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寫文獻綜述

來源:瑞文範文網 4.54K

文獻綜述是對某一方面的專題蒐集大量情報資料後經綜合分析而寫成的一種學術論文,它是科學文獻的一種。文獻綜述是反映當前某一領域中某分支學科或重要專題的最新進展、學術見解和建議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關問題的新動態、新趨勢、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術等等。

怎麼寫文獻綜述

通過寫作文獻綜述,至少從以下幾方面受益:

①通過蒐集文獻資料過程,可進一步熟悉專業文獻的查找方法和資料的積累方法;在查找的過程中同時也擴大了知識面;

②查找文獻資料、寫文獻綜述是科研選題及進行實踐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學習文獻綜述的撰寫也是爲今後科研活動打基礎的過程;

③通過綜述的寫作過程,能提高歸納、分析、綜合能力,有利於獨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④文獻綜述選題範圍廣,題目可大可小,可難可易,可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自由選題。

文獻綜述與“讀書報告”、“文獻複習”、“研究進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們都是從某一方面的專題研究論文或報告中歸納出來的。但是,文獻綜述既不象“讀書報告”、“文獻複習”那樣,單純把一級文獻客觀地歸納報告,也不象“研究進展”那樣只講科學進程,其特點是“綜”,“綜”是要求對文獻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歸納整理,使材料更精練明確、更有邏輯層次;“述”就是要求對綜合整理後的文獻進行比較專門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統的論述。

總之,文獻綜述是作者對某一方面問題的歷史背景、前人工作、爭論焦點、研究現狀和發展前景等內容進行評論的科學性論文。寫文獻綜述一般經過以下幾個階段:即選題,蒐集閱讀文獻資料、擬定提綱(包括歸納、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文獻綜述選題和蒐集閱讀文獻

撰寫文獻綜述通常出於某種需要,如爲某學術會議的專題、從事某項科研、爲某方面積累文獻資料等等,所以,文獻綜述的選題,作者一般是明確的,不象科研課題選題那麼困難。文獻綜述選題範圍廣,題目可大可小,大到一個領域、一個學科,小到一個小點、一個方法、一個理論,可根據自己的需要而定,初次撰寫文獻綜述,特別是實習同學所選題目宜小些,這樣查閱文獻的數量相對較小,撰寫時易於歸納整理,否則,題目選得過大,查閱文獻花費的時間太多,影響實習,而且歸納整理困難,最後寫出的綜述大題小作或是文不對題。

選定題目後,則要圍繞題目進行蒐集與文題有關的文獻。關於蒐集文獻的有關方法,前面的有關章節已經介紹,如看專著、年鑑法、瀏覽法、滾雪球法、檢索法等等,在此不再重複。蒐集文獻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檢索法。蒐集好與文題有關的參考文獻後,就要對這些參考文獻進行閱讀、歸納、整理,如何從這些文獻中選出具有代表性、科學性和可靠性大的單篇研究文獻十分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講,所閱讀和選擇的文獻的質量高低,直接影響文獻綜述的水平。

因此在閱讀文獻時,要寫好”讀書筆記”、”讀書心得”和做好”文獻摘錄卡片”。有自己的語言寫下閱讀時得到的啓示、體會和想法,將文獻的精髓摘錄下來,不僅爲撰寫綜述時提供有用的資料,而且對於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閱讀水平都有好處,特別是將文獻整理成文獻摘錄卡片,對撰寫綜述極爲有利。

二、文獻綜述格式與寫法

文獻綜述的格式與一般研究性論文的格式有所不同。這是因爲研究性的論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結果,特別是陽性結果,而文獻綜述要求向讀者介紹與主題有關的詳細資料、動態、進展、展望以及對以上方面的評述。因此文獻綜述的格式相對多樣,但總的來說,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題、總結和參考文獻。撰寫文獻綜述時可按這四部分擬寫提綱,在根據提綱進行撰寫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說明寫作的目的,介紹有關的概念及定義以及綜述的範圍,扼要說明有關主題的現狀或爭論焦點,使讀者對全文要敘述的問題有一個初步的輪廓。

主題部分,是綜述的主體,其寫法多樣,沒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順序綜述,也可按不同的問題進行綜述,還可按不同的觀點進行比較綜述,不管用那一種格式綜述,都要將所蒐集到的文獻資料歸納、整理及分析比較,闡明有關主題的歷史背景、現狀和發展方向,以及對這些問題的評述,主題部分應特別注意代表性強、具有科學性和創造性的文獻引用和評述。

總結部分,與研究性論文的小結有些類似,將全文主題進行扼要總結,對所綜述的主題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見解。

參考文獻,雖然放在文末,但卻是文獻綜述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爲它不僅表示對被引用文獻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獻的依據,而且爲讀者深入探討有關問題提供了文獻查找線索。因此,應認真對待。參考文獻的編排應條目清楚,查找方便,內容準確無誤。關於參考文獻的使用方法,錄著項目及格式與研究論文相同,不再重複。

三、文獻綜述注意事項

由於文獻綜述的特點,致使它的寫作既不同於”讀書筆記”"讀書報告”,也不同於一般的科研論文。因此,在撰寫文獻綜述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⒈蒐集文獻應儘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獻資料是寫好綜述的前提,否則,隨便蒐集一點資料就動手撰寫是不可能寫出好多綜述的,甚至寫出的文章根本不成爲綜述。

⒉注意引用文獻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在蒐集到的文獻中可能出現觀點雷同,有的文獻在可靠性及科學性方面存在着差異,因此在引用文獻時應注意選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較好的文獻。

⒊引用文獻要忠實文獻內容。由於文獻綜述有作者自己的評論分析,因此在撰寫時應分清作者的觀點和文獻的內容,不能篡改文獻的內容。

⒋參考文獻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論文可以將參考文獻省略,但文獻綜述絕對不能省略,而且應是文中引用過的,能反映主題全貌的並且是作者直接閱讀過的文獻資料。

總之,一篇好的文獻綜述,應有較完整的文獻資料,有評論分析,並能準確地反映主題內容。

下面是一篇文獻綜述範文:

文獻綜述範文

制度與經濟發展和增長理論綜述

摘要:

關鍵詞:(略)

制度與經濟發展的關係與制度的起源、制度變遷與創新、國家制度供給一起被稱爲是新制度經濟學的“四大支柱”,而且,在很大意義上,制度的起源、變遷與創新、供給與需求都與經濟發展和增長相關。從結論上說,有效率的制度促進經濟增長和發展;無效率的制度會抑制甚至阻礙經濟增長和發展。

一、經濟增長與發展理論回瞻

1.馬克思經濟增長理論中關於制度的論述

馬克思認爲,沒有抽象的生產,也沒有離開制度(馬克思的提法是生產關係,實質上就是制度)的生產力及其發展。生產力總是在一定生產關係中組織和運行的。先進的生產關係會促進生產力的發展,落後的生產關係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一個持續一定時間跨度的相對穩定的生產關係(制度框架)爲生產力提供了一個相應發展的制度“空間”,這對許多經濟學家研究制度與經濟增長和發展關係是一個極爲重要的啓示。

2.西方經濟增長理論主要流派的論述

(1)模型派

他們認爲:社會經濟的增長或發展是促進經濟增長的各種生產要素的組合、配置、疊加和質變的結果。他們將各種增長要素作爲自變量,把經濟增長(通常用國民生產總值、國民收入、人均收入等表示)作爲因變量,確定函數關係,建立各種經濟增長模型,解釋經濟現象。最著名的有哈羅德=多馬經濟增長模型,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即索洛=斯旺模型)以及卡爾多、羅賓遜、帕西內蒂等人倡導的劍橋經濟增長模型。這些經濟增長模型實質上只是說明了長期經濟增長與短期、中期經濟增長之間的關係,力求使得產出決定的總需求的增長要與生產產品的總生產能力匹配,逐漸強調了技術進步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忽視了制度因素的作用。

(2)結構派

他們認爲,經濟增長和發展既是一國經濟量(總量與均量)和能力的增長與擴張過程,也是一國經濟結構的轉換過程。主要有劉易斯等的“二元結構論”;納克斯的 “貧困循環論”;由“投資不可分性”而產生的羅丹的“大推進論”;錢納裏等人主張的“發展型式”理論;以及“兩缺口理論”,以及“平衡與不平衡增長”的理論等等。在這一流派中,已經隱含着制度這一因素和背景。其中,劉易斯的“二元結構”理論尤爲明顯。因此,有人甚至將劉易斯劃爲新制。

(3)階段派

代表人物是羅斯托,他將經濟發展劃分爲六個階段,即傳統社會階段、爲起飛準備條件階段、起飛階段、成熟階段、高額羣衆消費階段和追求生活質量階段。不難看出,制度背景的框架越來越明顯。

(4)因素派或起源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