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祕密也是一種禮儀

來源:瑞文範文網 1.57W

個人總有一些純屬個人私事的東西,這些“隱私”往往不宜擴散,只能在自己與摯友之間“你知、我知”。這些隱私包括傷心的事,包括快樂的祕密,也包括生活的缺陷、個人的恩怨等等。

保守祕密也是一種禮儀

早從國小時代起,我們就開始在一定範圍內向別人保密了,就是對最親近的父母也不例外。但是我們心頭的祕密,卻可以向要好的同學朋友公開,只是,這有一個條件:“祕密”告訴了你,你就得爲我保密。不然,以後我就再也不會把祕密告訴你了。這種向朋友吐露又要求朋友保密的傾向,隨着年歲的增長,愈來愈強烈。

一些個人“隱私”,自己悶在心裏實在難耐,於是就會向知心好友傾吐出來,目的是爲了贏得朋友的同情、愛憐,讓其幫助自己出點子,想辦法。假如,當好友將他的苦衷告訴了我們,我們卻把這些“悄悄話”公諸於衆,那麼會引發什麼樣的後果呢?朋友傷心不說,可能還會引起意想不到的連鎖反應,引發系列風波,平白無故地製造出人爲矛盾。而自己的形象也蒙上一重陰影。

朋友把自己的“隱私”告訴了你,即使沒有叫你保密,也表明了他對你的極度信任。對此,你只有爲他分憂解愁的義務,而沒有把“隱私”張揚出去的權利。如果張揚出去,勢必會失去朋友的信任,以後人家就再也不敢和不願把自己的“隱私”告訴於你,而你也就成爲一個嚴重失德的人。

心理學家認爲,對於一個人來說,保守祕密的能力是他在社會中的健康發展的基礎。長期以來,心理學家們就認爲保守祕密的能力居於一個人心理健康發展的最中央位置。兒童在6到7歲時就學會不要提前泄露送給媽媽的禮物。研究者們還發現,保守祕密的本事能加強一個人的吸引力。

在職場中,對於同事,每一個人一定能區分開哪些同事保密能力強;而哪些人保密能力弱。但是,真實的內心環境告訴職場人:因爲長時間嚴守一個祕密而在精神上精疲力竭的人大有人在。

比如,有些職業就要求工作人員恪守祕密。他們努力壓抑自己不說出祕密,最後導致一種反彈效應,使得他們對心中祕密的顧慮竟然會沉沒自己正常的意識,被壓抑的想法甚至還會在一些人的夢境中重現。

心理學家通過實驗發現了一個羣體,他們將其稱爲“壓抑者”,這些人更能無視或者壓抑祕密,也就是更能嚴守祕密。職場中的守密者會有這樣的特點:很少生氣、很少爲金錢發愁或者被噩夢困擾。他們都自我感覺良好,不會爲一點小麻煩冒汗。

職場心理學家相信,這些人會用美好記憶自我干擾,封鎖腦海中令人沮喪的事情。經過一段時間的職場歷練,這些人習慣成自然,成爲了擅長保守祕密的人。

人們之間互相交往,是爲了交流情感、尋找幫助和增進友誼。人們結交朋友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使自己的心裏話能夠找到個可以傾訴並被理解的對象。但是,言而無信的人卻辜負了這種信任,他們當面答應“保守祕密”,背轉身來又向別的不相干的人和盤托出。像這樣的人,怎麼讓人與之交往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