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困生課題開題報告(精選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3W

學困生課題開題報告 篇1

一、課題的現實背景及意義

學困生課題開題報告(精選3篇)

隨着新課程的不斷深入,對學生學習知識的要求、能力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學生對學習態度消極,興趣淡薄,信心缺乏,導致了"學困生"的產生。但是,"學困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具有相對性、暫時性、可變性。"學困生"面對學習問題,當現有知識的水平與問題解決所需要的水平距離比較大,在一定時間內不能解決,需要他人的幫助而解決,在問題解決之後,"學困生"解決問題的水平也會相應地提高。面對這種情況,國小教師在教學中採取行之有效的策略,轉化已有的"學困生",使"學困生"和普通生公平地學習,這對於推進學校的素質教育,提高數學學科教育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關於"學困生",國內外有很多相關研究。

國外最早研究"學困生"這一問題的專家是摩根,他是英國的一位眼科醫生,源於他在工作中發現了"詞盲現象";贊科夫從情感、意志等特點分析差等生,佈德威克、韋納等人研究"學困生"的失敗歸因特徵;羅傑斯的人本主義理論認爲,"學困生"的實質是學習個體自信心缺乏與自我概念的消極,布魯姆信爲"學困生"學業成績差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教師不正確的學生觀及不恰當的教學方法造成的等等。

在國內,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後開始重視對"學困生"的研究,真正引起重視是在1978年以後。戴湘華,吳祥幀,王鐵軍,徐仁德等人對差生的心理特點進行了較爲詳細的經驗型或分析型研究。鍾啓泉從國外差生研究的理論與實踐成果爲依據,從原因診斷的角度、治療的角度、教學論和性格學分析的角度以及預防教育的角度,綜合地考察差生問題,揭示現代差生概念的內涵,並提出相應的教學方略。

近年來,我國在"學困生"領域的研究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研究的重點已從探討學習困難兒童的特點及原因,轉變到如何通過教育干預切實改善他們落後的學習狀況,以便大面積提高我國義務教育質量上來,同時也在更加深入地探討如何指導幫助學習困難兒童成功地邁入社會。爲此,我國教育工作者從家庭教育、教育教學、學科教育、認知心理學等多領域入手,做了大量的干預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迄今爲止在各級、各類書刊上發表的文章大約有千餘篇。前人的這些研究,爲我們課題的開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基礎。

三、本課題研究在我校開展的必要性

我校是一所農村學校,因地少人多,不少的青壯年勞力外出打工,有了不少的留守學生,近年來又因車禍造成不少的孤兒和單親家庭,還有部分學生爲外地搬遷學生,一家有三到四名學生,他們中相當部分學生學習基礎差,適應能力不強,學業水平差異性大。如學校不加以重視,不僅會影響鴉鵲嶺教育的整體水平,也將制約鴉鵲嶺經濟、社會、教育的協調和諧發展。因此,如何結合我校國小教學實際,更好地有效發揮我校的教育、教學功能,整合學校教育科研的成果,協調學校、家庭、社會等方面的教育觀念以形成教育合力,探尋學困生的成因,採取切實有效的轉化策略,以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位學生都能有所進步與發展,是我校深化教育改革、求得更大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一個不容迴避又十分具有現實意義的重要課題。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教育學理論:教育活動是有目的的活動,這種活動的最高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社會所需要的成員,使人得到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從個性養成開始,要爲學生提供充分實踐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進入一個自主的、積極的、充滿創造性的學習過程。充分調動包括"學困生"在內的每一個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讓他們都得到健康的發展。

2、多元智能理論:多元智理論認爲人的智能具有多元性,某一智能的高度發展,是對人的才智的一種發現和提升,而對於自身不太發達的某一智能,可以通過後天的開發使其得到發展。

3、心理學觀點:認識過程是指人們獲得知識的過程,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過程。在"需要、誘因與動機"的關係中,需要是人對某種客觀要求的反映,這種要求可以來自有機體的內部(內環境),也可以來自個體周圍的環境;動機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誘因是與需要相聯繫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機體的活動,並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滿足。這表明教師在課堂上調動"學困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得到知識和能力的提高是可行的。

4、哲學觀點:"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依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積極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讓他們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提高他們在課堂上的學習收益。這一點與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教學觀念是相融與統一的。

5、現代課堂教學理論:現代課堂教學是以現代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論爲指導的,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作爲現代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爲根本目的,以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教學過程各要素的及其優化組合爲特徵的教學實踐活動。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

A、學困生的成因分析

所謂"學困生"是指在一個班級中由於教師的偏見或由於家庭及學生自身等原因造成的、被其他學生所輕視的學生個體或羣體。他們表現爲態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學習方法欠妥、學習被動、學習習慣較差,在正常的教學要求下,對數學學習感到困難,對完成學習數學任務有一定的困難(以下簡稱"學困生")。他們上課無精打采,厭倦作業,害怕考試,更缺乏獨立思考和鑽研的精神和能力,學習成績越來越差。是什麼造成"學困生"產生的呢? (一)學生方面原因:

1、基礎差或接受能力差。造成他們聽不懂、學不會而成績差。

2、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上進心。大多數學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課不願聽講,甚至違反紀律,不能獨立完成作業,照抄作業,平時貪玩,經不起誘惑,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自卑心理嚴重,缺乏自信心。考試屢考屢敗,長期處於班級的"底層",內心深處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學習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導致對學好數學缺乏自信心。

4、學習方法策略運用不當。學困生往往是課上聽課,課後完成作業了事,沒有形成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習慣。遇到探索性問題時,經常不知所措,分析綜合的能力較差。

5、自覺性和自制力差。難以約束自己的行爲和克服自己的習慣,課堂學習效率很低。

6、習慣差。通常學困生上課只能堅持幾分鐘或十多分鐘,就自覺或不自覺的不聽課,作業不是先完成再玩,而是玩夠了再做作業,作業做不了就抄或不做,教師批評多了也就習慣了。

(二)教師方面原因:

1、教師疏於感情投入,忽視學生感情需要,使學生個人情感方面出現障礙,自我感覺學習常常失敗,有強烈的挫折感,所以不願學習,在心理上對學習產生懼怕、迴避。

2、強大的學習壓力讓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感覺學習枯燥無味,學習無目的,不主動,只關心作業完成與否,而不關心學習效果如何。

3、把對老師的好惡遷移到學科學習上,一上該老師的課就從心理上牴觸,討厭學習,導致嚴重偏科。

4、教師有形或無形的歧視。有些教師遇到學生出現問題時不善於正面引導,而是採用諷刺挖苦等方式處理。不大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有時會有意無意地傷害到他們的自尊。

(三)家庭方面原因:

1、家長教育方法不當,包括對孩子無原則地溺愛;或者只顧自己的生活而忽視對孩子的管教。在這樣的家庭中成長的國小生,有的由於從小溺愛到大、任由發展,小時寵愛、長大不服管教,粗暴教育如棍棒教育下造成的逆反性格,或出於對父母的不滿而故意以學習成績差來報復父母;有的則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壓力,以致影響他們專心致志地學習等。

2、家庭變故因素,單親、父母離異、父母雙亡、隔代撫養等致使學生學習中斷及心靈可能遭受重創,使學生出現心理偏差,造成學生的突然學習困難.

3、父母管教方式不一致。如一方溺愛,一方嚴厲;或對待孩子的許多具體問題上父母雙方意見不一致。發生這種情況有時會使孩子感到無所適從,有時又使他們有機可乘。這種矛盾的家庭、矛盾的管教,會使孩子產生矛盾的心理,以致影響到他們的學習成績。

"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國小生"學困生"的數量隨着年級的升高會不斷增加,因此,有效轉化數學"學困生",已成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之一。

1、建立"學困生"檔案,給學困生分類,針對不同成因分別與各學生交流,分析各人需要注意和需要解決的問題。

2、.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學生如果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就會形成較強地求知慾,就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途徑很多,如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並讓其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創設適度的學習競賽環境;發揮趣味教學的激趣作用;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藝術水平等。

3、幫助學困生樹立自信。學困生普遍存在壓抑感,深感前途渺茫,具有厭學情緒。教師應該主動地關愛他們,多站在他們的立場考慮問題,利用課堂,多給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做到優先交流、優先批改、優先表揚,同時幫助他們尋找失敗的原因,消除恐懼心理,遠離學困。

4、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凡是學困生幾乎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於學生的不良習慣,一定要嚴格訓練,言必行,行必果。從日常的點滴小節做起,根除危害兒童成長的不良習慣,培養學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質。

5、教師要關心、熱愛、尊重學困生。對於學困生,教師不僅要關注學困生的學習、生活,還要關注學困生的心理。學困生和其他學生一樣,有特長和閃光點,教師要捕捉學困生的光閃點,給予肯定和表揚,使其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

6、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心理學表明,人的情感與認識過程是相互聯繫的,任何認識過程都伴隨着情感活動。學生對某一學科的學習興趣是與學習情感密不可分的。他們往往不是認爲某學科重要而去學好它,而常常是因爲不喜歡某任課教師而放棄該科的學習,因此,和諧的師生關係是促進學習的重要因素。教師要對學困生熱情輔導、真誠幫助,從精神上多鼓勵、學法上多指導,多方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和諧的師生關係一旦建立起來了,學生就會願意學習,他們的學習能力也會逐漸得到提高。

7、建立新的評價體系,對學困生進行鼓勵性評價,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的:"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避免用一把尺子衡量,只從分數高低對所有學生進行分等。對學困生,應按他們的實際,進行激勵性評價,使評價有利於他們的發展進步,有利於發展學困生的某些長處。

8、加強學法指導,使他們會學。有些學困生雖然學習也有積極性,但成績卻總是上不去。主要原因就是他們缺乏學習策略,不會調控自己的認知過程與方法。因此,對這樣的學困生應儘可能讓他們掌握較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技能,培養善於靈活應用各種方法的能力。

9、加強學困生的個別輔導。輔導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尤其是對於學困生的輔導,可以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解決他們在堂上存在的困難。使他們保質保量完成作業,爭取今天的內容今天過關,並另外做一些鞏固練習,彌補知識的缺陷。

10、開展'結對子'活動。爲了便於輔導學困生,可安排班上的優等生與學困生進行結隊子,這樣也可減輕老師的負擔。

11、教師上課要想到學困生,一是課堂提問教師要把較難較大較深的問題分解成較小較易較淺的問題,讓學困生也有回答的機會,而不是將他們放在角落裏無人問津。二是操作時要想到後進生,要鼓勵學困生積極參與,貴在參與,不準再將他們擱置起來,置之不理。三控制學困生課堂違紀的問題。

12、佈置作業時,要想到學困生,要讓學困生"吃小竈",一是從數量上照顧,只求準確度,不求數量多,他們的作業可減半,對特別學困生甚至可以用課堂筆記來替代作業的辦法;二是從難易程度上來照顧,學困生只需作基礎題,對難度大的題目可以不做。

13、家庭的配合是轉化學困生的外部條件。父母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影響是很明顯的,也是極爲重要的。教師可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議、家訪等多種形式與家長相互交流,溝通信息。

六、研究方式方法

本研究主要採用以下幾種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課題相關文獻、論文、論著,並請相關領導專家到校作理論專題講座,爲課題研究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2、調查法:運用調查表、個別訪談等學生了解學困生的形成原因,便於教師對症下藥進行轉化。

3、個案研究法:針對不同的學生個案,明確學困生產生的原因,形成針對的轉化策略。

4、觀察法:通過隨堂聽課、教學巡查等對學困生的課堂表現進行觀察,針對其特點進行轉化。

5.經驗總結法:定期總結課題研究過程中的體會和經驗,並尋求理論支撐,及時撰寫相關論文,不斷提高課題研究的理性價值,及時建立並完善對學困生成長及進步的評價體系,充分體現本課題研究的可操作性和指導性。本課題研究採取邊研究、邊實驗、邊總結的研究方式。

七、預期研究成果

1、課題《國小學困生課堂表現及對策研究》研究的實驗報告

2、課題《國小學困生課堂表現及對策研究》研究的相關過程資料

3、課題《國小學困生課堂表現及對策研究》研究的相關案例與反思

4、課題《國小學困生課堂表現及對策研究》研究的相關教案

5、課題《國小學困生課堂表現及對策研究》研究的相關論文

八、研究過程

(一)準備階段(20xx年5月-20xx年7月),完成課題研究方案的制訂、申報工作,進行理論資料的準備。調查分析,收集資料,起草開題報告及"實施方案"及實施執行計劃。對課題組教師進行理論培訓,做好課題研究的各項準備工作。

(二)研究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分爲選定試驗對象、試驗對象個體成因分析、學困生課堂教學的有效引導及課外延伸跟蹤指導。

(三)總結階段(20xx年2月-20xx年4月)對本課題研究的過程及資料進行系統分析,形成課題總結報告,並將各種材料整理彙編成冊,爲做好推廣工作和進一步研究奠定基礎。

九、課題研究內容任務分工及課題的經費籌措與管理

何錦華:負責課題研究的統一管理和指導。擬定課題實驗方案、開題報告及開題的準備活動安排等工作。具體負責"學困生課堂表現成因分析"子課題研究。

何勇:負責進行課題研究的相關理論指導。具體負責"學困生課堂教學有效引導"子課題研究。

劉家瓊:負責進行課題研究各階段的研究計劃與總結,具體負責"學困生課外延伸跟蹤指導"子課題研究。

陳志剛:負責進行課題研究的相關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具體負責"針對學困生課堂表現的心理輔導"子課題研究。

梅林國小同意提供足額的經費,保障各項研究工作的正常開展。

十、參考文獻

[1]張軍霞:《我是這樣轉化學困生的》,《國小數學參考》20xx年第9期

[2]鍾啓泉:《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3]鄭翔:《對數學學習困難學生的再認識》,《數學教育通訊》20xx.(6)。

[4]馬雲鵬:《國小數學教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5]《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年版

[6]張紅梅劉亞主編:《教師如何做好學困生轉優》,天津教育出版社

[7]盛大啓:《國小數學課堂教學實踐與研究》,江蘇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學困生課題開題報告 篇2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提出有待解決和重視的現實問題,論述本研究的價值或重要性)

良好的學習過程應是學生能夠自主地形成學習方向,產生一定的學習動機,具備良好的學習方法的一個過程。物理課堂教學長期重視知識與技能的傾向,使教師重視知識與能力的傳授,對學生自主形成學習目標的能力培養不足,教學目標逐步演變成教師爲學生設定方向,教學活動成爲完成教師既定目標的過程。學生在學習活動缺少了自我需求的驅動,學習動機被動形成,無法良好地支持後續內容的學習,從而導致對學習目標理解不透,重視了知識與能力本身,卻弱化,甚至阻斷了知識與能力與它所要解決的問題的聯繫,制約了學生應用知識與能力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所以,好的課堂教學導入可以引導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同學們自覺地從現象走向發問,從問題走向思考,激發學生求知慾,同時,也爲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確立了學習方向,使學生明確研究內容所要解決的問題,爲學生進一步理解教學內容,確立了清晰的生長點。發揮導入環節的教學功能,能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加高效,自主,思維活動的脈絡更加清晰,學習效果更加理想。

但是,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導入環節的研究,將課堂導入變成了程式化的過程,缺少了對課堂導入的教育教學功能的思考,使導入環節流於形式,不能在課堂的開端爲學生創造出良好的學習情境和心理鋪墊,喪失了激發學習動機的良好機會。而有些教師雖然重視課堂導入環節,但課堂導入環節的效率卻並不高,對導入環節的特點及其作用缺乏明確、合理的認識。所以,如何把握課堂導入的特點,怎樣有效的進行導入,合理發揮導入環節的作用,使它充分發揮在教學環節中的重要作用,是一個有必要進行研究的課題。

我們以“中學物理課堂導入研究”爲課題進行探索研究,試圖揭示此環節在教學過程的一般規律,使我們可以充分把握導入環節的教學功能。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關鍵詞界定清晰、準確,限定研究範圍,明確其含義,提示課題研究方向和角度)

“中學物理課堂導入研究”涉及到三個概念,第一個“中學”;第二個“物理課堂”;第三個“導入”。第一個概念反映了研究的時間範圍,因本課題小組成員是針對國中生進行物理教學,所以,從時間範圍來講,本課題只限於國中階段所涉及的問題。第二個概念明確界定了研究的知識範圍,即針對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教與學活動;第三個概念明確了研究對象。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環節,本課題對這個環節開展研究工作。

本課題主要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課堂導入環節應具備哪些基本特徵;第二,課堂導入環節的設計方法與實踐活動。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研究的主體部分,重點回答解決什麼問題?如何解決?要求階段劃分合理,任務明確,舉措得力,表述清晰,遵循教育規律,符合基本的教育科研規範)

本課題作爲西安市教科所基礎教育“規劃課題”XX年度的小課題,研究進程必須遵循《西安市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管理辦法》(試行)所規定的研究要求和實踐安排。

現將本課題研究步驟和舉措安排如下:

第一階段:XX年8月到9月初,課題選題準備階段。

組建課題研究團隊,針對選題提出申請。本次小課題研究的內容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環節,我們認爲,這個環節對學生的課堂學習具有一定的引領作用,其作用不能忽視,但實際教學中,還存在對這個環節不重視、設計不全面、實施不高效的問題。所以,在小組成員的共同商議後,決定選擇了本研究課題,並且由負責人填寫《西安市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立項申請·評審表》,報送相關部門申請立項。

第二階段:XX年9月1日到9月20日課題討論及課題開題階段。

課題組成員學習《西安市小課題管理辦法》(試行),認真學習小課題研究的有關文件、書籍,實踐經驗,在充分分析討論的基礎上,明確本課題研究的重點和計劃。及時開通博客,請求專家指導。九月十日前,撰寫並完成開題報告,進行網上開題。

第三階段;XX年9月20日到XX年1月研究階段。

結合開題報告,制定子任務,確定各子任務研究方法,制定計劃,組織課題組成員,進行分工,明確任務及目標。本課題的研究要突出導入的理論基礎及設計實踐活動,需要有一定的理念支持,所以,加強學習,積極提煉對本課題的研究十分重要。根據實際情況,本次研究階段分爲三個時期,現具體安排如下:

前期(XX年9月20日——XX年11月)主要任務是對中學物理課堂導入的理論及實踐進行調查。

(1)課題組成員理論學習,通過查閱資料、問卷調查,網上交流等形式,分析中學物理課堂導入的教育學理論基礎及現狀,對課題背景深入瞭解,收集相關信息;

(2)對課堂導入的特點進行分析,總結、分析出高效、科學的導入環節應具備哪些特點。分析現有實踐活動有哪些特點及不足。對課堂導入模式進行分類。對恰當的課型進行初步的課堂導入設計,並在博客中分享,對各方案進行分析,進一步完善。

中期(XX年11月——XX年1月)主要任務是對中學物理課堂導入的設計思想進行實踐,分析可能出現的新問題,對實效性進行研究。

(1)收集相關實例,對導入設計思路進行總結,歸納,評價。

(2)對實踐效果進行調查,進一步改進方案,對課堂導入模式進行進步歸納,形成不同課型的一般導入模式進行研究,並以文本形式總結。

後期(XX年1月——XX年5月1日)主要進行課題研究的總結、反思、資料整理,爲結題進行準備。

第四階段:XX年5月1日到XX年5月30日結題階段

按要求整理檔案,完成後期工作。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課題成果的主件爲結題報告,附件爲研究中產生的相關論文、隨筆、敘事、設計、課件、教具等等,這裏的預期主要是對附件的成果表述)

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包括:開題報告、調查報告、優秀論文、典型課堂導入設計和結題報告等。

學困生課題開題報告 篇3

一、題目要準確

題目就是文章的眼睛,要明亮而有神,是論文研究內容的高度概括,是整篇論文的研討中心,題目就是告訴別人你要幹什麼或解決什麼問題。因此,論文題目要注意以下幾方面:題目應當精練並完整表達文章的本意,但切忌簡單的羅列現象或者陳述事實;文章題目不宜使用公文式的標題;文章題目要體現研究的側重點,要呈現研究對象以及要解決的問題(也就是研究的對象和研究內容一定要在題目呈現);論文題目要新穎、簡潔,字數最好不超過20個字,如果確因研究需要,就採用主副標題;

二、框架要完整

開題報告框架主體部分包含的內容主要有:

1.選題緣由

2.文獻綜述

3.研究的理論基礎

4.研究的主要內容

5.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6.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7.研究的步驟

8.論文提綱

三、主體要完美

(一)選題緣由

選題緣由就是要說清楚我們爲什麼選這項研究。首先,要闡明我們的研究人員的整體素質以及綜合考察研究人員在這個領域的合作研究更切實一些;第二,選題對我們今後的工作和學習以及後續研究具有哪些代表性、典型性、新穎性;第三,該選題的時代背景和實現背景的意義如何;

(二)文獻綜述

在論文的寫作過程中,文獻是我們文章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支撐,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具有一定的價值。我們的文獻綜述很容易犯兩方面的錯誤,一是隻是高度的加以概括和總結,三言兩語就結束了;二是把所有的文章和書本都一一羅列上去。文獻綜述的目的在於幫助我們理清思路,看前人是如何研究的,已有哪些方面的研究成果;文獻綜述是我們現有研究的依據。對於文獻綜述的梳理我們不能馬虎或潦草的完成,文獻資料查詢一定要結合論文的關鍵詞,對大量文獻資料進行觀點提煉,並在歸納總結中思考自己研究的亮點。

(三)概念界定

概念界定就是要對論文的關鍵詞下操作性定義,借鑑前人已有的經驗和經歷在自己的研究領域提出自己的新觀點,尤其是要解釋清楚自己本研究中的相關概念的實際含義。如教學就研究論文當中就必須明確是學科教學、課堂教學、單純的指教師對學生的教、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等等,我們就必須根據論文內容的需要界定清楚。

(四)研究的理論基礎

研究的理論基礎要基於自己的研究內容進行選擇,我們常常所說的理論基礎有哲學、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各類學科的權威性的一些教育教學觀點和理論。

研究對象:根據自己的選題,確定研究對象,首先,一定要介紹清楚你的研究對象來源於哪些地區;其次,這些研究對象你是如何選取的;第三,你的研究對象主要是哪個年齡段,哪個學歷層次等等;第四,你的研究對象一共有多少人,男女各多少人等,也可根據研究的需要對研究對象分類。

四、內容要要點化,注意術語的選用。

研究內容一般是2~3點,當然也可以更多,但是如果只是一點是絕對不夠的。在研究內容中,首先提一下自己的研究內容,然後對自己的研究內容進行一些簡單的解釋。這一部分一般有半頁到一頁基本也就夠了(自己的觀點,僅供參考)。研究內容是要和將來的畢業設計結合起來的。所以在決定研究內容的時候要注意工作量和涉及的內容。首先工作量一定要夠,其次是涉及的面不能太散亂。因爲在後面的研究生畢業論文中,自己的研究內容也就兩章,所以要把自己的工作做的相對集中一些,這樣更有利於將來寫畢業論文。在寫研究內容時的術語。一般可以選擇的有:改進…的方法,提出…的方法。切忌寫:實現…的方法,研究…的方法;在寫自己的研究內容的時候,一定是要可行的,有科學依據的,切忌自己憑空想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