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講話(精選20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23W

北京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講話(精選20篇)

北京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講話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嘉賓,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同學們順利地完成了學業、即將跨入人生的新階段。在這個充滿喜悅之情與美好憧憬,卻又帶着一點點離愁別緒的日子,我首先代表學校全體教職員工,向畢業生們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向辛勤哺育你們的父母、悉心教導你們的老師,以及關心和幫助過你們成長的每一位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同學們,從接到錄取通知書的那天起,你們的人生開始與北大結緣。你們就像來自全國各地的種子,在燕園裏生根發芽,茁壯成長。大學時光雖然短暫,卻真的是值得一生銘記的最美好歲月。前些天,我看了一部同學們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叫做《此間的少年》。“令狐沖”、“郭靖”、“黃蓉”、“穆念慈”……這些少年,讓我感覺到無比親切。儘管作爲一部電影,它還有些稚嫩,反映的大學生活也只是一個側面。但我卻深深地感覺到:青春,是如此美好!也許,這些同學,他們現在就坐在你們中間,而這樣的故事,我想卻會年復一年,在這個園子裏繼續上演。因爲,北大,是青春的北大,北大人的青春永不落幕!

同學們,典禮結束後,你們會依次跨過學位門。在那一瞬間,我想你們也許會下意識地回回頭,看看這一路走來的過去時光: 你們一定不會忘記,29樓下那鋪滿銀杏葉的小徑、未名湖的塔影、靜園的草坪、還有那電教、理教裏悠然的“學術”小貓;你們不會忘記在圖書館搶佔座位的身影,在醫學部和燕園之間選課的奔波;你們不會忘記在三角地賣力地派發傳單的場景,自己鼓起勇氣走上舞臺參加十佳歌手大賽的瞬間;你們不會忘記求職的艱辛、提交論文的忐忑以及爲了GRE、託福和雅思紅寶書的折磨;你們不會忘記BBS上的“十大”,寢室裏熄燈後的“段子”,以及在深夜依然隨時滿足你食慾的西門雞翅和小白房;當然,你們也不會忘記入校時騎着三輪幫你拉行李的憨厚師兄,還有後來坐在你自行車後座的可愛師妹……

你們不會忘記相伴走過的同窗好友、爲你們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以及在宿舍樓前一筆一畫寫下各種通知的樓長;你們不會忘記在北大學到的知識、科學研究的方法、認識社會的視角、爲人立世的原則;你們不會忘記,奧運志願服務中被汗水浸溼的衣背、汶川和玉樹地震引發的同學們的關切,以及親赴災區參與抗震救災服務的經歷;同時,你們也不會忘記北大人“思想自由、兼容幷包”精神品格和“以天下爲已任”的胸懷氣魄……正是這些人、這些景、這些光陰和故事,讓你們體會到了什麼是愛,什麼是痛,什麼是青春,什麼是成長!

經過歲月的沉澱,這些一定會深深地融入你們的血脈與靈魂,成爲你們身上永遠不會磨滅的“北大印記”。

當然,我也希望,你們一定要忘記:請你們忘記成績單上的分數績點。榮耀也好,鬱悶也罷,那真的只是“浮雲”;請你們忘記曾經和同學之間發生過的不愉快。多想想那些純真的友情,你們就不會那麼的“傷不起”;也請你們忘記在食堂打飯時,那略顯擁擠的人羣令你有多麼的不愉快,還有那因爲校園建設施工的噪聲影響了你晚起的好夢……忘記這些,放下這些,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你們將擁有更加廣闊的舞臺,擁有無限的可能和無數的機遇。我衷心地祝願:我的每一個學生都能輕鬆前行,飛得更高!

同學們,面對即將到來的新徵程。我看到你們已經躍躍欲試,只待振翅高飛!如同當初父母送別你們到北大前夜的叮囑,今天,我仍如他們一樣。

我知道,過去幾年,你們不僅刻苦學習了專業知識,也廣泛涉獵了其他領域,掌握了學習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實現了“專”與“博”的均衡發展。這是北大賦予你們的寶貴財富。未來,我希望你們永遠保持讀書、思考的習慣,善於汲取精神營養,不斷提升知識底蘊和人文素質。今年三月,我和中文系的本科生一起開了一次班會。此次班會的主題是“閱讀•生活”。給我印象很深。我想,作爲一個北大人,如果能時時尋找出幾個值得研究的學術問題、發展出一些不限於工作的興趣思考,那一定會爲人生的成功奠定更爲堅實的基礎。

過去幾年,同學們都參加過許多的文化交流活動。北大是一個開放的大學,也是一座國際化水平較高的大學,這是一個包容、和諧、多元的校園。正所謂“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我們北大的學生,要保持這種胸懷。在多元文化交流碰撞的國際舞臺上,善於學習,善於合作,同時也要做好中華文明的繼承者、傳播者和創新者,以平等的眼光和開放的胸懷迎接世界!

同學們,除了這兩點我最想叮囑大家的,還是希望同學們始終保持胸懷祖國、心繫蒼生的抱負。

今年是建黨九十週年。我們剛剛舉行了隆重的慶祝活動。北大始終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兩個月之前,我們的第十二屆研究生支教團收到了回信,對北大學子志願服務西部給予了高度肯定,寄託了殷切期望,並且再一次強調了向實踐學習、向人民羣衆學習的重要性。這麼多年來,我們北大支教團的同學,不畏艱難險阻、不計個人得失,把在北大學到的知識帶到西部邊遠地區,爲改變西部基礎教育的落後狀況作出了貢獻。支教團的同學,以及這些年來紮根西部、紮根基層的北大校友,他們的共同經歷告訴我們,奉獻祖國、服務人民,決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實實在在、持之以恆的努力。在剛剛過去的建黨九十週年大會上,特別提到,“全國廣大青年一定要深刻了解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不懈奮鬥的光榮歷史和偉大曆程,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人民,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讓青春在爲黨和人民建功立業中煥發出絢麗光彩。”這是對廣大青年的殷殷期待。我希望我們的同學,今後不管在哪裏,在什麼樣的崗位,在什麼樣的境遇下,都能夠始終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把自己的事業與人民的事業緊密相融,只有這樣,你們才能獲得無窮的力量,你們的人生纔會無限精彩。

同學們,服務社會是大學的責任,也是北大人永遠的使命。今年5月,我到廣州參加“圓夢計劃•北大100”項目的開班典禮。這個項目是在廣州選拔七百多名農民工進入北大網絡教育學院學習,其中一百名北大全額免費。這些青年人,和大家年紀差不多,但是早早就擔負起了生活的重擔,體味到了人生的艱辛。他們也同樣非常優秀。說實話,他們的講話水平比我要精彩。北大能夠幫這些農民工兄弟,幫助這些新生代產業工人圓夢,我感到非常有意義。我校林毅夫教授有句話:“只要天下還有貧窮的人,就是我們自己在貧窮中;只要天下還有苦難的人,就是我們自己在苦難中;這是我們北大人的胸懷,也是我們北大人的莊嚴承諾!”

親愛的同學們,今天你們畢業了,你們的高中老師、父母、朋友都來爲你們送上祝福。看着你們朝氣蓬勃的臉龐、略帶溼潤的眼眶,我不免再次想起《此間的少年》那首主題曲:

“昨日依稀又重現,你站在我面前,記憶裏的少年,從未改變。” 同學們,不管你們走得多遠,你們永遠是母校最牽掛的孩子;不管你們走了多遠,未名湖、博雅塔、五四路一定會在你夢中“依稀重現”,那是母校對你們的召喚!

“就這樣不知不覺,就在那轉身之間,就是那過往的少年。” 大學時光白駒過隙,就在轉身之間,到了說“再見”的時候。但是,親愛的同學們,你們的友情、愛情,還有與老師、與母校之間的這種親情,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情感。這份情,必將永恆!

在今天致辭的最後,我想起曹文軒老師的一段話:有那麼一個人突然走向了我們,倒也平平常常,並未見有山有水。但有人對這個人的底細卻有所瞭解,說道:“這個人是有背景的。”於是,人們再去看這個人時,就用了另樣的眼光——彷彿他不再是他了,他加上背景,所得之和,卻要遠遠地大於他。

北大於我們來說,它的恩澤既表現爲它曾經給了我們知識,給了我們人品,給了我們前行的方向,又表現爲它始終作爲一道背景,永遠地矗立在我們身後的蒼茫之中。

同學們,請永遠記往:我們的背景是——北大!

北京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講話 篇2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紅樓飛雪,一時英傑,先哲曾書寫,愛國進步民主科學。”剛纔,教師和學生合唱團演唱了《燕園情》,這首歌雖然還不是我們正式的校歌,但這麼多年來,它的旋律、它的歌詞、它所包含的深厚感情以及北大人以四海爲家、以天下爲己任的情懷,已經深深刻在了我們的心中。在座每一位北大同學的本科生活,都是由《燕園情》開始的,今天在這裏,也將以《燕園情》畫上一個休止符。

四年前,充滿朝氣和活力的你們從五湖四海匯聚到燕園,開始了在北大的求學生涯。那時,你們在一體的操場上第一次學唱《燕園情》;而今天,在同樣悠揚的歌聲裏,你們就要帶着在北大收穫的知識、友情以及愛情,帶着一生一世的北大印記,走向天南海北。前段時間,我們的一張本科畢業生合影在網絡上“走紅”,這張一個人的“合影”來自元培學院的薛逸凡同學,她所在的古生物學專業,或許是中國唯一的只有一個學生的專業。很多網友贊她爲“女漢子”,紛紛留言——“一個人的寂寞誰懂?”,“專業第一名和最後一名都佔了”„„其實,無論什麼專業,寂寞也好,熱鬧也罷,作爲校長和老師,只要你們學有所成,只要你們快樂成長,就是我們內心最大的滿足。20xx屆畢業的全體本科生同學們,祝賀你們!

同學們,大學時光匆匆而過,以至於身爲“90後”的你們都開始慨嘆:“時間都去哪兒了”?是的,對一個始終在奮鬥、始終在攀登的年輕人來說,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四年光陰轉瞬間就流走了。我想,這四年的時間,已經凝結成了你們在無數次“刷夜”苦讀之後的哲思與明辨,凝結成了你們在國際交流舞臺上閃光的才華與自信的氣度,也已經變成了悄悄爬上父母和師長雙鬢的縷縷白髮。當你們在回憶過往,追問青春的意義時,我希望,大家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向默默哺育你們的父母、悉心教導你們的師長以及四年來相互關愛、相互扶助的“小夥伴”們說一聲——“謝謝!”正是他們時時在你的左右,你的人生才擁有了如此精彩!今天,請把掌聲獻給他們!

此時此刻,站在這個講臺上,我的心情也很不平靜,願意與大家分享一點自己的時間印記。我和我的同齡人,是在中國經濟社會大變革的時代成長起來的,雖然歷經波折,卻也幸運地搭上了改革開放、社會轉型的時代列車。1978年我上大學的時候,人們還在討論收音機和電視對未來教育的影響。而現在,我也同你們一樣,經常看看BBS和微博,也試圖用微信與朋友們交流。時至今日,科學技術的發展已經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界限,拉近了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距離。相信就在此刻,你們當中有不少人正通過微博、微信將畢業的體悟和感恩的心情傳遞給千里之外的親友。這在幾十年前,甚至幾年前,都是很多人難以想象的事情。

同學們,變革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包括我們所身處的燕園,每天也都在發生着許多細微但深刻的變化。我們的北大,正變得更加國際化、更具包容性,也更充滿了創新的活力。這一切的變化,是所有的北大人,包括在座各位同學共同努力的結果。

那麼,在這個快速變革的時代,北大人應如何作爲?我們除了與時俱進,緊緊跟上時代的潮流,更需要堅守什麼?哪些東西需要不斷變化,而哪些東西又亙古不變?利用這個機會,我想和同學們一起探討。

今年5月4日,來到北大,與我們共度校慶和五四青年節。在師生座談會上,給大學生算了一筆“人生賬”:“現在在高校學習的大學生都是20歲左右,到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很多人還不到30歲;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時,很多人還不到60歲。也就是說,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你們和千千萬萬青年將全過程參與。”

同學們,指明的這筆“人生賬”,不就是擺在你們面前的歷史“際遇”和“機緣”麼!還以“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爲喻,勉勵青年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勤學、修德、明辨、篤實,身體力行,努力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創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五四運動的先驅、北大校友羅家倫先生在《寫給青年》一書的序言中談到:“我們不能揹着時代後退,我們也不能隨着時代前滾,我們要把握住時代的巨輪,有意識的推動他,進向我們光輝的理想。”在五四時代,他們那一批“90後”通過對舊思想、舊文化、舊禮教的徹底批判,在改造國民性的基礎上,重塑人的靈魂,實現了中華民族的覺醒,也開啓了中國現代化的征程。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爲核心的五四精神,成爲指引一代又一代青年奮發圖強的精神燈塔,也爲當代中國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因子和思想資源。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在全球化浪潮洶涌而來、各種思潮相互碰撞的變革時代,堅守核心價值觀就是“務本”,將自己的人生事業融入國家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洪流,這就是最大的“道”。今天,中國正作爲國際社會的重要一員,重新回到世界舞臺的中央,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北大人不應沉湎於以往作出的貢獻,而要參與到人類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發展之中。希望在座的諸位同學,將來能夠代表我們這個國家,對人類文明的傳承與進步起到推動作用。

面對紛紜複雜、瞬息萬變的世界,如何實現“小我”與“大我”的協同進步?是被社會的慣性所牽引,還是追隨自己內心的召喚?是選擇安逸的生活,還是選擇奉獻和付出的人生?在面臨嚴峻的現實時,是選擇放棄,還是義無返顧地前行?是做憤世嫉俗者,還是積極的建設者?在此,我對大家有三點希望: 一是希望大家堅守“砥礪德行,立己立人”的道德追求。宋代理學家楊時曾說“一德立而百善從之”,無論什麼時代,砥礪德行對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具有基礎性的重要作用。只有個人的德行修養立得住,才能推己及人,影響和教化別人。“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在我們身邊,就有許許多多堅守本心,德行高尚的前輩,他們的堅守讓我們在時代波瀾中看到了北大人默默擔當的身影,感受到了北大人濃郁沉澱的家國情懷。這其中,第三屆“蔡元培獎”獲得者,醫學部教授彭瑞驄先生便是典型代表。彭瑞驄先生生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1940年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成長於內憂外患,社會動盪的時代,彭先生較早便開始關注社會現實,關注民生疾苦。1947年,他與方亮教授、王光超教授等人在北京公主墳附近的什坊院村辦起了保健院,組織北醫師生輪流爲附近農民義診。在這段實踐中,彭先生目睹了農民飽受病痛之苦和貧困的折磨,堅定了爲大多數人服務的理念。從醫70多年,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先生都堅定不移、勇往直前。彭老曾這樣寄語醫學生:“‘無德不醫’。學校只能教育你認識是非,但是社會太複雜了。你要是想拿學醫當敲門磚去賺錢的話,那就別來學醫,此路不通。”彭老甘受清貧,默默奉獻,正是老一輩北大人畢生堅守的羣體特質的生動寫照。希望這種高尚的道德追求能夠在你們身上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二是希望大家堅守“守正篤實,久久爲功”的平和心態。今年3月,我在學工部舉辦的“教授茶座”活動中與一些同學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在座談中,同學們最關心的問題是生涯規劃。物理學院一位同學說,學物理、做科研壓力很大,需要犧牲很多東西,不知道是不是應該堅持。我告訴他,北大人做什麼都可以做得很出色,但要做好任何事,都需要一個基本素質——那就是忍耐。今天在這裏,我還想跟大家分享哲學系湯一介先生治學的例子。作爲老一輩哲學家,編纂一部能夠挖掘傳統文化的真精神、呈現中國儒學源流的《儒藏》,是湯先生長期以來的願望。20xx年,經過反覆論證,湯先生將編纂《儒藏》的設想提交學校和教育部並得以正式立項。這一年,76歲高齡的湯先生受命成爲《儒藏》工程首席專家。《儒藏》工程是一項旨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大基礎性國家文化工程,也是一項迄今爲止人文社科領域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工程。《儒藏》“精華編”收入中外儒家典籍650餘種,約計2.6億字;而“大全編”則收入儒家經典著作3000餘種,約10億字;此外還將編纂著錄兩萬餘部“儒家經典文獻總目”。面對這項浩如煙海又繁瑣龐雜的巨大工程,已是耄耋之年的湯一介先生義無反顧。他說:“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過程中,必須有中華文化的復興來配合。今天,我們編纂《儒藏》可以說正在實現着400多年來中國學者、也可以說是中國人民的夢想。我最大的心願就是把《儒藏》編好,將儒家文化瑰寶系統全面地收藏,成爲全世界最權威的範本,之後一百年內不會有人超過。”湯先生秉持着這樣的赤忱之心,在本該頤養天年的年紀,仍然不遺餘力地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這種守正篤實,久久爲功的精神,值得大家用心學習。

三是希望大家堅守“寵辱不驚,自信自勵”的人生哲學。隨着人生階段的轉變,你們將迎來一個更加複雜、更加多元的世界。面對信息時代各種思潮的相互激盪,面對紛繁蕪雜的社會現實,同學們可能一時會有些疑惑、彷徨和失落。這是正常的。但我希望,你們在偶爾“吐槽”之餘,勇做積極的建設者,化難爲易、化壓力爲動力、化自卑自滿爲自信自勵,寵辱不驚,處之泰然。不久前,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馬雲先生在北大演講時說:“今天很多年輕人抱怨這不對、那不對的東西,可能正是我們可以發展的機會。與其抱怨,不如把它變成現實。”改變別人也許很難,但改變自己只需要堅持。我校國際關係學院潘維教授也講過一段很有啓迪性的話:“我們昨天的理想,決定了中國今日社會的現實。如果你們今天對現實不滿,那麼你們的理想就是祖國的未來。我希望這未來不是更墮落,而是更美好。”美好的未來就掌握在各位自己手中,希望大家不畏難、多歷練,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努力完善自我,抵達“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的人生新境界。

同學們,時代在變,北大人“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傳統不會改變,“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不會改變,“思想自由,兼容幷包”的胸懷不會改變,“以天下爲己任”的抱負不會改變,“常爲新”的奮鬥精神和創新意識不會改變!這些帶有“北大印記”的精神特質,應當就是我們在大變革時代永遠不變的堅守。

同學們,我一直認爲,北大是不可複製的,每一個北大人的人生也是不可複製的。希望大家永遠不要被喧囂、浮躁所迷惑,請勇敢地做你自己,一個更好的自己,做一個堂堂正正、獨一無二的北大人。

從今天開始,我相信,無論你們走到哪裏,所有的道路都有一個共同的起點,那就是北大,這裏是你們永遠的精神家園。無論時代如何變革,植根在我們內心深處的“燕園情”將始終超越時間與空間的界限,這是永遠割不斷的!

最後,我想把自己思考和醞釀已久的一句話送給在座的各位同學,“一個人的一生,要有追求,要有方向。如果你能在年輕的時候確立自己的目標,你就會節省很多時間,走更少的彎路,你離自己夢想的距離就會更近,實現的可能性就會更大。”

同學們,依依惜別,再見珍重。母校永遠祝福你們!祝願你們乘風破浪,前程萬里!

謝謝大家!

北京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講話 篇3

同學們:

今天是一個值得隆重慶祝並且會讓我們永遠記憶和珍藏的日子!大家就要畢業了,就要從北大出發,走上人生的新徵程。作爲你們的校長、老師,也作爲北大的一名老學生,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樣激動。看到同學們的成長,看到你們取得的成績,看到大家值得憧憬的遠大前途,我由衷地感到高興。在這裏,我要代表學校的全體老師和員工,向同學們致以最熱烈的祝賀!向關心北大、愛護北大、支持北大的各位家長、中學校長和老師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誠摯的問候!

我是去年年底回母校擔任校長的。各位同學是我在北大送走的第一屆畢業生。臨別在即,看着大家我的內心充滿不捨,此時此刻,我要以怎樣的話語來送別諸位呢?想了又想,還是用我在這大半年的時間裏講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服務國家戰略”來勉勵大家吧。之所以講這個話,既是我自己學習北京大學校史的心得,也來源於我對當今世界發展趨勢的思考,還是我個人讀書、治學幾十年的經驗總結。在今天這個莊重的場合,我想與即將離開母校的各位同學一起來分享自己的這些思考。

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哈佛大學燕京學社的前任社長杜維明教授曾經這樣評價北大,他說:“五四以來,北京大學不僅是中華民族爭取獨立自主的象徵,而且是現代中國哲學家、史學家、文學家、社會學家、政治學家和自然科學家所向往的精神家園。僅此一端,世界其他大學,如東京、首爾、哈佛、牛津或柏林都無法望其項背。”

杜先生的話,對我們所有北大人都是一種鞭策,也說明了北大之所以爲北大。北大從誕生之日起,就與國家的命運始終緊密相連。從1898年到現在,在中華民族解放和振興的歷史上幾乎所有的重大事件,北大人都沒有缺席。爲了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偉大復興,北大人前赴後繼,獻出了智慧、心血乃至生命。這在世界大學發展史上也是鮮見而獨特的歷史貢獻。

今天在座的各位同學,在北大求學的這幾年時間裏,都親身經歷了許多歷史性的大事件,對中國的和平崛起應該有着最切身的體會。我們遭遇了罕見的大災難,但是災難中我們所表現出來的應變能力和民族凝聚力是驚人的;我們舉辦了一屆無與倫比的奧運會,就在大家現在所在的這個體育場裏,國歌一次又一次地奏響,很多同學親自參與了奧運志願服務,你們自信的微笑,你們所展現出來的高素質,讓全世界的媒體都給予了毫不吝惜的讚美;我們還正在經歷一場百年難遇的全球金融危機,但是就在這場危機中,中國的國際地位變得更加舉足輕重。

可以說,中國的崛起已經是任何力量都無法阻遏的歷史趨勢。國運興,教育興,北大興。北大隻有把自己的發展深深融入到國家發展的戰略體系之中,始終牢記我們工作的意義是什麼、目的是什麼、動力是什麼、依靠是什麼,才能夠實現一百多年來幾代北大人的一流大學之夢。北大曾經在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未來還應該繼續成爲推動中國現代化的強大動力源泉,我想,只要我們做出了這樣的歷史性貢獻,那就可以當之無愧地說,北大是世界第一流的。

北大的發展,離不開服務國家戰略;我們每一位同學的發展,同樣要把服務國家戰略作爲立足點和着眼點。在這裏,我想給大家舉一些校友的例子,也給大家提出三點希望:

第一,希望同學們培養戰略的眼光,站得高一些,看得遠一些,把個人的發展融入國家的發展。

我們北京大學物理系1949屆的畢業生、“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被稱爲“中國氫彈之父”的于敏院士,由於種種原因,之前並沒有出過國,但是這完全沒有妨礙他站到了世界科技的高峯,因爲他很早就看準了核物理這個學科發展的大方向,也看準了國家發展核技術的大方向。

彭桓武院士曾經講,“于敏的工作完全是靠自己,沒有老師,因爲國內當時沒有人會原子核理論。他是開創性的。”錢三強院士也認爲,正是于敏的工作,“填補了我國原子核理論的空白”。于敏院士自己曾經講過一段話,他說:“一個現代化的國家沒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獨立。面對這樣龐大的題目,我不能有另一種選擇。一個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沒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進祖國的強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

歷史已經記住了于敏,記住了這位畢業於60年前的北大人,因爲他用自己的智慧放射出了灼熱的能量和耀眼的光芒,他把自己的名字和國家的強盛聯繫在了一起,所以他的名字將永恆。

我們再看王選院士、徐光憲院士,這兩位國家科學技術最高獎的獲得者,他們在選擇科研方向、人生方向的時候,也都具有了不起的眼光。國家發展最需要什麼,他們就選擇什麼。他們從來不會問國家能爲自己做些什麼,而是問自己能爲國家做些什麼。

這樣的道路,一定是成功的道路。

第二,希望同學們牢固地樹立服務人民意識,紮根到人民羣衆之中,時時刻刻不要忘本。

北大的學生無疑是衆多優秀青年的代表。同學們在北大接受了中國最好的教育,通過進一步地努力,將來應該成爲社會的精英。而所謂的精英,就是要能夠給大家引領方向。德國大哲學家費希特在《論學者的使命》中曾經說,一個社會中的知識精英,“他的進步決定着人類發展的一切其他領域的進步;他應該永遠走在其他領域的前頭,以便爲他們開闢道路,研究這條道路,引導他們沿着這條道路前進。”

北大的學生應該有這樣的使命感和勇氣,如果北大的學生都不敢爲天下先,那我們還能有多少朝氣?但與此同時,我希望大家在仰望天空的時候,同時要關注腳下的大地。始終不要忘記,既着眼於長遠,又要立足於現實,在任何時候,都要以國家、人民的利益爲根本。

老北大的校門口掛着一塊牌子,寫着“學堂重地,閒人免進”。後來蔡元培先生來當北大校長,就把這塊牌子取掉了,他主持開辦了“平民夜校”,要北大的教授和學生利用晚上的時間,爲北大的校工上課。“平民夜校”今天仍然還在開辦,就是工會、團委、教育學院幾家聯合辦的“平民學校”。在座的很多同學曾在這個學校裏擔任志願者,我感謝你們。我希望,將來你們到了社會上,能夠繼續多做這樣實實在在的事情,不要太“小資”,不要浮躁,要深入基層,關心時勢,服務於廣大人民羣衆的需要,要把黨和國家的需要和老百姓的疾苦當成是北大人自己的事情。

比爾·蓋茨在哈佛大學20xx年的畢業典禮上講過一段話,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說:“人類的最大進步並不體現在發現和發明上,而是如何利用它們來消除不平等。不管通過何種方式,民主、公共教育、醫療保健、或者是經濟合作,消除不平等纔是人類的最大成就。”我也想把這段話送給今年畢業的各位同學,我希望你們爲了促進中國社會的進步、繁榮、和諧和穩定,作出北大人應有的貢獻。

第三,希望同學們在高揚理想主義的同時,也發揚爲人老實、作風樸實、學習踏實、工作務實的求實精神。

北大的學生總是充滿激情的,我們這所大學,也是中國“理想主義者的精神家園”。我始終都相信,理想主義者在推動國家社會的進步方面,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將來大家到了社會上摸爬滾打,也許會磨去許多棱角,但是,北大人特有的那種理想主義的氣質,應該永遠保持。

高揚理想主義,並不是要高調做人、高聲說話、眼高手低。我在學校外面,常常聽到別人誇獎北大學生如何如何了不起,這個時候,我既感到驕傲,又有些擔心,擔心大家浮躁,我希望同學們爲人低調、老實,以誠待人,不要虛情假意;要保持樸實作風,不事張揚,爲國家爲社會爲老百姓做實事,不沾染浮華的習氣;要繼續學習,崇尚科學,認真讀書,勤於實踐,大膽探索,要真正做到專業基礎好,學問有功力,工作有方法,行爲得擁護。

我知道有一些同學,可能就業的情況與自己的期望值差距比較大,我要告訴大家的是不要氣餒,要受得住磨練,我相信,真正的北大人,一定能夠從最基層、最平凡的崗位幹出不平凡的業績。

我也很高興地瞭解到,今年畢業的同學中,有不少選擇去了西部、去農村、去國家重點行業和骨幹企業。胡春華校友和吳奇修校友的事蹟,大家都非常熟悉了,我希望大家以他們爲榜樣,一點一滴去積累,一步一步去奮鬥,實實在在地建功立業。

同學們!

今天,各位正站在一個歷史的關鍵點上。我們國家的經濟已經持續三十年高速發展,政治穩定,社會保持着充分的活力,這是中國歷史所罕見的盛世。國家的崛起,已經爲你們提供了人生最好的舞臺。美好的畫卷,正待你們用青春的力量盡情地去書寫!我希望你們,把握機遇,再創輝煌,讓你們的人生在服務國家戰略,爲人民謀福祉的過程中熠熠生輝!我相信大家,祝福大家,母校將永遠關注、支持你們!

北京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講話 篇4

親愛的同學們,尊敬的老師們、家長們、朋友們:

大家好!

今天,我們在這雄偉的建南大會堂隆重舉行廈門大學20xx屆畢業典禮,熱烈歡送圓滿完成學業、順利畢業的7627位同學們,其中社會科學部的畢業生共2551位。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廈門大學向同學們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同學們即將揚帆起航去創造新的人生、去追求和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表示衷心的祝福!

廈門大學因海而生,伴海而長,是中國距離大海最近的一所大學。今年5月8日,我到廣州參加廈門大學海洋科考船的下水典禮。當我看到香檳撞擊船體,這艘經老師們、同學們、校友們投票決定命名爲“嘉庚”號的美麗而雄偉的海洋科考船滑下船臺緩緩入水,激起巨大浪花的那一刻,我的心情十分的激動,淚水不由自主地在眼眶中打轉。那一刻,我心情的激動不僅僅是看到這艘承載着數代廈大人夢想的海洋科考船順利下水,更是因爲從那一刻開始,這艘船將要開始她搏擊風浪、衝躍險灘、克服萬難去奪取勝利的艱苦而又輝煌的航程。我在心中默默地祝福她一帆風順!

今天,我站在這雄偉的大會堂,參加在座各位的畢業典禮,歡送各位開始人生的遠航,我的心情同樣的激動。此時此刻,在座的各位在我的眼中就是即將出海遠航的水手,我可以想象從今天開始,你們不可避免的將會遇到各種人生的風浪,要衝躍一個又一個人生的險灘。不論你們選擇了哪個行業、從事的是什麼工作,也不論你們的工作是在城市還是在鄉村、是在中國還是在外國,我想你們肯定都會遇到困難與挫折,你們會有成功的喜悅也會有失敗的痛苦,但無論是怎樣的一種情況,我都由衷地期望你們就像是一個真正的水手一樣,遇到狂風惡浪,不能心慌、不能害怕、不能退縮,更不能放棄,唯有咬緊牙關,站穩腳跟,與你們的夥伴們、朋友們、戰友們一道,齊心協力、同舟共濟、奮力向前,去戰勝狂風惡浪。只有這樣纔可能到達勝利的彼岸。

在大海上航行的水手,與狂風惡浪相比較,更爲可怕的是在茫茫大海上迷失了航向。用水手的語言來說,前面一種情形叫苦航,後面一種情形叫迷航。迷航的困難與挑戰要勝過苦航。在上個月剛剛結束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華爲總裁任正非在大會上有個發言,十分精彩,充滿哲理,令人印象深刻。其中,他說到,華爲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從最初只有數十人年產值數百萬的一個小企業,發展到今天擁有近20萬員工年產值數千億的跨國集團,成爲世界通訊行業的排頭兵、領頭羊。華爲取得了令世界驚歎的成功。但恰恰是在這巨大成功的面前,任正非說他迷航了,說華爲上下都爲這艘大船下一步要往哪裏走,感到迷茫。任正非說華爲前三十年的成功,最主要的祕訣是緊緊跟着世界上最優秀的企業不斷前行,虛心地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的技術,學習他們的管理,學習他們的經驗,學習他們的理念。在這樣的一個階段,華爲不會迷失航向,只要緊緊跟着領航的巨輪往前走就行了。但現在,華爲感到迷航了,因爲前面沒有人了,進入了無人區,不知道要跟誰走了,怎麼辦?華爲上下經過認真的思考、激烈的討論,達成了企業上下一致的一個理念,那就是認準一個正確的方向,勇敢而堅定地向前行。這個方向是什麼?就是創新,而且華爲現在要做最最基礎的原始創新。任正非說,華爲今後幾年每年投入研究與開發的經費要達到100-200億美元,即1000億人民幣左右,而且還要逐年增長。華爲現在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在全世界選擇智力資源最優最好的國家和地區設立研發與創新研究院,在美國、俄羅斯、法國、印度、以色列等國家都設立了研究院,在中國的深圳、北京、上海、成都等地也設有研究院,研發人員總數現有8萬多人。廈門大學也在積極聯合廈門市政府爭取華爲能在廈門設立一個研究院。

怎樣走出迷航,任正非總裁的理念值得我們在座的每一個同學去體會、去感悟。我們每一個人在自己的人生航程中都有可能遇到迷航的挑戰。當你感到人生迷茫的時候,同樣不能害怕、不能慌張,更不能沮喪和消沉,而是要靜下心、沉住氣、冷靜地思考,積極地尋找正確的航行方向。你可以把你的苦悶、把你的迷茫告訴你的親人、你的朋友、你的師長或你的同事,讓他們幫助你,與你一道共同尋找你人生下一步正確的航向。我很喜歡現在流行的“定力”這兩個字。同學們,當你們感覺迷航的時候,一定要保持定力,靜下心來,放慢人生的腳步,找準正確的航向,再勇敢而堅定地前行。

親愛的同學們,親愛的朋友們,我堅信在座的各位都是勇敢而又有智慧的水手,你們既有自己的個性、有獨特的創造力,又具有團隊精神合作意識,懂得集體的力量;我堅信你們能夠克服任何的艱難險阻,保持正確的航向,到達勝利的彼岸實現你們的人生理想。在這令人高興而又令人惆悵的離別時刻,我最後還希望同學們能夠牢牢記住的就是,你們是遠航的水手,母校就是你們永遠美麗而又溫馨的一道港灣,當你們在遠航中感到疲憊、感到迷茫、感到孤單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回到母校來,在這個溫馨的港灣停一停、歇一歇,消除疲勞、趕走迷茫、加滿油料、添足淡水再繼續遠航。母校是你們永遠的人生港灣和精神家園! 再見了!親愛的同學們!再見了!即將遠航的水手們!我再次衷心地祝願你們前程似錦、一帆風順!

謝謝大家!

北京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講話 篇5

又是一年畢業季,此情此景成追憶。今天,你們將背起行囊告別母校,從求是園出發,奔向有着無限可能的未來。作爲校長,既爲你們過去的點滴成長感到欣慰和自豪,更爲你們精彩的明天真誠祈願和祝福!

諸位同學,未來充滿未知,也充滿期待,光明與黑夜交錯,鮮花與荊棘同在。無論怎樣,“每一種色彩都應該盛開,每一個夢想都值得澆灌,這就是最好的未來”。

未來路,志存高遠。幾年前,我曾讀到一個很經典的小故事。大衛·安德森和吉姆·墨菲一起到鐵路公司工作,20xx年後,吉姆成了公司總裁,而大衛仍然是普通工人。同事好奇地問其中的原委,大衛感慨地說:“二十多年前,我只爲每小時1.75美元的薪水而工作,而吉姆·墨菲卻一直爲這條鐵路而工作。”

故事很小,卻耐人尋味,因爲這樣的故事可能隨時發生在我們身邊。作爲一個學生,如果只爲分數而學習,最多能夠得到好的分數;但如果爲知識、爲未來而學,那你會得到更多的知識和感悟,並會得到更好的分數。作爲一個公務員,如果只爲晉升而奔波,或許會得到渴望的職位;但如果爲造福一方而傾力,則還將收穫信任與尊重。

事實上,人生的真正贏家總是那些胸懷遠大,不斷追尋生命真諦的人,他們能夠不斷超越自我,保持良好的心態,享受其中的樂趣。我希望你們記住:充分利己,最多隻能算是謀生,利他奉獻,才能成就事業與人生。

未來路,合作分享。過去的幾年中,你們學習了很多專業知識和本領;走出校門,你們將面對更多新的挑戰,學會合作,學會寬容,與人爲善,結伴同行,你們的人生將更加多彩。普林斯頓大學曾做過一項分析,發現在成功的因素中,專業能力、知識和經驗只佔1/4,而良好的合作和與人爲善的精神將更有助於成功。

科學史上有一個經典故事。上世紀50年代,兩個機構都在進行DNA結構的研究。

一個是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的沃森和克里克,他們兩個人合作,研究DNA結構,他們的研究成果被稱爲二十世紀一個最偉大的發現,兩人同時榮獲諾貝爾獎。

另一個是加州理工的鮑林。鮑林教授是著名的化學和晶體學家,曾兩次獲諾貝爾獎,他對化學鍵有深刻的理解,在專業知識和對問題的理解上,鮑林比沃森和克里克是有利的,但因爲DNA雙螺旋關鍵的衍射實驗數據是由倫敦另外一個科學家弗蘭克林研究出的,而鮑林教授並不瞭解這些信息(沒有跟別人合作),因此錯失了DNA結構這個二十世紀一個最偉大的發現。

最近一項統計也發現,超過2/3的諾貝爾獎是通過合作研究獲得的。實際上,無論你從事何種職業,團隊精神、合作共享都是非常重要的。專業本領只是利用你自身的能量,只能提供一種機會,而合作共享將會給你帶來無限外在的能量,給予你更多的可能。

人們常講,大家都能看得見的機會並不是機會。真正的機會都被蒙上了一層薄薄的窗戶紙,關鍵在於你是否遠見卓識,能夠看透這層紙,並還要有一根能夠捅破窗戶紙的手指。駕馭未來的最好方式,就是獨立思考,不怕失敗,勇於開拓,不斷進取。

親愛的同學們,藉此之際,我還想和你們一起緬懷前幾天剛剛去世的吳平副校長,他本應主持今天的畢業典禮,但一場意外奪走了他寶貴的生命。他是同學們尊敬的師長,是老師們親密的事業夥伴,這些天每個人都沉浸在無比的傷痛之中。千言萬語,臨別依依。期待你們健健康康,期待你們平平安安,期待你們順順利利!

同學們,學校聲譽最重要的來源是她培養出來的人,今後請時刻記得:你們的精神將代表浙大精神,你們的高度就是浙大的高度,你們的肩上擔着浙大的未來。相信你們,祝福你們!出發吧,孩子們!

北京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講話 篇6

同學們、老師們、各位家長: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要祝賀各位順利完成學業,今天畢業了。還記得四年前在迎接你們的時候,我曾經說過,四年後有一個事實是永遠不會改變的,老師們都會變得更老,但是我們年輕學生會變得更加成熟。我這裏說的“成熟”不是指那種喪失了純真和熱情的“左右逢緣”式的世故,而是指因智慧和知識的增長帶來的冷靜、理性和持重。或許,這纔是畢業的真正含義。我們在座的很多人都有過相似的經歷,所以我在這兒或許可以用我的經驗來猜測一下大家現在的心情。

畢業,讓你們對學校存有一份依戀,無論你在這裏碰到的是好事兒還是壞事兒;畢業,也讓你們對老師和同學,無論是你們喜歡的還是不喜歡的,無論是你們仰慕的還是有一些非議的,都有一種依依不捨的情感。畢業也會讓你們興奮不已,因爲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確定的還是不確定的。然而,我更相信畢業後的“成熟”,會讓你們在興奮後對未來會心存忐忑、焦慮和隱憂,或許這就是金曉峯老師說的“傷感期”。

不知是哪位復旦學子留下的感言這樣說道,“之於這所學校,我們只是滄海的一粟,而它的烙印卻常相陪伴我們去到更多、更遠的地方……”他(或她)用文字表達了對學校的依戀,但把自己的憂慮放進了省略號裏。實際上,所有人在走向成熟的過程中,焦慮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因爲他開始對自己和這個社會都有所期許。美國心理學家在《少有人走過的路》這本書中寫道:“人生苦難重重,這是個偉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真理之一,它的偉大在於我們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實現人的超越,只要我們知道人生是艱難的,只要我們真正理解並接受這一點,那麼我們就再也不會對人生的苦難耿耿於懷了”。對一名知識分子而言,更是如此。從寬泛的意義上來說,就像剛纔阿拉法特·居來提同學所說的,你們已經成爲一名知識分子。因爲有人認爲知識分子這個稱號跟受教育的程度沒有直接的關係。我認爲復旦人應當努力成爲一名知識分子,因爲社會對我們有這樣的期待。所以我覺得,你們的焦慮,在很大程度上應該來自於對國家與社會的責任,以及來自於你們想要維護知識分子尊嚴性的考慮。

要守護知識分子的尊嚴,我覺得你必須對這個國家和社會負責、擔當。作爲一個知識分子,意味着社會對你,你也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識分子作爲一種特殊的存在方式,當然應該用所學來服務於人類,服務於社會,爲社會提供各種必要的具體的知識或者是精神文化產品。但是一個有良知的知識分子應該在社會狂熱的時候保持着清醒,在社會失範的時候對大家提出警醒。畢業後,你們會接觸一些新的現象或者各種各樣新的觀念,有好的也有壞的。你們中的大部分人可能會經歷處處碰壁的窘境,無非這個碰壁有大有小,甚至於你們中有一些人可能會被這種碰壁或者困難所暫時性地擊跨,然後產生很大的挫敗感。由此,你就會對這個社會產生種種質疑。如果你們對身邊發生的一切,只是採用一種漠然麻木的態度去面對,或者反過來只是採用一種非常偏激或者冒進的方法去處理,都不可能有助於問題的真正解決。好在復旦大學是一所開放的大學、包容的大學,學校竭盡所能爲大家創造了接觸廣闊世界的機會,搭建了各種交流和溝通的平臺,你們可以在書院裏面接觸到不同的專業,不同理想的同學,你們可以在海外交流當中培養你們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經過復旦的訓練,現在的你們已經認識到自己的責任,並且初步習得了擔當的這種能力,這就是復旦留給你們所特有的印記。

我想強調的是,責任不是空洞的。它是具體的,包括對自己、對家人。首先,是對家人的責任。剛纔蔡彤先生分享了他和汪新芽女士的夫妻恩愛,以及他們爲這個社會作出的貢獻。責任是一種感恩,包括你對朋友、對陌生人,也許是一個普通的路人,或者其他你從來沒有面對過的事情,乃至對整個國家、民族或者整個人類,所負有的大大小小的責任。我們不要以爲一談責任就是一件大事。不,很小的事情也是責任。一個人對責任的認定和履行實際上出自他的信仰和追求。作爲知識分子,我們不能做一個冷眼旁觀的批判者,更不能成爲隨意的解構者,而應當是負責任、有擔當而又務實的建構者。這應當是復旦人的一種基本氣質。

要守護知識分子的尊嚴,還意味着必須堅持理性,並且依理而行。理性對知識分子來說,是最最基本的。知識分子作爲這個社會最敏感的成員,乃至作爲社會的良知,在事關國家前途、民族命運、大衆苦難等等的重大問題上,理應發出自己的聲音。但是這個聲音必須是理性、清醒、有說服力的,儘管在說的時候可以聲情並茂,但是絕不可簡單的情緒化。至少我相信,討論一些重大問題的時候,從學理出發的研究和批判雖然不像某些言論那樣高調,但是它具有更大的力量,那就是理性的力量。我相信經過復旦的多年訓練,大家已經養成了一些基本的學術習慣,也就是說尊重事實的態度,縝密的思維習慣,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大家不要隨着畢業就把這種訓練扔到腦後。將來,無論你從事什麼工作,這些訓練對大家永遠是有益的。

我也認爲復旦校歌裏所唱到的思想自由,就應該是一種自由理性,守護自由理性就是守護人類的文明和尊嚴,就是守護人類的真善美,守護人類的正義、良知、自律和真情,包括家庭的情意,夫妻的情意。知識分子應該是理性思維的楷模,守護理性就是守護知識分子的尊嚴,守護理性就是來創造一個大家都講道理的社會環境。

知識分子要守護你的尊嚴,意味着你一定要進行獨立思考。知識分子在本質上不是一個職業性的階層,而是一個精神性的羣體。知識分子藉助知識和精神的力量,對社會表現出強烈的關懷。知識分子本着自己的道德良知和學術良知,懷揣着心中不滅的理想和信念,獨立思考,對社會發聲,對面臨的各種大大小小的問題——無論是文化思想、科學技術,還是社會政治方面的——提出思想和解決方案。說到獨立思考,它首先來自於獨立的精神,體現在用自己的理性去判斷,而不是人云亦云,人行亦行。知識分子的獨立精神要求我們不是一味的抱怨這個社會或者是身邊的環境。我常說每一個個體都是構成這個環境的一分子,對於所有的他人來講,你就是這個環境的一部分。所以這個社會的好壞有賴於我們每一個人的行動,只有大家都保持獨立的人格,用獨立自由的理性精神進行思考,那麼社會環境才能夠不斷的進步。相反,如果你對權勢進行依附,對財富過度迷戀,對意識形態過度偏執,都會喪失知識分子的獨立人格和自由思想。這樣社會的發展就會喪失方向,就會失範。因此我們說知識分子能不能保持獨立的人格,追求學術和藝術獨立的價值,守護自由理性的精神,維繫着這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興衰和存亡。所以只有堅持知識分子的獨立人格,我們才能夠真正來贏得我們應有的尊嚴。

要守護知識分子的尊嚴,還要各位有道德自律和道德的勇氣。知識分子有兩種存在,一種是作爲知性的存在,另外一個更重要的是作爲德性的存在。知識分子是一個知識人,當然首先是作爲一個知性的存在,但它的更重要的德性的存在,對這個社會的影響會更大。道德從來就不僅僅是話語,而更是一種實踐倫理;它不是高談闊論的對象,是一種堅持正義的勇氣。魯迅先生曾經說過,真正的知識階級是不顧利害的,如果想到種種利害,那麼他就是那種假冒的知識階級。我認爲魯迅所說的不顧利害就是勇於堅守公平和正義的立場,而不爲利益或者權勢所左右,這纔是作爲一名真正知識分子應該有的品格,也是他們應該被稱爲社會的良心的理由。因此,道德的自律和勇氣就成爲知識分子的又一個鮮明的品質。

自律和責任是相伴而生的,自律和知識分子的獨立性密切相聯。作爲知識分子,我們必須知道,選擇自律當然是在對自己負責,但同時也爲他人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如果每一個人都不自律,肆意妄爲,那麼這個環境就會得到破壞,最後就會導致霍布斯所說的叢林狀態,那麼在這個狀態下,叢林法則就會大行其道,這是非常恐怖的。那時候,人人焦慮,人人自危,人人失望。因此,日本的企業家稻盛和夫有過這樣的論述,出人頭地,追求成功可以;想過一個瀟灑多彩的人生,也可以;但是那都是人生的一個過程,人生的目的是在於塑造高尚的人格。自律還與每個人心中的人生價值有關。從古到今有那麼多的名人名家寫了那麼多的著作,那麼多的思想家、哲學家都在探討這個問題,所以或許我們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夠或者永遠也不能夠弄明白自己到底在追求什麼,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我們希望究竟想過怎樣一種生活。這一點,即使我到了這樣的年齡,這個問題有時還是會困擾我。但是我們應該至少明白,要在紛繁複雜的環境中保持自律而不墮落,拒絕與社會的污濁同流合污;不要工於心計、明哲保身,放棄對人生價值的追問,或者對成爲一個更好的自己的追求。希望大家能夠記住一句簡單的話,愛因斯坦說過,不要去嘗試做一個成功的人,但是要盡力去做一個有價值的人。

說到這裏我常常有一種擔憂,如果連知識精英都爲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而墮落,並且慢慢成爲一種風氣,那麼這個社會是真的有病了。因此,我認爲道德的自律和勇氣是我們守護作爲知識分子應有的尊嚴的最後的底線。說到底,知識分子何爲?知識分子就是要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讓這個社會也變得更加美好,而首先當然要讓我們每個人的思想和心靈變得更美好。總之,知識分子的職責是守護人類的基本精神價值,努力使社會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爲此我們首先要努力做到的是我們守護並且維持我們作爲知識分子應該有的尊嚴,而這個尊嚴是靠我們的行爲和態度來贏得的。

最後我想說一下復旦的校訓,校訓告訴我們,“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我的解讀是,在我們心靈成長的不同階段,要讀一些不同的原典,這就是“博學”;要爲心靈和精神而閱讀,在閱讀當中生活,把閱讀當成一種生命狀態和習慣,這就是“篤志”;讀書要細,首先需要對文本進行精讀,此爲“切問”;知識分子應當心有隱憂,心存焦慮,對問題進行獨立的思考,這就是我們校訓當中所說的“近思”。我想校訓不僅僅是在校內受用,而是使每一個復旦人,包括畢業生,包括我們的校友,使每一個復旦人的終生受用。在這點上,我想跟大家一起共勉,遵守我們的校訓。

北京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講話 篇7

諸位來賓,同仁,同學:本屆畢業同學行將離校。離開學校以前諸位是受教育,國家每年要費一二十萬金一個學生培植你們。離開學校以後,你們就得要爲社會服務了。中國大學生較之他國爲少,所以你們的責任格外重大。如美國每100人有16人是大學生,俄國5人,英國2人,我們則不過二千分之一。依教育部統計,自民國元年到民國32年,專門以上畢業生只12萬人,加上民國元年之前,和民國33、34年,最多不會超過16萬人,所以尚不過全人口的三千分之一。鄭康成謂“才德過千人爲俊”,則諸君皆今日之俊傑也。

諸君之責任可分爲兩方面而言之。一方面,諸君學有專長,畢業以後,各盡其所能,以貢獻於國家。抗戰時候如此,抗戰以後亦如此。1940年八九月間,英國Dunkirk撤退大軍以後,德國大量轟炸。那時英國守軍有訓練者,只一軍(Division)之衆,飛機不過千架。那時RAF(英國皇家空軍)能將德國轟炸機擊退,丘吉爾所謂“Neverthere was in history so many owed so many to so few ”(歷史上從來沒有以這樣少的人做出這樣多功績的)。而RAF制勝之重要因素,即爲Radar(雷達)之發明。發明人乃一物理工程師RobertWatson Watt。

…… 以中國幅員之廣,人口之衆,百姓之窮,戰時、建國到處需人。在遵義,吾人舉目社會上應改進之事正多。比如,此間枇杷只是一張皮包了一粒骨,每一個學園藝果木的人應該自己負責起來,把它改良。此外,如人民衣着的襤婁,農夫依天吃飯,不講衛生,以蚤蝨之多,識字之少。所謂范文正公當秀才時,即以天下爲己任,此是諸位份內的事,責無旁貸的。

諸位除掉了是一個專門有訓練的人,爲一個教員、學士、電機工程師、生物學家、果樹專家而外,同時也是一個國民。所以你們既是大學生,也有比普通人民較大的責任。在現代世界,你們得認清三點:

(1) 知先後。軍事第一,是我們現在的口號,此在戰時各國皆然,奪取勝利。……抗戰如此,建國如此,我們不能不分最要與次要。……小而言之,一個學校,一家公司,甚至一個人的作事、讀書,統要有先後,然後能計劃。《大學》裏頭第一章就說“物有本末,事有始終,之所先後,則近道矣”。

(2) 明公私。在抗戰時候道德墮落,這是古今中外一律的事。但若能賞罰嚴明,公私有別,則道德就不致十分墮落。……近來報上所載我國貪污之案層見迭出,甚至財政部總務司長王紹齊、直接稅局局長高秉坊、中央銀行業務局長這類人也竟監守自盜,舞弊上千萬。諸君看了報自然莫不痛心。但是諸位要曉得,在有一個時期,這類作弊的人,也是和諸君一樣,從大學剛畢業、極清白純粹的大學生。因爲貪污之層見迭出,所以一般人以爲官是做不得的,財是不能發的,這可大錯了。做公務員就是官,我們希望頂好的人材、頂廉潔的知識階級去做官,惟有這樣,公家的事才能辦的好。中國那麼窮,我們就希望大家絞盡腦汁來發明、辦工廠、開農場、去發大財。惟有這樣,國才能富,民才能強。所以我希望你們能做官、能發財,但不希望你們因爲做了官再去發財。爲做官而發財,是沒有不貪污的。……惟有公私分明而後貪污才能絕跡。

(3) 辯是非 。浙大過去的校訓是:“求是”。我們應該只知是非,不管利害。此話說來容易,要實行起來可不是那麼容易了。你們在出校門以前恐怕已經覺得是非和利害有時會衝突的。……。是否能把是非的觀念放在利害的觀念上面呢?君子、小人之別隻在此一念之別。近世科學之能發揚到如今現狀,就是因爲先哲Bruno(布魯諾)、Galileo(伽利略)等不避艱險,與中世紀宗教惡勢力奮鬥成功的。我們學術界事事落人之後,而史學尚足有表現亦是。古代的太史 能不避斧鉞,秉筆直書。春秋時候,崔子殺掉齊莊公,齊太史就書“崔抒弒其君”。崔子殺太史,其弟繼起而被殺者二人。但齊國太史均起而直書,使崔子沒有辦法。這種只顧是非,不顧利害的精神是每個浙大畢業生應該具有的。

北京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講話 篇8

親愛的同學們,各位老師,各位家長,各位來賓:

今天註定是一個難忘的日子。3400多名同學順利完成本科學業,即將踏上新的人生之路。作爲校長,我和大家一樣無比激動,在此,向你們和你們的家人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向悉心指導你們的老師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過去四年,清華見證了你們的風采。在剛剛結束不久的全國大學生籃球聯賽中,清華男籃首次打入決賽並奪得冠軍,隊長就是你們當中的康鴻超同學。今 年6月,清華法學院代表隊作爲東亞地區冠軍,參加了“WTO模擬法庭”全球總決賽,其中就有剛剛發言的蔡澤洲同學。去年,以計算機系20xx級同學爲主力 的清華超算團隊,包攬了三大國際大學生超算競賽冠軍。有40多位在座同學參演了話劇《馬蘭花開》,其中有一位更是全部47場演出一場不落,他就是熱能系的 陳志昊同學。20xx年,你們當中的不少人加入了APEC志願者行列,用優異的表現把清華人的風貌展示在世界面前。你們激揚的青春已經永遠印刻在清華園的 記憶中。

過去四年,你們也見證了清華新百年的發展。亞洲青年交流中心、李兆基科技大樓、圖書館北館、藝術博物館等相繼落成,師生的學習、生活和科研環境 得到進一步改善。“人文清華”講壇的啓動、水木書榜的發佈、深度閱讀計劃的實施,營造了更加濃厚的校園人文氛圍。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和全球創新學院的創 立,以及蘇世民學者項目的啓動,標誌着清華國際合作辦學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在新百年邁出的嶄新步伐,昭示着清華更加廣闊的前景、更加美好的未來。 同學們,也許你們還沒有注意到,校園裏最近增加了一批長椅。這些長椅是由校友們捐贈的,校友們希望爲學弟學妹們創造一個更好的讀書環境。老圖書 館前還有一把特別的長椅,是由20xx年獲得“好讀書”獎的94位同學捐贈的。楊絳先生用她和錢鍾書先生的稿酬設立了“好讀書”獎。她曾說,“我在許多學 校上過學,但最愛的是清華大學,在清華大學裏,最愛清華圖書館。”與清華同齡的她,在120xx年的人生旅程中,無論世事如何變遷,無論環境如何變化,始終不 改初心,始終保持內心的平靜,超然物外,一生都在做自己喜愛的事,從容地追求自己讀書與寫作的理想。她的生活簡樸至極,但她的精神無比充實。楊先生的豁達 睿智與純真優雅,心靈的豐富與生命力的強大,還有她不老的美麗容顏,讓無數人羨慕和佩服。如果你們問我清華校友誰最美?在我心目中,楊絳先生就是“最美清 華校友”!

確實,楊絳先生的美好人生源於她內心篤定的追求。在你們當中,也有一位內心堅定的同學,他就是來自雲南玉溪的矣曉沅。曉沅6歲時患上了類風溼性 關節炎,10歲後就再也無法站立,但他從未放棄求知好學、做一個對社會有用之人的初心。四年來,曉沅一次次帶給我們驚喜,他不僅交出了一份優異的成績單,更在20xx年獲得了特等獎學金,這是清華學生的最高榮譽。他還組隊赴雲南邊境考察中國遠征軍遺址,參加“清鋒明辯”辯論賽並獲得最佳辯手稱號。曉沅如願 度過了四年精彩的大學生活,他始終洋溢的笑容感染了許多人。輪椅上的曉沅,就是清華園中一道亮麗的風景。今天曉沅也來到了畢業典禮現場,讓我們用掌聲祝福 他擁有更加精彩的未來!

北京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講話 篇9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學長、各位嘉賓,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紅樓飛雪,一時英傑,先哲曾書寫,愛國進步民主科學。”剛纔,教師和學生合唱團演唱了《燕園情》,這首歌雖然還不是我們正式的校歌,但這麼多年來,它的旋律、它的歌詞、它所包含的深厚感情以及北大人以四海爲家、以天下爲己任的情懷,已經深深刻在了我們的心中。在座每一位北大同學的本科生活,都是由《燕園情》開始的,今天在這裏,也將以《燕園情》畫上一個休止符。

四年前,充滿朝氣和活力的你們從五湖四海匯聚到燕園,開始了在北大的求學生涯。那時,你們在一體的操場上第一次學唱《燕園情》;而今天,在同樣悠揚的歌聲裏,你們就要帶着在北大收穫的知識、友情以及愛情,帶着一生一世的北大印記,走向天南海北。前段時間,我們的一張本科畢業生合影在網絡上“走紅”,這張一個人的“合影”來自元培學院的薛逸凡同學,她所在的古生物學專業,或許是中國唯一的只有一個學生的專業。很多網友贊她爲“女漢子”,紛紛留言——“一個人的寂寞誰懂?”,“專業第一名和最後一名都佔了”……其實,無論什麼專業,寂寞也好,熱鬧也罷,作爲校長和老師,只要你們學有所成,只要你們快樂成長,就是我們內心最大的滿足。20xx屆畢業的全體本科生同學們,祝賀你們!

同學們,大學時光匆匆而過,以至於身爲“90後”的你們都開始慨嘆:“時間都去哪兒了”?是的,對一個始終在奮鬥、始終在攀登的年輕人來說,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四年光陰轉瞬間就流走了。我想,這四年的時間,已經凝結成了你們在無數次“刷夜”苦讀之後的哲思與明辨,凝結成了你們在國際交流舞臺上閃光的才華與自信的氣度,也已經變成了悄悄爬上父母和師長雙鬢的縷縷白髮。當你們在回憶過往,追問青春的意義時,我希望,大家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向默默哺育你們的父母、悉心教導你們的師長以及四年來相互關愛、相互扶助的“小夥伴”們說一聲——“謝謝!”正是他們時時在你的左右,你的人生才擁有了如此精彩!今天,請把掌聲獻給他們!

此時此刻,站在這個講臺上,我的心情也很不平靜,願意與大家分享一點自己的時間印記。我和我的同齡人,是在中國經濟社會大變革的時代成長起來的,雖然歷經波折,卻也幸運地搭上了改革開放、社會轉型的時代列車。1978年我上大學的時候,人們還在討論收音機和電視對未來教育的影響。而現在,我也同你們一樣,經常看看BBS和微博,也試圖用微信與朋友們交流。時至今日,科學技術的發展已經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界限,拉近了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距離。相信就在此刻,你們當中有不少人正通過微博、微信將畢業的體悟和感恩的心情傳遞給千里之外的親友。這在幾十年前,甚至幾年前,都是很多人難以想象的事情。

同學們,變革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包括我們所身處的燕園,每天也都在發生着許多細微但深刻的變化。我們的北大,正變得更加國際化、更具包容性,也更充滿了創新的活力。這一切的變化,是所有的北大人,包括在座各位同學共同努力的結果。

那麼,在這個快速變革的時代,北大人應如何作爲?我們除了與時俱進,緊緊跟上時代的潮流,更需要堅守什麼?哪些東西需要不斷變化,而哪些東西又亙古不變?利用這個機會,我想和同學們一起探討。

今年5月4日,來到北大,與我們共度校慶和五四青年節。在師生座談會上,給大學生算了一筆“人生賬”:“現在在高校學習的大學生都是20歲左右,到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很多人還不到30歲;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時,很多人還不到60歲。也就是說,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你們和千千萬萬青年將全過程參與。”

同學們,指明的這筆“人生賬”,不就是擺在你們面前的歷史“際遇”和“機緣”麼!還以“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爲喻,勉勵青年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勤學、修德、明辨、篤實,身體力行,努力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創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五四運動的先驅、北大校友羅家倫先生在《寫給青年》一書的序言中談到:“我們不能揹着時代後退,我們也不能隨着時代前滾,我們要把握住時代的巨輪,有意識的推動他,進向我們光輝的理想。”在五四時代,他們那一批“90後”通過對舊思想、舊文化、舊禮教的徹底批判,在改造國民性的基礎上,重塑人的靈魂,實現了中華民族的覺醒,也開啓了中國現代化的征程。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爲核心的五四精神,成爲指引一代又一代青年奮發圖強的精神燈塔,也爲當代中國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因子和思想資源。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在全球化浪潮洶涌而來、各種思潮相互碰撞的變革時代,堅守核心價值觀就是“務本”,將自己的人生事業融入國家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洪流,這就是最大的“道”。今天,中國正作爲國際社會的重要一員,重新回到世界舞臺的中央,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北大人不應沉湎於以往作出的貢獻,而要參與到人類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發展之中。希望在座的諸位同學,將來能夠代表我們這個國家,對人類文明的傳承與進步起到推動作用。

面對紛紜複雜、瞬息萬變的世界,如何實現“小我”與“大我”的協同進步?是被社會的慣性所牽引,還是追隨自己內心的召喚?是選擇安逸的生活,還是選擇奉獻和付出的人生?在面臨嚴峻的現實時,是選擇放棄,還是義無返顧地前行?是做憤世嫉俗者,還是積極的建設者?在此,我對大家有三點希望:

一是希望大家堅守“砥礪德行,立己立人”的道德追求。宋代理學家楊時曾說“一德立而百善從之”,無論什麼時代,砥礪德行對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具有基礎性的重要作用。只有個人的德行修養立得住,才能推己及人,影響和教化別人。“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在我們身邊,就有許許多多堅守本心,德行高尚的前輩,他們的堅守讓我們在時代波瀾中看到了北大人默默擔當的身影,感受到了北大人濃郁沉澱的家國情懷。這其中,第三屆“蔡元培獎”獲得者,醫學部教授彭瑞驄先生便是典型代表。彭瑞驄先生生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1940年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成長於內憂外患,社會動盪的時代,彭先生較早便開始關注社會現實,關注民生疾苦。1947年,他與方亮教授、王光超教授等人在北京公主墳附近的什坊院村辦起了保健院,組織北醫師生輪流爲附近農民義診。在這段實踐中,彭先生目睹了農民飽受病痛之苦和貧困的折磨,堅定了爲大多數人服務的理念。從醫70多年,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先生都堅定不移、勇往直前。彭老曾這樣寄語醫學生:“‘無德不醫’。學校只能教育你認識是非,但是社會太複雜了。你要是想拿學醫當敲門磚去賺錢的話,那就別來學醫,此路不通。”彭老甘受清貧,默默奉獻,正是老一輩北大人畢生堅守的羣體特質的生動寫照。希望這種高尚的道德追求能夠在你們身上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二是希望大家堅守“守正篤實,久久爲功”的平和心態。今年3月,我在學工部舉辦的“教授茶座”活動中與一些同學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在座談中,同學們最關心的問題是生涯規劃。物理學院一位同學說,學物理、做科研壓力很大,需要犧牲很多東西,不知道是不是應該堅持。我告訴他,北大人做什麼都可以做得很出色,但要做好任何事,都需要一個基本素質——那就是忍耐。今天在這裏,我還想跟大家分享哲學系湯一介先生治學的例子。作爲老一輩哲學家,編纂一部能夠挖掘傳統文化的真精神、呈現中國儒學源流的《儒藏》,是湯先生長期以來的願望。20xx年,經過反覆論證,湯先生將編纂《儒藏》的設想提交學校和教育部並得以正式立項。這一年,76歲高齡的湯先生受命成爲《儒藏》工程首席專家。《儒藏》工程是一項旨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大基礎性國家文化工程,也是一項迄今爲止人文社科領域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工程。《儒藏》“精華編”收入中外儒家典籍650餘種,約計2.6億字;而“大全編”則收入儒家經典著作3000餘種,約10億字;此外還將編纂著錄兩萬餘部“儒家經典文獻總目”。面對這項浩如煙海又繁瑣龐雜的巨大工程,已是耄耋之年的湯一介先生義無反顧。他說:“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過程中,必須有中華文化的復興來配合。今天,我們編纂《儒藏》可以說正在實現着400多年來中國學者、也可以說是中國人民的夢想。我最大的心願就是把《儒藏》編好,將儒家文化瑰寶系統全面地收藏,成爲全世界最權威的範本,之後一百年內不會有人超過。”湯先生秉持着這樣的赤忱之心,在本該頤養天年的年紀,仍然不遺餘力地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這種守正篤實,久久爲功的精神,值得大家用心學習。

三是希望大家堅守“寵辱不驚,自信自勵”的人生哲學。隨着人生階段的轉變,你們將迎來一個更加複雜、更加多元的世界。面對信息時代各種思潮的相互激盪,面對紛繁蕪雜的社會現實,同學們可能一時會有些疑惑、彷徨和失落。這是正常的。但我希望,你們在偶爾“吐槽”之餘,勇做積極的建設者,化難爲易、化壓力爲動力、化自卑自滿爲自信自勵,寵辱不驚,處之泰然。不久前,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馬雲先生在北大演講時說:“今天很多年輕人抱怨這不對、那不對的東西,可能正是我們可以發展的機會。與其抱怨,不如把它變成現實。”改變別人也許很難,但改變自己只需要堅持。我校國際關係學院潘維教授也講過一段很有啓迪性的話:“我們昨天的理想,決定了中國今日社會的現實。如果你們今天對現實不滿,那麼你們的理想就是祖國的未來。我希望這未來不是更墮落,而是更美好。”美好的未來就掌握在各位自己手中,希望大家不畏難、多歷練,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努力完善自我,抵達“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的人生新境界。

同學們,時代在變,北大人“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傳統不會改變,“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不會改變,“思想自由,兼容幷包”的胸懷不會改變,“以天下爲己任”的抱負不會改變,“常爲新”的奮鬥精神和創新意識不會改變!這些帶有“北大印記”的精神特質,應當就是我們在大變革時代永遠不變的堅守。

同學們,我一直認爲,北大是不可複製的,每一個北大人的人生也是不可複製的。希望大家永遠不要被喧囂、浮躁所迷惑,請勇敢地做你自己,一個更好的自己,做一個堂堂正正、獨一無二的北大人。

從今天開始,我相信,無論你們走到哪裏,所有的道路都有一個共同的起點,那就是北大,這裏是你們永遠的精神家園。無論時代如何變革,植根在我們內心深處的“燕園情”將始終超越時間與空間的界限,這是永遠割不斷的!

最後,我想把自己思考和醞釀已久的一句話送給在座的各位同學,“一個人的一生,要有追求,要有方向。如果你能在年輕的時候確立自己的目標,你就會節省很多時間,走更少的彎路,你離自己夢想的距離就會更近,實現的可能性就會更大。”

同學們,依依惜別,再見珍重。母校永遠祝福你們!祝願你們乘風破浪,前程萬里!

謝謝大家!

北京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講話 篇10

同學們、老師們、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這裏歡聚一堂,隆重舉行20xx屆學士學位授予典禮。在此,我代表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全體委員和學校黨委、行政以及全校師生員工,向圓滿完成學業並獲得學士學位的9613名畢業生,表示熱烈的祝賀!向爲同學們的成長付出了辛勤勞動的全體教職員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始終關注並支持同學們刻苦學習的各位家長親友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同學們,豐收源於希望的種子,源於肥沃的土壤,源於辛勤的耕耘。回首大學四年時光,在座的同學們在川大這片求學淨土上,揮灑了無數激情與汗水,深深留下了探索真知與追求真理的腳印。在你們大學四年中,你們親歷並參與了學校110週年校慶、本科教育教學水平評估等重大活動,不僅深刻領悟了川大厚重歷史積澱,更生動展現了川大人優秀的綜合素質和良好的精神風貌;你們親身感受和麪對了“5•12”汶川地震,你們第一時間自發地去抗震救災第一線當志願者,全面、全力、全程參與災區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用無私無畏的精神書寫了中國力量,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詮釋了川大的價值追求;你們,積極參與並真正受益於學校在全國率先出臺的“四川大學創新人才培養體系”,以及實施的一系列教育教學改革創新舉措。你們作爲首批從在校本科生中選拔培養“雙特生”的嘗試者,作爲首批本科畢業論文(設計)“高質量、多樣化”改革的參與者,真正實現了自身的自由全面發展。

同學們,四年來,你們不僅在學業和思想上取得了長足進步,更共同見證了四川大學辦學歷史上最好、最快的發展時期之一。20xx年以來、特別是去年以來,學校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牢牢把握國家制定出臺《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重大機遇,制訂並啓動了指導學校未來5-20xx年發展的《四川大學發展戰略行動計劃》,重點圍繞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施了一系列教育教學改革創新舉措,構建完善了“三大類”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啓動了“雙特生”選拔培養,實施了“兩階段”、“三大類課程體系”創新人才培養過程改革和本科畢業論文“高質量、多樣化”改革等舉措,真正形成了具有川大特色的教育質量觀、教育公平觀、教育多樣觀和全面發展教育觀。在此基礎上,率先在全國高校中系統提出了確立“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理念、實施“全員育人”的人才培養機制、健全“全方位服務”育人管理體系。同時,學校全面推進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科學研究等各項事業發展,並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可喜成績:在你們大學的四年中,學校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從6個增加到10個;院士從9人增加到13人;新增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18人;學校科研總經費從7.5億元增加到12.1億元;新增國家科技三大獎6項。

特別是在本科教育教學方面,20xx年以來,我校國家精品課程增加了3門,總數達到28門;國家教學名師從5名增加到10名,國家教學成果獎增加8項,總數達到25項;成爲全國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及“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試點高校。此外,各類學生獲獎數從643項增加到1434項,特別是在第六屆“挑戰杯”競賽中,我校學子獲得金獎2項、銀獎1項,金獎數和獲獎數均居全國第一。同學們,這些成績,是你們勤奮學習、勇創佳績的體現,也是老師們辛勤培育的成果,更是學校發展的歷史畫卷中光輝奪目的篇章。在此,我謹代表學校黨委和行政向爲學校發展做出了貢獻的同學和老師們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謝!

同學們,過去的四年裏,你們始終堅持夢想與奮鬥同在,實現與超越並存。今天的畢業典禮,見證的不是學生生涯的結束,而是鑄就未來輝煌的開始。作爲同學們的師長,我衷心地期望,即將離開校園、走向社會的你們當中,能夠產生成就斐然的科學家,能夠產生造福人類的政治家,能夠產生獨領風騷的文學家和藝術家。但我最爲期待的是,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能成才之前,真正成人。

人之爲人,關鍵在於有理想。希望你們始終懷有愛國興邦之志,把奉獻社會作爲不懈追求的人生目標。只有有民族責任感和國家責任感的大學,才能培養出對社會、民族和國家負責任的學生;只有勇於爲社會、爲民族、爲國家承擔責任的學子,才能真正成爲國家棟梁、社會精英。百餘年來,四川大學始終堅持把實現民族振興、國家富強,推動社會發展作爲自身的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並堅持把民族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爲主線貫穿於人才培養全過程,真正使川大培養的每個學生有知識更有文化,有智慧更有責任。同學們,希望你們無論今後走向哪裏,都能擁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使命感,擁有“經國緯政,法澤天下”的氣度,擁有“經世濟民,福澤萬邦”的情懷,甘於奉獻,勇於付出,在投身國家發展建設的偉大實踐中貢獻聰明才智,在實現國家和民族振興的歷史進程中書寫美好人生。

人之爲人,關鍵在於有道德。希望你們擁有保持寬厚平和之心,把虛心從善作爲不斷完善的人生境界。莊子曾經說過,“勢爲天子,未爲貴也;窮爲匹夫,未爲賤也;貴賤之分,在行之美惡。”我們當中並非所有人都有機會名揚萬里,但只要擁有一顆充滿愛和付出的心靈,每個人都可以變得偉大。同學們,無論你們今後繼續從事學術研究,還是走上工作崗位,希望你們能夠堅守最基本的學術道德、職業道德和做人的底線,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名利觀,待人以誠、與人寬容、誠實守信、謙虛謹慎,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受天下之善,讓自己生活得更有尊嚴、更有價值,獲得真正的快樂。

人之爲人,關鍵在於有堅持。希望你們始終保持堅韌不棄之舉,把拼搏進取作爲追求卓越的人生信條。我一直認爲,人與人之間最小的差別是智商,最大的差別是堅持。一切成功都源於堅持。如果我們做一件事情每天都堅持、都朝奮鬥的方向持之以恆,就必定會比別人成功、比別人走得更遠。偶有成功,決不是得意自滿的資本,倘遇困境,也不是氣餒絕望的理由。人生前進的道路上,會有鮮花,也必然會有荊棘,在挫折中成長會使人更聰明、更強壯。希望你們都能以豁達的心態直面高潮與低谷,以寬容的性情去對待失落和坎坷,永遠都不要喪失信心,不要把有限的時間浪費在打翻的牛奶上,在你們終有所獲之前,千萬不要停下尋覓的腳步。要相信,一旦通過逆境的考驗,你們就會更加了解自己,就能獲得更加強大的力量。

同學們,今天你們已經學有所成,即將滿懷希望去開拓自己的錦繡前程。無論今後你們身處何地、從事任何工作,我們都期待你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建功立業,更希望你們快樂工作,幸福生活!同學們,人生就像故事,不在於多麼漫長,而在於是否精彩。我相信,川大四年的學習生活,已經爲你們成就精彩人生做好了良好鋪墊,爲你們實現凌雲壯志打下了堅實基礎。今後,四川大學作爲你們母校,將一如既往地關心、關注和支持你們的發展,這裏將永遠是你們的堅強後盾,是你們的精神家園。同時,也希望同學們在展翅高飛的同時,能常回家看看,讓母校與你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共同分擔失敗的挫折。

同學們,我衷心地願你們在國家建設、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中大顯身手、大有作爲,成功實現自我的理想與抱負,並以驕人的成績,伴隨祖國與母校,共赴輝煌!

最後,祝同學們前程似錦,鵬程萬里!

謝謝大家!

北京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講話 篇11

親愛的20xx屆畢業生同學們:

最近一段時間,我在網上看到你們曬自己的畢業清單,你們有的要在畢業前再去奮戰了無數夜晚的新圖獨坐一會,有的想第一次到學弟學妹的宿舍區吼一次離歌,有的想在離開前向那個傾慕了四年的她(他)表白一次„„你們的畢業清單,有溫暖也有瘋狂,承載着你們對這所大學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的全部情感。但是你們可能不曾想到,我也爲自己列了一份專屬於你們的畢業季清單,這裏面有在校園的各個景點與你們的合照、也有參加你們的畢業答辯,還有在VOS晚會上與你們一起合唱„„此時此刻,我要履行這份清單的最後一項,那就是在今天這個隆重的場合慶祝你們畢業,並和你們一起感謝無私養育你們的父母、辛勤培育你們的師長以及所有幫助過你們的人,現在我提議全體畢業生起立,向你們最應該感謝的人也向你們自己獻上最熱烈的掌聲!

四年一瞬,大學生活有精彩,也有遺憾。可能就差那麼一點兒,你們飛車穿越梅花樁的神功也就練成了;可能就差那麼一點兒,三餐就可以和你們一起畢業了;可能就差那麼一點兒,你們就可以暢遊致遠游泳館了。好在畢業之時同德湖的荷花盛開了;好在離別之際菁菁堂的世界盃開戰了;好在“晚安世博”中“小水滴”辛勤奉獻的身影、“巔峯對決”中爲母校爭光的矯健身姿、軍訓時“腳痛大學”痛並快樂着的回憶,已經被你們永遠定格了。 當離別的愁緒交集着美好雜陳於心,這一次也許就更難說再見了:難別三尺講臺上兢兢業業的師長;難別臥談了四年即將各奔東西的室友,難別夜歸時責備你卻更關切你的阿姨,難別四年的成長歲月,難別你們共同的F10!

同學們,大學畢業是人生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今天,站在這個里程碑前,你們是否問過自己這四年裏有哪些刻骨銘心的變化?是否問過自己對生命、對真理、對理想又有了怎樣的理解?面對未來,你們又該擁有些什麼去照亮前行的道路?今天,我想與大家分享三段“穿越時空”的對話,但願其中蘊含的“人文情懷”能引發你們的思考,更能啓迪你們的人生。 “20xx年5月12日14點28分,汶川發生8.0級大地震。許許多多的遊子趕回災區的家園尋找難以割捨的親人„„”這是紀錄片《北川一日》的開始。這段故事的主人公李安民是交大建築系06級的一名學生。他在悼念父親的詩詞中灑淚寫下“二十年來空飲痛,雲漫漫,路茫茫,叩問蒼穹,何寄兒女傷?”這是他與父親生死兩隔的對話,他又用一次次重返災區的行動回答了自己。第一次他是千里尋父的兒子,第二次他是給災區孩子帶去歡樂的大哥哥,第三次他是保護羌族建築的志願者„„畢業後,他毅然回到家鄉,成爲了一名災後重建者。在校長獎的評委席上,我們把票投給了他。因爲我們看到了一個大男孩在悲痛中的成長,從愛自己、愛親人、到愛身邊更多的人,這是一份從逆境中崛起的愛的力量,這是我要與你們分享的人文情懷的第一層含義,一種以人爲本的終極關懷。你們自發創辦“臨終關懷”協會,你們爲農民工兄弟網上購買火車票,你們爲學校裏的修車師傅補拍婚紗照,你們爲天使路上的鷺鳥遷移召開聽證會„„這些微小而又閃光的點滴,讓我看到了你們對自然的熱愛,對生命的尊重,讓我看到了你們從內心升騰出的那份質樸的大愛,這也是你們在過去四年中,從這所大學獲得的最寶貴財富!

在交大校園裏,有兩座特別的圖書館,一座是錢學森圖書館,一座是將要開放的李政道圖書館,它們猶如隔空相望的兩個巨人在對話。錢先生在他提出的“大成智慧”中說,“一個理性的時代會在人類的進步發展中產生,在這個時代中,不僅是存在決定意識,而且人類的高尚思想追求將影響世界。”李先生說:“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兩位科學巨匠的共鳴,不僅是他們對探求真理的真知灼見,更是理性價值追求的閃光,其核心是要有一個理性的人生觀和宇宙觀,致力於探究自然萬物運動之規律和社會發展面臨之問題,爲全人類謀求福祉。這也是我要與你們分享的人文情懷的第二層含義,一種價值追求中的理性迴歸。在雲南大理,有一位年過花甲的教授,帶領着一羣交大人,用十三年的堅守換來了洱海的一泓清水;在四川錦屏山,有一羣交大人,在埋深2500米的山洞裏,孜孜以求,探索暗物質的奧祕;在大洋深處,凝聚着交大智慧的無人探測器,不斷突破極限,探尋未知的海底世界,他們用超越自身、面向全人類的理性價值追求,詮釋着交大人的科學追求與人文情懷,肩負起對社會和人類的責任。同學們,在你們未來的人生道路上,我相信你們也會始終懷揣着這份理性的價值追求,從知識的探究走向靈魂的自由、創造的高峯,走向自我的超越!

今天之後,大家將有一個新的身份,叫做“交大校友”。接下來我要與大家分享兩位校友跨越百年的“對話”。走進華聯的“曦潮書店”,你會在顯眼處看到一本書,名叫《西潮》。書的是1920xx年考入南洋公學的校友、著名教育家蔣夢麟,他試圖通過描繪時代的變遷,啓發世人對自身文化道路的思考。向我推薦這本書的女孩是這個書店的創辦人,一位20xx年畢業於化學化工學院的年輕校友,趙憶嘉。今年初,在閔行校區“學人”書店即將關閉之際,她放棄了北京的高薪工作,選擇回到母校創辦“曦潮”書店。在實體書店艱難生存的當下,面對很多人的不理解和不認同,憶嘉坦然地說,她不想讓母校成爲一所“沒有書店的大學”,更希望曦潮能給交大人帶來一個如晨曦般澄明、靜醒的空間。我想,這源於對交大人文情懷的堅守,更源於對人類精神世界的執着。“曦潮”是一面鏡子,映襯着百年交大的人文底蘊;“曦潮”是一顆火種,引燃了交大人的激情與夢想;“曦潮”更是一個磁場,凝結着交大人的人文力量。夢麟先生曾說“理想、希望、意志是決定人一生枯榮的最重要因素。”在這不足百平米的空間裏,兩位相隔百年的校友用文化守望者的姿態詮釋着人生的意義。在時光的大潮裏,你們是選擇隨波逐流,還是選擇獨立、清醒、真誠地活着?我希望你們今後要經常做這樣的反思。我知道你們愛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但我也知道你們都愛唱五月天的《倔強》,“當我和世界不一樣,那就讓我不一樣,堅持對我來說就是以剛克剛,我如果對自己妥協、如果對自己說謊,即使別人原諒,我也不能原諒。”這是你們唱給現在的青春無悔,也是唱給未來的初心不改!我願你們在歲月的磨礪中一直能有這份純粹和堅韌,做仰望星空的思想者,做腳踏實地的實踐者,擁有一個豐富、自由、高貴的靈魂,這是我所理解的人文情懷的最深層次含義,對信仰的堅守與執著。

這是三段關於生命、思想和靈魂的對話,也是關於愛、理性與信仰的對話。今天,當你們跨出交大校門之際,我想說,人文情懷不僅僅是你們研讀過的文、史、哲,更是你們對自然和生命的熱愛和尊重,對真理的探索與追求,對夢想的執着與超越!

時間沒有回放鍵,但是美好會永遠定格。青青校樹,萋萋庭草,四載求學,晨昏歡笑;思源風景旖旎,菁菁時光流長。“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當《送別》的歌聲響起,你們也即將離開母校,各赴前程。大器之才,不僅要有對科學精神的追求與弘揚,更要有人文情懷之涵養與修爲。願你們用大愛去點亮希望,用理性去探究未知;用信仰去引領時代,讓人文之光照亮你們的未來!

北京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講話 篇12

各位嘉賓,老師們、同學們、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同學們一生中非常特別、非常重要的日子,你們將告別母校,踏上新的征程。作爲校長,我祝賀你們,從北京大學這所偉大的學校順利畢業,也爲你們更精彩的明天祝福。

當初,你選擇了北大,北大選擇了你,那是一個激動人心的選擇,從那時起,我們就擁有了共同的情懷。在北大的歲月裏,我們一起歡笑過也心痛過,付出過也掙扎過,希望過也失望過,但卻從未後悔過!回頭望過去,這些喜怒哀樂,這些拼搏奮鬥,都是通往未來的歷練和基礎。

今天,你們就要畢業了,又是一個激動人心的選擇和轉變的時刻!我們都感恩北大,但我希望你們記住,北大給予了你知識,給予了你能力,卻不能代替你安排未來。未來需要你自己去探索,去適應,去質疑,去挑戰,去創造!只有你自己,才能真正對自己的未來負責,也只有你們,才能夠對北大的未來、中國的未來負責。

人們常把畢業典禮比作在大學的最後一堂課。作爲一個“老北大人”,在分別的時刻,除了祝賀與祝福,我還非常希望,與你們一起分享幾位北大人的故事。我知道你們喜歡微電影、微視頻,我也試着做了一個。我希望大家從他們的經歷中,看到並記住作爲一個北大人所應有的家國情懷。

她叫樊錦詩,1963年從北大歷史學系畢業,去了敦煌,在敦煌研究院做了幾十年的院長,剛剛卸任,成爲榮譽院長。52年前,也是畢業季,也是在燕園,這位來自上海,美麗、聰慧的畢業生,收到了一封家書,反對她去敦煌工作。她還是堅持去了,原因很簡單,“已經答應了”。這一去就是五十多年。半個多世紀以來,這位“敦煌女兒”,無論條件多麼艱苦、世間風雲如何變幻,一直守護着絲綢之路上的人類寶貴遺產,一直探尋着中華文化千古之謎。今天,作爲世界著名的敦煌學者,她依然堅守在漫天黃沙的大漠深處。“同意去敦煌”,這一聲輕輕的承諾,承載了一位北大學子半個世紀的社會責任和學術理想。

他叫張益唐,北大數學系78級學生,普渡大學博士。他自幼熱愛數學,認爲數學是美麗的,值得一生投入。張益唐的學術生涯艱辛曲折,一度曾沒有固定工作。當他對孿生素數猜想作出巨大貢獻、轟動全球數學界時,已經五十多歲了,還只是美國一所大學的普通講師。無論生活多麼艱難,他對數學的夢想和熱愛,與兒時一樣,依然那麼純真、那麼聖潔,從未改變。20xx年,張益唐獲得了麥克阿瑟天才獎,這個大器晚成者的獲獎感言是:不要盲目崇拜權威,要敢於挑戰傳統,對那些別人說不可能做到的事,要勇於探索,如果真正熱愛,就永不放棄。

她叫呂植,1981年就讀於北京大學生物學系,是北大保護生物學教授,NGO組織(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的創始人之一。很多年前,校園中就流傳着她的故事。從讀書時開始,呂植就跟隨潘文石老師的團隊,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風餐露宿,綠野追蹤,進行大熊貓的研究和保護。她用出色的文章和鮮活的圖片呈現出了對自然的熱愛、對環境的思考,被稱爲“一位保護人類未來的女科學家”。在北大、在荒野,她改變了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也深深影響了其他人看待世界的方式。

他們,都是普普通通的北大畢業生,他們的故事,一定會發生在今天畢業的同學們中間。這些故事告訴我們:要堅守承諾、執着追求,要敬畏自然、擔當責任。一輩子很長、也很短,眨眼之間就是三十年、四十年、半個世紀,人生的精彩,也就在這執着的選擇和堅守之間。

北大,從來不只是一所學校,她是幾代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家園,是人們心中的圖騰,寄託着民族的未來和希望,在這裏,草地、湖水、山石、垂柳,都承載着動人的故事,潤澤着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夢想。北大,是新思想不斷萌發和成長的學術殿堂,在這裏,學者大師們爲民族振興、爲人類文明的進步嘔心瀝血,他們不滅的激情、不變的赤誠,塑造了北大,也激勵着後來的北大人。北大,是探求真理、追求理想的聖地,從這裏,人們開始塑造自己的人生,並用一生去理解、去實踐:對責任的忠誠,對批評的坦蕩,對創新的執着,對競爭的平和。北大,是我們心中永遠的謎,每個在這裏學習和生活過的人,都會在共同的經歷中,揭開屬於自己的謎底。

一位沒有留下姓名的同學曾寫下了這樣的留言:“如果生命是棵生長的樹,青春就是開花的時節。如果一些人活着是在追尋膚淺的表象,是爲世俗的浮華,是爲心理與生理的需求,那麼,這兒有人真正地生活過,他明白所有問題的答案。”

同學們,從明天開始,你們中的很多人將離開校園,進入真正的現實社會中。中國的崛起,給予了你們這代人無限的機遇,你們有廣闊的舞臺來施展才華。與此同時,在紛亂嘈雜的虛擬和現實世界中,也很容易迷失方向,失去自我。我相信,北大不僅給予你知識、能力,更給予你價值和情懷,能爲你帶來心靈的平靜,幫助你守正創新,走正道、揚正氣,成爲引領未來的人。

又一年盛夏,又一番別離。高高的博雅塔,凝望着一代又一代的北大學子,這是默默的祝福,深深的期待。

祝福你們!再見!

北京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講話 篇13

同學們、老師們、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這裏歡聚一堂,隆重舉行20xx屆學士學位授予典禮。在此,我代表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全體委員和學校黨委、行政以及全校師生員工,向圓滿完成學業並獲得學士學位的9613名畢業生,表示熱烈的祝賀!向爲同學們的成長付出了辛勤勞動的全體教職員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始終關注並支持同學們刻苦學習的各位家長親友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同學們,豐收源於希望的種子,源於肥沃的土壤,源於辛勤的耕耘。回首大學四年時光,在座的同學們在川大這片求學淨土上,揮灑了無數激情與汗水,深深留下了探索真知與追求真理的腳印。在你們大學四年中,你們親歷並參與了學校110週年校慶、本科教育教學水平評估等重大活動,不僅深刻領悟了川大厚重歷史積澱,更生動展現了川大人優秀的綜合素質和良好的精神風貌;你們親身感受和麪對了“5•12”汶川地震,你們第一時間自發地去抗震救災第一線當志願者,全面、全力、全程參與災區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用無私無畏的精神書寫了中國力量,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詮釋了川大的價值追求;你們,積極參與並真正受益於學校在全國率先出臺的“四川大學創新人才培養體系”,以及實施的一系列教育教學改革創新舉措。你們作爲首批從在校本科生中選拔培養“雙特生”的嘗試者,作爲首批本科畢業論文(設計)“高質量、多樣化”改革的參與者,真正實現了自身的自由全面發展。

同學們,四年來,你們不僅在學業和思想上取得了長足進步,更共同見證了四川大學辦學歷史上最好、最快的發展時期之一。20xx年以來、特別是去年以來,學校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牢牢把握國家制定出臺《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重大機遇,制訂並啓動了指導學校未來5-20xx年發展的《四川大學發展戰略行動計劃》,重點圍繞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施了一系列教育教學改革創新舉措,構建完善了“三大類”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啓動了“雙特生”選拔培養,實施了“兩階段”、“三大類課程體系”創新人才培養過程改革和本科畢業論文“高質量、多樣化”改革等舉措,真正形成了具有川大特色的教育質量觀、教育公平觀、教育多樣觀和全面發展教育觀。在此基礎上,率先在全國高校中系統提出了確立“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理念、實施“全員育人”的人才培養機制、健全“全方位服務”育人管理體系。同時,學校全面推進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科學研究等各項事業發展,並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可喜成績:在你們大學的四年中,學校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從6個增加到10個;院士從9人增加到13人;新增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18人;學校科研總經費從7.5億元增加到12.1億元;新增國家科技三大獎6項。

特別是在本科教育教學方面,20xx年以來,我校國家精品課程增加了3門,總數達到28門;國家教學名師從5名增加到10名,國家教學成果獎增加8項,總數達到25項;成爲全國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及“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試點高校。此外,各類學生獲獎數從643項增加到1434項,特別是在第六屆“挑戰杯”競賽中,我校學子獲得金獎2項、銀獎1項,金獎數和獲獎數均居全國第一。同學們,這些成績,是你們勤奮學習、勇創佳績的體現,也是老師們辛勤培育的成果,更是學校發展的歷史畫卷中光輝奪目的篇章。在此,我謹代表學校黨委和行政向爲學校發展做出了貢獻的同學和老師們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謝!

同學們,過去的四年裏,你們始終堅持夢想與奮鬥同在,實現與超越並存。今天的畢業典禮,見證的不是學生生涯的結束,而是鑄就未來輝煌的開始。作爲同學們的師長,我衷心地期望,即將離開校園、走向社會的你們當中,能夠產生成就斐然的科學家,能夠產生造福人類的政治家,能夠產生獨領風騷的文學家和藝術家。但我最爲期待的是,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能成才之前,真正成人。

人之爲人,關鍵在於有理想。希望你們始終懷有愛國興邦之志,把奉獻社會作爲不懈追求的人生目標。只有有民族責任感和國家責任感的大學,才能培養出對社會、民族和國家負責任的學生;只有勇於爲社會、爲民族、爲國家承擔責任的學子,才能真正成爲國家棟梁、社會精英。百餘年來,四川大學始終堅持把實現民族振興、國家富強,推動社會發展作爲自身的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並堅持把民族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爲主線貫穿於人才培養全過程,真正使川大培養的每個學生有知識更有文化,有智慧更有責任。同學們,希望你們無論今後走向哪裏,都能擁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使命感,擁有“經國緯政,法澤天下”的氣度,擁有“經世濟民,福澤萬邦”的情懷,甘於奉獻,勇於付出,在投身國家發展建設的偉大實踐中貢獻聰明才智,在實現國家和民族振興的歷史進程中書寫美好人生。

人之爲人,關鍵在於有道德。希望你們擁有保持寬厚平和之心,把虛心從善作爲不斷完善的人生境界。莊子曾經說過,“勢爲天子,未爲貴也;窮爲匹夫,未爲賤也;貴賤之分,在行之美惡。”我們當中並非所有人都有機會名揚萬里,但只要擁有一顆充滿愛和付出的心靈,每個人都可以變得偉大。同學們,無論你們今後繼續從事學術研究,還是走上工作崗位,希望你們能夠堅守最基本的學術道德、職業道德和做人的底線,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名利觀,待人以誠、與人寬容、誠實守信、謙虛謹慎,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受天下之善,讓自己生活得更有尊嚴、更有價值,獲得真正的快樂。

人之爲人,關鍵在於有堅持。希望你們始終保持堅韌不棄之舉,把拼搏進取作爲追求卓越的人生信條。我一直認爲,人與人之間最小的差別是智商,最大的差別是堅持。一切成功都源於堅持。如果我們做一件事情每天都堅持、都朝奮鬥的方向持之以恆,就必定會比別人成功、比別人走得更遠。偶有成功,決不是得意自滿的資本,倘遇困境,也不是氣餒絕望的理由。人生前進的道路上,會有鮮花,也必然會有荊棘,在挫折中成長會使人更聰明、更強壯。希望你們都能以豁達的心態直面高潮與低谷,以寬容的性情去對待失落和坎坷,永遠都不要喪失信心,不要把有限的時間浪費在打翻的牛奶上,在你們終有所獲之前,千萬不要停下尋覓的腳步。要相信,一旦通過逆境的考驗,你們就會更加了解自己,就能獲得更加強大的力量。

同學們,今天你們已經學有所成,即將滿懷希望去開拓自己的錦繡前程。無論今後你們身處何地、從事任何工作,我們都期待你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建功立業,更希望你們快樂工作,幸福生活!同學們,人生就像故事,不在於多麼漫長,而在於是否精彩。我相信,川大四年的學習生活,已經爲你們成就精彩人生做好了良好鋪墊,爲你們實現凌雲壯志打下了堅實基礎。今後,四川大學作爲你們母校,將一如既往地關心、關注和支持你們的發展,這裏將永遠是你們的堅強後盾,是你們的精神家園。同時,也希望同學們在展翅高飛的同時,能常回家看看,讓母校與你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共同分擔失敗的挫折。

同學們,我衷心地願你們在國家建設、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中大顯身手、大有作爲,成功實現自我的理想與抱負,並以驕人的成績,伴隨祖國與母校,共赴輝煌!

最後,祝同學們前程似錦,鵬程萬里!

謝謝大家!

北京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講話 篇14

大學就像校門口的公交車,坐上車,去了又回,那是又開始了一個學期;坐上車,去了不回,就畢業了。時光飛逝,歲月如歌,轉眼又到了畢業的時節。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畢業了,曾經那些不在意的人和事,現在想來多麼珍貴。在嘉園的幾年,你一定會記得在映日荷花旁邊早讀英語;一定會記得在 “搶手”的圖書館艱難搶佔座位;一定記得和一幫球友在運動場上揮灑青春的汗水;一定會記得和同學或者情侶一起去爬那美麗的象山;一定會記得由於晚上通宵上網砍“怪獸”,第二天逃課了,明天開始你再也不用逃課了,因爲沒有課上了,你畢業了。

什麼是母校?就是那個你一天罵他八遍卻不許別人罵的地方。在母校讀書的時候,你肯定埋怨過母校飯堂的飯菜難吃;你肯定埋怨過居住的宿舍條件太差,冬寒夏熱;你肯定埋怨過學校管理不人性化,大學生了還被抓來做早操、早讀;你肯定埋怨過輔導員太嚴厲,不過只是逃課了,就給抓到輔導員辦公室裏面談理想、談人生。母校是什麼?你剛來的時候巴不得早點走,可真當你要走的時候又急切的希望能多留一兩天,哪怕是天天6:30起來做早操也想繼續留下了。

20xx年,當你經過了黑色六月的大學聯考後,來到了嘉園,心中是考上了大學的喜悅還是沒有考上重點大學的傷感?記得軍訓的時候,在烈日下面整齊的喊着口號,逐漸的融入了班集體,看着教官們在世紀廣場的英姿颯爽的表演,都忍不住歡呼鼓掌。剛剛來到嘉園,記得覺得什麼都是那麼新鮮,有那麼多的團學組織和社團都在搶“生意”,突然發現原來哥(姐)也是一個人才,深受社團的歡迎,於是見到社團招新就報名,見到團學組織招幹就上去PK,什麼都是那麼的有激情。剛來嘉園,當發現自己愛慕的校花(院花)給師兄先下手追走後,同宿舍的男生都異口同聲說了一句吃不到葡萄的心理話:“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了!”在這裏,留下了你和她(他)從相遇、相識、表白到花前月下的美好記憶,在那象山、荷花池、煥昌園可能都留下你們這對情侶的足跡。還記得第一個學期剛過,班裏不少同學“掛科”了,而自己光榮的全部考試都通過了,還光榮的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獎學金;還記得第一次參加新生杯籃球場、校運會、足球比賽、唱歌大賽……青春就是要輕舞飛揚,就是要年少猖狂,就是要淋漓盡致;還記得每次考那該死的四級英語,讓你感嘆人生最大的悲劇莫過於四級英語考了424分。轉眼就是到了大四了,你已是嘉園的大師兄、大師姐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也成爲小師弟、小師妹們口中的傳說。在享受完“考試不掛科、感情有着落”的悠閒大學生活後,是否讓你在激烈的求職過程中倍感艱辛?是否也在感嘆自己爲什麼不是官二代、富二代,爲什麼我爸不是李剛?也許更多的同學,早已經充分準備,信心滿滿,過關斬將順利簽約就業,正在爲以後遠大的奮鬥目標積極籌劃。今天,幾個人用同樣的鑰匙,打開同一扇門。幾個人用同樣的目光,跟空蕩的寢室說再見,我們一起畢業了。

畢業後,作爲80末代的你們,可能要面對更多艱難。當你們讀國小的時候,讀大學不用錢;當你們讀大學的時候,讀國小不用錢。你們還沒能工作的時候,工作是分配的;你們可以工作的時候,撞得頭破血流才勉強找份餓不死人的工作。當你們不能掙錢的時候,房子是分配的;當你們能掙錢的時候,卻發現房子連買房的首期都付不起!畢業後,也許你將成爲蟻族、成爲蝸居族、成爲北漂族,但是千萬不能成爲“啃老族”。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青春是你們最大的本錢,你們贏得起,輸的起,有什麼可怕的!

嘉園將永遠是你們心靈的港灣,力量的源泉。不說再見,我們後會有期。把記憶都留在心裏最深處,等待我們的還有更長,更值得挑戰的路程!加油吧,長大的學子們,相信你們都是好樣的!在這個最後離別的時刻,讓我們共同唱起嘉應學院校歌——《遠航》。

北京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講話 篇15

親愛的同學們、家長們、老師們、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個激動人心的日子。同學們剛纔接受了撥穗,意味着你們正式畢業了!我代表學校,向你們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同時,也對爲你們的成長作出無私奉獻的復旦教職員工、你們的家長和中學老師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最近有同學問我,大學期間最難忘的經歷是什麼?我當時說,大學裏難忘的經歷有很多很多,但是最難忘的,不能告訴你。確實最難忘的不一定需要用語言表達,但它卻始終藏在心底,給予你前進的力量。我想,你們每個人在復旦的難忘經歷將珍藏於心,成爲永遠保存的復旦烙印,記載着你們青春年代的純真與美好。

同學們表達了希望校長髮表畢業寄語的意願。我和同事們商量,藉此機會,把“力當先行者”作爲對同學們的畢業贈言。“先”是要“敢爲天下先”,“行”是要付諸行動,“力當”是要去努力成就自己,爲中華民族復興,爲人類文明進步,努力擔當。這是復旦人的使命。

從各位入學那一刻起,你們就在“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這一校訓,在“團結、服務、犧牲”的復旦精神,在陳望道老校長“好學力行”的願望等復旦文化內涵薰陶下成長,逐步形成了胸懷天下、篤志報國的情懷。在追求真理、探索學術的治學環境中磨礪,塑造了獨立思考、思想活躍的品格。經過若干年在復旦的學習,隨着知識、才幹、閱識的積累,你們有了更廣闊的視野、更深邃的智慧、更激越的情懷。有着如此優秀品質的復旦畢業生們,你們更要敢於成爲先行者。

同學們,你們有了很好的起點,接下來要不斷掌握成爲成功“先行者”的規律。“先行者”重在“先”成在“行”。復旦人有卓越的創新性思維和創造性思考的能力和天賦,應該弘揚傳承。沒有“幹別人沒幹過的事情”的決心,沒有創新的思想,就不是先行者。同時,時代變遷給你們實現創新思想提供了越來越多實踐機遇,同學們要對新的內容提出創新設想,行動起來,要幹起來,養成“說了即幹,幹即有成”的良好習慣,成爲真正的先行者。同學們要成爲真正有貢獻的先行者!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是幸福的一代人,時代給了你們很多的機遇。當今的中國正走在復興的大道上,正活躍在世界的舞臺上,無論你是中國學生還是留學生,這都是極大的機遇。現在中國要以創新引領發展,逐步進入一個新時代。這無論對於中國還是對世界都是一件大事,將會帶來人類文明進步的深刻變化。時代呼喚創新。創新不僅侷限於科技創新,不僅是研發,不僅理論、科技、文化等領域要創新,經濟、外交、社會治理等也要創新。創新的內涵覆蓋我們未來的方方面面。同學們,你們所處的時代,創新將引領發展,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復旦人應當敢於成爲創新先行者!

復旦120xx年的歷史,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先行者,他們活躍在社會的方方面面,生活在世界各地。我們今天的畢業生來自全國五湖四海、世界各地,要延續復旦的優良傳統,涌現更多的先行者。

同學們,復旦的學習生涯給予了你們成爲創新“先行者”的潛質和能力。我瞭解到,你們當中有不少人將繼續深造,而有一些同學在學期間則已經選擇了科學研究的道路。藥學院的李君同學,她從大一就開始跨學科科研訓練,發表了多篇SCI論文,獲得了去年“挑戰杯”全國總決賽特等獎。物理系的姜嘉陳同學,對黑洞開展研究,畢業後將去劍橋大學繼續深造。像他們這樣的同學,已經在探索創新之路上邁出了步伐,很值得鼓勵!

復旦成功的先行者爲你們樹立了榜樣,今天給大家推薦兩位在場的傑出代表。一位就是剛纔發言的校友代表虞鋒先生,他講得非常好。我首先感謝像虞鋒先生這樣的復旦校友對母校的支持和回饋。虞鋒校友在復旦學的是哲學,畢業後做過教師,在機關、國企也工作過,後來開始自主創業,在科技、傳媒等領域都取得了很好的業績。他和馬雲創立雲鋒基金,主要關注於互聯網、健康醫療等產業的創新。虞鋒校友曾說,復旦七年的哲學生涯,影響了他對人生、對新事物、對世界的熱情。我想,創新不會也不應該受到專業背景和專業知識的限制,而是非常開放的,更多是源於全局性、戰略性、世界性的思考。再給同學們介紹一下我們的常務副校長包信和院士,也就是今天畢業典禮的主持人。他是復旦化學系的畢業生,去年又回到了母校。3個月前,他和他在中科院的團隊的研究成果在美國《科學》(Science)雜誌上發表;十幾天前,他去北極圈領回了國際天然氣轉化傑出成就獎。大家都知道,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資源正在被人類過度消耗,並帶來了嚴重的污染,“能源革命”迫在眉睫。包信和院士帶領的團隊經過十幾年的鑽研,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成功顛覆了煤化工領域沿襲近百年的傳統費託合成路線,創造性地直接採用煤氣化獲得合成氣,提出了未來天然氣和煤等高效、清潔轉化利用的新途徑。我相信,這些科學成果將爲人類帶來福音。

同學們,你們的未來是光明的,復旦不會是你們人生的最高點。當然,人生道路上也會有曲折,你們可能會經歷失敗,經歷痛苦,經歷矛盾和糾結。我希望你們記住,母校是你們強大的後盾,是你們永遠的港灣。希望大家繼續關注母校的發展,有空常回家看看!

最後,祝同學們畢業快樂,前程似錦。謝謝大家!

北京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講話 篇16

各位親愛的畢業生,

各位導師、各位家長,各位來賓: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相聚於此,共同見證各位同學從西南交大這所百年名校畢業。首先,我謹代表全校師生向獲得碩士、博士學位的各位畢業生,表示衷心的祝賀!

我提議,請全體畢業生以最熱烈的掌聲,向培育你們的導師、服務你們的教職員工、關愛你們的親人和支持你們的同學朋友,一併表示誠摯的感謝!

今天,是你們人生跑道的新起點。在啓程之際我想跟諸位再聊一聊學習,特別是“深度學習”。或許你們會問,好不容易熬到畢業了,爲何校長還要向我們“推銷”學習?而且強調深度學習?

現代社會集中呈現出“學習型社會”的發展特徵,信息與知識急劇增長快速迭代,知識半衰期高度壓縮,創新以一種社會基本需求的普遍存在方式不斷加快頻率,教育也逐步演變成融開放性、終身性、全球性於一體的自我增值過程,因此,學習成爲個人、組織和社會的迫切需要。早在1990年彼得?聖吉在他的《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和實務》一書中就強調指出,在知識經濟迅速崛起的背景下,組織不僅需要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更需要系統思考和團隊學習,從而把組織打造成爲學習型組織,並使得組織內的成員成爲終身學習者。

衆所周知,21世紀人工智能和類腦機器人的發展令人驚歎,人類已經進入與人工智能共舞的時代。在人工智能的機器學習領域有一項被稱爲 “深度學習”(Deep-learning)的新技術,該技術由以前的人工神經網絡(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圖模型發展而來,其動機在於建立、模擬人腦進行分析學習的神經網絡,使機器模仿人腦的機制來解釋數據。

就在今年3月舉世關注的人機圍棋對決中,機器人阿爾法狗(Alpha Go)4:1戰勝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這是繼1997年 5月“IBM 深藍”經過六場角逐,以兩勝一負三平擊敗世界象棋冠軍後人工智能的又一里程碑。這一事件告誡我們,人類若不深度學習,“人工智能”或將超過“人的智能”絕非危言聳聽,由此也倒逼人類自身的學習必須走向“深度學習”。

另一方面,在以數字化生產爲標誌的第四次工業革命風起雲涌的信息時代,淺表化、碎片化、機械化學習大行其道。一些人不能自持、隨波逐流、淺嘗則止、人云亦云,讀書學習蜻蜓點水、不求甚解,樂於將表面化、快餐式、條目般的知識作爲茶餘飯後的談資,不知不覺養成思維惰性,弱化了知識的本然價值,鈍化了創造的質感和敏銳度,長此以往甚或喪失創新能力,這也是爲什麼我要強調“深度學習”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又一原因。

從學習方法的角度,何謂深度學習?深與淺相對,深度學習是深入、深刻、深化、深遠的學習,是不浮於表面、不限於知識本身、不囿於他人所見的學習。本質上,深度學習是一種基於建構主義的科學學習方式,是精準性、批判性、前瞻性的立體化學習範式;深度學習注重學習者的主動性,強調學習是學習者基於原有的知識經驗生成意義、建構理解的過程,致力於追求“學習型人生”,進而從根本上解決學會如何學習(learn how to learn)。

如何深度學習?《中庸》有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程子進言: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五者廢其一,非學也。實際上,諸如此類的中國古代先賢聖哲博大精深的治學思想,已經爲我們深度學習指明瞭路徑。結合當今教育學、心理學和認知科學等領域最新的理論成果和教育實踐,我以下重點談三方面有關“深度學習”的建議,請諸位用心體悟。

一、博學通達

在今天這個大科學時代,任何專業都需要多學科、多領域知識的啓迪與支撐。學不博則知識狹窄、孤陋寡聞、思路不廣、頭腦閉塞。學習若沒有一定的廣度、寬度和跨度,很難有相當的高度、深度和厚度。“深”當以“博”爲前提。博者,廣也;碩者,大也。在座的諸位博士、碩士,理當成爲本原意義上“廣而大”的“博士、碩士”。在今後的工作學習中,你們既要術有專攻精湛於某一專業,又要避免因知識面太窄而產生的“深井效應”或“隧道效應”。否則,稱“淵士、渺士”可能更加名副其實。

博學忌所學不真。爲此,在倡導開卷有益的同時加強甄別、求證十分必要。當然,多讀經典更是值得推崇的方法。經典經歷歲月和時間的檢驗,去粗取精,去僞成真;經典是時代和民族文化的結晶,蘊含着先賢聖哲的閎博睿思和學理旨趣,代表了所在時代的最高智慧。經典中自有精華,閱讀經典不僅是爲了增長知識,更是要從中吸取精神資源,並擇其善而從之。閱讀經典本身也要廣博,古今中外的經典都要讀,文史哲方面的經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方面的經典都儘可能多讀。而且,儘量讀原著,不要只讀別人的解釋來代替對經典本身的研讀。

博學應通達。博學不能“雜而無統”(朱熹),即什麼都知道一點,但什麼都不求甚解。博學切忌生吞活剝,囫圇吞棗,應追求觸類旁通,融會貫通。“通達”即貫通、通曉、暢達。博學不能滿足於多種知識的無序堆積和簡單疊加,而要在充分咀嚼消化的基礎上,把所學知識條理化、邏輯化、結構化地納入自己的知識集,進而形成通透、系統的知識體系。

當今科技發展呈現出兩個鮮明特點:一方面,學科和專業越分越細;另一方面,各學科領域之間的綜合集成越來越強。阿爾法狗就是人工智能、大數據、深度神經網絡等多知識、多技術充分融合集成的突出代表。機器人學習尚且如此,人的學習更應做到通達:心領神會,舉一反三。學習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古人推崇的“當於無字處求之”,亦即現代著名文學家金克木提倡的“連字帶空白一起讀”。

博學應去“功利化”。有學者說,深度學習幫助學習者構建安心、安寧的學習世界,是最接近本質的學習。如果說過去學習重在掌握知識、方法和能力,深度學習則更重視人文精神、科學精神、治學精神等精神的培養和塑造。古今中外真正的大學問家或成大事業者,都是有情懷、有格局、有擔當之人,在他們身上有一種超越物質、功利的超撥性和純粹性。試想,博學如果只爲稻粱謀,或者把學習僅僅當成是升學、出國、找工作、評職稱的途徑,或升官發財、博取功名利祿的手段,這種價值取向下的博學,對自身效用可能不小,可是,對社會、對國家、對民族的意義和貢獻何在?

二、善問思辨

善問思辨是深度學習的題中之義。現在,問題導向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和學習方法,對此愛因斯坦有句名言:發現問題比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更本質更重要。善問不僅要有敏銳的問題意識,還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揭示真問題而不是僞問題。思辨則是通過分析、推理、判斷等思維活動,對問題的狀況、類別、事理等進行辨別分析。諸位研究生一定有過從探問、追問,到思考、思索,再到分辨、判別的治學體驗,這種體驗正是深度學習所提倡的,深度學習的學習者應將其常態化、習慣化。

善問思辨需要好奇心、想象力和“元認知”。當諸位踏入社會,千萬不要追求所謂的成熟而喪失、泯滅你們寶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只有充滿疑問與好奇,你纔會去探索未知,發現問題,在思辨解惑後獲得新知並隨之提出新問題。想象力在工作學習中非常重要,創新和思辨尤其需要想象力,正是得益於想象力和思辨的有機結合,纔有可能創造出“羊毛出在豬身上,狗買單”這樣的互聯網商業模式。

近年來,心理學中出現一個關於學習的研究熱點——“元認知”(Metacognition)。元認知是對思辨的昇華,它不僅要求將經驗上升爲概念,將概念上升爲理念,將方法(method)上升爲方法論(methodology),而且進一步要求對這一過程中的認知和思維進行再認知和再思維,即對認知的認知,對思維的思維,從而通過元認知深化思辨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善問思辨需要批判性思維驅動下的反思。“批判性”的希臘文原意有敏銳、精明的意思,用亞里士多德的話說,批判的目的在於能夠從正反兩方面洞察出真理和謬誤。批判性思維是“深度學習”的要義所在,卻是當下中國高等教育最缺失的。諸位要注意養成對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進行批判性思維和反思的習慣,凡事多問一個爲什麼。

要敢於對故知進行顛覆、解構,同時要善於再造、重構,努力做積極的知識發現者和建構者。同學們還要慣於對已發生、已經歷的事件做“覆盤”式反思。周知,高段位專業棋手都有覆盤的好習慣,他們通過覆盤反思得失以及其他更好的下法。

昨天,英國“脫歐”公投揭曉,一石激起千層浪,世界各大媒體、論壇紛紛發表評論,意見迭出,觀點爆棚。面對潮水般的各種評論、意見和觀點,你的見解是什麼?英國“脫歐”公投是好與壞、是與非之間的抉擇,還是一項“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兩難選擇?“脫歐”對英國與歐盟今後的發展、整個歐洲一體化進程,乃至國際地緣政治格局的衝擊和影響是什麼?對這場公投所暴露、折射和引發的諸多深層次問題,該做怎樣的反思?諸位不必也不應一味地採信充斥於各類朋友圈裏所謂“深度好文”的觀點、數據或論據,也不要膜拜某些大咖的“高論”或“洞見”,不能讓自己的大腦和思維成爲別人言論的跑馬場,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見。

三、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中國古代哲學中認識論和實踐論的命題,也是陽明“心學”的核心內容。“紙上談兵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是行之主意,行是知之功夫,知和行是辯證的統一體,兩者不可偏廢。但在現實中知易行難,因此身體力行彌足珍貴,這也是孔子爲什麼講“力行近乎仁”的重要原因。

深度學習中的知行合一,要求將平時的學習化爲行動,融入生活,投入社會,奉獻時代,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中引用“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就是要勉勵廣大科技工作者既要極深研幾、追求真理,又要把理論成果和科技成就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

關於知行合一,還要注意兩點。一是知行合一中的“知”,固然學可求知,更應牢記實踐出真知。多年前毛澤東主席就教導我們:“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諸位畢業後繼續讀紙質書、電子書自不待言,但是,也需用心參悟和品“讀”社會、自然、人性等一部部無字天書。光向書本學習遠遠不夠,還要向實踐學習,向社會學習,向人民學習,在實操中學習,甚至通過挫折學習。

二是深度學習者,既是理論派也是實踐派,既是理想派又是現實派,既是自覺者又是覺他者。深度學習中的 “知行合一”,不僅僅是自身的“知”與“行”,還是影響他人的“知”與“行”,使自身知行與他人知行協同。諸位要在自己深度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團隊深度學習在求道、悟道、證道,以及守道、行道這條生命昇華之道上共同修爲,共同踐行知行合一。

同學們,在即將結束“深度學習”這個話題之前,我想起巴爾扎克一句耐人尋味的話:人的全部本領,無非是耐心和時間的混合物。在此,我要叮囑你們的是,竢實揚華,久久爲功。讓我們以此共勉!

北京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講話 篇17

同學們,今後你們要走的路各不相同,母校不能爲你們每個人規劃具體的發展道路,但是母校可以送給你們一把成功的鑰匙,那就是“自強”。從去年開始,學校爲每一個畢業生頒發畢業紀念章,上面有創造太陽雕塑的圖案,這其中有着深刻的寓意——你們就是早晨八、九點鐘金色的太陽,你們將要從事的事業也是在創造太陽。只有自強不息、奮鬥不息,才能“創造太陽”。我相信,“中國石油大學”這個名字一定會因爲你們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而更加響亮,“中國石油大學畢業生”這個品牌一定會因爲你們的傑出表現而享譽海內外!

同學們,明天你們就要走出校門,但是你們並沒有離開石大,分佈在祖國各地以及海外的校友會,是母校擴展到社會空間的寬闊的臂膀。當你們孤獨煩惱的時候,不要忘記母校就在你們身邊;當你們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不要忘記母校送給你們的鑰匙——自強。在這分別的時刻,我要對小夥子們說——“男兒當自強”,我還要特別地對女同學們說——“女子當自強”,我希望你們都能記住——“人生當自強”!

再見了,同學們,母校永遠祝福你們!祝你們都有一個輝煌燦爛的明天!

北京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講話 篇18

在國家艱苦抗戰全民激昂動員之中,學校經過無數顛沛流離而在此地舉行畢業典禮,因之我們的儀式不擬有所鋪張,但其意義則較之過去更爲重大。諸位畢業同學在浙大求學,於茲四年,追隨學校播遷由浙東建德,贛南泰和而達廣西宜山,真是奔波千里。現在諸君十之八九即將離開學校,依古人臨別贈言的先例,謹述感想所及,爲諸位將來之參考。

一般人以爲大學之目的,在於使學生能學得專門之智識與技能,以爲將來個人到社會中,從事謀生立業之基礎,而爲國家着眼,則系造就領袖人才,領導羣衆以發展事業。但據個人觀察,大學畢業生如欲爲國家造福,則單求一點智識與技能,尚非最重要的目標:大學畢業生的人生觀必須確定,方能使社會事業有格外的成功。諸君在校四年,所接觸者多爲師長與同學,無爾詐我虞的猜忌。但畢業以後一入社會,則情形大不相同。社會人物,則形形色色,有好有壞,或才智過人而神經過敏,或勇於任事而器量狹小,甚至勾心鬥角,混淆黑白,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如果每個人沒有一個確定的人生觀作爲行己立業的指南,則將如一葉方舟,徜祥乎大海,如無舵以駕馭之,必致隨波逐流,不可收拾。 諸君一入社會,首先要解決的是衣食住問題,在在需要金錢。若冷眼觀察社會,好像錢是萬能的,各種享受的東西工具,非錢莫辦。錢而且可以攫高位,握大權,甚至左右一國以及全世界的外交和政治。怪不得無論世界那一國,每個人入世以後,他的成功和失敗,是往往以他賺錢能力的大小來權衡來估計的,這在西洋各國尤其如此。在美國最成功的人,如洛基斐爾、毛爾根等,統是擁有巨資的人。目前在美國,盡有許多富翁,一方面販賣鋼鐵、煤油、飛機予日本,以從事轟炸中國後方手無寸鐵的婦孺,賺資數千萬,而一方面則又捐款若干萬予禮拜堂,因而被一般庸俗人目爲最忠實的基督教徒,同時也是社會上最體面的商人。如果每個入對於成功的看法都作如是觀,以利爲義,則均將變成爲富不仁,故以賺錢爲目的,則無論什麼無恥的勾當都可以做到。如此種觀點一日不改,則人類之腐敗、殘殺,即將永無底止的一天。

一般愛惜體面的人,以名譽爲第二生命,這是比孳孳爲利的已高人一等了。《論語》裏有一句話說:“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大家就以爲君子亦是愛名。王陽明先生解釋得好,以爲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的“稱”應讀去聲,所謂“大名之下,其實難副,聲聞過人,君子恥之”之意。目前社會人士往往謬採虛聲,在報章雜誌多發表文章就可成大名,而埋頭苦幹的人反默默無聞。因之有多少人,就並不實事求是,只一味標榜,像烘雲托月以渲染自已的名譽,而實際則並無事業可言,所謂稱不稱,即指此種人而言。在中國有很多辦事業、作研究的人,值得讚揚稱頌的,而在社會上反無籍籍名。即在粵漢路在敵人轟炸下之維持交通,湘桂路工程建築的迅速,少數化學工業研究室裏的結果,統爲歐美人士所稱道的,而在國內反因報紙上缺乏宣傳,就很少人曉得。本來,聞譽而喜、聞毀而悶亦是人之常情,不過專爲求名,在人生觀上確是錯誤。人生目的如爲社會服務,則事業的成功,即是個人的成功。現在我國在歷史上是爲最艱苦的時期,但同時卻是青年有史以來最難得的報國機會。我們此後爲國家服務,自然最好能直接與抗戰有關,否則至少亦得間接與抗戰有關。抗戰之終結,或尚有若干年,而在此時期中,吾人爲了抗戰多吃一分的苦,就是抗戰以後,在我們的回憶中,可以多得一分快慰。吾人的使命無論如何卑微,力量如何薄弱,只要我們的工作與抗戰有關,我們的心力盡了,我們自已就得到了安慰。從國家的立場說,她費了許多人力與財力來創辦大學,也就得到了收穫。

立定主見在社會上做事,一個人的職業自然賴有專門技能,但尤貴能應用思想。何者爲重要,何者爲次要,何者爲真理,何者爲半真理,何者爲錯誤,擇其尤善而於自己素性素習最近者以之從事。“足食足兵”是重要的,但是“民無信不立”,信義的重要還要超出足食足兵。換言之,心理建設往往較物質建設尤爲重要。若是我們要辦一個工廠或一個公司,我們計劃不能着眼小者而遺其大者。中國社會上常有一種傳說,以爲中國政界非常腐敗,凡做官的沒有不貪污,因之父戒其子師戒其門弟子,以不入政界爲高尚。我國貪官污吏確是不少,但是也有不少很廉潔而能幹的政界人物,所以說政界是貪污的淵藪是半真理而非真理。目前交通機關認爲最頭痛的是汽車伕之管理,以爲汽車伕專事走私賭博並嗜酒與鴉片,且時予主管機關要挾。實際上在目前各機關之司機,環境既極惡劣,起居無定,睡眠不足,故欲汽車伕行爲之改良,必先改善汽車伕之環境,實際汽車伕之大部亦皆忠誠良好之國民。回溯在“一·二人”滬戰時,曾有汽車伕將日本軍火連人帶車開入黃浦江之壯舉。貪官污吏之養成,亦是環境爲之。近有自安南來者,謂法國稅關官吏無一不受苞苜,上海之敵國稅收官員亦然。抗戰以前,上海公共租界電車上之售票人,大多數均公然作弊,而且要求乘車者與之通同作弊。其理由是售票人所佔之便宜,得諸外國人所開之公司,而非得諸乘電車者。實際電車公司以貿利爲目的,如售票人舞弊而公司不賺錢時,勢不得不增加票價以爲補償,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貪官污吏之心理正與上海電車賣票者相同,以爲侵蝕公款並非吸取民脂民膏。近來教育部爲救濟淪陷區域青年起見,在各國立大學設有貸金制度,使無家可歸接濟斷絕之學生,仍得繼續求學,立意本甚善。但苟不嚴密執行,易滋流弊。有家本小康,其父母不願子女求貸金,而子女要求貸金者;亦有學生本人本可自給不願求貸金,而其同學爲之冒名代求者。凡此皆無非欲佔公家之一份便宜,但即此一念,若不防微杜漸,任其推而廣之,即足以養成無數之貪官污吏。

所以吾人一入社會,便當立定主意,假想一個吾人理想中之模範人物,照樣做去。諸葛武侯所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敗利鈍,非所逆睹”。這幾句話,每個青年應爲圭臬。像諸葛武侯這樣六出祁山,有志未竟;孫中山先生去世之日,軍權政權均尚握於北洋軍閥之手。諸葛武侯和中山先生,在事業上言,可稱爲失敗,而其精神,可歷千百年而愈益光明。古今中外之科學家、文學家以及政治家,往往爲主義奮鬥,終其身貧無立錐之地,甚至囚虜屠戮,毫不反悔,雖一時身敗名裂,而不久其主義卒能大行於世。所以吾人決不能以一時之榮辱,而更變吾人的主張。歷史上在宜山亦出了不少人物,外省人來官斯土者,亦不下數百人,但如今統眠沒無聞,只剩了黃山谷尚有祠堂和衣冠冢,可稱俎豆千秋,這不但是因爲他的詩文可以傳諸不朽,而[且]是因爲他的氣節,經老死放逐而仍能堅苦卓絕的緣故。總之所貴乎大學畢業生者,在乎其能有獨立的人生觀,能應用自己的思想,以解決對付一切問題,決不會盲從,或是人云亦云。陽明先生說道:“夫學貴得之心,求之於心而非也。雖其言之出於孔子,不敢以爲是也,而況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於心而是也,雖其言之出於庸常,不敢以爲非也,而況其出於孔子者乎。”(與《羅整庵少宰書》)又道:“昔之君子蓋有舉世非之而不顧,千百世非之而不顧者,亦求其是而已矣。豈以一時之譭譽,而動其心哉。”(與《陸靜元書》)浙大之前身爲求是書院,希望諸位離校以後,莫忘了母校“求是”的精神。

北京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講話 篇19

位嘉賓,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幾年前,同學們躊躇滿志、帶着忐忑和喜悅來到這裏。今天,你們將懷着夢想和期待離開燕園,步入激動人心和充滿挑戰的未來。作爲校長,我要向同學們表示祝賀,也希望借這個機會,向爲你們的成長辛勤付出的老師、員工和家長們,送上最美好的祝福和敬意!

今年的畢業致辭,我想和大家談一個稍微嚴肅一點的話題:網絡時代,更需要理性。

大家可能已經注意到了,就在你們將要畢業的這段時間,世界發生了不少事情。一向嚴謹持重甚至有點保守的英國人,通過公投,決定脫離歐盟;備受矚目的美國總統大選,一反常態,沒有了關於社會價值和社會問題的理性探討,陷入了譁衆取寵和相互指責;還有,在里約奧運會的前夕,巴西的總統遭到彈劾,拉美和中東的一些國家動盪不安,以種族和宗教爲藉口的戰爭和衝突不斷,極端主義蔓延,難民潮、恐怖主義讓所有善良的人都不能“隔岸觀火”了。一些悲觀的學者甚至認爲,也許我們這代人,將會目睹“羅馬帝國崩潰”一樣的動盪歷史。二戰結束70年、冷戰結束20多年之後,世界好像又轉入了某種“新常態”。

世界上發生的這些事情與我們並不遙遠。我們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也是這個時代的一部分。我們所有人的生活,甚至未來的人生軌跡,都可能因此而改變。世界所發生的這些事情,當然有其深刻社會根源。但大家是否想過,網絡和人們社交方式的變化,也爲這些事情的發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大家知道,信息和網絡技術爲知識的獲取和傳播創造出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人們可以從網上方便地學習和獲取任何知識,也可以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思想。網絡技術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和社交方式,人們可以即時地與成百上千的人交換信息,這些無疑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進步。但是,大家是否發現,伴隨而來的還有一些其他社會效應。大量的魚龍混雜、真假難辨的信息,侵佔了人們的靜心與沉思,也阻礙了令人感動的眼神與關切。在虛擬的社區裏,人們的獵奇心態被放大,善良,因爲習以爲常而不受關注,而那些超乎常理的奇聞逸事、聳人聽聞的傳言被廣爲傳播。缺少了當面的觀點交鋒和理性思考,膚淺的、迎合的、偏激的甚至粗魯的觀點大行其道。這些在傳統的社交體系中,也許算不了什麼,但在網絡時代,信息的傳播更加扁平化了,你在微信朋友圈中的一個不經意的轉發,也許會像蝴蝶翅膀,在遠方煽起一場颶風。網絡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加任性了!

同學們,一百年前,蔡元培先生來北大擔任校長時,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幷包”的主張,打破了當時北大的陳腐風氣,奠定了現代中國大學的思想基礎。蔡元培校長當時還對學生提出三點要求: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礪德行,三曰敬愛師長。一百年來,他的這些主張一直爲我們所堅守,滋養了一代又一代北大人,也形成了北大“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優良傳統。在信息高度發達的今天,這些思想更顯得彌足珍貴。

在信息時代,大學已經不再能夠壟斷知識了,但大學所代表的人類理性思維,卻變得更加重要,更加不可或缺!大學幫助學生學習和了解人類文明的精髓,培養跨文化、跨文明的思維能力與交流能力,使他們具有寬廣的視野和正確的歷史觀;大學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使他們明辨是非、堅持真理,而不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大學應當使學生牢固樹立核心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讓學生們懂得,簡單的拿來主義並不能解決中國的問題,民粹和狹隘民族主義也不行,我們要探索出一條中國自己的道路。

同學們,你們在北大、在燕園度過了最美好的幾年時光。這幾年,你們付出了,也收穫了。從燕園眺望世界,我們不止一次地問自己:這個世界會更好嗎?今天,當你們將要從燕園走向世界的時候,請一定要告訴自己,北大人的一生都是努力使這個世界朝着好的、向上的、光明的方向發展。

在這分別的時刻,我希望伴隨你們的不僅有專業知識和生存能力,還有經過激烈思想碰撞所形成的堅定信念和價值觀;不僅有真誠的同學情誼,還有北大人的家國情懷;不僅有對燕園生活的美好記憶,還有守正、奉獻、超越和“敢爲天下先”的使命感。我相信,你們在北大收穫的一切,都將激勵你們,始終站在時代的最前沿,去弘揚正氣,去堅守正道,去不斷創新,去引領未來。

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一個充滿機遇、孕育夢想的時代,一個瞬息萬變、荊棘叢生的時代。我們都是被歷史所塑造的,但我們也正在和將要創造歷史。勇敢地融入時代,是每個北大人最好的選擇。

北大精神將生生不息,與你們同在!

謝謝大家!

北京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講話 篇20

大學就像校門口的公交車,坐上車,去了又回,那是又開始了一個學期;坐上車,去了不回,就畢業了。時光飛逝,歲月如歌,轉眼又到了畢業的時節。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畢業了,曾經那些不在意的人和事,現在想來多麼珍貴。在嘉園的幾年,你一定會記得在映日荷花旁邊早讀英語;一定會記得在 “搶手”的圖書館艱難搶佔座位;一定記得和一幫球友在運動場上揮灑青春的汗水;一定會記得和同學或者情侶一起去爬那美麗的象山;一定會記得由於晚上通宵上網砍“怪獸”,第二天逃課了,明天開始你再也不用逃課了,因爲沒有課上了,你畢業了。

什麼是母校?就是那個你一天罵他八遍卻不許別人罵的地方。在母校讀書的時候,你肯定埋怨過母校飯堂的飯菜難吃;你肯定埋怨過居住的宿舍條件太差,冬寒夏熱;你肯定埋怨過學校管理不人性化,大學生了還被抓來做早操、早讀;你肯定埋怨過輔導員太嚴厲,不過只是逃課了,就給抓到輔導員辦公室裏面談理想、談人生。母校是什麼?你剛來的時候巴不得早點走,可真當你要走的時候又急切的希望能多留一兩天,哪怕是天天6:30起來做早操也想繼續留下了。

20xx年,當你經過了黑色六月的大學聯考後,來到了嘉園,心中是考上了大學的喜悅還是沒有考上重點大學的傷感?記得軍訓的時候,在烈日下面整齊的喊着口號,逐漸的融入了班集體,看着教官們在世紀廣場的英姿颯爽的表演,都忍不住歡呼鼓掌。剛剛來到嘉園,記得覺得什麼都是那麼新鮮,有那麼多的團學組織和社團都在搶“生意”,突然發現原來哥(姐)也是一個人才,深受社團的歡迎,於是見到社團招新就報名,見到團學組織招幹就上去PK,什麼都是那麼的有激情。剛來嘉園,當發現自己愛慕的校花(院花)給師兄先下手追走後,同宿舍的男生都異口同聲說了一句吃不到葡萄的心理話:“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了!”在這裏,留下了你和她(他)從相遇、相識、表白到花前月下的美好記憶,在那象山、荷花池、煥昌園可能都留下你們這對情侶的足跡。還記得第一個學期剛過,班裏不少同學“掛科”了,而自己光榮的全部考試都通過了,還光榮的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獎學金;還記得第一次參加新生杯籃球場、校運會、足球比賽、唱歌大賽……青春就是要輕舞飛揚,就是要年少猖狂,就是要淋漓盡致;還記得每次考那該死的四級英語,讓你感嘆人生最大的悲劇莫過於四級英語考了424分。轉眼就是到了大四了,你已是嘉園的大師兄、大師姐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也成爲小師弟、小師妹們口中的傳說。在享受完“考試不掛科、感情有着落”的悠閒大學生活後,是否讓你在激烈的求職過程中倍感艱辛?是否也在感嘆自己爲什麼不是官二代、富二代,爲什麼我爸不是李剛?也許更多的同學,早已經充分準備,信心滿滿,過關斬將順利簽約就業,正在爲以後遠大的奮鬥目標積極籌劃。今天,幾個人用同樣的鑰匙,打開同一扇門。幾個人用同樣的目光,跟空蕩的寢室說再見,我們一起畢業了。

畢業後,作爲80末代的你們,可能要面對更多艱難。當你們讀國小的時候,讀大學不用錢;當你們讀大學的時候,讀國小不用錢。你們還沒能工作的時候,工作是分配的;你們可以工作的時候,撞得頭破血流才勉強找份餓不死人的工作。當你們不能掙錢的時候,房子是分配的;當你們能掙錢的時候,卻發現房子連買房的首期都付不起!畢業後,也許你將成爲蟻族、成爲蝸居族、成爲北漂族,但是千萬不能成爲“啃老族”。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青春是你們最大的本錢,你們贏得起,輸的起,有什麼可怕的!

嘉園將永遠是你們心靈的港灣,力量的源泉。不說再見,我們後會有期。把記憶都留在心裏最深處,等待我們的還有更長,更值得挑戰的路程!加油吧,長大的學子們,相信你們都是好樣的!在這個最後離別的時刻,讓我們共同唱起嘉應學院校歌——《遠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