學120xx年厚重的歷史長卷此刻就呈現在你們面前。如今,她正期待着你們意氣奮發、當仁不讓地來書寫一個新的、更加輝煌的篇章!

同學們,北大歡迎你們,北大祝福你們!

大學開學典禮領導講話稿二: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從祖國各地,你們來到北大。今天,在未名湖畔博雅塔前我們隆重舉行20xx年新生開學典禮。首先,我謹代表北京大學全體師生員工,向各位新同學表示最衷心的祝賀和最熱烈的歡迎!同時也向哺育你們健康成長的父母、師長以及關心幫助過你們的朋友們表示最親切的問候和最誠摯的敬意! 集天下英才而育之,是北大的榮幸;育天下之才而成之,是北大的責任。此時此刻,古老的燕園因你們的到來而增添了新的朝氣,我同時相信,百年北大將因你們的加入而續寫新的華章! 今天的開學典禮,是同學們在北大的第一課;我們的傑出校友,我們的教師代表都做了很好的發言。他們以自身的經歷向你們傳達了北大這個校園,以及在這裏學習和工作的難忘記憶和心得。也許在他們平實而又不乏幽默,深刻而又充滿睿智的話語中你們會對北大、北大精神以及北大人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半個月前,幾位北大在校學生編寫了一本書,名字叫《愛上北大的100個理由》,要我題詞。看到同學們從北大的風景、建築、學科、歷史、人物以及校園小吃等各個方面總結出來的“愛上北大”的理由,我很感動,不由得反問自己,自從進入大學,幾乎一輩子都沒有真正離開過北大的我,是什麼理由讓我對它如此深愛呢? 思忖良久,我最後寫下了八個字:“大美北大,無由不愛”。

也許,初入北大的你們還體會不到那麼多。但我希望你們記住這句話,在今後的生活中慢慢地去體悟。北大擁有秀麗的自然景色,擁有獨特的校園建築,更重要的是這裏匯聚着中國最好的師資和最出色的學生,還有那厚重的歷史,濃厚的學術氛圍,敢於擔當的責任意識和強烈的愛國情懷。而這,正是這所大學將要賦予你們最重要的,也將是從此與你們不可分開的“北大印記”! “志於學,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是我對同學們提出的要求。在今天這樣一個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的場合,我還想送同學們八個字——“敬業、樂羣、博習、親師”。 所說的“業”就是學業。同學們來到北大,首要之事就是學習。要敬業,培養對專業學習的興趣。你們既要夯實理論功底又要探索學科前沿,既要提高專業素養又要完善知識結構。北大擁有優質的教師資源、豐富的圖書館藏、便捷的網絡資源和開放的校園環境,這些都爲你們的成長提供了最可寶貴的外部條件。我希望你們抱定宗旨,廣爲利用,善加利用。大學的學習不再是知識的被動式接受,而應是基於專業和興趣的一種主動探究、傳承和創造更高知識的自覺行動。學問其意義不僅在學,更在於問。物理學家李政道先生曾精闢地強調:“要創新,需學‘問’,問愈透,創更新。”因此,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敏而好學,切磋琢磨,質疑問難,舉一反三,通過主動探究式學習,着力培養自己獨立研究、綜合運用、自由轉化和全面拓展的能力。 北大一向倡導科教結合,學研互動,研究生同學對此應該有更高的要求。說到研究,我記得馬寅初校長曾經說過:“學習和鑽研,要注意兩個不良,一個是‘營養不良’,沒有一定的文史基礎,沒有科學理論上的準備,沒有第一手資料的收集,搞出來的東西,不是面黃肌瘦,就是畸形發展;二是‘消化不良’,對於書本知識,無論古人今人或某個權威的學說,要深入鑽研,過細咀嚼,獨立思考,切忌囫圇吞棗,人云亦云,隨波逐流,粗枝大葉,淺嘗輒止。”希望同學們引以爲戒。在科研工作中,於不疑處存疑,於細微處發現,於關鍵處創新,努力成爲新知識的創造者、新技術的發明者、新學科的創建者。 學習是艱苦的事情,但我更希望大家能從中體味到快樂。“當代畢昇”王選先生曾說:“一個人要想在學術上有所成就,必然要失掉不少常人能夠享受的樂趣,但也會得到常人所享受不到的樂趣。科學研究本身就是一種美,給人帶來的愉快是最大的報酬,是一種高級享受。”同學們很快就會發現,原來在老師眼中的科研新秀、同學心中的學術“大牛”,也許過不了多久就會在你身邊出現,希望大家以此自勉,更加努力! 當然,我這裏談的學習,還有更寬泛的意義,這就是要“博習”。北大曆來鼓勵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鼓勵大家在各個領域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華。北大有258家學生社團。其中基於專業和興趣愛好的就有179家,像大家所知的青年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生物基因研究會、機器人協會、阿卡貝拉清唱社、街舞風雷社、山鷹社等等。希望同學們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積極參加其中一項或多項,當然你有更好的創意你也可以獨樹一幟,自立“門派”。我們有一個社團叫中樂學社,據說其成員中沒有一個是文藝特長生,很多同學入社之前對於樂器演奏甚至是零基礎。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他們進步很快,多次參加學校大型演出活動並贏得了很好的讚譽。我想,同學們在那裏收穫的不僅是一件樂器的演奏技藝,更重要的是個人興趣愛好的培養和在團隊中的合作和友誼! 大家知道,代表老生講話的雷聲同學,在前不久第30屆倫敦奧運會爲中國體育代表團拿下第11金,取得了中國擊劍隊第一枚男子花劍奧運會金牌。我還要告訴同學們,同樣也是新聞傳播學院的王皓同學,在第45屆比爾國際象棋節特級大師邀請賽中超越世界頭號棋手卡爾森等多位名將,勇奪桂冠。雷聲和王皓的奪冠不僅是“教體結合”的成功案例,更使我們看到了讓體育迴歸教育的趨勢。除此之外,我們多個學生社團也多次在國際上爲北大爭得榮譽,他們展示的不僅是才藝,更是北大乃至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希望同學們不僅是專業學習拔尖、學科成績優異,而且要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和不畏強手、頑強拼搏、自強不息、銳意進取的精神。 生活在集體中,我還希望同學們要“樂羣”。一個宿舍,一個班級,一個實驗或實踐團隊,大家都是當中的一員。要處理好和同學們的關係。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在座的應該都是“90後”,你們來自不同地區,家庭狀況可能差別也很大。大多數可能是第一次遠離生長的故土和父母的呵護,第一次獲得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全方位的“獨立”,能否處理好在大學中的同學關係直接影響着你們的學習狀況、日常生活和精神狀態。同學們在校學習,和你們最親的就是身邊的同學,不僅要有良師,更要有益友。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同學們要珍惜難得的同門之誼、同室之情和同窗之緣,要尊重每一個同學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習慣,真正做到友愛相處,誠信相待,志趣相投,道義相勖。要見賢思齊,砥礪共進,在學習、生活中多交一些志同道合的人生摯友! 馬克思說過,“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團隊澆灌“科研之花”,北大很多院系重大科研成果都是通過團隊協作的形式取得的。比如,化學學院“稀土功能材料化學”、“表界面納米工程學”,以及“有機合成與方法學”3個研究團隊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羣體”資助,老師們爲了解決共同關心的問題走到一起,在合作攻關中相互配合,團結創新,以發揮各自的長處。不僅科研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出類拔萃的學術領軍人物也不斷成長出現。在面對強大對手的時候,我們更需要團隊的力量。今年我國在倫敦舉辦的奧運會上取得38枚金牌和88枚獎牌的好成績。在這些健兒身後,有着全國人民的矚目和支持。大家可能還不知道,當葉詩文遭到西方媒體充滿偏見的質疑特別是國外某著名學術雜誌發表了很不客觀、很不嚴謹的歧視性報道後,我校生命科學學院饒毅教授、工學院陳十一教授、化學院吳凱教授等共商對策,最後由饒毅教授主筆致信該雜誌主編提出嚴正交涉,要求改正錯誤並向葉詩文道歉,否則我們北大人和中國科學家將共同抵制這個刊物,很多北大的老師、同學、和校友加入了這個抗議,終於成功促使該刊公開道歉。這種不約而同的集體行動,再次展現北大人強烈的家國情懷,同時,也展現了北大人在維護國家、民族的尊嚴上永遠是一個團結而強大的集體!

最後我要和同學們說的就是“親師”。這裏的師,不只是教師,還要包括那些年長的,哪怕對你們的成長並不能提供多少幫助的所有善良的人。北大百年,最寶貴的也是最值得驕傲的就是永遠匯聚着所處時代的我國最優秀的教師代表。他們不僅知識豐厚,而且爲人師表。王選、孟二冬、馬慶軍都是新時期最優秀的教師代表。其他如國家“教學名師獎”獲得者、“蔡元培獎”獲得者、以及每年由學生投票評選的“我愛我師——最受學生愛戴的老師”暨“十佳教師”稱號獲得者,無不集中展現了我們廣大教師的風采。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先生在《難忘的大學生時期》一文中,講述了當時他珍惜北大經濟系名師雲集的求學機遇,主動登門求教,轉益多師的經歷,飽含深情地回憶了對他幫助最大、留下印象最深的六位老師,稱他們爲“引路人”。 孔子說,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可見古人把道德修養看得比知識學習更加重要。推己及人是中國人固有的人生智慧和行爲準則,同學們在校期間不僅要樂羣親師,還要敬老愛幼,熱心社會公益,投身志願服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今年1月,同學們發起組織了“春燕行動”,組織寒假留校學生在春節期間探訪慰問空巢老人,以實際行動詮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多年來,學校的研究生支教團堅持深入西部地區基層一線開展支教扶貧活動,在實踐中播撒愛心、砥礪德行。希望大家以此爲榜樣,利用課餘時間,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按照xx給我校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回信的要求,努力做到向實踐學習、向人民羣衆學習,不怕艱苦,竭誠奉獻,在實踐中不斷獲得鍛鍊、提高.

同學們,你們承載着家人的希望,北大的希望,國家和民族的希望。青春年少,精力充沛,思維活躍的你們,正處在人生最關鍵的時期,我希望你們在全面發展、彰顯本色的同時,贏得老師、同學、朋友和社會對你的認可,實現個人的思想成長、學業進步、身心健康的同時,成長爲一名名實相符的真正的北大人。真誠地祝福你們大學生活一帆風順,衷心地希望你們牢記師長的囑託,將追求真理作爲前進的動力,將文明進步作爲人生的目標,將振興中華作爲終身的追求,乘長風,破萬里浪,譜寫新一代北大人輝煌壯麗的篇章!

大學開學典禮領導講話稿三: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時值九月,燕園初識。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全校教職員工,向各位新同學,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向培養你們,伴隨你們一路走過的父母、老師和同學、朋友們表示最誠摯的問候和衷心的感謝!

在祝賀同學們大學聯考取得優異成績的同時,我也向你們致以最美好的祝願!祝願你們在未來的大學生活中取得更大的進步,開啓人生更加絢爛美好的新旅程!

同學們,最近這段時間,我在北大未名BBS上看見不少新同學在自己的院版上發各種各樣的“報到帖”,詢問在北大學習、生活的情況。從這些帖子中我能真切地感受到,大家迫切渴望及早融入北大的心情。我知道,其實同學們在接到北大錄取通知書時,就已經在預習北大的生活。對北大,從朦朧的憧憬,到成真的夢想,再到今天真實的感受,我不知道這“北大”是不是就是你們夢中的“北大”,心中的“北大”!

看過校園的湖光塔影、略過浩如煙海的典籍,站在學術名師的身旁,再去細細體味北大百餘年的歷史傳統和精神特質……大學生活,從此開始了。此時此刻,我想你們都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前幾天,我在報紙上看到今年醫學部一位新生寫的文章,他寫到“站在通向大學生活的大門外,我有些茫茫然不知所措。”當被爸爸媽媽“裹挾着”來到校園,他問自己:“我已經站在目標的中心了,我還能去哪兒?”但偶爾聽到兩位學長關於學習、考試的對話後,他感受到:“大學聯考並不是結束,而是另一段征程的開始。”他明白:選擇北大,“儘管有太多的人說我不明智,太多的人說會很辛苦,太多的人說永遠就不會有好日子過。但是,既然我如此選擇,就不會放棄。在這段旅途中,我會努力成爲一個好大夫,努力將醫生的責任熔鑄進血液中。”

同學們,這位同學現在就應該坐在你們當中,我想大家都和他經過同樣的心路歷程吧。讓我們爲他,也爲自己一起鼓鼓掌吧!

同學們,來到北大,這是你們長期努力的結果,可以說是你們人生中收穫的一個“成功”!但是,過好大學生活,同樣容不得你們一絲的鬆懈。我不希望有同學在大學中迷失自己,我更不希望看到曾是驕子的你們,因爲自己的不努力而掉隊!大家身處一個美好的時代,享有北大優秀的教學資源,希望同學們珍惜好、利用好。

我希望大家成爲不懈追求新知的探索者。追求新知、發明新理,以知識和文明引領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永遠是北京大學孜孜不懈的理想追求,也永遠是一代代北大人恪守的光榮傳統。我們的老校長嚴復先生曾說,大學要“保存一切高尚之學術,以崇國家之文化”;李大釗先生曾高呼,“只有學術上的發展,值得作大學的紀念。只有學術上的建樹,值得‘北京大學萬萬歲’的歡呼!”對於本科生而言,我希望大家能從高中階段的“學會”轉變到大學階段的“會學”,倍加珍惜學校爲你們提供的優質資源,充分體悟北大的學術精神,養成善於觀察、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學術品格,爲將來的學術深造打好基礎。研究生則更要義不容辭地擔負起科學研究的重任。你們要努力鍛造探究高深學問的知識基礎和素質能力,要始終保有強烈的求知慾、敏銳的洞察力和寶貴的批判精神,不迷信書本、不盲從權威,以紮紮實實的“笨功夫”,不斷積累、豐富和創新,在取得自己學業進步的同時,也爲北京大學的學術繁榮和人類社會的學術發展作出貢獻。

關於如何在大學階段做學問、做研究,我還想講講蔡元培校長的格言。蔡元培先生當年總結了古今中外許多學術大家的共同經歷,提出了“閎約深美”的學術境界。1920xx年,蔡元培先生手書“閎約深美”四個字,送給了上海美術專門學校。時任上海美專校長的著名繪畫大師劉海粟先生非常贊同其中所包含的學術精神,將其作爲辦學思想的核心,並對“閎約深美”作了一番解釋:“‘閎’就是知識要廣闊;‘約’就是在博採的基礎上加以慎重的選擇,吸收對自己有用的東西,人生有限、知識無窮,不能把攤子鋪得太大,以便學有專長;‘深’就是鑽研精神,要入虎穴,得虎子,百折不回;‘美’就是最後達到完美之境”。

同學們,今天我借用蔡元培校長提出的這四個字,就是希望大家既要融會貫通各個知識領域的內容,又要選擇自己最感興趣也最爲擅長的一兩個方面進行探索;既要窮本及源地探求新知,又要充分享受學術的樂趣。只有這樣,才能將興趣轉化爲求學路上的不竭動力,激勵我們不斷創新。

我還希望大家成長爲先進文化的踐行者和推動者。大家這幾天可能都看到了,我們的校園目前有許多樓宇在建。硬件設施的不斷完善,是北大建設發展的重要方面,也與同學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但是,在物質條件不斷改善的同時,我更希望我們北大的學生關心、關注精神文化層面的豐富與充實。我希望同學們首先成爲校園文化的建設者。來到北大,你們就是校園的主人。北大的優秀傳統和精神特質會影響着你,塑造着你,但同時也要在你們的身上繼續發揚;北大的學術品格和學風校風,要在你們的身上得到最充分的展現;北大校園文化生活的舞臺要由你們去無限的豐富;北大的對外交流和影響也離不開你們的貢獻。你們就代表着北大,希望你們無愧於“北大”這個稱號!我還希望同學們能夠成爲文明生活的踐行者。東漢有一少年名叫陳蕃,獨居一室而齷齪不堪。其父之友薛勤批評他。他回答說:“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當即反駁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我希望同學們有“掃天下”的氣概和抱負,我同時也希望大家從一屋始,養成個人良好的生活習慣。《禮記•學記》中有一句話“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同學們之間要建立起良好的同學關係。要由己及人,仁愛待人。生活中“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同學們要注重思想的修養、道德的提升和法律的意識。我們看到學術不端、品性不良,看到社會的違法或是不道德行爲,我們應通過自己的努力,如果不能作爲一個改造者,至少不能成爲一個參與者。當然,我更希望我們的同學還是要努力成爲先進文化的引領者。希望大家用先進的思想文化武裝自己,用全球開放的視野拓展自己,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自己,通過自己的努力,爲人類文明、社會進步做出北大人應有的貢獻!

最後,我要特別強調的是,希望大家成爲心繫祖國蒼生的擔當者。一百多來年,北大對民族解放、國家發展、文化繁榮和社會進步發揮着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在北京大學110多年的發展歷史上,涌現出大批卓越的思想家、理論家、科學家、教育家和革命家。這裏有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工作過的足跡,曾是馮友蘭、陳岱孫、翦伯贊、王力等著名人文學者和李四光、黃昆、王選等著名科學家多年工作的地方;這裏有鄧稼先、郭永懷、周光召、彭桓武、于敏、朱光亞等“兩彈一星”元勳們奮鬥過的身影,更有一大批正在爲祖國的教育和科研事業不懈努力的優秀學者。這些先賢與師長以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只有將自己的才智、才情與才華,同祖國和人民的事業緊密結合起來,學術纔有意義,人生纔有意義,才能真正配得起“北大人”的光榮稱號。

我希望同學們都好好讀讀北大的校史,認真體悟北京大學“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精神傳統,並將北大人長久以來對於使命的擔當牢記心頭,成爲此後流淌於你們血脈之中永遠不變的品格;當你們面臨人生選擇、經歷困苦挫折之時,都始終銘記自己肩頭的責任,書寫一段無愧、無悔、無怨的人生。希望同學們始終抱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將追求科學真理與服務國家民族相結合,秉承中國知識分子“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崇高情懷,牢記xx“向實踐學習、向人民羣衆學習”的教誨,真正把自己鍛造成爲國家社會的棟樑之才。

同學們,你們中的一些人,在過去的四年或更長的時間裏就已經求學北大,早已熟悉這個園子裏的一草一木;而更多的同學,則是經歷了大學聯考、考研和考博的艱辛歷程,終於在今天成爲了北大的新主人。無論是“初入燕園”還是“曾經北大”,看着你們意氣風發的樣子,我都能感受到一種強烈的青春氣息。二十多天前,深圳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上,全球各國大學生朝氣蓬勃的面孔讓我印象深刻;今天在這裏,我更感受到與當時同樣強烈的青春氣息。我知道,這是屬於青年人獨有的精神氣質,是一種充滿朝氣、充滿希望、能夠改變世界和創造歷史的澎湃力量!

“從這裏開始,不一樣的精彩。”同學們,請珍惜你們這最美好的大學時光,盡最大努力,去創造你們下一個嶄新的輝煌!

祝福大家!

謝謝大家!

大學開學典禮領導講話稿四: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

今天,百年清華又一次張開雙臂,迎接20xx級研究生新同學。首先,我代表全校師生員工,對你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研究生是求學生涯的新階段,也是人生旅途的新起點。選擇深造,因爲你們懷揣着更大的夢想;選擇清華,因爲這裏是圓夢的舞臺。我知道,你們當中很多同學是第一次來到清華,你們是清華園的新主人,也是清華的新生力量。我相信,清華會成爲你們永遠的精神家園。你們中有些同學曾在清華學習過,我希望再次成爲新生的你們,與母校一起繼續成長進步。你們中還有來自88個國家的留學生。畢業於哈佛大學教育專業的Timothy Hesler,曾在清華英語夏令營爲大一本科生短期授課,對清華濃厚的學術氛圍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考慮繼續深造時,清華-MIT全球MBA項目成爲他的首選。我相信,未來的清華會成爲全球更多優秀學子圓夢的地方。

清華大學有着厚重的歷史積澱,在長期的辦學歷程中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文化傳統。在“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精神、“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校訓和“行勝於言”校風的薰陶下,一代代清華人在這裏學習成長,並從這裏走向廣闊的天地。創新同樣也是清華文化中的重要元素。1920xx年畢業的校友們贈送給母校一塊刻着“人文日新”的牌匾,如今這塊牌匾仍高懸在大禮堂南牆上。其中的“日新”二字出自古代典籍《大學》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爲學絕不能因循守舊,而要革故鼎新,勇於突破。實際上,追求創新的精神,早已深深融入清華人的血脈,並化爲探索未知、創造新知的具體行動。20xx年,薛其坤院士領銜的團隊在世界上首次實驗發現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其論文被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先生譽爲“第一次從中國實驗室裏發表的諾貝爾獎級的物理學論文”。就在今年8月21日,施一公院士領銜的團隊在頂級學術期刊《科學》上同時發表兩篇論文,首次解析了真核細胞剪接體複合物的高分辨率三維結構,並揭示了其基本工作機理,多位諾貝爾獎得主都評價這一成果爲“巨大的突破”。

朝氣與活力是青春的標誌,創新也應當是青春的標誌。研究生階段是奠定學術基礎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產生創新成果的重要時期。事實上,很多學術大師都是在研究生階段獲得了一生中第一個甚至是最重要的學術成果。因爲電影《美麗心靈》而爲公衆熟知的納什,在其22歲時完成的博士論文中就提出了後來被稱爲“納什均衡”的博弈理論,而這正是他獲得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最重要的基礎。著名生物學家克里克也是在他的博士生階段揭開了DNA雙螺旋結構的奧祕,開啓了分子生物學的新時代,從而獲得1962年諾貝爾獎。青年永遠是創新的生力軍,希望你們在研究生階段充分發掘自己的創新潛能,爲青春歲月刻下最難忘的印記。

成爲優秀的創新者,要敢於質疑。北宋哲學家張載說過:“於無疑處有疑,方是進矣。”人類歷史上重大的學術進展,往往都是在最熟視無睹、人云亦云的地方取得突破的。成爲優秀的創新者,要善於合作,在思想碰撞中激發創新火花,在交流合作中提升學術水平。當然,成爲優秀的創新者,還要有豐富的想象力,給知識插上想象力的翅膀,你們才能飛得更高更遠。

質疑、合作、想象力都很重要,但今天我更想強調的是,創新者要敢於選擇有挑戰性的目標,不畏懼創新之路的艱辛。正如北宋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所說:“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愛好登山的人都知道,攀登珠穆朗瑪峯有南北兩條路線,南坡易、北坡難,攀登北坡除了要克服嚴寒缺氧,戰勝陡峭懸崖外,還需要跨越“北坳”冰陡坡、“大風口”以及被稱爲不可逾越的“第二臺階”三大難關。真正的登山者更願意選擇北坡,在極限挑戰中錘鍊無所畏懼的勇氣。無論選擇南坡還是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峯的勇士,都是值得我們敬佩的。但我相信,選擇北坡的人一定能看到更加奇異的風景,沿途的艱辛以及經歷艱辛的過程一定會使他們變得更加強大。創新同樣是一個攀登的過程,探索的道路越艱險,達到的境界越高遠。

英國數學家懷爾斯從小喜歡數學,10歲時就立志要征服300多年未被證明的費馬大定理。33歲時,已成爲著名數論學家的懷爾斯,決定放棄所有與證明費馬大定理無關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這項失敗風險極高的研究之中。通過長達7年的努力,他完成了這一證明。然而,他的論文在審稿過程中被發現存在一個重要缺陷。懷爾斯在解決這個缺陷的過程中一度面臨絕境,但他堅持了下來,用392天最終做出了完美的證明。懷爾斯憑藉他過人的勇氣和執着努力,不僅登上了數學王國的高峯,更是收穫了非同尋常的人生體驗。他說:“再沒有別的問題能像費馬大定理一樣對我有同樣的意義。我擁有如此少有的特權,在我的成年時期實現我童年的夢想。”無論做什麼事情,清華人都永遠追求卓越。我希望,大家在學術研究中選擇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目標,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執着堅守,“衣帶漸寬終不悔”,做不畏艱辛的創新者!

同學們,未來屬於每一個朝氣蓬勃、充滿理想、敢於創新的人。你們是清華園的主人,你們將在這裏播種耕耘,並收穫屬於你們自己的創新成果。我相信,美麗的清華園一定會因你們而更加精彩,你們的青春足跡也一定將爲清華園所銘記!

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