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九九重陽節的詩(精選1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84W

關於九九重陽節的詩 篇1

紫萸香慢·近重陽宋代:姚雲文

關於九九重陽節的詩(精選17篇)

近重陽偏多風雨,絕憐此日暄明。問秋香濃未,待攜客、出西城。正自羈懷多感,怕荒臺高處,更不勝情。向尊前,又憶漉酒插花人。只座上、已無老兵。

悽清,淺醉還醒,愁不肯,與詩評。記長楸走馬,雕弓笮柳,前事休評。紫萸一枝傳賜,夢誰到、漢家陵。盡烏紗便隨風去,要天知道,華髮如此星星,歌罷涕零。

譯文

偏偏是臨近重陽風雨越多,今日如此溫暖明麗特別叫人愛惜。試問秋花的芳香是否濃郁?我欲攜同朋友走出西城遊歷。我正自飄泊羈旅,滿懷着無限愁緒,就怕登上荒臺的高處,更是難以承受悲慼。面對着酒宴,又將濾酒、插花的友人回憶,只是座席上已沒有昔日的舊侶。

我感到悲楚悽清,微酒入腸淺醉又醒。積鬱的愁情,比詩篇抒寫的更加沉重。記得沿着楸樹茂盛的大道乘馬奔行,手持雕弓,施展百步穿楊的技能,這些往事休再論評。重陽節朝廷傳賜下一枝紫萸,有誰的夢魂曾到故國園陵?任憑着烏紗帽隨風吹去,要讓老天知道,斑白的華髮已如此叢生,我感慨長歌呵涕淚交進。

註釋

①漉酒:濾酒。

②笮(zuó):竹製盛箭器,引申爲射擊。

關於九九重陽節的詩 篇2

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宋代:陳師道

平林廣野騎臺荒,山寺鐘鳴報夕陽。

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

巾欹更覺霜侵鬢,語妙何妨石作腸。

落木無邊江不盡,此身此日更須忙。

①南山:戲馬臺在彭城縣南三裏,其地有山稱南山(見《太平寰宇記》)。

②騎臺:指戲馬臺。蕭子顯《齊書》:“宋武帝初爲宋公,在彭城,九日出項羽戲馬臺,至今相承,以爲舊準。”

③“寒花”句:李煜詩:“鬢從近日添新白,菊是去年依舊黃。”杜甫詩:“寒花只暫香。”

④石作腸:唐代皮日休《桃花賦序》:“宋廣平爲相,貞姿勁質。剛態毅狀,疑其鐵腸與石心,不解吐婉媚辭,然觀其文有《梅花賦》,清便富麗,得南朝徐庾體,殊不類其爲人。”(宋廣平,指唐玄宗宰相宋璟,封廣平郡公。)

關於九九重陽節的詩 篇3

大有·九日宋代:潘希白

戲馬臺前,採花籬下,問歲華、還是重九。恰歸來、南山翠色依舊。簾櫳昨夜聽風雨,都不似、登臨時候。一片宋玉情懷,十分衛郎清瘦。

紅萸佩、空對酒。砧杆動微寒,暗欺羅袖。秋已無多,早是敗荷衰柳。強整帽檐欹側,曾經向、天涯搔首。幾回憶,故國蓴鱸,霜前雁後。

譯文

古老的戲馬臺前,在竹籬下采菊釀酒,歲月流逝,我問今天是什麼時節,才知又是重九。我正好歸來,南山一片蒼翠依舊,昨夜在窗下聽着風雨交加,都不像登臨的時候。我像宋玉一樣因悲秋而愁苦,又像衛玠一般爲憂時而清瘦。

我佩戴了紅色的茱萸草,空對着美酒,砧杵驚動微寒,暗暗侵逼衣袖。秋天已沒有多少時候,早已是滿目的殘荷衰柳。我勉強整理一下傾斜的帽檐,向着遠方連連搔首。我多少次憶念起故鄉的風物。蓴菜和鱸魚的味道最美時,是在霜凍之前,鴻雁歸去之後。

註釋

①大有:周邦彥創調。

②採花籬下:用陶潛“採菊東籬下”詩意。

③宋玉情懷:即悲秋情懷,宋玉作《九辯》悲愁。

④衛郎清瘦:見前周邦彥《大酺》注。

⑤“帽檐”句:用孟嘉龍山落帽事。

⑥霜前雁後:杜甫詩:“故國霜前北雁來。

關於九九重陽節的詩 篇4

九日齊山登高

作者:杜牧年代:唐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譯文】: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剛剛南飛,

約朋友攜酒壺共登峯巒翠微。

塵世煩擾平生難逢開口一笑,

菊花盛開之時要插滿頭而歸。

只應縱情痛飲酬答重陽佳節,

不必懷憂登臨嘆恨落日餘暉。

人生短暫古往今來終歸如此,

何必像齊景公對着牛山流淚。

關於九九重陽節的詩 篇5

採桑子重陽

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秋登蘭山寄張五

北山白雲裏,隱者自怡悅。(面對北山嶺上白雲起伏霏霏,我這隱者自己能把歡欣品味。)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我試着登上高山是爲了遙望,心情早就隨着鴻雁遠去高飛。)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髮。(憂愁每每是薄暮引發的情緒,興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圍。)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在山上時時望見回村的人們,走過沙灘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遠看天邊的樹林活象是薺菜,俯視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彎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什麼時候你能載酒到這裏來,重陽佳節咱們開懷暢飲共醉。)

關於九九重陽節的詩 篇6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這首詩借菊花的遭遇,抒發自己惋惜之情。前兩句說重陽剛登高完畢,小重陽又再來飲酒賞菊。後兩句說菊花爲何這樣命苦,遇到兩次重陽,遭到兩次採摘。實際是借菊花聯想自己遭饞出京流放夜郎的不幸。意蘊深遠。

關於九九重陽節的詩 篇7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咸亨元年(670年)重陽節,客居西蜀的王勃與友人一起登玄武山遙望故鄉。時逢重陽佳節,又是客中送客,勾起了詩人濃郁的鄉愁,於是作了這首詩,抒發了思鄉之情。

關於九九重陽節的詩 篇8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

關於九九重陽節的詩 篇9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此詞作於1920xx年重陽節,爲當年陽曆10月11日。毛澤東在閩西征途中,欣逢重陽佳節,觸景生情,因成此詞。詩情畫意,最爲濃郁。它寫了濘秋的戰地風光,寫得那麼鮮明爽朗;它表現了對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現得那麼豪邁樂觀。天空海闊,氣度恢宏。使人讀過以後,毫無感到肅颯之氣,而會受到無限鼓舞。

關於九九重陽節的詩 篇10

題紅葉清流御溝,賞黃花人醉歌樓。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誰肯教白衣送酒。

重九,即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其時正當暮秋季節,天高氣爽,自然景物自有其獨特的佳處,然而又帶點衰瘋的氣象。古代文人於此時此景,每生悲涼之感。盧摯的這首小令,表現的基本上也就是這樣的思想感情。這是一首觸景生情的作品。景是清冷的秋景,情是淡淡的愁情;雖沒有特別的社會意義,但用詞鑄句,描摹景物,以及釀造情景交融的意境,都頗見藝術功力。

關於九九重陽節的詩 篇11

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今天是重陽節,我和家人一塊去登山!

買好東西,我們一行人就開始登山了。瞧,一馬當先的是大表哥,後面緊跟着姐姐和表妹,後面就是我和小表哥了。我和小表哥真是羞愧不已,自己的年齡、個子都比小表妹大、高,竟然爬山還追不上小表妹;但最讓我佩服的還是外公了,今天就是外公的70歲生日了,看他身上背一個大包,手上抱着小表弟,還時不時扶扶外婆,望着外公矯健的步伐,根本不像一位70歲的老人,在我的想像中就像一位年輕的小夥子。

一路上還有很多人叫賣飲料和食物,還看見了許多人挑着擔子往上爬,我心裏想,這些人挑着擔子,我們一點東西都不拿,兩腳都像灌了水一樣,很難走動了,他們挑着擔子,還一步一步的往上爬,他們當然就比我更累,但從他們一步一步的腳印裏我打心眼兒裏的敬佩他們。 在談笑中,我更加堅強了,於是下定決心:一定要爬上山頂。可能是我的決心打動了老天爺,我們不一會兒就爬上了山頂,站在山頂是向下望,清風徐徐吹來,這感覺真好。

今天真是很開心,真希望明年的重陽節早些到來,我們還要重陽節登山去!

關於九九重陽節的詩 篇12

金秋送爽,花果飄香。今天我們滿懷歡喜的心情迎來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九九“重陽節”

老年人是社會成員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前輩的經驗和智慧是我們**村的寶貴財富。憶往日,您們嘔心瀝血,用辛勤的汗水爲**村的發展譜寫了一曲曲、一首首悅耳動聽的人生的讚歌。看今朝,**村的發展,有您們不可磨滅的貢獻。今天您們雖然老了,但你們仍然發揮各自優勢,爲**村的發展建言獻策。在您們身上凝聚着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永遠是下一代學習的榜樣。

“最美莫過夕陽紅”。衷心地希望老年同志活到老、學到老,與時俱進,老有所爲。並祝願老年同志家庭幸福、身體健康、延年益壽,在祥和、和諧的氛圍中,幸福地安度晚年生活。

關於九九重陽節的詩 篇13

一年一度的老人節將在九月九日開始,早上,兒媳婦與兒子回家,老人們一天在牀上也不能下來,老人們仰天狂笑,那笑聲傳遍了整個小村莊。

趕來的客人必須盛上剛發過的小綿羊,剛打獵過的兔子。因爲我們這兒的老人特別多,連外鄉的人也來了,那人看見我們這種場面,表現出滿懷激情。

人們要在晌午,擺一個木頭路,讓人一定要記住,不能讓老人落地,否則那老人一定要在地上站一宿,不能上牀,並讓老人們看到那精彩無比的節目,地點喲啊樹木茂盛,廣闊無邊,不然天空會下雨。

每人一定要在家中穿上那大紅色的衣服,穿別的顏色會得到天空的報應,會天打五雷轟。因此我們這兒沒人穿別的衣服。而且必須帶有一種喜從天降和驚喜萬分的表情來到這兒。

下午,人們要在山上種下那麼二十棵樹,希望人們十全十美,另外十棵是爲老人的,希望老人五福臨門。下午七點,人們開始把人送來的牛、兔吃了,這樣吃要很規矩,把老人的手捉住,讓老人用嘴只吃,吃的髒了的、被土弄髒了的,再讓家裏的小狗小貓吃了,不能放下。

狗與貓藥穿好綠色的毛衣,還有外衣之類的,我們要讓老人看到小狗,讓老人開心,一定要笑口常開。

晚上,我們要讓兒子兒媳一個一個的爲老人磕頭,讓老人看起來很像享受天倫之樂。

家鄉的國際老人節,家鄉在精彩的回放着,精彩無限快樂,國際老人節太好了!

關於九九重陽節的詩 篇14

金黃的樹葉離開了樹梢,在空中如蝴蝶樣飛舞,最後以柔美的弧度悄無聲息地落在地上。一片片的金黃,爲冷寂的街道作了最美的點綴,漸漸的,秋天的韻味濃了起來。秋天又來了。

“每逢佳節倍思親”楓葉正紅時,又是重陽節到了。我踏上了家鄉的路。往日泥濘的小路。如今還十分親切,路旁的景物依舊。只是覺得更添了一份愁緒。因爲睹物思人,而物是人非。是的,重陽節,難免讓人回想起過往的人,過往的事,過往的一切。更難免讓人觸景傷人,不經意間,我又想起了我那已故的、親愛的外公。往日外公的歡聲笑語,又在我腦海中浮現,讓我對他的思念在秋風中更加強烈。

幾年前的一個重陽節。那時外公還在我們身邊。他是一個很活潑很可愛的“老小孩”,因爲他有一顆常青的心,又有寬廣的胸懷。他的笑。是那麼爽朗、清澈又慈祥,他的一切,都感染着身邊的人。

可生老病死—這不可逆轉的自然規律,終究讓外公從此成爲過去,只給我們留下似楓葉般的回憶,徐徐的落下,沉甸甸地壓在心頭。那爽朗的笑容從此定格了。那一刻,我似乎長大了,明白了人世的悲歡離合,明白何謂親情,明白在世的我們應該好好珍惜這一切。

如今重陽節,我站在往日的小路上,習習秋風,夾雜着思念,吹亂了我的思緒,古往今來,人們都喜歡悲秋。又值重陽,我終於明白這“悲”從何而來。“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此時此刻,我反覆咀嚼着這句詩的韻味,嚐到“少一人”中包含的那份沉甸甸的思念,其中有對現實的無奈和對過往的追憶。我於這迷離的秋色中,試圖尋找昨日一幕幕珍貴的畫面,不知不覺,太陽已滑到了山間,像一隻泛黃的大石榴。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我心裏默唸着,踏向了歸途……

關於九九重陽節的詩 篇15

很久以前,汝河有一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折磨。

一場瘟疫奪走了恆景的父母,恆景決定出去訪仙學藝,爲民除害。

他經過千辛萬苦,終於打聽到一座山上有一位無所不能的仙人,於是,他長途拔涉,終於見到了那位仙人,他把來找仙人的原因告訴了仙人,仙人聽了很是憤怒,決定教他武藝。

一天,仙人跟恆景說:“過幾天就是九月初九,你的武藝也學成了,去爲民除害吧!”說完送了一包茱萸和一盅菊花酒,還有一把寶劍。

九月初九的早晨,恆景帶全部百姓到了一座山上,並給每人發了一片茱萸和一杯菊花酒。隨着一聲怪叫,瘟魔破河而出,忽然,瘟魔聞到了一陣茱萸和菊花酒的香氣,臉色大變,這時,恆景拿着寶劍向瘟魔衝去,幾個回合就把瘟魔刺死。

從此,九月初九蹬高避疫的風俗就這樣年復一年的流傳下來了。

關於九九重陽節的詩 篇16

今天是重陽節,你們打算幹什麼呢?對多數人來說,可能對重陽節沒什麼紀念意義性吧。回答是不是的,重陽節不但是有紀念性也是有意義性的。接下來我就說說重陽節的起源吧:

“中秋過後又重陽”,起源於漢初的重陽節有着悠久的歷史。要說重陽節的來歷,那可不是一個輕鬆的活兒!

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據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慘害後,宮女賈某也被逐出宮,將這一習俗傳入民間的。

古代,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人登高詩很多,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重陽節還要賞菊飲菊花酒,起源於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士大夫,還多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很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種。清代以後,賞菊之俗尤爲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爲繁盛。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爲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裏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

重陽節除了佩帶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綵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傳承至今,重陽節已經演變成爲了一個活動豐富、情趣盎然的佳節,各地人們通過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活動來歡度這個歷史悠久的節日。

缺少了我最讚賞的地方,恆景拜師學藝,殺死瘟魔才讓九月九登高的風俗傳下來。

關於九九重陽節的詩 篇17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如春節、元宵節、七夕節、重陽節……,其中我最喜歡的節日是重陽節。

說起重陽節,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呢!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老百姓受盡了折磨,有個叫恆景的年青人在東南山練出了非凡的武藝和法術,準備與瘟魔決一死戰。在九月初九的早晨,他發給鄉親們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盞菊花酒,並讓鄉親人跑到高處避瘟魔,自己則留在村子裏等着。剛出汝河的瘟魔怒吼一聲,撲到山下,突然問道刺鼻的菊花酒味和濃濃的茱萸香,立刻臉色大變。恆景揮起利劍把瘟魔刺死。從此九月初九登高的習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在傳統觀念中,九月初九登高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後來重陽節又被定爲“敬老節”。

今年的重陽節,爸爸、媽媽帶着我和奶奶一起去爬衡山,我們一邊觀賞美不勝收的秋景,一邊細細的品嚐着美味的重陽糕。一路上的菊花欣然怒放,五顏六色的花朵向人們展示美麗的笑臉。家家戶戶在門口插上一束茱萸,以保身體健康。

我愛重陽節,因爲在這個敬老的節日裏,可以和家人一起登高、賞美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