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習俗禁忌

來源:瑞文範文網 2.6W

春節是中國及一些亞洲民族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你知道春節習俗禁忌嗎?下面本站小編精心整理了春節習俗禁忌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春節習俗禁忌
春節習俗禁忌

大年七年級不能用掃帚

正月七年級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裏邊。到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着一習俗,除夕前掃除乾淨,年七年級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盛廢水,當日不外潑。

大年八年級回孃家

大年八年級,出嫁的女兒回孃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這一天,回孃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孃家的小孩,並且在孃家吃午飯,但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

正月九年級不外出拜年

大年九年級又稱赤狗日,與“赤口”同音,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傳說這天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不過這個習俗早已過時,因爲現在人們難得春節團聚,對此已經淡化許多。

大年初四祭財神

大年初四是祭財神的日子,過去,老闆想將某人“炒魷魚”,這天就不請他來拜神,對方也就心知肚明,自個收拾走人。還有傳說說,竈王爺這天要來查戶口,因此也不宜遠出門。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要“趕五窮”,包括“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裏往外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都轟將出去。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 。

春節送禮禁忌

不能送鐘錶

不能送鍾,是因爲鍾是終的諧音,送人鍾就等於盼着人“走”。而表也可以看作是鐘的一類,也不能送。但是如果你想給某個人買一個好看的手錶,你可以叫她(他)買下,再由你來付款。

不能送鞋

鞋是邪的諧音。故此,如果給人送鞋的話(不包括送給親戚的情形),就是等於給人送去了邪氣,有可能會影響兩人之間的交往和情誼。知者不可爲,不知者無罪。

不能送傘

傘是散的諧音,因此,傘不能作爲禮品送給人(不包括雨中送傘的情況),好朋友之間最好別將傘當做禮物相送。這意味着日後會離散。

不能送梨和李子

梨和李子是離的諧音,送人這兩樣水果意味着希望別人分離。

不能送蠟燭

蠟燭是祭奠亡人所用的,因此,不能作爲禮物送人。(不包括突然停電,給別人送蠟燭的情況)

不能送布娃娃

布娃娃屬於小人,在一些人的眼中布娃娃會帶來邪氣,因此不能送人。(不包括給親戚或閨蜜等的小朋友送娃娃的情況)

不能送人來歷不明的石頭

在某些人看來,石頭也是會招來邪氣的東西,有些看似觀賞石,但是可能會帶有邪氣。因此,將來歷不明的石頭送人就顯得不吉利了。

送的禮物要符合接受禮物者的身份。

例如,對方是雜工,若送一大套現代文具用品給他,他就有可能產生被諷刺的感覺;送大減價的東西給講究品位的人,無疑會傷害對方的自尊心。

老北京春節習俗

這首童謠生動描寫了北京人過年前的準備。臘八節這天有一件必做的事,就是醃臘八蒜,這可算得上地道的北京習俗。

崔岱遠在所著的《京味兒》一書中提到,有一項“和蒸饅頭緊密相關的工作”,就是炸丸子。每到過年,北京人都要炸出一大盆丸子預備着。年夜飯上必有丸子,因爲丸子象徵了閤家團圓。一般人家過年期間的餐桌上幾乎頓頓有丸子,圖省事也是一方面原因。以前春節期間,各家總要拜年或者接待拜年的人,吃飯時間不固定,也沒有很多時間炒菜。要能事先準備好丸子,端上來就能吃。

不僅是丸子,北京人過年的餐桌上冷、熱、葷、素一應俱全,而且必須要有紅燒鯉魚,取“年年有餘”之意。還有兩樣小菜必不可少,一樣是芥末墩兒,另一樣是豆兒醬,非常有北京特色。

芥末墩兒是北京人過年的首席素菜。臘月二十七、二十八,家家戶戶開始預備芥末墩兒。吃的時候點上米醋和香油,甜酸清脆,開竅通氣。過年時吃足了大魚大肉,解油膩全靠它。

豆兒醬雖是小菜,但做起來工序不少。這道菜主要用黃豆、胡蘿蔔丁、白豆腐乾丁、水疙瘩(一種鹹菜)丁和肉皮丁一起煮,等凝成凍就大功告成。吃起來清涼嫩滑,再點上一點臘八兒醋,滲起酒來,比大魚大肉更美妙。

崔岱遠還表示,北京人過年要準備素菜,七年級不能吃葷。比如像全素齋的素食,基本是豆製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