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新公共管理興起

來源:瑞文範文網 2.94K

臨近畢業了,大家的論文寫好了嗎,下文是新公共管理興起,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談談新公共管理興起

一、新公共管理運動的興起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場聲勢浩大的行政改革浪潮在世界範圍內掀起。在西方,這場行政改革運動被看作一場“重塑政府”、“再造公共部門”的“新公共管理運動”。

這場20 世紀80年代後期和90 年代初期席捲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公共部門管理變革運動有諸多稱呼:“管理主義”、“新公共管理”、“以市場爲基礎的公共行政”、“後官僚制典範”或“企業型政府”。到90 年代後期,人們越來越傾向於使用“新公共管理”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類似的改革也發生在其他不同的國家。

二、新公共管理運動

(一)理論和現實根源

第一,“新公共管理運動”是被財政危機逼出來的。西方國家的領導人上臺前都要許願,以致公共服務、社會福利的投入越來越大,政府不堪重負。20世紀70年代出現石油危機,西方經濟不景氣。人們不情願繼續納“重稅”。一方面是“投入要大”,另方面是“徵稅困難”,矛盾促使他們不得不另闢蹊徑。

第二,“新公共管理運動”是西方國家在福利和稅收上的左右爲難,帶來社會政策上的左右搖擺,結果是失信於民。克林頓在國家績效評估委員會報告中公開承認:美國政府不僅面臨削減開支問題,而且還面臨信任赤字。就是這個“信任赤字”迫使西方政府開展“新公共管理運動”。

第三,“新公共管理運動”是被理論危機逼出來的。原有的科層制模式是與工業社會相適應的。現在已經後工業社會了,僵化刻板的傳統公共行政模式越來越不適應當代社會。而其賴以建立的兩大理論基礎——威爾遜和古德諾的“政治-行政二分論”和韋伯的科層理論早已無法解決政府所面對的日益嚴重的內部問題。管理理論到了非創新不可的地步了。

(二)理論意蘊及其前景

“新公共管理運動”本身需要全面、綜合的評價,現在還不到時候,但“新公共管理運動”的實踐,卻體現出與傳統公共行政模式中間的巨大差異。“新公共管理運動”的興起,特別是它業已表現出的新特徵及其發展趨勢,都明確地提醒世人:一個新管理模式在公共管理領域逐步形成。目前的改革實踐中,出於操作上的需要仍表現出政府繼續承擔運動主體的角色;另一方面來看,這場改革運動的發展趨勢,無疑是對近代以來的傳統公共行政模式進行全面檢討的含義。

歸根結底,“新公共管理運動”尚處在艱辛的探索之中,形成一種固定統一的模式需要一段時日,儘管“新公共管理運動”本身還遠非完美,還存在着不少批評和毋庸置疑的問題,但20世紀大多數國家普遍存在的傳統公共行政模式卻無疑已經是一去不復返了,“新公共管理運動”及其引發的公共管理模式的變革必將成爲一股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

(三)核心價值與思想

以經濟學和私營部門管理學爲理論基礎的新公共管理理論具有如下的核心價值與思想。

首先,人性假設是組織分析和行爲分析的起點,新公共管理採用經濟人的假設,導致對傳統約束規則、激勵規則的再思考和再評價。使得傳統上重視組織理性的官僚制規則轉向重視個體理性的市場規則。

其次,調整國家與社會、政府與市場之間的界限和關係模式。改變福利國家的過渡干預,還權於社會,讓市場發揮更大的作用。民營化是其主導方案,就是將公共服務的提供通過市場的方式進行,改變傳統上所有的公共產品都由政府直接提供的模式。

最後,政府內部的管理價值、原則、機制的重新審視,進行“重塑政府”。在政府的管理當中引入私人管理模式。一是“重理”觀念的引入,“重理”即“爲了顯著改善嚴格當代意義上的業績指標。二是政治與行政關係的調整,政治對行政官員具有很大的決定力量和影響力,公務員與政治家之間通過合同進行管理。

(四)操作規則與手段

新公共管理的操作規則與手段是多種多樣的。先從市場化操作來分析,首先將國有企業出售給私營部門:諸如政府產權規範化,出售國有單個企業或資產。另外是將公共活動轉包出並簽訂合同:如競爭機制引入公共服務的提供中去,以私人與私人的競爭、公共部門與私人部門的競爭、公共部門之間的競爭;將政府的壟斷地位打破,才能將公共服務的績效發揮及至;進行管理流程的再造,核心在於以結果和績效爲導向。

公共管理的操作規則與手段是多種多樣的,從西方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實踐中可以列舉出許多。這些操作規則以市場價值、私營企業管理價值作爲核心。

隨着時代的變遷和各種理論的發展,傳統的公共行政模式在理論和實踐的質疑聲中已經陷入了錯綜複雜的不利處境。廣大的人認識到,傳統的行政模式在現代公共服務及政策制定中已不能充分發揮作用,它在更多方面表現爲消極的控制形式。歷史的發展總是朝着事物的先進性方向,所以以經濟學和私營管理理論爲基礎的“新公共管理運動”已經逐步取代了舊的管理模式,在公共管理領域勢必引起新的革命。

上文是新公共管理興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