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建軍節來歷

來源:瑞文範文網 2.93W

建軍節有什麼課來歷?對於我們來說意味着什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八一建軍節來歷,希望大家喜歡。

八一建軍節來歷
建軍節的來歷

1920xx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蔣介石、汪精衛先後在南京和武漢發動“清共”行動後,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了臨時政治局會議,決定利用共產黨掌握和影響下的國民革命軍在南昌舉行起義,並指派周恩來爲起義領導機關前敵委員會書記。

7月27日,周恩來在南昌召開了有朱德、劉伯承、惲代英、彭湃、葉挺、聶榮臻以及江西黨組織負責人蔘加的重要會議,成立了以劉伯承爲參謀團長,周恩來、葉挺、賀龍爲委員的參謀團,下設起義軍總指揮部,由賀龍任總指揮,葉挺任前敵總指揮。

8月1日凌晨2時,周恩來、朱德、賀龍、葉挺、劉伯承等指揮各路起義軍向駐守南昌的國民黨軍隊發動進攻,經過四個多小時的激戰,殲敵3000餘人,繳獲槍支5000餘支,子彈100萬餘發,大炮數門,佔領了南昌城。當天上午,在南昌舉行了國民黨中央委員、各省區特別市和海外各黨部代表聯席會議,通過了《中央委員宣言》,成立了由宋慶齡、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25人組成的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通過了《八一起義宣言》等文件,提出了“打倒帝國主義”、“打倒新舊軍閥”、“實行耕者有其田”等革命口號和政綱。同時對起義部隊進行了整編,仍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番號,以賀龍兼代總指揮。因敵以重兵進攻南昌,中共前委決定根據中共中央的預定計劃,起義部隊於8月3日至6日先後撤離南昌,揮師南下,取道臨川、宜黃、廣昌,直奔廣東潮汕地區。

起義部隊在江西瑞金、會昌打垮了國民黨反動軍隊的堵截,然後經過福建的長汀、上杭和廣東的大浦,於9月下旬佔領了潮州、汕頭,主力部隊經揭陽向湯坑西進。10月初,西進部隊和留守潮汕的部隊遭到優勢敵軍的圍攻,起義部隊大部分被打散,一部分突圍到了海陸豐,與當地的農民武裝會合;另一部分由朱德、陳毅率領經贛南、粵北轉入湘南,開展游擊戰爭。1920xx年1月在湘南地方黨組織和農民武裝的配合下,在宜章舉行了“年關起義”。由於遭到優勢敵軍的“協剿”,起義部隊和農民武裝撤出湘南,於同年4月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率領的部隊勝利會師,組成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後改稱工農紅軍第四軍。

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爲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1949年6月15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規定以“八一”兩字作爲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和軍徽的主要標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將此紀念日改稱爲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第一個建軍節

八一建軍節誕生於1933年,她的第一個節日慶祝活動,是在中央蘇區首府——江西瑞金舉行的。

1933年6月26日,中共蘇區中央局發出《關於“八一”國際反戰爭鬥爭日及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的決定》。決定指出:“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爲紀念1920xx年8月1日的南昌暴動,已確定‘八一’爲中國工農紅軍紀念的日子。”爾後,中央革命軍事委會員針對爲什麼確定“八一”爲建軍節作出這樣的解釋:“1920xx年8月1日發生了無產階級政黨——共產黨領導的南昌暴動,這一暴動是反帝的土地革命的開始,是英勇的工農紅軍的來源。中國工農紅軍在歷年的艱苦戰爭中,打破了帝國主義國民黨的歷次進攻,根本動搖了帝國主義國民黨在中國的統治,已成了革命高漲的基本槓桿之一,成了中國勞苦羣衆革命鬥爭的組織者,是徹底進行民族革命戰爭的主力。本委會爲紀念南昌暴動的勝利與紅軍的成立,特決定自1933年起每年8月1日爲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7月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作出《關於“八一”紀念運動的決議》:“批准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建議,規定以每年‘八一’爲中國工農紅軍紀念日。”

隨後,中共中央、中央政府、xx就如何搞好第一個建軍節作出了一系列決定。蘇區中央局宣傳部還特別統一擬定頒佈了16條宣傳標語和31條口號,出臺了《“八一”紀念宣傳大綱》。蘇區黨、政、軍領導紛紛作出動員,毛澤東專門撰寫了《新的形勢與新的任務》一文,發表在7月29日的《紅色中華》報上;博古作了以《戰鬥的紀念節,戰鬥的任務》爲題的多場專題演講;張聞天到機關、學校作了《“八一”與帝國主義戰爭危險》的專題報告。與此同時,蘇區各級政府組織羣衆開展了集會、遊行、晚會活動,紅軍各部的宣傳活動更爲熱烈。

1933年8月1日,第一個“八一”建軍節慶祝活動在瑞金城南舉行。傍晚,蘇區軍民打着火把,從四面八方朝這裏涌來,工農劇社組成的歡迎表演團站在入口處,邊舞邊唱。慶祝活動分閱兵式和分列式,爲防敵機轟炸,決定閱兵式在十七點到十九點半進行完。十七時,閱兵式開始,軍樂奏起,禮炮齊鳴,毛澤東、朱德、項英三位領導策馬而行,檢閱長達六百餘米的紅軍隊列,紅軍指戰員以注目禮相迎,歡呼聲、口號聲響徹雲霄。第二項是宣誓。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向新成立的紅軍工人師和少共國際師授軍旗,向兩個師發出奔赴前線英勇殺敵的戰鬥命令,工人師和少共國際師組成兩塊方陣,指戰員高舉拳頭進行宣誓。第三項是授旗授獎。中革軍委領導分別給各紅軍學校授校旗,給紅軍各團隊授戰旗,向功勳卓著的紅軍指揮員頒發紅星獎章。中央政府和各黨、羣團體代表致祝辭,分列式隨之開始。紅軍第二團第五團第三十七團第四十團等方隊在一面面戰旗引領下闊步通過檢閱臺,戰士們一面高呼着口號、一面向檢閱臺上的首長行注目禮。長長的受閱隊伍從檢閱臺前整整走了一個多小時。堅定的步伐踏破夜幕,踏碎塵土,踹動着這個令人難忘的夜晚,把“八一”兩個大字嵌入史冊

八一建軍節習俗

一:擁軍活動

八一主要是個機關部門和社會團體開展形式各樣的擁軍活動。

每年建軍節,部隊都組織盛大的紀念活動,慶祝自己的節日。各級政府,也組織隆重的軍民聯歡晚會或座誡會,邀請老紅軍、軍隊離退休幹部復員退伍軍人、革命傷殘軍人及烈軍屬代表參加。同時,還要組織擁軍優屬活動,宣傳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檢查優撫工作的落實情況。發現問題和困難及時給予解決。

二:墓祭奠英雄人物

在這一天,全軍將會舉辦各種活動來慶祝他們自己的活動。有的在部隊舉辦文藝演出,展示他們的才能;有的則到社區訪問孤寡老人,爲他們獻上一份親情般的溫暖;而有的則會到革命烈士陵園掃墓或者進行網上祭奠,以此來紀念那些爲革命、爲人民獻出寶貴生命的英雄人物。

進行網上祭奠,以此來紀念那些爲革命、爲人民獻出寶貴生命的英雄人物。

在八一建軍節這天的掃墓活動中,不像清明節時的嚴肅和莊重,他們一般會在碑墓前舉行一些紀念活動,與其說是表示對革命先輩悶得的崇敬與懷念,倒不如說是爲了紀念他們的功績和對當下幸福生活的珍惜。祭奠時的程序和清明節掃墓差不多,一般會有打掃、供奉水果佳餚,或植樹、獻花圈、致禱詞等,隨後有的軍人部隊還會去拜訪先烈們的家屬,從活着的人那裏聆聽教誨。與進行實地紀念不同的時,在科技發達的現今社會,他們還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網上祭奠,這也是未來掃墓祭奠活動的必然趨勢。

三:看望慰問老同志

走訪慰問軍隊離退休老同志老幹部,向他們致以節日的問候和良好的祝願。

爲他們送上節日的問候,對軍隊老同志們在革命戰爭年代所作出的貢獻以及長期以來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關心支持表示感謝,祝願他們健康長壽、晚年幸福、閤家歡樂。

四:爲貧困家庭獻愛心

在一些偏遠的地區或者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的地區,尤其在節日期間,訪貧問苦,切實把黨的溫暖送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同一片藍天下,確是不同的生活。有些環境惡劣,有的孩子連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更別提像大城市孩子們有豐富的課外生活和物質生活。孩子們有學上基本得到解決雖然政府以經按國家政策安排孩子們上學,但因爲客觀條件,還是有些孩子們不能上學。給他們送去送去了慰問金,給予貧困家庭最大的幫助,切實解決貧困家庭存在的實際困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