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重陽節的隨筆作文(精選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9.64K

關於重陽節的隨筆作文 篇1

秋天到來時,又是重陽節。再過幾天就到重陽節了。可能還有同學不知道重陽節的來歷吧?重陽節就是農曆初九,爲什麼會有九月初九呢?古老的《易經》把“六”定爲陰數,把“九”定爲陽數,九月初九,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久久重陽因與“久久”同音,九在數中最大,故有長久,長壽之意,故且秋季也是一年中收穫的黃金季節,其寓意就更深遠了。1889年起,重陽節又被賦予了新的含義,被國家定位敬老節,成爲人們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盡孝表孝心,弘揚傳統美德的節日。

我們的學校也有活動。有打架子鼓、有跳街舞、跳拉丁舞、有廣場舞。第一個表演的廣場舞,表演開始啦,大媽們個個都上了舞臺,音樂一響起來,大媽們九翩翩起舞的跳起來,大媽們的舞是多麼的魅力,讓臺下的同學們刮目相看,大家一起跺着腳,哼着歌爲大媽們歡呼鼓掌。

第二個表演是一個很火的表演,拉丁舞《小蘋果》,音樂一放出來,同學們九大聲的唱起歌來,拉丁舞表演之後,我看到同學們的臉蛋紅的像小蘋果一樣,把臺下的爺爺奶奶笑的合不攏嘴。

第三個表演是我盼望已久的打架子鼓和街舞表演,我心裏想要是這兩個配在一起演一定很酷,架子鼓表演的鼓聲讓我跺起來,街舞表演的動作讓我身體不由自主的搖擺起來。

最後一個環節是“送擁抱”活動,老師說:“請送擁抱的小朋友起立,去擁抱自己的爺爺奶奶。”同學們個個走到爺爺奶奶身邊說:“爺爺您辛苦了,”“奶奶等我長大了,我會帶您去個個地方玩,”還有的說:“爺爺奶奶我愛你們。”這些話讓我和周圍的同學們老師們好感動。

就這樣我們度過了一個快樂而又難忘的節日。重陽節一個讓長輩綻開笑臉的節日,一個讓我們孝敬父母的節日。我希望天下所有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能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關於重陽節的隨筆作文 篇2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隨着滿城桂花飄香至來。今天放學回家,我打算給爺爺奶奶電話問聲好。

吃過晚飯,我馬上打電話。接電話的是爺爺。多麼親切溫和的聲音啊,又是那麼渾厚而富於滄桑感!爺爺是老紅軍,革命歲月還爬雪上、過草地,參加過萬里長征,後來又參加過抗美援朝,是一位經歷豐富、飽經過滄桑的老人。晚年的爺爺和奶奶在鄉下安度晚年,閒來種種蔬菜,喂喂雞,生活過得很舒坦……爺爺接起電話馬上來勁了,開始樂呵呵地描述起他的生活了。我馬上搶過話來:“爺爺,今天是重陽節,我祝你節日快樂。”爺爺只笑,大概是很激動吧!“好,好,小傢伙懂事了,爺爺高興啊。”“喂,喂,是我孫子嗎?”奶奶湊上來,似乎是搶過爺爺的話筒了。“奶奶好,是我啊,最近您身體怎麼樣?我好想你啊!”我馬上問奶奶好。“奶奶可好了,天天都很開心,今天麻將還贏了錢給你爺爺改善伙食呢?”真是兩個老頑童啊!“奶奶,我好想吃您做的菜啊,我放寒假了馬上就來,我要陪陪你們,和你一起餵雞,和爺爺一起釣魚……”“好,乖孩子,奶奶一頂給你做好吃的,盼你來呢!”爺爺也搶回了電話:“孩子,最近學習怎麼樣啊?”“很好呢,我在育才學習很開心,老師都誇我學習認真、積極上進呢!”

“那可好了,要學好本領以後爲主國做貢獻啊。要聽老師的話,爭取期末能拿到三好學生,爺爺給你獎勵”……

和爺爺奶奶的電話持續了好久,就這樣你一句我一句地互相關心着。我想:今年的重陽節我給爺爺奶奶了溫暖,這個秋天不那麼冷了。

關於重陽節的隨筆作文 篇3

聞着桂花香,不知不覺間,重陽節就到了。“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陽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古時就有孝老敬老的傳統,今年重陽節我陪着爺爺去登了岳陽金鶚山。

說起金鶚山,它其實是個公園,裏面有座小山丘,樹木茂盛,空氣清新非常適合老人小孩散步。從山腳下往上看去,只能從樹林中看到幾條小路。沿着平緩的小路,我們不一會就到了半山腰,一條小溪從眼前經過,對面就是一片楓林,深紅的葉子伴着春風起舞,整座山被鋪上了紅地毯。我扶着爺爺跨過小溪,走了一條林中小徑,迎面又傳來一陣桂花香,彷彿是秋天在向我們招手。在桂花樹邊有個八角涼亭,涼亭邊上有一羣孩子們在玩泡泡槍,大孩子在吹泡泡,小孩子則追着泡泡跑着跳着,老人們坐在涼亭裏看着孩子們露出慈祥的微笑,年輕的爸爸媽媽們在孩子們邊上守護。

爺爺看着孩子們,好像回憶起了什麼。爺爺是土生土長的岳陽人,那個年代物質貧乏,但也阻止不了當時孩子們的歡樂。我們坐在山頂的草地上,聽爺爺講起了故事。那時孩子們也會來金鶚山玩耍,去樹上摘果子吃,或者是下河捉魚,重陽節也有許多人登高,總有無盡的樂趣。他還說,現在人民生活條件好了,但兒女們都忙於工作,很少回家,不像從前四世同堂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那般幸福。孩子們即使回了家不是在玩手機,就是趴在電腦前,似乎都沒有時間和老人好好聊聊天。聽了這番話我也羞愧難當,其實上了國中之後,我也很少回老家看望爺爺奶奶,這次也是藉着重陽和國慶節回家看看。

不知不覺就到了黃昏,溫暖的昏暗中,吸飽了陽光的樹葉低垂了下來,青草也垂下了頭,香甜的氣息瀰漫開來。看着爺爺開心的笑容,我的心頭也浮起了一股暖流。

現在的生活節奏太快,人們忘記了許多優良傳統,這次重陽節登高提醒我,不僅重陽節要孝敬老人,平時也要關心老人,教會爺爺奶奶使用手機軟件,與他們更好的交流,讓他們生活的更加美好!

關於重陽節的隨筆作文 篇4

今天是重陽節,你們打算幹什麼呢?對多數人來說,可能對重陽節沒什麼紀念意義性吧。回答是不是的,重陽節不但是有紀念性也是有意義性的。接下來我就說說重陽節的起源吧:

“中秋過後又重陽”,起源於漢初的重陽節有着悠久的歷史。要說重陽節的來歷,那可不是一個輕鬆的活兒!

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據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慘害後,宮女賈某也被逐出宮,將這一習俗傳入民間的。

古代,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人登高詩很多,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重陽節還要賞菊飲菊花酒,起源於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士大夫,還多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很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種。清代以後,賞菊之俗尤爲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爲繁盛。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爲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裏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

關於重陽節的隨筆作文 篇5

九月九日重陽節到了。大院的重陽節有一種傳統,喜歡晚餐湊在一起吃。幾家約好,把吃食端到一桌上。夜幕降臨,燈光閃耀,人們飲着菊花酒、二鍋頭,吃着豐盛的飯菜,歡聚暢談,交流情感。一張張笑臉,一陣陣笑語衝出狹小的房間,大家互相祝福着健康長壽、事事平安,大雜院處處洋溢着祥和的氣氛。

重陽那天,人們有敬老的風習,各家晚輩都要給上了年紀的老人多一些體貼。除了專給他們做些可口的吃食外,分家另過的親屬須慰問老者,出了嫁的閨女一早要回孃家探望父母,以報答養育之恩。有條件的人家,還要陪老人去看看熱鬧兒逛逛公園,這樣會讓老人心胸更加開闊,便於長壽。

賞菊花是市民多年傳統風俗,戴菊花防災去病也是人們舊時一大習慣。重陽節到來各大公園將舉辦菊花展,北海、天壇、紫竹院、植物園名聲最大。

重陽節之時,北京正值秋風送爽,天高雲淡的季節。到空曠之處放風箏,不但簡便易行,也是很受人喜歡的一種娛樂活動。清代時老北京人放飛之舉極爲熱鬧盛行,店鋪集市都出售各種紙鳶,花市賣的風箏種類最全質量上乘。

如今,曾經住過的大雜院早已變遷,昔日重陽節“又見花糕處處忙”的景象也已不見。但時逢佳節吉日,不由得又想起老鄰居在庭院吃着花糕,喝着清茶說笑聊天的溫馨,思念童年一起歡笑玩耍的小夥伴。不知不覺當中想起毛澤東的詩詞: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