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春節的習俗作文400字優秀範例

來源:瑞文範文網 1.54W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關於寫春節習俗的400字作文,供大家參考!

描寫春節的習俗作文400字優秀範例
春節的習俗作文400字篇1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中國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還有一些較爲固定的風俗習慣相傳至今。比如,掃塵、貼春聯、貼窗花、倒貼“福”字、畫年畫和守歲等等。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在古書《呂氏春秋》中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習慣了,此外,掃塵還有“除陳布新”的含義。

春聯也叫對聯、桃符,它以對偶、精巧的文字抒發美好的願望,是我們中國獨特的文學形式。春節貼春聯這一習俗起源於宋代,春聯分爲上聯、下聯和橫批。

“福”字,指的是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是爲了表達對親朋好友的一種祝福。可是爲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祝福,人們乾脆把“福”字倒過來貼,表示“福‘倒’了”。

現在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已很是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家家戶戶帶去了興旺和歡樂的喜慶場面。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

在此我再送大家一副對聯:“焰火耀長空,色彩斑斕歡度除夕度,金龍騰大地,人聲鼎沸喜迎吉祥年”!

春節的習俗作文400字篇2

每次聽到電視上的兒歌聲: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買燒酒……每次聽到這首兒歌:我就興奮不已,盼望着新年快快來到。

大年七年級的前一天叫大年三十,也叫除夕,家家戶戶吃團圓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就是魚,而且魚不能吃完,它代表着“年年有餘”。餐桌上有糖、有花生,棗也是必不可少,它代表着“春來早”。當然,餐桌上還有柿餅子,它代表着“萬事如意”,家裏還必須有杏仁,它代表着“幸福美滿”,另外團圓飯桌上還有一種豆類食品,沒想到吧,它就是豆腐,它表示着“有福氣”。下一位就是我們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年糕,不只山西有吃年糕的習俗,中國人都有吃年糕的習俗,它代表着“年年高”。

大年三十晚上我們還要包餃子,晚上十二點吃,它代表着一年和新的一年的交差點,也叫“交子”。包餃子的時候,得少包幾個辣椒的、糖塊的、硬幣的,看誰吃見辣椒,表示他這一年過得紅紅火火;如果有人吃到糖塊,表示他今年過得甜甜蜜蜜;要是誰吃到硬幣的,表示財源滾滾。不只這些,山西的農村總會在除夕的晚上十二點點旺火,窗檐上貼吊錢,門前掛燈籠等各種各樣的習俗。

I love you中國,I love you過年習俗。

春節的習俗作文400字篇3

中國各地都有各自的過節習俗,而我的老家,位於福建省漳州市雲霄縣,這裏的春節與別的地方截然不同。

在雲霄,春節期間忌講不吉利的話,萬一小孩無知,說了不吉利的話,要用紙巾拭嘴。同時忌吵嘴打罵和摔破碗碟,萬一不小心打破碗盤,要將碎片收集起來放進石臼裏,口中念“歲歲平安”,借“碎”與“歲”諧音來化兇爲吉,保持祥和歡樂的氣象。

正月七年級子時新年開始,家家戶戶燃放鞭炮,稱爲“開正”,還要在門前備清茶、糖果,焚香,稱爲“拜正”。七年級日人人早起,穿新衣服燒香點燭,祭拜天地祖先。小輩向長輩拜年,長輩隨即賜以紅包。

在“開正”的時候,家人都要吃點紅糖線麪湯。糖,意爲甜蜜;線面,意爲長壽,即祈求全家幸福長壽。

七年級日不吃粥,以免往後出門遇雨;不往戶外倒垃圾,忌“財氣外泄”。此外還有不不討債,不打罵孩子等禁忌。

怎麼樣?雲霄的春節既講究又別有一番風趣吧!除此之外,大家還可以在網絡、書籍上多多瞭解一些異地的習俗,多豐富自己的見識!

春節的習俗作文400字篇4

俗話說的好:“中國文化,博大精神”!確實是這樣的。從中國的傳統節日裏就可以看出那種精神!

“春節”是每年都會過的節日,也是大家喜歡過的節日。因爲每年春節大家都會聚集在一起,熱熱鬧鬧的吃上一頓年夜飯。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晚上還有更好的春節晚會。

春節也是有許多習俗的,下面我給大家簡單的介紹幾種。

第一種:貼春聯。這是春節必定要做的事。春聯由上聯、下聯、橫批三部分組成,對聯上、下字數相同,橫批均爲四個字。如果你的腦袋夠豐富,自己也可以創造噢!

第二種:貼福字。這就是個十分有趣的字。一般貼福字都是正這貼,而許多家都是倒這貼,據說這裏隱藏的意思是“福倒了(福到了)”就這樣,它也是重要的環節。

第三種,也是最重要的一種:吃餃子。這就是全家人都喜歡的事,光包餃子可不行,還要在餃子裏放入特殊的東西,例如:硬幣、花生、棗等。每種食材都蘊含不同的意思,也讓家人在吃餃子的時候分享自己的喜悅!

“春節”的習俗還有好多,我就介紹到這裏,希望大家馬到成功、心想事成!

春節的習俗作文400字篇5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裏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着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羣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爲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竈,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裏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樑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熱門標籤